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时间:2024.3.23

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美国著名大学之旅的一点思考

从1636年哈佛大学创立至今,美国高等教育已具有37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学习英国、法国和德国,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尤其引人关注。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鉴于此,本人拟利用在美国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西点军校、印第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特别是马里兰大学通识教育的深入考察,略陈己见,以供参考。

一、通识教育概念和分类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中外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1829年帕科德(AS.Packard)在《北美评论》撰文捍卫耶鲁报告,文中用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为共同学科辨护,这是通识教育一词初始亮相。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从性质角度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针对的是所有大学生。通识教育是一种办学理念和一种教育思想。从目的角度看,通识教育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从内容角度看,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致可分为以纽曼和赫琴斯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和常经主义(大学应统一使用经典名著,追求真理、进行学术研究和实施通识教育,以达到训练人心智的目的),以杜威和克尔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通识课程必须对学生工作生活有效用,满足职业技能需要,注重个别差异),以康能和罗索夫斯基为代表的精粹主义和本质主义(既反对单纯强调理想常经或进步实用又承认两者的可取之处,是执两用中、择取精华的主义,因此被称为“精粹本质主义”)。其中,精粹本质主义的代表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最具代表性。

二、美国通识教育发展历程

(一)美国通识教育产生

164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哈佛第一任校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完全遵循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的惯例,把欧洲教育发展的三种倾向归结在一起:即中世纪的七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品的兴趣,以及体现宗教改革思想的宗教教育”,设计了哈佛大学课程。1828年,针对许多大学开设自然科学、工艺、法律政治等实用性职业课程的趋势,以坚持正统博雅教育而著称的耶鲁大学发表了耶鲁报告(The Yale Report of 1828),该报告驳斥实用的职业技术课程,坚持认为共同学科的深入广泛研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大有裨益,从而开启了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

(二)选修课制度的形成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了以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同时引入选修课(Electives)。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harles Eliot,1834~1926,1869~19xx年任哈佛校长)于1886年建立了自由选修课制度。19xx年,哈佛法人团选聘劳威尔(Lowell)为校长,取消了艾略特的自由选修制度,建立主修(Concentration)和分类选修制度(Distribution Rquirements),开启了“第二次通识教育运动”。

1

(三)赫琴斯的经典名著通识课程

赫琴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推行“芝加哥计划” ,极力改变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赫琴斯认为,名著是“古今人类的智慧精髓及文化宝藏,是通识教育取之不尽的教材来源,经过去芜存精的筛选,即可作为通识教育的最佳内容”。赫琴斯认为只有加强名著式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通才”。他把选出的经典名著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称之为共同的核心课程。

(四)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19xx年哈佛大学校长康能(J.B.Connant)成立“自由社会中通识教育目标委员会”,历经两年研究,于19xx年提出报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即通识教育的圣经或哈佛《红皮书》(Harvard Redbook)。该书明确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并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三个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五)哈佛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改革

19xx年,德里克·博克(Derek Bok,1930~,1971~19xx年任哈佛大学校长)被提名任哈佛大学校长。博克任命极力主张对大学通识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亨利·罗索夫斯基(Hery Rosovsky)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主持改革规划。经多年研讨,罗索夫斯基于19xx年发表《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报告》,把通识课程的领域确定为五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数学、历史研究、社会与哲学分析、外国语和文化。后经教学反馈和多方研讨,到19xx年加入道德思考,这样使得通识教育课程领域涵盖六大类。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课程的典型代表。

(六)通识教育工作小组初步报告

20xx年10月,哈佛大学出台了《通识教育工作小组初步报告》。《初步报告》强调国际化的时代背景,重视通识教育的生活化。《初步报告》倡导的通识教育目标有四个:其一,通识教育应使学生成为全球社会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其二,通识教育应教会学生理解自己是传统艺术、思想和价值观的产物和参与者;其三,通识教育应使学生学会适应变化;其四,通识教育应使学生对自身语言行为在道德方面的理解得以发展。国际化是本次通识教育改革的核心,同时引入了技能与活动两大板块。

三、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情况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大体上实行四种校历制度:学期制(每学年分两个学期和三个学期2种)、学季制(每学年分四个学季)、校历制(每学年分4-1-4,即二个长学期,一个短学期;长学期为四个月,短学期为一个月)。19xx年台湾黄坤锦曾就通识教育调查过美国174所大学,结果如下:就学期制而言,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为108-144,以124学分为最多,其中通识学分为0-132,以43学分最普遍,占毕业总学分的35%;就学季制而言,毕业学分从168至196,以183最普遍,其中通识学分从40-92,而以63学分为最多,占毕业总学分的34.4%。因此,学期制和学季制的通识课程占毕业总学分比例几乎相同,为34%-35%。

在通识课程的科目中,各校所提供的数量不一,最少为25门,最多将近600门,以160门占多数。可以看出,美国通识教育课程琳琅满目,各异其趣。就通识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比例而言,各校也不一,必修、选修的比例为0%-100%,但以必修占36%、选修占64%最为普遍。学生修读通识课程的时间,以大一最多,占100%;大二修读的占93%;24%的学生在大三、大四仍修读通识科目。由此可见,通识课程并不一定要求在大一、大二修完。

马里兰大学规定,本科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完成一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知识结构上构筑起一个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2

从第三年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确定自己的专业,选修自己的专业主干课及与专业相关联的副课。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把自己的专业范围定得太窄,以至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其全面要求。因此,大学生被录取后虽然在某一学院的某系注册,但为了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他们必须与多个学院、多个系打交道。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一专多能”人才。

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二)通识课程科目安排

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科目大多包含人文及社会科学、英文与写作、自然科学和文化研究。下面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马里兰大学通识课程设计为例说明。

案例1:哈佛大学 学制:学期制

1、毕业学分课程要求:32门课 2、共同必修学分课程要求:12门课

符合要求:学生免修主修领域内的2门课 (1)基本要求: A 英文写作:1门课 B 数理统计:1门课

C 外国语文:2门课(1年) (2)核心课程: A 外国文化:1门课 B 历史研究:2门课 C 文学与艺术:3门课 D 道德思考:1门课 E 科学:2门课 F 社会分析:1门课 3、特色

3

(1)核心课程学生可以四年完成。

(2)课程上课三小时,每次一小时(星期一、三、五),或一个半小时(星期二、四),另加一小时小组讨论。 案例2:耶鲁大学 学制:学期制

1、毕业学分课程要求:36门课 2、共同必修学分课程要求:16门课 (1)外语要求:4门课

符合要求:修习二年共4门课,或通过相关考试。 (2)分类必修学分/课程要求:12门课

第一类:语言与文学、英文和外语、古代或现代。

第二类:建筑、艺术、古典文明、电影、艺术史、科学史、医药史、人文、音乐、哲学、宗教。

第三类: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学。

第四类:天文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森林与环境研究、地质与地质物理、数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物理、统计。

符合要求:在个人主修领域外各类修满3门课,在大二结束前,每一类别均应修满2门课。

3、特色

(1)主张博雅教育。

(2)学校提供选课指引,但不指定选修课程。

案例3:马里兰大学

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4

在正式的课程体系之外,一些大学如MIT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等。其中影响比较大、范围比较广的活动有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的,如UROP、学会组织、跨学科研究、“为了2006”等;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为主的,如本科生学术讨论会、学生大使等;以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为主的,如IAP、领导实习等。以上非正式课程的实践活动,有的可以获得学分,有的没有。

(三)通识课程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方法及学习辅导

1、课堂教学常规

由大学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制订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然后经教授评议会下属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审批委员会审议,最后报教授委员会审批。每个专业的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每位教师都在第一堂课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给每个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基本教学内容、进度、教科书及参考资料情况,还清楚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出勤、作业、考试以及课程论文、演讲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既有利于双方的相互配合,亦便于学生监督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性。

马里兰大学教师治学相当严谨。上课都至少提前 10 分钟到教室。教授讲课极其规范,90分钟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每个讲座 1 小时的讲授、半小时的讨论与问答,每堂课讲授的内容既有系统性,又侧重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得听者既能了解主题内容和研究前沿,也能听到主讲教授本人的学术观点。通常,每一个节课都有一个规范的程序:首先,事实是什么;其次,多数人的观点是什么;第三,少数人对此持有的看法;第四,我的研究结论是什么;第五,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六,同学们有什么观点、评论、意见;最后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这将美国大多数大学的教学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2、教学方法

目前高等教育正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变。马里兰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主张自由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改变过去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远程教学。其次,采用灵活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和世界流行的“案例教学、混合团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辩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活跃,兴趣浓厚,效果很好。再次,用体验性方式进行教学。一是注重实践教学,聘请一批实践教授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作用。二是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接触实际,在实际锻炼中得到提高。如组织学生到社区体验生活和工作实践,组织学生到国外访问、考察,组织学生到公司企业实习等。三是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如经常举办各种比赛。

让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已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导向。博耶委员会指出,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一种新的学习观——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而言,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而非信息的传递,要把学生视为知识探究者。为此,许多大学建立了直接负责本科生研究活动的“指导中心”和促进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机制,如麻省理工大学制定了“扩大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加州理工学院推出了“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等等。这一行动被认为是“最具关注价值的教育改革成就”。

美国著名大学在重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在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黑板、粉笔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通过黑板 5

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演算展示推理过程,或边画图边讲解,或走入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讨论,充分发挥语言的引导作用,利用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互动状态,提高了教学效果。

3、学习辅导

马里兰大学对本科生实行基于精英教育和学生为本理念的导师制。学生申请入学时,一般是由各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审查申请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日后则成为学生的导师,全面指导学生一二年级的专业学习。有了专业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三四年级学生不设有导师。导师制是马里兰大学进行精英教育、培养本科学生的一种独特的制度。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导师每周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定学生听课和讲座。导师还会提供相关的论文题目和一份参考文献目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并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论文,然后举行论文讨论会。会上首先由学生宣读并讲解论文的内容,导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在讨论会的任何时间提出问题,相互之间就文章的论点、论据进行辩论。

导师制教学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临场反应能力。导师制的核心价值在于导师能够掌握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一个刚从中学毕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就能有一位专业水平高且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导师指导,帮助其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导师制也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四)通识教育管理

管理方法和技术是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成效。世界一流大学将最先进的管理系统引入大学,采用线性规划、网络计划、在线决策、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科学的管理方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使信息快速采集和传输、深层次处理和加工成为可能,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确性。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MIS,实现电脑化、网络化管理。MIS广泛用于课程表、统计报表以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人事卡片等有关工作,用于计划和组织科研活动、行政活动和财务活动和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在马里兰大学,应用 MIS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甚至电话完成注册、选课,可以详细查询各门课程的内容提要、选修课要求、课程时间、地点、可容纳人数等情况,以及自己历年的成绩,各个专业方向对选课的要求等。MIS还承担在线决策支持功能。大学、院、系管理资源的共享,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为决策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使决策更准确及时。MIS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的信息汇集和传递更加快捷方便,既减少了组织机构和因组织重叠而导致的官僚主义,又降低了人员的劳动消耗,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美国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实现了纪律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马里兰大学各院系十分重视考试纪律,如:加强监考,同一门课程采用两份甚至三四份不同的试卷,并且让学生间隔坐开。对作弊者,其成绩为0分,甚至作出开除处理。一旦一个学生在1个学校因考试作弊被开除,将不再被其他学校接收入学。

(五)教师进修与教学评价

1、教师进修

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吸引学生,而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马里兰大学对青年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工作值得借鉴。在马里兰大学,研究生做助教都要经过中心的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的培训,使教学质量有了保障。为此,马里兰大学成立了教育卓越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的任务是为各院系教师和研究生助教提供资源和帮助以改进教学。中心的教育方式大致为两种,一是办培训班,二是提供网上在线教学资源库自学。中心每年举办 10 期培训班,主要培训需要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和所 6

有的研究生助教。培训项目有:评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讨论策略、学生评价、课堂管理、激励策略和网络技术等10多项。中心还以项目形式资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主要针对教师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并对教学改革项目做得好的教师和研究生助教进行奖励。

1965 年密歇根大学率先发起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这种采用项目制与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做法随后在美国高校逐渐制度化。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个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自己的教师发展中心(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承担大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作为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加油站”,教师发展中心采取教学讲座、讨论会、教学咨询、教学档案袋、教师发展工作坊、教学改革试验资助等方式鼓励和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如聘请教学技能精湛的教师为教学方法和技能有待提高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对讲课效果进行评价;在课堂上鼓励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理解教学的多样性等。

2、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马里兰大学普遍实行“学生评估制”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每学期课程临近结束时,派专人到教室向学生发课程评估调查表,以检查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除了学生评价外,还有同行专家评价,包括非正式的同事的舆论,正式的课程评估委员会和提升及任期委员会的评价。在教师的聘任、职称提升、任期的决定和科研经费的申请中,同行评价特别是校外同行评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评价更少受到利益冲突的影响,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更为客观,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竞争环境。

在马里兰大学学生评教中,既有对课程的评价,也有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列举如下:

1、教师引导课堂气氛有利于学习。

2、教师强调概念的理解。

3、教师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4、教师对材料给出清晰的描述。

5、教师提高了我对讨论题的兴趣。

6、教师提出问题并反馈学生。

7、教师在合理的时间内反馈批阅的作业。

8、教师的写作简洁明了。

9、教师的讲解清楚。

10、教师在课外也能关注学生。

11、教师激励我以使我做到最好。

12、总之,该教师是胜任的。

(六)宿舍辅导

耶鲁大学最显著的也是最富特色的是,它要求本科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住在耶鲁大学里的“寄宿学院”。“寄宿学院”是专门为进入该学院的新生安排的。一般情况下,进入耶鲁大学读书的本科生至少必须在“寄宿学院”住两年,两年后实行“去留自便”的政策。实行“寄宿学院”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传统、不同科系的学生生活在一起,营造出一个美国多民族、多种族、多元文化的缩影。由于大家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娱乐在一起,学生们容易增进了解,建立友谊。耶鲁还设有“寄宿学院”导师,负责督促和安排学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如安排名人作讲座(或宿舍研习课)和组织娱乐活动等。此外,每一所“寄宿学院”还设有自己的图书馆、电脑房、休息室、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场所,俨然一所完善的大学。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寄宿学院”的亲切感和荣誉感,耶鲁学院的每一个“寄宿学院”都组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团,如体育俱乐部、文艺万剧团、音乐演奏队、读书会、诗社和政治活动小组等。这些学生社团不仅经常在自己的“寄宿学院” 7

里举行活动,还与其他“寄宿学院”进行文艺表演交流和体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和比赛既丰富了“寄宿学院”的业余生活,也为学生们发挥各种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

(七)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正式课程之外的课外活动之一,社团活动不仅是课堂外活动,而且将各项学科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团中得以展现。学生社团因而具有观摩、发表、激励、领导和创造的功能,是通识教育的具体体现。美国是崇尚组织社团的国家。美国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完整的学生,提出“学生个人工作”(Student Personnel Work)和“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社团得以蓬勃发展。目前,美国大学学生社团种类数量繁多,名称五花八门,包括学术性、娱乐性、服务性、体育性、联谊性、综合性、信仰性、地域性、政治性社团等。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目前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建立了自己网站的社团有546个,得到学校认可的学生社团有302个(截止20xx年2月),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都有明确的组织章程或规范,社员相互约束遵从。马里兰大学有运动社团56个,表演社团33个,娱乐社团27个,体育艺术类社团共有116个。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学生社团通过举行活动延续各校的文化传统,有的社团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最好的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美国高校众多的学生社团组织与活跃的学生社团活动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美国大学培养出的政界、商界、军界、科技界、艺术界精英人物绝大多数是社团活动的活跃分子,如尼克松、肯尼迪、克林顿、布什等都曾是学生社团的风云人物。

(八)图书馆咨询服务

在当今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图书馆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场所。由于目前图书馆资讯查询等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时代,这对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多数学生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学生不熟悉图书馆的新式网络查寻,而很少或根本不到图书馆,许多大学都在通识课程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必修”中,加入“图书馆资讯查询”、“学术网络”、“图书馆应用”、“学术题目与论文之搜集查阅”等。因此,“图书馆资讯”、“图书馆咨询辅导”等成为图书馆的新兴工作和功能。马里兰大学共有7个图书馆。专门为到图书馆的学生提供解说、协助,甚至在图书馆规定时间进行解说和示范演练。

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和敬业,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不仅随时提供现场咨询,还提供24小时在线问答,其服务之人性周到,待人之真诚热情,让人赞叹不已。为了满足教师学生查询资料的需求,马里兰大学图书馆部分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开放,为师生学习、科研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九)校园景观

言传身教之外,情境教育是达成通识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且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不亚于课本或教师。美国著名大学的校园和建筑,让每一位师生和访客,均感受到肃穆优雅的人文情怀,校舍兴建委员会都一再强调学校建筑,“除了实用方便之外,尤宜考虑其精神的作用和心绪的功能”,使校园成为一个无言而伟大的教授。

马里兰大学是一所有 150 年历史的比较古老的高等学府,校园内绿树成荫,各类教学楼宇错落有致。参照中世纪“红砖大学”的褚红的砖造楼宇,在青天丽日中、在绿草如茵上熠熠闪光,俨然是“学者的城堡”、“知识的堡垒”。学校理工科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前耸立着象征马里兰大学坚韧、独立、久远的铜龟雕塑,是教师员工和学生心中的吉祥物。校园内小松鼠、小鸟与人和平相处,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著名大学校园内的河、湖,成为大学的灵魂。如哈佛大学的查尔斯河,成就了一年一度哈佛——耶鲁“梅竹赛”盛典;此外,还有蜿蜒流过西点军校的哈德逊河、耶鲁著名的“母亲湖”等,都为校园平添了一份灵秀之气。印第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内的教堂、乔治敦大学 8

校园内的墓地和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著名学者、校友人物雕像或静默沉思,或相互辩论,或极目远眺,构成了大学各自独特的文化。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让学生天天受其影响,时时浸润其中,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共同”科目,形成大学独具特色的“校风”、“校色”。

四、几点启示

1、重视通识教育,进一步深化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加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成才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通识教育是通过对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弥补或减少学生因专业学习可能带来的在知识、能力、思维和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扩展学生视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通识教育最能展现各校学生专门教育之外的才华和个性,一个大学的象征,经常来自通识教育。校风特色的形成,不是刻意去雕琢或模仿的,更不是短期内用行政要求或规范就能成功,应从通识教育上着眼,进行长远系统地规划。

3、应从课程的规划与设置入手,在有限的学分内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导、结构合理、体系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快校园文化、图书馆咨询服务、学生社团、新生研习等非正式课程和隐性课程的配套,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见下图)

浅论美国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规划图

9

更多相关推荐:
通才教育

甘阳独立思考从接触原典开始好文强烈推荐20xx1104灼见甘阳清华大学新雅学院总监读书报什么是通识教育您认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推动的通识教育堪称典范为什么甘阳美国现代通识教育起源于19xx年代的哥伦比亚大学其他...

美国AP课程 Eassy范例

SampleLettertotheEditorquotAnimalRightsquotLettertotheEditorbyFerossAboukhadijeh11thgradeDearEditorIwouldpersonally...

美国留学申请文书写作技巧和范例

美国留学申请文书写作技巧和范例美国留学申请文书写作技巧和范例一般校方在申请高峰期每天要阅读数百名申请者的材料平均下来每套材料的阅读时间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因此需要学生有技巧的进行文书写作关键字美国留学申请文书写...

美国六次教育革命

美国六次教育改革浪潮20世纪50年代末期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不仅激发了世界强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而且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在激烈的竞争与频繁的改革中美国的教育改革尤其引人注目并对各国产生了广...

美国化学专业个人陈述范例

官方网站美国化学专业个人陈述范例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材料中个人陈述的分量很重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的人来说一份好的个人陈述往往可以敲开名校的大门小马过河国际教育全国免费电话咨询4008123267留学交流群1...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杨应芝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整天呆在校园里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日复一日地在教育事业上默默无闻地干着然而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成为井底之蛙新的教育理念外界教育动态等我还是有所了解这主要得...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书摘要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书摘要本书作者把36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作者完全沉浸在哥大教育学院民主教育的浓厚氛围里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为我国中小学...

读《36天_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让心灵飘香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语文专业20xx级心潮澎湃地捧起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这本书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即将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之际这本书给...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一场心灵启迪之旅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田艳文寒假里捧起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这本书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思考和感触李希贵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的教育视角向我们诉说了教育...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让心灵飘香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语文专业20xx级心潮澎湃地捧起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这本书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即将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之际这本书给...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西塘桥小学沈亚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随时都可以脱口而出的口号我们真正做得如何阅读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可以激起我们对这些教育元问题...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李希贵先生写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记录了20xx年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的宝贵经历通过阅读让我了解到中美教育的差异以及我国基础教育的不足让即将走上讲台的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很多思考...

美国通才教育的(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