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4.4.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决定》精神,进一步统筹我县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县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城同建”战略的实施,按照县委中心秘书处的通知要求,就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初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为主题,以加快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国民经济步入加快发展新时期,小康社会迈入全面建设新阶段,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经济发展加快提速。“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工业突破成效凸显。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创“十一五”新高。

2.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县县城功能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通过“区城同建”的战略建设,把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我县城区整体规划相结合,有力的促

进了城区的带动作用。并完善了中心村镇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使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3.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我县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陆续竣工,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城乡一体化硬件环境。

二、我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不健全。一是规划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规划管理力量薄弱。二是各项规划衔接不够。城市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够,没能做到“三规合一”。三是村镇规划仍需进一步完善。

2、产业对城乡一体化的支撑乏力。一是工业总量偏小,其中重点产业所占的比重仍偏低,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二是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快,传统农业比重偏高,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城镇服务业发展不快,服务业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3、城镇化总体水平低。20xx年,我县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小城镇,甚至包括县城城区的建设水平,仍然停留在90年代末期的水平。

4、城乡基础设施差别凸显。长期受二元体制政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

5、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差距较大。土地、户籍、就业、住房、社保等政策制度差异大,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相对落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

6、城乡一体化的认识有待提高。还有部分干部对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认识不足,概念不清,存在畏难情绪,缺乏驾驭工作的知识和能力。群众普遍存在 “恋土情结”和“小农意识”,农民“脱农入城”的动力不足,中小型非公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生产的愿望也不强烈。

三、我县“十二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使我们看到,我县目前只是处在城镇化初期、城乡一体化建设起步阶段,“十二五”是我县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富裕农民、减少农民,建设和谐容县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突破,还必须认清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围绕以工促农,调整产业结构,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需要什么?从成都的发展经验来看,大量资金的前期投入是确保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我县目前的财政情况仍停留在“吃饭财政”的阶段,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

保障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我县除了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之外,还必须苦练内功,切实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围绕以工促农,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才能形成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首先,要做大做强工业。一是坚持以工业突破为主线,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要围绕支柱产业做文章,通过外引强企,内扶优企的政策导向,结合“区城同建”的发展理念加速工业向园区集中,目的明确的培育园区的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起以五大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我县“十二五”工业大跨越,大力提升第二产业比例,提高园区工业集中率。二是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加速发展县域工业。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制定好详尽且有指导意义的发展规划,要把县城及乡镇中心区的建设规划、土地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制定全面的发展总规。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明确布局,强化城乡产业分工与合作,力避恶性竞争,做到全县一盘棋。要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经济和特色经济,突出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等优势工业产业。三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业。要从旅游规划开始抓,切实抓好旅游景点的改造、提升和开发。突出我县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和特色风光的宣传,推动风光旅游、人文旅游和休闲养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快各大旅游品牌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包装和宣传推广工作,着力将我县打造成为我国东南部旅游产业集聚区,创造全国旅游新亮点,并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大幅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二)突出以城带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拥有许多表现形式,但解决城乡统筹,消除二元化结构的关键问题在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和覆盖,通过以城带乡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的有效载体。通过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供电、饮水、排水、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面貌的统一,缩小城乡硬件差距。一是要加快中心城镇的建设。我县共有10个乡镇,南北片乡镇的距离较远。因此,要着重加快南部和北部的中心乡镇建设,做好各乡镇中心镇域的控制性详规,做好产业分工,推进小型企业向乡镇工业集中区集聚,从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推进镇域经济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做好路、电、通信、照明、给排水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区财政的支持,利用西部大开发、泛北部湾经济圈和全国试点城镇建设机遇,大力争取外部资金对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帮扶,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加速推进城镇化,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向城镇集聚。

(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统筹城乡软实力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十二五”时期,我县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业转型。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的跨越式提升。一是要大力扶持本土特色农业企业发展,抓好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企业化。二是重点抓好一批特色农

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打响我县众多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工作,推动农产品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猪—沼—果—灯—鱼”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五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力争让新农村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从而提升农村综合软实力,夯实统筹城乡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十二五”期间,要努力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应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民进城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我县学校、医院和廉租房建设,推动教育等资源向进城农民开放,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一是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从教育、卫生领域先行试点,逐步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体系。优化教育卫生资源配臵,吸引大批农民进城。继续推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农家书屋向农村覆盖。二是改善农村社会保障。理顺关系,提标扩面,扎实推广新农合等各项保险。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有序引导更多农民进城,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逐步过渡到城镇居民。三是要立足农村,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四是搞好农民就业引导服务。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市场,破除农民就业门槛限制。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就业水平。


第二篇: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讨论稿)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县“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位争先,奋力崛起”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产业互动、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临泉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

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要求

坚持统筹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城乡规划与发展,加快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

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促进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不断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区地位,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进行乡村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六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为重点,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县域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以实现县域居民“六有”(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社会有序)为主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搞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城乡一体化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推进产业、人口等各类要素聚集,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

机结合。

坚持城乡联动,协调共进。强化城镇功能,发挥城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强园区(集中区)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推动城乡双向联动、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步骤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大工程,周期长,任务重。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推进,努力做到“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力争到20xx年,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近期目标:“一年开好局”(20xx年)。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机制和推进体系。20xx年,在杨桥镇、鲖城镇、单桥镇、宋集镇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20xx年,力

争GDP超过100亿元,人均GDP4600元以上,二三产业比重达到60%,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23%。

中期目标:“五年大发展”(20xx年-20xx年)。20xx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破除城乡分割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制度,城乡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差别明显缩小。20xx年,GDP超过210亿元,人均GDP9000元以上,二三产业比重达到75%,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29%,城乡一体化雏形基本形成。

远期目标:“十年大跨越”(20xx年-20xx年)。20xx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经济实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人均GDP21000元以上,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5%以上,城镇化率3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基本建成惠及全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教育、医院、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

本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新格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优化全县城乡空间布局,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显区域经济特色。对全县1818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一个

整体来规划布局,以S102和界临淮公路为轴,在全县形成“一核、三极、四强、多点”的空间布局。“一核”即县城中心区;“三极”即将杨桥、鲖城、宋集作为三个地区性的增长极;“四强”即把长官、瓦店、庙岔、滑集作为重点发展镇。在县域内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县城-中心镇-重要集镇(社区)-中心村”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县城布局。按照做大、做活、做美总要求,突出宜居、创业、滨水、文化、生态的城市特色,把县城建设成皖西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西周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豫皖边界区域性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滨水生态宜居城市。调整完善县城总体规划,推进“两镇三乡”(城关、单桥、田桥、张营、牛庄)一体化进程,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快“东扩南进、西拓北展”城市建设步伐,形成“一带、五城、五中心”。“一带”就是打造流鞍河泉河景观带,形成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蓝天碧水相映、人文景致和谐的城市风光。“五城”就是推进宜居老城、南部魅力新城、东部产业新城、泉北生态新城、西部文化生态新城五大区域联动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改造老城区,提升品位,使之成为商贸物流和人居环境相协调的融合区;扎实推进城南新区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使之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临泉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城北新区,使之成为宜居和产业并相发展的示范区;加快建设城西姜子牙文化城,使之成为西周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聚焦点。“五中心”就是在城区形成老城商业中心、城南政

务中心、东部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文体创业中心、滨河休闲娱乐中心。力争到20xx年,县城规划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6万人。

城镇布局。坚持以城带乡,抓好工业园区和阜新高速快速通道工业走廊建设,把主城区--县城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的中等城市,把杨桥、宋集、鲖城建成三大区域性中心城镇,形成地方中心镇,在空间构架上县域形成“一核三极”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依托S102和S328线,挖崛历史文化,把杨桥建设成为工贸旅游型城镇;加快阜新高速公路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把宋集建设成为物流工业型城镇;依托交通和边境城镇优势,把鲖城建设成商贸工业型城镇;按照“两镇三乡”一体化的总体布局,依托县城扩张发展,把张营、田桥、单桥、牛庄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加快镇区建设和配套功能完善,把四个乡镇建成为县城卫星城。把张营建设成生态新城,发展城郊生态观光农业、高科技产业、高档住宅;把田桥建设成商务居住的城南新城;把牛庄建成工业园区向东扩张的重镇;把单桥建设成现代农业观光区、工业制造区;抓住强镇扩权机遇,把滑集建设成为工贸型城镇;依托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整合文化资源,把长官建设成为工贸旅游型城镇;依托韦庙路,加快山羊产业发展,把瓦店建设成为工贸型城镇;依托韦庙路和106国道,加强市场建设,把庙岔打造成边贸型城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发挥区域中心镇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20xx年完成全部乡镇总体规划修编。

同时,依托城乡道路一体化网络发展,把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城镇社区,把沿路规模较大、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村发展为小集镇或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工业、商贸、旅游、生态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社区)。

村庄布局。统筹协调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资源等关系,按照“一村一品、布局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村庄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建设水平。实施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加快农民宅基地置换和土地流转,推进迁村并点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整治城中村、强化农村社区、建设中心村、培育生态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的要求,20xx年起,按照农耕半径1.3-1.5公里/村庄的标准,对交通闭塞、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弱、小、散村庄进行有步骤地撤并,建设一批特色村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区)。20xx年前,全县村庄总数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1/4,20xx年再减少1/2,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全县规划建成1700个左右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中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区)。规划保留的村庄,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化、地域特色鲜明”的要求进行整治。20xx年起,每年整治不少于90个。20xx年,各乡镇都要建成一个5000人以上的中心社区、3000人的农村社区和3个千人以上的中心村。20xx年,全县村庄都建成为“千人”中心村。

(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完善城乡经济体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开展工业突破、农业增效、商贸提升三项行动,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加快构筑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生产力布局。第一产业,打造以黄岭、白庙为中心的西部传统种植业基地,以单桥为中心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以高塘、滑集为中心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发展以瓦店、长官为中心的养殖业基地。第二产业,在县城大力建设县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区,在杨桥、庙岔、鲖城布局三个次级产业园,在宋集、长官、单桥、瓦店、滑集布置五个工业集中区。第三产业,依托姜子牙文化城打造文化产业中心,结合乡村旅游点开发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在宋集和园区依托交通优势,发展县域物流基地。

构建沿路四大经济走廊,打造四大经济板块。S102经济走廊重

S328经济走廊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点发展新能源和农牧产品深加工;

界临淮经济走廊重点发展仓储、物流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农业、循环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打造快速通道工业经济隆起带,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S204-韦庙路经济走廊重点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县城主要依托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化工、酿造、医药、食品和现代服务业。通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把临泉建设成为皖西北最具魅力的经济强县、商贸大县、文化名县。

工业突破行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工业在城乡一体化中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化工、酿造、医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农牧

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实施“十百千”计划,20xx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70个,亿元产值以上企业达到7个。20xx年亿元产值以上企业达到10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个以上,成长性中小企业达到1000个。抓住阜新高速和漯阜铁路临泉支线建设机遇,推动仓储物流和机械制造等新型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把宋集-邢塘一线建设成20公里新型工业成长区、特色产业聚集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宋集建设工业物流园,在杨小街建设观光农业园,在长官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单桥建设沪皖台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城区工业园区连成一体,成为临泉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同时,把杨桥、庙岔、鲖城3个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宋集、长官、单桥、瓦店、滑集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县形成“一带三极五点”的工业发展布局。加快园区载体建设,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聚集度。20xx年,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20xx年,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80%以上。积极发展物流、文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成长性好、高新技术密集型、带动性强的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规模扩张、发展转型。实施名牌战略,鼓励支持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5年内1-2家企业成功上市。实施项目带动,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经济节约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xx年,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40%以上,工业

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农业增效行动。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坚持稳粮、强牧、扩蔬,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集中精力抓好一园四区五基地建设。“一园”,即沪皖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区”,即粮食、水产、养殖、循环经济四个示范区,“五基地”,即中药材、瓜果、食用菌、蔬菜、花卉五个种植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20xx年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要达到65%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20xx年达到60%。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提高效益。20xx年,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以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20xx年,全县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分别达到2家和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有70%的农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引导、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科技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发展,20xx年,每个乡

20xx年,镇都要规划建设一个500-1000亩的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30%。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着力强化现代农业政策、技术、物质装备、人才“四大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构筑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整合资源、深度开发、完善功能、优化服务”的要求,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资源一体化规划,做好文化与生态结合文章。擦亮“姜尚故里、生态家园、淮北粮仓、豫皖商都、美食之城、杂技之乡”名片,提高临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西部文化生态新城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有序推进,形成体现西周文化特色、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高度重视并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形成一批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寓休闲、健身、度假、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绿色观光农庄、农家民俗型等各类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基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xx年,每一个乡镇都要建设一个生态旅游观光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配套产业发展,提高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十二五”末,全县累计完成旅游开发投入10亿元以上,姜子牙文化城、柳家花园、滑集桃园等景区基本建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农业农家共同发展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整合城乡集贸市场,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把临泉建成皖西北商贸流通大市。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培育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快城乡公路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提高等级、形成网络的要求,加快阜新高速建设,上马漯阜铁路临泉支线,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支撑,以村组道路为辐射,改造提升县乡道,加快实施村村通,努力形成覆盖全县、设施完善、畅通便捷、四通八达、内通外联的城乡交通服务网络。20xx年,全县所有县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乡村道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实现县乡村道联网,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密度提高到1.6公里/平方公里。抓紧建设交通园区,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立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20xx年,实现乡乡通公交、村村通班车。

加快城乡公用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一批村容整洁、村貌美观、村风文明、村民和谐的新村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50%以上村实现“四通四改三化”(通水、通电讯、通宽带、通有线电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目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步伐,推进电气化乡村建设,确保“十二五”末实现电气化县目标。推进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合一”,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支持养殖场和饲养集中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20xx年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8万户。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提

高绿色能源比重。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xx年,全县农村改厕率达20%以上,20xx年达到68%以上,20xx年基本消灭露天厕所。加强水利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xx年农村居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50%以上,20xx年达到90%以上。实施防洪保安工程,抓好泉河、洪河堤防除险加固工作,进一步提高泉河、洪河、防洪除涝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完善水利灌溉配套设施。

(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制度。遵循“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和企业用工自主、个人就业自由的就业机制,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援助活动,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取消各种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劳动力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全县所有乡镇做到劳动保障工作机制、组织、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所有村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并设立专职劳动保障专管员,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体系。强化就业指导和组织,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民创业环境,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组建临泉县综合培训中心,加大城乡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强化劳

动合同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入学、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20xx年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做到愿住尽住。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将临时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城郊农民逐步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慈善、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做好救灾救济、民政优抚、老龄服务工作,逐步将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以及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纳入福利对象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发展。

(五)统筹城乡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绿色名县建设水平,加强森林、河流以及滩涂、湿地等生态涵养地的综合治理、开发建设和保护,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

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进入临泉。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城市,促进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加快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污染源治理及资源化利用,20xx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分批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xx年,宋集、杨桥、鲖城、滑集、长官、瓦店、庙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全县50%以上中心村(集中居住区)建成污水处理装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按照“田园风光、现代农庄”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综合环境整治,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河道(沟塘)清淤疏浚、公路村庄绿化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从现在开始到20xx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立“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环卫管理体系,20xx年,每个乡镇都要建有1-2个中转站,20xx年,村村都要配置垃圾车,并按每30户建设一个垃圾收集房,确保一半

2-3以上村成为市级生态村、卫生村,每个乡镇都成为省级卫生乡镇,

个乡镇成为国家级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

(六)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小学向中心村、初中向乡镇、高中向县城集中。20xx年,建成临泉中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初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推进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轨,实现高中毕业生和30岁以下城乡青年100%得到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幼儿、成年、老年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加大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力度,建立城乡教师合理交流制度,组

织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定点、定期支教,全面提高城乡教育教学质量。

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打响全国文化先进县品牌,实施“杜鹃花”工程,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xx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20xx年完成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邦剧团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传承民间文化,修缮历史古迹,弘扬杂技、谭笔、山羊文化,做强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发展民间文化组织,扩大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从20xx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瓦店山羊美食节和滑集桃花节。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宽带

进户工程,20xx年农村有线电视和宽带进户覆盖率分别50%。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继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20xx年村级体育公共设施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经常不断地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20xx年,县体育中心交付使用。20xx年起,县每四年举办一次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运动会。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建立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能力。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县医院病房大楼建设,加快县中医院搬迁工程建设,发展预防保健事业,鼓励发展民办医院,提高城乡医疗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合理布局村卫生室。20xx年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发展农村科技事业。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建立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科技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造就

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科技服务人员,不断壮大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抓好农村科普工作,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支持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农科教相结合的进程。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四级”联创,广泛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单位、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组织文明单位与乡镇、村结对共建,建立“四下乡”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双培双带”为载体、村级事务“421”管理为模式,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规范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突出软硬件建设,健全服务网络,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

水平。抓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载体建设。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健全村干部管理、考核、问责及待遇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月绩效考核和“一诺双评”年度考核办法,全面实施村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完善村干部档案,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做好选派干部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村级事务“421”管理工作,形成年初开展、年中遇到重大问题随时开展、年底总结、评议考核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村级事务管理不民主、不规范的问题。认真提炼总结村级事务“421”管理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向乡镇、县直机关拓展延伸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格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发挥活动场所“五个中心”作用。认真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结合村级事务“421”管理,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警务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保障机制

(一)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依附于户口上的各类城乡差别政策,实行城乡居民就业权、

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与福利服务权同等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和市场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城乡宅基地置换,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逐步形成包括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区域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金融性担保服务组织在内的多层次的县域金融体系。

(二)加大投入,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大

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领导,建立共同推进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领导,配置人员,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把城乡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县直各部门都要从各自职责出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形成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推进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评价考核体系,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确保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

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并抓好贯彻落实。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各项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给予通报。

更多相关推荐:
江阴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江阴嘉兴两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20xx年5月2022日吴劲松副主任带领有关处室赴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嘉兴市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与江阴市嘉兴市相关部门的负责...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区委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关于古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调研报告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政协晋城市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市政协根据市...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这一要求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镇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古渡街道办事处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新形式下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这个目标,着力点在于调整城乡经济发展格局,…

关于推行合水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行合水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建设的调研报告合水县运管局刘翔20xx年3月19日为进一步加快城乡交通运输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满足旅客走的及时走的方便走的快捷的乘车需求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

关于开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的通知

咸秦办字20xx20号中共咸阳市秦都区委办公室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的通知马庄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马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查问卷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查问卷请认真填写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部分调查可多选1您对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态度是支持观望消极应对反对2在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过程中您最关心的改革内容是拆搬迁安置农民增收村级经济发展农村基...

三站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克服困难统筹抓住机遇发展三站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

山东省潍坊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调研报告

山东省潍坊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调查报告随着潍坊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大为改观但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卫生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垃圾多污水多河道污染多生态环境差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提...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