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4.13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

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2.6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调查发现,20xx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

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xx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的超级大单。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

9.4%, 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 产 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 推销、 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上,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在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就业培训上了。

4.小结。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六、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

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楚雄师范学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在“上网冲浪时候,以下哪些项目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其中,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就占了76%,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才有24%。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对社会极需的和谐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

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


题 目: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

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2.6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调查发现,20xx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xx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33.6亿元的超级大单。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 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 产 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 推销、 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上,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在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就业培训上了。

4.小结。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六、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漓江学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在“上网冲浪时候,以下哪些项目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其中,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就占了76%,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才有24%。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对社会极需的和谐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班级:学号:实习课程:应用统计学辅导老师:引言一、调查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衍生了许多有意义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调查报告发表时间组长组员前言调查地点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并且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导致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现象应该怎么...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春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了解民风民俗。二、调查对象:寒假期间的各个传统节日。三、调查内容:这些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以及意义。四、调查方…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调查人王喆调查时间20xx年12月调查地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全校师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

关于无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无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班级组长组员一历史背景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正式封立吴国从太伯至吴王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报告环境学院环科102班郝娇100420xx56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也包含很多当今推进素质教育值得借...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邱实学号20xx414339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邱实学号20xx414339一调查地点曲阜师范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神木县第一小学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不...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