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蓝皮书: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4.3.31

《文化蓝皮书: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

新闻通稿

《文化蓝皮书: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九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

本书秉承一贯的编辑方针,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20xx年发展形势的评估,又有对20xx年发展趋势的预测。本书也延续了以往的栏目安排,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宏观形势的评估,又有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权威年度报告;既有政策解读,也有专家视点。 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

由总课题组提供的“总报告”依然构成全书的核心内容。总报告认为,20xx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总之,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从私人需要、公共需要和出口三个方面的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和课题组的估算,20xx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1095.74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述三项相加,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

文化体制改革: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改革取得突破

20xx年,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出版体制改革走在了前列,到20xx年底,已有268家地方出版社、100多家高校出版社、101家中央部委社完成了转企改制。在民间出版准入问题上的破冰之举是对于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一次空前的落实,实际上是增量改革的伟大实践,并客观上推动体制内存量出版机构改革进入快车道。20xx年,在最高决策层的多次推动下,地方电信和广电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打破了当地广电和电信互不进入的政策壁垒。围绕三网融合这一重大发展课题将出现一轮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高潮,广电行业将联手电信行业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产业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进展迅猛,新媒体新业态开始唱主角

20xx年,经济危机加速新技术大规模商用,在3G的推动下,媒体汇流并走向移动终端的趋势日益明显,并罕见地出现了出版、广电、通讯多行业联动的局面,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

互联网与电信行业在这一年出现了明显的融合与相互推动的态势。在3G等概念的推动下,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手机上网人数的骤增昭示了移动网络时代的来临,3G无疑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事件可能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被称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简称NGB)”的启动。20xx年广电行业最大的热点是NGB的启动,可以看作是加快实施有限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五项任务

文化产业是一个转型中的产业,自身也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空间。中国文化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

调整产品结构,既要满足消费需求更要满足生产需求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消费启动比较缓慢,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质性启动,新的市场空间已经由于制造业升级加速而迅速形成了,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大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在作为最终消费品和作为中间产品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将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关键不是做大规模,而是促进竞争和鼓励创造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契机,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真正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承担起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且过度依赖“做大”国有文化企业,而不是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创建中小型文化企业,就可能使原有的行政垄断还没有摆脱又形成市场垄断,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今后几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我们唯有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动开放市场,拆除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障碍,盘活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源,才能抓住这个机遇。

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国家从文化产业竞争性领域的退出还很不充分,国有文化产业机构改革还不彻底,有些行业领域民营文化资本尚未准入,有些行业领域有所进入但是发展不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因此,一个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还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潜力的充分发挥。调整所有制结构意味着增加准入领域,扩大准入空间,创造准入条件,意味着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将释放出大量产

业发展空间。

调整技术结构,要有一个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多层次的技术结构

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一方面,我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广电和电信消费群体,最大的上网人口,近两年来,在第三代手机(3G)和“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带动下,“三网合一”迅速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广大的农村人口和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态多样,一直有传统的出口优势。我们既有机会抓住经济危机推动科技创新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关的新兴文化产业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也有机会抓住国际创意产品贸易蓬勃发展的机遇,推动我国民族和民间文化产品走出去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产业资源

从传统区域性资源配置机制的行政体制走向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体制是必然的发展过程,我国文化产业依靠政府政策“投资推动”的阶段必将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和消费拉动的新阶段,在市场的作用下,以往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将被调整,中国文化产业将面临大规模洗牌和资源重组,并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构。对于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完成“事转企”的文化产业机构来说,这轮区域布局结构的大调整和大重组将创造重大的产业发展机会。

围绕结构调整推动改革完善政策

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与结构调整有赖于改革的全面深化。为了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内生性增长性质,不随着政治周期的更迭而起伏,不随着领导人的职务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着领导人注意力转移而转移,就必须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完善的政策保障。

明确改革目标,围绕公民文化权利构建基本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

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文化在(以“双轨制”为名的)持续性的政策调整中获得了稳步的发展。近10年来,国家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现阶段改革要求,强调公民作为文化消费主体享受文化成果的平等权益,并开始逐步承认公民作为文化创造主体自由进行文化艺术创造的权利。从宪法的角度看,上述所有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护和尽可能扩大公民的文化权利。从内容取向角度看,上述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越来越少了对公民权利限制性“义务”的强调,越来越多了对保障性的“权利”的伸张。这些改革和政策创新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为我国文化产业实现战略性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调整改革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的区分和转制,但是文化市场依然充满了各种行政性的和体制性的壁垒,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仍然被切割与瓜分得支离破碎,以至于无论是转制完成的文化企业还是有志于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想有所作为都会遭遇重重障碍。因此,只有实施微观和宏观并重的改革措施,形成“政府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新型体制性格局,才能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的

空间。应该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步骤,在下大力气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的同时,逐渐拆除阻碍形成统一文化市场的所有制壁垒、行业管理系统壁垒、以及地方行政管理壁垒,创造有利于文化企业通过市场(而不是依赖于政府)自主配置文化资源的新环境。我们需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将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微观改革(所谓“事转企”,打造市场主体)转向微观改革与宏观改革并重,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文化市场建设提上日程,逐渐将资源配置机制从政府真正转向市场,这样才能根据市场本身的发展建立起调节个人文化经济利益的法制体系。

梳理产业政策,完善政策衔接,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是要完善文化产业的振兴政策。在20xx年9月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确定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支持产业,并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形成了明确的政策着力点。我们认为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需要在这些选定的重点产业中进一步形成更为具体的结构调整型政策,对于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对于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的重要问题予以充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其次要制定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政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引人瞩目地将文化创意列为重点支持产业,在我们看来,除了关注文化产业内容原创的前端之外,就是强调了文化产业与相关制造业的交叉领域(主要是近年来在上海和深圳等城市被高度重视的设计产业)。目前国际前沿的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一系列相关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需要在做文化产业的统计时,不仅要将文化产业本身列入统计,而且应该将相关产业中与文化创意有关的个人及其产值列入统计,才接近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这表现出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政策进行整合的明确取向,我们要学习和充分吸取国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第三是要关注文化产业与城市化发展的衔接政策。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面临整体转向内需型经济的重任,其中一个主要的拉动领域是城市化。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率大概是60%左右。20xx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只有45.68%,同国际一般标准差15个百分点左右。近几年,由于全国高速铁路客运系统建设提速,将出现新一轮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形势,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城镇化的基本战略组成部分,为此而制定相关政策,既是出于打造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也是出于发展“低碳”、“绿色”产业需要,是极其必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与以前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样,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增添了高文化附加值,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而“文化地产”或者“创意地产”这样的发展策略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第四是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与外贸出口政策的衔接。世界经济在后危机时代已经呈现出结构性调整的趋势,我国的传统产业出口将可能面临长期不振的形势,应对这一变化,我们一方面要调整经济结构,将经济整体上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另一方面也要大力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加大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科技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正如我们以上已经提到的,在联合国对国际创意经济的统计中,我国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主导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国,创意产

品占有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尽管由于统计指标的区别,这些出口产品中包含有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如工艺品等),但是国际社会对于发展中国家富含传统文化符号的工艺类出口产品的高度重视,说明这类产品已经成为国际文化贸易主流产品。我们要利用国际市场创意产品进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迅猛增长的形势,特别是利用我国在创意产品市场上已经形成的优势地位,合理处理文化产业的外贸和内需关系,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出口增长点看待,使用“出口导向产业”相关政策加以鼓励。

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部分行业发展概况

出版产业:20xx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销售增长20%,新媒体出版增长40%以上,产值增长30%左右,投资增长大约36%,一批出版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闻出版产业逆势上扬,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上半年,中国出版业还出台了一系列促发展、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了产业调整,增强了出版行业战胜金融危机冲击的信心:20xx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同比增长18%、图书馆采购同比增长26%;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订货码洋和销售额双双创下新高,拉动地区消费近30亿元;“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重大工程不断推进,手机出版和数字出版印刷等新兴业态呈现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

电影产业:20xx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456部,居印度、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位。此外,还生产动画片27部,纪录片19部,科教片52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供电视播映的数字电影110部。全年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增幅高达42.96%,全国城市院线票房收入达62.06亿元。此外,国产电影全年海外销售和票房收入达27.7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16.89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26.47%。

动漫产业:20xx年国产动画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量达到171816分钟,相比20xx年的13万分钟,增幅为31%。国产动画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版权输出和品牌授权、开发衍生产品方面取得一定突破。20xx年,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累计备案公示剧目数量达到460部、428879分钟,平均每月备案38部、3.6万分钟,同比增长19.79%和32.81%。按所占比例大小排名,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题材依次为:童话(146部、133942分钟)、教育(130部、128210分钟)、现实(49部、41869分钟)、其它(42部、30652分钟)、神话(31部、26194分钟)、科幻(31部、27214分钟)和历史题材(31部、26679分钟),题材选择仍然主要集中在童话、教育方面,这两类题材占了总体的62%。20xx年,共有21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辽宁。

广播电视产业:20xx年全国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3343家,比20xx年增加了469家;全年开办广播节目2436套、电视节目3199套、付费广播17套、付费电视138套,其中广播比20xx年减少了41套,而电视增加了1916套、近1.5倍。全年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分别为 649.4万小时和264.19万小时,比20xx年增加了16.15万小时和8.86万小时。

20xx年广播电视总收入预计可达1665亿元,比20xx年增长5.18%(82亿元),其中,过百亿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告收入预计752亿元,占总收入的45.22%,比20xx年增长7.15%(50.17亿元),其中过40亿的省市有广东、上海、北京。

广告业:20xx年全年中国广告市场总投放同比增长13.5%,达到了5075.18亿元,广告市场

增长明显高于GDP增长,这反映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xx年广告主对各种媒体的选择率与20xx年比较出现全面的回升,尤其以电视媒体和户外媒体选择率增长最为明显,其中传统户外媒体和数字户外媒体的选择率分别上升了22.5%和17.5%。

金融危机背景下,20xx年媒体整体广告经营呈现增长放缓的态势。CTR监测数据显示,电视媒体以15%的增幅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并领先其他媒体。受累于金融危机,平面媒体涨速放缓。受国家政策和大事件营销影响,户外广告止跌回升,20xx年增长9%。金融危机对20xx年媒体广告市场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文物艺术品市场:20xx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结构和转型中得到了发展。从总的发展态势来看,20xx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规模收缩,但珍罕瑰宝仍受追捧;买家趋向谨慎成熟,但艺术品价格回归理性;拍卖竞买活跃,但市场潜力巨大。一个新的艺术品收藏时代正在来临。20xx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呈现如下特点是:文物艺术品市场回暖,但市场两极分化明显;收藏者和投资者对市场仍持观望态度,对待市场更加理性;近现代书画出现热潮,古代书画价格稳中有升;当代书画没有走出低谷,仍在调整之中。

数字内容产业:20xx年是数字内容产业整体产业结构构建的关键阶段。首先,从产业地位角度来看,“数字内容”作为“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正式确立。其次,就技术平台搭建而言,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3G、卫星、高清等数字技术的正式商用,拉开了各种数字内容业务全面繁荣的序幕。最后,在业务体系发展层面,经过数年探索,数字内容的整体业务体系已经逐渐成型,数字影视、数字游戏、移动内容等数字内容业务链发育趋于健全,管理逐渐规范,实践不断深入。整体看来,数字内容产业与新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几年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各个内容业态更加蓬勃地发展。

文化蓝皮书《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新 闻 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xx年5月6日,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对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蓝皮书》指出,20xx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为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民经济发

展方式转型,发挥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大契机。文化产业最终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整体性复苏中最为亮眼的领域。

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既着眼于盘活体制内存量,也通过开放准入而进一步实现增量发展。20xx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

(二)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媒体汇流并走向移动终端的趋势日益明显,并罕见地出现了出版、广电、通信多行业联动的局面,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

(三)文化产业开始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展示出了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发生在动漫产业与相关衍生产品和授权产品行业。

《文化蓝皮书(2010)》指出,宏观经济运行从“保增长”向“调结构”的重点转变凸显了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的重要性,对文化产业既是机遇也是压力。文化产业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职责,必须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基本势头;文化产业又是一个转型中的产业,自身也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空间。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一基本原则,高度关注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问题,为下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增长动力。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1~P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演出市场、电影市场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

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于5月6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此次会议。《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进行了评估。

《文化蓝皮书》指出,20xx年,国内演出市场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萎缩。整体来说,演出的总供应量不断增加,观众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演出作为一个准奢侈类消费,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历来都是国内演出市场的重头,20xx年也不例外,据中国票务在线的统计,上述三个地方的演出市场占到全国的70%。

电影市场方面,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20xx年中国电影生产超过450部,其中约三分之一国产电影以不同规模、不同运作方式进入全国院线大银幕放映,加上全年发行放映各类型进口片50部,20xx年在国内放映市场发行放映的新片超过200部,是近年来新片上市最多的一个年份。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品牌效应、五花八门的炒作宣传是20xx年演出市场和电影市场繁荣不可或缺的助推力。国家大剧院、鸟巢作为重要的演出场所自身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亚于在其中演出的节目。作为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的超强明星阵容,让观众在主旋律大片中“数星星”,创造了电影的全新时尚消费观念和模式。而《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热映则显示出它们在忠实影迷心中难以撼动的地位。这与20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娱乐业异军突起,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网游业和影视业的突飞猛进非常相似。

据蓝皮书中的统计分析显示,教育消费、新媒体消费、旅游消费和演出市场、电影市场消费成为20xx年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四大热点,其他方面如动漫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广电总局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居民的文化消费生活。纵观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的发展,政府支持、政策引导至关重要,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1~P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2009:中国开启创意产业之年

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于5月6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此次会议。《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进行了评估。

20xx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这一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并把它置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需较快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首。20xx年11月23日,一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与此相映,中国工人群体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榜单。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而且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软实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蜕变。因为在这一形象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20xx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出了“V”型结构,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比较快。20xx年的国内消费稳步增长,其中文化消费市场也同样有良好的表现,已经达到了GDP 40%的水平。与消费升温相同步,从事相关创意的活动、机构和人数都有明显增长。

《文化蓝皮书》指出,创意产业经过20xx年的开启,20xx年政策效能将进一步释放,相关的举措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消费市场空间的上升也将给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进一步明确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它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提升作用,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对创意内容和设计的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111~P1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国有民营合作将是20xx年出版业的重点

数字出版或将改写出版业游戏规则

20xx年5月6日,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对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蓝皮书》指出,20xx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恶化,但中国出版业却一反往年平稳发展的态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征,在世界各国出版业深受经济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显得一枝独秀。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新闻出版业20xx年仍保持持续增长、稳中有升的态势。20xx年全国图书生产定价总金额为791.43亿元,期刊生产定价总金额187.42亿元,报纸生产定价总金额317.96亿元,录音制品发行总金额11.21亿元,录像制品发行总金额7.23亿元,出版物印刷工业销售产值976.90亿元。这些数据各自口径不同,无法得出新闻出版业总体规模数据。但如简单累加,则新闻出版业产业规模大概为2300亿元。数字出版行业和网络游戏出版业由于未纳入新闻出版统计之中,因此未能纳入计算,而出版物发行业营业额由于间接隐含在出版物总定价中,因此未进行统计以避免重复计算。

20xx年被称为出版业的改革决胜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将在20xx年改革全面深化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全国出版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从2008~20xx年改革的进展看,由于时间原因,许多出版社的转制主要以注销事业身份、注册企业身份为标志,但实质意义上的企业化运营、管理,以及产权制度改革,则并未真正完成。因此,可以说改革实际上刚刚拉开帷幕,真正实

质层面的改革深水区还尚未开启。在此过程中,一些出版社充分利用历史机遇,全面加大内部机制改革的力度,并在一些以前无法实施的改革方面不断突破,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企业化运营等,这将直接导致图书市场竞争局面不断重新洗牌,也对其他改革不力的出版社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出版社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关门停业,还有一些出版社则采取与大型出版集团或上市公司结盟方式实现市场化重组。

在市场化进程中,民营书业由于具备先天的市场运营优势,对一些出版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不少出版社将加入对优秀民营书业资源的争夺战中来。而对民营书业来说,完全脱离国有出版社,获得独立的出版资质的路途看来仍然遥不可及,最现实的路径是与国有出版社进行资本层面的深入合作来获得出版资质。两相情愿将使国有民营合作在20xx年更加活跃,甚至不排除出现一些出版社在实质上被民营企业控股的局面。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经过了20xx年以来的若干方面的重大历史性变化,数字出版改写出版业游戏规则的时刻正越来越临近。盛大文学在20xx年完成了网上出版的重组后,20xx年又通过收购华文天下图书公司,实现了网上网下出版的互动。中文在线宣布开展全媒体出版以来,人民军医出版社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也加入了全媒体出版的阵营。方正番薯网也以实现全媒体出版为突破方向。汉王电纸书通过将80%数字图书发行利润让渡给出版社的方式,短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00多家出版社的加盟。种种迹象显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洗牌时刻将越来越近,这对更多的出版社来说,未来可能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142~P144)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20xx年数字有线电视用户增幅最大,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进一步发展

20xx年5月6日,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对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蓝皮书》指出,据统计,20xx年电视广告收入654.03亿元,在广播电视广告总收入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所占比例达86.98%,比20xx年增加7.36%(44.84亿元)。

20xx年有线电视用户预计达到1.74亿户,比20xx年增长了6.10%(100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6199万户,占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的35.63%,比20xx年增长36.94%(1672万户),这是自20xx年发展数字电视用户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付费数字电视用户705

万户,占全国有线户数的4.06%,比20xx年增长57.02%(256万户)。

20xx年有线电视网络收入预计391.01亿元,占总收入的23.52%,比20xx年增长5.82%(21.51亿元),过20亿元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其中有线电视收视费预计269亿元,占总收入的16.18%,比20xx年增长7.61%(19亿元)。超过10亿元的省份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重庆、辽宁。其中付费数字电视收入25.42亿元,比20xx年增长78.89%(11.21亿元)。

此外,随着3G技术的应用和CMMB的不断推进,20xx年手机电视有了较大的发展。国有广播电视两大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央视的手机业务进展顺利。20xx年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手机电视业务大发展的一年,该台为手机电视用户提供了实时新闻信息、播客影片观赏、原创短剧剧场、数字音乐下载、地方卫视直播、特色节目以及点播下载等信息服务。而央视网手机电视海外传播项目“CCTV手机电视”从10月份上线到年底,用户已达到50万人,日均新增用户量达2000左右。在国庆阅兵、中秋晚会、全运会闭幕式等直播过程中,总浏览量突破400万页次。同时还获得苹果中国的官方网站大力推荐,拓展了国际市场。

据了解,首个国家级网络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将建设成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节目数据库及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内容分发体系,将打造成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开播首期上线的内容包括首页、客户端、新闻台、体育台、综艺台、爱西柚(播客台)及爱布谷(搜视台)。从20xx年开始,还将陆续上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内容服务。依托CCTV的45万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全国电视机构日播1000多小时的电视节目,中国网络电视台必将领跑国内网络视频领域。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194~P2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xx年《文化蓝皮书》,指出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逾2.33亿人

“数字内容”作为“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正式确立

20xx年5月6日,20xx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对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中国文化产

业发展报告》。

《文化蓝皮书》指出,20xx年是数字内容产业整体产业结构构建的关键阶段。首先,从产业地位角度来看,“数字内容”作为“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正式确立。其次,就技术平台搭建而言,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3G、卫星、高清等数字技术的正式商用,拉开了各种数字内容业务全面繁荣的序幕。最后,在业务体系发展层面,经过数年探索,数字内容的整体业务体系已经逐渐成形,数字影视、数字游戏、移动内容等数字内容业务链发育趋于健全,管理逐渐规范,实践不断深入。整体看来,数字内容产业与新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几年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各个内容业态更加蓬勃地发展。

蓝皮书指出,20xx年国内手机用户大幅增长,移动内容市场增长迅速。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xx年8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7.1亿。同时,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人。易观国际发布的《20xx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监测》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884亿元。其中,短信仍是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彩铃和WAP是近年来增长较为迅速并且逐步占据较大份额的细分业务。3G技术所带来的数据业务,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传统移动通信的产业价值链,大量内容生产机构开始进入3G产业链。包括通信类业务、资讯类业务、娱乐类业务及商务类业务在内的各种数据业务开始全面发展。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的三网融合政策促进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3G商用带来的巨大内容缺口,也促使相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的政策,大力发展移动内容服务。但是随着3G商用,移动内容的丰富,一些不良内容借助手机网络大肆传播的现象给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xx年,政府部门仍需与运营商积极配合,确保移动内容的健康发展。

(参见《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P233~P235)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63381文化创意产业园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

20xx年中国海南省文化行业前景研究报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专业的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海南省文化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客服QQ992930161报告价格印刷版RMB7000电子版RMB7200印刷版电子版RMB7500订购电话40070...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文化系统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认为目前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有四多一少的特征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

20xx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xx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

20xx年中国文化地产行业全景调研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文化地产市场全景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报...

中国文化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十三五规划研究咨询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文化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十三五规划研究咨询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文化地产业基本概述11文化地产的概念界定111文化地产的基本定义112文化地产的理论涵义11...

20xx-20xx年中国文化旅游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文化旅游业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

20xx-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战略咨询报告

20xx20xx年中国导光板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略研究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

20xx-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

中国文化地产行业发展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文化地产行业发展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文化地产业基本概述11文化地产的概念界定111文化地产的基本定义112文化地产的理论涵义113文化...

20xx-20xx年中国文化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报告艾凯咨询网艾凯咨询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

20xx-20xx年中国汽车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汽车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艾凯咨询网艾凯咨询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

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