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

时间:2024.3.19

漓江学院20xx年《概论》课自主实践学习成果

题 目: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

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2.6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调查发现,20xx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xx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33.6亿元的超级大单。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 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 产 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 推销、 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上,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在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就业培训上了。

4.小结。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六、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漓江学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在“上网冲浪时候,以下哪些项目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其中,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就占了76%,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才有24%。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对社会极需的和谐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二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调查地点:天津工业大学

调查对象:材料学院 80% 纺织学部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 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共五十份调查问卷,以纺织和材料同学为调查对象,获取问卷资料后统计问卷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文献得出最终结论。

二、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

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另有附页:《中国传统文化调查问卷》样卷一份于后供参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若干同学的问卷调查我们小组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理性上认同,但实际兴趣不高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 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一般,重要文化知识仍不清楚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

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 古典诗词赋或小说 ”,这

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

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

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

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第二个问

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

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 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

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

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

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 ,26% 不能区分。第三个问

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

所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 ,16%了解的很少。

以上的四个问题涉及绘画,思想,书法,传统节日,这四项在传统文化中占

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同学对于以上四个问问题的回答并不理想。大多数同学只

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教材或者老师口中获得一些常识,而真正喜欢传统文化,并

且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的寥寥无几。

3.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但有所侧重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电视、网络、其他书报

杂志”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而且对于网络接

触较多,再加上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知

识具有突出的作用,而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

使得信息的获取较稳快捷。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家讲坛”、“东方讲

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另外,“学校教材,老师”的选择率也比较高,这应该是教育大纲中对传统文化重视的结果,在问题“你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吗?”中,56%的同学认为文科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更高,44%的同学持否定意见,可见文理科教育在传统文话教育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有同学选择“父母长辈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缺乏良好的文化底蕴,父母长辈对于文化教育的忽略是大学生文化素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 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 《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是强迫的。”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从以上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激增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本应更加有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也应该与日俱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生活顶礼膜拜的程度远超过精神文化,而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沉淀的传统文化也理所当然的受到冷落。为此我们小组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各方面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当好这个主角,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要在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方面努力,除了强化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外,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区域课程或本校课程,大学可以增设传统文化素养课程和讲座;二是充实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再好,没有相应的师资,仍然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效益;三是在评价上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如何在考试中体现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素养指标纳入青少年素质体系是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2.大学生应提高文化修养,将自己培养成综合素质人才。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单纯的技术型、经济型人才已经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文明的前进呼吁更多不仅具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

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不仅仅是会闹笑话和犯简单的错误,甚至于对国家的荣誉及形象也会带来损失。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年轻人说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天安门,还有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精英”说错了我国古代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众多才子不清楚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他们统一的借口是:“对不起,我不是学文科的”??这样的人才绝对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只会给自己、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羞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外显地体现在民族风俗习惯、饮食建筑、生产生活内容甚至各种经典、文献、制度当中,而且它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成为中国人道德和理性力量最深厚的源泉,能给人智慧、勇气和幸福。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设者,掌握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

夜已深,院已静,我们的调查报告也接近尾声。本调查抽样的范围和样本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若将来能作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 校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 则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但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还是可以 “一斑全豹”在 , 一定范围内摸清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期望比较高, 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评价也较为客观。 但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还只限于表面, 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了解程度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受试者也能理性的发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相信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将会有显著提升。

六、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

2. 《中国传统文化》朱筱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2

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王新婷 金鸣娟 姚晚霞 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08第二版

附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调查问卷

所在学校 年级 专业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1、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 )

A.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

B. 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

C. 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了,保守了

D. 不关心也没有什么认识

2、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

A. 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

B. 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

C. 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淡忘

D. 传统文化将来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

3.如果说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你认为有哪些原因?(可多选)( )

A.教材编排不合理

B.学校忽视,过度重视考试升学

C.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D.传统文化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难以发展

E.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4、您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 )

A 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 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 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

D 无所谓,不关心

5、您认为四大名著( )

A必读且要有深刻理解 B要读但不必深刻理解

C不一定要读 D过时了,不要阅读

6、你认为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 )

A. 有必要,“四书五经”所载的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B. 没必要,“四书五经”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束缚现代人的思想

7、你认为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唐诗宋词”等古籍( )

A. 有必要,“唐诗宋词”所载的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B. 没必要,“唐诗宋词”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束缚现代人的思想

8、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 )

A. 可以从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

B. 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

C. 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

D. 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9、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

A 我很喜欢 B 我只知道一些

C 我很了解并熟知它 D 我一点都不喜欢

Ⅱ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

1.您通常从什么渠道来了解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可多选)( )

A学校教材 B电视、网络、其他书报杂志 C老师

D父母长辈的影响 E朋友 F其他

2.你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吗?( ) A是,文科生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较多

B是,文科生对传统文化比理科生更感兴趣

C不是,理科教学中也渗透着传统文化

D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知晓与个人喜好有关,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很小

3、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

A、有很深了解 B、有一定了解 C、只了解一点 D、毫不了解

4、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 ) 多选

A. 古典诗词赋或小说 B. 民族音乐或乐器 C. 民族戏曲 D. 书法 E. 国画 F. 传统节日 G. 玉器 H. 瓷器 I.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

5、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 )

A. 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 B. 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

C. 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 D. 基本不知道

6、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 )

A. 都看过并多次读过 B. 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 C. 看过其中一两部 D. 基本没看过

7、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

A. 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

B. 可以区分 C. 勉强可以 D. 不能区分

8、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

A. 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B. 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C. 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D. 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9、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

A、几乎所有节日都知道 B、了解大部分节日 C、只了解常见节日 D、了解的很少 调查结果统计: 单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多选

问卷共50份多选以选项个数计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大学生阅读情况概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常言也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通过阅读书籍,学习书中文化知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大学生寒窗苦…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90后在校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念调查报告消费观念作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理念对商品价值观念的大体取向身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本身就是一...

关于大学生网购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网购情况调研报告一摘要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网上购物已经从以前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年轻族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

关于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31日调查对象大学部分学生及部分其他高校学生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调查背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

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思修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学风调查报告姓名田海强黄炼陈代昌班级水电111指导教师似庆岑完成日期20xx年11月25日1目录一摘要3二调查情况3三调查方法3四调查结果分析3一大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二...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带领人类进...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调查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班级姓名学号班级姓名学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用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日益发展的...

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每年有不少大学相应的进行了扩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都知道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合理而有趣而坏的生活习惯会使人们做事效率低且事半功...

关于大学生友谊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友谊观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王柯如20xx0775梁远川20xx0776曲尼卓嘎20xx0777李琦琦20xx0778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年级专业20xx级房地产经营管理1班指导老师杨泽文20xx年1...

关于大学生交友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交友问题的调查报告班级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一班20xx小组成员学号龙帆20xx20xx申玉斌20xx2116彭浩20xx2114刘鹏20xx20xx年11月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

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1

关于贵州大学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3月6月调查地点贵州大学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在校学生指导老师刘老师调查组长调查组员金王群张凯贻专业年级执笔人关于贵州大学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提纲一...

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