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文化县市自查报告

时间:2024.4.20

都匀市人民政府关于

全国文化先进市自查报告

省文化厅:

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有力领导下,在省文化厅等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20xx年10月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此项荣誉的获得既是我市文化事业工作的新起点,也是对我市文化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探索文化建设新思路,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现将我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各项巩固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战略,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一)确立文化工作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全面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确立文化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是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二是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都匀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都匀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三是将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并将工作目标具体细化、量化,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四是把“文化亮市”战略作为建设贵州南部中心城市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我市作为全省首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文化事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战略布置。 1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各项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专门成立创建办公室,统筹文化先进市的巩固发展工作,在市创建办的组织下,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行动,工作富有成效。市委、市政府组建了都匀市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统筹文化旅游工作和重大文化工作、重大节会活动的主办。扫黄打非办、精神文明办、综治办均以文化建设管理为主要内容,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工作的开展。二是组织协调工作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安排、职责分工明确,并建立了督查督办机制和信息共享保障机制,保证工作有效开展。三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有序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

我市以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基础和新起点,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抓城乡文化建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20xx年,我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1572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32.08元;20xx年,文化事业经费投入1580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32.25元; 20xx年,文化事业经费投入1635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33.37元。三年来,人均文化事业费32.57元,每年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幅都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我市实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 2

展。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和社会力量对文化投入的参与,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投入的多元化,为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文化体系和文化队伍建设

(一)着力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提高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权益。在加强文化机构建设的同时,不断充实文化机构人才队伍,着力加强社区、农村文化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是精心选调有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市文管所、市图书馆领导岗位。市歌舞团由原来的股级单位升格为科级单位。扩大市文化稽查队伍,充实管理工作人员,并纳入参公编制。二是建立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增编事业人员2名,招考本科生2人。三是通过文化单位人员合理整合,充实市文化馆专业人才7人。四是建立农村文化网络服务管理队伍,全市10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管理员。五是构建村级文化网络,全市109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活动室,全市有农家书屋图书室40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88个。

(二)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文化队伍。我市通过举办摄博会、州庆、市庆等大型文化活动和精选优秀节目参加“多彩贵州”歌舞大赛,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普及,城乡文艺队伍蓬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文化馆、图书馆、社文科、各文艺协会和文艺团体共同努力,我市群众文艺队伍不断扩大,水平日益提高。行业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青年文化、少儿文化百花齐放。农村文化活动形成村村有文艺队、民风民俗特色活动,乡乡有 3

文化活动节。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城乡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一)加大城市文化设施建设

都匀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针对20xx年都匀市文化馆参加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未达标,不符合我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县)”两馆建设标准。我市根据黔文发[2008]47号转发《文化部关于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的决定的通知》关于对尚未达标文化馆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召开了都匀市文化馆落实整改工作专题会议,解决我市城区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会议决定把20xx年我市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集大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大型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都匀剧院划归市文广局,由市文化馆管理使用,都匀剧院符合文化馆建馆条件和各项馆舍功能要求,保证了都匀市文化馆整改达标。20xx年投资近8000万元建成的州体育馆有座位近2万个,成为我市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加快城市化建设中进一步健全图书馆的部(室),强化电教、图书阅览、艺术培训等功能。市级财政单列购书经费并逐年增加。社会各界踊跃捐资赠书。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已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图书室大力推经。市政府要求在城市改造中把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纳入房产开发小区规划建设中,对于不按规定修建文化体育场地设施的项目不予批准。我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体活动场所不断改善。如桃溪园、伯爵花园、庆云宫小区等都建有小区附外文体活动场所。

(二)强化文化服务管理队伍培训

4

加强城乡文化服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我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等文化工程的作用,从20xx年开始我市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城乡文化服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市图书馆图书管理及共享工程支中心资源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了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和共享工程管理服务队伍,举办图书管理人员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人员140人次;深入40个农家书屋点指导图书管理工作达百余次;举办共享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40人次;到基层服务点指导业务工作近百次,并制作并发放给基层服务点文化服务“农科知识”课件光盘3万余张以提高文化服务能力。二是市文化馆三年来举办群众文艺骨干培训班12期,参加培训1万余人次;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文艺培训辅导指导300人次,辅导指导创编节目200余个。由于成绩突出市文化馆于20xx年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我市以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巩固和完善农村文化站“四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109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40个农家书屋、109个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4424面“村村通”广播电视等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场地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农村文化站基础设施,农村文化服务获得质的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5

四、全面开展多层次文化活动

(一)政府主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以“山水桥城、魅力新都匀”为主题,以城市举办节庆、节会等大型活动为龙头,不断以“文化亮市”战略宣传都匀,提升都匀的知名度。三年来,由政府主导、文化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举办了三届都匀剑江旅游节、第三、四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建州50周年庆典、建市50周年庆典、三届茶文化节、三届“多彩贵州”歌舞大赛都匀赛区选拔赛。大型文化活动一浪高于一浪,文艺演出规模一场胜过一场,群众参与热情一波超过一波,社会捐资一次胜过一次,文艺波及面一年赛过一年。全市城乡近上万人参加文艺演出,文艺演出近上百场次,政府投入和社会赞助近二千万元。吸引国内外上万文艺爱好者来匀观光旅游,国内外五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些政府主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大提高了我市文化艺术的规模和水平,促进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文化搭建了坚实平台,激励了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与提高,培养了文艺策划和演出人员等一大批人才,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乡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表率作用,带动了各领域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乡镇、办事处积极组织各具民族特色的节目参与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充实和丰富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乡镇、办事处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节,举办各具特色文化活动:如平浪的布依山歌节、墨冲镇农民文艺汇演、 6

坝固镇芦笙艺术节、奉合乡剪纸艺术节、王司镇苗族六月六节、良亩乡匀独关歌会、沙寨乡凤啭河漂流旅游节、阳和乡、基场乡、奉合乡三乡水族端节、络邦镇绕家过冬节等。杨梅节、西瓜节、吃新节、重阳节、催熟节、油菜花节等都很有特色。文化工作服务点和“2131”工程放映队坚持日常开展文化服务和送电影下村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形成了乡乡有、村村有、年年有、月月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广的喜人局面,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新局面。经多年打造,坝固坡脚寨苗族芦笙歌舞、奉合榔木水寨风情、洛邦绕家歌舞、河阳布依族祭祀扫寨等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游览项目,是我市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典范。

(三)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都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汇同都匀市教育局、都匀市民宗局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基场、阳和、奉合三个水族乡开设了汉语、水语双语教学和水书教学。在奉合乡中小学开设水族剪纸课,在坝固小学开设大课间活动,将苗族芦笙舞编成芦笙操,洛邦中小学开设了板凳舞、竹竽舞大课间活动。同时还在洛邦中学、五爱小学、平寨小学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绕家呃嘣》培训基地。在城区八小建立了少年龙狮表演队,全市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节。洛邦《绕家呃嘣》在二00八年全省’’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获金奖。

(四)社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发展、稳定的 7

重要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室、文化广场、会展中心、影剧院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发挥社区文化在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作用,增强社区凝聚力。三年来,开展了三届社区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月活动,周末广场文艺活动、社区文艺活动常年开展,住宅小区广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节庆活动社区文艺演出空前活跃。在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社区文艺队伍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高,除各种文艺协会的队伍外,城区较高水平的社区表演队伍就有近20支,各具特色、各有绝招。小围寨办事处、沙包堡办事处的龙狮表演具有较高水平,是我市节日迎宾的重要表演节目;新华办事处的石板街布依婚俗表演是国内外来宾的首选节目;每逢节假日及周末在文峰办事处文峰公园综艺池的文艺表演是市民喜爱的休闲娱乐节目;广惠办事处的花灯歌舞是我市群众文化的地方戏曲代表。老年文化活动更是我市一道迷人文化风景线。州、市老年大学的各种老年文艺表演队伍是我市重大活动的主力军,越老越活跃,越老越“风光”。少儿文化艺术节是我市文艺的一块瑰宝,少儿文化艺术如雨后春笋,处处有生机活力,我市少儿文艺每年均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三年来城区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达120佘场次,农村开展展各类文化活动达220佘场次。

(五)专业文艺生产更上一层楼

三年来,我市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97件,参加各类文艺演出463场次,获省、州各类文艺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银奖2项、优秀奖2项。圆满完成省、州各级党 8

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礼仪接待、文化交流、慰问演出等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因为文艺策划和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编自导的大型文艺演出气势庞大、编排新颖、效果突出,获得业界和群众的好评。

(六)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场行政执法各项规章制度14项,确保执法行为廉洁规范。二是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和阳光执法,确保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坚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和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四是针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严管重罚,严格审批市场准入许可,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等措施,坚决打击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违规行为。三年来,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300余人次,车辆900余台次开展文化市场和盗版音像制品58000张、书刊5823册,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85家次,共处罚款90000元,查缴色情淫秽光盘2850张、书刊35册,建立执法规范案件案宗31卷,文化公共娱乐场所未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我市文化市场管理成效显著,市场规范有序,市文化稽查队于20xx年、20xx年两次被评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20xx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

(七)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三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都匀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娈员会’’,市级财政安 9

排专项经费近12万元。公布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

项,项目代表传承人14人。根据戕市制定的《都匀市非物质文

化遗产普查方案》,文化及有关部门基本完成普查工作,规范分

类、整理、录入数据及制作音像图片资料和电子文档15个项目,

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项州级5项。 .

文物保护工作。三年来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管埋机构健全,

文物档案健全,全市近3年来未发生文物被破坏、损毁的责任

事故,也未发生被盗、丢失、损毁等安全责任事故。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县(市)之一,在市委、市

政府的指导下,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调

研摸底已经完成,现正进入制定方案和具体实施阶段。我市将

以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设,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

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结合市场和文化产业的拓展对专业剧团进行改革,找准切入点以整合资源,盘活资产,积极开

展文艺策划,艺术辅导与培训、文化商演等活动,推进文化产

业发展,以求在改革中保稳定,以改革促发展。

二OO九年六月十八日

10


第二篇:关于全国文化先进县自查报告


建设文化强县 续写壮丽新篇

——大竹县 “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自查报告

大竹县人民政府

(20xx年5月)

大竹县自20xx年12月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以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树科学发展理念,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着力加强文化工作,努力建设文化强县,创新运行机制,拓展工作路子,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浓墨重彩地续写出全国文化先进县新的华章。

一、在建设文化强县的定位上强认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定了“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层层抓,一盘棋全面抓”的工作方针和把大竹建成“四川经济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确定了“文化强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发展思路,明确了文化事业在县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多次专题研究文化事业,解决全县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机构、人员、活动安排、设施建设、经费等具体问题。全县形成了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财政、文化、人事、规划、土地、税收、工商、广电、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在发展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上强机制

1

20xx年以来,全县文化事业经费年年增加。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实现了和财政支出同步增长,人均文化事业经费高于达州市水平,近8年县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6.7%。县财政保证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艺术团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的全额预算、足额到位,仅百场文化下乡演出县财政每年投入的经费就达30余万元。同时,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为推进乡镇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财力保障。一是乡镇文化专干待遇得以落实。乡镇机构改革后,全县50个乡镇73名在职文化专干工资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二是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供财力支持。20xx年底乡镇机构改革,保留了“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牌子,并全面开始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县财政给予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配套资金8万元,总计达400万元。三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建立投入增长机制。

三、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上强落实

近年,形成了“县级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团(艺术团)一所(文管所)一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一站一中心(综合文化站及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一室(文化活动室)一院(文化大院)一户(文化中心户)”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20xx年,县文化馆获“全国一级文化馆”殊荣;20xx年县图书馆为国家三级图书馆,年购书经费达3万元以上,馆藏图书逐年增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本建成;县文管所完善了新型防盗警报器、防盗门、消防器材等设施,“四有”工作规范,馆 2

藏文物和文化遗址安全无损;全县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每年逾10万元。20xx年, 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1个农家书屋即将竣工。目前,全县已建成全国文化先进站1个、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6个、四川省特色文化乡镇3个、四川省示范性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个、达州市文化先进乡镇4个、达州市文化艺术之乡4个。

四、在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强服务

1、强化为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基层、活跃行业、狠抓特色”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文化系列活动。一是文艺活动主题鲜明。县本级每年举办10多次大型季节性、节庆性、专题性演出活动,实现了每月一次广场文艺演出,每季度一场中型文艺演出,每半年一场大型文艺演出。二是文艺调演频频参与。大竹县先后10余次参加四川省“新农村、新农民”文艺调演和在达州市召开的“全省劳务工作会文艺晚会”,以及市“清风颂”党风廉政建设文艺晚会、市电视歌手大赛等文艺调演。富有大竹特色的四川竹琴《打麻欢歌》、《麻林晨曲》、《织之织》、《麻之韵》等节目,受到高度评价。三是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开展。自20xx年开展“百场文化下乡”以来,每年组织文化下乡专题演出100场次以上。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实现了“村村挂银幕”、一月放映一场的目标。

2、发掘竹乡特色文化和打造民间文艺精品,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努力实施“精品战略”, 3

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打造富有大竹竹文化、麻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四川竹琴《麻林晨曲》、大型话剧《“爱”在身边》双双获巴蜀文艺奖和市“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竹琴《打麻欢歌》获四川“群星奖”金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1000余件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或发表,公开出版了《唐昌虎书法集》、《蔡大明画集》、《杨先云自书诗联作品》、歌词集《巴山情缘》(王希异著)、诗歌散文集《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中》(山君著)、长篇小说《张献忠》(潘传学著)、小说故事集《滴水看海》(巴山著)、诗集《阳光戒尺》(邱绪胜著)等10余部有一定影响的文艺佳作。20xx年,县委办、县政府办出台了《大竹县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暂行办法》,并依此对年度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五、在培育文化事业人才队伍上强素质

一是壮大群文队伍,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抓好主体阵营建设。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团结县文联、音协、作协、美协、诗词学会、书画协会等文艺团体,为丰富和发展全县文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县文化馆的群文辅导、培训、组织、带动职能,组织和指导全县城乡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基本形成乡镇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事业文化、街道社区文化为主体的五大群文阵营。以开心歌咏团、春之声合唱团、激情广场大家唱等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为特色,形成一道群文活动的亮丽风景线。各乡镇也纷纷成立了业余文化宣传队伍。另一方面,培育发展基本队伍。采取城乡结合的办法,在全县培育了150余支以农民吹打乐、民间演艺团体、文艺轻骑队为基础的基 4

本群文队伍,以此长期活跃在村组院坝,为农民群众服务。

二是扶强专业文艺团体,发挥骨干作用。20xx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原大竹县川剧团为基础组建了大竹县艺术团,人事部门专批15个聘用干部指标,先后在大、中专艺术院校毕业生中考聘了21名演员。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将大竹县艺术团确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由县财政全额解决,为全省县级文艺团体改革另辟了新路。县艺术团建团以来,创作出《“爱”在身边》、《温暖阳光》等特色精品剧目,参加省、市演出并获大奖,参与送文化下乡、到企业、进社区活动,每年演出逾百场次,成为四川省内最具活力的县级专业艺术团之一。目前,正向“四川一流剧团”迈进。

三是扶植文艺领军人物,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通过发现和培养,全县涌现出被四川省文艺界赞誉为“张尚全戏剧创作现象”的戏剧家张尚全,省内外知名词作家王希异,“范哈儿”系列小说的作者、小说家杨平章,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书画家唐昌虎、陈海萍、李增吉,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的青年歌手陈爽等一批颇有成就的文化人。继20xx年2月原大竹县文化局副局长王希异同志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后,20xx年10月县艺术团团长谭开文同志又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xx年12月,四川省文化厅组织召开“张尚全戏剧创作暨新作研讨会”,专门研究其人其作。目前,全县加入全国性文艺团体的会员有10余人、加入省级文艺团体的会员达20余人。

六、在文化市场管理及文化产业壮大上强发展

5

一是处理好管理与发展的关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有序管理文化市场,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文化经营单位234家,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中网吧92家,图书报刊店92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50家,歌舞厅、卡拉OK厅24家,电子游戏56家,演出团体3家,电影放映14家(队),艺术培训3家,印刷企业15家,打字复印48家,武术学校3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0多处,其他23家。从事文化经营的从业人员3600多人。

二是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繁荣文艺事业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全县形成了以文化稽查队为主体,以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相配合,以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为补充管理体系,并建立了社会义务监督员队伍,建立健全了宣传教育机制、齐抓共管机制、监管网络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从严执法机制。

七、在保护文化遗产上强规范

县委、县政府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由此,全县文物管理“四有”工作符合规范,确保了200余处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安全无损,省级文保单位清河街道建筑群和县级文保单位江水桥字库得到保护性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柳醪糟酿制技艺》、《大竹竹唢呐》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郎竹席》、《观音豆腐干》等4项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哈儿将军传奇故事》、《大竹 6

民间吹打乐》、《竹乡麻布织造技艺》等6项纳入县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竹竹唢呐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展演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赞赏。四川竹琴表演唱《麻林晨曲》代表达州市参加四川省“新农村、新农民”文艺调演获得一等奖;且多次在央视播出。

八、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强成效

全县有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文管所、县艺术团、县电影公司共5个直属文化事业单位,有50个乡镇宣传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县级事业单位改革中,文化馆、图书馆实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到位;县艺术团承担着文化下乡和公益性演出,县委明确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并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完善的医保、社保和新的用人制度;电影公司改制顺利完成,在职人员全部分流到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文化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大竹县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文化建设位居全市前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中,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续写全国文化先进县新篇章、加快文化资源大县向先进文化强县跨越、建设文化强县奏出时代最强音。

7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站自查报告

城关乡文化站建设自查报告城关乡文化站在市文广新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结合乡文化站的实际情况以三个代表重要想思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和研究城关乡文化活动特色开拓创新大...

XX镇文化站评议自查工作报告

XX镇文化站自查工作报告市文广局监察室:XX镇文化站在此次自查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全镇文化实力,推动全镇文化事业发展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广开言路。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受到了上级和…

文化站自查报告

大程镇文化站20xx20xx年工作自查报告从20xx年到20xx年我镇继续坚持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的为目标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的安排意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县文体局会议和文...

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马泉乡文化站自查报告马泉乡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中南部距县城西南25km处乡政府坐落在骆家沟村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74个自然社总土地面积1288km2总人口10468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区街道位于市东北部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街道下设49个基层党组织辖20个社区现有户籍人口83万人近年来街道在不断提高街道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街道城市化进程的...

大河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大河乡文化站自查报告大河乡地处旺苍县城东北部东邻南江县坪河乡南接五权镇西与万山乡水磨乡相邻北靠檬子乡是边远山区乡镇全乡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6个村人口5100多人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体局的关心支...

龙塘乡文化站自查报告

龙塘乡文化站自查报告龙塘乡地处旺苍县城东北部东邻南江县坪河乡南接五权镇西与万山乡水磨乡相邻北靠檬子乡是边远山区乡镇全乡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6个村人口5100多人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体局的关心支...

关于对文物安全管理自查自纠的工作报告

关于对文物安全管理自查自纠的工作报告当前是文物安全问题的多发期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我们对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省文化厅的要求我县立即组织各级文物保护...

舟溪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自查自纠报告

舟溪司法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报告各位领导各位评议代表自6月17日我镇召开基层站所行风评议动员会以来为切实搞好我所行风评议工作根据凯里市司法局20xx年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和舟溪镇20xx年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的安...

祁政发[20xx]101号综合文化站建设自查报告

祁政发20xx101号祁丰藏族乡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县文化委为不断丰富基层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活动阵地建设我乡于20xx年申报了乡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现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安排就国家扩大内需项目...

泰来农场综合文化站自查报告333

泰来农场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按照通知要求我场对检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强调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资金落实情况农场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共计投资3249万元其中农场投资122万元中央预...

报送文化站自查报告通知03[1].20

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自查报告及有关材料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扩权县文广新局文化局发展改革委为做好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建设情况检查评估工作文化部国家发展...

文化站自查报告(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