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时间:2024.3.10

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1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

封面

“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 (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

(小一号、黑体、居中)

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 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

2

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

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范围(地理坐标)及面积

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八、质量保证

九、组织管理

十、经费预算

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二、附图、附件

3

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执行情况

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3、质量评述

二、年度安排方案

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

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

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

4、年度经费预算

5、预期成果

三、结论

4

附录2:设计书格式

封面格式

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

(宋体、二号、粗体、居中)

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

年 月 日(仿宋、小三号、居中)

5

扉页格式

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

(仿宋、二号、粗体、居中)

任务书(计划文件)编号:(仿宋、四号) 项目编号(仿宋、四号):

编写单位:(仿宋、四号)

项目负责人:(仿宋、四号)

编 写 人:(仿宋、四号)

单位负责人:(仿宋、四号)

总工程师:(仿宋、四号)

提交单位:(仿宋、四号)(盖章)

提交时间:(仿宋、四号)

6

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目的任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工作周期及提交成果时间等。

2、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等。

3、矿权登记情况:包括工作内探矿权登记范围、面积等,并附勘查登记复印件。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按年度先后叙述,主要是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区域物探及遥感地质调查,并对其成果做简要叙述。

2、以往矿产地质工作:主要说明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工作程度、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次矿产资源普查评价有关的矿区应附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对存在问题应予以详述。

3、对已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如对成因认识的改变并涉及对矿床远景评价的应扼要地予以叙述)。

4、对上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突破的关 7

键性地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应结合本次工作目的任务加以详述。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主要从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

1、区域成矿条件:重点阐明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

2、矿区地质特征:重点放在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上。同时阐述普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矿体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

4、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

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测量工作

2、地质填图

3、槽井探工作

4、钻探工作

5、坑探工作

6、物化探工作

7、采样与测试

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9、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8

10、矿床可行性评价

11、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12、专题研究

第五章 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2、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工作地区作出总体部署,并视具体情况分年度作出各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安排,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年度工作安排

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

附实物工作量表。

第七章 预期提交成果

1、普查工作报告及相应的附图、附表等提交时间。

2、预计提交的新发现矿产地和资源量。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1、组织管理。

2、列表说明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

第九章 经费预算

9

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

第十章 质量保障和安全措施

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取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采用插图)

2、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图

3、区域地质矿产图

4、区域物化探异常图

5、中大例尺矿区地质图

6、大比例尺典型剖面图

7、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其分图

10

报告编制要求

固体矿产预查、普查阶段地质报告编写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正文内容要求

第一章 绪论(或绪言、前言)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一、说明预查、普查工作的目的和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具体任务与要求。

二、预查、普查评价的实际工作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分年度列出设计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获得的预期重要地质成果及在勘查评价中解决的重要问题。勘查费投入的经济效果。

第二节 地理及经济条件

一、预查、普查区位置、范围、面积、地理坐标,主要交通情况(一般附交通位置图)

二、简要说明工作区(预查、普查)地形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切割程度、覆盖程度、相对和绝对高程)、地震及气候条件等。

三、简述工作区(预查、普查)经济条件:人口、民族、动力电、资源、劳动力、厂矿企业分布(布局)、供水条件及粮食供给等情况。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按时间次序简述以往所进行的各种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民采)情况及取得的重要地质成果。

二、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与存在的问题。 11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背景)

第一节 地质特征

预查和普查阶段一定要搜集和反映最新的区域调查成果和新的认识,较详细阐明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一、地层:地层的时代、各时代的地层分布情况,在区域分布范围,在区域中出露程度,地层的划分、岩性、厚度等,地层与矿产的关系。

二、岩浆岩:这里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阐明侵入岩的时代、种类、产出形态、产状、分布(发展)范围,岩性特征与矿的关系。火山岩阐述时除说明上述要求之外,阐述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喷发岩石类型、形态、产状、喷发旋回等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等。

三、构造:阐明工作区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区域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如有资料时要说明断裂构造属壳层、岩石圈或深层断裂,韧性剪切构造的变质变形特征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四、变质作用:说明区域的变质时代,变质岩石、岩相基本特征,原岩的建造恢复、变质作用(高级变质—低级变质、退变质)等,同时说明与矿产的关系。

第二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阐述区域地质体的物性参数,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物探异常分布,异常性质,范围特征,异常检查结果等。

12

二、地球化学特征

阐述区域各种化探异常背景值,异常的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物探、重砂资料对异常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节 区域矿产

叙述区域矿产分布规律、规模、开采和利用情况及各种矿产的找矿标志等。

第四节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如果工作区为普查阶段时按此节要求编写,其内容是对区域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条件(地、物、化、遥等)进行综合分析叙述,总结成矿规律,控矿特征,提出成矿远景区,指明找矿方向。

如果工作区为单一的预查工作阶段,该节应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内容要求建议如下:

一、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二、区域成矿规律及典型矿床特征

三、成矿区带及矿床成矿系列或区域成矿规模

四、成矿预测远景评价

第三章 预查、普查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地质特征

着重阐明与矿有关的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蚀变、变质作用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为普查阶段的内容)等特征。

第二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重点阐述异常数量、异常特征及查证的找矿效果等。

13

第三节 矿产(床)特征(成矿远景矿产资源评价)

普查阶段主要是叙述已稀疏控制的大致查明的矿化带(点)、矿体、矿石、矿石可选性特征等。

单一工作程度的预查阶段主要是对评价区的成矿远景进行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应叙述成矿远景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和赋矿规律。初步了解矿化体(点)或矿体的特征,预测矿产规模及远景,为进一步普查评价提供依据。

第四节 含矿性总体特征(普查阶段)

重点阐述普查区通过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及遥感的综合分析研究,矿化(体)大致的分布特征、范围,控矿地质条件,控制矿化带(体)的富集规律,矿化强弱(含矿性)与蚀变、构造及有关地质体等的关系及变化特征,矿化成因类型。从而预测找矿前景及可能寻找的矿化规模,为进一步勘查评价提供依据。

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第一节 预查、普查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依据和工作部署、工程布置的原则及合理性

一、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依据

以据预查、普查区所评价矿产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为前提,说明所选择地质、物探、化探或遥感等方法的依据,工作手段所采用槽探(地表)、井深、钻探等手段的依据。

二、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原则及合理化。

1、工作部署说明在预、普查阶段工作部署是怎样部署安排的。对 14

合理性作出评价。

2、工程布置原则及合理性评述。

第二节 预查、普查工作质量评述

一、地形、工程测量工作

工作区地形图的精度(地形实测或放大),不是实测和放大时,说明地形图的来源。

工程的布设、定测的质量精度、方法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用什么仪器和方法)。

二、地质填图工作:说明各种填图比例尺、范围、填图方法、精度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底图的质量情况,是否满足填图的地质成果质量要求。

三、钻探、坑探工程质量

1、钻探:说明完成钻孔数、工作量,钻探方法(岩心钻探)、口径,质量情况(岩矿心采取率、钻孔弯曲测量,简易水文测量、原始班报表记录、孔深丈量、封孔),可利用的程度与地质效果的影响等(一般列出钻孔工程质量一览表)。说明岩矿心的存放与保存情况。

2、坑探(井深、槽探):

说明各类坑探工程完成的数量、工作量及工程质量和地质效果。

四、物化探工作

说明采用的各种方法完成工作量,工作方法的质量情况。

五、采样工作、加工工作、化验工作、测试工作、岩矿及重砂鉴定工作等方法的工作量和质量情况评述。

15

六、资料编录

对资料编录的方法和手段,说明其使用和质量情况。如利用现代技术方法计算机成图,使用什么软件和程序,能否保证质量。

第五章 资源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第三节 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单工程的品位、厚度的计算:说明计算方法和列出计算公式。对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具体工程和样品位置是如何处理,结果怎样。

二、块段平均品位、厚度的计算:说明计算方法和列出计算公式。

三、块段面积计算:说明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其质量情况,要求误差不大于2%。

四、小体重计算:说明小体重的数量、计算的方法和小体重的代表性,平均小体重如何。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的矿体圈定

参照中国地调局20xx年11月26日颁发内部试行的“固体矿床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执行。

第五节 资源估算种类和块段划分原则

按资源量/储量规定的(GB/T1766—1999)国家标准说明估算资源量的种类,分布的位置(标高)或剖面线的具体区段。说明块段划分的原则,按实际工程控制的大致网度确定的即方便又可行的简单几何 16

图形作为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块段单元。说明以什么样的图形(多边、四边、三角形等)为主,各种图形的比例和空间位置。

第六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

第六章 概略研究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说明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外),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意义。

第二节 矿产资源的地质评价

说明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和预、普查阶段的资源评价的远景(估算的资源量)。说明矿产远景、矿体的大致规模、品位、厚度、矿石特征及赋存空间位置。

第三节 未来开发建议条件分析

一、建设条件

自然地理、社会环境、交通情况、供电、供水等基础上分析开发利用弊条件。

二、开发的技术条件(开采和选矿技术)

矿产开发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是否适合那种开采方式:露采或坑采及先露采而后坑采等的可能性,矿石的可选性。

第四节 矿床资源利用价值估算的分析

一、估算方法的确定

利用类比相似矿山。采用潜在的价值或静态总利润估算。一般的在预、普查阶段采用潜在价值计算的较多。

17

二、有关参数的选取

如果采用总利润计算时,则确定以下指标:

1、采矿回收率(%)

2、采矿成本(元/吨)

3、选矿成本(元/吨)

4、产品价格(元/吨)

5、加工产品率(%)

6、生产规模设计(万吨/年)

7、地质评价投入费用(万元)

三、经济效果估算

第五节 综合分析评价

说明资源量的形势及规模,外部建设条件是否有利,开采技术和选矿技术是否可行或基本可行。经粗略估算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从而认为该矿产是否转入进一步评价。也就是能否肯定地质矿产评价更加有其意义。

第七章 结论(语)

第一节 工作程度及获得的地质成果

说明预查、普查阶段的控制和研究程度,在本阶段工作评价中达到的目的效果,资源远景规模和提交的可供进一步评价产地与数量。

第二节 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存在问题、教训

第二部分 地质报告附图

1、地质报告的附图随评价阶段的不同以附图件的种类也不完全相 18

同,可根据评价阶段目的、任务的需要按实际情况确定应附图件的类别。

2、所附图件的编图内容要根据评价阶段和矿产种类等要求,反映客观实际,具体内容要求请参照地矿部19xx年颁发的《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3、附图的种类(预查、普查阶段一般应附图件)

(1)交通位置图

(2)研究程度图

(3)区域地质图(一般带矿产)

(4)工作区地形地质图(草)

(5)工作区实际材料图

(6)各种异常图(普查阶段)

(7)物化遥综合推断解释图

(8)矿预测图

(9)地质剖面图(带工程)

(10)资源量估算图(剖面、水平投影、垂直纵投影等)

(11)工作部署建议图(预查阶段)

(12)钻孔柱状图

(13)槽探素描图

第三部分 地质报告附表、附件

附表:

19

1、工程登记表

2、采样登记表

3、化学分析(基本分析)结果表

4、内、外检分析结果及计算表

5、岩(矿)石物性测定表

6、水文地质调查表

7、资源量估算总表

(1)单工程矿体品位、厚度计算表

(2)矿体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表

(3)矿体面积计算表

(4)矿体体积计算表(垂直断面法估算时用)

(5)小体重计算表

(6)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8、物化探异常登记和异常查证登记表(预查阶段)

9、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普查产地登记表(预查阶段)

10、矿井、民采老硐、坑道调查登记表

附件:

1、地质勘查许可证

2、工作任务书

3、设计审批意见

4各种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等

5、地质工作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20

6、专题研究报告等

7、照片图册等(有时附报告内) 21

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结论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说明普查工作的目的和上级机关下达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

二、普查工作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经济效果。

三、地理及经济条件:

1、简要说明工作区(或矿区)位置、范围、面积、地理坐标、主要交通情况(附交通位置图)。

2、简要说明工作区(或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切割程度、覆盖程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震情况和气候条件(气温变化、封冻时期、雨季、风力和其他特殊情况)。

3、在边远地区或新工作地区应对经济条件进行简要叙述,为矿区勘探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如:工作地区内的工矿企业、电源、饮水及工业用水、粮食与副食供应及劳动力等情况。

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按时间次序简要叙述以往所进行的各种主要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区域地质

一、地质特征

22

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特征、区域内矿产分布情况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1、地层:叙述各时代地层的层序、岩性、厚度和分布情况,各地(岩)层间的接触关系、沉积古地理环境、沉积岩相旋回和其变化规律以及与沉积矿产生成的关系。

沉积变质岩区叙区叙述岩石类型、变质矿物、结构构造、岩性、岩相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与矿产的关系。

2、岩浆岩:

(1)火山岩地区:叙述火山岩的种类、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央相和建造、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喷发类型和喷发时代、找矿标志、矿化特征;潜(次)火山岩与喷发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侵入岩地区:叙述侵入岩的种类,岩性、岩石化学、岩相特征、生成时代、先后次序、成因的相互关系;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央体的形态、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侵入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专属性。

对内外接触带应叙述变质岩和蚀变围岩的岩性、矿物特征、分布范围、变质作用等特点。

3、构造:叙述区域基本构造特征、区域褶皱、断裂等构造的性质、规模、分布及矿产的关系。

二、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1、区域地球物理: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物探异常分布情况、异常性质、异常范围、异常特征检查后的初步结论。 23

2、区域地球化学:阐述本区各类化探异常背景值及异常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物探,重砂资料对异常进行综合评价。

三、区域矿产

叙述区域矿产的分布规律、规模、开采和利用情况以及各种矿产的找矿标志。对砂矿应着重叙述第四纪地质和地貌

四、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对区域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叙述,并指出区内成矿远景地段,赋矿的有利部位及进一步找矿的方向。必要时要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进行叙述。

第三章 矿区地质

按地层、岩浆岩、构造、蚀变特征和矿床特征分别阐述,重点阐述矿床规模、矿石质量、赋存情况等。

一、地层

叙述矿区范围内地层时代、化石、地层层序和地层对比,岩性、岩相、厚度、产状及接触关系;地层在矿区内的分布情况;含矿地层特征和控制矿床的沉积因素。

二、岩浆岩:

说明书侵入岩或火山岩的种类、行成时代、生成次序、生因关系、火山机制、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体的分布、产状、形态、规模、控制条件、相互关系及其与矿床的成因关系。

三、构造

说明矿区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和矿区内褶皱、断裂等构造的性质、 24

规模、数量、特征、分布及对矿产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

四、变质作用

对矿区各种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类型、分布范围及与成矿关系作简要叙述。

五、矿区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主要阐述异常特征、找矿效果等。

六、矿床特征:

1、矿体(层):说明矿体(层)产出部(层)位,赋存情况以及顶底板岩石(岩层)特征,矿体(层)数目、规模,形态、分布、产状的变化情况,以及主要矿体(层)受构造、岩浆活动破坏(或富集)情况。

2、矿石质量及类型:说明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赋存状况、含量和分布规律,矿石的类型、结构、构造、矿物和共生组合、粒度、嵌布特征、成矿时代、化学成分。矿石的交代蚀变作用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有的矿种矿石质量是以物理、机械性能为其主要因素,则要进行细阐述。

对矿床氧化带的特征应予说明。

应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初划分的依据及分布情况。

3、说明矿体(层)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矿体(层)内夹层、包裹体的岩性特征及其分布。

4、对矿床工业类型和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进行阐述, 25

并应对矿床远景进行评价。

5、对与主矿产共生的其他矿产应进行普查评价,为制定矿床综合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七、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简要叙述采样目的、采样方法和样品的代表性以及选矿试验方法、加工方法与步骤。

2、矿石可选性能的初步评价(如精矿、尾矿品位、回收率及伴生组份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进一步此项工作的意见。

(说明:一般在详细普查阶段不必进行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但对新矿种、新类型和矿石组份比较复杂的矿床则须进行,故列出本节作为参照)。

第四章 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概况: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概况,简要阐述所进行的工作时间、工作项目、完成工作量和其他必要的说明。

2、区域内地形、河川湖泊、气象、主要地质构造等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二、区域水文地质:

叙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一般特征及其水力联系,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特征和分布情况,构造断裂、溶洞发育一般情况及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特征。

三、矿区水文地质:

26

1、简要评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程度、成果及质量。

2、阐述矿区充水因素,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和分布情况,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裂隙、岩溶发育情况、水位、水量、水质、动态变化及其水力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及动态,构造破碎带的含水性、导水性等对矿床充水造成的影响。

3、矿区水文地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意见:指出矿区那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对未来开采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及其已解决的程度,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评述,并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四、开采技术条件:

1、阐述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物理性质)、裂隙、节理发育程度、破碎带、软弱层的厚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影响矿床开采的有关工程地质条件。

2、叙述矿体(层)及围岩中含有害气体、地热、放射性元素的情况。对于煤矿及硫矿等,尚应说明煤尘、瓦斯和自燃性等。

第五章 地质普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叙述矿区所采用的各种普查工作手段和方法,并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评述。若以验证物化探异常为主的普查时,物化探工作可作为一章进行叙述。

一、概述本矿区采用各种普查工作手段,方法的选择依据、工程间距的确定、布置原则及其合理性。

27

二、普查工作质量评述:

1、说明矿区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方法及地质图等地质成果的质量。

2、钻探工程质量评述:说明完成的钻孔数、质量情况,可利用的程度及对地质效果的影响等。

3、坑探工程质量评述:说明各类坑探工程的质量及其地质效果。

4、说明岩矿心存放和管理情况。

5、物化探工作:说明采用的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质量情况。 6采样加工、化验、岩矿、重砂鉴定,物理试验等测试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7、地形、工程测量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完成的工程量及成果质量的评述。

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叙述采用那些新技术、新立法、应用情况及其地质效果。

第六章 储量计算

矿产普查阶段,一般只对矿区远景做出评价。其工业指标一般采用邻近同类矿床或参照同类矿床的一般工业指标。叙述内容可参照如下提纲:

一、储量计算采用工业指标的依据。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和矿体圈定的原则。

四、储量级别和块段划分原则。

28

五、储量计算结果。

六、伴生及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七、储量计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七章 结论

一、论述对矿床的控制程度、研究程度和远景评价。

二、普查工作中主要优缺点、存在问题、经验教训。

三、是否要进行勘探工作的意见和对今后的工作方案及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合并)

2、区域矿产图;(根据情况可与区域地质图合并)

3、区域构造图;(根据情况可与区域地质图合并)

4、区域实际材料图;

5、区域地层综合柱状图(较区域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大,内容更详细);

6、区域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7、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

8、矿区实际材料图;

9、矿区水文地质图(或基岩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剖面图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0、勘探线剖面图;

29

11、钻孔柱状图和钻孔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2、水文地质剖面图;

13、矿井(坑道)地质素描图;

14、矿井(坑道)地质素描图;

15、坑探工程(探槽、浅井)素描图;

16、采样平面分布图;

17、储图计算图;

18、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19、重砂成果图。

二、必要时应增加的图件;

1、区域第四纪地质图;

2、区域地貌图;

3、钻孔简易水文地质柱状柱对比图;

4、老硐(窿)分布物理机械性能测定表;

附表:

1、样品分析结果表;

2、矿、岩石物理机械性能测定表;

3、储量计算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品位、平均厚度或面积、体积计算表)及储量计算综合表;

4、探矿工程一览表;

5、生产矿井、老窿、民井、泉的调查资料汇总表、裂隙、溶洞统 30

计表;

6、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统计表,钻孔终孔稳定水位统计表;

7、化探资料综合表;

8、物化探测量成果表;

9、地质、工程测量成果表。

附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2、与工作区(或矿区)普查工作有关重要关系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3、专题研究报告或综合研究报告;

4、插图图册、照片图册;

5、未经复制的重要原始资料清单。

31

详细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对大、中型矿床的详细勘探地质报告,为了便于查阅,可在前面安排简短的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工作目的任务:

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对所勘探矿产的需求以及上级下达任务的文号、内容和设计、生产部门对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二、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坐标、边界范围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车站或码头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图)。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冰冻期、冻上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滞处于地震活动区。 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

从矿区的发现至本次勘探所进行的地质、航空测量、物化探等各 32

项工作,应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要说明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探、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及生产概况。

五、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地质事业费及经济效果(探明每吨或万吨储量的直接费用或综合费用)。

第二章 工作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

简要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特点,地层分布,构造特,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区内主要矿产等。

二、矿区地质:

1、地层:叙述矿区范围内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岩相、化石、标志层特征、厚度、产状以及接触关系等。重点放在含矿岩系中的含矿层位,并说明其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

2、构造:阐述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等构造的性质、特征、规模、分布以及对主要构造的查明和控制情况,并说明褶皱断裂的生成顺序以及构造对成矿控制作用及其对矿体(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对控制矿体(层)形态和边界条件以及破坏矿体(层)完整性的构造必须着重予以说明。

对于一些组成密集出现的小型褶曲和断裂,应尽可能说明其性质、产状、分布和发育密度等方面和规律性。

33

3、岩浆活动:阐明岩浆岩的种类、生成时代、生成次序、生因关系、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体产状、形态、规模及其与矿床的生成关系;后期岩浆对矿体(层)的破坏以及对矿石质量有利、有害的影响。

火山岩还应叙述喷发旋回、韵律和类型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阐述矿区各种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情况,着重指出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种类、特征和分布范围等。

第三章 矿床特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床规模、矿带特征、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等。分别叙述各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以及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凡决定和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线部位的矿体,尤其是露天采场底部附近的矿体(层)形态和产状,应在报告中阐述清楚。对于坑内开采的矿山,要注意叙述矿山主体工程附近和各开采水平附近的矿体(层)变化。对于主矿体(层)附近有开采价值的小矿体(层),特别是在主矿体(层)上部首采地段的小矿体(层),应详细说明其规模和产状、形态变化情况。

二、矿石质量特征:

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和矿物的生成顺序及共生关系;说明矿石 34

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份和伴生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有的矿种,其矿石质量是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评价指标,则应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层)的淋失带、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尚应说明其所占比例及空间分布规律。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说明矿体上、上盘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层、包裹体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数量、质量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阐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扩大远景的方向。

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对于在勘探主矿种的同时综合勘探的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

第四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一、采样种类、方法和样品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采样种类、目的、采样要求、采样方法和样品的代表性。

二、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35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详细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放在附件中。

三、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

如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应进行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方面实际资料的对比,并对其矿石可选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加以说明。

第五章 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往水文地质工作情况和成果、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时间、主要任务,完成工作量和质量情况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形、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可能对矿床充水造成的影响。

2、区域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带等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一节合并论述。

4、水文地质分区特征:说明分区的原则和依据,阐明各水文地质分区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36

三、生产矿井、老硐(窿)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调查访问和实际观测编录的资料,说明其位置、深度、长度、产量、开采面积、充水因素、水量、水位及其动态变化,水质、排水设备能力和突水点的情况以及老硐(窿)积水情况和其他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

1、说明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和水文、气象情况等。

2、叙述地表水特征及动态变化,矿区的进水及隔水的边界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区充水因素和对未来开采的可能影响。

3、叙述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的确定依据:各含水岩层或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分布、埋藏条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单位涌水量、导水性渗透系数、水头高度、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稳定性和隔水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对矿体(层)底板承压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特征要详细说明。

4、对构造破碎、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发育程度、规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的评价。

5、在矿区内及其附近有生产矿井或相类似条件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应进行对比评述。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1、未来开采矿坑(或露天采矿场)的充水因素和充水来源及特征的论述。

37

2、论述矿床充水或隔水边界条件的确定。

3、说明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依据。

4、计算参数的来源及其代表性的论述。

5、预计涌水量计算结果的评述。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

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

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

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确定矿床的开拓工程布置、采矿方法、井巷支护及露天采场边坡角的依据,而且对凿岩、爆破、矿车、矿仓选择,淄井、闸门的确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地质勘探工作和报告编写中要认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对本章要求叙述的内容如下:

一、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

1、说明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 38

蚀变程度、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矿床浅部首期开采地段风化层的稳固程度;不同岩矿石在同组合条件下的稳固性,以及由于采掘工程施工后,原来的自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地下水运动规律改变以后对稳固性的影响等。

2、说明褶皱、断裂、挤压破碎带、节理、裂隙(特别是垂直裂隙)的产状、规模、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及其对矿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3、说明老硐(窿)、溶洞、泥石流、滑破、塌陷、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条件及对稳固性的影响。

4、对矿体(层)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影响矿床开采的有关地质因素,如是露天开采,还应对上复岩层的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评述,特别应着重说明与露天坡稳定性有关的地质因素。

二、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说明不同类型矿石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样品的采取、采样的代表性、试验条件、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以及质量评述。

矿体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体重、湿度、块度、硬度、抗压强度、抗剪断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切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耐磨性、可钻性、粉化性、胶结性、可缩性、松散系数、安息角等。以上项目的选择确定,应根据矿体具体情况及不同矿种的特定要求。

三、开采时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

当矿体(层)及围岩(顶底板)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元素、天然气、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如硫化物、汞等)、地热等有害地 39

质因素时,应在报告中尽可能说明其来源、分布、含量和影响程度等。对于有自燃性的矿产(如硫铁矿、煤矿、自燃硫矿)或矿层顶底板为高炭泥岩时,尚应说明其自燃性。

四、剥离系数及剥离量:

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根据矿山设计部门初步确定的开采境界说明剥离系数、剥离量和剥离中可利用的岩石及其占剥离量的数量。

五、生产或停采矿井有关开采技术条件方面资料:

矿区内或邻区已有生产矿井时,应叙述其开采技术条件方面和实际资料。已封闭或停采的矿井,应说明其原因。

第七章 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说明勘探类型、勘探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论证它们的依据和合理性。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来说明矿区使用的探矿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质量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

说明各种坑探工程规格、质量,并对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进行评述。 40

对质量较差而又参加储量计算的工程,应列表逐一进行质量评述,并说明参加储量计算的理由。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地质、勘探工程的测定方法及质量。

四、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测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及其成果质量。 说明放射性元素的检查情况及结果。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K值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外检情况及其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硫的同位素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第八章 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41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按照规范规定的原则和矿区实际情况,说明所计算的各级储量和块段的具体划分条件。

六、储量计算结果:说明各级储量和总储量,以及各级储量所占比例和分布。

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可抽一定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评述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八、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如说明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各种校正系数的应用原则和计算方法等等。

(注:如系采用新方法进行储量计算时,可自行拟定本章的编写提纲)

第九章 结论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价: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除了说明对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层)产状、形态、空间分布规律、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等主要问题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以外,还应评述高级储量比例、分布的合理性。另外,对当前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对露天开采矿体(层)边界的圈定; 42

分布在主矿体(层)上盘首采地段有工业价值小矿体(层)的形态和产状的控制;矿石中有害组分和伴生有用组分以及赋存在主矿体(层)上、下部位的其他有用矿产的是否查清;对矿山开采有严重影响的地质构造和可能引起矿坑突然充水的水文地质因素等问题是否查清,也均应明确阐述。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

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

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衅和综合剖面图);

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43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

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

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

二、必要时应增加的图件:

1、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需要];

2、外剥离量计算平面图及剥离比等值线图(露天开采时需此图件); 44

3、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对有老硐(窿)和已开采的矿山可编此图];

4、矿体(层)主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等值线图;

5、地貌图及第四纪地质图(砂矿床必须编制;有时其他矿床也需编制);

6、简易水文柱状对比图;

7、矿体与上下隔水层距离等值线图;

8、隔水层分岂有此理及等厚线图。

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

(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

(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

(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

45

(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2)钻孔(井)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

(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

(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

(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

(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

(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

(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

(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11)其他必要的表格:包括与矿区地质或储量评价有重要关系的一些表格,如物探、井温、孔斜换算、夹石率统计等表格。

附件:

1、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2、矿石加工技术性质试验报告或煤的可选性及工艺性的试验报告;

3、与矿区勘探有重要关系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4、插图图册、照片图册等;

5、地质研究报告;

6、未经复制的重要原始资料清单

46

地球化学普查报告提纲

第一章 序言

1.主要说明本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位置、范围、目的、任务、完成的工作量与生产组织等。

2.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及所属行政区划。

3.测区交通情况。

第二章 工作地区的地质

1.地层

2.构造

3.岩浆岩

4.矿产

第三章 地球化学特征

主要介绍本测区地理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

1、方法协调: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协调好综合方法的应用和相互之间于生产过程中密切配合。

2、测网布设(采样布局):项目负责人组织测量人员或化探员根据设计要求做好采样布局或测网布设,主要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或网度。

3、工作区内方法粒度试验。

4、样品采集:采样员(化探员)按设计样品布局(或测网)要求进行采样,主要包括采样介质、深度和粒度。

5、样品初加工:样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包括施工前的方法试验主要成果);样品加工人员(或采样员)对采集到的样品,按野

47

外样品加工流程进行加工。

6、样品包装与送样分析:由样品加工组长将加工后的样品进行包装,并填写送样单送化验室进行分析。

第五章 资料整理:

1、化探员在野外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做到边施工,边资料整理;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采用相关的统计技术方法对阶段性资料、野外验收前资料进行系统综合整理,编制有关图件、表格和文字小结,野外工作质量的监控、评定等情况。

2、元素的测定方法、技术与质量

包括测定元素的选择,分析方法的选用,各主要测定元素达到的检出下限、分析精度、准确度等。

3、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方法要点;背景值和异常下限以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推断解释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等。

第六章 成果解释推断

项目负责人根据地球化学调查圈定的化探异常,筛选出一定比例的具有代表性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通过检查确定异常具体位置和初步解释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异常性质)。

主要结合已取得的各元素的分析数据及其有关图件和表格等资料提示测区内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对发现的认为有价值的异常进行解释推断;对各异常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组分分带和浓度分带进行研究;对元素分布与构造、矿床、矿田、矿带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与推断;重要异常查证的成果;对测区成矿远景进行探讨或预测;问题提出与讨论等。

48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对通过化探工作获得的重要找矿信息、元素富集规律、重要异常的矿产潜力估计,通过矿产化探普查取得哪些主要成果;对进一步工作部署、工作方法、找矿方向等提出较具体的方案、意见和建议。

49

更多相关推荐:
报告编写规范

项目报告撰写规范1页边距设置项目报告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报告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

审核报告的编写、批准、发布

一审核报告的编制l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或在审核组长的指导下由审核组成员编写l审核报告应打印成文提交委托其审核的机构并经评审后才能正式分发审核组在编写审核报告前应认真分析体系文件审核记录进行汇总和整理以此为据完...

项目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塑料配混技术项目报告编写格式规范化要求一报告的组成及编排格式1报告的组成1封面包括中图分类号标题学生及单位名称2致谢3摘要200字左右用中文和英文各写一份及关键词35个4目录5报考主体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6参...

闭坑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xxD代替DZT003319xx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7713.3-20xx)

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7713320xx引言科技报告是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是用于描述科学或技术研究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或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状态的文献随着数字科研环境的出现很多科技报告在以印刷版形式出现的同时越来越...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

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版权所有翻版必究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Ver21P24文件修改控制需求分析报告编写规范Ver21P34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术语及缩略语4编写规范41排版规范42模板使用5引用文件51NW50...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如何编写培训报告

如何编写培训报告培训经理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抱怨的话题是老板们不重视培训部门经理们不懂培训但身为培训的管理者我们有没有提供给老板简明扼要的培训报告呢换位思考一下老板关注的是业绩和增长他们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

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报告编写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一报告应在对项目全部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写报告内容应该有论据有分析有建议力求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分明除了定性的分析以外应尽量有定量的分析凡能采用图表来表示者应尽量采用图表形式凡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报告编写大纲

研制报告编写大纲参考一概述选题依据和任务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主要解决的问题研制进度二系统研制的技术背景或技术基础三总体设计思路设计原则技术措施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统方案系统组成子系统的细节研究四...

命令解释程序的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命令解释程序的编写实验专业软件工程姓名麦婉仪学号20xx06014149一实验目的1掌握命令解释程序的原理2掌握简单的DOS调用方法3掌握C语言编程初步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类似于DOSUNIX的命令行解释...

编写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