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实验报告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

时间:2024.4.20

实验二  循环伏安法研究Fe(CN)63-/Fe(CN)64-

实验目的

1.  了解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2.  通过测定标准电化学可逆电对Fe(CN)63-/Fe(CN)64-在不同浓度、不同扫描速度和不同支持电解质条件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熟悉各种因素对循环伏安曲线形状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电子转移机理

电子转移机制氧化还原反应为原子转移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两大类。以配合物反应为例:

(1)[Co(NH3)5Cl]2+ + [Cr(H2O)6]2+        [(NH3)5CoCl:  Cr(H2O)5 ]

 [(NH3)5Co   :Cl-Cr(H2O)5 ]        [Co(H2O)6]2++ [Cr(H2O)5Cl]2+ + 5NH4+

(2)[Fe(CN)6]4- + [IrCl6]2-        [Fe(CN)6]3- + [IrCl6]3-

反应(1)是通过两种互相反应的配离子之间转移一个氯原子来实现的,属于原子转移反应。反应(2)是通过电子由一种配离子向另一种配离子转移实现的,属于电子转移反应。

根据反应机理的不同,电子转移反应还有外层机理和内层机理两类。像反应(2)所示的[Fe(CN)6]4-和[IrCl6]2-之间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由一种配离子向另一配离子转移,参与反应的两种配离子的中心离子在整个过程中除氧化态发生变化外,其配位层都保持不变。这类机理叫外层机理。若在反应过程中,一种配离子先释放一个配体,然后与另一种配离子的某种配体配位形成桥接双核中间体,电子再通过桥接配体进行转移。这样的机理叫内层机理。

外层机理通常在两种取代惰性的配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速度和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对八面体配合物来说,从电子结构来看,要求在配合物的π* (t2g)轨道上有可以给出的电子或接受电子。从中心金属和配体之间的距离来看,则要求电子转移前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

   [Fe(CN)6]4-和 [Fe(CN)6]3-都是取代惰性的配合物,它们的电子构型分别为:

[Fe(CN)6]4-      [Fe(CN)6]3- + e-

π*(t2g)6         π*(t2g)5

且两者都是低自旋的配合物,在电子得失前后,中心铁离子和和CN-根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当它们参与电子转移反应时,都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Fe(CN)63-/Fe(CN)64-体系的电极反应应当是快速而可逆的。因而用循环伏安技术考察体系的伏安特性,能求出体系的标准还原电位Eθ和在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

2.循环伏安法

典型的CV图横轴为工作电极电位,纵轴为电流,也可认为横轴是时间轴。CV曲线中最重要的参数是:阴、阳极峰值电流ipc、ipa和阴、阳峰值电位Epc、Epa。由这些参数可以估计研究对象的电化学性质。对于可逆体系,电位由方程决定:

E = Eθ lg

[R]、[O]分别代表还原态、氧化态的浓度。对于电极表面电子交换过程迅速进行的电化学可逆电对,具有如下关系:

Eθ=

ΔEp = Epa– Epc

由此可从CV曲线上的参数估算出标准电位Eθ和电子得失数n。对于电化学可逆电对,峰值电流的大小可用Randles-Sevcik方程描述:

ipc = ipa= (2.69 * 105)n3/2 AD1/2 v1/2 C

式中n为得失电子数,A为工作电极面积(cm2),D为扩散系数(cm2/s),为扫描速度(V/s),为溶液浓度(mol/L),i的单位为A。

实验部分

1. 试剂

铁氰化钾K3Fe(CN)6,硝酸钾KNO3,无水硫酸钠Na2SO4

2. 仪器

容量瓶23ml(5只),移液管5ml(2支)、10ml(2支),烧杯25ml(若干),CV三电极电解池,工作铂电极,Ag/AgCl参比电极,电位分析仪

3.      实验步骤

(1)支持电解质溶液和铁氰化钾的配制

甲液:

乙液:

(2)循环伏安曲线的绘制

接好电极,设置好参数,进行Fe(CN)64-/Fe(CN)63-体系CV曲线绘制,从CV曲线求E0、ipa、ipc和n值

【实验结果】

1.0.002mol·L-1K3Fe(CN)6在1mol·L-1KNO3中的溶液

Epa=0.28V  Epc=0.2V   ipa=2.5e-5A  ipc=-2.9e-5A

E0=0.24V

n==0.74

2.0.004mol·L-1K3Fe(CN)6在1mol·L-1KNO3中的溶液

Epc= 0.196V  ipc = -5.616e-5A  Epa= 0.281V  ipa= 5.424e-5A

E0=0.2385V

n==0.694

3.0.006mol·L-1K3Fe(CN)6在1mol·L-1KNO3中的溶液

Epc= 0.182V  ipc= -7.842e-5A  Epa= 0.290V  ipa= 7.496e-5A

E0=0.236V

n==0.546

4.0.008mol·L-1K3Fe(CN)6在1mol·L-1KNO3中的溶液

E0=0.236V

n==0.431

5.0.004mol·L-1 K3Fe(CN)6在1mol·L-1Na2SO4中的溶液

Epc=0.166V    ipc=-3.727e-5A  Epa=0.319V   ipa=3.185e-5A

E0=0.2425V

n==0.3856

结果与讨论

由实验数据可得,当电解质为KNO3溶液时,在KNO3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K3Fe(CN)6浓度的增大,Epa、Epc基本无变化,ipa,ipc明显增大。对比实验(2)和(5)数据可以得出: 当反应物K3Fe(CN)6浓度相同时,同相浓度的电解质溶液:1mol/L KNO3溶液和1mol/L Na2SO4溶液,Na2SO4溶液使|ipa|减小,ipc减小。由于反应物质一定,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电位一定,Eθ基本不变.由于反应方程为[Fe(CN)6]4- [Fe(CN)6]3- + e-,电子转移数为1,因此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溶质浓度增大,实验精确度逐渐变差,而改用Na2SO4为电解液后实验的精确度明显不如KNO3为电解液。所以,溶质的浓度和电解液的种类均对循环伏安法有影响。


第二篇:同济大学研究生离校循环表


 同济大学研究生离校循环表

更多相关推荐: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直流循环伏安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2学会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循环伏安曲线3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来记录电流随电位的变化曲线...

实验报告-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实验目的1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2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3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实验原理铁氰化钾离子FeCN63亚铁氰化钾离子FeCN64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电化学分析的工作原理发展过程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是否可逆2学会测定循环伏安曲线3掌握循环伏安法的一般操作过程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yclicVoltamm...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实验七循环伏安法观察FeCN6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理解可逆电极反应的发生条件34及抗坏血酸的2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仪器的使用并根据所测数据验证并判断电极反应是否是可逆反...

循环伏安法物化实验报告

循环伏安法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处理

循环伏安法标定电极实验报告

循环伏安法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可逆波的循环伏安图的特性以及测算玻碳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方法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在固定面积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加上对称的三角波扫描电压如图1记录工作电极...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表一循环伏安法数据记录表

循环伏安法实验数据及处理

2015105ipuA51015CmolL图1浓度ipaipc关系线型图3020xxipuA01020sqrVmVs120图2V12ipaipc关系线型图i30201001020i30图3在016M下不同扫描速...

《仪器分析实验》(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化学工作站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理解并掌握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1峰电流方程式1ipKv2cipc1ipv22可逆性判断ipaipc1ppapc56...

实验二 循环伏安法研究氧化与还原电位

实验二循环伏安法研究氧化与还原电位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角波电位扫描法的测量技术2了解循环伏安法测电化学反应的特性二基本原理用恒电位仪控制研究电极电位在一定范围内以恒定的速率按三角波的规律变化即依次作方向相反的线形...

仪器分析实验——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班级08级化工一班姓名郭鑫民学号2820xx140一实验目的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2熟悉伏安法测量的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化学分析研究方法之一...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报告姓名得分实验名称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时间实验目的会用伏安法即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原理RUI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定值电阻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