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3900181关于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3.24

关于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滨城,小康滨城,魅力滨城”, 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区人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综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我区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增创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1、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调研中可以看出,我区党委、政府的思想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强化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落实政策措施,把握工作着力点,既重视特色优势产业带和示范区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又加强了交通闭塞、居住相对分散地区的农业投入;既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又加大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

上,各单位、乡镇办事处克服资金困难的制约,在农村教育改革、医疗卫生覆盖、农村社保完善、乡村道路建设、基层政权稳固、农民负担监督、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至20xx年底,全区农业增加值达9.87亿元,较上年增长4.14%;农民人均纯收入5901元,增长15.3%;粮食总产量达22.04万吨,继续保持在较高产出水平。

3、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今春以来,我区不断完善东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植树绿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老城区实施“两改一创”工程、建设配套新城区,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东区春季造林过程中,我区坚持规划先行,聘请规划设计专家,编制完成了黄河十六路、黄河十二路与东海一路等各条道路的绿化规划。同时调整完善东区主干道路的绿化、人行道、路灯配套规划,追求“条条出特色、条条是精品、条条是景观”的道路格局。以城区主干道路为依托,在路旁实施高标准统一绿化,将中心城区景观逐步向外延伸。对各条道路节点实施重点建设,把东区企业周边纳入统一绿化范畴,打造新老城区浑然一体的美丽景观。现在,新老城区45个节点绿化大部分已经完成,辖区内4项企业周边绿 2

化工程已经完工,将进一步实现新老城区的有效连接,从而提升全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起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突破2009,建设魅力滨城”的总体目标,20xx年我区将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完成合格造林面积3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00公里,绿色小康村38个.同时, 进一步做好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作,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与发展繁荣城区经济,改善居民居住的条件,使群众真正从旧村改造中得到实惠。

5、农村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实行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虽然我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3

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受到下列一些因素的制约:

1、村镇规划建设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不少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部分村镇管理水平较低。多数村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中街巷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3、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绝大多数的村的文化设施不完善,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

三、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具体建议如下: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2、加大力度,实施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促进城中村全面提升。在工作中,强化宣传发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作好拆迁单位、群众的思想工作。依法拆迁安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对拒不配合拆迁改造的实施强制拆迁。要科学规划实施,真正使城中村改造实现“拆除一片旧村、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片环境、催生一片产业”的目标。要拓宽融资渠道。加 5

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平台,采取灵活的开发政策,克服资金瓶颈。

3、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 6

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5、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滨城区广播电视局

20xx年4月8日

7


第二篇: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现辖隆湖经济开发区、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和10个街道办事处,12个行政村、45个社区,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万人),现有耕地4.4万亩,人均1.12亩。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为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往失地农民“农转非”运行情况

自20xx年以来,因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先后征用了隆湖经济开发区、长胜和长兴街道办事处部分农民全部或部分耕地。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经区、市政府研究后,将失地农民按征地时间分批“农转非”后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xx年4月30日,区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大武口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对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大部被征用,尚未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的,仍居住在农村的失地农民,人均达不到0.3亩耕地的,每人每月享受150元低保待遇;人均达不到0.5亩的,每人每月享受120元低保待遇;人均达不到0.8亩的,每人每月享受100元低保待遇,享受期为一年。失地农民在一年内将农业户口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的,继续按原标准享受4年低保待遇。目前我区现有城市低保户4859户,11110人,月发放保证金160.4万元,月人均保障标准144.4元(含每人每月30元临时补贴资金),保障人口占我区城市人口 1

总数的5.1%。城市低保户中失地农民保障人口937户3709人,其中长胜街道办事处339户925人,长兴街道办事处47户86人,隆湖经济开发区587户2698人,保障人口占我区城市低保总数的33.4%。

二、目前大武口区城乡二元差距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区在“三农”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但城乡二元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xx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2:1。尤其是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更大,20xx年隆湖开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87元。20xx年,城镇居民家庭总支出为13585元,农村居民为7462元,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553元,农村居民为3653元。就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看,洗衣机城市为91.3台,农村为68台;电冰箱城市为75台,农村为17台。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05元,农村为254元;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施用品及服务支出为465元,农村为122元;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障支出为644元,农村为211元;交通和通讯支出城市人均1348元,农村为570元;文教娱乐支出城市人均862元,农村为338元。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大武口区农业用水主要靠第二农场渠引黄灌溉,境内长度约14.8公里,总体位于二农场渠下游,年均引水量1.45亿立方米;部分土地地势较高,只能依靠三级扬水和山泉水灌溉。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陈旧老化,配套建筑物完好率只有45%,渠道衬砌率仅为30%,渗漏 2

现象严重,无灌溉保障。农田基本属于中低产田,隆湖开发区等部分土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沟淤积,排灌不畅,土壤耕层薄,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含量0.6-0.7%),盐碱化程度严重(表层土壤平均盐分含量大于3g/kg,PH值8.5-10),农作物很难生长,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低下。乡村道路配套建设滞后,全区12个行政村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但公路建设等级低,村组之间、村庄巷道大部分为土石路,道路不畅,遇雨泥泞难行,群众出行不便。乡村医疗卫生、群众文体活动阵地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方面的差距。农业户执行的是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特困户实行差额保障,目前我区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为60.1元(含每人每月10元临时价格补贴)。城市低保执行的是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的城市特困家庭进行差额保障,目前我区城市低保人均保障标准为144.4元。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比城市低保低84.3元。

(四)城乡教育差距。突出表现为“三大差距”:一是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20xx年,隆湖经济开发区生均公用经费小学为456元,初中为703元,全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782元,初中为891元。二是城乡师资队伍差距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严重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共有教职工397人(不含隆湖开发区自聘代课教师75人),核定编制数为548人,缺编151人。优秀教师资源紧缺,受待遇、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优秀教师仍然集中在市区条件较好的学校,而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普遍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仅有10人,占全区骨干教师总数的6%。另外,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缺少音体美专业课教师,农村学校音体美专业课程大都由其他 3

学科教师兼任,隆湖中学高中学科教师短缺严重,部分学科暂时由初中老师代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整体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同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教学用房陈旧,建校时的平房教室均为砖木结构,墙体裂缝、腐蚀严重,无抗震构造柱,部分平房无圈梁,建筑物无任何抗震能力,门窗、地面、墙壁都已陈旧不堪;音体美等功能室配备不全,中小学共缺少学科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34个,缺少音体美及卫生专用教室和器材室18个,缺少学生、教师阅览室9个,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5个,缺少综合电化教室5个,缺少学科教学仪器127100件(个),缺少音体美器材3437件(个),缺少图书86841册;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计算机生机比小学为 15:1,初中为 16: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2:1和10:1,其中初中生机比达不到教育强区验收标准12:1,短缺计算机246台,办学条件改善步伐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五)城乡居民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区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及文盲人数,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受小农意识影响,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在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认知、掌握的过程长、速度慢,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4

因受资金、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制约,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贫乏,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现象时有发生。在法律素质方面,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在贯彻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维护自身全法权益的能力不强。

三、大武口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的实践探索

20xx年以来,大武口区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抓手,按照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意见》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于7月16日正式启动了城乡一体化试点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部分关键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根本任务,提出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化的思路建设农村、以市民化的定位培育农民,力争到20xx年比自治区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完成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二是出台配套政策。在总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个性化”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大武口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已有5600名失地农民转为城镇户口。先后出台了统筹城乡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市政环卫执法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基层组织建设一体化等八个方面的配套改革文件,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 5

伸。共开工新建农民新居1005户,改造旧居924户、农村危房236户,开工新建农村公路23.4公里,整修村庄巷道11公里,建设农村沼气池312座,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加快推进农村大庄点建设,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站古香社区,实施了星海家园

二、三期工程,一站“万人大社区”正在形成。实施了隆湖泄洪排涝补灌工程、龙泉村泵站改造及渠道砌护工程、兴民村扬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隆湖十五、十六支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完成测土配方农业4200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大力发展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400亩。出台了农业产业化项目补助政策,全年共支出各类补贴扶持资金859万元,成为财政支农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区日光温室总量达2850栋,奶牛饲养量达1000头,“适水”产业面积达4.3万亩,蔬菜、林果、畜牧养殖和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建立了6个12369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成了隆湖温室蔬菜育苗中心,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1160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5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0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500万元,占到了农民收入的70%以上,农民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四、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补贴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逐年减少,转为各类其他建设用地后,享受粮食补贴面积将会减少(20xx年粮食补贴资金为359.28万元)。与此同时,随 6

着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大型农机具需求增加,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将增加。

(二)教育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压力。隆湖经济开发区小学现设91个教学班,其中班级人数在51-56人的占29%,57人以上班级占44%,尤其是隆湖一站学校和五站、六站小学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与此同时,随着矿区塌陷区治理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和城市区划调整的完成,矿区及城市周边人口迅速向城市区集中,大量居民的聚集入住带来了适龄人口迅猛增加,再加上塌陷区安居工程的相继落成,生源数量在不断扩大,现有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目前,大武口中心城区共有9所小学,244个教学班,其中班级人数在51-56人的占30%,57人以上班级占61%,城市区按国家规定的小学每班45 人标准计算,中心城市区9所小学共有在校生14064人,需设置313个教学班,还需扩容69个教学班,相当于再建设3所24班型标准化小学;隆湖开发区小学现有在校生4839人,需设置108个教学班,还需扩容19个教学班,相当于再建设24班型标准化小学1所。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任务需投入资金8815万元。二是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投入压力。就目前城市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而言,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要达到20xx年大武口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需弥补资金158 万元。三是办学设施投入压力大。按照自治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在农村学校配齐专用功能教室和必备的设备器材,还需投入资金1150万元。四是师资不足问题。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大多数教师担任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教师超负荷工作,即使加班加点,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所用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少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7

的提升。五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业户口变更为城市户口,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争取农村特岗教师可能会产生一定冲击,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城乡低保方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后,原有农村低保户、失地农民和生活水平达不到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转非”居民,将他们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较大。据民政局调查,目前隆湖经济开发区和长胜街道办事处有1664户6700名失地农民拟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将他们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我区现有人均保障标准测算,月需保障资金96.7万元,年需保障资金1160万元。实施户籍一元化后,982户2212名农村低保户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需保障资金31.9万元,年需保障资金383.3万元。以上两项年需增加保障资金1543.3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保障难度大。另外,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缺乏政策依据,民政部门操作难。

五、建议

1、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一是支持已享受“奖励扶助”人员待遇。建议将再生育过渡期之前已享受到“奖励扶助”的人员,继续使之享受,直至死亡(目前我区有152人)。鼓励在“生育过渡期”自觉少生一个孩子,并采取绝育措施,减少“抢”着生,降低人口出生率。二是支持长胜计生服务站和隆湖计生服务站岸线及标准建设。三是加大“农转城”计生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建议自治区计生委列专项予以帮扶,支持项目发展,使之尽快脱贫。四是适时出台计生具体实施办法。五是按“上限”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控制人口出生,减少超生,建设在 8

下达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时,给予考虑。六是建议纳入自治区计生委城乡一体化试点单位,争取更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实现以项目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二是呼吁自治区尽快出台城乡一体化相关配套政策,同时争取对试点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3、教育方面:一是建议自治区继续对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资助,在项目对接上仍将隆湖经济开发区中小学纳入农村学校范畴,并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扶持农村教育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隆湖经济开发区属移民吊庄区,由于历史原因,师资短缺较为严重,建议自治区在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的分配上适当倾斜。三是目前我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建议自治区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建设规划项目上给与资金支持。

4、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自治区相关厅局在我区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后,不以户籍性质作为农村投资的依据,对隆湖开发区、长兴和长胜街道办事处继续按农村地区进行扶持,支持我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道路、农村人饮安全等建设,继续享受农业补贴、农民培训等扶持政策,以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9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区委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江阴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江阴嘉兴两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20xx年5月2022日吴劲松副主任带领有关处室赴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嘉兴市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与江阴市嘉兴市相关部门的负责...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一社区基本情况社区位于市东部隶属于下辖12个居民小组526户19xx人耕地面积2178亩社区整体上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朝天椒烟叶中药材以及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发...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政协晋城市委员会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市政协根据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决定精神进一步统筹我县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县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城同建战略的实施按...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关于古里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的调研报告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

姜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姜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姜堰市委办近年来姜堰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协调城乡关系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发展上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姜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成绩1以科...

浙江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厅的统一部署今年6月组织人员对农村短途客运发展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报告起草讨论修改过程中逐步形成这份报告其实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不仅仅是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的一体还包括出租汽车旅...

关于三圣乡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圣乡红砂村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为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三圣乡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学校组织我们对三圣乡红砂村进行了一次实地的专业见习考查三圣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部东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接西连柳江办...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调查报告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资源我市辖6县市区84个乡镇办事处2...

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大武口区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现辖隆湖经济开发区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和10个街道办事处12个行政村45个社区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