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4.3.27

《2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公布

20##年1月5日讯,市教委公布的《2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详细列出了截至20##年10月31日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中,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动物医学、水产、中国史、力学、图书情报等冷门专业就业率高达100%。

仅有3所高校就业率未达90%

据了解,截至20##年10月31日,20##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共有 22.3万余人,其中专科(含高职)毕业生3.4万余人, 本科毕业生近11.3万人,硕士毕业生6万余人,博士毕业生约1.5万人。

截至20##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高校有87所高校就业率超过90%,有3所高校就业率未达到90%。这三所学校是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20##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6.64%,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去年10月31日, 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已就业人数为168241人,其中,北京生源为57159人,京外生源为111082人。京外生源中,50623 人在北京就业,占非京籍生源的45.6%。

六成学生企业就业 1/4去了机关事业单位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哪些专业最好就业?统计结果显示,很多人们意识中的“冷门专业”在就业时就业率却高达100%,比如力学、水产、图书情报、军队指挥、资源勘探、兵器科学与技术等。

20##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去各类型企业就业的比例为61.1%, 高于机关(5.3%)和事业单位(19.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和制造业是20##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就业比例分别占总毕业生数的11.6%、10.6%、9.6%。

冷门专业发展空间大?

就业调查特别关注了毕业生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调查结果看,很多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对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看好。

“认为工作有发展空间”的学生比例最高的专业为“地质学类”,比例高达98%。其次为“临床医学类”,比例为96.6%。“哲学类”毕业生也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有发展空间”的比例为95.2%。

该项调查比例最低的专业是“轻工类”,该专业只有75%的人认为工作有发展空间。这也是唯一一个比例低于80%的专业。

医学院校学生最“稳定”

此次调查对各校学生“预期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学生比例进行统计,从调研数据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最稳定。

“预期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学生比例最高的三所学校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比例分别为89.2%、87%和84.5%。这与医学院校专业性强有关。在该项调查中,比例最低的是首师大科德学院,该学院所有被调查学生均预期不会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而认为“工作有发展空间的”学生比例最高的学校是“外交学院”,该校100%的被调查学生都认为工作有发展空间。其次是“北京电影学院”,比例为99.3%。

以上是从不同学校的角度分析,那么从专业角度看,哪些专业类别的学生就业最“稳定”?同样是“预期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选项,按专业划分,医学类仍然是比例最高的专业。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4%、95.3%和85.6%。其次高比例的还有“地质学”(81.6%)。

而稳定性最差的三个专业分别为“物流管理与工程” (17.4%)、“旅游管理”(22.1%)、 “设计学类”(23.9%)。

学生就业满意度评分74分

20##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赴西部就业人数共为11976人。赴基层就业人数共为22396人。其中,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北京村官1587人,其他基层单位20809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人数分别为:专科4288人,本科11775人,硕士5927人,博士406人。

从调查结果来看,已就业的毕业生,对已落实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74.2分;专业与岗位相关度评分为74.7分;90.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发展空间;预期在现有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毕业生占52.3%;82.9%的毕业生获得了相关社会保障(包括保险和公积金)。


第二篇: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4届上海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xx年2月

目 录

前 言 ......................................................... 1

一、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 1

(一)上海高校毕业生生源 .................................... 1

(二)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 ................................ 5

(三)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 6

二、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 9

(一)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 .......................... 9

(二)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稳步上升 .......... 9

(三)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北上广江浙以外地区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

的比例稳步上升 .............................................. 10

三、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 ........................ 10

(一)完善落实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引导 ....................... 11

(二)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服务 ....................... 12

(三)健全保障机制,发挥联动协作效应 ....................... 14

四、上海高校毕业生工作举措 .................................... 15

(一)就业教育 ............................................. 15

(二)就业指导 ............................................. 17

(三)就业服务 ............................................. 18

(四)就业引导和就业援助 ................................... 19

五、进一步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 20

前 言

一、报告编制的背景与目的

20xx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

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xx年2月底前、其他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本科高校应在20xx年底前、高职院校应在20xx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通知》同时要求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按职责分工和时间进度抓好落实。

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全面系统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的要求,上海市教委在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高校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同时,决定编制《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反馈全市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入挖掘高校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的特色做法,不断探索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报告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本报告包括两部分:(1)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分析。内容包括:上海高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及其生源、就业去向、就业流向等分布情况;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与趋势分析等。(2)上海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举措。内容包括:上海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情况、上海高校毕业生工作举措等。

1

本报告的编制,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组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及若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同志成立专门团队,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行反复探讨、对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政府、市教委等有关委办局近年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和工作举措、市学生事务中心历年编录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等信息、数据资料和上海各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果报告、质量年度报告等为参考依据形成本报告。

三、相关说明

1.数据来源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库(若无特别说明,数据统计的截止时间为20xx年8月31日)、上海各高校就业服务中心上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名词解释

(1)毕业人数

“毕业人数”:本报告的毕业生均指实际毕业生数量。

(2)毕业去向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标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报到就业”、“升学”、“出国”、“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和“国家、地方项目”七种,本报告中涉及的毕业去向分以下几种:

“直接用工”: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直接用工关系的简称。包括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中的“报到就业”(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合同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定向

2

委培”(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三种形式。

“升学”:指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中的“升学”,即继续就读其他国内全日制学历教育。

“出国”:指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中的“出国”,包括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或工作等。

“创业与自由职业”:属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中的“灵活就业”的范畴,包括“创业”与“自由职业”两类。其中,“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独立艺术工作者等。

“其他就业”:包括其他灵活就业,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参军入伍的毕业生等。

“未就业”:至数据统计截止时间还没有明确就业去向的情况。

3.有关公式

(1)就业人数=报到就业人数+合同就业人数+定向委培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人数+国家、地方项目人数(或者=总毕业人数-未就业人数)

(2)

(3)

3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截至20xx年8月31日,上海高校实际毕业生16.86万人,就业率95.85%。

(一)上海高校毕业生生源

1.毕业生性别分布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168623人,其中,男生80305人,女生88318人。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1.1 2014上海高校毕业生按性别统计

2.毕业生学历层次分布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生4596人,硕士生29951人,本科生86226人,高职高专生47850人。

1

图1.1.2 2014上海高校毕业生按学历层次统计

3.毕业生所在学科门类分布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1.3 2014上海高校博士毕业生按学科门类统计

2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1.4 2014上海高校硕士毕业生按学科门类统计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1.5 2014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按学科门类统计

20xx年,上海高校高职高专毕业生共涉及61个专业大类。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3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4.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外省市生源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安徽、江苏和浙江。来自西部地区1的生源占比11.66%,比20xx年增加了1.29个百分点。

1

西部地区指西部十二省市: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

4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二)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直接用工继续成为主要就业形式。

图1.2.1 2014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

1.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高职高专、本、硕、博四个学历层次中毕业去向呈现不同特点。

5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2.2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按学历层次统计

2.不同学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2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2.3 20xx年上海高校本硕博毕业生毕业去向按学科门类统计

(三)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直接用工率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161619人。 26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上海高校军事学毕业生仅2人,不纳入统计比较。后同。

图1.3.1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按学历层次比较

12个学科门类中,就业率较高的是农学、经济学和工学,哲学和法学就业率相对较低。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3.2 20xx年上海高校本硕博毕业生就业率按学科门类比较

2.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3行业去向

“制造业”是毕业生行业去向比例最高的行业,约占全部报到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随后二至四位依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7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这里的就业指“报到就业”

各个学历层次中,博士毕业生去“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教育”和“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比例相对较高;硕士毕业生去“金融业”的比例最高,本科毕业生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最高;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去“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比例相对较高。

3.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5地区流向

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留沪就业103380人,赴外省市就业33381人。 4 行业门类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xx年10月最新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

http://www./zjtj/tjbz/hyflbz/

5 这里的就业毕业生不包括“升学”和“出国”的毕业生

8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1.3.3 2014上海高校毕业生地区流向统计

二、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

2011至20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8%左右。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2.1.1 2011-2014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直接用工率变化趋势

(二)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稳步上升

近四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75%。

9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2.1.2 2011-20xx年上海高校西部地区生源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比

(三)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北上广江浙以外地区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稳步上升

近四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北上广江浙以外地区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呈稳步递增趋势,年均增长1.82%。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图2.1.3 2011-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北上广江浙以外地区就业人数占比

三、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市委、

10

20xx上海大学生就业报告

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具体领导下,聚焦“引领创业、引导基层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岗位资源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就业创业工作联动机制、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协作机制、高校就业质量反馈机制、高校就业数据研究机制”。

(一)完善落实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引导

本市相关委办局协同配合,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要求,抓好相关政策文件的完善和落实。在《关于做好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落实“引领创业、引导基层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的相关扶持政策。

1.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20xx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于20xx年、20xx年发布实施两轮《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出台《本市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做好小微型企业招用普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截至20xx年底,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统计申请项目累计达到3976项,资助1015项,资助金额19159.9万元,资助企业注册资本达3.6亿元,带动就业15000余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累计资助69个项目,资助金额达到507万元。目前,服务大学生创业入驻的各类创意园、产业园、科技园等平台已经超过100个。

2.拓展项目计划,引导大学生服务基层

20xx年上海市出台《关于做好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推广实施工作的通知》、《上海市高校征兵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做好20xx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涉农单位就业学费补偿

11

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服务基层。本市高校基层就业项目数量和就业规模均有所突破,20xx年本市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大学生864人,比20xx年增加9.6%,其中“村官计划”204人、“三支一扶计划”186人、“西部志愿者计划”162人、“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312人。大学生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2069人,同比20xx年增长21.1%。

3.采取保障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

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积极研究对策,实施不同的帮扶办法,提高补贴力度。落实《关于做好本市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等政策,对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求职补贴标准从20xx年的每人800元,提高到20xx年的1000元,2112名毕业生从中受益。加大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给予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调整岗前培训费补贴标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吸纳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1.3万元提高到1.6万元,目前已有100多名毕业生所在企业享受相关补贴。

(二)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服务

一方面积极出台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就业岗位资源,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引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搭建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政策、资金、场地、氛围营造等“硬条件”和“软环境”入手引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平台每年投入3000万资金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基地内本科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试点不同模式的创业教育;编撰《上海大学生创业指导手册》,系统梳理创业扶持政策、场地等信息,为高校

12

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组建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团,开展创新企业家校园行活动,深入高校开展专题报告百余场;举办“创业周”、“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各类活动近千场、约10万人次参与。此外,与团市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大赛、“梦想创业团”等电视创业节目、“青年创业先锋”等社会评选等活动,有效传播了创业典型和创业精神,为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和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2.搭建岗位资源共享平台,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龙头企业、商会、外省市就业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搭建服务平台。20xx年,全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全年累计面向高校毕业生举办各类现场招聘活动600余场,提供招聘岗位50万余个(次)。市教委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委、团市委等委办局合作开展了“20xx年长三角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海青年就业创业招聘咨询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千人招聘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大型校园招聘会”、“创新企业家校园行”、“民营企业招聘周”、“新疆籍学生专场招聘会”、“西藏籍学生企业推介会” 等专项招聘活动,深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此外,本市鼓励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已建立73个校外实践基地。

3.推进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20xx年,我市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推进“立体式”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大力推进本市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结合本市高校的特点和优势,创建“青创上海”微信平台、探索研究大学生人职匹配的模型、建立行业职业资料库、引进职业性向测试平台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

13

育类、就业信息采集类、就业市场服务类以及其他辅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市学生事务中心全年举办网络就业专场20场,发布岗位20万余个(次),接待电话咨询16万余个(次)。

(三)健全保障机制,发挥联动协作效应

20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协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上海高校通过就业创业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任务分担、成果共享的格局;市教委通过动态信息研究机制,进行本市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的跟踪、挖掘、分析和应用,有效促进了高校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1.推进政府部门就业创业工作联动机制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会议机制形成了上海市相关委办局协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局面,确保国家和上海相关高校毕业生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市教委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民政局密切配合做好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保障、招募培训工作;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动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补助以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衔接工作;与市发改委、市商委、团市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动大型毕业生招聘活动。

2.形成上海市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协作机制

通过就业工作创新基地和生涯指导体系建设专项建设促使上海市高校就业工作协同机制的形成。20xx年,高校联合成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信息化服务”两大建设方向7个重点项目,围绕基层就业引导、就业工作国际化、就业帮扶和就业育人、拓展就业领域等方向形成20多项专题研究,并在各高校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高校基层院系建立了43个生涯工作室,充分挖掘基层一线工作中的特点,把咨询指导工作做深做实;遴选同济大

14

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三家单位承担就业队伍的初级业务轮训,由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高级证书培训,构建多层次的队伍能力提升和发展路径。

3.探索建立上海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动态信息研究机制

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开展20xx年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进行产业升级人才需求预测研究;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进行高校就业生群体数据的追踪和分析,开展岗位需求统计调查,加强就业进展监测和需求预警;推动“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就业工作的个性化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监测与预警系统”等专项研究,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应用,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动态信息研究服务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

4.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就业质量反馈机制

根据教育部整体部署,牵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质量跟踪的立体化指标体系研究,推动各有关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鼓励高校利用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教育教学和专业评估,同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本市34所本科高校于20xx年1月初发布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市教委结合招生、就业的有关统计数据,发布高校本科预警专业,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引导高校通过就业质量反馈机制,推动高校面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

四、上海高校毕业生工作举措

本市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展开,具体如下:

(一)就业教育

1.生涯发展教育

全程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认

15

知以及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财经大学构建“普及教育、系统提升、重点解决”的经管特色生涯教育体系,打造“生涯规划月”、“就业服务月”等生涯教育品牌活动,构筑全程化生涯教育双核平台。华东政法大学构建全程化的“六维”生涯教育模式,形成“阶段递进”的全程化生涯指导体系。

规范化的生涯工作室。自20xx年开始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室建设,旨在树立典型、深化生涯发展教育。复旦大学建成了以培养经济金融类精英为目标的经英成长工作室和旨在培养公务员、推进选调生等基层地方项目的GIC生涯工作室,华东理工大学建成了以职业语料库为特色的CDP生涯国际化工作室。

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国际交流项目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更增强了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职业素养的提升。上海外国语大学的“isteps大学生海外实习实训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每年达50万余元,学生赴海外实践覆盖北美,亚太、欧洲等多个地区、参与学生达近200余人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学等多所海外学校签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双学位教育、学生访学以及课程与教学交流等。

2.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结合办学特色,依托行业背景,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面向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创业导师团辅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创业资金支撑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立达-醒吾商贸旅游学院率先成立现代商业模式微创业实践中心,旨在以专业社团为载体,以实践经营为方式,真正做到体验式教学。

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将就业实践和创业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海理工大学建造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八个实验实训中心,让学生体验和参与创意、设计、制造、试验等制造生产的全流程。

1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街,打造创业梦工厂,为全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平台。

成立创业基金和孵化实验区对项目进行扶持和孵化。上海市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济大学形成了“创业基金-创业谷-创业苗圃-科技园”的一套完善的创业培养流程。创业谷发挥创业资源集聚优势,签约入驻项目59个,近300名学生成为首批“创业谷会员”。上海海洋大学将创新创业工作列为考核学院投入产出的重要指标,与学院领导业绩考核挂钩,设立200余万元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3.职业素质教育

以项目为依托开展“预就业”工作。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上海高校从实习工作入手,形成了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行业“协同育人”,实施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预就业工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借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平台,对接世界技能标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以实践基地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上海高校对接行业需求,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多家单位联合成立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主动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紧密对接人才需求,发挥人才优势,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所需人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企互为课堂,首创“学校内建病房,病区中设课堂”理念,建设完成了7个上海市公共开放实训中心。上海金融学院与利和财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等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争取到大量优质就业资源。

(二)就业指导

1.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

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团队,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就

17

业竞争力提升的诉求。上海市从20xx年开始开展职业咨询师培训,目前拥有资格证书的师资近1000名,开设高级班16个。东华大学建立一支以专任教师为核心、学院就业专项教师为主力、企业和社会人士为补充的多层次、专业化教师梯队,在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技巧提升等。华东理工大学构建了学生生涯认知期、职业规划期、实践体验期、实战培训期等各个阶段的KASOC讲座体系。上海电机学院“托起梦想? 青春飞扬”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分为8个板块,涉及活动30项。

3.分层次的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针对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素质养成、求职技能提升、就业实战演练等不同内容。上海师范大学针对新生开展“金色启航——20xx年生涯教育月活动”,在一、三年级实施全覆盖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上海海关学院针对毕业生实施“毕业生就业力提升计划”,对海关专业毕业生开展公务员考录指导和“模拟面试”活动,对非海关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和求职技巧的指导。

(三)就业服务

1.就业信息服务

构建了上海高校就业信息服务闭环系统。上海市依托就业创新基地项目,分别建成了由“基于本科高校的就业信息协作平台”、“职业(生涯)发展云支持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跟踪的立体化指标体系研究及多维度分析系统”,、“上海市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发展信息化服务系统”。四个项目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构建了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闭环系统。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校就业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了高校就

18

业工作专业化水平,上海高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就业信息平台。同济大学以“深度挖掘就业数据价值”为目标,开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系统。上海建桥学院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信息、服务、统计与管理四大功能进一步凸显。

2.就业市场服务

对接行业需求开拓就业市场。上海理工大学紧扣“光机电集成与精密制造”、“能源动力装备与绿色制造”、“制造增值服务与系统管理”三大行业方向,开拓核心就业市场。上海电力学院突显“电力行业”特色,构建3+x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汇集了医院、科研院所、医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等诸多医药及相关行业的需求举办专场招聘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岗位对接”的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成为合格“职业人”。

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外地就业市场。华东师范大学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拓展长三角”的思路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普通教育系统市场的开发力度。上海大学远赴外省市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和需求岗位征集,与远大科技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关系,并征集到需求岗位约2100个。

整合区域资源发展校际联合招聘市场。各高校根据要求,整合区域和行业以及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发展校际联合招聘市场。以松江大学园区为核心的七所高校的联合招聘市场,西南五所高校的联合招聘市场,东北片高校的就业联盟,老本科高校信息化就业合作体,新本科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等,有效推进了招聘市场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空间。

(四)就业引导和就业援助

1.基层就业引导计划

基层就业计划不仅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途径,更是他们经受锻炼、发挥才

19

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华东理工大学制定《就业引导工程奖励实施办法》及导向单位名单,每年度划拨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奖励基层就业毕业生,推动基层就业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就业。上海财经大学专项支出25万元人民币,设立“西部就业奖励金”,奖励百余位2014届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

2.困难学生帮扶计划

上海市各高校将“帮助困难学生就业”作为重要内容,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资助和指导工作。上海海事大学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 建立“一对一”的跟踪帮扶机制、开放就业困难学生心理疏导窗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实行“零距离就业计划”。

五、进一步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目前,上海面临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xx年,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巩固并形成了系统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效做法,在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有效成果。20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将达17.8万人,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为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努力。

按照国家战略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引导高校按照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并根据行业需求和就业状况,及时、适度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推动一批院校的转型发展。

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相关行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学习,不断适应就业市

20

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引导高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逐步建立分类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就业质量评价反馈教育教学的功能。

此外,结合目前上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继续加大政策、场地、资金等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实践的市场准入,协助创业企业拓展商业机会。结合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外省市行业的对接,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赴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等地方就业;继续统筹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进一步落实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措施。

21

更多相关推荐:
【免费下载】20xx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xx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20xx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近日全国20所高校按规定扎堆发布了首个就业质量报告对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

20xx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xx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序言1一基本情况211毕业生总体规模212毕业生结构3121毕业研究生3122本科毕业生4123高职专科毕业生5124就业困难毕业生713就业情况8131就业总体情况...

我国教育部首次发布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我国教育部首次发布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

【新锦成内部资料】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大纲及指标体系(本科院校版)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二毕业生的结构分布1院系及专业分布2性别分布4招生渠道5困难生比例6城乡比例视学校数据...

各学历毕业生20xx年就业质量报告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各学历毕业生20xx年就业质量报告总体报告名校研究生就业率100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高校陆续于今年发布了20xx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根据各校自行统计报告显示全国大部分高校2...

各学历毕业生20xx年就业质量报告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各学历毕业生20xx年就业质量报告总体报告名校研究生就业率100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各高校陆续于今年发布了20xx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根据各校自行统计报告显示全国大部分高校2...

XX大学20xx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XX大学20xx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XX大学20xx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和监测...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届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始终按照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方略坚持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11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111毕业本科生就业总体情况20xx届毕业本科生3416人就业3239人初次就业率为9482年终就业率9928其中...

吉林建筑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吉林建筑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xx年12月3日吉林建筑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一综述1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3一毕业生总体就业统计3二各学院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4三男女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

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届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始终按照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方略坚持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

大数据盘点75家高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大数据盘点75家高校20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大学生下一个就业高地在哪里被称作衡量大学培养人才成效最直接指标的就业质量报告又出炉了近日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陆续发布了20xx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称年报中...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