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加坪镇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4.3.19

黎加坪镇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汪建军

黎家坪镇是祁阳县北部的一个大镇,也是一个工业重镇。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地方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面积大幅增加。全镇现有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8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个,年产值过亿的企业3个,城区面积由19xx年的1.9平方公里拉大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周边的部分农村土地在建设潮中被征用成为了城区、工厂或学校,通过调查,截止20xx年底该镇共有1880余名村民因土地被征用成为了无地农民或少地农民。失地农民过去那种以种田为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在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笔者深入到黎家坪镇的黎家坪村、石子岭村及江边湾三个村,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组在黎家坪村、石子岭村和江边湾村各抽取20户共60户失地农民代表从失地情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支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折如下:

1、失地率较高。调查的60户失地农民中,有19户现为完全无地户,占总数的31.67%。被调查人员中失地前人均拥有耕地0.66亩,失地后人均拥有耕地0.27亩,人均失地0.39亩,失地率为59.1%。

2、失地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失地农民中的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被调查的60户失地农民中,共有人员232人,其中劳动力176人,占人员总数的75.86%。人员年龄结构情况为20岁以下的有56人,占总数的24.14%;20-30岁的有36

人,占总数的15.52%;30-40岁的有36人,占总数的15.52%;40岁以上的有104人,占总数的44.83%。劳动力的文化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108人,占总数的61.36%;具有高中文化的52人,占总数的29.54%;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6人,占总数的9.1%。

3、在家闲赋的劳动力较多。被调查的176名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2人,占总数的18.18%;经商的有36人,占总数的20.45%;务工的有64人,占总数的36.36%;闲赋在家的有44人,占总数的25%。

4、失地农民家庭收支情况。

收入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水平的提高,失地农民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大幅提高,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或经商收入,种、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很小。调查的60户失地农民中,征地前年收入户均12066.7元,20xx年年收入户均22666.67元(不含征地补偿款),较征地前年收入户均增加

10599.97元。20xx年的收入来源结构为种植业收入户均812.33元,占总数的

3.59%;养殖业收入户均506.67元,占总数的2.24%;务工收入户均7880元,占总数的34.76%;经商收入户均7400元,占总数的32.65%;房屋土地出租收入户均3600元,占总数的15.88%;其它收入户均2466.7元,占总数的10.88%。 开支情况:失地农民用于生活性消费(含学费)开支占总开支的比重较征地前增加了12.28%。失地农户征地前年支出额户均9866.7元,其中生活性消费支出5733.3元,占总数的58.11%;生产性消费(含学费)支出4133.3元,占总数的41.89%。20xx年年支出额户均17000元,其中生活性消费(含学费)支出11967元,占总数的70.39%;生产性消费支出5033元,占总数的29.61%。

5、除农村合作医疗外,失地农民的其它社会保障参保率较低。被调查的232人中,购买了养老保险的有20人,占总数的8.62%;享受农村低保的8人,占总数的3.45%;购买了失业保险的4人,占总数的1.72%;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24人,占总数的96.55%。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调研组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因人员从业情况不同及家庭因素原因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归纳为家庭经济富裕型、家庭经济一般型和家庭经济贫困型三类情况。

1、家庭经济富裕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经商,通过经商发家致富。他们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和原始资本,以城镇化建设为机遇弃耕从商,在城区从事开商店、搞餐饮、跑运输等生意活动实现了生产生活的转型,有些失地农民甚至在未失地前就已经涉足经商行业,他们每年都能赚到一笔较为丰厚的经营收入,家庭经济较为富裕,这部分农户约占失地农户总数的20%。

2、家庭经济一般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依靠务工和从事小买小卖之类来获取收益。失地后部分有知识、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人走上务工之路,他们在本地或沿海城市的工矿企业务工,年龄稍大的人则在城镇从事卖蔬菜、水果,开办小作坊之类的小本生意,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每月也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基本能确保全家每月生活所需,日子过得比较安稳,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57%。

3、家庭经济贫困型。这部分人员往往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失地农民,由于再就业困难他们大多主要在家耕种剩余的田地或无所事事,收入来源不稳定

且收入水平较低,加之部分家庭里有上学的和生病的,经济负担重,家庭经济比较贫困,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23%。

三、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失地农民群体目前的生产生活较为平静安稳,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

1、就业难,失业现象严重。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失地农民闲赋率高达25%。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因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加之过去以种地为生,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就业缺乏竞争力,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部分年轻失地农民对就业期望较高,希望找份轻闲干净、工资待遇高的工作,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粗活、重活往往怕吃苦、嫌工资低而不愿干,处于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工作更难找,他们索性在家当起了“啃老族”;再一方面因失地农民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原始资本,加之信息闭塞怕担风险,创业之路困难从从,自主就业难实现。

2、生活成本提高,部分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家庭经济支出中用于生活性消费(含学费)开支占总开支的比重较征地前增加了12.28%。失地前,农民依靠自己种田种地搞养殖,为家庭提供了日常生活基本所需的粮食、蔬菜和部分肉食,失地后生活城市化了,这些本属自给自足部分,得全部花钱到市场购买,这就直接造成了失地农民家庭生活费开支的硬性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失地农民的小孩在上高中、大学,加之失地失房后还得重新建房装修,需花费一大笔资金,导致失地农民家庭经济压力骤然大增。那些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失地农民,由于经济收入低或不稳定,以至于入不敷出,失地后家庭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变得非常困难。

3、安置措施单一,社会保障力度小。调查发现,所有失地农民在征地时均属于货币补偿安置,一次性领取了征地安置补偿费而无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为农民的就业、生活和养老提供保障。而现行的这种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方式,只考虑了失地农民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和养老等长远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领取安置补偿费后,由于对安置补偿费的使用缺乏长远规划,很少有人将这笔钱用于购买养老保险,而是基本上都用在家庭生活花费上,不出几年也就用完了,加之就业困难,导致部分失地农民成为了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对往后的生活深感忧虑,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隐患。

四、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通过调查思考,个人认为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重点应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实现劳动就业和落实社会保障,以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1、开展培训提技能。失地农民难就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低和劳动技能的缺失或单一,因此通过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增强失地农民市场竞争力,以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要与征地同步进行,搞好培训应做到:一要保障培训经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费用实行政府包干制,各级政府应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免费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二要健全培训体系。要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县委党校和工矿企业中开设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班,建立

以县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层面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三要规范培训内容。以用工企业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大力实施以就业指导、岗前技能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工程,以切实增强农民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2、多措并举促就业。实现再就业是让失地农民生活脱贫、精神脱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失地农民收入,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应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一要靠发展经济促就业。积极扶持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同时,加强招商引资,注重引进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发展经济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失地农民就地消化。二要靠政策扶持促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应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扶持政策,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在税费方面前三年要实行减免,后期要给予优惠,对创业资金短缺的,金融机构要提供专项小额贴息贷款予以帮扶;另一方面,对吸收失地农民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以鼓励企业大力吸纳失地农民就业。三要靠强化服务促就业。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依靠本地就业服务体系联网社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向失地农民不定期地提供本地或外地的就业服务信息;同时,还要建立失地农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发布到互联网,以疏通求职农民与招聘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有效地引导失地农民本地就业、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

3、强化社保促和谐。社会保障问题触及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隐患就无法消除,因此,强化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已势在必行。一要改革和完善征地安置办法。首先应对当前普遍采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办法进行改革。为防止失地农民将征地补偿收入短期内用光,将征地补偿费作几块安排发放,其中一部分直接发放给农民,另一

部分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形式存入专项账户,由专门机构管理,作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和就业安置服务之用;其次要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科学安置办法,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安置模式,以实现土地换社保。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比率,对所有无收入来源或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民都要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之内,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发放标准应参考城市低保标准执行;其次要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为所有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购买养老保险的资金可采取政府贴一小部分,个人交纳一部分,征地补偿费中留用的社会保障基金占大部分的比例来进行筹资,这样就能较大程度的减轻农民的出资负担,力促失地农民全员参保,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祁阳县委组织部


第二篇: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详细了解我区失地农民的现状,近日,区政府办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区失地农民比较集中的城北办、城南办、袁河办、仙来办、通洲办及罗坊镇、良山镇、下村镇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我区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一)失地农民工作开展情况。全区征地的主要用途是建设重点工程、工业园区用地、商业用地和公共事业用地,还有部分折迁还建用地。目前,已在五个办事处开展了失地农民认定安置工作,被征地人数35977人,已认定失地农民身份人数为34078人,参保23958人,其中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2234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199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458人,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67人。

(二)已认定的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已认定的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五个办事处。城南办:20xx年集体土地已全部征用完毕,目前失地农民已基本适应城市生活,主要收入多来至房屋的出租和就近择业。城北办:失地农民对失地后的生产生活已有心理准备,现收入来源多为自主择业。袁河办、仙来办、通州办:失地农民对失地后的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主要收入来自房屋出租,部分人员在外打工,50岁以上人员基本处于无业状态。以上五个办事处因地处城区,原有人均耕地不多,征地补偿人均收入较少,失地农民保险保费缴纳存在压力;就业待遇期望值较高,50岁以上人群就业困难,有相当部分人群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之生活成本提高幅度较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止步不前,对失地 1

农民保险养老金的补偿标准提高的愿望较强烈。

(三)未认定的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未认定的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有关乡镇。罗坊镇:因逐年进行的集镇建设征地时间最早的始于70年代,征地时间幅度大,每次征地的规模都不大,还存在极少土地。失地农民只能在年满60周岁后每月领取镇政府补贴的55元养老金,50岁以上人员因外出就业困难,较多人依靠养老金和低保及子女部分收入来保障基本生活,生活水平一直较低。下村镇:主要是为下村工业基地发展而征收了部分集体土地,现只涉及一个杭桥村委大江背村小组,由于该村小组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人均补偿较多,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但因突然失地大部分农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因无技术或者体力较弱,就近和出外务工都比较困难。良山镇: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周宇村委,目前主要是通过民政部门补贴的方式给与每月100元的最低生活补助,因就近就业机会少,失地农民生活普遍困难。以上乡镇因不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失地农民至今未被认定身份,因此不能参加失地农民保险,失地农民强烈要求进入失地农民保险保障范围。

二、影响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补偿偏低,标准不统一。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是按征地用途对农民进行补偿。按现有补偿标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用途征地而补偿标准却不统一,造成同样是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却不一样。如罗坊镇70年代的土地补偿标准与现有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别,因征地分批次且跨年代久远,加上以前未出台失地农民保障相关政策,原有补偿款目前基本已被失地农民日常花销开支掉了。通洲办事处因靠近中心城区人均耕地较少,人均征地补偿款少,造成群众参保能力不高。各街道办和良山镇失地农民反映,一些失 2

地农民以前因征地安排进厂做“土地工”,但因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原因未能参加城镇社保的人员生计无以为继,而且又因已转换为城镇居民,不能参加失地农民保险。在调研中,许多失地农民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原先有地种,有房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现在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觉得生活无着落。

(二)就业困难,生活堪忧。据调查,失地农民大多数只有初、高中文化,部分年级大的只有小学文化,思想相对保守,而且基本上没有技术专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失去土地后,受文化程度、职业要求、择业观念、年龄、身体等因素影响,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只能闲赋在家,靠补偿费度日。而且失地后,生活成本提高,生产生活开支增加,一旦补偿费花完了,就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少数失地农民因无事可做,游手好闲,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保障标准不高,覆盖范围不广。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尽管已启动,但还远没有达到城市居民待遇。一是个人缴纳部分较大,保障水平也很低,农民难以接受;以城北办为例,一个三口之家按缴纳保费15年计算,需缴纳5至6万元的保费;09年6月份以前参保的农民领取养老金,最高的每月有310.28元,而09年6月以后参保的人员缴费相对更多,但领取养老金反而更少,最高每月只有261.28元。二是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发放不能与城镇社保同步提高,保障标准逐年拉开差距,参保农民的续保积极性也受到影响。三是对50岁以上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覆盖,而这部分人员因未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家里经济负担较重,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务工机会,生活非常困难。四是参保人员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已参保人员岁数偏大,基本已接近60周岁,而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因距退休年限较长,怕政策有变动,参保人数偏低。五是一些“农转非”的无 3

职业失地农民,既不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待遇如城镇低保等,又不能享受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他们处于政策的盲点,无任何待遇,生活极其困难。

(四)信访问题较多,影响社会稳定。据不完全统计,仅20xx年1-7月份,我区因征地引发失地农民赴市、区上访70批240人次,占上访总量的19%。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程序不合法,补偿款分配不公平、不公开、不透明、不合理,就业难、生活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上。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思考

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逐步建立起一套“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实现“一次性补偿”向“长期性保障”的战略性转变。

(一)适当提高补偿标准。根据农民普遍反映的征地补偿费偏低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补偿的基础上,坚持市场运作机制,合理划分土地地段、类型,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此外,应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土地出让、新增建设用地费用等土地收益,进一步向农村、农业倾斜,争取让城区周边人均征地面积和补偿款较少的失地农民能够用征地款缴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即使按现行补偿内容进行补偿,也应参照当前物价水平、消费总体水平等因素,结合农民意愿,提高补偿标准,以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有能力再创业、再就业,以确保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水平、生存环境能不断提高和改善。

(二)探索完善安置模式。实践证明,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安置并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要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今后应该从补偿、保障、发展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可采取股份合作、发展园区经济等多种 4

安置模式,引领失地农民走城镇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有几种模式值得借鉴:第一种模式:“东风”模式。发展商贸,推行股份合作制。城区具有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的村组,可以参照城南办东风管理处的模式把地处闹市区的农民和集体的少量土地盘活起来,推行股份合作制,建商厦和公司,发展商贸。第二种模式:园区模式。一是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进入园区生产企业就业,或者安排从事保洁、绿化、保安等工作。二是根据园区的功能需要,鼓励和扶持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围绕工业园区特色产业,自主创业,从事加工、修理或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三是按照规划用途,征地时按比例返还一定土地给被征地的失地农民开发经营,其所需的启动资金,可以由征地补偿费、政府补贴和农民(农户)按比例自筹,以保障其后续发展和生活来源。

(三)规范补偿安置行为。应建立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宣传、预告、公示、听证等制度,规范行政人员行为,规范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严禁截留挪用,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有效减少失地农民信访事件。

(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增收。一要构筑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平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丧失生产资料的这一层面而言,失地农民与下岗职工的性质是相同的,要把失地农民就业纳入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范畴,制定和实施失地农民的扶持性就业政策。 二要积极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转岗就业。通过实施村级项目集中建设,盘活区域内就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失地农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社区就业承载力。 三要有针对性的启动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技能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支持民间组织和个人创办各类培训机构。四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改变农民“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的观念,使其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化就业方式,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 5

业、竞争择业。五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情况信息库。构建劳动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失地农民求职意向调查,畅通劳务供求信息渠道,加强推荐就业和劳务输出力度,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防止失地农民陷入“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窘境。六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要把信贷支持“失地农民”创业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商业银行信贷支农的新平台和切入点。

(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巩固完善好失地农民保险制度,降低个人缴费比例,取消以户为单位参保模式,降低门槛限制,提高补助标准,有效提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失地农民参保率;扩大失地农民保险参保面,在保障城区失地农民参保的前提下,争取把各乡镇失地农民纳入失地农民保险参保范畴;同时积极探索失地农民低保制度,制定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失地农民子女上学、就业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帮扶失地农民下一代的成长,避免出现“二代失地农民”。

6

更多相关推荐:
失地农民调查报告

大连市失地农民问题调查报告作者系别文法系班级08秋法本学号指导老师20xx年12月17日大连市失地农民问题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农民失地情况的调查探讨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法学思考调查对象失地农民调查地点大连...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以楚雄市鹿城镇彝海社区为例刘金松调查团队政管系团总支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组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浪潮失地农民的问题已日益凸显楚雄市鹿城镇彝海社区建设对楚雄市东南新城建设有着...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调查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长生大量的师弟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去多权益受到侵犯而被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四川省成都市XX镇锦苑一期安置小区为例公共管理学院20xx级公共管理1班胡韬付超凡20xx级城市管理1班陈行指导老师王思琦摘要当今失地农民俨然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

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性别2年龄3学历4居民属性5您家里有几口人6您家里的地是否被政府征集7征地前从事的工作8若在家待业您一般在家都干些什么9您是否愿意就业10是否主动去获取就业信息11您认为影响您就业的主...

关于南园村失地农民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南园村失地农民问题的调研报告和平镇南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晓霞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范围扩张的过程中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改变用途由此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在我所任职的南园村表现的尤为突出...

淄博失地农民调研报告

淄博失地农民调研报告王春光陈雷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共出现过三次波及全国的quot圈地运动quot吞噬了面积惊人的耕地也quot造就quot了大约4000万quot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quot的失地农民...

关于非失地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失地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局结合开发区实际在国家推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了老农保新型农保被征地农保三位一体的开发区农村养老保险模式20xx年我局...

铜川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铜川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报告省厅农保处按照省厅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陕人社函20xx396号要求我市对全市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截至2...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研报告

项目名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研报告目录一摘要及关键字6二调研成果6一概况6二问题61单一补偿方式难以适应保障需要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对农民权益保护缺失62土地征用流转程序不规范保护农民权益的组织稀缺73有占必...

关于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夹浦镇西蒋村殷欢强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乡镇城镇化扩张工业集中区推进乡镇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蚕食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失地农民生存难以...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统筹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乡镇城镇化扩张工业集中区推进乡镇面貌一新的背后是大量耕地被蚕食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失地农民生存难以为继...

失地农民调研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