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基础》报告

时间:2024.3.27

环境毒理学基础报告

专业基础课程论文

题 目 《环境毒理学基础》

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 环境毒理学基础 学 院 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 11化学与环境创新班 学 号 3111010705 姓 名 程锦华 联系方式 188xxxxxxxx

20xx年 6 月20

一.概述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二.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1、生物运转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均需通过各种生物膜屏障才能进出细胞、组织和机体。生物膜在物质运转、能量转换、物质代谢、细胞识别及信息专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分为两类:被动转运和特殊转运。此外,环境化学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的生物膜而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化学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环境化学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同一种环境化学物在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化学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这是因为化学物在体内的分布与各组织的血流量、亲和力及其他因素有关。

2、毒物动力学

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它有助于从量的概念了解化学物被机体吸收的速度、在体内的分布特征、停留时间及清除速度等,可为预测和判断外来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根据机体的组织结构与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规律,提出毒物动学的基本概念,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一系列公式,用以计算各种参数以表达化学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变化,揭示外来化学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发生的量变规律。

3、生物转化

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所形成的衍生物又称代谢物。生物转化具有两重性。因此,化学物的毒性不仅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也与其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有关。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4种类型的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影响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的实质是各因素对催化生物转化过程的各种酶类的功能和活力产生的影响,使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途径和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其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和机体对该化学物的反应等发生改变。

三.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毒性作用

毒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引起机体损害的性质和能力。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毒理学常用致死剂量、半数效应剂量、最少有作用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来表示研究。毒性作用的类型分别有:局部毒性作用和全身毒性作用、速发和迟法毒性作用、可逆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体质作用。

此外,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称为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根据多种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可将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分为以下几类:相加作用(1+1=2)、协同作用(1+1>2)、增强作用(0+1>1)、拮抗作用(1+1<2)、独立作用。

外源物质对组织细胞毒性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其机理大概为:干扰正常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细胞膜损伤、干扰细胞内钙稳态、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与生物大分子结合、选择性细胞致死、非致死遗传改变。

2、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环境化学物的结构与性质、机体状况、染毒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对毒性影响主要为:脂/水分配系数、电离度、挥发度和蒸汽压、分散度、纯度。另外,机体对环境化学物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与其种属、年龄、性别、营养和健康状况等有关。还有,接触的途径不同,则化学物吸收、分布和首先到达的组织器官也不同,接触途径对化学物的代谢转化、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也有影响。

四. 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

一般毒性是与特殊毒性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 毒性、蓄积毒性及局部毒性等;特殊毒性则主要指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生殖和发育毒性等。一般毒性研究是认识化学品毒性的基础,是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和 危险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

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即借助于动物模型模拟人体接触环境化学品的各种条件,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再外推到人。在毒理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动物的选择会因为物种选择、品系选择、微生物控制的选择、个体选择而获得不同类型及需要的的实验动物,已达到实验研究的需要。在进行毒理学动物实验时,要使动物通过一定的途径接触毒物,染毒的途径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并结合人体的实际接触方式、毒物的多少、理化性质以及设备条件等来决定。环境毒理学中的一般毒性研究采用的主要染毒途径是经口、皮肤及呼吸道吸入。

2、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化学物对机体的毒作用与染毒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环境毒理学通常依据染 毒期限的不同将一般毒性试验分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等。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某一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包括死亡效应。 急性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化学物的致死剂量,评价化学物对机体的

急性毒性的大小、毒效应的特征和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并根据LD5,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其评价方法为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一般是设一定数量的剂量组,组间有适当的剂量间距,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求得LD( LC50 )。

五.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

1、环境化学物的致突变性及其评价

突变的基础是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根据DNA改变牵涉范围的大小,可将 遗传损伤分为三大类,即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组突变。其致突变作用机理是,外源化学物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的靶主要是DNA,而导致非整倍体及整倍体的靶主要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器,如纺锤丝等。诱变剂引起突变后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取决于作用的靶细胞类型。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变异的遗传物质只能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子细胞,可引起接触诱变物的个体发生肿瘤、畸胎及其他疾病,但损伤效应不会遗传给下一 代;如果突变发生在性细胞,形成带有突变的配子,则突变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引起显性致死性突变或可遗传性的改变。

致突变作用的评价是通过致突变试验来实现的。致突变试验包括基于表型 改变来检测基因突变及小的缺失或通过细胞学的方法观察大的染色体损伤的试 验。致突变试验旨在评定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致突变性,对遗传危害性做出初步评价并预测其致癌可能性,致突变试验还可用于环境诱变剂污染的监测及评价。

2、环境化学物的致癌作用及其评价

环境致癌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致瘤病毒等)和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人类肿瘤的主要病因,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作用称为化学致癌作用。到目前为止,化学致癌的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形成了多种化学致癌的学说,大体可分为遗传机制学说和非遗传机制学说。 环境化学致癌物种类繁多,可根据其化学性质、致癌作用机制或致癌性证据的多少进行分类。例如,根据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化学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两大类。

对环境化学致癌物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构效关系等理论分析、致突变试验及体外细胞转化试验、短期动物致癌试验、长期动物致癌试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

3、环境化学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评价

近年来,随着毒理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环境化学物对生殖发育损害作用的研究又进一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即生殖毒性的探讨;另一方面是研究化学物对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即发育毒性的研究。

生殖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 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作用及其评定。环境化学物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生殖发育过程任何环节,也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性腺等间接作用于机体调控生殖发育过程。因此,生殖毒性研究主要探讨各种环境化学物对雄性生殖和雌性生殖的危害

胚胎毒性与母体毒性均指环境化学物对整个生殖、繁殖过程的影响,是在不 同阶段和不同靶部位的具体表现。胚胎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物对母体宫内的胚胎

或胎儿产生的毒作用。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胚胎死亡、生长迟缓、功能发

育不全和畸形。母体毒性指环境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害作

用。由于胚胎毒性作用与母体毒性作用都与受孕母体有关,而且二者往往同时出

现,所以应特别重视母体毒性作用与胚胎毒性作用的关系。

六.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

1、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是指通过规定的毒理学试验程序和方法以及对人群效应的观

察,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进而提出在通常的暴露条件下该物质

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以及其安全接触限量。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确保该化学物在

生产和使用中产生最大效益,同时使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降至最低。

安全性评价首先是对化学物进行毒性鉴定,通过一系列的毒理学试验测试

该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作用(包括特殊毒性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该化学物

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我国对化学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致突变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

致畸试验、生殖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2、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食物、空气和水等接触各种物理性、

化学性或生物性的有害因子,因此很想知道这些因子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

果有危害,其严重性和发生的概率如何,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就是为满足人们的

这些需求而产生的。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1)危害鉴定。危害鉴定属于定性的危险

度评价,它要回答是否有证据表明受评化学物质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的

问题。(2)剂量-反应评定。剂量-反应评定是通过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

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

的危险度的基准值。(3)暴露评价。人群的暴露评价是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的关键

步骤。通过暴露评价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

续时间,也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4)危险特

征分析。危险特征分析是定量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一步,也是危险管理的第一步。

它通过综合暴露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结果,分析判断人群受到某种危害

的可能性大小,并对其可信程度或不确定性加以阐述,最终以正规的文件形式提

供给危险管理人员,作为他们进行管理决策的依据。

七. 大气环境毒理学

1、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大气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的损害效应及

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进入大气中的有害污染物的量超过大气自净能力,污染物浓

度增高,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

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2、有害气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1)二氧化硫

S02为无色、具辛辣及窒息性气味的气体,属中等毒性物质,在空气中可在

290~400 nm的光作用下发生光氧化反应形成S03,S03化学性质活泼,吸湿性强,

极易溶于空气的水分中形成硫酸雾,并以气溶胶状态在空气中存在。亚硫酸和硫酸均有腐蚀作用。S02在一定浓度下对呼吸道,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可影响呼吸功能。此外,S02对眼结膜也有刺激作用,并可引起炎症。另外, 酸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以及自然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如土壤酸化。

(2)氮氧化合物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中常见污染物,主要来自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在燃烧的高温条件下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NOx。汽车排出的废气是城市大气中NOx的重要污染源。氮氧化物作为大气污染物,通常是指一氧化氮(NO )和二氧化氮 (NO2).。NOx和烃类大气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可生成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醛类等二次污染物,蓄积于大气中形成一种浅蓝色光化学烟雾。

(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0)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0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C0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C0进入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而HbCO的解 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慢3 600倍,所以C0与血红蛋结合减弱了红细胞携带和运输氧气的能力,加之,C0还能抑制和减缓HbO,正常解离释放氧的能力,加重组织缺氧,导致低氧血症。

(4)臭氧和光化学烟雾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烃、NOx等污染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蓄积于大气中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的气味,化学氧化性强,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作用。

八. 水环境毒理学

1、水域生态环境概述

水环境特点有:①水密度大,具有较大的浮力②水体具有折射性③水域中物质循环的速度比陆地快④水域具有复杂的垂直分层和流动性⑤浮游生物代谢率高,繁殖快。大量环境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生态后果表现为生物多样性锐减、近海赤潮频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河流酸化和水质恶化以及污染事故经常发生。

2、污染物在水体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分别有: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地表水环境,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环境以及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环境。而在等温条件下,风的作用通过水体使沉淀物重新悬浮,是污染物混合。

3、污物的毒性作用及机理

个体水平的毒性效应表现在对动、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以及对动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此外,长期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包括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②生态系统复杂性降低③自我调控能力下降。

九. 土壤环境毒理学

1、概述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的 限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是一个处于半稳定状态的物质体系,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外来物质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土壤自净作用是指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复杂作用,使进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逐渐转化、消失,土壤恢复到原有性状的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分布

根据性质的不同,土壤污染物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无机物②有机农药③化学肥料④废弃物⑤放射性物质⑥病原微生物。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蓄积性和恢复难的特点。

土壤中难溶性的重金属可借助于植物根系分泌物或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变为 可溶性的重金属并随液体和悬浮液迁移。可溶性金属污染物可在土壤溶液中扩 散,也可随液体流动。

十. 总结

本文主要是通过个人阅读书本,在书中画下笔记,然后经过筛选,归纳,摘抄,撰写而成的。文中内容均是本人认为重要并有意义的。通过自己学习《环境毒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从毒理学的角度,了解认识到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更好地防范,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篇:环境报告


一、调查方法: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

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

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

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

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采取措施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

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动物的生殖发育结构图 【 昆虫的变态发育 】 ↓ ↓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 ↓ 【蝗虫的发育】 【家

蚕的发育】 ↓ ↓ ↓ ↓ ↓ ↓

↓ 【受精卵】→ 【若虫】→ 【成虫】 【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 ↓ 【不成熟】→【跳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的概念图1.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

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

→成蛙。(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

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

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

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

动物】 ↓ ↓ ↓ 【幼体】→ 【变

态发育】→ 【成体】 ↓ ↓ 【营

水生生活】 【营水陆两栖生活】 ↓ 变态 ↓ 【蝌蚪】 ————→ 【青蛙】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生殖:简单来说由花芽发育成为花,经过传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2种方式),再经授精(雌蕊成熟后柱头会分泌粘液,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粘液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向了房生长,一直到达胚珠,在生长的花粉管内形成精子。花粉管到达胚珠以后,花粉管的顶端破裂,精子移动出不和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完成授精过程),此时完成整个有性生殖过程,最后发育为种子。发育就更简单了,从种子--芽--幼苗--有根茎叶的植株--花(生殖器官的开始)---成熟的生殖器官——授粉(受精)【重复生殖】----种子【再向上循环】

读书手抄报该怎么写?

很简单啊! 首先先用各种图案将手抄报分为几个板块,再写一些对书的推荐与原因、还有读后感,再写一些有关读书的好处的名言,最后加上编者的话,如果可以,最好再画上一些什么,使手抄报更好看一些。 主要板块图案最好画成书的样子,更贴切主题了!

读书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的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局限于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也可以写

1,写读书的益处2,写读书的名言3,写一写一些名人的读书故事4,画一些画

更多相关推荐:
毒理学报告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毒性余永浩贵州大学资环学院环科111班学号1108100069摘要汞Hg俗称水银常温下唯一液体金属常温下即可蒸发金属汞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易溶于硝酸王水不易氧化但易与硫作用生成硫化汞由于汞...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孙亮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食品101班孙亮100424102实验中首先练习了小白鼠的抓取性别鉴定标记分组灌胃静脉注射眼球取血处死解剖等毒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其后对样本小白鼠及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了称...

毒理学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写题目灭多威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一目的意义抄实验课本二原理抄实验课本三内容与操作步骤一受试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g24g雌雄各半二称重分组原则每性别各分6个剂量组每组5只体重均衡法进行方法实验课本P15体重均衡法...

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xx-20xx(简本)

毒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xx20xx简本一引言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多元与集成学术研究与管理服务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毒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习题答案汇总

毒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习题答案汇总作者南无宝宝实验一1简述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1科研人员用的小白鼠狗兔子2学校教学用的青蛙人工繁殖的鱼蚯蚓2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1根据实验的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2选用动物的数量必须...

毒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

毒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公卫学院劳动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毒理学基础是一门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并进行危害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是预防医学等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毒理学基础...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名单20xx1022134216信息来源农业部浏览1386附件1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名单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C毒素D毒物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

20xx秋季《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案

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思考每一操作步骤的意义未预习以及未听教师讲解实验内容的同学不得参加实验操作2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自觉维护实验室秩序不大声谈笑手机设为...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论明明大酒店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姓名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教授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管理学课程报告

现代管理学导论课程报告专业班级电信1104班学号xxxxxxxxxx姓名xxxxxx任课教师孙林辉20xx年04月16日一案例分析古兴集团管理问题研究一公司发展概况古兴集团前身是一家乡镇企业创业15年来已发展成...

管理学课题研究报告

管理学课题研究报告福特公司中非正式组织的研究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小组第九小组姓名郑晓青学号20xx53501231姓名严遥学号20xx63502212姓名张一兰学号20xx53501236姓名苏浙学号20xx53...

毒理学报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