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文学院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

时间:2024.4.13

南开大学文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文学院下设4个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东方艺术系和艺术设计系;拥有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和设计学;设有6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其中中国语言文学系1994年被首批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年被评为优秀基地。全院拥有11个博士授权学科(自主设置、国家备案3个)、16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与兄弟院校同类学院相比,我们拥有三大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第一,囊括文学、语言、艺术、传播等相近学科和相关专业,这在全国高校专业学院中可以说是罕有的,有利于本院各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互补和信息相互渗透。

第二,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本科教学的支撑和后盾。

第三,本院的四个学科渊源深远、各具特色。中文历史悠久、学理深厚,传播与艺术睿智灵动、应用性强,学科之间交叉互补、相得益彰,为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和多元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学院优良的师资队伍、深厚的学术积淀、朴实的治学风格、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的实验设施和广泛的学术交往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中文学科师资队伍名列第5,教学质量名列第5,精品教材名列第3,优秀学生名列第6)。

项目1.定位与目标

1.1 .办学定位

学院遵循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国家21世纪高等教育方略与我校制定的本科培养战略目标,结合本院特色和实际,从“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强素质”的教学指导方针出发,提出“学术兴院,品格育人”的理念,并将之具化为“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本,以营造浓郁的人文艺术学术氛围为依托,以合理打通不同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知识互补的科学培养计划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为保证,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和实践为手段,以党、团、学工部门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为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确保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理念顺利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依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南开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学院的办学历史与综合条件,我们对南开文学院的办学做出如下定位:

1.层次定位:南开文学院所有专业均应具备培养从本科到博士各个学历层次的人才的资质;

2.类型定位:南开文学院所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和传播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与高级应用型人才;

3.规格定位:南开文学院应培养专业基础坚牢、综合素质优良、实践技能出众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

对于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院里的师生及校友是高度认可的,但在落实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院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在国内同专业排名中比较靠前,只是本专业体量略小,实际授课教师不过五十人左右,他们既要忙于课程讲授,又不能放松科研的意识,所以整体上时有疲倦之感;同时,院里六个专业均各有特点,如何使之平衡、互动地良性发展,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有随着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院内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还有一个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

1.2.培养目标:

目标:南开大学文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已经成为世所公认的中国语言文学之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南开的艺术学科与传播学科虽然历史不长,规模不大,但是师资精良,教法精严,依靠中文学科深厚的学理滋养,坚守精英教育的理念,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举得了骄人的成绩。有鉴于此,我们将文学院的办学目标确定为:具备培养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以文化传承和创造为职志,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健全的身心素质和卓越的实践技能,能够在语言、文学、艺术和传播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一流人才所需的各项条件,成为本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以上述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指针,我们也确定了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较强的读说写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本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新型学术人才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新闻、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为高校师资,新闻出版部门从业人员和政府机关干部。

传播学系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胜任平面媒体(书刊、报纸等)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采写、编播、摄录、主持、评论、策划等业务的高层次编辑出版、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各大传播媒体,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工作。

中国绘画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高水平绘画专门人才为宗旨,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强烈的创作意识,有宽博的文化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独立地进行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师资、画院专业人才、美术编辑、广告企业从业人员。

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超前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胜任各类高层次设计创作的设计艺术工作者。

文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均高度认同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贯彻执行。这方面的信息通过教学研讨、师生座谈会以及各种征求意见的途径可以得到反馈。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面也不无困难。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宽口径”与“厚基础”之间感到两难困惑,在“研究型”与“应用型”之间也有所犹疑。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解决之道。我们在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学院共同课的建设;在强化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也大胆尝试将科学实验引入文科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辟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这些实践和探索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坚定了我们对上述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信心。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领导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在文学院,“教学无小事”、“教学神圣”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学院领导集体到每一位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都是雷打不动。例如,陈洪教授无论在任校领导时还是离任之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议都是每次必到。其他学院领导也是如此。学院领导还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学改革,陈洪教授在这方面也堪称典范。学院领导还积极开展教改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院长、副院长及各系部负责人每学期都要听课不少于3门。学院还将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与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院还自自设了教改资助项目,鼓励各专业教师对本科教学中的瓶颈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并将研究成果在本专业和学院内交流推广。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制度和措施:制定了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并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建立了完善的教指委会议制度、教指委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坚持不懈;建立了教学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的有效机制,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将教学效果和业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更重要的是,南开素有重视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已经牢牢扎根在每位教师的心里。

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学院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但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堪忧的意识或行为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更加合理而权威的评价体系,使教学工作业绩能够像科研业绩那样得到应有的尊重,并将教学工作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积极因子,这个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领导在观念上时时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向教学倾斜的制度和措施,可是平时却经常不自觉地淡化、忽视教学,无形中形成了对教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职时不要”的尴尬局面;学校的政策也是一直强调重视教学,可评职时却主要看科研方面的表现,这样容易导致老师向科研“一边倒”的倾向,觉得科研是主要的,教学则是次要的,教学过得去就行,而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久而久之,也就颠倒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其实,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才是第一位的,教好书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立身之本,学校更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学校和学院以后应该采用经济政策导向,确立本科教学的地位,不但本科教学经费专款专用,而且通过各种渠道自筹资金用于扩大和改造本科教学条件,鼓励在本科教学中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在评优、聘岗时予以倾斜。文学院师资队伍体量偏小,即使人数最多的中文系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同学科参评的85个单位中,排名仅列第20。这意味着同样的教学任务只能由更少的人来完成,在科研工作相同甚至更为繁重的情况下,文学院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

项目2、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文学院拥有一支规模不大但师德严谨、学术精良的师资队伍。其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名师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1人、杰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教育部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校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在教育部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5。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文学院有本科生749人,专任教师103人,全院生师比为13.7︰1,全院本科生与教师比为:7.3︰1。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职称分布:教授45人,占总人数44%;副教授36人,占总人数35%;讲师22人,占总人数21%。

各系分布:中文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0人;讲师:5人。传播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东艺系教师: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艺术设计系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文化素质教学部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

年龄分布: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19人,占总人数19%。36-45岁(含45岁)教师27人,占总人数26%。46-60岁(含60岁)教师48人,占总人数46%。61岁以上教师9人,占总人数9%。

学历(学位)、学缘分布:博士学位63人,占总人数61%。中文:43人。本校毕业27人;内地外校毕业15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传播:11人。本校毕业8人;内地外校毕业3人。东艺:2人。本校毕业2人。艺术设计:4人。本校毕业1人;内地外校毕业3人。文化素质教学:3人。本校毕业3人。

硕士学位 22人,占总人数21%。中文:8人。本校毕业6人;内地外校毕业2人。传播:3人。内地外校毕业2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东艺:3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艺术设计:6人。本校毕业4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文化素质教学:2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

学士学位 17人,占总人数17%。中文:2人。本校毕业1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东艺:4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艺术设计:4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

文化素质教学:7人。内地外校毕业7人。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结合学校定编定岗,愿景是到20##年,在现有学科专业设置不变前提下,专任师资发展到150人,其中引进有海外学术背景的约15人;壮大传播学系和艺术设计系师资人数各到25人左右;建设母语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人员稳定在10人左右;百分之六十的教授担负本科教学。

发展态势尚好,但受制约于学校大的发展环境和对我院的定位,尚无法自主决定。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数量还是偏少,师资储备不足,现有的教学业绩是教师尤其是较青年教师奋发努力得来的,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改进师资制度,则很难持久。一有教师进修、出国、培训,往往遇到人员不足教学任务无人替代的困扰,教师发展遇到阻滞;长期以往,难免学术水平提升停滞、职业倦怠滋生。另一方面,没有充足的师资储备,有的特色方向、特色课程就无法开设;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业绩评价上还没有较为合理的标准和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解决办法:增加教师编制,在定岗定编时留出余地、留出空间,使得一定比例的专任教师可以顺利得到休学术假及其他业务提升的便利路径。

2.2. 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均达到相关要求;教学能力方面,则不同教师之间还存有差距。其原因,既有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之不惬人意,也有教师受困于繁忙的教学活动、无暇无条件自我提升的原因。本院曾经采取过一些措施,例如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做讲授示范,支持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提倡青年教师相互听课,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后提出改进意见等,对提高教学能力大有促进。

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也有一些规划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院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教师奖,每年对在本科教学上投入较多效果优秀的青年教师予以奖励;结合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对师德师风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激励,对有负面表现的实行一票否决,效果明显。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教师在承担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面临着终身学习的任务。但目前的体制机制对此缺乏有效安排;结合师德师风对教师关心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标准,教师为此需要付出极大精力;而短期的任务考核和绩效要求,又使得教师无力关注于此。另外,有关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学术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使之成为教师修业的适用资源。

应改进教师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和疏导教师妥善处理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更多关注青年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采取更多激励机制,为其业务水平提升和进德修业提供切实的条件,包括资源、指导、组织等。当然,通过各种渠道,督促和激励教师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2.3. 教师教学投入

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约占教师总数的83%;占所有教授、副教授的87%。教师们在心理上对本科教学是重视的,一般对相关教学任务很少推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有成就感,在教师中的威望也高,基本上形成一种重视本科教学的良好的正面氛围。

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市级重点项目 2项,校级项目12项,其他项目20余项;学院还自筹经费设立了文学院本科教改项目,迄今已经立结项11项。参与教改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

2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多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资源共享课3门。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师对于本科教学,心目中都知晓也认同其为高校第一要务,一般不会轻视,在备课、出勤、课时、作业、辅导、考试等环节上不敢掉以轻心,不会出现明显的教学事故。但至于付出多少精力、时间,其在个人业务活动中占有多大比例,则基本上是凭良心行事的。现有考评体系下,本科教学的许多付出其实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学院领导班子把教师发展作为最重要工作之一,经常研究教师发展规划并逐步予以实施;通过各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推动会,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书育人工作,承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深造,提升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如近几年文学院公派教师出国情况一览表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多年来,青年教师处于“跑得快,吃得少”状态,一方面,需要高层级的专业进修,补充新知,研究教学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技巧,交流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层级的心理疏导和职业辅导,需要多种形式的文娱联谊活动,加强情感沟通和心理联系。但在现有规定下,此类均不易为,尚需考虑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项目3.教学资源

3.1. 教学经费

多年来,文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经费专款专用,教学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其他专项经费均有稳定的来源,教学经费紧张情况有所缓解。

为了保证学院各专业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文学院每年都自筹经费投入教学,且持续大幅地增长。

学院每年度皆拨出专门经费以支持学生创新教育和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文学院严格按照规定和计划使用教学经费。学院近五年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见下表:

文学院20##年至20##年本科教学经费使用一览表

(说明:教学经费项目下可支配经费,实际用途多样,就支持教学来说,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混用,无法严格区分,但本科教学经费优先和全部用于教学,则可以肯定。)

学院注意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使用效益较好。有的经费不分专业,留出留足日常经费(包括教学材料、参考图书、模特、实验实习等项目);有的部分,直接与某一专业相关,则专款专用,例如绘画专业的模特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观摩费用等。有专门的支持教学改革立项的经费;有专门的支持学生创新教育的经费;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经费。每年学校下拨给学院的本科教学经费约在25万元左右,生均350元上下。而实际维持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需要65万元以上。不足部分,利用以前结余补足,故历年实际支出均大于校年下拨经费数。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本科教学经费仍有不足:例如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均需要大量教学教具、模特雇用、实践实习、自然写生、艺术考察、作品展出等费用支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需要大量设备设施购置和聘请专业人员提供实践实验辅导方面的支出——这些对经费要求很高,我校现有的学生学费返还方式,比较一般专业院校要低,完全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其实践实习经费,也捉襟见肘。利用自有历年经费结余补充,终非长久之计,还需学校加大拨款力度,真正满足教学需求。

3.2.教学设施

文学院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中外期刊、数据库与网络资源等,这些设施大体上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文学院在本科实验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技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以语音实验室、综合创新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数字编辑与出版实验室、中文数字文献实验室、数字影音视听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室、动态影像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数字打印实验室、演播厅和展厅为内容的文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于20##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中文、艺术、设计、传播等专业的本科教学,特别是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该中心正全力以赴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开放实验教学机制,每周7天、每天早8点至晚10点之间,学生可自由申请空闲的实验室资源,从事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中心开设了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教学、以培养本科生实践技能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和以培养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等三种实验教学模式,并正在积极探索打通教学-科研-实践、学院-学校-企业间隔,建构大型专业资源数据库集群的新思路。

学院持续加强图书资料中心的建设,近三年来投入经费共28万余元。除了校图书馆大量的有关藏书外,仅中心现有藏书(含期刊)即达近 7万种,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等学科,另有音像图书近 2千种。中心管理规范,服务设施完善,每周六天、每天三个单元对全院学生开放。中心还建立了图书资料在线查询系统,学生可随时查询馆藏情况,方便了学生借阅,有力地支持了师生的教学活动。

在教研空间方面,文学院教授每人拥有一间独立的研究室,副教授两人拥有一间研究室,讲师四人拥有一间研究室,并有专用的研究生教室和画室;学院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学院技术设备办公室随时为师生提供教学所需的设备与技术支持。

学院大力提升管理信息化程度,为此购置了专门的服务器系统,学院主页系统设计精良,美观实用,成为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展示成果的有效平台。学院网页设置了教学资源在线预约系统,师生可自由申请,以服务于本科教学、研讨、讲座、学术沙龙等课外教研活动;此外还研发了包括信息发布、资源发布、在线教学、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线教学平台,学院的课程建设均可申请使用。

存在的问题:教学空间亟待扩展。除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外,东方艺术系的办学条件按照国家标准仅算合格,艺术设计系则相差甚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要求的18平米/生标准测算,目前艺术设计系学生为184人,需要3312平米教学场所,但目前仅有960平米(其中一主楼260平米、迎水道校区700平米),不足规定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迎水道校区的消失,上述教学面积会锐减至260平米,更无法满足教学基本需求。这些都有待在新校区建成后得到实质性改善。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文学院是20##年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东方艺术系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从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各界需求出发,学院设置了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版、中国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六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按专业建设规划发展,而培养方案的设计做到了与时俱进,五年一规划,一年一微调,以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既能凸显学院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又能避免和时代、现实脱节,现在使用的培养方案是20##年刚刚调整过的,更切合学科和学生实际。学院现有的五个专业中,中国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和中国绘画专业为在国内拥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中国语言文学更是专业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其他专业发展的强有力依托。广播电视新闻和艺术设计学科20##年由方向调整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均是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建的相对年轻的专业,新专业设立后,与原有专业构成了优势互补的友好型关系,一方面传统专业为新建的实用专业提供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另一方面,新专业也为老专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老专业凭着在多年的积累中取得了多项拥有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天津市精品课程、国家级、教育部优秀教材,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等等),新专业依托老专业的带动发展势头喜人,生源充足、质量极高,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学院力求使各个专业资源共享,同步发展。

各本科专业在学院领导下,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均设计了现有基础上的最佳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所开课程针对性强,满足了专业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实际技能的需求,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遵循“强化基础—注重素质—训练能力—分流培养”的思路,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名著导读和课堂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等能力训练,强化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新闻传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各类传播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绘画专业要求学生将系统的文化基础课、艺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与艺术考察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统一。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培养良好的个性创新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设计技能的传达设计能力。

3.4.课程资源

文学院的课程建设是整个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几年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进行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重新设计后的课程主要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构筑了由院级B类素质性必修课-系级C类专业基础课-专业D类选修课构成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体现了学院“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强素质”的本科教育方针。全院共开设课程数量406门,其结构分布为:汉语言文学107门(专业必修24门、选修83门),编辑出版学58门(专业必修25门、选修33门),广播电视学60门(其中:专业必修25门、选修35门),绘画53门(其中:专业必修28门、选修25门),视觉传达设计65门(其中:专业必修33门、选修32门),环境设计63门(其中:专业必修33门、选修30门)。第二,在全校首先推出了“先导课”的概念,在学生目前可以自由选课的背景下,用各门课程内在的学术逻辑关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选择各个学期应上的课程,以减少学生因盲目选课造成知识谱系的残缺,同时有效实现“分流培养,双向定位”的学生未来出路去向的理念。第三,大力改变课程体系构成,依据特色课程不但不能丢弃反而要强化;不适应社会需要、专业性已经减弱的课程一定要淘汰的原则,构筑了全新的课程体系,裁减了过分臃肿的课程门数,理顺了各专业的课程计划思路,各专业课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学院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品质,主干课程已基本实现了精品优化:目前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六大名著导读”、“小词中的修美境界”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与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大学语文”、“现代中国文学”、“古代汉语”3门、天津市精品课程4门、校级示范精品课7门、校级精品课16门。针对学科优势,学院几年来大力推动教材建设,成绩斐然,仅十一五期间就有7部国家规划教材,数种精品教材,其中《大学语文》、《现代中国文学》荣获过国家级和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文学院百分之八十以上课程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或著名大学使用教材。

学院的教材选用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学院为此出台了相关规定,教材选用须在逐层上报审核后,经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后方得使用。这保证了全院各门课程的教材选用整体上处于很高的水平,使用效果极佳。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的课程体系尽管已经相对完善,但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一是密切跟踪学术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趋势汰旧增新,二是加强经典名著精读课程,三是开设实践性和创新型强的新课程。像体育、军事理论尤其是高等数学等课程,已经严重挤压专业学习,课时上宜适当压缩。精品课程的数量和高层次的教学成果还不够多,像中国古代文学等已经具备冲击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应该加强建设并及早申报,其他优秀课程如文艺美学基础也应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在教学成果的设计上应该找出有特色且成规模的成果内涵,集中设计一、二项成果,抓重点,找突破口,下大功夫。学院的教材建设还要再加强,一方面现有教材面临着修订,一方面还要重新编撰系列教材,以适应本院学生的教学实际,最终产生全国性的影响。

3.5.社会资源

南开文学院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每年都邀请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院举行讲座和交流,举办讲习班,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学院努力为学生开辟实践园地,各专业分别建设了专业对口、数量适当的见习、实训、实习基地(如电台、报社、杂志社、印刷厂等),共有50余个,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新闻传播专业更是聘请了二十余位有成就的主编、编辑、记者等担任校外导师,和院内的教师一道对学生实行合作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院近年接受毕业的校友及灵隐寺、海河教育基金会等其他机构、个人捐赠超过100余万元,为学生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吴志明传播学创新奖学金”、“润世奖学金”、“曹禺奖学金”、“陈介白奖学金”、Ever Truth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等各种奖学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尚有多种奖学金正在接洽之中。

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日益重视,每年都邀请一批海外学者和艺术家为本科生开办讲座,并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美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联系,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近十年来,我院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学生已有50人。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与社会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尤其是缺乏主动走出去广交朋友、争取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对已有的实习基地的有效利用还远远不够,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强;高水平的海内外学者的学术讲座还不够多,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渠道还不够广。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大学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种形势敦促学院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其他国家优秀大学的联系,采取请进来、放出去的方式,扩大学生交换的数量和幅度,争取多邀请海内外知名的汉学家来为学生做学术报告;而社会对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学院还应当广开思路,和社会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水平搭建平台,让外面的单位更了解、认可学生;同时要进一步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继续关注学院,在情感、道义乃至经济层面给学院以支持,从而为学生开设更多种类、更大额度的奖学金,使学生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向学。尤其是学院领导要转变观念,将争取社会资源与服务社会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地、有计划地将学院的智力资源和学术优势和转化为争取社会资源的资本。在这方面,文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极富启发。

项目4: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事关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以保证、提高,因此学院一直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特点,十分重视、支持、鼓励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获得了政策、组织、经费及人员上的保障。近五年曾获得校级、市级、国家级的教改立项和成果奖励。正在进行中的教改项目有公共基础课程项目“‘大学语文’课程新资源建设与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市级教改项目“传统人文学科专业教学中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校级重点项目“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如何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切实作用”等。为激发教师们的探索热情,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学院在20##年进行了教学改革立项,共有11各项目获得支持。

我院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追踪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深刻转变,使南开文学院的本科教学成为培养公能兼备的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具体说,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从侧重“传授知识”到贵在“发展素质”、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努力做到“讲一练二考三”,在控制讲授量,增加练习量,扩大考试面,让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探索教学改革的理论规律,一方面注重实效,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结果是教学内容越来越趋于内在、本体,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满堂灌的填鸭式课程,逐渐被师生讨论、交流、互动的方式所替代。同时,学院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使教学及管理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多数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课件授课,以其质感、直接、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20##年很多教师完成了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上的网上成绩排序、网上预定教室与图书资料等,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在教改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模式更加合理,从知识传授到方法启迪、从素质提升到能力训练各个环节强化本科教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积极的师生互动所取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已经非常普遍,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基本实现。同时也存在着阻碍教改的瓶颈性难题:一是现行的评价体系抑制了教师投身教改的积极性,二是现有的教学条件增加了教改的难度,三是目前的教改导向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形式化的弊端。课程建设、改革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充足,影响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学校评价指标上过于看着科研,也势必削弱教师教改的兴趣,所以学校、学院应该进一步凸显教改的重要性;将来的教学改革应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力量,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及时更新各种教改项目和精品课所需的资源库,对已有教材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新内容,完成教材配套。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学院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不能一律强行要求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频繁使用PPT教学,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形成了依赖心理,如果老师过于相信电脑资源,也容易患上“PPT依赖症”因此对PPT课件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根据专业、课型恰当、适度、合理地运用,并同时考虑怎样和板书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另外在完成三门课程向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转换升级、几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市级教学成果奖的的基础上,应该组织凝聚相关力量,使其他的教改项目向市级、国家级奖项靠近。

4.2.课堂教学

文学院所有课程均有成文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每五年按“守正创新”的精神修订一次。目前学院各专业使用的教学大纲是20##年修订的,修订原则是经多年教学实践和学术发展证明为科学有效的,即予保留;已经过时或效果不佳的则认真修订,以保持其科学性与先进性。每门课的大纲均简要介绍课程的目标、主要授课内容、授课对象以及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改革情况、考试形式等。所有教学大纲均已翻译成英文,以便于对外交流与合作。

教学大纲要求单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目标性,体现学科前沿信息,专业必修课注重基础性、规范性与共识性,专业选修课则注重多样性、系统性与研究性,凸显教师的研究心得。特别是专业选修课多是由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取升华为研究成果,反过来再转换为具体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常常能够提高教学品位。在教学方法上则基于教师、授课对象的不同特点,提倡采用不同的手段,百花齐放。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多侧重思维品格训练,讲授之外常以小组研讨、自由发言、课程论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类课程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背诵、说写是讲授之外主要的学习方法。绘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更强调理论思维和动手能力并重,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必然的选择。近些年学院的考试、考核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和改进,为体现“讲一练二考三”的素质教育特质,有意识地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对一些选修课程实行考教分离,采用开卷、大作业、小论文、上机或实验操作以及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查,抛除了死记硬背的呆滞形式,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现行的考试大纲有些课程已经十分成熟,有些后开设的课程还比较粗糙,宜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视教学效果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各专业、各门课的教学大纲之间要考虑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要尽量避免撞车和重复。同时,教学大纲也应该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因讲授者的变动而不断地大幅度调整,以影响课程体系的严谨和周密性。最主要的是学院应该进一步研究将学术研究成果转换为教学成果的可能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水准与品位。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力度还可再加大,过于传统、古板、完全拒绝现代技术手段的授课方法,已和教授对象之间严重地脱离,更为实质性的凸显能力的考核方式仍值得教师们继续探讨。能否实现小班教学可能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最根本的还是教学业绩能否有效地纳入教师评价的体系当中,因为这决定了教师投身教改的动机和程度。

4.3.实践教学

学院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落实实践教学,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诸多实践教学环节上,都做到了目标明确、过程清楚,注重考核与效果。尤其是学院的“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创建十年来,始终立足文科专业特点,为适应人文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初步建立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设备精良、制度完备、团队精干、富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文学科综合实验教学基地,满足了多学科、立体化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并正在发展为面向全校相关人文科系的综合性文科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服务范围横跨文学门类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多个人文学科的本科专业;同时也面向全校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及数十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惠及其他文科乃至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针对学院六个专业特点,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了19门实验课程,参与了3门中文专业课与1门全校必修公选课的实验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此外,还组织了开放实验教学活动,凡文学院学生,不分专业年级,均可就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向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在评估项目可行性后,会为创新小组提供免费的教学资源与教师指导。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面前学院有不少条件局限,实验教学的环境偏于狭窄,如数字摄影实验室,仅有9平米,尚不足以支持人相全身摄影的需求(目前需要退出室外才能完成相关摄影教学实验)。参与实践教学的人手严重不足,为支持实验教学技术的提升与学生自主创新科研,学院的实验教学团队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超时工作,在目前的奖励与薪酬机制下,学院尚无法对教职员工的付出给予同等的回报。实践教学的设备也面临着不断更新的问题。这些希望学校人事部门研讨进入计划时予以考虑,学院也应在经济条件允许时给予学院的实验教学团队一定的经济补偿。

4.4.第二课堂

文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学院在20##年制定了《文学院关于青年教师参与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又在20##年11月修订了《文学院本科生专业导师工作条例》,以制度形式规范和鼓励教师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并计入教学工作量。对于学生,学院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百项工程项目、南开之光文学艺术节论文创作比赛的成绩以科研加分的形式计入推免综合成绩,有效地鼓励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性科研的积极性。

文学院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已成体系:以南开之光文学艺术节(内含论文写作、文学创作、诗词背诵、书法比赛、新闻时评、摄影等十几个项目)为核心,同时还有穆旦诗歌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南开电影论坛、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学生剧团、方言调查、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热烈,效果极为显著。

依托学院和欧美、亚洲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良性关系,学院学生凭借自身学分绩,有7%的学生可以争取到作为交换本科生去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校学习的机会,至今已有50位学生去海外学校进行联合培养,这无形中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视野。并且学院每年定期组织交流学生座谈会,邀请上一学年赴境外交流的学生,对自己在外校专业学习、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汇报。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学院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也在积极探索、优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第二课堂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专业,使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力度,要考虑到第二课堂与其他学生文体活动不同,其对第一课堂、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专业教师的参与作用尤为重要和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的建设机制和配套支持力度,以规范的制度促进第二课堂长效、健康地发展;当然也需要更好地协调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关系,避免二者之间在时间、内容上的冲突,积极促成二者的互动共赢。

项目5.学生发展

文学院生源质量总体良好。在全校30个文史类招生专业中,20##年招生按第一志愿率排名,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均为39.1%,列第4名;编辑出版学专业15%,列第19名。

文学院于20##年开始举办“汉语言文学夏令营”,在全国重点或知名中学的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对扩大南开文学院的社会影响、改善中文系的生源质量有极为明显的助益。

有完备的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制度,从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各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自 20##年起,学院在1-3年级各专业班配备了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导师,负责对本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提出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选修课程、攻读第二学位、主辅修专业,选拔和培养业务尖子,帮助和教育后进生,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文艺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实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做出综合鉴定,辅助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通报学生学习状况,协助辅导员做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学院现有本科生749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281人,编辑出版学专业138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07人,绘画专业40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183人。

学院总体生源质量良好。全校30个文史类招生专业中,20##年高考,按第一志愿率排名,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均为39.1%,列第4名;编辑出版学专业15%,列第19名。

以20##级本科生(共181人)为例:

专业:汉语言文学69人,编辑出版学专业31人,广播电视学专业21人,绘画专业13人,视觉传达专业23人,环境设计专业24人。

生源地:天津27人,河北25人,河南15人,安徽14人,山东13人,江苏10人,黑龙江7人,重庆6人,山西6人,湖南5人,江西4人,四川5人,新疆5人,吉林4人,内蒙古4人,北京3人,福建3人,辽宁3人,甘肃2人,广东2人,广西2人,海南2人,湖北2人,宁夏2人,陕西2人,上海2人,云南2人,浙江2人,澳门1人,台湾1人。

性别:男性33人,女性148人。

类型:普通高考118人,保送生4人,自主招生1人,单项优秀1人,艺术特长生1人,美术类36人,内地新疆班3人(民语言文1人,汉语言文1人,民考汉文1人),高水平运动员6人。

考生类别:应届生151人,往届生30人;城镇生149人,农村生32人。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从目前情况看,学院本科生源状况虽然尚可,但地缘分布并不十分均衡,男女比例相差更为悬殊,所以还要很大的可再完善空间;受实验设备、教学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院各专业招生规模不容乐观。为提高基础学科生源质量,进一步发挥重点大学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可在20##年举办的首届汉语言文学夏令营基础上,继续扩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为他们感受南开文化底蕴、提升汉语文素养、展示个人才华提供条件。同时,学校津南校区建成后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空间会有所改善,可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为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20##年起,学院在1-3年级各专业班配备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导师,负责对本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提出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选修课程、攻读第二学位、主辅修专业,选拔和培养业务尖子,帮助和教育学习后进生;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文学艺术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实习实践活动等,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做出综合鉴定;辅助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通报学生学习状况,协助辅导员做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

本科生以年级为单位配备辅导员。学院现配备的辅导员均毕业于本学院,他们对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较为熟悉。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他们注重对学习风气的养成,注重对学习困难生的关心与帮助,同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近三年没有发生学生考试违纪情况。学生普遍认同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并有有效途径及时反馈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意见建议。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个别学生基于对各门课程结业成绩的过高期待,有时对课程要求较为严格的课程和教师,评价不高,而反倒认可那些考试容易过关的课程和任课教师。还有一些个别学生对于本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理解不够深透,有时学习时带有一定的盲目倾向。针对上述情况,应该让学生管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宣讲,促使个别学生转变他们的错误观念,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时,也尽可能地综合学生评教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减少评教的偏差。并且要加大宣讲力度,最好由各专业、系主要负责人进行系统的宣讲,尤其对转专业进入本学院学习的学生,进行专门宣讲介绍。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院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经常通过党、团组织,学工部门和辅导员、专业导师(参见文学院本科生专业导师工作条例)与任课教师多管齐下的立体管理模式,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类奖学金、竞赛和丰富多彩的社团、课外活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通过严格的纪律措施,帮助犯错误的同学及时改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学院设有面向全院各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多种奖学金,其中包括“迦陵古典文学奖助学金”、“范氏奖学金”、“叶氏驼庵奖学金”、“吴志明传播学创新奖学金”、“润世奖学金”、“曹禺奖学金”、“陈介白奖学金”、“EvenTruth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等,各种奖学金均是每年评比一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院注重将学风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通过院领导宣讲、课堂教学融入、典型示范、作业与论文“查重”等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学院学生,在校级及以上各类竞争性评奖评优中,获奖学生及集体数量较多,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关心祖国、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20##级、20##级学生综合素质在“公能”素质评估中反映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文学院的学生尊师重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总体来说,全院的学风状况良好。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的学风建设专题教育较少,举办的以提高学风建设水平为目的活动较少;奖学金的设置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最主要还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对本专业的知识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各种课外文化活动,活跃了学生的生活气氛,同时也要考虑度的问题,否则会挤压、冲淡专业学习,如何在网络、影视、大众文化喧嚣的时代,让学生为专业知识的魅力所吸引;另外,时刻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多元能力的培养为教学宗旨的观念还没有具化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教师上课满堂灌,全是讲授,没有任何讨论的内容,没有和学生互动的环节,这种模式也该及时调整。

5.4.就业与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利用网络、举办专项供求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获取用人单位信息,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取得了明显的实效。20##届毕业生就业率96.05%(汉语言文学专业93.85%,编辑出版学专业94.12%,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00%,绘画专业100%,艺术设计专业97.56%)。20##届毕业生中在境内外攻读硕士学位的占35.59%,签约工作的占55.93%。

高质量的教育使我院的毕业生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文学院五个专业本科新生的生源,连续数年保持在高质量的水平上,并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学院也健全了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对近年来的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追踪掌握老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由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单位受到了普遍的好评,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都在各行各业担任重要的职务,或成为了著名的学者、作家、出版家、企业家等等。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对学生就业之后的信息跟踪、采集整理和持续联系还没有完全到位,没有有效地建立学院学生联系网络,给校内学生和毕业学生搭建必要的交流平台,今后当在及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同时,扩大学生的关系网络;另外,平时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直接的课程开设严重不足,学院要探索此类课程的开办方式和方法。

项目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学院对全院教师提出了“教学无小事”的口号,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在学校有关教学质量考评文件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评措施,有效地使全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早在20##年,我院就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章程。章程明确指出:“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是由文学院统一组织和领导,由各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所组成的本院权威性教学评估机构”。由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教学副院长任副主任委员,组织实施全院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监控,十几年来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直履行着应有的责任。学院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教研室会议也研讨教学问题和听课、评课等制度及程序,同时有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员队伍。

在学校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运行效果突出、标准更为严格、符合我院实际的细则,出台了《文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其中明确划分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颁布了《文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其中规定了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对象与范围(包括承担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教学任务的各类教师;本科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备课、授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考试、学年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实习、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评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使用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教学质量与教师业绩考评、职称晋升、津贴定级挂钩的原则。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学院有关教学质量保障的制度制定效果明显,但还有一些不够精细的粗糙之处,特别是教学活动、事项、情况千差万别,经常出现一些制度没有涵盖的因子,所以保障制度和考评措施还必须时时地调整;院系领导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作格外繁忙的开题、答辩季,对教学质量的监考有时也会收到影响,一些自身课程较多的“双肩挑”领导和教指委委员无法分身听课;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时出现的问题完全在意料之外,这也需要有关的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对事情的应变能力。

6.2.质量监控

与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相配套,学院制定了供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同行专家使用、供本科生使用和供任课教师自评使用的三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听课评分表,公平、公正、公开地对每门课程进行动态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年和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中,依据开题、3次以上的辅导和定稿的审定、答辩等各主要环节狠抓落实,使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质量水平上。有些毕业论文已在正式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规范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学校注重对考试环节的监控,对命题、制卷、考场座位编制、监考老师指派、考卷保管、作弊处理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且按照相关细则严格执行,连续几年考场秩序良好。试卷命题时坚持“教一学二考三”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测试,要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程度,既能拉开档次,又能做到难易适宜。

为保重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的管理保障体系相配套,学院制定了供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同行专家、本科生使用和任课教师自评使用的评估标准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评分表,对每门课程进行动态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近些年学院每学期末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组织毕业生进行座谈,注意从学生那里集中收集关于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十分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教师测评的分数,如果对哪门课、哪位教师意见较大,学院会及时与当事人交流沟通,这也从一个方面维护了学院教师课堂的秩序和质量。与质量标准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同步,学院也很重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学院有分属各系统的各类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人员16人,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强,水平高,服务意识自觉,师生满意度高,能够在具体管理工作基础上能够不断学习、提高,善于总结经验,进行理论研究,近年来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论文。通过各种努力,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实行的同行、学生评教制度,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评教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行评教的信息反馈中仍然存在碍于情面的现象;学生对管理、要求过严过刻的教师即便教师课讲得很好,也会不自觉地往下压分,这些都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对学生评教信息的准确性的分析和利用也有待加强;作为有着自己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院的课程做到精讲多练不容易做到,有时要真正做到“讲一练二考三”也非常困难;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科层次的逐渐细化,加上个别人员接近退休年龄,学院的教学管理力量也开始捉襟见肘,需要及时地补足;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的机制有待强化;另外,针对一些同学急于找工作、毕业论文写作太过匆忙的状况,学生避免抄袭的学术诚信的品德教育,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学院具有比较自觉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意识,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熟练地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及时、有序地收集学校各类教学文档、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课情况表、教学日历、成绩表等有关档案的网上管理,并且有效地加以汇总、分析,向学校教务初反馈相关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通过学院网站的网页公布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信息,通过Email发布师生们关心的各类信息。如学院规定,每次期末考试四天内,任课教师必须阅完试卷,在教务处的网络平台上填报学生成绩,并写出该门课程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20##年,学院很多教师完成了南开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教育在线”上的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分基本项目和拓展项目填报了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师信息、参考资料目录等,丰富了学院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学院比较重视教学文档的归档管理和教学档案的建设质量,各类教学教务资料齐全,符合学校的相标准,两位具体负责的教务干事连续数年被评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优秀奖、期末考试试卷和成绩管理工作优秀奖、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优秀奖好校级教学档案优秀管理者。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在质量信息及利用方面,学院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完善空间。目前看,质量信息的采集尚处于相对滞后、不成体系的状态,和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相比,信息数据提供、反馈的还不够全面、准确喝系统,有些教学档案文件的收集尚欠齐备;尤其是大量质量信息的利用率偏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完成率、优秀率在全校范围内还不够理想。所以下一步宜不断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时采集资源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使教师们的课程数字资源建设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

6.4.质量改进

教学质量的改进事关学院的未来前景和竞争力,所以学院近些年一直在改进的途径与方法方面下功夫。具体说来,一是通过外地的人才引进和优秀博士毕业生的选拔,加强师资力量,二是施行了一系列能够加强教学中心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三是以教学质量研讨会和单独交流的方式,督促、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改革探索,四是加强教学管理环节的工作,及时采集各种教学状态数据材料,归类建档,信息公开,寻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等等。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近些年经过师生的一直努力,在最新的国务院学位办学科排名中,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置比较靠前,其中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更被一直认可;我院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扎实全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均表现突出,在本科生创新工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不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因论文优异接受邀请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数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质量连续攀升,高质量的教育使学院的学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新生生源越来越好,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均达到了90%以上。

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看上去学院的专任教师有103人,但要分散到四个系、一个部,每人承担的教学量仍然是超负荷的,加上科研的压力,教师们经常有疲于奔命、无以喘息之感,有时只能完成任务,而不能潜心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突破,像绘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手更为短缺,已经影响到了课程设置与开设,所以学校应该给与一定的进人政策,以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势;学院的很多教学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资料室的电子图书资源相对紧缺,这些有待于学院和学校设法使其尽早地得到改善;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作用有待于加大;再有学院宜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省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了解南开,了解文学院,使学院的生源状态更趋理想。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

掌子小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书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报告书填表单位四合永学区掌字小学盖章填表时间20xx年5月31日一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规模2学校主要领导3教师教学评估结果4学校教学自评结果学校评估报告书第1页二学校自...

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信庄小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20xx20xx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和县教育局对学校教学评估的要求我们对照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积极开展了学校教学评估工...

小学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小学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自评报告1小学创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自评报告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

XX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自评报告

XX市XX中学教学质量评估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XX市XX中学创办于19xx年学校得到香港金城营造集团公司董事长XX先生的大力资助于20xx年12月4日经XX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易名为XX市XX中学学校是XX市直属中学...

20xx小学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20xx小学督导评估自查报告一学校基本概况XXXX寄宿制小学始建于20xx年10月在XXXX中学校址由7所村小和一个国营牧场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69149平方米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829平方米...

小学办学水平评估自查自评报告

小学办学水平评估自查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齐陵二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管理学校学校创办于19xx年7月19xx年11月学校迁至现在所在地学校占地32400平方米20xx年为优化教育资源吕家小学望寺小学撤并到齐陵二...

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20xx年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指导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推行实施科研兴校创新办学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深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的...

故城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自评报告书

故城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自评报告书填表单位郑口镇育才中学盖章填表时间20xx630故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制一基本情况1学校职工现状2教师队伍评估二学校评估表注达标90分以上基本达标8960分不达标60分以下...

南开小学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20xx年水城县南开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督导评估自查自评报告执笔人李槿近几年来水城县南开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体师生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校园环境优雅怡人文化氛围浓厚师生个个精神饱满富有激情根据水教督发...

20xx麻家集小学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麻家集小学督导评估自评报告二一五年三月1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报告渭源县教育局督导评估小组根据县教育局督导评估方案我校成立了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学校积极采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对照评估标准广泛收集信息...

小学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梧塘中心小学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梧塘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676平方米建筑面积8285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11013人教职工46人学校确立以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

小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