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

时间:2024.3.24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姓名:牟蓉  学号:201011141054

日期:2013.4.11  指导老师:王海燕

摘要

本实验利用连续核磁共振谱仪测量了不同浓度的CuSO4水溶液的共振信号,并估算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同时利用核磁共振仪采用90-180双脉冲自旋回波法测量其横向弛豫时间。两种方法都能观察到核磁共振现象,并且随着CuSO浓度增加,其横向弛豫时间逐渐减小。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连续核磁共振波谱仪   脉冲波谱仪   自旋回波法   横向弛豫时间

一、引言

核磁共振技术(NMR)是由布洛赫(Felix Bloch)和玻赛尔(Edward Purcell)于1945年分别独立的发明的,大大提高了核磁矩测量的精度,从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产生的连续波核磁共振技术,到70年代初提出的脉冲傅里叶变换(PFT)技术和后来的核磁共振成像,在核磁共振这一领域中已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NBR不仅是一种直接而准确的测量原子核磁矩的方法,而且已成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工具,如研究有机大分子结构,精确测量磁场及固体物质的结构相变,另外还成为了检查人体病变方面的有力武器,在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本实验以水中的氢核为主要对象,通过用了两种方法测量不同浓度的溶液的横向弛豫时间,来掌握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描述

当原子核置于外磁场中,由于核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核获得附加能量,即

                                           (1)

其中为核磁矩,为旋磁比,

在磁能级分裂后,相邻两个磁能级间的能量差=。遵守磁能级之间跃迁的量子力学选择定则,若在垂直于的平面内加上一个射频磁场,当f=时,处于较低能态的核会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能态,即核磁共振。

2.  核磁共振的宏观理论

在外磁场中核磁矩的取向量子化基础上,布洛赫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建立了著名的布洛赫方程,用经典力学的观点系统地描述了核磁共振现象。

有角动量和磁矩的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其运动方程为

                                                        (2)

将(2)式代入上式,得

                                                           (3)

当磁矩在外加静磁场(沿z轴方向)中,若令,对式(3)进行求解得

           (4)

μ在射频场其中间的夹角,可知微观磁矩绕静磁场进动,进动角频率即拉摩尔频率在x-y平面上的投影和在z轴方向的投影均为常数。如图1(a)所示。

除了在z轴方向加静磁场外,再在x-y平面内加一个以旋转的变化磁场,则静止的转动坐标系中以的角频率绕进动,沿方向的分量不变。即的端点在以为半径的球面上作往复螺旋运动。如图1(b)所示。

 实际的样品是由大量磁矩构成的复杂系统,并与周围物质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又由于磁矩及其在磁场中的取值是量子化的。单位体积中微观磁矩矢量之和称为磁化强度,用表示。

                                                             (5)

在外场中,磁化强度受到力矩的作用,其运动方程为

                                                     (6)

的角频率绕进动。

3.  弛豫过程

弛豫过程是指系统非热平衡状态向热平衡状态的过渡的过程。弛豫过程使得核系统能够连续地吸收辐射场的能量,产生持续的核磁共振信号。

系统在射频场作用下,磁化强度的横向分量不为0,失去作用后向平衡态的相位无关演化,即向,为零演化的过程称作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过程。其特征时间用表示,称为横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过程可表示为:

                                               (7)

    原子核系统吸收射频场能量之后,处于高能态的粒子数目增多,使得Mz<Mo,偏离了热平衡状态,但由于热平衡的作用,使原子核跃迁到低能态而向热平衡过渡,称为纵向弛豫,其特征时间,称为纵向弛豫时间。的z分量趋于热平衡的,满足

                                             (8)

4.  布洛赫方程

    布洛赫假设磁场和核自旋体系的自发弛豫两者独立地堆宏观磁化强度发生作用,从而导出了布洛赫方程

                   2             (9)

转动坐标系其中是x、y、z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建立轴与z轴重合、轴与转动磁场重合且固连的转动坐标系,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恒定磁场的平面内的分量,分别为轴和轴方向上的分量。则布洛赫方程的稳态解为

                                         (10)                                                           

其中,u和v分别称为色散信号和吸收信号。

当旋转磁场的角频率等于在磁场中进动的角频率时,吸收最强,即出现共振吸收。

5.  连续核磁共振

1)   射频展宽和饱和展宽

由方程组解(10)的第二式可知,当射频场很小时,使得分母中第三项,共振吸收峰的半高宽为

                                                   (11)

从最小值逐渐增大时,共振吸收峰随之增大,当=1时,取最大值,此时信号刚刚饱和,共振峰的半高宽达到

                                                 (12)

这种射频场引起的谱线展宽称为射频展宽。

继续增大,饱和程度随之增加,吸收峰迅速展宽,线性离开洛伦兹型,称为饱和展宽。继续增大则共振信号因过分展宽而消失。

2)   通过条件与尾波

实验中,若扫描速度过快,不满足慢通过条件,则当已经远离共振频率时,还处于非热平衡状态,继续绕磁场进动,但的进动与旋转的速度不同,间的相对运动行成拍频。共振信号是一个衰减振荡,可表示为

                                  (13)

幅度按指数规律衰减。只要测出从峰位到尾波包络降为峰高的处的宽度,就能估算出表观横向弛豫时间。表观弛豫时间是因为外磁场的不均匀性使测到的弛豫时间小于实际的弛豫时间

6.  脉冲核磁共振

1)   工作原理

在求解布洛赫方程的稳态解过程中引入一个角频率为的旋转坐标系中,设某时刻,在垂直于方向上施加一射频磁脉冲,其脉冲宽度满足。在施加脉冲前,处在热平衡状态,方向与z轴重合;施加脉冲后,以角频率轴进动。转过的角度称作倾倒角(如图1(a)所示)。脉冲宽度恰好使,称这种脉冲为90°或180°脉冲。

2)   自旋回波法测量横向弛豫时间

    自旋回波是一个利用双脉冲或多个脉冲来观察核磁共振信号的方法,它可以排除磁场非均匀性的影响,测出横向弛豫时间

先在样品上加一个90°的射频脉冲,经过时间后再施加一个180°的射频脉冲,这些脉冲序列的宽度和脉距应满足下列条件:

                                       

                                                    (14)

脉冲序列的作用结果如图3所示。在90°射频脉冲后即观察到FID信号(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在180°射频脉冲作用后,对应于初始时刻 处可以观察到一个“回波”信号。由于是在脉冲序列作用下核自旋系统的运动引起的,故称为自旋回波。

自旋回波的产生过程如图4所示,(a)中体磁化强度在90°射频脉冲的作用下绕轴转到轴上;(b)中脉冲消失后,核磁矩自由进动,受不均匀的影响,样品中磁矩的进动频率不同,使磁矩相位分散并呈扇形展开;(c)中180°射频脉冲的作用使磁化强度的各个分量绕轴翻转180°,并继续按原来的转动方向转动;(d)中时刻,恰好各磁化强度分量刚好汇聚到轴上,形成自旋回波;(e)中后,磁化强度各个矢量继续转动而又呈扇形展开。

三、实验装置及内容

装置:

本实验主要用到连续核磁共振波谱仪、脉冲核磁共振谱仪等。

连续核磁共振波谱仪如图5所示,主要由永磁头、探头、射频边限振荡器和示波器组成。磁铁提供样品核能级塞曼分裂所需要的恒定磁场 ,探头由射频振荡线圈(L)、调场线圈(Lm和Lm’)和样品组成。工作时,射频边限振荡器对射频振荡线圈L输出的射频场 垂直。射频信号经检波、低频放大后,用示波器显示振荡幅度的变化情况。

脉冲核磁共振仪的结构简图如图6所示,主要由永磁铁、匀场线圈、射频脉冲发生器、射频探头和信号采集系统组成。

 

内容:

①   用连续核磁共振谱仪分别测量0.05%、0.5%和1%的CuS水溶液的共振信号大小

按图5安放好各实验仪器,调出共振波形,记录波形,并估计样品的表观横向弛豫T2*。

②   用脉冲核磁共振仪用自旋回波法分别测量浓度为0.05%、0.5%、1%和5%的 CuS水溶液的横向弛豫时间T2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实验测得共振频率为2.01755*10^7Hz,同时实验给出B0=4697GS=0.4697T,扫场频率为50Hz

1.连续核磁共振实验中,分析横向弛豫时间T2与样品浓度的关系

表1 表观横向弛豫时间T2随浓度变化表

由图表可得随着样品浓度的不断增大,表观横向弛豫时间总体呈减小趋势,但是变化并不明显。且由于共振信号估算弛豫时间,误差较大。

2、分析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中,弛豫时间T2与样品浓度的关系

表2 弛豫时间T2随样品浓度变化表

在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中,如表2所示,横向弛豫时间T2基本随样品浓度增大而减小,样品浓度为5%的横向弛豫时间无法测量,这是因为5%CuSO4溶液的横向弛豫时间太短,不能够满足tp<<T1、T2的条件,因此观察不到回波,它的横向弛豫时间就无法测量。由此可见,对于较高浓度的溶液,脉冲核磁共振不适用。

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随CuSO4溶液浓度增加T2减少。原因在于顺磁性的Cu2+离子与核自旋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样品中局部磁场增大,磁矩更易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横向弛豫时间随着顺磁离子浓度的升高而缩短。即体现在横向弛豫时间随着CuSO4溶液浓度的增高而减小。

3、测量样品的相对化学位移

甘油:无

二甲苯:9470-9367=103Hz

分析:甘油中的H原子核都是等价的,而在二甲苯中苯中的H和单键上的H不等价,因此存在化学位移。

4、0.05%CuSO4溶液的核磁共振信号不同于其他信号的原因:

0.05%CuSO共振图像左侧有类似尾波的波形,且最深溶液浓度的增加,波形幅度减小,在1%CuSO共振图像的左侧已经看不到波形。这是由于0.05%CuSO溶液的横向弛豫时间较长,上一个共振信号产生的弛豫还没有恢复,就出现了下一个弛豫信号。

五、结论

本实验用连续核磁共振谱仪测量观察了浓度为0.05%、0.5%、1%、5%的CuSO4水溶液的共振信号大小,并测得表观横向弛豫时间分别为0.28ms、0.28ms、0.24ms、0.24ms,用脉冲核磁共振仪以自旋回波法测得0.05%、0.1%、0.2%、0.4%、1%的CuSO4水溶液的横行弛豫时间分别为75.4ms、59.4ms、40.9ms、20.5ms、36.9ms,可发现随溶液浓度的升高,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减弱,表观横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都缩短。经分析得到,脉冲法比连续法测量弛豫时间更准确。

六、参考文献

近代物理实验   熊俊


第二篇: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应物0903班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王文广     U200910198
苏海瑞     U200910218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核样共振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测量磁场强度和原子核的g因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加不同大小扫场情况下仔细观察水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记录每种情况下的共振峰形和对应的频率

2.仔细观察和判断扫场变化对共振峰形的影响,从中确定真正能应永久磁铁磁场的共振频率,并以此频率和质子的公认旋磁比值计算样品所在位置的磁场

3.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扫场的幅度

4.研究射频磁场的强弱对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

5.观察聚四氟乙烯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并计算氟核的g因子

三、实验原理

1.核磁共振现象与共振条件

原子的总磁矩和总角动量存在如下关系

对于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核磁矩和自旋角动量也存在如下关系

按照量子理论,存在核自旋和核磁矩的量子力学体系,在外磁场中能级将发生赛曼分裂,相邻能级间具有能量差,当有外界条件提供与相同的磁能时,将引起相邻赛曼能级之间的磁偶极跃迁,比如赛曼能级的能量差为的氢核发射能量为的光子,当时,氢核将吸收这个光子由低塞曼能级跃迁到高塞曼能级,这种共振吸收跃迁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由上可知,核磁共振发生和条件是电磁波的圆频率为

 

    2.用扫场法产生核磁共振

    在实验中要使得到满足不是容易的,因为磁场不是容易控制,因此我们在一个永磁铁上叠加一个低频交谈磁场,使氢质子能级能量差有一个变化的区域,调节射频场的频率,使射频场的能量能进入这个区域,这样在某一瞬间等式总能成立。如图,

    由图可知,当共振信号非等间距时共振点处未知,无法利用等式求出的值

             调节射频场的频率使共振信号等间距时,共振点处的值便可求出

四、实验装置

示波器、边限振荡器、频率计、电源、样品、扫场线圈、永久磁铁、频率计

五、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

   2.观察现象

   3.测量共振频率

六、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1.加不同扫场观察核磁共振

   这里用的样品是水,观察质子的核磁共振

   记当共振信号出现共振点的频率为

     当共振信号等间距时共振点频率

     当共振信消失时共振点的频率为

    1由公式可计算出的值

数据中共振信号等间隔时的共振频率相差不大,这应该是由实验仪器造成的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取的平均值

2计算扫场的幅度

    在上面的推导中,我们之所以用是为了减小误差

由上面的五组数据得

    根据计算的结果,发现扫场的大小和电压的大小是成线性的

    2.射频磁场的强弱和共振信号强度的关系

    射频磁场的强度我们用装有样品的面板上的幅度旋钮进行调节,所以射频磁场强度用幅度来表示;共振信号的强度我们通过示波器上波形的高度Y来表示。

    由图像可知,共振信号的强度先随着射频磁场的增强而增强,到达峰值后随着射频磁场的增强而减弱。

    3.观察聚四氟乙烯样品的核磁共振现象,并计算氟核的g因子

      水样品的共振信号              聚四氟乙烯的共振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调出聚四氟乙烯的共振信号比较麻烦,因为氟原子的共振信号比较弱,这一点可以由以上两幅图像对比可以看出,水样品的共振信号非常明显,而聚四氟乙烯的共振信号很弱。

    在实验得到的聚四氟乙烯的共振频率为24.207

    计算得到的氟的g因子为4.98

更多相关推荐: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的稳态吸收学号XXXX姓名XXX班别XXXX报告仅供参考抄袭有风险切记实验内容1将装有H核样品的玻璃管插入振荡线圈中并放置在磁铁的中心位置使振荡线圈轴线与稳恒磁场方向相互垂直2调节适当的扫场强度缓慢调节...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核磁共振班级物理071姓名骆宇哲学号07180132同组人沈宇能实验日期09123室温气温核磁共振摘要本实验中学生将会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学习到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g因子的方...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核磁共振原理2利用核磁共振的方法确定样品的旋磁比朗德因子gN和原子核的磁矩I3用核磁共振测磁场强度实验重点原子核能级分裂情况发生共振的条件实验难点氢核和氟核的共振频率的调节实验原理下面...

核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1前言和实验目的核磁共振是指受电磁波作用的原子核系统在外磁场中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现象本实验的样品在外磁场中外磁场使样品核能级因核自旋不同的取向而分裂在数千高斯外磁场下核能级的裂距一般在射频波段样品在射频电...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M1150560080529王强大20xx年5月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与基本结构2学会核磁共振谱图的操作方法与谱...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摘要使用FDCNMRI型核磁共振实验仪利用扫频法观察掺入不同顺磁物质的水样品中氢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并测量出g因子为5499关键词核磁共振FDCNMRI型核磁共振实验仪扫频法g因子引言泡利于19xx...

微波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微波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实验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光信081班姓名陈亮学号08620xx4时间20xx年5月12日摘要电子自旋的概念是Pauli在19xx年首先提出的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磁共振成像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小组成员一实验目的1了解磁共振设备结构2了解磁共振设备软件的使用3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T1T2值二实验原理1本实验所使用小型核磁设备磁场强度为05T2该设备包括谱仪射频柜梯度柜和一个主机其中谱仪中...

核磁共振 实验报告 全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核磁共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测量H的因子和g因子实验仪器核磁共振实验仪频率计示波器实验原理1核在磁场中的拉莫尔旋进1角动量与磁矩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PL和自旋角动量PS会分别产生轨...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及数据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及数据核磁共振实验报告及数据20xx年04月20日核磁共振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g因子的方法3理解驰豫过程并计算出驰豫时间重难点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磁...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早在19xx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DavydovichLandau19xx19xx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