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3.31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

编者按:今年以来,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组织专门班子,对武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市老领导、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殷增涛的主持下,历时三个多月形成了调查报告,本版现予编发。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赋等,借助现代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的定义不尽一致。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原英联邦国家和地区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则称之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韩国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北京称为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则称为创意产业。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世界晚了整整十年。十年中,有人列举了一个数据:仅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影视收入,就可以建 150个北京“鸟巢”,相当于深圳10年所创造的财富总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凭借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动力,借助已经成型的科学技术, 以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重构与文明再造为内容,正在掀起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意热潮。

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组织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区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北京将继续完善政策,强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将创意产业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起来,突出“时尚”与“科技”,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区联动、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发展路径。20xx年11月,上海市经委组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进行了创意产业明晰化工作, 以准确把握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其战略目标是:用10年时间,建成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0年时间,和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

广州近年来原创性国产网游动漫产业以年增长超过50%的速度发展,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能力、动画制作和发行能力、漫画杂志发行量以及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和交易,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深圳早在20xx年就明确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动漫、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成都、南京、杭州、重庆、苏州、大连、青岛等城市,也纷纷依托各自的人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二、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情况分析

武汉自20xx年全面启动文化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来培育。20xx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创意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培育的8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举措,加快建设创意城市。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动漫、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出台《武汉加快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致力建设我国重要的动漫游戏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动漫交流交易中心,加快打造“中国数字创意之都”。目前,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以设计创意、科技创意为主导,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文化生产与市场扩散为支持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主要特点如下:

1、重要行业优势明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现有各类创意设计机构500多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构筑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已形成以设计创意与科技创意领军的主导产业优势,其中以铁四院领衔的铁道设计板块,以大桥局桥梁设计院领衔的桥梁设计板块,以武船、709所领衔的船舶设计板块,以中南勘设院领衔的勘设板块等,设计创意水平和产能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20xx年,工程设计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全行业综合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设计之都”已见雏形。

软件设计开发具有相当规模与基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形成武大、华科大、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主体的国家软件基地。武汉开目、安珞、博彦、软通动力等企业的软件开发,地大信息、吉奥信息等企业的数据处理,佰君成等企业的服务外包,蓝星科技、菲旺计算机等企业的系统维护和用户培训,均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目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达55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5.6%。

旅游休闲业发展势头迅猛。动车与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拉动了武汉文化旅游服务业。20xx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753亿元,增长47.4%;接待游客8945万人次,增长39.2%。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已建与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45家,成为功能齐全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能平台。创意地产正成为催生新型创意集群与文化综合消费的载体。

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以大创意建设创意园,国家动漫产业园、国家数字媒体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业设计产业园几大核心区域,将使该园区成为武汉创意企业最大的集合区。园区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达60亿元。

洪山创意大道,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文化创意园区品牌。园区集合十八类企业,入驻企业总数达400多家,年产值高达11亿元。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历史品牌为推广,以文化主题空间设计引领社区的改造,打造多种专业交叉,多元文化包容,生态时尚的创意社区。现已云集时尚设计、文化展示类企业50家,一个具有“798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呼之欲出。

181楚天创意园,现已建成集孵化、展示、交易、原创为一体的复合性创意园,入驻企业已达142家,产值可达13亿元。

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集合设计企业54家,成为江岸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以老房子、“红”房子为基本元素的创意产业带,现已在江岸区形成规模。

硚口江城壹号文化创意时尚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时尚概念,打造华中最大的时尚产业园。现已完成基础建设,企业全部入驻后总数可达180家。

以武汉天地为开端的创意地产在武汉方兴未艾,文化创意地产全面进入武汉。武汉天地引入文化创意元素,不仅使地产价值陡增,而且带动了文化消费方式与消费层次的改革。

西北湖的花园道创意地产首次以创意的方式,将一个废旧的工业场所,改造成一个集时尚文化与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创意项目,使一个常年亏损的企业陡变为年盈利达2000万元的文化创意企业。

万达集团投资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大创意大手笔,将国际上一流的百老汇文化演艺项目及大量时尚文化消费项目引入一流的地产领域,以楚河汉街为主干,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前后联动的产业链,横向相关的制造商、服务商、营销商,文、商、旅相互融合的时尚产业集群和商圈。

3、重点工程与项目建设加快,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快车道奠定基础。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工程已基本完工,该中心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会展供给能力紧随北京、广州、上海之后,单体面积居全国第三。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进展顺利,“汉街”已正式开业。武汉华侨城欢乐谷预计明年5月开园。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已正式开展。武汉创意天地等重点文化项目正抓紧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与项目的深入实施,将全力助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4、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格局已经形成。武汉的工程创意设计以国家级企业为龙头,报业集团、出版印务以国有报刊出版集团为主力,而在软件开发与服务、游戏动漫创意设计、广告设计及培训服务等领域,则主要以民营资本进入为主导。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近万家,涉及传媒、出版发行、广告、印刷、计算机软件、网络、照相摄影、演艺、体育、娱乐、休闲等领域,数量大、覆盖面广,形成了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居第八位(前七位分别为: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台湾、天津、杭州),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

基础。如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武汉动漫业,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从研究原创、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到制作生产、公共技术服务,一个近于完整的产业生产体系正逐步形成。在江通动画之后,相继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动漫企业,如古南都数码、海豚文化股份、银都文化、世纪长青动画、魔素动漫、讯彩科技、盛科网络等,生产出《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阿乐特历险记》、《7摄氏度》、《蜜里逃生》等一批优秀作品。

5、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市委、市政府抢抓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将一系列金融激活、股本激励、人才奖励、市场培植与产业孵化政策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金融界工、农、交行及汉口银行分别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确立可观的授信额度,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保障平台和产业推广平台。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于20xx年9月成立,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武汉先后举办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青少年数字创意节、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以及光谷国际动漫节等文化创意会展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较大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中部中心城市地位比,同其他兄弟城市发展态势比,还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水平还不够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相对较小。20xx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占 GDP比重为5.5%。而北京20xx年全市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 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20xx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642.4亿元,占GDP比重为12.6%。

2、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武汉文化创意产业无论是企业间的合作,还是企业自身的续接程度都不够高。以动漫为例,武汉的动漫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已跻身入全国第一方阵,但动漫影视品牌的附加值不高,缺乏有效的延伸开发。比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至今为止,在教育、玩具及儿童生活用品领域,孵化产业产品与无形资产的转化率仅为7%。在影视生产、图书出版、艺术品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3、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从调研情况获悉,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不少企业首先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如武汉动漫行业里所属各类企业在后期衍生产品开发、软件研发、市场拓展等环节所需资金300亿元,而现有动漫企业注册资金不足2亿元。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缺乏高端人才,更缺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领军人才。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市区管理口不统一、不协调。相关支持政策还不够细化,不够明晰,缺乏操作性。资源整合与优化不够、区域分布不科学,优势、特点不明显,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4、领军企业和文化创意名牌缺失。文化创意产业与产品同样存在着名牌效应。20xx年人民时报每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领军企业推评榜,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榜上无名。领军企业和文化名牌是政府、企业抢占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主要武器,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创造、培育、发展、保护武汉自己的领军企业和文化名牌,任务十分艰巨。

三、加速发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建议

1、坚持规划先引。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凸现武汉文化创意资源优势,立足建成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强市的目标,迅速制定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以减少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为出发点,明确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体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2、创建“创意城市”。顺应城市化加快的浪潮,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倡导以创意项目孵化为亮点,以“科学+艺术”、 “创意+时尚”为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社区、品位街道、创展中心等;推动影视演艺、图书展示与旅游观光结合,设计产业、美食产业与创意经济结合,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集聚区,进而推动“创意城区”、“创意城市”的建设。

3、整合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创意产业行业之间、行业与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把优势企业、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4、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制定优化人才激励的政策措施,大力培养和加快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和领军人物。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团,建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与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市人才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用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奖励。加强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营运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管理者弄懂并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发展规律、营运本领。

5、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资金),创造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投融资环境和良性资金支持,以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目前国家尚未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范围及口径,各地统计的文化创意产业占经济份额也是“各自为政”,需要积极探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结合武汉实际,制定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措施。充分运用武汉自身媒体资源优势,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大力推介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培育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形象,为武汉建设“创意之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发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十二五”期间,如何依托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的人文环境,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三个扬州”的新课题。根据市政协全年工作要点的安排, 市政协建立专题调研组, 在朱正海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调研。8月份以来,先后听取市宣传、发改、文化、统计等部门通报工作情况,赴广陵、邗江、维扬、宝应和市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到周边先进市参观考察。在学习经验、集思广益,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产业概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新兴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按照中国创意产业中心的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了影视文化、电信软件、工艺时尚、设计服务、展演出版、咨询策划、娱乐休闲、科研教育八个类别的21项产业内容。

1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传统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范畴,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文化性、强融合性、高附加值和以人才、知识产权为决定因素等明显特征。与文化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

英国创意经济大师约翰〃霍金斯认为,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社会产业分工将发生明显变化,创意产业比重会迅速上升。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有较强的渗透力,通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科技创新形成新的合力,几乎可以融入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实现价值创新。例如,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创意注入,附加更多文化内涵,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建筑和各类产品设计可以融入文化创意,使色彩、造型、结构等更加人性化、更具独特性;市场营销中可以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等等。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跨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和合作,通过注入创意元素,使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升附加值,重新焕发生机。

2

文化创意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其资源要素是人的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人的创造力是宝贵资源,同时又是可再生资源;文化资源也不会因使用而枯竭,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受环境、资源等瓶颈因素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通过智力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形成孵化作用、带来品牌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以人为本的产业,能够为有创造力的人提供发挥才能、创造财富的机会,培育和壮大创意阶层,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能够通过注入优秀文化元素的大众化产品与服务,引领和传播新观念,提升大众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扬州的资源秉赋和城市定位,决定了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符合创新型经济要求的精致产业;周边城市竞相发展新兴产业,调整结构、升级产业的态势,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争先进位。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将抽象文化转化为现实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将我市的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使扬州的城市软实力、市民创造力都得到提升,符合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带动产业结 3

构转型、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努力推进“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引领我市产业向高端发展。

二、我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现状

多年来,我市将文化作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努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鼓励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为文化、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营造了良好氛围,积累了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已起步发展,在有些行业、有些区域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基础。但与先进市相比,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分散、自为阶段,总体规划与发展路径还不够明朗,认识水平、组织程度、政策环境、平台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1、重视文化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积累了发展要素,但对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发还不够。

文化是创意的源泉,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自20xx年以来,先后出台《扬州市2001-20xx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文化扬州”的战略,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我市传统文化,放大了特色文化的鲜明个性,培养了一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人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市国有文化经营单位逐步转企改制,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体系相对齐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发展规模逐步壮大。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5亿元,占GDP比重为3.5%;今年1-6月文化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占GDP比重的3.6%。去年 4

以来,政府相继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形成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在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文化创意成果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做得还不够,文化作为产业竞争力、城市软实力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2、推进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起步发展增强了动力,但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还未形成。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各行各业的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了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行业和地区逐步萌芽,有的已形成一定规模。

例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拥有企业159家,其中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43家,软件产品从传统的电子政务配套研发向数控机床、数字监控、电信管理等嵌入式应用软件领域拓展,已涵盖电力、电信、医疗、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等多个行业;电子书产业形成了以“川奇光电”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电子纸生产基地;3G手机无线宽带投入商用,开通了新闻、播客、体育、影视等频道和手机购物、在线游戏、移动办公等增值功能;服装、玩具产业出现利用动漫技术打造品牌、开发产品的范例,扬州笛莎卡通文化传播公司通过制作、播放《笛莎娃娃》、《笛莎公主》动画片,以动漫形象打造了益智玩具和女童服饰品牌;五亭龙玩具城引进“央视动画形象毛绒玩具指定研发基地”、“扬州市动漫设计衍生产 5

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动漫衍生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的结合。等等。

但由于市一级层面还没有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专项产业来谋划和指导,没有明晰的产业统计范围,也没有专项的扶持激励政策,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分散、自发状态,相关行业之间、区与区之间协同联动效应比较薄弱。

3、逐步形成的产业集中区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集聚载体,但布局分工还不明朗,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集聚发展有利于传递信息、共享要素、增强创新动力。我市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在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中,为文化产业提供集聚载体。城区先后形成东关历史文化街、教场民俗文化街、1912酒吧文化风情街等文化企业、商户集中区。自20xx年开始规划建设的扬州工艺美术产业园,已建成工艺坊、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吸引本市和外地近400家企业和商户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湾头镇建成100多家玉料加工、销售企业和商户集聚的玉器市场。

广陵、邗江、维扬三个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广陵区依托江苏信息服务产业(扬州)基地吸引软件设计企业,至今年6月已入驻园区的5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为软件研发类企业。邗江区的“扬州智谷”文化科技创意园区已建成产品研发中心、数位科技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招引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阿里软件服务中心、笛 6

莎创意等6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并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维扬区在五亭龙玩具城新建“财富广场”,为动漫设计、动漫衍生品研发、动漫娱乐企业提供载体,成为集研发、生产、展览、销售为一体的玩具中心;利用文教局办公楼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已有雨辰华域、远梦科讯等7家涉及会展策划、软件研发、装潢设计的企业入园创业。

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产业载体大多还处于企业集中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服务平台,产业集聚的提升效应还未显现;由于全市总的产业布局规划不够明晰,又缺乏产业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已出现园区间产业同质化问题。

三、发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扬州作为文化资源丰厚、文化产业已具规模、信息化建设相对超前的城市,有条件也有必要将分散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整合起来,制订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自觉性。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还是一个新概念,一些管理部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这一产业还缺乏深入研究,对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敏锐的认识,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不够了解。建议动员全市上下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首先,政府决策部门应加强学习研究,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措施,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 7

委、经信委、科技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工商局、建设局、工艺集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课题组,对我市相关产业调查摸底,并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的发展模式,结合扬州实际,提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为制订全面系统的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其次,应在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干部培训、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政策研究,使所有管理人员成为热心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骨干。与此同时,可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宣传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完善市级领导协调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推进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多个产业,跨部门、跨行业,需要综合性、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加以引导和管理。目前区一级已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到政府层面组织协调,对“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题园区布局已着手规划。但在市一级层面还没有领导协调机构,相关部门的分工职责也不够明确。

据了解,常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之初,每月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书记、市长轮流主持,协调解决难题,有效提高了各部门各方面支持园区产业发展的自觉性。这样的领导力度对于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

建议尽快整合我市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和信息业等领导机构,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工商局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文化创意 8

产业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建立负有牵头协调、督查职能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日常协调督查工作的开展,参照南京和常州的做法,这个办公室可设在市委宣传部,办公室负责人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领导担任。还应明确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区(县)的分工职责,形成合理分工、市区(县)联动的工作网络。

领导小组建立后,应加紧研究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监测和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依据。

3、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行业优势选择发展重点。 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尽快研究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产业导向和发展空间,对市区1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布局;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年度行动计划,发布产业发展指南,引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迟,要做到后来居上,就要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建议在现有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中,选择已有一定基础并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对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例如,软件信息业,依托我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的优势,以江苏信息服务产业(扬州)基地为龙头,积极吸引软件企业和软件研发人才,重点研发各类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物联网软件,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 9

业化融合服务、动漫研发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新闻传媒业,以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为龙头,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积极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优化提升现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推广数字电视、双向互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文化旅游业,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龙头,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的支撑作用;对已获“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按照国际化标准继续提升品质,对唐子城、竹西景区、古典园林、盐商住宅等更多地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形象;在观光休闲活动中,通过创意策划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等。工艺美术业,以工艺集团为龙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提升漆器、玉器等工艺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创意设计和特色工艺,提升扬州琴筝等传统产品的附加值;以工艺坊、玉文化创意产业园、湾头玉器市场、雅韵琴筝文化产业园等为产业载体,打造集设计、加工、交易、鉴定、展览为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景观建筑设计业,以扬州建筑设计院为龙头,依托我市园林景观和扬派建筑设计方面的优势,打造扬州建筑景观设计品牌。加快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产业与国际接轨,创新理念、拓展领域、提升竞争力。动漫产业,以五亭龙玩具城为龙头,放大央视动画衍生产品研发基地品牌优势,形成动漫衍生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产业链。出版印刷业,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为龙头,推广全流程数字化印刷技术;打造雕版印刷及艺术出版创意产业园,根据旅游、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开 10

发扬州雕版印刷创意产品,将特色印刷业做强。等等。

4、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支撑。

目前我市已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需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难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议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订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相应的配套政策。

一是要建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和融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大、风险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抵押担保品不足,特别需要资金扶持和融资便利政策。我市目前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是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的,这个基金规模不大,覆盖面比较广,2008-20xx年用于文化产业11个项目的约200万,主要是文博旅游项目。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需要在企业孵化、产品创意阶段的资金扶持。据了解,南京市财政3年间投入4300万,扶持101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拉动了300多亿社会投资。常州市从去年开始,每年财政安排5000万元重点扶持软件、动漫、网络游戏、国际服务外包、设计服务等创意产业。建议我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导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宣传部门牵头管理,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公益资金加入,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和公益性质的创意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同时加强银政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措施,支 11

持创意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可按照担保总额和期限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除了财政扶持外,还可以通过机制创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创意产品研发。常州市将文化创意园的动漫研发基地与投资经营“恐龙园”的龙城旅游控股集团组合成互利联盟,由园区为“恐龙园”提供项目更新、动漫衍生产品设计,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为研发企业提供投资。不仅解决了研发资金的来源,而且“恐龙园”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动漫企业开发的衍生品也直接走向市场获得收益。

二是要鼓励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可对招商项目中需要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认定,参照执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特别对国内外知名创意企业来扬州设立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要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众多本土中小企业,应根据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扶持民营文化创意企业的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政府采购中保证本土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并给以适当的倾斜。

三是要实行土地税费优惠,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创意人才创业。城市规划应预留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的土地空间;鼓励以土地和厂房、仓库等建筑的整体租用开发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对文化创意企业可实行税收返还、房租补贴等税费优惠政策。对各领域成绩突出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奖励,对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给予适当的资助。 12

5、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我市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服务平台还未建立,园区内尚未形成创意互动的浓郁氛围。据了解,有些企业引进的创意人才留不住,主要是因为同类人才集聚度不高、产业信息反馈不及时,担心被产业发展新趋势边缘化。因此,各园区在企业集中、产业链形成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在南京、常州考察的园区,管理上有两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园区内营造诱发创意的人文环境。南京和常州的文化创意园,无论是新建楼宇、还是改建的旧厂房,都有具备数字演示功能的小型会场和环境舒适的公共交流区域。园区根据企业的需要,每周举办供需信息互动、产业前沿信息发布、创意专题论坛、研讨会、展示会等活动,形成信息高度开放、灵感碰撞互动的创意环境。二是民营企业担任管理主体。在南京一些由旧厂区改建的文化创意园,园区管理服务职能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管委会负责人原先是房地产商,承租旧厂区后,边改建边招租,企业入住后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们参观的南京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建于20xx年,占地3.4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00多家。园区管委会除了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外,还在政府指导下,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各类申报手续代理、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列服务,还组织设计比赛评奖和“自驾游”等活动,在园区内营造“家”的氛围,从“二房东”转变为成熟的管理 13

服务者。我市也应拓展思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创意园区管理领域。

在完善园区服务平台的同时,应进一步构建面向整个创意产业的服务体系。可依托我市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网站,搭建为全市创意产业服务的信息平台。通过开设专栏等方式,及时发布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前沿信息,公布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政策和发展动态,定期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引导。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以及项目推介、商业经纪、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知识产权评价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6、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创意产业的人才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的最根本资源就是人才,必须加快人才要素集聚,夯实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一方面,可依托扬州大学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加强与创意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培训网络,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动漫游戏、文化传媒、建筑设计、广告咨询、会展策划等专业人才。常州工学院与3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结为联盟,在常州文化创意园内设立了油画、动漫设计、网游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工作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作业就是按订单要求设计产品,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直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企业也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盟得到提升。这种产学研合作,缩短学用落差的培养机 14

制,值得我市借鉴。

另一方面,应构建良好的用人体制和机制,吸引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可采取特殊的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意人才和团队,对文化创意行业领军人物和有潜力的行业青年人才进行重奖和资助。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速度。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创意在扬州”的发展环境。

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调研力量和范围有限,提出的看法和建议难免有不准确、不完善之处,谨供有关方面参考。

15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现状营销与策划一班文化郭颖一文化产业的现状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第一节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在我国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改革开放30年...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溆浦县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溆浦县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溆浦县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截止20xx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单位为288家从业人员1200人文化产业总产...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红岗区文化产业概述和未来发展一现状分析红岗区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家从业人员达余人20xx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实现利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娱乐业20xx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月下旬由市...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调查及竞争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洞察网20xx年8月份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文化产业行业有价值第四文化产业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第五文化产业市场调查报告常...

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近几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据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是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优就业规模最大发展水平...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编者按今年以来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组织专门班子对武汉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市老领导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殷增涛的主持下历时三个多月形成了调查报告本版现予编发文化创意产业是...

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合水县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社会进步的智力源泉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髓与灵魂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传承着人类文明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愉悦了人们的心声塑造了人们的素...

20xx-20xx年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xx20xx年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文化产业相关概述11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111文化产业的定义112文化产业的分类113文化产业的构成...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