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1

地质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20##4

姓名:谭雅文

学号:  20133583

指导老师:郑子成

一、    报告思路................................................................................. 1

二、    区域地况................................................................................. 2

(一)、金马河:.......................................................................... 2

(二)、映秀镇:.......................................................................... 2

(三)都江堰樱花河畔:............................................................ 3

三、    实习过程................................................................................. 4

(一)、典型地质构造................................................................ 4

1、龙门山断裂带(断裂构造——断层).............................. 4

2、倾斜构造............................................................................ 4

3、褶皱构造............................................................................ 5

4、岩石性状............................................................................ 5

(二)、典型地貌........................................................................ 6

1、斜坡地貌............................................................................ 6

2、洪流形成的地貌及堆积物................................................. 7

3、河流地貌............................................................................ 9

(三)、所见地质地貌总结........................................................ 12

四、    实习心得............................................................................... 13

一、             报告思路

20##年12月17日,从成都平原出发,沿岷江流向逆流而上,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向岷江上游行进了约100km,整个路段从平原地貌向高山峡谷地貌过度,通过介绍和观察也了解到岩石矿物的不断变化。报告从三个停留地点的区域概况入手,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针对整个实习过程中(包括停留地点和行车路线中的地质现象)观察到的地质构造进行相应的分析;又对实习过程中各种直观地貌发展及相应地质灾害进行讨论。最后针对本次实习做了简短的实习心得总结。(行车路线: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出发  经过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河大桥 到达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通过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樱花河畔 返回)

二、           区域地况

(一)、金马河: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工程之一。

       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了金马河主要河段的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和形成的阶地(较宽的河流谷底经过河流的下切侵蚀而形成的成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由于我们实习时间正处于冬季枯水季节,河漫滩出露较为完全,另外一级阶地与河漫滩分界也较为明显。

     

(二)、映秀镇:

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全镇面积115.12平方公里,人口近1万人映秀镇镇境内有中央、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18个,汉族与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错居住。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映秀曾在20##年遭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型的地震,由于离震中较近受损非常严重,另外20##年又遭受了特大泥石流。现在县城内依然可以观察到当时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遗迹。映秀县城在宏观看来三面环山,其中可见的一面大山应该是当时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碎屑物提供者,现在山上依然裸露并没有任何植被的生长。由于当地岩性的关系,基岩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富碱性,石灰表聚现象较为严重很难有植物发育,所以要继续加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映秀境内地形起伏,我们所见的耕地有许多都是耕种在大于25度的陡坡上的,并且种植非常不合理,还有待改进。另外映秀境内的渔子溪河比较突出的显示了一条幼年河的发育情况。映秀城内可以明显观察到,滑坡后的遗址,仍有许多山体完全裸露没有植被生长。

另外映秀城内有一条幼年河(发育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鱼子溪河流经。幼年河形成时间短,河流冲刷时间短、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河流呈V形发育,搬运能力弱,河床中被搬运的岩石磨圆度低。青年河相较而言磨圆度稍高而成U形发育,壮年河则呈S形发育。

 

(三)都江堰樱花河畔:

樱花河畔位于都江堰市,与当地较为有名的紫坪铺镇隔水相望。

上游是大型水利工程葫豆坪,此处视野较为开阔能够比较好的观察到一处猪背岭,三级及以上河流阶地,河流改道(可能发生过)(红色线是标注的我认为可能发生的河流袭夺的路线)另外视野范围内有两处水利工程。红色十字表示我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和对岸同为一级阶地,但是我们所处的一边阶地明显高于另一边的河流阶地。

三、    实习过程

(一)、典型地质构造

 1、龙门山断裂带(断裂构造——断层)

  岩层或岩体手里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若发生了明显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做断层,而切割深、延长远的断层称为深断裂。

震中映秀距离成都仅92km,但是在20##年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市受灾程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65公里外的都江堰市或者说140km外的北川市受灾都相当严重,不管从远近角度来讲这都是不成立的。实际上原因是北川、都江堰和汶川处在了同一条断裂带上,成都却不在这条断裂带上。地震波是有方向的,所以会沿某一方向传播,传播的方向就是开裂方向,也就是断裂带方向。20##年的雅安市7.0级大地震也同出于这条断裂带上。

本次实习活动就是由成都出发进入都江堰向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方行驶,这个道路上见到许多光裸的山体,应该都是地震后发生了一定的地质灾害类似滑坡、泥石流等。

2、倾斜构造

倾斜构造地貌中,在樱花河畔我们观察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猪背岭,(由于岩层倾角一般超过45度,由构造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破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等)

此处猪背岭可以明显观察到,一面有大量的居民点安置而另一面,顺向坡崩塌的可能性较大而逆向坡则相对稳定,我认为居民点多的一面是逆向坡。

3、褶皱构造

往映秀行进的过程中,整个地势从平原到高山峡谷地貌过度。大部分山体都是成褶皱构造。

由于该地区降水丰沛,岩层破碎,在地下水的取用与治理中应注意:在背斜轴部张节理非常发育,岩石破碎,容易漏水,尤其是下面有石灰岩时,常引起漏水溶洞,水分不容易保存。所以灌溉渠道的位置不宜选在背斜轴部,因其发达的节理会层状会引起渠道水分渗漏损失;同样也不宜在背斜轴部凿井取水。而向斜的蓄水性能较好。

4、岩石性状

整个岷江上游区域岩石都以石灰岩和变质岩(千枚岩、片麻岩等)为主,在金马河也可以看到河漫滩上层岩石有砂岩,由于金马河流量较大,可以判定这类岩石是从岷江上游搬运而来的。从岩性来看,不管是容易产生碎屑的砂岩、变质岩,还是难以保持水分的石灰岩形成的土壤,都是当地植被生长情况不良或者说次生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该类岩石的风化作用分析:

(1)物理风化: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产物主要是岩石碎屑及少数矿物碎屑。产生物理风化的原因以地表温度变化为主,该区域整年温差较大,较易发生物理风化而产生大量碎屑物

(2)化学风化:地表岩石在水、氧气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我认为该地区风化以化学风化为主,特别是溶解作用,而岷江上游地区又在7-10月多暴雨且集中在汶川至都江堰地区,此时溶解作用非常容易发生,其中形成白云岩石灰岩的方解石又非常容易溶解所以我认为该地区化学风化非常严重。而该类风化对土壤的形成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富钙的土壤不宜多数植物生长

(3)生物风化: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对岩石、矿物产生的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另外,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或巨大的悬崖陡壁上,各种风化产物均易被其他外来里作用搬开,难于在原地残留,因此基岩裸露,风化速度十分快,尤其是物力风化作用更为活跃。因此又有更多碎屑物生成。

(二)、典型地貌

1、斜坡地貌

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块,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称为块体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成斜坡地貌。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中立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有:沿途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构造、水的作用、地震、人类活动。几乎以上提及的5种因素在映秀地区都是呈负影响的。特别是地震和水的影响。

滑坡的破坏性很大,它堵塞交通,淹没两天,危机人民生命财产。滑坡的防治以防为主,需要对滑坡前兆阶段惊醒观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中小型滑坡,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于中小型滑坡,应根据其成因类型,加以综合整治。如主要因地下水活动引起的滑坡应以拍水为主,疏导地下水;如因切坡引起的滑坡,应修筑挡土墙,打滑桩等防止下滑。

在前往映秀的途中,见到一处削坡工程,削坡用于滑坡(在中立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防治,对于推移式滑坡或滑床为上陡下缓的滑坡,将陡倾的边坡上部的岩体挖除一部分,使边坡变缓,降低下滑力。并将削减下来的土石堆积在坡角起反压作用。

该处削坡处于江边的一条小路上目测路宽不超过30米但是距离水平面超过30米整个路面被反压部分占据,在整个反压部分的中间修建了一处隧道以供同行,并且在反压部分的上部用混泥土浇筑了一个类似铲状的工程,可能是用于导向上面滑下的其余碎屑物,顺着铲面方向,碎屑物直接进入河流当中不会造成路面阻塞也不会导致隧道的垮塌。另外铲状工程靠山的一面有一个大孔,应该用于地下水的疏导,因为当地4-10月为暴雨季节的到来,湿热气候导致可能有大量降水转化成地下水及地表径流,这两种水流作用都会让坡面更加不稳定,通过这个大孔疏导将解决这些问题。

2、洪流形成的地貌及堆积物

2.1洪积扇

前文已经提到映秀到都江堰区域是岷江的降雨中心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100-1600毫米,而其中大部分降雨又集中在7-10月。另外,由于基岩岩性的关系,该地区山体多沟谷,这样的气候和地质构造都为洪流的形成提供了典型条件。从地图上可以观察到,包括映秀在内岷江上游的城镇几乎都是修建在洪积扇上的,包括都江堰市。整个岷江上游河道长达373km包括了5县19区。洪积扇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砾石,物质从顶部向边缘逐渐变细,因为水流出山后,坡度逐渐变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先是粗颗粒沉积,随着水流向洪积扇边缘扩散水流更加分散和减弱只堆积泥沙、粘土、淤泥。

由于扇缘地带离水流较近,水流排泄以及蒸发都有所增加,扇缘部分地下水深埋小,常是居民与农田分布区。除了映秀县城将扇缘附近作为了居民点,通过地图可以看到岷江上游许多地方还是将扇缘作为了农耕地的,不管是居民点还是农耕地,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的使用都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特别是农药的使用,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只有10%-30%的农药会对靶生物产生作用,而又70%-90%的农药会长期残留在包气带中,特别是扇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经过降雨或者淋溶作用,农药或者生活污水通过包气带渗入地下水中并流入岷江,将极大危害到下游水资源的利用。(我认为岷江两岸为洪积扇,可能并不是)

2.2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沟谷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它常在暴雨或者融雪时期突然爆发,速度快历时短,破坏大,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包括

(a)突发性水流:映秀镇属四川盆地边缘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川西多雨中心区,是暴雨常出现的地区之一,,映秀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253. 1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 688 mm(出现在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836. 7 mm(出现在1974年),夏季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6-9月降雨量站全年的60%-70%,日最大降水量269. 8 mm。

(b)大量碎屑物:前文已经述及,由于基岩岩性的缘故,各种气候、地质、水文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大量碎屑物的产生。另外20##年的汶川大地震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碎屑物。

(c)陡峭的地形:不仅山地地貌明显,映秀县城三面环山,而且整个岷江上游沟渠发育。

以上三个条件全部具备,也就导致了映秀县城成为了泥石流高发地带。

泥石流的危害除了大块的固体堆积物对城镇、农田的直接破坏以外,当泥石流搬运的物质(粘性物质体积含量可达到80%,容重>1.5-1.6t/m^3)堆积在了河道上,则会出现推挤物质迫使河流改道的现象,特别是在当地河道比较狭窄的情况下, 20##年映秀镇的8.14泥石流,就是类似的情况:岷江由银杏乡、佛堂坝、东界脑地区流人映秀镇,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河面宽度一般在80m-100 m左右,河床平均坡降0.97%,最大流速6.9 m/s,最小流速1.44 m/ s。映秀部分水流纵比降大、河流湍急、河道狭窄,当时大量堆积物迫使岷江改道而冲毁了当时新建的县城,造成了巨大损失。

针对泥石流的防治从3个形成原因方面提出相应建议:针对突发性水流,由于汶川地震后,滑坡、泥石流发生所需的前期雨量和激发雨量大大降低,应该尽快根据震后3个雨季数据资料,重新划定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雨季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临灾预报工作。并在泥石流危险度较大的沟口经过勘查、计算设计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沟口上部修筑环状沟、坎,在沟口或沟内修建多级拦水坝等。

针对大量碎屑物,地震为泥石流形成产生了大量碎屑物,但是经过多次大型泥石流已经6年的时间,碎屑物已经有相应的消耗,现在应该精密计算并且修建相应的防治工程例如环山沟、停於场等,防止下一次灾害的发生。

针对陡峭地形,应该封山育林,通过植物根系的生长,防止水土流失。由于泥石流以及地震危害,现在映秀县城内有大量秃坡,又因为土壤的原因,不适宜植物生长,所以应该根据当地环境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进行种植、培育。

3、河流地貌

河水是地表水流最主要的形式,其来自大气降水。降雨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政法返回大气层,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渗透到沿途空隙中成为地下水,剩下的沿地表流动,通过河流最终进入海洋。影响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及下垫面因素。河流作用塑造的地貌多样,从河谷横剖面来看可分为河床、谷底和谷坡

3.1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搬运作用

(1)侵蚀作用的方式包括水力作用、磨蚀作用以及溶蚀作用。

这些作用都与时间有关,我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观察到一条幼年河:鱼子溪河,壮年河:岷江,壮年河:金马河。幼年河和壮年河的弯曲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尽管缩放比例不同)但是明显渔子溪河河道弯曲非常厉害,河流流量、流速都比较小,旁蚀作用弱,弯道发育比较尖锐。

岷江的观察不够宏观,但是对于鱼子溪河以及金马河都有较为细致的观察:首先由于向旁侵蚀的作用河流会由弯曲向直转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需要克服摩擦力,水体便有所摆动,河底逐渐形成波状,之后弯道离心力将有所作用,离心力作用下将会出现凹岸水体集中,又由于重力作用出现河流的横比降而因此产生一个横向力,横向力小于离心力,所以合力依然指向凹岸但是由于河流流速不同所以离心力大小会因此改变,所以河流同一点不同深度所受合力大小不同,由于合力大小不同因此产生了横向环流。横向环流有多种类型。而横向环流作用的结果(我认为渔子溪河出现的是单向横向环流,因为这里河段弯曲程度相当大,而且由于深度较浅河段较短不易产生多方向的力)就是侵蚀凹岸并向凸岸搬运凹岸的物质。导致凹岸更凹。因此我认为樱花河畔处河流曾发生过改道的情况,在修建葫豆坪水坝的地方有一个凹岸而且弧度非常大相应的地图上也能看到凸岸的一些堆积物,但是河道立即有一个不自然的转弯并且此处侵蚀作用并不是很强烈,根据力学原理,如果作用时间相同,这么短距离内侵蚀作用强度应该比较相近但是侵蚀程度有明显差异。另外从两岸阶地情况可以推断出河流改道的情况,我们所在位置和对岸均为一级阶地,但是我们所处位置阶地明显高于对岸。

同时由于渔子溪河发育时间较短又正处于枯水季节,微观上看,有更多的鹅卵堆积在凸岸。

3.2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成为河漫滩。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本次金马河在成都平原境内)宽度大,但相对低于山地的河流河漫滩。河漫滩占据河谷的大部分,滩面向内侧相对倾斜。依然是由于前面分析的力的作用形成。

金马河大桥下的河漫滩特征较为典型:具有典型二元结构(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上细下粗。粗颗粒沉积在河床水流最强部分,细颗粒在河流搬运作用相对较弱的凸岸(流速较低),随着河床侧移,较细堆积物被堆积在较粗的颗粒上。另外“近河岸粗,远河岸细”的特征也在此处表现较为明显。越粗的颗粒先在河岸处堆积,质量较轻的物质被搬运到离河岸较远的地方,由于本来结构更破碎,相对更易风化,所以在远河岸处风化为粉砂、黏土等。另外鱼子溪河的河漫滩表现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低

河漫滩发育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洪水位高度以及流量。水文状况、植被情况、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又相应的起决定作用。

3.3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成阶梯状的沿和平台成为河流阶地。由于年代久远,河流的继续作用。阶地并不总是沿河流连续分布,且保存在凸岸(金马河大桥下)。阶地高度从河床水面算起,从下往上依次由新到老排列。阶地的产生有两个要素首先是较宽的谷底以及河流的下切侵蚀。阶地主要由于够偶早运动和气候变迁,以及侵蚀基准面下降。阶地是河谷地区最常见的地形之一,其在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意义:阶地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多级海岸阶地或多级河流阶地是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的标志,阶地的类型反应着新构造运动的发展过程,侵蚀阶地表示地面间歇性的上升;基座阶地则表示地面曾经发生过下降,接收一定的沉积,而后再上升。在映秀和都江堰都可以直接观察到3级以上阶地,也正说明了前面所说的该地区处于断裂带,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所以有多级阶地的形成。

而这次实习阶段中我们观察到的都是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一般是古河流本身活动所造成的,其平台面就是古河流的河漫滩。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河流侵蚀基准面相对变动的结果。在地壳稳定区或轻微上升区,一级阶地由于地壳轻微上升,河流下切,或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而水量增加,下切作用加强,原来的河漫滩相对提高,使最大洪水再也不能淹没。据此,我们可水量增加,下切作用加强,原来的河漫滩相对提高,使最大洪水再也不能淹没。据此,我们可以用一级阶地的地面高程来估算极限洪水位。根据阶地的类型,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升降的性质;根据阶地的技术,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间歇上升的次数;根据各级阶地间的高差,可以大致了解不同时期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幅度等。

   阶地形成的时间不一,它将影响到土壤形成的年龄;高度相似的阶地,其组成物也大致相似,有着相似的成土母质;不同高度的阶地,水文状况明显不同,高阶地受侵蚀作用强,低阶地则常常滞水,从而影响土壤发育。

由于一级阶地受到地下水影响比较大,常有一级阶地情况恶化成为沼泽的情况,另外,虽然常年洪水不至于被淹没但是遇到较大规模的洪水一级阶地常常被淹没,洪水导致阶地上的农作物或建筑物被毁将导致大量经济损失。

在映秀县城内,我能够直接观察到3级阶地。在樱花河畔能够观察到4级阶地。

在映秀我们可以看到集中居民点都是集中在一级阶地上的,其原因在于二级、三级阶地相对来说都比较狭窄不适宜用做集中居民点,只能在一级阶地上设置居民点,如果进行大规模迁移则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为此政府在二级三级阶地上也修建了许多避难收容点,以抵挡多年难遇的大型洪水。

金马河大桥桥下有非常典型的一级阶地可以观察到,由于一级阶地是近现代河流冲积物形成,且正属于“远河岸细”的部分,由于表层风化(上粗下细)形成的土壤粘砂适中,宜用于耕种。但是由于地下埋藏水较浅等原因,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又是宝贵资源,是目前的重点整治对象。我们在实习过程中没有看到相应的耕地,只能看到公路的通过。由于是在特大城市周边,出于资源利用率的考虑,在此修筑了公路同时形成护堤。在水量较小的洪水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三)、所见地质地貌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个人观察,比较宏观的观察到的地貌包括了斜坡地貌、洪流形成的地貌、以及河谷地貌。对这些地貌都有了更加宏观的认识,并且通过报告的写作(通过查阅资料,逻辑分析)获得了对岩石、构造、地貌间的进一步微观了解,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与土壤学、规划等学科间的联系。另外对于地质构造也有了实践性的了解:在进行各种用地规划,尤其是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时,要考虑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因为地质构造极大影响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稳定性。

本次实习在斜坡地貌(滑坡)的防护,洪积扇的治理,泥石流的防护,阶地构造认识及治理等方面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我看到了很多平时从未见过的地质学现象。体验了野外学习的乐趣。了解到了,学习不仅要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必须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中。比如对于阶地、猪背岭等地貌的识别,不如书上所画的那么具有特征性,显示中更加宏观,要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不能死记硬背。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同时要尽量解释自己在路途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不懂得地方可以进行资料的查询,这样才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外,除了一些学习方法,我也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比较严峻的,本来我国国情所致环境压力就比较巨大,如果再不进行科学的利用,可持续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整个路上可以看到滑坡后的山体还是非常多的,而且植被覆盖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如果不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之后造成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我也认识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整个路程中有许多的地质学工程让我认识到地质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特别是山地地区,如果不加以一些地质学研究、地质工程的修建,地质灾害的发生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地质工程的修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疏通了与外界交流的道路,减少灾害发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最后,由于整个实习报告一些想法没有查询到相关资料(洪积扇、逆向坡判定、河流改道等)因此没有对自己的想法求证,另外其它地方也可能有一些知识理论的错误,请老师包涵。感谢老师带领我们进行野外实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不能认识的知识和事物。

                                                感谢您的批阅!

                                                     学生:谭雅文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自然地理与交通第三章实习区地层第四章实习区地质构造第五章实习表现自我评价及完成任务情况第六章实习体会与感悟第一章前言实习时...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地质的基本情...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地理信息系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郑子成老师一实习概括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习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

地质学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9日二实习路线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金马河大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三1实习内容区位概况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和地点20xx年12月7日南宁市横县六景20xx年12月8日南宁市武鸣县伊岭岩途中人工剖面20xx年12月9日南宁市邕宁县昆仑关宾阳县清平水库二实习班级08地理科学1班和2班三指导老师朱...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本次实习选择野外地学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的大青山作为野外教学基地涉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3一要求3二自然地理概况3三实习概况4第一章地层6第一节概述6第二节志留系6一高家边组O3S1g6二坟头组S1f6三茅山组S2m7第三节泥盆系8一五通群D3C1w8第四节石炭系9一金陵组C1j9二高骊山...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一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庄最后周老师又在12月25日下午带领我们到琥珀山庄去沿途老师又问了我们一些问题主要是有关于沿途路边的一些石材铺成的路面是什么岩石是那一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种岩石有...

济南馒头山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地质实习将抽象的地质现象形象化实体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形象化的基础2认识三大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形状结构产生时间和产生的原因等3会对馒头上的地质断层进...

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题目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报告姓名张家成学号20xx1110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纪20xx级1班指导教师李光日期一前言1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过程1目的岩石方面是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寒武纪灰岩页岩和花岗岩地...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班级20xx级土测3班老师郑子成姓名牟建祥学号20xx79721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8日2实习地点从成都校区出发先后到达金马河都江堰映秀紫坪铺3实习内容31河流河流分为幼年河青年河成年河河流...

地质学实习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