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

时间:2024.2.11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报告

实验名称:参照群体压力引导下的消费行为及态度

实验目的:检验参照群体压力引导下与自我一致性交互作用下产生(不、反)从众行为及态度改变

1.   实验假设:

a.有参照群体时:

(1)    当自我一致性高,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 正,表现出从众行为。

(2)     当自我一致性高,在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 负,表现出反从众行为。

(3)    当自我一致性低,在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 正,表现出不从众行为。

(4)    当自我一致性低,在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 负,表现出从众行为。 

并且当参照群体即假被试增加时,作用会更明显。

b.无参照群体时:

态度及行为基本不会改变

2.   理论基础:

(1)凯利(Kelly,1952):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对态度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个人对群体成员身份的重视程度;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人对群体的看法或评价。

(2)勒温有关证明群体规范在所属这一群体的成员上形成参照效应,倾向于选择与群体相一致的态度与行为的两项实验范例。

(3)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群体参照,是指人们在价值取向上或行为方式上认同的自己所属或选择的群体。其为人们提供社会同一性和自我评判的标准。社会心理学家长期、系统研究揭示:群体可在各个不同层次上影响人们态度形成:a.人们隶属或用以参照群体的规范、态度或特征,会作为个人社会环境的外在压力,使个人依从于群体压力,并作出相同选择;b.个人对于认同和选择的参照群体会自愿采纳群体态度;c.对于同一群体的隶属,使人们有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经验和社会视角,从而使群体中的成员的态度渐趋一致。

(4)社会同一性理论

(5)霍夫兰的劝导模型

(6)莫斯科维奇探讨少数人探讨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研究

(7)基斯勒:从众行为的产生从个体角度看,有四种需求和原因: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形成团体目标;为取得团体其他成员的好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愿意感受到群体不同意见的压力。即从众的动机有行为参照:人具有社会属性,依照社会比较理论,选择一定的参照系统,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比较系统,指引个体作出选择。

(8)Homsey学者等认为:无论规范性社会动机(个体为满足他人或群体期望,而听从他人意见,目的是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还是信息性社会动机(个体为形成对现实的正确解释,从而听从他人意见),都服务于第三种潜在的动机即维护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表现出反从众倾向。

(9)不从众与反从众消费行为的界定: Lascu 和 Zinkhan 的定义 , 将从众界 定为 : 消费者接受到他人的产品评价 , 购买意愿或购 买行为的信息后 ,改变了自己的产品评价 , 购买意愿 的定义 ;将不从众界定为 : 消费者接受到他人的 产品评价 , 态度和购买意愿的信息后 , 自己对产品的 评价态度 购买意愿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 . 

(10)       自我一致 性:反 映的 是自我 概念 与产 品形 象 相 匹 配 的 程 度。

产品形象 /自我形象一致性理论 (简称自我一致性理论)认为:产品像人一样具有个性形象 , 可 以通过一系列的属性 ,如友好的 , 现代的 , 年轻的 , 传 统的等来进行描述 .在本质上 , 自我一致性将消费者自我概念中的有关心理构念和购买产品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

4,.实验对象:重师20##级女生若干

5.实验准备:

(1)主被试:

主试人员—小组成员;

被试人员—重师20##级女生若干

(2)实验场地:

畅风苑门口

(3)实验材料:化妆品实物;拍摄用手机一部

(4)实验控制为参照群体的反馈意见:分为正负反馈意见描述为:效果好,性价比高,很多人愿意购买;效果不明显,性价比低,很少人愿意购买,有很多可替换选择。

(5)实验中工作分配:

主试(推销人员):张喆

假被试:邓典、吴曼、陈庆玲、(在次感谢同班同学:余小红,徐小玉当假被试)

摄像、拍照:邓典、陈庆玲、何光耀

记录:张喆、何光耀

6.变量分析:

自变量:参照群体(假被试)

因变量:被试对产品的消费态度以及行为

控制变量:a.  主试人员产品介绍(不变);

b.有无假被试;

c.假被试数量;

d.假被试的反馈意见(正/负)

7.实验操作步骤:

(1)拍摄人员一名把手机藏在奶盒中用一手拿着进行拍摄;另一手拿着手机,假装在听电话,站在距离实验地近的地方。

(2)在畅风苑门口寻找被试,推销化妆品,向其介绍产品的性质,观察被试的原始态度和行为。(为使实验更自然,如必要先安排小组人员装作在观看,吸引同学过来,然后继续试验)

(3)将此次实验的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控制组:只向同学介绍产品以及提供试用,并不加入假被试。

实验组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a.当同学自我一致性高(自我 概念 与产 品形 象 相 匹 配 的 程 度高)时,假被试登场,提出正反馈意见,并记录该情况下被试态度;

b.当同学自我一致性高(自我 概念 与产 品形 象 相 匹 配 的 程 度高)时,假被试登场,提出负反馈意见,并记录该情况下被试态度;

—分别在a、b以上两种实验中逐渐增加被试,并记录被试态度。

c.当同学自我一致性低(自我 概念 与产 品形 象 相 匹 配 的 程 度低)时,假被试登场,提出正反馈意见,并记录该情况下被试态度;

d.当同学中自我一致性(自我 概念 与产 品形 象 相 匹 配 的 程 度低)时,假被试登场,提出正反馈意见,并记录该情况下被试态度;

—分别在c、d以上两种实验中逐渐增加被试,并记录被试态度。

8.实验过程:

(1)被试一名A(自我一致性低),向其介绍产品,假被试(吴曼)登场,紧接着假被试(陈庆玲)登场:都提供负反馈。

(2)被试两名B、C(B自我一致性高,C自我一致性低),向其介绍产品,假被试(吴曼、陈庆玲)登场,紧接着假被试(徐小玉、余小红)登场:都提供正反馈。

(3)被试两名D、E(自我一致性低),向其介绍产品,假被试(吴曼)登场:提供正反馈,紧接着假被试(邓典)登场:提供负反馈。

(4)被试三名F、G、H(F自我一致性高,G、H自我一致性低),向其介绍产品,假被试(邓典)登场,紧接着假被试(吴曼)登场:都提供正反馈。

(5)被试两名I、J(I自我一致性低,J自我一致性高),向其介绍产品,无假被试。

8.实验结果:

表1实验中有参照群体的被试在正、负反馈中的从众类型

注:字体为红色的为自我一致性高的被试(B、F);字体为黑色的为自我一致性低的被试

I、J因无参照群体体影响无明显变化,保持自己原始态度。

9.分析与讨论

以上实验证明:参照群体的引导下与自我一致性相互作用导致消费行为及态度改变。

 ( 1 ) 当自我一致性高 , 参 照群体反馈意见为正时 , 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增 加值均显著  , 表明参照群体正面 的反馈意见对被试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有正向影 响 ,被试呈现出了从众行为 , 因此假设 1 成立 .

( 2 ) 当自我一致性高 , 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负时 , 品牌态 度和购买意愿均显著增加,表明 被试没有受到参照群体负面反馈意见的左右 , 为了 维护自己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 , 被试对品牌的态 度和购买意愿更趋向正面 , 呈现出了明显的反从众行为,故假说 2 成立 .

 ( 3 ) 当自我一致性低 , 参照群 体反馈意见为正时 , 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均略 有增加 ,但都不显著,表明被试对品牌的态度和购买意愿都没 有显著变化 , 出现了不从众行为 , 因此假说 3 成立 .

 ( 4 )当自我一致性低 , 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负时 , 品牌 态度和购买意愿都显著减少,表 明被试受到参照群体负面反馈意见的影响 , 品牌态 度和购买意愿降至更低 , 呈现出了从众行为 , 故假说 4 成立 .

(5)当-自我一致性高 时,但无假被试影响,对该产品品牌态度和购买意见无影响,还是很高;当-自我一致性高低时,但无假被试影响,对该产品品牌态度和购买意见无影响,还是很低

10.结论

我们发现自我 一致性与参照群体反馈意见的交互作用 , 干扰了消 费者的态度和购买意愿的改变过程 .具体而 言 ,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 1 )当自我一致性高 , 参照群 体反馈意见为正时 , 消费者将受到参照群体正面意 见的影响 ,从而呈现出从众行为 ;

 ( 2 ) 当自我一致性 高, 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为负时 , 消费者维护自我形象 的需要超过了得到参照群体认可的需要 , 故呈现出 了反从众行为 ;

 ( 3 ) 当自我一致性低 , 参照群体反馈 意见为正时 ,消费者不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 故呈 现出不从众行为 ;

 ( 4 ) 当自我一致性低 , 参照群体反 馈意见为负时 , 消费者将受到参照群体负面意见的 影响 ,从而表现出从众行为 .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 doc


冷水 シミズ 教

啓子 ケイコ 授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论文一

20xx年06月07日 星期六 13:23 ? 教育心理学、認知心理学 ? 現代の子どもの発達と教育をめぐる諸問題について教育心理学的観点から探求する

近年来,“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在社会中流行开来,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对此很是热衷。如果说中、小学生对它的“迷信”多半是由于他们年龄尚小,世界观发展还不成熟的话,那么“星座迷恋”现象在大学生这一高知识群体中的流行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

可以发现,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此都有过相关报道。可见,社会已经越来越关心这个问题了。在一些青少年杂志上,“星座与命运”、“星座与性格”等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卖点。而在大学生中,各大高校的BBS上几乎都为“星座”开辟了专版,网络正以它特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成为“星象迷恋”现象最有力的传播者。

大学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学”的?为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是否真的到了另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否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这些问题都是本文试图去了解和探讨的。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星座的,可见它影响范围极广,大部分人都是由大众传媒和周围人接触到“星座”的那么,可以看出,大众媒体和周围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容易受所处群体的亚文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众心理的体现。从众是在集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集体规范压力与信息压力对个人的作用造成的。集体规范一旦形成,它就有迫使其成员去遵守的力量,集体规范的遵守与否是一个成员是否受集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不被集体所排斥,个人常常在集体规范的压力面前出现从众现象。另外,从众的产生也常常与信息不详、情况不明、把握性不大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压力。青年文化的流行有从众的因素起作用。

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并不要求,其态度主要以娱乐为主;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大学生迷信此道,从而会危害社会的进步,要相信大学生的判断力。大部分学生对于“星座预测是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迷信”的概念。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迷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根据的信念?,其外化为迷信行为”。《社会心理学辞典》中给出的迷信定义为“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持有的某种观念或信念,有些权威人士把迷信看作是人们最初企图理解解释不了的事物、解释复杂而混乱的世界的派生物;其他学者,突出的如行为主义者,认为它是人们认识不了周围世界中自己的行为和与之相继发生的事件二者间存在或不存在的因果关系的自然结果。”因此,“星座预测”这种貌似有充分根据的现象是应该属于迷信的,而且其最初的产生也是为了解释那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大学生对此之所以持一种“模糊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从西方传入中国不久,并且是以客观的观察星空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借科学做载体,同时,它又不同于我们中国一直在反对的封建迷信,因此出现判断标准的混乱(网上调查引起的一次争论也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的态度。),而青年对其他异文化、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导致了对这种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他们会追求一些可以确定的、能给他们保证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相信“星座预测”星座预测中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前三项依次为性格、爱情、职业。在这个问题中,选项在设计上有意把有关“科学”的选项与有关“星座预测”的选项相混杂,但被选出来的前三项都是与“星座预测”有关的,这说明“星座预测”这一现象的流行目前虽不会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但也决不能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加以正确的引导。

性别差异在对待“星座预测”的态度上所产生的影响。我发现不少男生认为“关心星座”是女孩子才爱做的事情,而且还认为对“星座预测”比较相信的往往也都是女孩子。观察“星座文化”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属于青年人所独有的,极少发现有中老年人加入其中。青年文化是现代大

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青年文化强调放纵无羁的生活方式,抗拒成年人对他们保佑的希望和约束。”不难看出,帕森斯把青年文化定义为一种放纵性的亚文化,而青年文化的本质并非放纵性,而是反叛性。青年是新生的一代,比老一代思维活跃,对事物有新奇感,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青年文化的叛逆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其所具有的情绪性。青年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决定了他们容易感情用事,这是青年非理性冲动的根源,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青年文化的情绪性。这种文化上的情绪性的表现即为青年时尚的兴起。由于“星座文化”在大学里十分流行,我们也可以视其为一种大学生特有的“青年时尚”。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习惯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这种随从和追求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青年时尚所蕴涵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青年时尚之所以流行,与青年本身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个体来说,心理因素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庄司说过:流行是青年人创造的。说明了青年本身在时尚的制造与流行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 80年代以来,转型时期的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思想、两种观点的并存对峙所形成的碰撞与摩擦日益剧烈,使这一代青年人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边缘人”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化极其向成年人的过渡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青年时尚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心理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青年时尚能迎合青年的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青年作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急于模仿社会上或自己周围的人群中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得社会的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获得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即“求同于人”的心理,是青年时尚流行的重要的心理条件。 青年人的未确定性也决定了他们这一群体要追求确定的东西,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大学生的地位是临时的,他们对新事物好奇、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前途未卜、未来空白,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地位,这样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对待“星座”文化的态度。

由于在中国没有一个像在西方国家那样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大学生这样的青年,他们的心理正处在一个需要引导的时期,其社会地位的临时性决定了他们处在“角色混淆”的阶段,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了各个方面的困惑,所以,他们希望确定性的东西,而“星座预测”则正好符合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经说过:“我一定要给信仰留一块地盘”,这种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在个人一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罢了。

前文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迷信概念,根据“星座预测”的各方面的特征,可以判定它应该属于一种现代迷信。这种超自然的神秘文化在人类思想的某个领域始终保存,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人人都或多或少有此需求。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的多少只能对个体的迷信表现程度有所影响。人们之所以相信一些神秘文化,也多是基于此种心理需求,即需要找些理由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对与“星座预测”的或多或少的迷信,也有出于此原因的,但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又在这个方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特点。大学生对为使自身行为合理化而相信“星座预测”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把自己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以求得自我心理安慰。 对一些在生活中受到失败和挫折的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精神安慰的鸦片,是心理自我防御的需要。人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些欲望,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或本身能力的不足而行为失败,应当说是极其普遍的。然而,人们并不愿意直接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于是,就具有了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作用”便是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人的某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或是某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某些“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或无能进行辩解,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常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时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命里注定”,就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们期待冥冥中有一个人所不能控制的所谓的“命运”来把他们所受到的挫折找到合理合法的解释。

把“星座”的预测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用这些说法使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依据,或者说,年轻的大学生是在为自己的梦想(Dream)而努力,在这样一个寻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一些目标却又信心不足的人来说,“星座预测”给了这类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撑和行为依据。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是迷信,而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预言、自我印证,它强化了目标意识,使个人会更努力的朝他的理想迈进。 由青年群体的特有的,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态。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们追求一些确定的东西,希望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了解、掌握。而青年人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释。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夏松20xx105020xx7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1引言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和说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20xx年10月26田家炳楼923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试验程序1通过测量不同颜色的色度辨别差别阈限学习使用传统心...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心理学实验课题陈舒20xx2106211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用这两种方法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同一被试的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存在较高...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本实验自变量是...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摘要运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测定在不同先定概率下4名女生被试对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并绘制接受者特征曲线检测被试辨别力判断标准的高低和面对不同先定概率下的反应...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人们获得知...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一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20xx级师范班追溯题目品牌承诺能抵御负面信息吗自我调节导向的调节作用作者田阳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品牌管理中心王海忠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柳武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何浏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韫慧江门南京大学...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一从众心理的意义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又俗称随大流社会生活中...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amp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

心理学实验报告 注意力集中

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