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时间:2024.3.19

一、17~18世纪

17~18世纪尚属近代早期,英国教育脱胎于中世纪,明显带有宗教的印记,宗教与教育关系密切,职业教育在家庭和学校同时进行,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盛久不衰,这是当时英国教育的三大特征。

自中世纪以前,英国基督教会始终主宰着各类教育,教会办的学校从高等教育到初等教育一应俱全。初等教育有歌咏学校和文法学校,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两所大学当时为经院哲学和教会教育的中心。它们作为国教教会的附属机构只招收国教徒学生,并规定教师必须独身,同时还必须担任牧师之职。

两校课程的设置更是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有“神学婢女”之称的数学及古典语言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一特色一直保持到 19世纪上半叶。因此,当时流传着“大学是教会的灰姑娘”这样一个说法。1649年 ,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抨击大学“象一潭死水的臭池塘..(它)使对无知、混乱、奴役的诅咒从此处蔓延到全国。”在教会势力的严密控制下,牛津和剑桥大学以沉闷、因循守旧著称。

中世纪与近代之交,英国社会步入“原始工业化”阶段,生产大多在家庭手工作坊中进行。各种行业所需技能,既便是毛纺织业、火药制造业、采矿业、炼铁业、蔗糖业、明矾业等行业也都掌握在工匠手中。在行会制、学徒制及家内制盛行的社会中,人们谋生所必需的技艺或父子相继,或师徒相传。

与之相应的是产生了家庭职业教育。英国的家庭职业教育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及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社交技巧和祖传技艺的专门训练。

另有一种形式是将儿童送到行会师傅的作坊里或名门望族的宅第内,以便他们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男孩从14岁起便离家外出,接受 7年左右的训练。贵族子弟学习拉丁文、法语、书写、绘画、舞蹈、骑射等,劳动人民子弟则学习谋生技能,受些基础教育。

进入近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领域的拓展,家庭职业教育逐渐为学校教育取代。英国遂向“学校教育的社会”过渡。学校提供法律、医学、神学等不同职业的训练和正规课程的讲授。以考切斯特·福瑞文法学校为例 ,1645年在该校注册的 165个男孩的家庭社会背景如下:手工业主占 37 %,贵族占 31 %,教士占 20 %,富裕农民占 12 %。①由此可见 ,社会各阶层已开始将孩子送往学校接受教育。

17 —18世纪英国教育尤以崇尚古典主义教育为特色。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上承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并以此为宗旨规定了学习科目为“七艺”: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天文、几何、音乐。其中前“四艺”为中等教育基础课程,后“三艺”为高等教育讲授范畴。

英国自中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公学”和文法学校是向统治阶层输送政治精英的传送带,十分重视古典主义教育。当时各校通行的教材内容颇能说明问题。牛津大学标准的教科书汇集了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维吉尔、贺拉斯、西塞罗、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盖仑等人的著作 ,这几乎已囊括了古典主义文化的巨擘。

近代早期英国带有封建主义的残余的宗教教育、职业教育、古典教育。

“近代科学之父”弗朗西斯·培根率先倡导开展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主张“把自然研究从被禁痼、从被看作巫术或被鄙视,从被看作低下的笨拙劳动的状况下转变过来。”他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与崇尚经典、形式主义和束缚心智的僵化的传统教育背道而驰,因此他又被尊奉为“科学教育之始祖”。

与此同时,英国民间自发地出现了一个远离主流文化、正统教育的科学家群体。他们既非学者名流,也从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大多是些能工巧匠,热衷于改良技术,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其中的佼佼者有泰尔福德、布林德利、史蒂文森、高特、达比父子、博尔顿、克朗普顿、阿克赖特、韦奇伍德、瓦特。这些为英国工业革命创下不朽业绩的有功之臣,其职业五花八门,从木匠、织工,到理发师、实验管理员,不一而足。然而,正是这些出身寒门、平凡无奇的小

人物,不囿陈说,勇于探索和实践,自下而上地推动着英国技术革新运动,乃至工业革命。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还出现了一批科学社团机构,如“皇家学会”。这些所谓的“无形学院”过定期聚餐 ,举办讲座、出版刊物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 ,由于英国未经历过彻底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在近代早期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宗教势力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学教育难以与之抗衡 ,去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 19世纪

19世纪是英国进行社会改造的时期,先后在 1832、1867、1884年三次进行了议会制度的改革 ,选举权范围逐渐扩大到工业资产阶级和部分城乡劳动者。 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 ,确立起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人才的原则。尤其是在 19世纪中叶 ,英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首强 ,号称“世界工厂” ,国际金融中心 ,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 ,在世界贸易和海运业中居于垄断地位。然而,在这令人炫目的“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盛世”“,教育却形同巨人的跛足,与其赫赫名声不称。正如史学家 GM·“维多利亚社会的力量和弱点在哪里都没有比在教育领域表现得更明显。”②温斯顿·丘吉尔也曾指出 ,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无教育政策可言。

纵观19世纪英国教育有这样三大特征 :偏重精英教育 ,忽视民众教育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对立 ;地方分治和自由主义思想妨碍了政府对教育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时至19世纪文法学校、九大公学仍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阶梯。这些学校只向上流社会的子弟开放,绝大多数毕业生日后都能顺利地进入牛津、剑桥。无论是文法学校、公学还是牛津、剑桥均以培养未来的文官和政治精英为目标。如牛津大学的贝利奥尔学院就以“主教、殖民地总督和内阁大臣的摇篮”而遐迩闻名。

这种向精英教育倾斜的办学方向严重地制约着英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欧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教育开始出现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势头。以19xx年为例 ,英国每一万人中大学生仅有 6人 ,而美国为 31. 4人 ,德国为8. 3人,法国为 7. 6人。

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大批目不识丁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再加上城市本身人口出生率大幅度的增长 ,下层人民的教育问题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1832年,哈德兹菲尔德众议院委员会的报告竟披露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 :工厂里会写字的人不超过 1%。据 19世纪 40年代注册总局的报告,40 %的成年人不会拼写自己的名字。平民子弟所能受的教育十分有限,多数是进入由私人捐助或教会主办的主日学校、导生制学校。在这里无非是听一些节俭、虔敬、安贫之类的道德说教,至多不过背诵《圣经》,并被告诫不要参与政治活动。至1835年各教区兴办的主日学校仍有90多万学生。

教育的现状令工人阶级强烈不满。1851年 3月 31日 ,在伦敦召开的宪章派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宪章派鼓动纲领”中就教育问题发表了见解。在纲领的第三部分“中严正指出:教育”“因为每个人有权拥有物质生活的手段 ,所以也同样有权拥有精神生活的手段。扣压智力需要的精神食粮,如同不发给身体所需的食品一样,都是不合理的。所以,教育必须是国有的、普及的、免费的,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是强迫的。”

宪章派还详尽地提出了他们的具体要求:

“第一,凡受国家资助的学校,学院和大学,必须向全体公民免费开放,并且强迫父母使孩子接受普通教育。

第二 ,在高等学校受教育是免费的 ,但是按自愿原则。

第三 ,开办工业学校培训青年掌握各种行业和技术 ,以便逐渐取代学徒制度。”

此后 ,曾围绕着是否应将教育办成“国有的、普及的、免费的”教育 ,宗教与教育是否分离,下层人民应受怎样的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纽卡斯尔就教育成立的一专门的调查委员会中一位委员声称,他甚至怀疑有无让农民子弟上学上到 14 —15

岁的必要。他提议劳动群众的子女上学到 10 —11岁足矣。他认为一个孩子受教育到 10岁即拥有对下层阶级的孩子来说足够用的知识。”更有甚者,资产阶级中竟有人提出,一个受过教育的工人阶级就意味着劳动纠纷的增加。

尽管上层特别是保守的贵族对向劳动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持抵触情绪 ,对政府干预教育 ,发放教育拨款横加阻挠 ,但是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亟需的不再是文盲和准文盲,而是大量的具较高素质的有技术的工程人员和技术工人。俟劳动者在选举制度改革后获得了选举权,资产阶级日益认清了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其统治的重要所在—它是对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下层人民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因此 ,议会在 1870年通过了《福斯特法案》。这一法案的核心是,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

它规定,凡6 —13岁的儿童必须一律入校学习,其课程全部为世俗性的。该法案是英国教育史上尤其是初等教育的一大转折。其意义在于扭转了民众教育不受重视 ,仅限于宗教慈善团体的资助 ,学校控制在教会手中的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教育的发展。在该法案颁布后十年间,公立初等学校的从过去的 8000所发展到 14000所。但是,仍应看到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英国发展教育的时机还是被延误了。1858年英国全日校学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为 1∶77 ,而同一时期普鲁士的比例为1∶6.27 ,两相比较,悬殊甚大。日后英国被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美国和德国超越,原因固然是综合性的 ,但长期以来,英国政府不注重民众教育亦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则是不争的事实。

如前所述 ,英吉利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崇尚古典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个民族对科学持有明显的“傲慢与偏见”,人为地造成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对立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似乎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甚至互为敌视。正如当代英国著名作家查里斯·帕希·斯诺所指出的 ,人文主义者特别看不惯科学家那种近乎狂妄的坦率 ,看到科学家经常兴致勃勃地否定前人的结论和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做出了什么新发现的样子总感到不舒服。在他们看来 ,科学家是些粗俗不堪、浅薄狂妄的家伙 ,根本没有教养。而科学家又往往觉得人文学者软弱迂腐,无病呻吟 ,并且不关心同胞的实际生活。尽管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有很强的力量 ,但是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文化的不理解程度却是令人吃惊的。两种文化的分裂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就重大社会问题开展认真的讨论。“对科学具有生死悠关的重要性 ,对在国家事务中运用科学的急切需要,竟然茫然无知。在所有需要科学的政府部门中,主管大臣们、常务次长、助理次长和职员们对科学都是一窍不通的。很自然 ,既然科学无法为他们所用 ,或他们无能力运用科学,他们就厌恶科学。”据统计,1815 —19xx年 18位首相中仅三人—威灵顿、拉塞尔、迪斯雷利不是在牛津、剑桥受的教育。素以人文教育为宗旨的两校 ,重传授古典文学和数学知识,重视智力训练,轻视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的训练 ,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在文官制度改革条例中规定 ,文官的考试内容须以牛津、剑桥所设课程为准。因此 ,学习古典科学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职业教育 ,甚至影响到英国决策层的素质。

鄙视自然科学,使英吉利民族不得不自己饮下自酿的苦酒。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在所有100多个展出门类中均获优胜奖。但在 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 ,英国已被普鲁士、法国抛在了后面 ,只获 90个展出门类中 10个优胜奖。两次博览会间隔 16年 ,但英国国力在与世界各国较量中一盛一衰 ,反差何其鲜明。此外 ,英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工业增长的百分比下降也颇为明显。1860 —1869年英国工业增长了 33 %。1880 —1889年仅为 16 %,而 1900 —19xx年降至9%。不重视科学教育的结果导致了英国国力下降 ,进而言之 ,导致了现代化的中断。

这一时期英国教育存在的第三个弊端是,地方分治传统和自由主义思想妨碍了政府对教育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虽然政府早在 1833年即已拨出 2万专款发展初等教育,1839年增至 3万 ,同年又在枢密院设教育委员会 ,此后政府开始对教育直接控制 ,但地方自治,各

自为政的倾向已是积重难返。经过 1835年地方自治改革 ,强化了教育由地方政府控制的趋势 ,遂从19世纪 30年代起 ,各地成立了地方教育委员会。此类地方教育委员会规模不一 ,大到拥有会员50名 ,下辖 50多万学生 ,小至仅仅控制一所学校的农村地方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权力主要在于管理初等教育。《福斯特法案》规定 ,全国划分为若干由地方教育委员会领导的学校区 ,每区民间组织应设一所学校 ,如有不执行者 ,地方教育委员会有权以税收与学费共同维持学校。如此 ,凡家长支付不起学费的儿童均可免费入学。19xx年《教育法》规定 ,取消地方教育委员会 ,以地方教育当局取代。随后 2568个地方教育委员会被 318个地方教育当局代替,其权限可从初等教育扩大到中等教育、师范教育, 本世纪60年代进而控制了高等教育,地方教育当局要直接负责承担全部教育开支的 86 %。地方自治的传统进一步造成了英国与发展教育的机遇失之交臂。

喜爱自我标榜是一个富有自由主义精神国度的英国 ,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予以干涉,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是父母和监护人的事。谁办教育 置、授课安排..,完全不受政府干涉。迫于各阶层要求政府参与初等教育的呼声高涨,政府在1839年设立教育委员会,1856年改为教育部。但是,国家干预教育仍面临重重阻碍,其干预程度远逊于欧美其,如何筹措资金、校舍和设备以及课程设它资本主义国家。 1859年纽卡斯尔调查委员会曾就初等教育是否义务化、强制化作出了如下结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势必造成对私人权利的无端干涉。初等教育义务化、强制化就这样遭到了否决。政府对教育事业无所作为,采取放任自流的举措,致使英国错失现代化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开发人才资源的良机。这一问题引起英国有识之士的担忧和强烈不满。

英国现代化之所以采取渐进的、自发的方式,除了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结构和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外 ,教育亦参与其中。英国教育的弊端严重地制约了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现代化的顿挫也与近代英国教育改革滞后 ,教育政策未能及时加以调整和转轨不无干系。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母国 ,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演进具有典型意义 ,其所付出的代价、走过的弯路无疑可供我们借鉴。

三、20世纪英国初等教育(部分与19世纪重复)

形势的发展使得英国普及初等教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对初等教育的忽视, 也使英吉利民族不得不自己饮下自酿的苦酒。在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 法、德展出精湛的工业品, 反映出他们的劳动者的技术和教育水平。相比之下, 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低下,英国已被抛在后面。此外有识之士认识到“如果没有初等教育, 为艺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 ??如果我们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存在, 即使他们身强力壮, 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人们也在现实中体会到“教育??对于造就工业社会的作用非常大。”[ 14 ]为了改变初等教育落后的局面, 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初等教育制度, 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一) 政府介入, 开始承担教育责任1833年, 政府为初等教育拨款两万英镑, 通过两个教派的协会分给所属的初等学校, 以后还包括师范学校。这是政府第一次对国民教育承担责任。1839年, 在辉格党人罗素勋爵的倡议下, 设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由枢密大臣任教育委员会主任。这是政府设立教育行政部门的开始。为了克服初等教育改革道路上的障碍, 1858年议会又组织起一个新的、以纽卡斯尔公爵为首的调查委员会, 对各种类型学校进行调查。

(二) 制定《福斯特教育法》, 初等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1858年以后的余年, 英国的初等教育由于踏步不前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但国内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压力,国际竞争的影响和挑战, 提出了加强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立法的迫切性。促使英国统治阶级下决心实行教育立法。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福斯特向议会呼吁“我们不能再延误了。我们工业的繁荣取决于初等教育的迅速设置。”我们都知道, 缺乏教育也就是无知, 无知就是软弱,软弱在当前残酷斗争的世界中通常带来不幸, 尽管有各种势力、观

点的争论, 福斯特提出的法案最后终于获得议会通过, 于1870年8月正式批准颁布为法律。《福斯特教育法》全文有百余条款, 有的条又列若干细目。主要包括由地方承办学校和议会拨款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又包括学校的供给、供给的程序、由学校委员会维持和管理学校、学生出勤率等小节。法令试图在全国建立起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初等教育制度。法令的颁布, 为初教事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三) 完善教育法规, 初等教育体系正式确立

此后议会又于1876年通过《桑登法》。该法规定: 每位父母均有义务使其子女接受足够的“3R”初等教育, 违者将受到处罚; 禁止招收10岁以下童工, 否则雇主将受到处罚; 禁止招收10一14岁童工, 除非他们在通过“3R”四级水平考试后获得皇家督学颁发的工作许可证, 或者在五年期间平均每年在校学习250天; 该法的实施由学区学校委员会负责, 在未成立学校委员会的地方, 由学校入学委员会负责。1880 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部教育法, 即《芒代拉法》。该法在《桑登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定各学区学校委员会或学校入学委员会有义务颁布有关学生入学问题的地方法规, 规定5一10岁儿童无条件入学, 10一13岁儿童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绩要求或已连续五年正常入学接受教育, 方可免除义务入学要求, 具体标准由各地通过地方法规确定。1880年《芒代拉法》的颁布, 以教育法的形式对原属《工厂法》管辖的最低工作年龄及相应的义务教育年龄做出了规定, 标志着英国义务初等教育体系的正式确立。 随着强制入学制度的实施以及民主观念的普及, 考虑到许多家庭由于无法支付学费而使儿童丧失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舆论开始倾向于实施免费的初等教育。在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前, 政府终于在1891年颁布了《免费初等教育法》。该法通过向初等学校提供一定数额的人均政府拨款, 使英国少数初等学校的学费大大下降, 并使大部分初等学校实施了免费教育。到19xx年完全实现了国民免费初等教育。至此, 英国初等教育问题划上了句号。

英国初等教育最新发展(课程方面)

一、小学第一关键阶段的评定测试结果

19xx年教育法公布后最重要的教育法案《19xx年教育改革法》确定了国家课程的总原则和内容, 从19xx年秋季学期起, 就逐步在全国推广并逐步落实到位。国家课程由四个组成部分, 包括科目、成绩目标、教学大纲和评定安排。

以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名义开展的19xx年对小学第一关键阶段的学业评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全国有227所学校4000名学生成为学业评定的对象。小学第一关键阶段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1一2年级, 学生年龄为5一7岁。对这一阶段的学业评定已经进行了5年

从积极意义上看, 学生评定带来了意料之中的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但由于学业评定的安排每次有一些变动, 故给人一种不稳定的印象,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方面。为了使得评定结果一目了然, 每门科目的成绩目标不仅分解为十个层次, 而且将由若干部分组成, 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年限。下面是19xx年对第一键阶段的英语、数学、科学等学科目的评定目标。英语包括两部分, 读和写。

读, 通过大声读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文字材料, 阅读理解第三层次的文字材料来测试同时, 还要通过选择性阅读理解第二层次的测试。

写, 通过第一至第三层次的写的作业, 包括教师根据国家学业标准所给分数来评定。教师普遍反映这种评定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也较合理, 只是在应用评分标准时有一些困难。

数学数学评价测试材料包括第一至第三层次。教师对作业进行评分定级。

科学:19xx年前, 科学科目的评定由教师单方面作出, 没有法定的测试材料提供, 也不受客观的检查。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评定缺乏信心。鉴于此, 专门设计出用于帮助教师对科学科目学业成绩作出评定的材料, 并于19xx年问世, 在19xx年得到广泛的应用。

评定结果表明, 达到满意和较好水平的学生占90%。同时有迹象证明, 学业成就的大小与

孩子在第一关键阶段所处的年龄有关。国家课程的设计是为了测量孩子的成就为主要目的, 还未考虑同一阶段孩子的年龄差异。教师们认为, 要根据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差异, 提供不同的, 法定的测试材料, 以使测量真正标准化。这种材料已被设计出来, 如第二层次的选择性理解测试卷。假如实验证明这种试卷合理, 将被推广至其它科目。

这次评估测试对学生个人达到的学习成绩提供了全面的依据。可以利用这些集中的信息激励学生的学习, 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提出修改课程调整课程和加强课程的意见便于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业情况, 让学校理事会、地方教育当局和社区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更为教师提供了评估自己工作的基础和产业新见解的基础。

评定测试机构强调, 学业评定主要目的不是着眼于选拔和区分学生, 也不是授予某种资格, 只是为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二、建议在小学核心科目测试中普遍采用多项选择题型考试

最近, 学校课程和评估局对国家课程测试评定的方法提出了一次新的设想在7至11岁年龄的学童即第二关键阶段, 小学3一6年级的英语、数学和科学科目的测试中, 用多项选择题型。

多项选择题型考试是一种评价教学质量的考试方法, 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后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它与传统的考试方法相比, 有很多优点。如考试的范围较广, 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教师评阅考卷时有统一严格的标准, 没有主观成分, 评分客观简便对于大量的答卷, 还可以用电子计算相进行处理, 可迅速取得多方面的数据等特点对教师也提出了掌握全面知识的要求, 通过考试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当然, 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缺点, 如学生的全面综合分析能力在试题中得不到反映。

改用多项选择试题测试的设想, 缘于这样一个事实在此阶段英语和数学的测试中,不到一半的年级学生达到国家课程规定的标准。

大多数教师认为, 在3一6年级的中段,就应该有更正规的测试评估, 以追踪年之中儿童的发展轨迹。学校课程和评估局将考虑是否安排中段的测试评估, 是否将多项选择题测试作为第十年的评估测试手段。有关的调研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计算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自70年代, 小学引进了计算器进行数学教学。关于计算器对儿童计算能力的影响的不同反响就产生了。有人提出, 无节制地运用计算器, 会破坏儿童的计算能力另有人认为计算器开辟了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

有大量的关于计算器对数学能力影响的研究正在开展着。众多的研究从未发现计算器会影响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 相反, 当计算器被用在教学和学习数学时, 儿童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会更好些。进一步研究证明, 对计算器的惊恐是无根据的。孩子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学习事实、技能, 得到数的概念和符号以及估算能力。

在美国, 数学教学计划开发了一个计算器通晓数字课程。 2400名6岁儿童在校生免费得到一台计算器。他们的教师在数学课上刁谁女四则运算的法则, 只是让孩子在计算器的帮助下, 解决一些数字间题。通常的活动是孩子画一个方块, 在方块中写上一个他们任意选择的数字, 然后, 在计算器的帮助下, 孩子要找出4个数字, 总和要等于方块中的数字。然后, 将这4个数字写到方块上面。这项活动迅速传遍那些实行此项课程的学校。几百余孩子被邀请参与这项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处理数字的能力。令人惊奇的是, 有些、岁孩子的回答在千余种答案中, 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显示了对数字极深的理解。年之后, 这些孩子参加常规的数学测验不能用计算器, 成绩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或更好些。

用计算器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促进了学习动机, 使儿童自觉进入数字王国。计算器能帮助检验答案。靠计算器的帮助, 可以探索数字的配对和组合。能通过小数和岁数。能帮助解决测量和数字的实际问题。

当然, 由此获得的好处是建立在计算器在课堂上的运用方式。计算器本身并非万灵之物, 只有当它被用作刺激头脑进行运算和检验结果时, 它才是改善和发展运算能力的工具。

四、小学教材的选择

出版者协会是英国主要图书交易实体。教育出版委员会是协会的一个部门, 它的作用是掌管其政策和

有关出版物的运作。学校骨干教师在学校管理部门的协调下, 负责挑选和购买教材的工作。主要通过查阅出版目录和参加图书展示会等主要途径去实现订购指标。

由教育出版委员会组织的图书展示会遍及全国各地, 每年三次的展示能满足儿童的不同需要。 尽管国家课程指明了每个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但获取这些技能和知识的途径却由学校决定。特别是, 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并不是钦定的, 它由学校骨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指明的要求去选定。

利物浦小学骨干教师回答了教材选择的准绳, 这虽不代表官方思想, 只是基于经验之上的个人观点。 问选择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国家课程所规定的要求、所需花费、学校的预算以及教师的爱好。

问国家课程如何影响教材的选择

答国家课程提出的基础科学科目被称为技巧、设计和技能三技, 以前未曾开设, 需要选择新教材以满足新的需求。国家课程体现了适应变化的理想, 学校不仅要求教什么, 而且要根据儿童现有的经验决定什么时候教, 这就使大量的针对同一年龄段的不同教材应运而生。间价值因素如何影响购买答大多数学校走了一条捷径, 买那些价格能够承受, 内容又基本能配套的教材, 或买具有可信度的大出版公司的教材。一般说, 他们能够满足的需要。

问学校一般教师在教材选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他们对整体设计、语言水平甚至字号大小都有各自的评价, 这种评价对骨干教师作最后选择有很大影响。

五、学校与企业联姻

如果没有真正学校和企业的伙伴关系的发展, 英国经济在世纪的对外竞争要想获得胜利只能是浪漫的幻想。这是学校企业联合组织一位专家的预言。企业和学校的联姻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这种伙伴关系最初只是发生在与技术教育有关的学校范围之内。与各类学校广泛合作共建, 只是近年来的事, 那是年代末期和年代初。为此, 于年成立了专门的全国性委员会, 关门处理这类事务。有三大原因可以说明公司为何与小学合作。

· 公司许多职员的子女在当地小学求学, 因此与这些小学合作的举措深得本公司职员的欢迎和支持。 · 小学是社区非常重要的而且十分起眼的部门, 企业与学校联姻是无形的企业形象宣传。

· 创造性、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新的经验, 这种新经验能帮助他们走上人生道路。企业作为主人, 让学生参观工厂在参观过程中, 有专家或师傅讲解指导并且提供剩余边角料让孩子实地学习操作, 工厂还指供实习课程, 对教师进行调拨等。

推动企业与教育建立伙伴关系的思路,是十分超前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才能培养出适应漪帕勺社会环境的人才。

儿童从小重视手工劳动, 有助于道德培养, 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共事的能力通过劳动, 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欣赏手工产品的价值和工艺的能力。以上种种因素是企业与教育建立伙伴关系的势头方兴未艾。

六、伯明翰儿童大学

儿童大学听起来是一个十令人感兴趣的新生事物。它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儿童不同凡响有趣的学习经验。

由社区教育预算局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创立的这所儿童大学, 目前开办了夏日学校,周六学校和远距离学校。

开发和刺激学习兴趣是保证心智发展的重要一环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认识, 关键在于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并且不仅仅是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家庭, 还应包括所有阶层的孩子。因为很明显的是中产阶级家庭环境倾向于帮助孩子如何去学习, 而中下阶层家庭不一定具备这种环境。除此之外, 家长和学校紧密的配合, 得到社区对学校的帮助, 也是该所儿童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儿童大学规划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下, 让所有的孩子达到要求发展具有探究的和满腔热诚的心智, 并以此去面对和享受学习中遇到的挑战。

精心设置的科目以国家课程为标准, 同时重视儿童个人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促进在校学生精神文化智力体格方面的全面发展, 为其成人生活的机遇职责和经历作好准备。学校的最高宗旨是让儿童充满学习的乐趣。每当儿童达到一个学习阶段的目标, 学校就授与“ 成就证书” , 并在学校之外的大范围内开庆祝会, 以示对儿童的学习成就表示感谢。这是伯明翰儿童大学又一特色。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

1、小学办学经费不足—国家在学校经费投入上重中学轻小学。

100余年来, 国家用于小学的开支比中学的要少得多。历史上, 小学的大多数教师是单科教师, 对全面理解各科目地要求不高在中学里, 科任教师不仅要注意所教科目的新要求, 而且要全面理解各科目的新要求。在完成所教科目的同时, 在顾及总体目标及与其它科目的相关性。如今, 由于引进了国家课程, 小学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小学教师在现实的要求下, 需要教相当于中学教师相同范围的课目。要求高了, 但是, 相应的物质条件却没有配套。

专家们指出学校预算应该按实际情况制定, 而不仅仅以学生与教师之比来确定, 这一观点已经由全国教师精英委员会提出。他们相信, 不久将来小学和中学在开支上的鸿沟将得到缩小。

当然, 所有的小学校长并不希望从削减中学的开支中得到钱, 而是希望二者的都能从缩小差别中得到更多的资金。

2、师资严重不足

英国教师工会最近发出警告, 在英国中小学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隐患。教师训练局官员米勒说, 从现在起的5年里, 每年将需要2至3万的合格教师补充到中小学, 这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教师训练局打算将中学进修教师的名额再增加50%, 将小学进修教师的名额再增加34%。教师奇缺由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量的教师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学生数量的剧增。

一项新的调查显示, 学校在招募骨干教师时, 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在伦敦区有40%的空缺, 在罗马天主教学校在33%的空缺不得不接而连三地张登广告, 以吸引受聘者。中学骨干教师的流动非常快, 年就是一个轮回小学的流动已达年5一个轮回。空缺总得要填补, 但是骨干教师的质量仍被认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不能忽视, 所以招聘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尤其在小学,招聘工作更显困难。由于中学骨干教师在受聘时对薪金可以商议, 而小学骨干都在受聘时却绝没有这种机会。教师要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在英国也是人们至今在追求的目标。

课程设置

英国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包括两类: 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英语、科学三门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宗教教育、历史、地理、设计与技术、信息传播与技术、现代外语、音乐、美术、体育和公民等, 共计12 门课程。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较为宽广的、与他们的需要相联系的课程结构, 使他们能更好地为担负起成人的工作和职责做准备,国家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课程计划。 学校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 可以自主开设选修课, 即学校课程。这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课程,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英国, 学校开设选修课程的数量、质量,也成为家长评价、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最具特色的是英国的中小学开设有戏剧表演课程, 强调对本国文化遗产的赏析。比如新课程计划非常清楚地表明, 学生必须学习和赏析英国文学的伟大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 并要求他们从两份1914 年前的作家和诗人名单中选择。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调研报告谭坝九年制学校:郑清海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增强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实施有效课堂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情、学情;查找…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为了促进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对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小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1调...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中泉乡的普遍现状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同时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一...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华池县元城小学杨国庆一、调查目的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xx年x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社…

小学生语文学习调查报告文档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9月10日调查地点靖远县永新小学调查对象永新小学六年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观察法个别访谈法调查人周淑萍王小燕调查分工周淑萍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笔录王小燕发放收集问...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我校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使之爱语文学语文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地去阅读去表达去写作并...

关于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0月8日调查地点陕西省咸阳市陈杨中心小学调查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肖虹20xx年10月18日我被分到咸阳市陈杨中心小学任教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小学语文阶段的字词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既能达到识字量又能做到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但是字词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发布日期20xx0914点击率628冷师附小阳小玲一调查目的1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包括识字写字的习惯听说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作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探究合作的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xx年4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新二村新四村小...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