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报告

时间:2024.4.20

【课例背景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数学素养。依据课标,“图形的周长”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素养。

教材编写:教材中创设的情境:由“如何保护花坛”引出给各种形状的花坛安护栏的建议。这一情境使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周长的认识提供了素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注重寓知识于探索之中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的观察、操作活动、合作学习等提供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

学生情况: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现在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迁移能力,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圆形周长的过程中,能够抽象概括出图形周长的含义,那对长方形、正方形、扇形等其他图形周长化认识就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材中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根据

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图形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在学生已熟悉长方形、圆等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对“图形一周的长”的理解,然后才能使周长概念抽象内化达到理解应用的目的。但是图形周长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真正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具和课件形象感知、学生充分交流、练习精心设计等多种策略进行教学,来顺利地突破重点、分散难点。

【初教后研课】

通过充分的前期研讨和集体备课以后,我进行初次试教。课后,我校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课活动。大家对这节课的讨论焦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学生对“封闭”不理解,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存在差距。

原以为在指出了圆形花坛模型的护栏位置后,学生会顺利的描出圆形的边线。但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护栏应在花坛边上,且要离开一点才能起到护花的作用,所以画边线时,没有紧贴花坛边描。有的学生虽贴边线画,但出现画过头或不封闭的情况。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

明确护栏位置的基础上,充分展示生成的错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封闭”的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相信效果会更好。

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不深。

领导指出,在揭示周长的含义后,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的面的周长时,许多学生不会说。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处理上,没有做到让学生充分理解。虽然有教具和课件的形象感知,但教师没有通过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没有突出“一周”的长度,学生交流的不够,以致学生不会说物体面的周长。因此,教师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揭示周长的含义时,从语调、动作上都要加以强调,突出“一周”。再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为后一环节抽象周长的含义打基础。

概念深化认识部分超越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选取长方形花坛,根据给出的数据,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为了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方法意见的相同点,即:都是求了一周四条边的总和。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周长的含义。而教师在教学中突显了下一节的内容,把重点放在了寻求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上,忽略了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从诸多方法中找出方法的共同处,从而达到深化认识周长内涵的目的。大家认为,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总结:用不同方法求周长时,都是用什么共同方法来求的,周长的深化认识就能水到渠成。

【二次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多媒体出示校园一角图)我们珠海路小学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今天老师把我们校园最美丽的一角拍成了照片,想看吗?(想)请看屏幕:看了这些照片你感觉怎样?引入情境。提出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安装护栏 。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安装护栏的办法很好,如果用这种办法,那你想提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提高学生热爱校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又为感受周长提供素材,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安装护栏,经历周长的形成

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老师也忍不住想提一个问题:护栏应该围在哪儿?(出示圆形花坛)

(1)指一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圆形花坛的模型,你能指一指把护栏围在哪儿吗?她指的时候其他同学要看清楚他是怎样指的。(生指)对!就是这样围!谁看明白她是怎样指的?(另一生指)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指的?

生:从一个点开始转一圈又回到那个点。

师:怎样转一圈?

生:贴着花坛边转一圈。

师:说的多形象!这一圈又叫什么呀?(板书:一周)那我从这个点开

始行吗?(师指一点)这点呢?(指另一点)在这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行吗?请大家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指指,好吗?从这开始,沿着边线转一圈,再回到原点。

(2)画一画。

师:你想不想把边线画下来呀?请用彩笔在1号题纸上描出边线。(师巡视收集资料)

(3)说一说。充分展示学生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封闭的情况;画过头的情况。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理解“封闭”的意义。

师(展示不封闭的作品):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画得怎样? 生:他留了个口。

师:那应怎样画?

生:应把口堵上。

师:眼光真敏锐!这条线应是封闭的。(语调缓慢,强调“封闭”二字) 师(展示画出头的作品):那这幅作品怎样?

生:那个地方出头了。

师:这幅画得怎样?

生(齐答):好!

师:让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她是怎样画得。

生:我从这点开始绕圆的边画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4)小电脑演示。使学生对周长有明确的认识。

师:瞧!小电脑也学着你们的样子,描出了花坛一周的边线。看!先怎样?再怎样?

(5)小结:你认为在画边线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沿边线画一周,不能留口,也不能出头。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一周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数学素养。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1)描一描,揭示周长的概念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出这些花坛的边线吗?请做2号题纸。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描得怎样?

??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在描边线时,都是怎么描的?

生:饶边描了一周。

师:在数学上,图形 一周 (音重而缓)的总长度,叫图形的周长。(板书:总长度)谁来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师:比如,这个圆片的周长是指圆形一周的长(师加手势说)。谁来说说圆形的周长指什么?(指2人说)

师:那长方形的周长指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指长方形一周的长。

(2)走进生活找一找,深化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师:生活中的每个物体的面都有周长,像这个黑板面,谁先来指一指它的周长?你能说一说黑板面的周长指什么?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周围,找一个物体面,跟同桌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周长。

2.解决需要多长的护栏,引出周长的测量方法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个花坛各需多长的护栏?现在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要求需要多长的护栏,也就是求花坛的什么? 生:就是求花坛的周长。

师:你真聪明!要测量长方形护栏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全班交流,共享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找学生说是怎么想的。(有的可能用步测,有的可能用尺量??)明确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做准备。

3、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进一步领悟周长的含义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扇形、正方形花坛的相关数据)老师用同学们的办法,测出了这些花坛边线的长,你能迅速地口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4+2+4+2=12(米)

生2:因为长方形每两条边都相等,所以4*2+2*2=12(米)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虽然用了不同的方法求的周长,但他们都是求了长方形几条边的长?

生:四条边的长度和。

??

师:刚才,我们在求这些不同图形的周长时,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但都用了一个什么共同的方法来求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认可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从不同方法中寻求意见的相同点,对周长意义的深化理解起到促进作用,也避免上成计算课 。

4.估算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估算和动手测量能力

师:你能估算出下面两个图形,谁的周长更长吗?(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形)

生1:左边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用眼看的。这两个图形上边、左边、右边的长差不多,而下边长好像不一样长,看起来左边的长。

师:你还想说?

生2:我把两个图形合在一起,左边的图形下边长出一点,所以它的周长长一些。

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那你想不想知道你估算的结果对不对?怎么办?

生:量出每条边的长再算一算就行了。

师:同桌合作测出图形的周长。相关数据取整厘米数,直接写在图形上。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

的数学素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安装霓虹灯,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出示教学楼的情境图)学校为了美化教学楼,在传达室安装霓虹灯,你能算一算,用了多长的霓虹灯线?

思考:霓虹灯线的长是这个小屋面的周长吗?

2.活动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五、课后延伸

解决圆形花坛的测量方法:你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设法测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吗?(给学生提供圆形学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课外拓展作业,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次研讨与反思】:

二次试教后,领导和老师们一致认为前面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次授课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能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注意抓细节处理,感觉整堂课上得扎实、有效,目标明确。通过大家的二次研讨,我的认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大家的研讨内容,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

1.时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所以只有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根据学生中出现不理解“封闭”的问题,我让学生在指一指圆形花坛模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描一描圆形的边线,展示错例、说画法等活动,最终明确“封闭”的意义。小电脑学画,则使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从而使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成功处理,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的作用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深化认识

根据第一次研课中的问题: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不深。因而我在揭示周长的含义时,从语调上进行改变,并让学生对“一周的长”充分交流。同时,先以圆的周长为例,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什么是圆的周长,再举例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回到生活中,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黑板面的周长及周围物体面的周长。通过各种方式的充分交流,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空间观念。

3.围绕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本次教学,为避免概念深化部分再超越本节目标,我在老师们的建议下,关注学生计算图形周长的结果,虽认可学生说出的不同计算方法,但不深求方法的多样化。在学生交流完长方形周长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虽然用了不同的方法求周长,但都是求了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在学生交流完正

方形、扇形的周长后,再加以引导总结:在求这些不同图形的周长时,用的方法也不同,但都用了一个什么共同的方法来求的?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验不同方法中用到的共同方法,进一步领悟到周长的内涵。为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周长的意义,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本次教学加设了估算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的周长,让学生先估算谁的周长长,再测量出所需数据,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也呈现了多种估算方法,为综合素质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更深化了认识。这让我感受到:围绕重点,深化认识才能落到实处。


第二篇:课例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专业写作》期末测评·小论文

学号: 120121383

姓名:

成绩评定:

《扬州茶馆》课例分析

摘要:复述是四年级学生要求掌握的一个重点。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但同时注意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等。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既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使学生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复述训练比起背诵训练,独立性、创造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复述这个训练方法,怎样让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复述变成了难题。我将以《扬州茶馆》中烫干丝的过程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复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复述 教学策略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四年级的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复述,复述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复述不等同于概括,复述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而概括是对事物的总结。四年级上册课文要求复述的内容大多较为简短且逻辑性极强,我所选择的《扬州茶馆》中烫干丝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事例。文章节选为: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这段内容极短,但教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首先烫干丝的过程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见过,学生陌生感较强。其次,烫干丝的做法是一个过程,有先后顺序,所以每一个步骤的先后都是固定的,这对学生的理解的记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我将选择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一份是朱泾小学的 李小溪老师,一份是见习时我所做的教案。

师:在这些吃的花样中,作者最喜欢的,也是极力向我们推荐的是哪样? 生:烫干丝。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

师:不可少的!他读书挺仔细的。你们读出来了吗? 生:读出来了。 师:真棒! 幻灯片播放烫干丝这一小节: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师: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的有几个字有些问题。(手指屏幕)一个是“滗”, “拨”,“搁”一撮,“薄”片,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áo”,干丝便“shóu”了。

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呢? 生:烫干丝是怎么做的。

师:对了,是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接下去,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这段文字,然后将这些个动词圈出来,想一想:烫干丝的制作一共分几步?听清老师的要求了吗?(生点头)开始吧! 生:默读、圈词、思考。

师:你可以看着屏幕来介绍烫干丝的做法。说的过程中,注意,把你刚刚圈到的这些动词强调出来,让我们大家伙都听出来。

生:介绍。(板书动词:切、切、放、浇、滗、拨、倒、搁) 师:她找的对吗? 生:对。 师:你们也是这样找的? 生:对。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这边有两个切,可不一样呢。先是横刀切成薄片,(师边解释边演示)

茶房里技艺高超的查房师傅可以在1厘米厚的豆腐干上切成17片。接着,再竖刀切,切得细如发丝。

还有个字“滗”,读—— 生:滗 师:什么意思? 生:倒掉。

师:准确吗?这是凭我们的想象,不够准确。

生:挡住渣滓或泡着的东西,让液体(水、汤汁等)倒出。 师:你告诉大家,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注释写的。

师:课下的注释,同学们发现了没有? 生:发现了。

师:这是我们理解课文词语的一个途径,别忘记了,看注释帮助你理解。看老师,挡住小碗里的干丝,将水轻轻地倒出来,这个动作就是——(边说边演示) 生:滗

师:同学们清楚了吗?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动词。那么,烫干丝一共分几步呢? 生:八步;九步;三步??

师:再来读读文字,有没有发现作者给我们暗含什么提示?

生:一共是三步。那里有个分号,分号前面是第一步,第二个分号是第二步,最后的就是第三步。

师:听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真是个聪明的小丫头,老师用不着解释了。有的时候,文中的标点就是我们读懂课文的一个途径,读好标点会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瞧瞧,作者用一句话,就将三个步骤烫干丝,写好了。

写得怎么样呢?为了让你们清楚的了解,老师特地请一位师傅去做了烫干丝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师傅光顾着做了,忘记说了。同学们,你们了解烫干丝怎么做的,你们能给他解说吗?我一会把它放出来,你们看着他的动作,自己练习给他配上解说词。 生:看着视频练习说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就顾着看了,说好了吗?我听到的都是一个一个动作说,这些动作连起来说了吗?这样,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练练。 生:继续练习说。

师:接下去,就像我们“天天饮食”做菜的节目那样,你就是节目里的主持人来介绍这道菜,谁愿意试试。这样挑选主持人的机会可不多的,抓住机会。 今天,天天饮食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生:烫干丝。

师:师傅做,你来说,我们仔细看,用心听。准备好了吗?

生: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了。 师:师傅的动作麻利不啊?她说的更麻利。这位师傅跟我们文章中提到的这位茶房师傅一样不一样啊? 生:一样

师:有不同意见吗?谁来说? 生:他是先搓虾米的,后加干笋丝。

师:工序上不一样。还有没有?你觉得谁做得好? 生:画面上的师傅。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我有不同意见。 生:为什么?

师:这位师傅的刀功,还有他的动作,跟我们扬州茶馆里的师傅,作者看到的茶房师傅??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他说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就端过来了。但是,刚才我们在看切豆腐干,也没那么快。

师:看得仔细吧,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读一读,说时迟—— 生:那时快

师:刚瞧着在切豆腐干,—— 生:一眨眼已端来了 师:自己再来读一读。

生: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 师:烫干丝就是—— 生: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写烫干丝的文字,这位同学加了一些连接词,你觉得这样写行不行?品一品谁写的好? 生:自由练习读。

师:你们的意见是? 生:作者好 师:好在哪?

生:他这样加连接词,就不能显示那位茶房师傅做得很快。 师:是呀,他的这几道工序是一气—— 生:呵成

师:这位同学好心办了坏事,他加了这些连接词,让这个动作变慢了。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我们再从听觉效果上品味品味。 生:读改后句子。

师:读原文。听出区别了吗? 生:老师读的很爽,他们读的慢。

师:读的爽,节奏快,这是因为作者写的好,一气呵成。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叫茶房烫干丝—— 生:是必不可少的??

师: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查房师傅的感觉。你们想不想也来操练操练? 生:想

师:现在你就动口动手来做一做这道菜。 生:练习复述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师: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谁来试试? 生:勇敢的女孩子到前面来。 师: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生:王

师:王大厨要给我们演示烫干丝了,看准了。 生:演示复述。 师:她的表现怎么样? 生:很好。

师:我知道下面很多同学都可以做,你们回去给你的爸爸妈妈做。 师:烫干丝的做法总共分几步啊? 生:三步。 师:第一步—— 生:切丝 师:第二步—— 生:烫熟 师:第三步——

生:造型,调味。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吗?作者为什么推荐这道烫干丝?就是因为它—— 生:又快又好吃,而且不妨碍你吃别的。 师:清淡可口,这也是扬州菜的一大特色。

过渡:扬州茶馆除了有零碎小吃外,还有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第二段。第二段介绍的是----(烫干丝)

1、师:小朋友们默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作者是分几层来描写“烫干丝”的?

(两个)做法和味道 出示

2、做法分为几个步骤?

预设一:交流,三个步骤。(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交流,师小结:你真会读书,小节中的分号为我们做了提示。卷子中皮影戏的制作过程。 预设二:生交流,未按照分号作辨别。

师点拨:你读的很仔细抓住了动词,如果再注意一下这句句子中短句之间的符号你就可以更清楚烫干丝被分为几步了。

生再交流,小结:你读得很仔细,注意了分号,它表示的是短句与短句之间的并列关系,所以烫干丝的过程分成了三步。

3、自己读读课文,圈出制作过程中的动词。

交流并板书:切 切 放 浇 滗 拨 倒 搁

4、现在就请同学们抓住这些动作,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想象一下烫干丝的过程。 ① 指名读。

② 现在老师提高要求了,谁能做做动作读一读。

重点指导:第一个切,切成薄片应该是横着切,第二个切是竖着切。

拨:由下往上拨成圆锥,越到上面越尖

搁:就是轻轻地放一点

③ 师生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两句话

概括味道 清爽

更多相关推荐:
20xx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

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前言n摘要什么企业供应链主要问题解决方案背景分析n根据案例的情况n产品分析供应链类型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供应链结构SCOR模型供应链绩效ABC分析识别问题并要点分析n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量代换教学案例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中心小学覃珍珍20xx610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

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进一步在WPS20xx系统中设置页面底图使用文字框创作艺术字插入公式等从而制作色彩斑斓的板报计算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画面激励中学生无穷的求知欲和学习...

课例分析报告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课例分析报告州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数学第一小组成员田桂庸梁光涛李梅彭英慧石慧萍石芸隆华杨春燕教材分析今天我们组的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课例分析报告 1

课例分析报告1黄蓉蓉20xx级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MakingADifference第一课时Warmingup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一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正处于一个渴望走向成熟的年龄活泼好奇的特...

课例研究报告范本

课例研究报告撰写的一般框架内容一、阐述研究的主题与内容1、确定研究主题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主题)是什么,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与价值。2、选定研究课例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

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济南的冬天》典型课例研究报告一、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1、背景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d 文档 (2)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例分析国培培训期间我们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参与我和祖父的园子设计工作坊聆听了步进老师关于教学设计的指导观摩了同课异构两位学员上课并互动交流江苏泰州特级教师沙华中的名师示范从备课到听课再结合...

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初一英语微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主题7AUnit6Comicstripandwelcometotheunit的教学教学班级初一1班执教教师杨西文研究教师沈红李文峰庄建华端一飞沈鸿飞指导老师沈红研究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和...

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修报告《Waystogotoschool》课例研修根据此次国培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下面,我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Waystogotoschool第四课时课题进行学…

周长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周长课例研修报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

云甸完小课例研修报告

苍岭镇中心小学云甸完小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目前我完小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

课例分析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