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4.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实施细则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一、活动目的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指导人生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学时、分数分配 本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时数为16课时,实践教学活动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 本课程的分数分布为: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期末考试。 ..............20%........20%........60%....

三、活动方式 开展理论及成就宣讲、学业辅导、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支教扫盲、志愿服务、助教、勤工俭学、读书会、文艺演出、社区服务、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应利用课外时间,可以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活动一般以10人以下为主,撰写报告或活动总结,打印上交。 .......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①教师提出选题及参考文献设计实施方案。

②教师讲授社会实践的方法、要领和具体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或文献、查阅资料,拟定实践计划、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

2、实施阶段:

布置调查任务,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10人以下为一组,)每组从老师布置的社会调查题目中任选一题结合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则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3、总结阶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学生总成绩。

五、考核

1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14~15周)交给班级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收齐后将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报告、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并单独记录学生的实践课程成绩。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

六、社会实践报告要求

1、调查报告统一格式(见附表),字迹工整、清晰、语句通顺;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合理。

2、可从参考题目中选题,也可自拟题目,角度要小而新颖。主要使用自己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引用材料要真实可靠、简明扼要,并要注明出处。

3、社会调查报告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理论,又要反映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调查情况。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七、社会实践报告评分标准

1、选题符合本门课程要求,观点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场观点正确。(5分)

2、紧密联系实际,能够调查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5分)

3、表述清晰严谨,结构层次清晰,分析有据合理,逻辑性强。(5分)

4、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要求。(5分)

5、如果出现观点错误,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此门课程以不及格计算。

八、参考选题

政治、社会问题

本地区城市公共基础建设问题调查研究

本地区基层民主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

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本地区如何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诚实信用原则实施问题研究

城管综合执法长效机制研究

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地震对非地震灾区居民影响状况的调查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妇女地位和生活方式变化调查研究

2

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弱势群体(农民工、城市贫民、留守儿童、空巢家庭) 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家庭保姆问题调查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乡发展前景调研

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老区脱贫现状及途径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调查研究

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

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社区服务问题研究

社区老年人心理状况调查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寻找党的好干部

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经济

滨海新区某领域、行业发展构想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地方性中小金融结构发展研究

电影消费习惯及态度调查

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3

东部带动和支持西部发展的方式和经验研究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问题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个体户减少的状况和原因调查研究

各类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案例研究

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 股市及股民风险意识

关于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灯光夜市的调查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研究 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强化税务稽查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合理房地产税收体系建立研究

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积极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 家政服务业发展调查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问题

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和调整状况和影响的调查研究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人民币的升值问题

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手机消费调查

售后服务利与弊

税制改革问题

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保障

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

物件上涨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现代服务业布局研究

乡镇企业与集体经济

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循环经济研究

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偏好与资产收益研究

4

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

中国特色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研究

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安全发展问题

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文化、教育、卫生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调查

艾滋病、血吸虫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状况调查

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本地区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地方民间文化的收集与整理

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新课改实施情况调查

关于文化市场管理情况调查

加强教育普及,实现教育创新(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校扩招) 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典型调查

教育资源的均衡性问题

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保障调查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四川地震与民众爱国精神调研

民警身体状况调查

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行人闯红灯现象调查

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

医疗改革(农村、社区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医疗保险、虚假医疗广告、医患关系)

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江大河污染及治理情况调查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关于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5

加大环保力度,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节能减排科普宣传行动

节约环保型企业调查

排污企业调查情况

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及计划生育政策 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战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典型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 留守儿童调查研究

农村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农村彩电市场潜力巨大

农村大学生的土地问题和户口问题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

农村耕地保护

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调查

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环境保护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研究 农村清洁能源的调查

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发展完善的调查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农民股份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问题

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农民养老保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物价上涨对农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青少年、大学生相关

大学毕业求职消费调查

6

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调查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流行时尚文化

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青少年犯罪特点调查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青少年新的生活方式 特殊青年群体 青少年犯罪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调查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状况调查 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其他自选题目

7

天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登记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8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心得体会 摘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吸收传统实践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的精华。通过对以往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彰显了实践的价值维度,从而确立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把实践的价值维度作为逻辑主线而贯穿其中,从而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唯物主义、哲学、实践、人的本质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内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称为是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 全文一共只有 11 条,形式上虽然相互独立,全文始终有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实践的观点。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受动性和不彻底性,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而确立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又运用实践观点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改造世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出发点是实践精神,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社会的人的感性活动,从主体和主观方面,从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自然事物的变化,从两者相互关系的方面去理解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人

的社会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辩证关系,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变化和发展。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于哲学革命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已经是有一个根本基点已经是其核心,既实践观点。马克思在草拟这份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时,已远远超出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片面性观点,明确地提出了新哲学最根本观点,即革命实践观点。在这一观点统帅下,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实践”本身哲学阐明;二是在实践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视角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三是从实践角度出发来解释人本质。

实践的观点: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性”也就是思维的实践力量,指人类完全可以透过现象认清客观规律,即通过实践力量跨越康德所称的现象和本质之间“此岸”和“彼岸”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思维与真理、现象与本质统一于实践。是否是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告诉人们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同时,马克思又对传统上的哲学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前的哲学家都远离实践,在思想的空中研究哲学。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纯粹经院式的哲学研究方式,脱离人的实践活动来研究哲学问题没有任何意义。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

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第三,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唯物历史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指出了新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及其社会基础。指出了旧唯物主义三大缺陷:一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脱节,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形而上学性;二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已经是消极被动反应论,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地位和作用,不懂得实践已经是认识前提和基础;三是旧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已经是唯心主义,由于它不彻底性,从而不能吧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领域中去,从而而只已经是由社会意识去说明社会存在和发展。

《提纲》在第一条中马克思就开门见山的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用锐利的笔锋直指旧唯物主义的问题所在,从而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实践是“人的感性活

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脱离社会的、撇开历史进程的、彼此孤立的抽象个体。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的抽象物。马克思从认识社会的,认识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提纲》第十条中提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旧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是旧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市民”是18世纪资产阶级学者使用的术语,用来表示当时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马克思借用了这一术语,说明“旧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提纲》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人是单个的人,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体。从阶级立场来看,新唯物主义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社会联系,反驳了认为人是脱离社会,并不相互依赖的错误观点。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

主义。解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有重大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已经是一种创新事业,实践创新就已经是社会主义生命所在。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指导下,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实践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又要总结经验教训,将在改革探索中取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回到实践中经受检验和用于指导实践,解决好首创性实践无经验教训可学习借鉴问题,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但提高实践可行性和效益性。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在这里马克思首先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代表——法国唯物主义者所持有的环境决定论或教育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环境和教育的改变致使人发生了改变,人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因此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部分高于社会之上”,即把整个社会分成两部分——环境和人,环境高于人之上,决定人的生活。”深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之后我们不管面临情况多么复杂,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关系,立足于群众科学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的理想和事业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书目:《黑格尔的智慧》、《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理性·自由》

更多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报告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导师实践锻炼地点华润万家实践目的与意义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样本

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分析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0级贸易1班学号**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系报告提纲一、引言(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科学技术的概念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学期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好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附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20xx20xx下实践报告选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年级20xx级系别专业班级文学部旅游英语班团队成员姓名龙成指导教师陈彩利日期20xx06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学期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好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团队名称所属学院执笔人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组员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一活动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题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指导老师认识世界并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摘要认识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对于认识又有反作用形成循环往复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中运用这一原理就...

13-14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调查报告撰写安排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调查报告撰写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一撰写时间第614周二参加对象本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全体学生三调查报告参考题目见附件一学生也可结合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一活动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