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24.4.20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研训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湖北某天才少女上课看课外书被发现,留下遗书称 “压力大,想休息一下” ,投湖自尽;四川一名九岁的小学生“把书烧给我!证明我是爱学习的!”说完跳楼摔成残疾;“出了校门,如果遇到王强,就躲着走,不要惹他” 湖南某中学一位年仅37老师就因为这一句话被学校已开除的初中生用匕首刺死,成为在20xx年教师节过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第四起学生杀师案,也使我们教师职业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变成危险职业之一。诸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当我们为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痛心时,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道还不够敬业吗?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怕学、厌学现象日益严 1

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烦恼,尤其是出现上述自杀,他杀事件呢?这一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社会、家庭、学校都已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着应有的努力,而且在学校,为了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变的中小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如果科任老师能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而且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很苦”的困境,实现“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 2

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相互剥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化。

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问题。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通模式研究;

(2)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方面(如创造性)的学科渗透问题,没有系统探讨心理素质各层面的学科渗透;(3)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 3

4、本课题的研究更能在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5、本课题是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

6、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心理健康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学家麦灵格说:“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变故,而要三者都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 4

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能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渗透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渗透性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 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 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二)支撑性理论

1、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 5

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再象过去一样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正如罗杰斯所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毕竟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而这种变化又取决于过程而不是取决于静止的知识。”他又提出教学的重点也应当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上。因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备资源等,而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认为教师要无条件尊重接纳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自由、健康成长。

3、情商理论

国际有关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IQ(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指数并不大,而学生的EQ(非智力)因素却与学习成绩有较大的相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正是EQ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情绪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理念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 6

点。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2)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3)讨论。(4)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四、研究问题与内容

研究问题

(1)挖掘与处理各学科教材的心理素质内容,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学科渗透。

(2)将心理素质训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

(3)综合各学科渗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形成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和教学策略。

研究内容

7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防止疲劳和厌学情绪的发生。

在教学目标上,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视形成性评价,不要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防止考试焦虑的发生。

在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管理中,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五、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分析:

(1)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教学。

(3)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教师目标: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心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2)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渗透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去。

8

(3)总结、筛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各科教学的优秀个案。

(4)力争给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各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5)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学生目标:

(1)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2)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初中确定为( 13 )所实验校,小学确定( 24 )所实验校。

七、研究原则、方法与途径

研究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由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总结许多教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概括出以下几条原则。

1、积极情绪原则

9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从长远看,会获得教师和同学更多的尊重与接纳。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和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要接纳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焦虑,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2、体验成功原则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确保每个学生通过教学获得成功感。

3、民主自治原则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体现为民主自治原则。要求教师克服对课堂管理所持有的“压、训、罚”的错误观念,实行民主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以积极的指导为主,消极的限制为辅:标明恰当行为在先,奖惩在后。一旦学生发生课堂行为问题,在处理时,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惩罚应就事论事,切忌把惩罚作为教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滥施体罚。其目的是透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能力,尽量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各种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4、合理负担原则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重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的直接后果是疲于奔命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和家长留下的课外作业,学生用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与人交往,全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严重 10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限制课外作业量。有的教师在课内完不成教学任务,靠占用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靠大量课后练习去提高学习效果,有的学校不是引导教师去比谁的教学效率高,而是比谁能加班加点,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些做法,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5、点面结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表现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面的行为问题捕捉和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而应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如果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时,可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漏洞,总结规律等,而不能让他们无所事事、置于活动之外。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的花哨和热闹而没有实际内容,它应该是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同时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分享、合作、竞争态度等。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个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心理测量法、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等方法。

11

1、心理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学校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3、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客观表现去了解他们心理的方法。对心理观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及用专门的形式记录所获得的事实和结果。应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以及其中的心理现象。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训练,善于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所需要观察的事实和材料,并发现各种现象间的联系。

观察法比较方便易行,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的最常用的方法。

4、个案调查法:对一些典型学生进行重点追踪研究,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孤僻的学生,有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等。以确定学科渗透对这些学生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对他们实施有效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独特方法和策略。

5.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此课题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研究途径:

(1)备课时设计心理教育的目标 ,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

12

通过学科课程渗透心理教育,要有意识地进行,需要从备课开始,挖掘教材内涵,在教学目标中,设计出心理教育的目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些课程如思品课、政治课都直接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当然,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如语文教材中的群体人物画廊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历史、地理学科也是如此。如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学科可以通过自然国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各种高级社会性情感。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生物、生理卫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同时自然科学类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譬如,数学课中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中的演示和实验,更是包含着丰厚而广泛的认知心理方面的资源。此外,在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艺术、体育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这一类课程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音乐课、美术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影响生理,促进认知,改善情 13

绪状态,调整行为方式,而且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速度、音调等还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调控效果。正因为如此,国外一些学者已将音乐作为一种资源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并由此发展成音乐疗法。美术课中绘画的色彩和线条也能唤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美术作品的鉴赏更是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至于体育棵,有学者认为更始蕴涵着促进智力发展、调节消极情绪、锻炼坚强意志、健全学生人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等6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做到既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解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学生自学,生生互动,有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课堂管理模式(民主型管理方式应该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要讲究有机、适度、灵活渗透

3、利用作业批改中的简短评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以强化

作业中的简短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它的特点是篇幅较小,针对性强。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巧妙运用简短评语,能使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短短的几字评语往往起到“拔动千斤”的作用。

4、及时写出教后记,教后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经验总结)

八、研究步骤

14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08.9――2009.3)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1、现代教学思想

(1)树立教师心目中的主体性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2)使教师树立广义的知识观。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有广义的知识和狭义的知识之分。狭义的知识是指知识的贮存和提取,即陈述性知识,我们现在的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就是评价学生的狭义知识。广义的知识观还包括知识的应用,即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使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义的知识观要求教师不仅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3)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传统的教学实践往往只重视对人的知识、智力、道德等单一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人格的整体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切实地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2、心理学知识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实验的成功 15

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教育技能,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们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实验教师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等,力争使每个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技能,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

(1)热爱学生,无条件完全接纳学生;

(2)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理解学生;

(3)学会移情思考、处理学生的问题

3、基本技能

(1)了解学生的技能。不了解学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才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分析、个别谈话等。在实验前,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向实验教师介绍经验、传经送宝,同时要组织任同一班级课的教师互相交流对实验学生的印象,以求达到共识,只有当全体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使教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信念,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同一目标。

(2)创造性地教学设计技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于课堂教学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情感。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我们准备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并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教学设计竞赛等集体教研活动,以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16

(3)教学应变能力。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既反映了教师在紧急状态下的应付水平,也反映了一种教育机智,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写出较为详细的后记,不断地总结经验;把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拿出来,共同探讨有效的应付方法。

(4)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技能。这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说服、表扬和激励、关心、沟通、暗示、感化等方法。将每种方法的应用原则和适用范围交待给教师,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技能,逐渐积累经验,最终达到熟练应用这些技能。

(二)、实施阶段:( 2009.3――2010.3)

本次实验点多线长,范围很广,因此,根据实验教师任教学科的不同,将课题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

1、“在文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

3、“在艺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互相协作的能力。

因为本次实验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所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进行设计。本次实验侧重的是后者,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

17

1、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是封闭性的,它重教轻学;强调学生的继承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关心学生的外显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这种呆板的、缺乏生机的传统教学活动。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行为以及自尊、自信,善于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自我积极参与的集体活动中产生和养成的。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多创设各种锻炼的情境,让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实现自我;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让他们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

(3)、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观点的碰撞与趋同,能够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提倡多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达到以下目的:

①规范社会行为。学生在社会中获得的各类信息在小组讨论中达到共识,取得比较一致的主流价值观念,并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培养应变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广开思路,有助于他们多向思维和应变能力的锻炼。

③调整偏差行为。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以人为镜,发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偏差,在他人的帮助下,加深对自身与他人的理解,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4、设计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效益是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的,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必须改变这种教学 18

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强调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在实验的实施阶段,每个小组应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写出本组的实验计划;

2、依据实验计划严格进行操作;

3、每学年写一份阶段总结;

4、做好实验的有关记录。

(三)、总结阶段:(2010.3――2010.6)

在这个阶段,对前期的工作加以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实验教师总结经验,形成论文。课题组完成终期实验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刘玲华 德育室主任,负责课题组织、协调、研究等全面工作。 小学课题组组长:申雅秋 德育室心理研训员,主要负责小学段心理课题研究

工作。

中学课题组组长:董向红 德育室心理研训员,主要负责初中段心理课题研究

工作。

实验校负责领导:负责本校心理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实验校教师(课题主持人): 负责本人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成果表现形式

课题以结题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论文、课例、经验总结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19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2009.4

20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报告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报告姓名xx学号1534001424445专业会计指导教师提交日期二一五年六月十八日这学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让我获益匪浅细读全文悉心反思顿悟生活像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既如此何不笑...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资格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级)姓名:______徐霞_______身份证号:61xxxxxxxxxxxx学号:____20xx12493397___培训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时代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院领导的支持及各部门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可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峡山区王家古城小学王家古城小学,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园占地49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7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幼儿班2个,学生300多人,专任教师19人。一、学校心理辅导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引言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小学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穆村小学位于现有学生743名15个班级35名教师我校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报告

安徽寿县广播电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课程报告姓名杨梅学号1534001422853层次大专专业学前教育分校六安电大指导老师柏梅一心理教育现状与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

心理健康教育汇报材料

无声春雨润万物广结爱心助成长承德三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承德三中始建于19xx年20xx年8月出于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新学校整合了三所农村初中是一所半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13亩建筑面积1668...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7秋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王正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山东省昌邑市奎聚中学李英杰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的显得越来越...

五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分析报告

20xx20xx下学期艺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五六年级质量分析报告一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活动为主的一种上课方式或直接叫做心理活动课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

心理健康教育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