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和谐发展的调研报告8

时间:2024.4.20

关于产业和谐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口区发展和改革局

(20##年9月)

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进行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如下:

一、三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0##年底,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57亿元、30.7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增长8.5%、34.3%和1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76.9%、18.5%。

(一)基本情况

1、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水产、畜牧、棉花、冬枣、芦苇为主导的五大产业体系。在农业主要产品产值中,水产、畜牧、棉花排在前三位,产值分别达到45476万元、19235万元和18090万元,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到前三位的是水产、

棉花和冬枣,分别占到农民收入的14.5%、12%和6.7%。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发展到4家,生产加工范围扩大到水产品、肉制品、芦苇、冬枣等10余个品种。农村劳动力转移稳步推进。20##年底,全区农村劳动力人数达到4.22万人,其中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1.6%、24.7%和13.7%,外出打工者约有30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0.7%。农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目前,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个,其中渔业协会、林业协会、畜牧业协会、种植业协会分别达到2个、5个、3个和4个,发展相对较好的有新户乡的新盛冬枣合作社、太平乡的禽类养殖协会等,带动了约1.1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

附表一:全区农业主要产业分布情况

                                    单位:吨、公顷

附图一:20##年农业主要产业结构图

2、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年,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五大产业分别完成产值55.5亿元、0.6亿元、10亿元、13.8亿元和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5.3%、0.6%、10%、13.8%和2%。石化,富海、中海两家骨干企业20##年实现增加值15.8亿元,拉动工

附表二:全区工业五大产业体系发展情况

业增长24.4个百分点,原油一次性加工总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产各类成品油170万吨;盐及盐化工,目前已开发滩涂37万亩,占全部适宜开发滩涂面积的69.8%, 20##年原盐、溴素产量和产能分别达到60万吨、3500吨和150万吨、4300吨,以新瑞化工、春兴盐化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家;精细化工,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内,以生产涂料和催化剂等产品为主,约有18家规模以上企业,20##年实现总产值15亿元。骨干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截至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4.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09%。企业改制步伐加快。25家油田存续企业中,目前已经改制完成11家,未改制企业14家。已完成改制的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家,上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元、利税1.2亿元、利润0.7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7% 、27.2%和25.9%。

3、服务业。20##年,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71亿元、2.03亿元、1.05亿元、1.63亿元和1.3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18.1%、9.4%、14.55%和12.1%;全区服务业共吸纳从业人员2.8万人,实现税收1.1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33.7%,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服务业骨干企业发展到81家,其中,交通运输企业33家, 20##年实现货运量和客运量484.6万吨和94.6万人,增长5%和5.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骨干企业10家,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600人;金融保险企业发展到25家,金融机构13家,实现各项存贷款余额88.03亿元、26.72亿元,增长8.8%和13.4%,保险机构12家,20##年实现保费收入1.76亿元,增长9.1%,给付各项赔款3930万元; 房地产开发企业9家,其中三级、四级资质企业分别达到1家和5家,完成投资5075元,销售商品房面积1.39万平方米;旅游业企业共有4家,从业人员约6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0万元。

附图二:服务业主要行业构成对照图

 


(二)主要特点。几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始终坚持把上级方针政策与河口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工业强区、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民营经济五大战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亮点:一是构筑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发挥临海靠河“油田腹地”的优势,形成了以石化、盐化、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为支柱的五大工业产业,水产、畜牧、棉花、冬枣、芦苇为骨干的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以商贸流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为发展重点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二是打造了相对和谐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由20##年的36:32:32调整为20##年的11.7:64.7:23.6 ,粮经比调整到20:80,由传统的“一、二、三”向“二、三、一”结构转变,具备了典型的工业化中期特征。三是提升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竞争力。石化、盐化、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7.5%,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以及海洋产业平均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作为新的主导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一轮增长极。20##年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与20##年相比分别翻了1番、3番和2番,年均增长达到11.3%、51.4%和28%,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四是夯实了比较稳固的产业基础。引蓄灌排水利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区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为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五是改善了和谐的生态环境。成功的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并在全市推广,相继建成路域林网110公里、水系林网72公里、农田林网3万亩、植树120万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2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5%,COD排放量同比降低15.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降低4.3%。

二、产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促进产业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南方沿海发达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传统产业将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给我区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从区域环境看,河口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是山东半岛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汇点,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新一轮国家重点建设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化学工业基地

建设、半岛城市群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得到国家和省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德龙烟、黄大、通港铁路、荣乌高速、沿海高等级公路、东营港扩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将日趋密切,连接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和中原地区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将更有利于直接接受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从我区自身条件看,147万亩的未开发利用土地、6000亿吨的盐卤储量、21亿吨的石油储量和170亿立方的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电力供给充足,供电负荷达到15亿千瓦;民间资本潜力大,接近60亿元的存贷差,是我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前提下,我区的比较优势将充分显现。经过建区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后一段时间,我区工业发展将步入高速期,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战略深入实施,城乡经济、油地经济进一步融合,高强度、大规模的投资将进入回报期,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活力会更强,后劲会更足;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二)影响产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从年初的50美元/桶迅速攀升至80美元/桶,对国内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从国内来看,国家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遏制经济从过快转向过热,今年以来,连续5次提高银行利率,陆续出台了调控土地、物价、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等各方面的调控政策,连续开展了电解铝、水泥、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清理,最近又相继开展了对石化、盐化行业的清理整顿,使得项目的准入门槛一再提高,如石化行业常减压控制在800万吨以上,烧碱行业的核准权力收归省发改委,盐化行业核准权力一律收归国家发改委,这些都对我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区域来看,国家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开始和市里产业布局规划的出台,我区石化、盐化行业的新上项目将被从严控制,向临港转移,产业布局面临重大的调整,尤其是李建国同志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和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共同发展的思路,是机遇更是压力。从周边看,各地区都在加速崛起、竞相发展,潍坊提出以重化工业为重点,发展四个化工产业区,把北部沿海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经济新区;滨州向省政府申请设立北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打造山东东北部沿海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如果我们不能加快发展、快速突破,势必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抽离现象,导致经济发展被边缘化。

从我区来看,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对石油工业依赖度过大的情况仍将存在,加快发展的压力很大。一是产业发展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项目上马在前,产业规划在后,造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现象,不利于产业规模集聚和生态建设。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外向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层次不高,带动力较差。三是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土地、滩涂、港口、劳动力等优势潜力发挥不够,综合利用率低,未能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自然生态体系脆弱,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不强,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推进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路

(一)关于发展目标的预测。到20##年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三年翻一番,其中,一、二、三产业

增加值分别达到7亿元、83亿元和30亿元,年均增长7%、32%和26%。到20##年,地方生产总值力争再翻一番,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亿元、200亿元和90亿元,年均增长7%、19.2%和24.5%。

附表三: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二)关于发展定位的思考

工业,突出发展盐及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建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着力打造鲁北绿色盐城。

农业,突出发展冬枣、畜牧、生态高效渔业养殖和海洋产业,力争建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生态高效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全力打造渤海渔城。

服务业,突出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产业,力争建成以东营港为中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集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黄河口港城。

(三)关于发展布局的设想。立足当前产业基础、突出资源整合和未来发展潜力,在今后五到十年,狠抓产业招商,突出产业集聚,将我区北部、东部沿海区域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集中加快“一带四区”建设,促进产业布局优化,重大项目建设集中。

1、海洋循环经济带。该区域西部北起防潮堤、南至滨海大道、西起潮河、东至挑河,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东部区域主要布局在防潮堤两侧,东起中心渔港、西至挑河,外侧控制在距防潮堤3000米以内,规划控制面积867平方公里。按照“合理开发,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一水多用”,高效利用海水资源,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为目标,建设工业、农业循环经济体系,重点发展设施渔业、生态渔业、盐及盐化工基础产业,建设浅海贝类护养、万亩海参养殖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建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生态高效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渤海渔城。

2、工业集聚区。该区域主要指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挥濒海临港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区中园,突出发展石化、盐化、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化学工业基地的重要载体。

3、临港产业区。该区域主要指河口临港工业区(西起310省道,东至东港高速,北接防潮堤,南连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孤岛仙河两镇部分区域,规划控制面积248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实现港区联动、错位发展为目标,面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服务,承接港区产业转移,在工业区物流、能源、加工制造等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社区服务、房地产开发、娱乐休闲等产业,连通孤岛、仙河两镇,实施产业配套服务,着力打造为承载港区产业的后方服务基地。

4、生态旅游区。该区域主要依托中心渔港和东营港,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西起老黄河故道,东至滨海路,南依桩呈路,北临围海堤坝)和湿地生态区(东起挑河,西至中合堂水库,南起城北生态防护林,北至滨海大道)为主体,规划控制面积423平方公里。充分依托黄河故道、滨海滩涂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石油工业景观、现代城镇、沿海风电等核心资源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建设,建成融自然生态、黄河文化、石油景观为一体的滨海生态观光度假型旅游目的地。

5、绿色生态农业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区西部四个农业乡镇,规划控制面积34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冬枣、淡水养殖、棉花、畜牧、芦苇、蔬菜等高效绿色农业,努力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四)推进产业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产业和谐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此,需着力发挥好资金、环境、人才三大要素,凝聚内力、外力、合力三大力量,落实体制、机制两大保障,加速推进产业融合集聚,推动三次产业和谐发展。工作中,主要是培育“两个特色”,实现“三个突破”,强化“四项措施”。

1、 培育“两个特色”是“一乡(镇)一品”和“一(产)业一企(业)”

一乡(镇)一品。综合统筹平衡,区别资源、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在全区七个乡镇(街道)中确立一个乡镇(街道)一个主导产业,另外确立1-2个优势产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促其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不在范围内的产业不享受扶持政策。

附表四:一乡(镇)一品分布表

一(产)业一企(业)。紧紧围绕农业五大优势产业、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以及服务业中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坚持一个产业扶持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的原则,择优选择规模较大、发展较好、带动作用较强的企业,确立为产业龙头,集中倾斜扶持,尽快实现突破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三个突破”是以临港产业、海洋经济和三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迅速壮大三次产业实力。综合评价发展优势,找准关键性因素,狠下功夫,做大文章,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努力实现全局发展的新突破。

以东营港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发展临港产业。统筹考虑东营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搞好商贸流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轻工制造、休闲娱乐等行业建设,依靠项目促发展,依托发展上规模,促进临港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孤岛仙河两镇与港区联动、错位发展,打通连接孤岛仙河和港口的便捷通道,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效对接,实现人流、物流的大融合,打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并以容纳15万人口为近期发展目标,倾力打造黄河口港城。依托通港铁路和大唐发电厂的规划实施,建设500万吨级战略石油储备库、100千瓦超超临界发电组,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化工、能源基地。到20##年,力争实现临港产业总产值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中心渔港配套建设,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洋保健食品、水产品加工出口等产业,不断扩大加工能力,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一水多用”的循环经济生态高效体系,力争到2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全力打造渤海渔城。强化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着力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12万亩冬枣基地、万亩海参养殖基地、24万亩棉花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成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检验检测、安全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响黄河口优质农产品品牌。

以石化、盐化、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和谐产业链。石化,重点发展以炼油芳烃为原料的聚酯化纤轻纺产业链、以乙烯、丙烯为原料的聚烯烃塑料产业链、以丙烯为原料的涂料溶剂产业链,力争到20##年,石化产业实现链条化生产,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盐化,重点开发利用海水制盐和海水提取镁、钾、溴等重要资源,形成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链和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推动建设百万吨级浓海水制盐、万吨级海水提钾、海水提溴等项目,力争到20##年,盐化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着力打造成为鲁北绿色盐城;精细化工,充分利用石化产业链中的丙烯、苯胺、甲醇、聚丙烯等产品与盐化产业链中氢气、氯气、烧碱等进行反应,进行下游产品的生产。通过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石化、盐化、精细化工的链条化生产,整体加以推进。力争到20##年,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3、“四项措施”是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健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督查落实后评价体系

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规划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定位、布局、特色、措施四个关键,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重点加快七大产业规划编制;坚持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论证好重大项目建设,初步提出今后五到十年需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搞好项目与产业、规划的衔接,做好与上级规划的对接,力争最大限度的取得上级规划和项目的支持。

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瓶颈问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突破主要瓶颈,就不能取得经济发展的大跨越。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港(东营港)、铁(通港铁路)、路(环海高等级公路、仙河孤岛连接东营港的快速公路)项目实施进度,搞好北部沿海防潮堤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渔港二期工程,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二是强化生态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影响制度,坚决杜绝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

健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部门、单位的职能分工,落实承担的主要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加强调度。实行经济运行情况月调度、季分析,强化信息的上传下达,便于及时掌握和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成立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咨询机构,对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提出发展意见,指导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加快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完善督查落实后评价体系。将经济发展任务和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政务督查内容,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具体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各级干部,严格考核奖惩。每年根据督查考核情况,开展发展效果后评价活动,分析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着力找出制约产业和谐的不利因素,做到工作开展有的放矢,有效促进产业进一步和谐发展。

附件:

关于河口区未来定位的说明

绿色盐城。河口区拥有214公里的海岸线,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7万亩的优质草场,路域林网110公里,水系林网72公里,农田林网3万亩,绿化面积达17670亩,林木覆盖率14.7%,湿地生态特色鲜明;盐卤资源富集,盐及盐化工初具规模,20##年底我区原盐产量达到60万吨,已开发37万亩,未开发16万亩,预计到20##年原盐产量可达到200万吨。同期,潍坊原盐产量达到1146.6万吨,全国原盐产量5403万吨;目前,我区原盐产量达到潍坊市原盐产量的5.2%,占全国的1.1%,发展潜力较大。生态湿地与盐业开发交相辉映,形成河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黄河口港城。目前,仙河镇约有人口5.1万(含油田、流动人口)、孤岛镇5.1万(含油田、马场、流动人口)。东营港位于河口区境内,是距黄河入海口最近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随着东营港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河口的临港优势初步显现,在临港片设立临港产业区,覆盖仙河镇、孤岛镇,近期以容纳15万人为主要目标,建设连接仙河、孤岛的快速通道,实施港区联动,承接港区产业转移,在工业区主要发展物流、能源、加工制造等基础产业,在仙河、孤岛重点为港区提供居住、金融、商贸、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实施港区产业配套服务,打造成为承载港区产业的后方服务基地。

    渤海渔城。河口区浅海资源丰富,鱼、虾、蟹、贝种类繁多,—10米浅海水域350万亩;土地及滩涂资源丰富,滩涂面积97万亩,尚有147.7万亩荒碱地待开发利用。海参、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优质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分别达到2500亩、2.6万亩、4.5万亩,产量分别达到8.5吨、4100吨、3200吨;海水养殖达33.6万亩,产量达8.9万吨,其中盐业开发中的“一水多用”养殖达到9万亩,产量1.8万吨;“上农下渔”开发等淡水养殖达4.5万亩,产量7900吨;20##年底我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2万吨,增长14.3%。正在建设的中心渔港投用后,可称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渔港,可容纳2000只渔船,年实现水产品总量15万吨,对河口区海洋经济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王建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研报告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按照政府主要领导安排近期我们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各乡镇及相关涉农部门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县是一个...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周陵为例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

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经济委员会4月26日市政协副主席周继安同志率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镇等地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产调查报告题目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学校专业层次经济管理姓名学号指导老师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年78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全湾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全湾村在...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遂宁市船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10091459遂宁市船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祥林贾萍唐中安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新材料产业助推新型工业化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湖南省财政厅经建处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传统材料性能更加优异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关于南昌村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20xx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也发展了几千年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直接相关无论是在家务农的农民还是在外打工作的农民工都期盼的能通过...

商贸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商贸物流业是多产业融合的复合型服务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与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区商贸流...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中国光伏企业现状解读财政政策对微观主体的影响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化理解财政相关知识加强对财政学的理解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至8月30日调查对...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调查报告一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材料产业已占全省区域经济总量的1601总体销售规模近200亿元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垄断性的企业和新材料产品这批企业成长性好发展后劲足...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