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时间:2024.3.23

基层调研报告

一.调研方法

本调研报告主要是通过进村入户选典型的调研方式,以与人民群众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并从中发现反映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刚毕业大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了解近年来国家在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基层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现状。

三.调研对象

本调研报告主要以江集镇靳营村作为主要调研的对象,同时又对江新村部分群众进行了走访。

四.调研内容

(一)基本情况

靳营村位于利辛县江集镇的西北方向,下辖7个自然庄,分别是靳寨、前靳营、西靳营、小靳营、董洼、纪洼以及王土楼。共有人口3857人。外出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 ,目前村里人口主要是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组成。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

1. 基层党组织建设

靳营村现有党员43人,占全村总人数的 1.1 %,其中外出党员20人,占党员总数的46.5 %,30岁以下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的6.9%,60岁以上党员18人,占党员总数的41.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1 人,占党员总数的25.6 %,高

中文化程度及以上13人,占党员总数的30.2 %,女党员 5 人,占党员总数的 11.6%。村委班子5 人,支委3 人(兼职)。数据显示基层党建组织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党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党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党员文化程度相对偏低。

2. 经济发展

靳营村现有耕地4500多亩,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少数农户发展有商业,全村人年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无村办企业。靳营村在经济发展上比较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产业是靳寨庄靳建国蛋鸡养殖厂,养鸡大户靳建国也是靳寨庄的养殖发家致富的能手。靳建国同志目前家养的蛋鸡数量已经超过 3000只,每年的经济效益达到8万元。但是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种植农业,由于村民存在严重的靠天吃饭思想,因此在科学种田理念上相对落后,像今年夏种就有一部分农户存在抗旱不及时,导致误了农时,尽管当地镇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做了大量的抗旱动员工作,但是所得收效还是相对较低。靳营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一些的人家主要是在江集镇集市的一些村民,这部分村民一般从事一些小型的商业批发或者零售业务,每年的经济来源也很客观。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典型问题就是基层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未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3. 教育发展

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对缓解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起到明显

作用。靳营村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国家的“营养午餐计划”,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很少有学校真的开设食堂,主要是通过批发牛奶和鸡蛋,来为学生提供营养食物。

另外,由于靳营村的小麦亩产达千斤以上,目前对农业技术培训需求比较高,但是村委会能够为村民提供的培训机会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而且,每个庄派出的接受培训的人员也不能充分发挥培训后的效果。据村主任靳李杰说:“目前村民缺少科学种田的知识,可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方式解决,尽管村里每年也会组织一定次数的培训,但是接受培训的人员回来以后很少将所学知识向村民普及。”这充分表明基层百姓对现代农业技术强烈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委会还要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定期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的迫切性。

4. 农村基础医疗

在入户调研的过程中,当问到生病吃药问题时,“自己买点药吃”是农民最常回答的方式,据靳灼伟老人介绍,尽管目前大家都加入了农村医疗合作组织,但是看病吃药仍然觉得很贵,医药报销的比率还是难以解决村民实际的看病贵难题。并且他们普遍认为,农村医疗保险在看病吃药时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医生在他们选择使用农合本时,药价就会相应比不使用农合本高,并且据他介绍,他根本不知道农合本里到底有多少钱,这些钱又是如何使用的。但是,据靳营村村卫生室医生靳培龙介绍,目前村卫生室的选点也不是很合理,有些村民生病拿药要跑上好几里路,村民看病拿药十分不方便。但是, 医生说:“虽然是在基层卫生室,但是目前

的医药收费标准十分清晰,绝对不会存在医生乱开价的现象,而且医院的大门口清晰的贴着举报电话。但是,目前的老百姓对这些政策不了解,而且不考虑药品的疗效,所以会对医生开药价格偏高存在误解。这充分反映了目前在基层农村,我们的惠农政策很多时候并未被基层百姓所熟知,政策的解读大大缺失。”

5. 农村社会保障

根据在靳营村的入户调研了解到,目前靳营村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人群、孤儿、老年退伍军人都享有救助政策,并

且设有大病救助政策以及灾害救助政策,据肺结核病人 靳雅章介绍“目前靳营村在低保领域坚决实现困难户低保全覆盖。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宽,但参保率较低。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都享有60元/月养老金补助政策,这对目前宣传农民缴纳养老金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养儿防老”依然是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调查显示,目前政府组织参加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一部分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是因为有些农民认为到岁数领到的养老金太少,不划算。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具体组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长期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不够,很多农民根本不了解何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识不强。

6. 农民工就业服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去城镇打工。被调查的农户中,七成以上的农户有人外出打工,而且以夫妻双方同时外出为主。据调查,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公共就业方面

提供的服务有:免费就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工提供医疗、养老保险服务。其他公共服务还包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廉租房。

靠亲友介绍是农民工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找到工作的;而通过政府组织安排工作的只占五分之一;还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民通过“闯世界”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组数据暴露出政府在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农民有序流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很不到位,难以满足农民外出就业的需求。

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的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农民工接受有组织的技能培训的比例极低,只占十分之一,九成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即使接受过技能培训,有7成的农民感到对寻找工作、增加收入的效果并不明显。农民工接受安全培训的比例也比较低,只占30%;70%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农民工多从事高危险职业,在没有任何安全培训的情况下,遭受工伤的可能性极大。

工资低、欠发工资是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60%的农民认为,外出务工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工资低。即使在低工资下,还有3成的农民工曾被拖欠过工资。由于农民工在城镇处于弱势地位,当被拖欠工资时,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只能忍气吞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近一半的农民工才去求助政府部门。与老板协商私了也是农民工追讨工资常用的方式。在采取了以上手段还不能追回劳动报酬时,农民工才被迫采取暴力手段威胁老板补发工资,或是求助讨债公司。只有不到20%的农民工采取到法院告状的方式来追

回欠资。

7. 基础设施

农民对各项基础设施需求的优先排序。农村基础设施涉及内容较多,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的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道路、电力设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农田水利灌溉。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来看,农民对政府的所做工作评价较高。调查显示,30%的农民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的矛盾心理。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在调查村中,每年进行1次“一事一议”活动,由村民共同讨论全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修路、桥涵、农田水利等涉及全村村民集体利益的事情,资金由村民自筹和国家财政补贴共同组成。根据农户访谈,靳营村目前一事一议村民每人出资15元,农民对“一事一议”制度并不太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农民逐渐丧失了参与热情。但从另一个角度的调查又反映出了农民参与修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当我们问“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你们愿意出钱吗?”,一半以上的农民回答愿意,只有五分之一的农民回答不愿意。农民不愿意出钱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基础设施不符合农民的需要。从中我们也可推测出农村“一事一议”开展难的原因就在于农民需求的异质性,拟建的基础设施难以符合不同农民的意愿,造成了集体选择的“困境”。另外, 还有一部分的农民认为修建农村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事,政府应该出钱;还有五分之一的农民感到自己的出

的钱太多,不愿意再多掏钱了。调查结果表明,如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来提高农民的参与性,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

8. 公共安全

农村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农民对政府维护社会治安所做的工作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变好或较好。农村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主要是由于政府加强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工作力度。各村都加强民兵的训练,由党员带头,组成村庄治安维护岗,定期进行考核,保证治安的有序,但是目前基层人群中,老弱病残妇居多,所以,在建立社会治安维护小组时,需要考虑治安组人员的选择问题。

9. 环境保护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调查显示,九成的农民感到,与三年前相比,所居住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变好和较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保护耕地资源、水资源的意识较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较弱。农民认为耕地资源是最需要保护的生态资源,排在第一位;40%的农民认为水是最需要保护的生态资源,排在第二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水是生命之源,农民对保护这两种稀缺资源的意识非常强烈。但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还不强,只有2%的农民认为森林资源是最需要保护的生态资源。

(三)若干政策建议

从本次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政府应该提供给农民最

关心、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层组织建设、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

1. 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结构

针对目前基层党建组织存在的党员年龄结构断层、文化程度不高、性别比率不协调等问题,可以积极培养年轻农民加入组织,防止出现农村党员年龄断层现象;状大党员队伍。以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村组干部为重点发展对象,加强党员发展工作,逐步形成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有一定妇女比例,民族比例)的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考察,成熟一个纳新一个,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

2. 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目前农村(尤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矛盾由“上学难”逐步变成“办学难”,优秀教师流失比较严重,教学设备非常落后。因此,应通过中央和省级政府进一步的经费追加,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差距。此外,农民非义务教育负担仍然过重。应该从农民接受多种教育的现实需求出发,采取社会救助、助学贷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支持贫困家庭青年接受高中、大学、职业培训等非义务阶段教育。

3. 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中央和省级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减轻农民筹资压力,增强农民对政府长期发展新农合的信心;出台优惠政策,免除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的参合费,提高参合率;进一步完

善保障办法,在保大病的同时,兼顾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使农民就近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促进医疗机构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加强对医疗机构各项收费监督,切实减轻农民就医负担。

4.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央应尽快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法规和条例,在民政部门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实施和管理;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村社会保障标准。可以考虑以县(市)为单位划线,统筹设计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从目前家庭养老体系的现实出发,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兴办养老院,并采取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如福利彩票、社会捐赠等)来解决福利机构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

5.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政策。

为农民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措施,区分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国家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层政府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办学,促进农民有序流动;进城务工人员中,对低技能、收入无保障的农民工,宜考虑先在农村解决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也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其技能,待其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时,再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振兴小城镇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渐次转移,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6. 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加大对失地农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确保征地补偿款足额、及时发放给农民;可以考虑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将征地溢价收入全部纳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范围,利用这部分巨额资金优先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7.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对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安全饮水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8.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新型能源使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第二篇:冠县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冠县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业厅工作安排,全面了解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县的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冠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以及蔬菜、果树等,其中粮食、果树、蔬菜是优势产业。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小麦种植面积90万亩左右,玉米80万亩左右,常年粮食产量70万吨左右,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产粮大县。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果树种植面积25.14万亩,果品年产量40多万吨。

近几年来,冠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初步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已经步入生态农业县建设的快车轨道,生态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全县已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创造了许多新的生态农业技术,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用于生态农业生产中,并可比较容易的将生态农业基地直接转化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以小麦、玉米、瓜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作物为重点,有计划地进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1

冠县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效益拉动等措施,切实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全县沼气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强力推进,全县发展户用沼气已达到18656户,涉及全县15个乡镇(街道)284个行政村,每年可提供优质、高效、清洁的沼气652.9万m,提供高效有机肥4.43万吨,并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沼气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我县开展了以“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为重点的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果)”、“四位一体”等循环农业模式,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了沼气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发展。

二、主要经验做法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速推广

根据耕地地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要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施肥和不合理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20xx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12.91万亩,辐射推广面积90万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直接减少化肥使用量

1827.57吨。与20xx年相比,全县化肥使用量下降9.6%。同时科学施肥理念的确立,也帮助农户从单纯使用化肥到开始注重种植绿肥、使用秸秆还田、施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转变,实现节约 2 3

投入、保护环境和提升土壤肥力共赢的目的。20xx年,全县建立绿肥示范基地2.5万余亩,推广种植面积5.6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近3000吨,使用面积达50万亩。

2、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成效明显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病虫害发病情况和抗药性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应用化学防治与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技术和统防统治方法,努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效果。20xx年开始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目前全县共有果品病虫统防统治和代防代治专业队伍75个,共实施“果品病虫综合治理工程”面积35.7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面积25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2.29万亩。与20xx年相比,全县农药使用量下降了12%。

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日益提高

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各地积极提高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农艺或工艺措施,将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加以综合利用,生产商品有机肥、开发沼气、制作畜牧饲料或直接还田作肥料等,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牧场沼气工程建设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新建畜牧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沼气工程4处、沼气池容积达4000立方米,年产沼气144万立方米,每年有效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和农作物秸秆500多万吨,年减排 3

CODcr3.16万吨。到20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存栏200头以上的466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2%。

4、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推进

按照“有标可依、按标生产”的要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规定并执行食用农产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和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的限量规定,鼓励经营主体实行ISO9000和ISO14000认证。目前我县已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65万亩。顺应农产品绿色、低碳的健康消费需求,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登记,规范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记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全县已获得农业部认证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认证数量达到39个,认证总面积达到38.988万亩。

三、当前我县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我县生态农业虽然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离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1、发展生态农业氛围不浓。观念层面上,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强烈的紧迫感和应有的责任感;市场层面上,农产品市场优质优价机制还未形成,追求高产高效仍然是部分生产者的主要目标;主体层面上,由于从事农业 4

生产的都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重,转变原有农业发展方式比较困难。

2、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仍然偏重。目前我县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规模分散式的粗放经营为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化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变差。农药的使用不当,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部分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膜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增加。秸秆直接焚烧,不仅造成能源浪费,且导致了大气污染。尤其是随着规模养殖业逐步扩大,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加上生活垃圾的危害,导致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污染加剧。

3、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当前对于农业废弃物、农药包装物等管理还没有刚性管理措施,综合利用又缺乏政策扶持、成本偏高,普通农民做不起、做不了、做不好,从而造成农民乱扔乱弃,对环境造成较严重污染。据统计,冠县畜禽粪便资源总量约为109万吨,加工制成商品有机肥的约11万吨,仅占资源总量的10%。又比如“三沼”利用,沼气除用于炊事、仔猪保温外,也有集中供气和发电等试点,但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不少养殖场的“沼液”受作物用肥季节性和作物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沼液横流,二次污染环境;同时对已建成的农村沼气工程,由于与之相配套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沼气工程的长效发挥。

4、发展生态农业支撑体系不完善。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技 5

术支撑体系还相对较弱,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部分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发挥不好,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缺少相关专业及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制约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促进发展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推动我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内在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发展生态农业,应该以粮食生产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环境影响无害化为主线,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理念先行,着力构建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而社会各层面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态农业,必然直接决定着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度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合力共建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6

综合利用税收、金融、价格、补贴等政策杠杆和手段,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出台商品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使用可降解农膜等补贴政策,对绿色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生物能源开发、农村沼气管理维护等企业和组织,给予融资便利、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开发,逐步建立以主体投入为主导、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加强规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把发展生态农业纳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抓紧编制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增强发展生态农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中要以“两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认真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政策,统筹考虑环境承载、消纳能力,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

4、加大研发,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有效支撑。要积极推行农科教协作,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和力量,加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的技术攻关,重点在新型生物农业技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农业技术、立体复合的农作制度、 7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各领域。加快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责任农技制度,以基层农技人员和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鼓励和支持以科技示范基地、农技推广项目为载体,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有效模式。以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生态农业科技示范户,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5、挖掘潜力,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促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鼓励农作物秸秆采取还田增肥、气化固化、基质栽培等途径,推动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原料等综合利用转变。支持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开发生物蛋白、生物饲料和生物原料,减少加工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深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培育农村沼气服务组织,健全沼气服务网点,多渠道扩大“三沼”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畜禽污水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机制,促进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回收处理,防止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到20xx年,力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实现可收集秸秆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

6、典型推动,全面启动生态农业示范创建活动

8

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家庭农场,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模式,实现主体小循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合理布局循环产业,实现区域中循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到20xx年,在全县创建20个生态农业示范区、30个生态农业示范企业、50个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9

更多相关推荐:
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吉林农业大学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长春市大学生对方便面需求调研专业名称市场营销班级代码021031调研组长宋远来小组成员杨博庄智凯王阳郭桂芸车松花调研指导老师孙世勋20xx年7月...

调研报告范例

武汉葡萄酒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1初步了解样本市场主要大型商场和超市甜型葡萄酒的市场现状分析武汉市场甜型葡萄酒的整体情况2收集样本市场主要大型商场和超市不同品牌葡萄酒的市场分布销售价格销售状况以及同一品牌葡萄酒...

调研报告的写法与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调研报告概念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

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与内容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1提出调研的问题2介绍调研的...

调研报告规范

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报告规范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报告规范1调研报告用字编辑打印用纸及顺序11调研报告用纸页眉页面页码设置等111调研报告用纸一律为A4210mm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112页面设置a页...

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的区别

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的区别及写作技巧说到调研报告就不能不先说调查报告有许多人把这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在写作中不加以区分其实是错误的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20xx年9月18日在分公司的组织策划下由分公司党委委员带领本公司十六名生产管理人员先后对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广州蓄能水电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现场学习了解深瑞公司对与电力系统保护控制领域配网自动...

乡镇调研报告

圣水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和即将完成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县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们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为谋划经济...

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的区别及其写作技巧、样本及格式要求-志文工作室编辑

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的区别及其写作技巧样本及格式要求一什么是调研报告为了对某件事情作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们就需要进行一番调查研究然后形成书面文字这就是调研报告二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的区别说到调研报告就不能不先说调查...

社区调研报告

AA社区调研报告一社区基本情况二社区特点1退休人员多社区管理服务的退休职工人数逐年净增从社区成立时的X人到目前已达到X人且大部分退休工资低年老体弱身体多病2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多3社区党员多4困难家庭多企业破产后许...

关于阅读的调研报告

目录一引言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时间四调查地点五调查对象六调查方法七调查人员八调查结果分析1阅读的类型2阅读的目的3阅读的数量4阅读的方式九结论十建议十一附件一引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

维稳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全乡的治安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全乡的平安促全区的平安乡政法委对综治维稳工作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全乡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XXX乡综治维...

调研报告(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