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4.3.19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赣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农业发达县(市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赣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悬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县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4%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平均亩产398公斤,平均亩收入630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反差很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能力不强
    当前,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看,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赣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化和改善城市区人居环境,而赣县农业所占比例较小,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很小,在农村吸储重于放贷,农户信贷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7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业部门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科技推广不够深入,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产后服务意识淡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
   特别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虽然成立了烟叶、甜叶菊、蔬菜、养殖等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度不高。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最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导致生产趋同化。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赣县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运、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和“移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搞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甜叶菊、烟叶、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1]争资建立一个甜叶菊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2]按照“一基四化”的模式要求,搞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正确引导农户按照“烟农自愿、进退自由、管理民主”的原则组建合作社,新建一个烟叶复烤厂,对烟叶进行深加工。[3]加快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致富。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渠道砌护工程,试验引进利用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方向,引导农民加快住房和居住环境改造步伐。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村庄的人饮安全工程,实现组组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户用沼气入户率达到30%,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0%,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针对赣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城市化水平高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三资”开发农业,重点建设一批烟叶、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重点扶持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辐射带动力。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赣县农业发展实际,继续深入开展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服务组织进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到位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科技服务机构,配足配强农技人员,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防检队建设,解决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问题,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蔬菜、水产、果业、运输、劳务等协会,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协会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加入合作组织,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一些新信息和新技术,使农民能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种养殖品种,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达到60%,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农家乐”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根据赣区农村靠近城市的城郊型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青青农庄”、“滴水山庄”“农家乐”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赣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坚持务农、务工两种培训一起抓,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二三产业务工技能。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道德风尚,结合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九)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积极开展农机手培训、农机具维修和组织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等配套服务,大力推广水稻栽插机械化、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农产品机械化烘干、农产品机械化加工、机械化养畜(禽)等先进实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篇:关于川底乡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全版】


关于川底乡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川底乡人民政府    尚刚团

近年来,川底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以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着手点,以引导培育区域化主导产业为着力点,围绕加快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引导农民彻底破除“以粮为纲、小富即安”的思想,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手段,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持续增收、经济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的良好格局,促进了川底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一、川底乡在发展现代农业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科学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川底农业产业布局

在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川底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即着力抓好以岳圣片为中心的旅游观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以南村片为中心的干果经济林生产基地,以南部丘陵地区为中心的粮食及小杂粮生产基地和以马坪头小庙岭种猪场、晋大奶业为辐射中心的大型养殖基地等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二)、政策引路,制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的政策

农业扶持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农业资源转移采取的干预措施。近年来,川底乡党委政府结合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切合行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川党发〔2010)9号)等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扶植政策,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对发展者给予积极扶持,并根据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扶持方向,引导农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譬如:通过《关于加快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鼓励全乡各界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明确规定了从乡级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优质小麦和杂粮基地建设、蚕桑和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畜牧养殖园区、新型能源、农机大户等项目建设,奖励在农业发展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

(三)、科技先行,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新型农民的培训

农业产业投入大、收益低,农产品档次低、成本高,归根结底是科技含量不高。为此,近年来,川底乡党委政府在发展农业上始终坚持科技先行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支持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一是加强农科服务队伍的建设和阵地建设,抓好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将老干部、老党员、老技术员、大学生村官都吸收到农科技术推广工作的队伍中来,制定农科人员知识更新再教育的计划,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科学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农业科技推广经费落到实处,将农科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不断提高科技惠农工作的实效性。二是积极推行科技兴村、科普惠农计划,以行业协会、农合组织、龙头企业等为阵地,拓展行业互助、协会服务等科普惠农体系,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理念培训和致富本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谋发展的现代新型农民。三是重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建立平台收集资源,抓好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促使农业生产品种有新的突破、实用技术推广有新的进展、生产方式有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技惠农的实效性。

(四)、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

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广的农业生产项目实行专人负责重点帮扶,根据行业特色重点建设了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这些行业龙头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作用,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不敢搞、不愿搞、不会搞的现象和不敢干、不去干、不会干的问题。譬如:将小庙岭万头猪场作为生猪养殖产业的示范基地,用晋大奶牛场作为奶牛养殖的示范基地,以泽州县绿海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桃种植产业的示范基地,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全乡性农业工作会议、科技推广培训会议上推广经验,达到用鲜活地典型来引导人、渲染人、鼓舞人的目的,起到了用榜样的号召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川底乡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十一五”期间,川底乡积极开展优质小麦、生猪、蚕桑和干果四大种养基地建设工程,新增优质小麦1.5万亩,新建万头种猪场1家,千头养猪场4家,300头以上养猪场13个,年出栏生猪5万头,成为全市重点生猪基地;新增蚕桑面积1000亩,干果林1500亩,发展专业农业合作社15家。农业企业抢抓机遇、迎头发展,农民群众自主经营、抱团闯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川底18个林改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部完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新的物质平台

(一)、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畜禽养殖是该乡的一大优势产业,特别是生猪、奶牛、蛋鸡、獭兔等畜禽养殖在我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该乡又涌现了一批年轻化、知识化的养殖大户,建成了一批诸如:晋大奶牛场、马坪头万头养猪场、下麓村蛋鸡养殖小区等为代表的享誉全市的成熟养殖基地。目前,全乡现存万头猪场1个,千头养猪场4家,300头以上养猪场13个,生猪存栏数24000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50只以上养羊专业户43户,羊存栏8900只;规模养鸡场10个,蛋鸡存栏65000只,畜禽牧业总收入达4845万。这些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极大的延长了该乡农业产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经济林连片种植已形成规模

近年来,该乡以乡财政补贴、政策扶持为引导手段,通过大力开展以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为手段的干果经济林连片种植工程,现已发展核桃林1500亩,蚕桑1000亩,花椒360余亩,枣120亩,苹果500亩,部分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些种植户为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延长产业链条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譬如:众森鑫果林专业合作社申请了以“晋川冬枣”为标识的产品商标,设计了产品包装,申请办理了条形码,建立了营销体系,为促进农产品直销索出了宝贵经验。

(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通过近几年对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和改造,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开展,该乡累计改良中低产田4500亩,建设标准田3000亩,平整土地1700亩,整修机耕路7300米,新建、加固蓄水池4处,治理水库2处,整理疏通河道、排水渠3400米。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该乡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该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正在崛起

龙头企业既连着第一产业又连着第二、三产业,既连着农户又连着市场,凝聚着农村的先进生产力,带动着成千上万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近年来,该乡始终将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乡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晋大奶牛场、马坪头万头养猪场、张泗沟绿海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种养殖企业,目前正朝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项目建设及发展规划

政策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力度,认真落实好各级政府惠农政策,完善乡级财政惠农配套措施,着力抓好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以岳圣片8个行政村(东烟、下麓、上麓、马坪头、原庄、沙沟、车郭庄、王虎山)为中心,以润宏煤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现代农业开发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把岳圣片建设成绿色、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区;以南村片6个行政村(张泗沟、窑头、小南村、崔沟、张沟、吕管沟)为中心,以张泗沟绿海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驱动,辐射带动东部山区建设优质核桃、优质蚕桑、干果经济林生产基地;以南部丘陵地区的11个行政村(张庄、庾山、董山、孟山、焦河、川底、和村、郭庄、寺河、上小河、天户)为中心,建设粮食及小杂粮生产基地,小麦育种力争达到2000亩,小杂粮种植达到10800亩,并依托寺河水库,在寺河村、上小河村建设千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马坪头小庙岭种猪场为龙头,带动周边11个行政村(东烟、下麓、上麓、马坪头、原庄、沙沟、车郭庄、王虎山、川底、焦河、和村)发展规模养殖,建成生猪存栏3万头、鸡存栏10万只、羊存栏1万只的大型养殖基地。以晋大奶业为龙头带动农户规模化发展奶牛养殖,建设一个奶牛养殖基地、省级乳业知名品牌。

目前,岳圣片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经获市、县国土部门的批准和立项,并以上报省国土部门批复。该项目参与整理范围总面积688.98公顷,预计净增耕地面积38.5公顷,总投资3529.27万元,正在积极向省级部门争取“以煤补农”资金。

四、当前制约该乡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对现代农业认识不够,发展合力形成难

在思想上,少数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基础和强烈意识,不愿意涉足农业,不情愿投资农业,推进农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比较差。在实施上,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和耕作方式,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市场意识、规模意识、质量意识不强,现代农业在农民的层面上很难得到实质性推进。

(二)、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发展资金筹措难

发展现代规模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例:每亩钢架大棚的投入近万元,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客观的存在着投资回报周期长、生产过程风险难以预测等因素,致使资金流向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单纯由农民投入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政府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剩余部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农户资金投入仍然有较大的缺口。农业企业特别是种养户的贷款比工矿企业难得多,且手续繁杂(主要是财产抵押和担保问题),给种养大户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带来了资金上的约束。

(三)、基层农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科技强农实施难

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但基层农科队员科学技术普遍较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不够,科技推广效果难于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由于年青型、知识型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普遍转移,目前留守第一产业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年龄普遍老化,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风险抵御机制不健全,出现风险难抗御

农业经济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很多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 、品质风险等,由于目前还没有健全的防御风险机制,以及广大农户对农业产业防御风险机制的不了解,使得不少专业大户在规模投入上存在着许多担忧。多数龙头企业和营销组织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产加销断档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川底乡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制定规划上求突破

现代农业规模化必须规划先行。一是要制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布局、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工作举措。在规划制定上,一是要定位准确,建议把重点放在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将农业做“强”、做“特”、做“优”。二是要明确目标,要针对川底农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分年度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安排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群发展的具体内容。做到规划目标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所制定的目标能实现。三要突出重点,突出设施农业、经济林产业、规模养殖的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在政策扶持上求突破

一要完善扶持政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认真研究、制定、整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对影响力大、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基地、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要鼓励土地流转。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现代农业。要做好土地流转规划,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统一流转期限和价格,做到以规划引领流转,以流转促进布局,减少土地流转纠纷。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利用市场运作机制,推动土地流转。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与资金投入紧密相连,建议通过出台政策,吸引各类主体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大力组织各类农业招商活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在项目包装、项目推进、项目论证上下功夫,吸引各类资金投入现代规模农业。四要培育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的集群发展,离不开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通过区域规划、政策倾斜、资源整合等途径,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三)、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必须在服务水平上求突破

一要稳定和壮大农技队伍,不断丰富为农服务内涵,继续利用农民夜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等平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发展理念培训和致富本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谋发展的现代新型农民。二要开展农业自主创新。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围绕川底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在种养殖新品种选育、现代种养技术研究、地方优质畜禽保护等方面开展自主研究,为川底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保障。三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主动与大中专院校联合,采取“企业+科研院校+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逐步培育一批能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示范基地。

(四)、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必须在品牌培育上求突破

一是要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建立。针对川底农产品生产经营多、注册商标少,有名无牌产品多、形成品牌产品少的现象,在培育品牌上做文章,抓住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川底农产品,打造一批像如晋大牛奶、晋川冬枣等在省、市具有较高声誉的名牌农产品。二是要重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要向广大农民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检测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和基地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工作,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优质安全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新优势。三要重视生产规模的增量,重点抓好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和“一村一品”建设工程,形成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建设规模,实现农产品量的扩张。四是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业专业协会功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逐步扩大他们的销售规模,打造川底农产品品牌。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20xx年x月x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各位主任委员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

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尽快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XXX以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培训班雅安学习考察调研报告20xx年5月14日至5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凉山州州委组织部组织的优秀年轻人才干部农业农村类培训班赴雅安学习及考察调研先后到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名山中锋万亩生态观光...

农村现代农业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现代农业状况调研报告这次寒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村的农业生产状况通过访问的形式进行本次的调研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在这个假期展开了调查调查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展开调...

新津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津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新津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是指在都市郊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优美生态景观特色休闲环境的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近年来新津立足国土小县资源小县实...

金龙乡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金龙乡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

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总...

大牟家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牟家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端农业放在更重要的位臵年前全市经济工作会同样提出了一个扩大两个转化的高端农业发展要求实践证明发展高端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