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报告

时间:2024.4.13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 课例分析报告

州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数学第一小组

成员:田桂庸、梁光涛、李梅、彭英慧、石慧萍、石芸、隆华、杨春燕 教材分析:

今天我们组的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重点是(1)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2)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教学的难点是(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2)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来评价他们;借助所了解的图形,归纳出几何体的分类。 上课班级基本情况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他们随着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七年级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本班有69人,男28人女41人。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

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互助,完成活动任务。

上课准备情况:

梁光涛、石慧萍负责教学课件的制作,彭英慧、石芸负责教学设计,李梅,田桂庸负责收集教学素材,隆华、杨春燕负责调查上课班级、学生情况。

上课效果:

(1)学生学习情况:

1、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2、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3、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5、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具有

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6、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能用老师提供

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2)资源应用情况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实物和图片。

(3)应用了什么策略,解决什么问题?

本节课我们组采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合作式教学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了任务,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完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

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第二篇:课例分析报告 1


课例分析报告 1

黄蓉蓉 2011级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Making A Difference 第一课时(Warming up)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一)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正处于一个渴望走向成熟的年龄,活泼好奇的特点对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帮助,而学生在物理,历史等其他学科和课外读物中已经初步了解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背景。网上的资源更能大大地丰富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对本课的内容较熟悉,加上他们之前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较灵活地进行一般的日常交际。但要用英语来讨论评价一个人,尤其是科学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由Warming up, Listenin

和Speaking 三部分组成。Warming up 部分主要由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名言引入;Listening 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三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其后还要求学生写一篇相关的短文;Speaking 部分则要求每个学生代表一个科学的流派进行分组讨论哪个流派对社会最重要及最有用。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分析,设计三个主题任务:罗列型任务(Listing tasks), 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 gap tasks)和互动任务(Mutual activation tasks)。 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即:在听力方面,能识别语段中有关科学家的重要信息,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能听懂听力内容里对科学家的描述及有关话题的讨论,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的观点;在说方面,能根据要求稍做准备后,对熟悉的科学家进行简短的描述,能对别人的询问和要求做恰当的反应,能实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发表个人意见。

(四) 教学策略

把课前准备的图片,听力材料,网上查到的科学家信息制作成课件,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听说法,情境法和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活动,力求达到以下效果: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反复实践,形成习惯。身临其境,活学活用。激发兴趣,愉快学习。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Leading in)

从本单元的标题Making a difference 入手,首先,让学生思考: How can a person make a difference? 使学生联想到科学家这个话题,为下一步的热身做好准备。

2 热身(Warming-up)

以课本列出的名人的图片和名言切入,完成罗列型任务,让学生把看

到的并且已经获知的信息一一列出,从而列出本单元的中心话题,通过另外一些图片及问题What great scientists do you know? 引导学生讨论阅读中还将会出现的Stephen Hawking,张衡和两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此时主要完成信息差任务。学生平时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课本以外的东西,有此可以推断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认识以上科学家,而且每个学生对每个科学家了解的程度也各有不同。通过讨论What are they known for? 这一问题,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拥有的部分信息进行信息互补,这样既缩小了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和磋商。

3. 听力(Listening )

学生经过热身后,已经提到了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中的文字材料,先猜测一下听力的内容将会讲述哪些科学家,尽量把思考的范围缩小,这样可使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做好心理和信息上的准备。在听力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快地把听到的内容用笔记下来。

4. 口语(Speaking)

做完听力后,要求学生运用与科学家有关的信息进行一个两人或

多人的对话。首先,创立一个语言环境:有一天,你或你和你的同学在校园里碰到了一位科学家,于是你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其次,你向同学们描述你们从谈话中得知该科学家的情况,以及你对他的看法。该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选择对话的角色,但要使用与本课有关的

词汇和句型去设计对话,而且要用表达观点的句型进行陈述。通过对话,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冲破教材的局限,有选择地讨论他们所喜爱的科学家,以此同时,进一步缩小学生在这个方面的信息差,而且能起到积极互动的作用。

5.小结与作业(summary & homework)

学生通过堂上的讨论,听力及对话已经对较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有了初步了解,并可利用网上资源,课后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为 My Favorite Scientist。

(六) 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进行的步骤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Warming up 过程中实施的听说教学法,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感受性,达到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目的;华人诺贝尔奖的得主的引力,主要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达到培养学生民族观念的目的;情景教学法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和对象进行对话设计,则是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而在交际法里,学生所作的对话是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达到使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的目的。

(七) 课例评析

指导老师: 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较理想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 让学生这些主体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评析1 : 本课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设计,详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定核心任务,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并运用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材的口语部分做了适当的修改,更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辅助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的挺,说能力,符合本节课的要求。通过谈论学生熟悉熟悉的著名科学家及华人诺贝尔得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主义精神。

评析2: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把每一间教室变成课改实验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得以共同成长,师生教学相长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运用“教学案+1+1”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本节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实现了有效教学。不足之处是对教材的挖掘和教学资源利用还不够,处理方法不是特别恰当,今后还要再接再厉。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改革在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由初中阶段的听说领先转为读写领先。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与交际化。这是高中英语课改面临的新课题,是新课程、新教材、新学生对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

课例分析 2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教学年级:高中三年级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三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 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

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 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

教学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在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关系代词等,让学生复习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内容,此时重点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地点,图片下给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恰当的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如:人--姚明,句子: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who/that is very popular.

物---电脑,句子:

This is a computer which/that I often use to surf the Internet.

地点---九寨沟,句子:

I can’t forget he days when/during which I visited Jiuzhaigou.

地点---鸟巢,句子: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people call it the Bird’s Nest? 在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时,帮助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同时为

下一步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作铺垫。

教学意图: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地点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可帮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Step3 Consolidation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给出了两组先行词一样的句子,即:

a. 1.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

2. 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was born.

b. 1.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has explained to you?

2.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came lat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答案。事实上,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学生信心很足。

在此基础上,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给出了六道完成句子题目。这六道题的题型与湖北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题型一样,且需用定语从句相关知识做题。我让学生六人一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其中一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同组的同学还可帮助订正。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答高考题型。

Step 4 Play a game

既然 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或地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我设置了这个游戏环节。在这个游戏中,我将题目分为三组:人、物、地点;请三个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的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后,派一名同学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内容,让这三个同学猜并说出图片中人、物或地点的名字。答对者及描述正确者可得到纪念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及突出语法的语用功能,我将我们的学校、学校里的操场,学生的板凳,校长、老师、同学及每个班上都有的倒计时牌拍下来,放在游戏的题目中。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教学意图: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

Step5 Composition

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每天都会见到的,并且都是他们学习了三年的学校里的人,物。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我将学校的值得学生们留念的人,物、地点的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配上音乐又重新回顾一遍。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是否热爱我们的学校,如果要写一篇介绍我们学校的作文,他们会写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然后我给出一篇已经写好的以“I love my school”为题的作文,请同学们评价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作文中的句子过于简单,在高考中得分不会高,并提出可以用定语从句等将此作文修改的更好。接着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作文现场修改。在此巡视的过程中我用相机将部分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拍摄下来并放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教学意图: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作文的写作,以此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争取高考作文拿高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

Step 6 Summary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

(六)课后反思

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也加快了课堂的节奏。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并且引导学生重视所学的知识的语用功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课例评析

指导老师:本课例各个教学步骤的安排,从步骤1的导入到步骤5的综合运用都能做得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语言实际能力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借助活动对新的语言知识获得感性经验,再进行归纳,并从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评析1: 这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型和探究型的课例。本课例的设计与传统讲授语法的演绎型课例不同,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事件,让学生逐步找出语法规律,了解定语从句的结构,掌握关系代词的用法。比如在步骤5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学生围绕老师给的人、物、地点,来进行小组讨论并用定

语从句来描述 和猜测。在本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语言,运用语言,感受成功;学生在不同的教学事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本课例的主要特点和成功之处。

评析2 :有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不仅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足够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空,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自控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够。他们是在被

动倾听而不是在主动表现。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他们与大部分学生的差距将越拉越大。所以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应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的。

更多相关推荐:
20xx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

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前言n摘要什么企业供应链主要问题解决方案背景分析n根据案例的情况n产品分析供应链类型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供应链结构SCOR模型供应链绩效ABC分析识别问题并要点分析n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课例分析报告

课例背景分析图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大量...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量代换教学案例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中心小学覃珍珍20xx610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

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进一步在WPS20xx系统中设置页面底图使用文字框创作艺术字插入公式等从而制作色彩斑斓的板报计算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画面激励中学生无穷的求知欲和学习...

课例研究报告范本

课例研究报告撰写的一般框架内容一、阐述研究的主题与内容1、确定研究主题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主题)是什么,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与价值。2、选定研究课例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

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济南的冬天》典型课例研究报告一、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1、背景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d 文档 (2)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例分析国培培训期间我们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参与我和祖父的园子设计工作坊聆听了步进老师关于教学设计的指导观摩了同课异构两位学员上课并互动交流江苏泰州特级教师沙华中的名师示范从备课到听课再结合...

课例分析报告 1

课例分析报告1黄蓉蓉20xx级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MakingADifference第一课时Warmingup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一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正处于一个渴望走向成熟的年龄活泼好奇的特...

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初一英语微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主题7AUnit6Comicstripandwelcometotheunit的教学教学班级初一1班执教教师杨西文研究教师沈红李文峰庄建华端一飞沈鸿飞指导老师沈红研究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和...

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修报告《Waystogotoschool》课例研修根据此次国培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下面,我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Waystogotoschool第四课时课题进行学…

周长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周长课例研修报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

云甸完小课例研修报告

苍岭镇中心小学云甸完小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目前我完小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

课例分析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