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思修读书报告

时间:2024.4.1

《反杜林论》思修读书报告

《反杜林论》一书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目的是“排除在如此年轻的,刚刚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发生派别分裂和混乱的新的缘由”。我阅读的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由吴黎平翻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xx年版本的第一篇九、十、十一部分。

在恩格斯所写的序言二中,他坦诚地承认“本书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有马克思树立和阐发的”,认为“我的这部著作不经他的认可是不能出版的”,并在出版前把本书原稿念给马克思听。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这种互助,这种深厚的友谊,是如此的难能可贵,为我们的学习交友树立了榜样。

回到正题,我首先阅读的是第九部分——“道德和法。永恒的真理”。我认为这里恩格斯主要想驳斥杜林的观点“世界存在永恒的真理”。为此,恩格斯将人类全部知识分成三大类并一一阐述,它们分别是“包括所有关于非生物界的多多少少可用数学解决的科学”,“包括研究生物机体的那些科学”以及“历史科学”。在第一类中,恩格斯阐述了数学因为“变数”应用而不再有“绝对适用性”,物理化学也不会是永恒的真理,因为他们总是处在一系列的假设下,再者,对于地质学,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实地考

证,所以也不会是那些“终极的最后真理”。在这里我最深有体会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之所以运用微分积分不是由于这些人懂得他们在做什么,而仅仅是由于他们相信这些”,我的脸很烫,因为我也是这样对待高数的,有很多很模糊的概念,但我总是似懂非懂地用着它们解决问题,单单是使用而已,根本没能深入理解。我想正在奋战高考的师弟师妹们也有很多这样的,他们一昧的相信老师的观点,记住它,然后应试,不会去想怎样得到正确的观点,更不会质疑,而真理恰恰在不断的质疑中被完善的。接下来是第二类,生物学也不会确立出一些陈词滥调以外的真理,这应是很恰当的,“每个人会死”,这已经不必再去谈了,而许多以往生物界的不太显而易见真理现在正在被推翻,例如,生物的遗传物质还包含RNA而不仅仅是DNA。最后是历史科学了,恩格斯在这里引起了对道德没有统一标准的讨论,漫漫历史长河,是没有唯一正确的道德标准的,古代中国,“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所谓的天经地义的道德,现在已不复存在了,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就是坏的呢,我看未必,正如恩格斯所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在每个特定的年代,每个特定的阶级,道德的划分不会千篇一律,更何况连“勿偷盗”这个箴言都被否定——恩格斯认为当社会不存在任何偷盗动机时,“勿偷盗”便不能再被当作真理来宣扬了,所以,在道德上也没有成为永恒真理的可能,“我们拒绝一切欲使我们以任何道德的教条作为永恒的道德规律之企图”,而真理

只有在我们不断的探索中,永不终止。

在讨论完“永恒的真理”后,第十部分要阐述的是——没有完全的平等。这里主要是意志的不平等,而其中包括精神和道德。恩格斯认为完全平等的意志是“极厉害的夸张”,对于杜林所举的最单纯的两个人的社会存在着意志完全平等的假设,给予了很直接了当的驳斥,意志不会完全平等,因为最单纯的社会也得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而这两者在家庭构造中道德与法的平等是不成立的,即便两个都是男人也会因角色不同而有意志上的不平等,因为平等的意志意味着这两个人任何一方都不能指挥另一方,就算一方自愿。接下来是道德上的,除了人性本身,人还有兽性,而道德上的不平等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人性和兽性多少是不同的,我的理解是,倘若某人的兽性较多,那么他的行为会更具野性,更不羁,往坏处想,他更有可能违背常规的道德约束。最后是精神上的不平等,在这里,“平等现在转变为通过暴力来实现平等化”,显然其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人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尽管法律上人人平等。就好像老师说的,一个歌星和一个穷学生不会平等,即使两者都认为他们平等,但是两者的身份差距,经济差距等,都会使自认为平等的双方存在差异,当歌星试图帮助穷学生改变窘境时,又或是穷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远离歌星时,恰是他们默许两者之间是不平等的时候——“两个意志的平等,只在他们什么愿望也没有的时候再能存在,可是当他们不再是抽象的人的意志而转成为现实的个人的意志之时,平等就立

即消失了”。

除此之外,第十部分还集中讨论了有关阶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市民阶级,被称为“近代平等要求的担当者”的他起源于封建阶级,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贸易往来激增,封建社会被美洲的金银侵入后慢慢瓦解,市民阶级中逐渐诞生了最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的资产阶级,他们渴望消除封建贵族特权,而他们有一直被无产阶级跟随着,无产阶级又渴望消灭阶级——成了资产阶级的对立。总而言之,因为真理不是永恒的,因此在每个历史阶段每个阶级出的要求也都是仅仅符合一个时代的特征,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是一味吆喝着要消灭阶级的时代,我们又提出了其他要求平等的要求,例如,消除对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的歧视。因此我认为,无绝对的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平等,更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在追寻平等,只是要求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平等。

接着是讨论“自由和必然”的第十一部分,在这部分的开头,恩格斯对自诩自己法学道行高深的杜林一顿凶狠的驳斥,着实让我开阔了视野——原来英吉利法和法兰西法典是那么的完备,真不明白仅仅研究了民法汇编和狭隘的普鲁士邦法的杜林凭什么在法律问题上大放厥词,恩格斯引用斯宾诺莎的话抨击得很到位——“无知并非论据”,同样地,前段时间不是有自诩养生专家的张悟本之类的人在吹嘘如何把病吃好吗?还狠狠地赚了一笔呢,我想那句话“献给”他们也妥当。在“应付”完杜林的理论

之后,就轮到恩格斯阐述自己的看法了——自由,必然,人的责任,自由意志这几个的关系是论述道德与法非常必要的。“自由不是在于想像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使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且在这种认识所给予的可能性之上,有计划地使的自然规律为着一定的目的而发生作用”。这句话算是点明了自由的含义吧,我的理解是,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的想法而违抗许多社会生活中许多无形的条条框框,尽管有的约束令人反感,我们也要理性表达。而更重要的是,没有约束就没有了所谓的自由,其实都是相对的,我们最应当要在这样或那样已经存在的规律或条框下,找到平衡点,这样活得自由,也活得光明磊落。试想,你逃课在宿舍悠哉时,是自由了,但是不是还有或多或少的负罪感呢?接下来的这句我很费解,“人对于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则其所确定的这一判断的内容就具有越大的必然性”,为什么判断越自由,结果就越必然呢?也许真正的自由都是明确的,稳定的,而不自由的才令人难以捉摸,就像作者说的,犹豫不决恰是无知,任意选择恰恰说明你被外界支配,处于矛盾之中不断摇摆。接下来,作者论述“我们的差异规律”,正是我们生活中差异的生活状态,使我们不至于因对生活太熟悉而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在停滞的生活中,生存的一切热情和一切兴趣,对于个人和人民都要归于熄灭”,这句话就很好地阐明了生活中的差异规律的重要性,对于青春洋溢的我们更是鞭策,我们不要波澜不惊如一潭死水,把握青春激起生命的浪花才是王道!我突然想起那句话

——再不疯狂我们就要老了.......可是杜林好像试图为我们的生活规定了“高度实际”的生活规则——“保持总的生活兴趣之手段”,对此,恩格斯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讽刺,为生活规划这规划那,总以为自己在精打细算,做着自以为骄傲的准备和安排,到最后却失望的发现,自己依然没有了享受生活的时间了,我想再添加点讽刺,倘若你老是按部就班的规划,不就是变相是你的生活处于平淡吗?因为总是想着既定的步子走到景点,所以就失去了沿途涉猎风光的惊喜。

虽然只读了《反杜林论》的区区三个部分,但恩格斯的思想光芒已让我对一些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许我对他很多主看法的理解不准确,但我想我得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接下来我要慢慢地将整本书读完。


第二篇:反杜林论读书报告


回到马克思

——《反杜林论》读书报告

摘要:《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编著的一部系统而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其中主要以批判杜林的思想为主,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本文就通过研读本书,对其中一些主要观点结合实际加以阐述,形成一篇读书报告。

关键词:反杜林论 世界模式论 运动观 平等观 法学观

一、引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合著的《共 产 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在其后的三十余年间,他们二人共同经历了欧洲革命、1871年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的建立和失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不断丰富着他们创立的理论。而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阶级斗争日益加剧。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构造出种种体系,以冒充最新的科学来对抗马克思主义,杜林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使德国工人运动健康发展,恩格斯于1876至1878年撰写了《反杜林论》,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各种错误。值得一说的是,这部著作表达的不仅是恩格斯个人的思想,同时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著作。

二、主要内容

《反杜林论》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恩格斯为该书三次出版写的序言,主要交代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二部分《引论》,其中《概论》为该书的总论,可以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导论;第三部分是《哲学》编,主要讲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原则;第四部分讲政治经济学,主要讲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历史运动;第五部分讲科学社会主义,主要讲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必然结论。 以下就将本文中一些主要观点加以阐述:

(一) 恩格斯对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的批判

杜林的是“世界模式论”的基本类容有三个:1、存在是唯一的。他认为,存在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能在存在之外,只能在存在之中,否则存在就不是包罗万象的。因此,存在是唯一的;2、存在是统一的。杜林认为,宇宙这个概念是是指万物联系为一个统一体,因为宇宙既是唯一的,又是统一的;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思维的综合,杜林认为,从存在的唯一性到世界的统一性是通过思想的综合思考实现的。

恩格斯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杜林“世界模式论”进行了批判,并阐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的统一性并不是来自思维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并不是来自思维的唯一性。恩格斯认为,思维不仅有综合能力,还有分析能力,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因此,只讲综合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其次,思维的综合是对客观世界统一的反映,而非相反,恩格斯认为,正因为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统一的,我们的思维才会对现实世界有统一的反映。这样

看来,杜林的错误在于他颠倒了思维综合和世界统一的关系。

2、杜林论证世界统一性的方法是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一致的。恩格斯指出:“杜林先生为了用存在的概念去证明上帝不存在,却运用了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法,本体论”。本体论论证法是一个三段论:

上帝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概念。

最完美的东西一定是存在的。

所以,上帝必然真是存在。

杜林则把唯一的存在作为一个概念来思考,认为被思考的存在概念是统一的,所以现实世界也是统一的。

3、杜林关于世界统一存在的命题是折衷主义的。当我们不是把存在作为意识的对立面,而是在单纯的意义上说到存在时,它至表示有而不是无,这种存在只是一切对象的共性。在杜林看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存在着的,所以世界统一于存在。恩格斯认为,这种对存在的不加分析的认识,不但抹煞了事物质的多样性,而且掩盖了存在这个概念是物质性还是精神性的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会有不同的回答,因此它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

基于以上观点,恩格斯论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其一,世界的存在是它统一性的前提。即必先存在,然后才能够统一,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统一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我们既不能离开世界的存在谈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又不能离开统一性谈存在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内在差别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有着共同的统一基础。

其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一个与意识相对立的的,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也就是说,世界的统一性是指世界的客观存在性。

其三,世界物质统一性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的科学论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表明了人类的认识在每个阶段上都有其认识界限,认识的发展史就是这个界限不断被打破的历史。每一次打破,根据已取得的科学成果,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恩格斯对杜林运动观的批判

杜林在运动观上有两个基本错误:一是吧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二是把物质和静止割裂开来。在他看来,宇宙天体的演化先是有一个绝对不动的宇宙介质状态,后经过一个从静到动的桥,才开始有了运动,并且其中不能有任何矛盾,否则就是荒谬,不是科学的真理。

恩格斯则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我们不可能找出一个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它的存在。同时,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恩格斯将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它们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而杜林将其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形式,这就抹煞了事物之间质的差异性和联系的普遍性。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三) 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杜林认为平等公理是两个人的意志“彼此完全平等”,而如果两个人之间“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就会出现暴力,于是就出现了不平等。暴力是不平等的根源。

恩格斯通过系统考察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第一,平等观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随着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平等要求也不断变化,所以,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第二,在阶级社会中,平等观念是有阶级性的,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实质是消灭阶级。

在当今的中国,“平等”、“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多,同时,国家也提出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体现。我认为,首先,我们离马克思所说的“事事平等”还是差很远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追求机会上的平等,例如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享受医疗资源、社会福利的权利等;其次,我们国家应该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尽最大可能保证公民平等。

(四) 恩格斯对杜林法学观的批判

杜林的法学观认为,无论是民法还是刑法都是由暴力产生的,民法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所有制”决定的,刑法是以“复仇”这种天然基础决定的。

恩格斯揭露,杜林的这种观点既是在法领域的无知,同时是在法的领域的唯心主义观点。恩格斯认为,第一,法律制度不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所有制,反之,它是由一定社会以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决定的。第二,法律不是由暴力产生的,而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第三,暴力不是所有制的基础,反之,经济原因是暴力发生的根源。在社会历史观上,夸大暴力的作用,把法律制度和设施归之于不正义和复仇,而不是从物质生产方式中的经济关系去说明暴力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就会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三、结语

《反杜林论》作为一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向我们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通过研读,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指导我们以后怎么为人处世、处理问题,并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崔伟奇 《反杜林论》导读: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2

[2]赵建文 杨河 《反杜林论》哲学编解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恩格斯 反杜林论 电子版

更多相关推荐:
思修读书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标题为人民服务读书报告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非师范英语115班学号20xx213100姓名马胤姿任课教师胡祎赟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

思修人生十论读书报告docx

品读人生十论领略古代人生人生十论这本书是由前国学大师钱穆写作汇编成书于19xx年之夏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人生十论二为人生三步骤三为中国人生哲学他在自序中写道文中是十篇杂凑稿有对幼年读书心情的记录有对湖上闲思录的...

思修读书报告《活着》

活着的力量活着读后感当你从家财万贯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父亲去世妻子离去所有平时对你恭恭敬敬的人突然间把笑脸换成了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家产败光父亲猝死自己只能向夺去你家产的仇人租田变成佃户卑微地维持生活你是否感受到世...

思修读书报告

思修读书报告—读《围城》有感高中时就看过《围城》这本书了,然而它留给我的那份意犹未尽却如同深埋地下的陈年老酒,时间越久却是越耐人回味。《围城》从主人公方鸿渐的留洋归来,到一场双恋的悲剧,到主人公离开上海找工作遇…

思修读书报告—狼道

读书报告狼道一图书及内容简介狼道作者夏志强该书于20xx0201为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社所出版它是一部励志类的图书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在黄土高原遇到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从小在狼来了狼外婆等故事的熏陶下狼在我心目中...

思修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调查报告调查成员XXX大学是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我们学习知识丰富生活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也要提高社会交际的能力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和高中...

思修读书报告

命运的偶然和必然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滑铁卢的一分钟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维也纳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传来了拿破仑占领里昂赶走国王的消息欧洲合法的皇帝和国王们惊恐万状几支军队蓄势待发但是拿破仑一下子就...

思修读书报告

半载九龙半载心我的读书随感08010228曾德伟来到东南大学近半年了行吟于九龙湖畔也不知道有多少次了站在桥上望着湖面任风从指缝间流逝任匆匆时光在睁眼与闭眼间不复返我感受着在这里的一切它们都是那么的美好作为一名工...

思修读书笔记

思想道德修养读书笔记上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说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主要看你对工作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负责任如果你的能力再高很能办事但由于你骄傲自满不负责任很容易办的事情也会办不好这就说明了一个...

大一前五章思修读书笔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笔记通信1203班葛玲玲20xx014012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我们的人生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尽快适应大学...

大学生阅读习惯结题报告(南医大思修作业)

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报告XX级XXXXXXXXX1目录一开题报告3二结题报告4三实践报告5四前言5五调查结果5六结果分析6七对大学生的建议和原则72南方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开题报告书填表日期X年...

思修 实践报告书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学号姓名专业学院指导老师二年月调查对象大学在读学生尤其是针对大一新生还包括大二大三以及大四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大学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主题我校大学生心中好老师的...

思修读书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