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

时间:2024.4.8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本科生实践报告

《中国近代史大纲读后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姓 名

学 号

近代史论文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 2015 年 6 月 15 日

1

作者简介:

蒋廷黻先生一生留学十年,执教十二年,从政三十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是一位近代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担任过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作为近代史研究的鼻祖,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师从于他,这才有《中国剑桥晚清史》这本著作的问世。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

这本书是蒋廷黻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内容从鸦片战争写至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书中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历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没有多少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这小小的,才五万余字的一本书,都是蒋先生思虑贯通后所得的精粹,对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审视和省思,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作一梳理,探究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蒋廷黻先生对人物评价客观而全面,与教科书上的评价更是不同。对于清末海军名将刘步蟾的评价,他是带有贬义的,这与各种官方的说法不同。在黄海大战时中国的北洋舰队本强于日本海军,却败于战略战术上。这是因为刘步蟾非常胆怯,在海战中下令倒置了原先的“人”字阵势,让自己坐镇的“定远”舰居后以图自保,如此一来阵线混乱,船员慌惧,这才导致了全线的溃败。我也认同蒋先生对他的评价。

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蒋先生在他的守旧和革新之间的权衡中分析的面面俱到。曾国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这就说明他是一个忠君之人,所以他才会率领湘军屡败屡战,最终消灭了太平天国。在同治年间清朝出现一股中兴的气象,他觉得清政府尚有药 2

可治,所以他决定要革新,学习西方文化,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开始。他的这种改革具有局限性,但也为之后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因此更多的有识之士才能在探索西方的道路中不断地迈出坚实的步伐。

对于李鸿章,蒋先生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蒋先生认为李鸿章是“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李鸿章的眼界确实要比平常人高很多,他领导洋务运动求西学以图存;他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初年就看清了日本日后必成中国大敌;他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文化;他主张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于沿海的国防及腹地各省的开发以保国家大势。李鸿章是治世之能人,但无奈他是站在懦弱腐朽的清政府的立场上,所以他为清政府所作的一切无非是这个没落的王朝的垂死挣扎,面对这样的政府,他也没有能力让这个政府变得强大,不再懦弱。

蒋先生在书中这样写到: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正因为中国人的自大,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不觉得有联络外邦的必要,并且认为外国是蛮夷之邦,布置礼仪廉耻,与他们往来没有好处。因此只采取“一口通商制度”。这种自大的思想,导致了闭关锁国,中国人沉迷于自己的理想乡中。当西方国家开始运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 3

唐宋以来的模样;当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国家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以及拥有一定的科学思想,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当中国人沉迷于康乾盛世的美好生活,而西方国家已经迈向机械化的工业革命。也许是因为18世纪以前的中国太强盛了,进而导致了中国人的自大,不屑于与他国进行外交来往,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与外界交流,因而当国外的机械化工业革命欣欣向荣时,中国依旧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好比是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无知而又自满。当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坚船利炮开向中国时,自大的中国终于在梦中惊醒过来,才了解到国外的现状,才能深深地了解到自大所带来的是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了解到当时我们的自大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当时清政府没有采取闭关锁国,没有这种自大的思想,也许我们就不会被外国侵略,也就不会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不过这种想法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而在书中的开篇蒋先生总结了三个落伍的导致中华民族近代一系列难关的原因,更是进一步提出中华民族的根本性问题:

1.“中国人能近代化吗?2.能赶上西洋人吗?3.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4.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 4

家吗?”。

并且蒋先生还列举日本、俄国和土耳其三国都通过接受近代的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而复兴富强的例子,充分地证明了能接受近代文化的国家必致富强的观点,从而得出了要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要研究每个时期内民族如何抵抗帝国主义的压迫的方法。只有分析抵抗的成败程度和原因,在吸收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才能为往后的建国之路作出指引。难道蒋先生说的不对吗?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去做的吗?这也说明了蒋先生的眼界与常人不同。而蒋先生的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事件、人物心理分析透彻,把握得当。

在蒋先生的眼里,鸦片战争只不过是一次意外的战争。英国在一开始只是想与中国通商而已,它并没有别的意思。然而清政府却多次把英国拒之门外,而之所以拒绝则是因为清政府受其封闭固守的旧思想影响太深了。近代邦交也因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大机会。可是,清政府却偏要把这个大机会视为大困难,而且要一次次地将其恶化,最终才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可气愤的是,这一仗并没有打醒这个清政府,落后与挨打的原因在事实的包围中越来越清晰了,清政府在战后二十多年才觉悟、肯接受现实。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大多数的英国人都扮演着友好商人的角色,可在清政府的眼中他们就是侵略者。有的 5

时候是清政府想得太多,所以才苦了自己,也苦了国家。林则徐虽然是爱国之士,目光看得远,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利益,对于改革的事也不肯公开提倡;琦善也看出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他提出了改革却没有一个人来支持,改革之事也就不了了之。所以当时缺乏的就是坚定自信的改革者,这也阻碍了我国改革的进程。

二?思维清晰,由简到繁。

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外患、内忧以及两者结合的复杂局面。外患多了,人民苦了,也就开始运动了。然而不断的运动都只是走着循环的模式:建立封建帝制。于是再探求另一出发点:有外患就要自强,于是就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曾国藩就是这一个时期的关键人物。可是他与其他改革者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时代也不允许他们彻底。再后来,士大夫们的轻举妄动是当时的局面变得更加的复杂。中外之间也产生更多的摩擦,从而导致战事不断。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甲午战争。而正是这一战,才开始让清政府和老百姓们清醒了。

三?重人事,轻过程。

整本书虽然清晰地罗列了中国的近代史大纲,但是较多地是注重分析事件与人物,而对其过程则只是轻描淡写。因为开篇时蒋先生就提到要分析抵抗方案的成败原因。如李鸿章领导的自强 6

运动的失败在于仅限于物质方面,并不彻底;康有为的变法运动的失败在于顽固势力的雄厚,义和拳运动是最失败的在于它反对西洋化、近代化;而孙中山的救国方案之所以成功,对近代化有深刻认识并且思想新颖。

大体来说,在蒋先生的近代史论述中,他比较推崇的是中肯的务实者,他们在外交中权衡利害,能委屈求保存,在实际中推行过洋务、维新,经历过实践的波折,眼光清醒,随机应变。相反,蒋先生对于士大夫阶层抱批评态度,其中有抱残守缺、不通时务、徒逞尊严、反对新政的迂腐士大夫,有对形式的危险估计不足、对于革新缄口不提的清流精英。

虽然蒋先生对近代史这段时期的评论与许多人不同,但他书中讲的很多都是平常人所想不到的,也是值得我们所肯定的。从这段历史当中,我们从巨大伤痛中吸取了教训,并努力获得了今日的一切,使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希望我国在以后的道路上不要再次被教训与物质所迷惑,对于所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道。

7


第二篇:近代史实践课论文


近代史论文

假如太平军打的是“扶清灭洋”的旗号

——参观总统府

总统府里有天王冯秀全像,游人争相与之合影,诚然,无论是正统的历史教科书还是民间流传的故事都是对他高度赞扬的,但是站在纯粹历史角度来看,他的形象又似乎不是那么辉煌,我常想,在清政府喘息的关头,如果太平军的矛头不是指向清政府,而是势力日渐嚣张的洋人,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

冯秀全本人是决然不会提出这样的口号的,他屡次落第,金田起义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报复清政府的味道,而不是为广大贫农均分土地,而他的教义也是植根于西方圣经,因而太平军本身具有浓厚的“亲洋恨清”的色彩,断然不会扛起“扶清灭洋”的大旗的。

历史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与假设,虽然事实只有一个!今天,站在冯秀全的石像前,我们假设,历史中没有让清廷抛弃的冯秀全,而是一个走在街上被洋人羞辱过的李秀全,回到家后,潜心编出一套教义,“拜炎黄教”,宣称中华泱泱大国,生而高贵,不能任外夷踏入国土,继而在金田发动起义,提出“取出蛮夷,耀我中华”,那么,情况又会如何呢?

首先,发动起义,得有民众的支持。可是,中国的农民向来脆弱,哪方给的好处多亦或是许诺将要给的好处多,则支持哪方!如是攻击清廷,可以名正言顺地攻城略地,所到之处惩治豪强,均分土地,则

农民纷纷响应;可是,现在要攻击的是洋人,洋人在沿海能够占得了我多少土地?即使把所有的洋人驱逐出境,我农民能够分到一亩三分地?所以,李秀全的起义在扩充军队方面遇到了硬伤!没有了能让农民跟着走的条件,即便是没到一处都有一群痛恨洋人的热血青年,那么我就大胆估计李秀全起义的反洋兵力是冯秀全起义反清的五分之一吧,虽然少了点,但比当时在中国的洋人多的去了!

然后便是洋人的动作。洋人此时比几十年前可是扬眉吐气了,连清政府都得听我的,你广西的一群农民还想越俎代庖来袭击我?想是这样想,也不能不引起重视,这说明什么?说明华人中已经有人开始觉悟了,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不怕清廷军队有多少,就怕愚昧的华人在思想上开始察觉我等在华的动机!于是通报清帝:贵国某省有一帮流民企图破坏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破坏租借及通商口岸的自由贸易。强大的势力之所以强大,因为已经达到了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的境界;软弱的的国家之所以软弱,因为面对外来势力时一味退缩忍让!看来外国人也深谙孙子兵法,懂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而且善于避开锋芒挑拨离间已到达坐山观虎斗的效果!这样一来,太平军的一场灭洋的洪流被引向了清政府!

接着,清廷内部也出现了巨大分歧。一派主张默认太平军的灭洋行动,一来可以打击洋人,侥幸还可以驱逐洋人,实乃大清之福;二来,太平军即便获胜,死伤必过大半,剩下的残兵报国从军也好,卸甲归田也好,总之不会危及我大清江山的社稷。另一派则主张在其羽翼未丰之前以叛乱罪剿灭。皇上最怕听到什么?古往今来莫不是农民

暴乱,因为自家的江山就是在暴乱中获得,农民的本分就是好好种地交租过日子,国家大是岂是这些叼民所谈之事?你举旗灭洋,岂不是向天下明示我大清政府无能防敌甚至姑息养奸?主张灭之的大臣几句肺腑之言直接震撼了皇上的心脏,于是急报军机处,派兵剿贼。

可怜太平军,还没了明白是为什么,就被围困于广西,即将骚动的广西马上又恢复了宁静之中。

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无论是反帝还是反封建的农民起义,最终都会流产。帝国主义善于发挥武力外交的巨大力量,而清廷又难改苟且偷安的本质,这便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最后几十年的写照!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论文 对中国近代人们对探索国家出路的总结 孟丽平

对中国近代人们对探索国家出路的总结-----------孟丽平【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方案…

中国近代史论文

从尊崇效仿到那饮冰室梁启超人物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

中国近代史论文格式

1摘要论文须提供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要求第三人称客观叙述内容梗概简明确切不加评论和解释2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术语一般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3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主要指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刘自坚学号所在院系津沽学院经济系国贸一班任课老师李朝阳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历史之变迁内容提要鸦片战争的第一炮打响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的进程这是曲折的进程也是屈辱的进程两次战争...

近代史论文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quot振兴中华quot的口...

近代史论文格式

考查科目小论文格式要求期末考查科目凡出题目在两个以上的请教师按照考试卷的格式要求制作只出一道题采取小论文形式考查的请学生按照以下格式要求执行1以小论文大作业考查的科目必须打印首页用统一的卷头2纸张用A4页边距字...

中国近代史论文

20xx20xx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网络工程班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10034成绩探索中华民族革命的自强之路一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论文写作格式《纲要》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要求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观后感题目观看有关中国战争纪录片的感想小组成员孟迪院系专业班级体育学院20xx级运动训练专业1班联系电话187xxxxxxxx指导教师刘新莉老师填表日期20xx年9月25...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 2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诸葛亮之下郭子仪之上一提起李鸿章更多的人会把他与卖国贼民族罪人的字眼联系起来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

近代史论文——浅谈李鸿章

纵观历史人物万千可是人们对其的评价几乎都逃不出一个极端化的范畴在人们眼里伟大的人没有瑕疵而卑鄙的人没有一点人性李鸿章就是其中的典型可是李鸿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贼马关条约和辛...

近代史论文 白璐

中国近现代的屈辱与抗争从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看中国近现代史会计1201白璐学号120xx10548摘要泱泱华夏经历汉唐盛世却从宋代的积贫积弱开始走向衰落以至于至满清后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特别是从1840年鸦...

近代史论文(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