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报告

时间:2024.3.23

《论语》之我见

一.孔子及其作品《论语》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背后是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是我国精神文化的根基。孔子一生命途多舛,他曾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又说自几“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少时在实践中经受了许多磨砺,他熟读通晓《诗》《书》《礼》《易》等古代重要书籍文献,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知识和技能;孔子51岁出仕,仕鲁四年,后由于触怒权贵弃官离鲁,开始周游列国,途中遭遇围困之险、绝粮之难、加害之险,但仍未能参与政事;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论语》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读《论语》这部书,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二.自由的境界

刚读《论语》的时候,最喜欢最后一句,前面其他的几句都忽略掉了。后来渐渐的发现,其实算算看,从“志于学”,到“而立”,到“不惑”,在真实修养上,都非常不容易的事。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这句,“从心所欲,不逾矩”。

向往自由是人的本性,但是现实的社会又充满种种有形的无形的规矩,让人不能逾越,比如各种法律、风俗、礼数等等,这固然是社会所必须,但确实又让人感到约束,于是生活中总有许多想做的事而不能做,想说的话而不能说,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痛苦吧。对于这样的种种有形的无形的规矩,有几种态度。硬是反抗,是一种,比如像有一句话说“不自由,毋宁死”就有抗的味道。再一种就是屈从,彻底放弃自我,完全随顺社会。再有一种就是逃避,比如陶渊明似的形形色色的隐士。

浩然觉得这几种态度都不如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境界高妙。孔子人这句话,实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值得向往。因为他既成就了内心的自由,又不违背世俗的规矩。这句话也是许多艺术门类的高妙的境界。

三.百先孝为大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是孔子在论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解释“孝”,他既有正面的倡导 ,也有反而的批评,如:子游问孝,孔子就从反面批判了那些“是谓能养”的不孝者,认为他们不能怀着敬爱的心情,以至于和犬马没有区别。不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我们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一点,那就是《论语》谈孝并不是像后世统治者所宣传的那样,使孝成为一种外在、教条的、束缚人的东西,而是认为孝是人内心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这种孝是一切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的先天的基础。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

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四.教育与治学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五.君子的礼、仁与义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六.孔子之我见

孔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是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以实现维护奴隶制,复兴周礼的反动政治思想,他想到若要复兴必须正名,他的证明思想子实际应用中很主观,片面,但它发展和补充了周礼思想,用礼治德化和政令刑罚相辅相成,最后提出了”仁”作为礼的内容,“人而不仁如何礼”对‘仁’思想的系统发挥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具有特色的地方,‘仁’是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突出从政治角度即服从周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才能做到“仁”,一个“仁”的人要具备: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只是为了维护周礼的奴隶制度,他认为只有奴隶主贵族们才会有这些品质,才应该具备这些品质,一般人是不会具备的,孔子从未考虑过底层民众的利益,所以孔子所建立的儒家思想也只是为保留奴隶制度而创立,是逆流历史而不可能成功的,但他的思想却统治着中国两千多年,我想是因为后人们把他的思想给升华了,得到了一种质的改变,进而孔子也成为了孔圣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中几乎趋于统治地位。

孔子是通过忠恕关系来启发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关系,孔子认为劳动人民是不可能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为了达到目的,他提出正名思想和仁的学说,企图用这种欺骗性的方法来维护奴隶主们的利益,麻痹人们的思想,,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验论鼓吹者,被孟子所继承和发挥,孔子说为上智与下愚不移,他认为愚人就是一般的劳动群众,他肯定有些人认识能力和知识是不可改变

的,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不存在的,孔子肯定圣人们有这种生而知之,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不仅为他的天才论奠定了基础,并与他的神秘主义天命论直接联系,由于孔子肯定学而知之的人,所以他不得不肯定一个人要获得知识就要取得直接的经验,他强调重视推理和思考,他也提出学习要虚心,他主张学习的知识要广泛,学习的途径要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学与思的结合,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先验论作为指导思想,并直接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他以学礼作为最主要的内容,重视孝悌等道德的培养,轻视生产劳动,他培养的人才多半是五谷杂粮不分只是作为奴隶主身边的忠实奴才和得利帮凶,他的教育方法的经验是被他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所制约,所以也只有在批评他的唯心主义之后,这些经验才有我们借鉴的意义,他在思想方法上则宣扬“中庸’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是将两个极端进行中和,有时的确很灵活他明确提出绝四的态度,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既不要主观猜测,不要武断和留有余地,不要拘泥和固执己见,不要以自我为核心,我想他的中庸就是无论是好与坏,都要折中,那么一个很好一个很坏如果折中了,岂不是很盲从,他的折中调和是完全以周礼为指导原则的,这种方法也只能是主观的,孔子说富贵在天,我想将人的贫与富归结为天命,任何事都是由天来决定的,这显然不是顺着历史潮流而动的,他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他认为自己是顺着天命而去办事的,他是肯定鬼神的存在的,取消天和鬼神的人格外貌,保留了天和鬼神的具有意志的权威,孔子的天命论是他的整体思想的最后根据是他直接制止劳动人民犯上作乱的法宝。


第二篇:论语 读书报告 感想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报告

1.书名:于丹《论语》心得

2.著者:于丹

3.出版社:中华书局

4.页数:157页

5.内容大意:全书一共分为易中天序、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 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论语》原文、后记这十个部分。 易中天序:易中天对论语和于丹此书的看法;

天地人之道:我们一个生命的个体,在浩瀚的宇宙的意义;

心灵之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憾; 处世之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保持一个良好的人

际关系;

君子之道: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那么何为君子,

何为小人呢?

交友之道: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们如何分辨好朋友和坏

朋友,又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

理想之道:“匹夫不可以夺志”,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

方向,但我们该怎么理解“理想”的含义呢?

人生之道: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真正含义;

《论语》原文

后记

6.书摘:《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有一个是“仁”字。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

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7.读后心得: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股对经典传统文化的普及热潮。但是,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

庸俗烦琐和高贵思想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通过于丹说论语,我在面对挫折和面对朋友上有一些认识。

首先是如何面对挫折。“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其次是如何与朋友交往。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反映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强大。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于丹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让我在对世界的认识上有了新的体会,我知道了心灵的美丽和平静对于我们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会努力提高我心灵的修养,正如《大学》中所说的“修身”。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读书报告

1关于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四十岁开始办学直至七十三岁去世...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而论语也可算作是儒学的精髓部分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

论语读书报告 (2)

我读论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同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而作为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论语内容涵盖了...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译注读书报告学号姓名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总体来说以前...

论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20xx825衡一书名论语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一论语获得的评价1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赞到2如果人类要再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xx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3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代人黎靖德说道4四...

论语读书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20xx年5月2日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命基10210110226薛忠慧摘要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

《论语译注》读书报告

论语译注读书报告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受到了论语的熏陶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读论语的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一书名论语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

《论语新解》读书报告

翻译学院李倩萱14308186论语与君子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北宋政治家赵普称临死时对宋太宗道臣有论语一册一半可用来助君打天下一半可用来助君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论语是一本...

原创《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张彦华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精炼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不仅如此...

关于阅读《论语》“忠恕之道“读书报告

论语百则读书报告关于忠恕之道的心得体会引言初次学习论语十则是读小学时候的事了想起当时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时候即便对孔子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心里已经对孔子产生敬畏之情这次的中国教育史再次拾起论语百则的时候才...

论语读书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