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4.13

红岗区文化产业概述和未来发展

(一)现状分析

红岗区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 家,从业人员达 余人,20xx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 ,实现利税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娱乐业20xx年总收入达 ,实现利税 ,解决就业劳动力 人。出版物发行业20xx年总收入达 ,实现利税 ,解决就业劳动力 余人。20xx年区印刷复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 ,10年总收入 ,从业人员 余人。

近几年来,红岗区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1.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

(1)新兴文化行业成长较快,文化产业发展对红岗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出业、电影发行放映业形成早,历史长,属于传统的文化行业,娱乐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是改革开放后的行业,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属新兴的文化行业。红岗区目前从产值来看,新兴文化行业已经替代了传统文化行业。

(2)出版物发行业日渐繁荣。全区有国有新华书店 家,下设 批发部 、 门市部 、20xx年销售收入达 多万元,占领着全区出版物发行市场的绝对份额。其它社会办书店家,

个体书摊家,音像制品零售家,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人已达家。

(4)文化娱乐业稳步发展。全区目前娱乐场所及经营单位已达余家,在整顿和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在提高品质。

(5)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文化资源。近几年,红岗区开展的“激情之夏”、“大庆之冬”、“社区文化节”、“夏日广场”、“十月金秋”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为顺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文化市场管理取得的成绩

建立了专职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网络,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市场服务,保证了红岗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整顿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二)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缺乏标志性的文化企业的驻入。

(三)发展构想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红岗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形成以印刷产业为龙头,文化休闲娱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布局,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引进驻区高端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

(3)改变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逐步淘汰摊贩式、作坊式经营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电子商务,以现代流通形式取代传统流通形式。积极整合文化资

源,对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自愿参加的民间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有利于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代替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控制,较好地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突破部门与地区界限,把同行业企业统一联合起来,目前已经存在的网吧协会要扶植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组建成立印刷行业协会、出版物发行协会、广告协会等;

2.红岗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方向:

(1)文化产品的内容管理。继续做好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事先审查、事后追惩、备案工作。

(2)文化市场稽查。为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建设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并

提供良好服务,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法处罚,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篇: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通过座谈、专访、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析等形式,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以来,我市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以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载体,统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共有文化馆(艺术馆)6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5个,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2个,43个乡镇(街道)都建有文化站,1460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1处、县区支中心4处、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42处、村(社区)基层服务点1776处,建设农家书屋715个。现有电台6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藏品1024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20件。吕剧和陈官短穗花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重视程度有新提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关注文化、谋划文化,真正当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合格领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文件,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启动了新一轮文化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市县各级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建设项目辐射带动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建成项目3个:①黄河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自20xx年9月建成运营以来,已先后举办了2009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会展节庆活动,带动我市会展产业迅速升温。②黄河口文化市场,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20xx年5月已正式投入运营,3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经营企业和画廊入住文化市场。③东营图书大厦,总投资345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在建项目2个:①孙子文化旅游区,计划总投资27603万美元,占地面积为107.8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目前旅游区各项基础设施初步成形,旅游接待设施也在逐步完善。②“水城雪莲”大剧院,总投资7.1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已正式开工建设。年内计划开工项目3个:①中国(东营)现代影视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正在顺利推进。②电视连续剧《宣言》,以反映党的基层组织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的历史为主题,投资2500万元,正在积极推进。③大型歌舞剧《大河长歌》,以“中华母亲河、生态三角洲、激情黄河口、梦幻石油城”为主题,计划投资4500万元,正在积极创作排演。

3、品牌打造有新亮点。重点围绕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组织举办了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在世界级平台上展示了丰富的黄河口文化资源。黄委将东营确定为黄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为发展文化产业搭建了重要平台。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两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两届黄河口文化旅游博览会、五届孙子国际文化节、三届黄河口文化旅游节。其中,孙子国际文化节多次被评为“中国节庆50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中国十大最具潜力节庆”,品牌价值得到良好体现。截止到今年9月底,已经举办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投资贸易洽谈会、黄河口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重点培育齐笔、黑陶、民间纺织、草编等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文化博览会、经贸洽谈会和旅游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其中,东营中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黄河口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产业实力初具规模。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3613家,资产总计148.09亿元,从业人员2.37万人,基本形成文娱演出、现代传媒、印刷发行、创意设计、艺术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门类。现有文化休闲娱乐场所124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企业148家,网吧393家;专业艺术团体5家,业余艺术团体58家,演出经纪机构4家;出版社1家,报纸4家,期刊2种;图书报刊零售网点153个,图书报刊批发单位3家;印刷企业115家,打字复印企业190家;各类广告创意设计经营单位439家;各类艺术培训机构63家;旅游企业120余家,其中旅行社74家,星级饭店27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0处,游船公司1家,旅游汽车公司2家。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6%,同比增长16.5%,高出GDP增速4.1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层产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5%;外围层产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9.9%;相关层产业实现增加值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6%。

二、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一)有利条件

1、重要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出安排部署,并把东营作为东部文化产业聚集区、齐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政策、资金、机构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化建设的大环境越来越好,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076.6亿元,人均GDP为103246元,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13元,富而思乐、富而思文的观念日趋明显,居民用于教育、科技、旅游及文化产品消费的支出逐年增加,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在拉动力。

3、优良的品牌价值。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石油文化、古齐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在黄河口汇聚,构成了具有

鲜明特色的黄河口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使黄河口文化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有优良的品牌价值。近年来,全市先后承办举办了一系列高端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黄河口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在优势。

4、强劲的后发优势。东营建市晚,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没有历史包袱,有利于轻装上阵,迅速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东营是石油城市,市民来自五湖四海,思想开放活跃,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随着东营机场增加航线和班次、环渤海高速公路贯通、黄大铁路建成通车、东营海港开通海上航线等相继实施,东营市交通条件将明显改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黄河入海口独特的旅游资源,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为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整体实力弱,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2.6%,虽然比20xx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全省较低水平。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增加值之间的比例为4.5∶19.9∶75.6,呈现核心小、外围大的严重不合理状态。我市大部分文化企业实力弱、人才缺乏,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像动漫、旅游演艺等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在我市尚属空白。

2、规模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较多地处在自发性状态,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全市3613家文化产业单位中有3605家为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规模小、布局分散,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还不明显,产业基地或园区的发育、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在鼓励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方面措施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保障。

三、对策建议

1、破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各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尽快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路径。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难度较大,但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破除畏难情绪和“唯条件论”思想,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善于从经济的视野研究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经济,进一步增强各级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施行业重点突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产业涉及行业门类众多,关键在于选准重点和突破口。东营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城市发展方向来讲,文娱演艺业将成为重要增长极;从发展趋势来讲,高科技将成为重点;从产业链角度来讲,首先应发展文化旅游业。一是根据我市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基础,应重点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河海风情文化旅游区和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大景区开发,力争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形成拳头旅游产品。二是要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引导各类文化资源进入旅游市场,加大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文化包装力度,增强旅游项目和产品的文化象征意义,提

高旅游的文化含量。加强演艺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在重点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旅游演艺精品。三是大力发展城市近郊农业观光旅游,利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整合文化、旅游、休闲、商务等要素,统一策划营销,满足市民短途休闲度假需要。四是成立文化旅游投资控股公司,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策划、经营,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和运营平台,实现文化旅游的管理和经营分开。

3、实施企业重点突破,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文化企业,如果没有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一句空话。关键是要组织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现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文化企业;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转制一批文化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文化企业;支持现有企业新上文化产业项目或转型为文化企业,转型一批文化企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自然人创办文化企业,催生一批文化企业。重点要加快组建旅游集团、演艺集团、广播影视集团、报业集团和出版发行集团,打造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核心文化企业集团,以大集团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拓宽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和要素进入企业的通道,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深化文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引进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文化企业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完善推进机制,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强化行政推动机制。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力来“助推”。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推进措施。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党务政务督查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述职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调度和督查力度,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市场拉动机制。市场是文化产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产业运行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积极培育构建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文化市场,创造、引导、扩大文化消费,积极探索文化企业良性发展的机制和路子;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文化产业资源,使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摆脱对政府的依赖,真正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抓好文化市场综合管理,为文化产业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证。三是强化大项目、大活动带动机制。加快“水城雪莲”大剧院、广电大厦、中国现代影视基地等大项目建设,办好黄河国际论坛、黄河口文化旅游博览会、孙子国际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使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我发展、良性运行,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5、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切实保障。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需要优良的发展环境来保障,当前应着重优化以下三个方面的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当前,我市文化产业还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等,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具体政策,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同时科学规划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二是优化融资环境。资金不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拓展融资渠道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用活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的银企

合作,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化融资格局。三是优化人才环境。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知识经济,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好文化产业创作、企划、市场开发和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业务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人才实行重奖,对拔尖人才予以优厚待遇,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现状营销与策划一班文化郭颖一文化产业的现状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溆浦县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溆浦县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溆浦县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截止20xx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单位为288家从业人员1200人文化产业总产...

(定稿)文化产业调研报告2

滕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滕州市按照中央和省枣庄市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多业并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20xx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全景调研报告(20xx版)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日渐明显20xx年文化创...

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共 产 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

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7月由市...

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调研与分析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

关于XX针织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为更好的理解和怎么样加强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20xx年3月至4月20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收集法对某某针织厂进行...

关于对文化产业基金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基金的调研报告利世资本投资部关于对文化产业基金的调研报告V1调研背景利世资本希望能在中国大陆成立一支文化产业基金在进入之前需要对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的背景竞争前景相关政策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确定是否具有...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