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4.2.7

2013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3-07-23 09:48:51 来源: 中国青年报网络版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

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7月16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次向社会展示其美好的一面。据悉,此次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组织专家撰写。

当天,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用“十八大看点”总结今年的报告,这些“看点”折射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喜和忧。 喜:高职生就业创业收入比例提高

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这个信息在报告中再次被提及,699万高校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力压“211”院校。报告显示: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并且从20xx年开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上升。其中,有56%的高职毕业生3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

收入倍增:作为城乡高技能劳动力的新增力量,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就实现了收入倍增。20xx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增加2270元,涨幅为120%。

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两倍以上: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xx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报告显示,有83%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表示对母校满意,比2011届上升3个百分点。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出5个特点:院校布局向县域腹地延伸;围绕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质量保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教师队伍结构有所改善;国际合作办学拓展新领域。

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由此,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指出:“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忧:内外的竞争压力

报告显示,20xx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此外,还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中西部三线城市没有成型的经济布局,无法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模式,这些地方的高职毕业生更多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加入打工队伍行列。

“没办法,我们的办学模式无法进行校企结合,因为当地没有像样的企业;我们也只有?黑板上开汽车?,因为当地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中部省份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负责人诉苦说,“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面临像我们这样的现状。”

报告显示,投入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xx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20xx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4.0%。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

明显偏低。从全国水平看,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有15个省区低于这一水平,上海、青海、天津、贵州、甘肃、宁夏、湖南、安徽等地甚至低于50%。

多数地区还未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投入不足外,近几年,生源危机是高职院校无法逃避的话题,很多以生源养校的高职院校无以为继;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决定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可替代”的高职学校将会面临可替代的境地;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本科以上毕业的属于“劳心者”,高职以下的属于“劳力者”,蓝领可能收入不低,却被整个社会歧视。

这些内外交困的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发展遇到很大阻碍。“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清醒,不能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就业质量如何、专业对口率高低、学生的后发优势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贵州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示。

思:呼吁多方支持,寻找改革出路

报告用多个“期待”,呼吁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投入和转变职能——

期待各级政府建立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

应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没有落实,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期待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把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务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限交给学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期待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学校尤其突出,我们在村庄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绍年说:“目前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涉农专业学校的招生需求。就应该一张答卷考察学生是否愿意来学校读书,回答?是?就招进来,回答?否?就放弃。”

孙绍年进一步解释说,高中、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读完3年书后回去搞农业,我们的招生对象应该是那些正在干活的青壮年农民、是国家所号召培养的新兴职业农民。“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纳入招生对象,因此我们的招生对象范围要扩大。” 孙绍年的呼吁得到了响应。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高职招生制度上进行了很大改革,意见指出,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意见指出了高职招生的几条途径:普通高考、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技能大赛免试入学等多种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指出,今年将加大非高考生入学高职的比例。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任务。”马树超说,高职院校应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编辑 谢检秀)


第二篇: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年十月


目  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

(二)本科专业设置及生源质量 …………………………………………2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4

二、师资队伍 ………………………………………………………4

(一)结构与数量 ………………………………………………………4

(二)师资引进与培养……………………………………………………5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5

三、教学条件 ………………………………………………………5

(一)校舍情况…………………………………………………………5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三)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6

(四)图书资料管理及利用 ……………………………………………7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7

(一)专业建设…………………………………………………………7

(二)课程建设…………………………………………………………9

(三)教材建设…………………………………………………………10

(四)实验实践教学……………………………………………………10

(五)教育教学改革……………………………………………………10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11

(七)教育教学研究……………………………………………………11

(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2

(九)中外合作办学……………………………………………………12

五、质量保障体系………………………………………………12

(一)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2

(二)教学督导及学生评教成效显著……………………………………13

(三)临床实习监控体系科学……………………………………………13

六、学生学习效果………………………………………………14

(一)学生获奖情况……………………………………………………14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14

(三)就业及读研情况…………………………………………………14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评价………………………………14

七、特色发展………………………………………………………15

八、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15


学校概况

新乡医学院位于太行山麓、黄河之滨的牧野名城新乡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举办的河南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

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办学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牧师劳海德先生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1903年“博济医院”在该诊所基础上建成。1920年医院扩建后改名为“惠民医院”。1922年加拿大人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史的开端。1949年,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和哈利逊医院从山东迁入卫辉,与惠民医院及护士学校合并,并接收解放军第三机动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和干部,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后历经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河南省汲县医学专科学校等校名。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院校,定名为“新乡医学院”。1983年开始招第一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996年一次性顺利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新建或新升格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1999年,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调整招生计划,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较好地保持了教学秩序稳定;经过精心准备和建设,20##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格次。20##年以来,我校立足新的发展起点,认真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切实加强教学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立足校情,着力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和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20##年)》,制定了《新乡医学院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年)》,促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关系,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战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医学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医科大学,争取进入全省骨干高校行列、全国医药类强校行列。

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系、部),23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学位点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予权,具备研究生、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成人教育等较为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

学校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有1个博士后研发基地,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拥有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1个,10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近年来,在重大科研项目如食管癌发病机制、医学组织再生、干细胞工程技术、神经科学与精神卫生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20##年度,公开发表高水平文章1589余篇,其中SCI收录274篇,EI收录90篇。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随着普通本科教学质量品牌的逐步确立,我校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学校发展呈现出可喜的良性发展态势。

学校以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充分调研国内知名高校的培养标准、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并在广泛调研省内外用人单位对未来创新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学校调整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20##年,我校临床医学(国家级卓越医生计划)首次列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分数线在河南本科一批11所高校中名列第二名。近年来,被连续评为“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最满意高校”、“河南省本科高校综合实力20强高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作为着力点,把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探索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本科专业设置及生源质量

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20##年获批康复治疗学、翻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3个新增专业,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英语(医学科技)、心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市场营销、康复治疗学、翻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23个本科专业,护理学、医学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2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医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学校生源质量优良。多年来,我校在河南省的录取分数均名列前茅。20##年,学校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招收学生3560人,其中本科生3400人,在河南省的理科(一批)最高录取分数为551分,最低录取分数为530分,平均为535.9分,平均分超出省控线30分,位居河南省第二名;在河南省的理科(二批)最高录取分数为566分,最低录取分数为500分,最低分超出省控线57分,位居河南省第二名;临床医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达510分,超出省控重点线67分。新乡医学院20##年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情况见表1。

表1  新乡医学院20##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统计

20##年,我校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录取分数线普遍高于省控线。招生最低分数线超出当地二本线60分以上的有山东、内蒙古,超出50-59分的有湖南、河南(理科)、广西,超出40-49分的有福建、甘肃,超出30-39分的有黑龙江、河北、重庆,超出20-29分的有贵州、广东,超出10分及以上的有陕西、青海、新疆、安徽、宁夏、浙江、江苏、云南、河南(文科)等。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20##年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13390人,其中,研究生567人、本科生12486人、专科生337人,留学生3人,本科生所占比例为93.25%。在校本科生中,医学类专业学生10666人,文学类专业学生334人,理学类专业学生516人,工学类专业学生498人,管理学类专业学生475人。

二、师资队伍

(一)结构与数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5310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10人(正高级人员271人、副高级人员631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名,生师比为15.02:1。专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分别见表2、3、4。

表2 新乡医学院20##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表3 新乡医学院20##年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

表4 新乡医学院20##年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

学校重视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毕业于“985”高校及“211”高校者610人。学校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拥有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1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 4人,省管优秀专家8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教学名师5人;拥有省特聘教授1人。建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团队、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医学检验教学团队和精神病学教学团队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

(二)师资引进与培养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优化环境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0##年,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聘任领军型人才1人、校特聘兼职教授4人、兼职教授5人;引进和培养博士51人、硕士27人。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派出教师国内进修学习100余人次,国外访学15人次;积极组织推荐各类学术人才,获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9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主讲教师队伍的质量。新进教师均须经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所有青年教师必须进行预试讲,通过后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多年来,学校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全校性教学竞赛,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0##年学校各院(系、部)分别组织了教学竞赛,共推举出120余名优秀教师,参加20##年的学校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人。

20##年,有1200余人次主讲教师为本科生讲授了理论课和实验课,本年度主讲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79.5%;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的36.5%。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优良。

三、教学条件

(一)校舍情况

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767014 m2,建筑面积472644 m2。20##年投入使用的口腔医学教学楼9910 m2,20##年在建学生宿舍10708.47m2,学生食堂5119 m2

学校共有多媒体、语音听力等各类教室144间,总计15505个座位,能同时满足所有在校生上课、自习;建有各类实验室217间,能满足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验课需要。建有现代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面积达9500 m2。学校建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具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4所直属附属医院核定床位总数8000张。

学校建有15475 m2的体育馆,建有室内游泳池、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排球馆等运动场地;室外体育场地34106.37 m2,包括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和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20##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197.86元,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3190.5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435.48元,生均本科实习费249.15元。

(三)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682.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万元。20##年,添置、更新了数码互动、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能满足教学需要。

截止20##年底,学校建成了7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见表5)。

表5 新乡医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立足河南,稳固省内实践实习基地;面向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建立优质省外实践实习基地。截止20##年底,建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局、情报图书馆、药品检验所等近百个多种类型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满足我校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管理学、医学英语、生物工程等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四)图书资料管理及利用

学校图书馆面积约1.3万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97.89万册,国内外数据库21种,电子图书72万种,3753.13GB。图书馆为全校读者提供24小时网络服务,14小时/天阅览服务,11小时/天的借阅服务。

图书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千兆光纤互联,实现核心节点双向千兆互联,建成了SAN架构存储系统,存储总容量104T。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员馆,与多所高校开展馆际互借,与境内外几十家医学领域高校及研究院所达成文献交换协议;建有220余台计算机终端的数字图书馆及公共查询终端,未读者提供网上查询及光盘检索等服务。图书馆建有“新乡医学院科技查新工作站”,是河南省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批准的省级科技查新单位,20##年完成科技查新报告336件。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办学实力、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学校制定了《新乡医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巩固现有专业,培育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发展新的专业,努力构建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条件更加完善、优势更加明显、实力更加突出、效益更加显著,以医学为主体,医、文、理、工、管理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相对稳定的专业体系。

20##年,新增3个专业,有21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新乡医学院20##年招生专业及省级以上特色专业见表6。


表6 新乡医学院20##年招生专业目录

注:1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学校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完善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总体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压缩总学时,加大了选修课、人文教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两课”和体育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两课”教学,增设“两课”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医学教育特色,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基础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两门较为系统的医学知识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截至20##年底,建成16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校级网络示范课程,建有生物化学、临床药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新乡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见表7。

表7 新乡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注:*医学免疫学为20##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细胞生物学为20##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为强化素质教育,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要求五年制本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满限定选修课24学分,公共任意选修课16学分;四年制本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满限定选修课22学分,公共任意选修课14学分。为了倡导和鼓励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本科学生中设立奖励学分。20##年,学校共有1050人次获得奖励学分,涵盖技能类、研究类和实践类三个种类。20##年度,共开设758门课程,理论72458学时,实验67592学时,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开设了171门专业限定选修课,81门任意选修课。

(三)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学校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制定了《新乡医学院教材建设规程》、《新乡医学院教材管理工作规定》、《新乡医学院教材选用办法》、《新乡医学院教材质量评估规定》和《新乡医学院优秀教材评选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优先选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新出版的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20##年学校教师主编或参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27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非规划教材和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33部,广大教师对教材建设的参与程度和参编数量大大增加。

(四)实验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增加实验学时的比例,减少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0##年,医学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达100%。

学校坚持“厚基础,强实践、擅应用”的临床实践教学思路,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作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集中见习教学模式改为课间见习教学模式,提高了见习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培训工作,每年对实践带教教师进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的培训;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及试卷质量的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包括初期的选题、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中期检查和终期的答辩、论文文本质量抽查等,并组织开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

(五)教育教学改革

学分制改革初见成效。制定了《新乡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实施意见》、《新乡医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细则》、《新乡医学院学业导师制工作条例》、《新乡医学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凡基本学制为四年的本科学生允许在3-7年内修读,凡基本学制为五年的本科学生允许在4-8年内修读,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双学位教育稳步推进。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调动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开设了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和生物技术等3个双学位教育专业,制定了《新乡医学院双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要求的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对双学位教育专业的学生采取单独编班授课。20##年共26名学生修读双学位教育专业。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推行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六个结合”,即:讲授与自学结合、讨论与交流结合、指导与研究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工程,整合校内现有数字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移动办公系统(MOA)投入使用。开展信息化培训,教学质量工程综合平台应用培训,分批次集中授课和现场交流相结合,共培训教师76人次;进行网站管理员培训工作,计37人次。增加1G移动出口,对出口设备进行配置,提高上网速度。同时增加学校主网站移动IP映射,提高外网移动(铁通)宽带用户访问我校网站的速度。

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授课。20##年对清华教育在线教学质量工程平台进行更新课程资料,完成16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网络示范课程、30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数据迁移。完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示范课程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更新BB和清华教育在线登录页面。移动办公建设完成了三个版本的Android和iPhone安装包开发,基本满足学校对MOA系统的要求。

(七)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内外医学教育工作会议,跟踪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奖励。

20##年,学校共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得第一届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评出新乡医学院20##年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 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有4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结项验收。我校7个课题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年度立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项,实验课题4项,一般课题1项。组织并完成“创建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优秀论文的评选及汇编工作,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

(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制定了《新乡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方案(试行)》、《新乡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经费使用及项目实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广泛宣传,鼓励学生申报该项目。20##年我校有8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学校为每个项目配套经费0.5-1万元。

学校自20##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科研作品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年来,立项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累计652项,其中资助课题334项、自筹课题318项。20##年,收到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申请书192个,经过评审专家组的初评、终审答辩等环节,最终共84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45项课题为资助课题,39项课题为自筹课题,共资助经费10万元。已形成调研报告8篇、发表论文20余篇。

(九)中外合作办学

继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本科国际通识教育项目,20##年,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等3个专业开始招生。20##年,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开展了护理学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开展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学校积极开展硕士和本科层次来华留学生项目。20##年,学校全日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749人,其中,本科生412人,专科生337人;硕士层次留学生3人。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制度、教学巡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定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召开党委会、行政办公会、教学联席会、教学工作会等多种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各项政策向教学倾斜,制定人事分配制度、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及各种奖励办法,在岗位津贴、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切实提高教学一线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优先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非教学部门主动服务教学,党政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办事严谨高效,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各教学辅助部门工作积极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手段;后勤保障等部门克服困难,积极服务教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教学督导及学生评教成效显著

学校成立了校、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组,20##年对校教学督导组成员进行了重新调整,教学督导组专家通过抽样听课、教学检查等活动,在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学建议、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年,共收到校级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信息与评价表202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听课纪律及效果、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师指导实验等进行了督导与评价,学校及时归纳整理了有关问题,对相关院(系、部)进行了反馈,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学管理人员随机抽样听课近230余人次,涵盖了我校的必修课、限选课、公选课等各类课程,全面梳理了教学过程。开展师生教学座谈会近百场,及时反馈或解决教学问题。

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教学效果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手段,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教学效果测评。参与网上教学效果评价的学生达24.3%,学生对204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被评教师达1025人次,评教率达81.67%,有效监督了教学过程。

(三)临床实习监控体系科学

学校历来重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监控。首先,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会议和新乡医学院医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确保医学各专业和医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秩序。20##年,来自省内外48家教学实习基地的93名代表参加我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客观总结了20##年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以来的临床教学工作,既充分肯定了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各实践教学基地在我校后期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明确指出了个别医院在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实施实习教学基地淘汰制,制定了《新乡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标准》,每4年在各教学基地开展教学评估工作。20##年11月,学校对省内40所综合性医院开展了教学评估,果断将达不到我校实习教学基地要求的两家基地出示“黄牌”,限期整改,保证以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完成后期教学。再次,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培养。每年对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20##年对实践教学基地中112名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定期开展“实习基地优秀指导教师”、新乡医学院“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评优评先活动,鼓励先进。20##年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162名,“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03名。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获奖情况

各类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学校的科技创新及学术环境日益浓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多种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五年,学生在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 课外学术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获得河南省“挑战杯”竞赛金奖1项、银奖9项、铜奖5项,网络虚拟运营单项奖1项。20##年,获国家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2项。组织学生参加了第2、3、4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第2届华中赛区二等奖;获得第3届华中赛区一等奖,国家三等奖;获得第4届华中赛区二等奖。近5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中,我校本科生有7人获得获得国家级特等奖、33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5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86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有609人获得省级优秀奖。20##年,我校1名本科生在该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7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9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8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26人获得省级优秀奖。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年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2269人,全部获得毕业证书,毕业率为100%。经新乡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对2210名学生授予了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7.40%。

(三)就业及读研情况

20##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06%;截止20##年年底,已登记就业人数1926人,就业率为96.25%。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人数为76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8.63%;升学62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1.03%;部队就业1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65%;在机关、教学单位等就业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0%;灵活就业人数32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14%;出国1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50%。读研学校多集中在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985”、“211”工程学校或国内知名医学院校。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评价

为了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体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我校对河南省内18个地市、99个县的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现场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2份。调研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跟踪及评价、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市场需求等。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显示,选择“非常好”、“比较好”、“一般”的分别为43.12%、44.23%、12.65%,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评价为“较差”和“差”。

七、特色发展

学校近9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历程,是富有新医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日益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医学教育特点,从低年级开始,临床早接触,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接受吃苦耐劳的思想教育。我校毕业生不仅向来以实践能力强著称,而且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而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

融合中原人文底蕴,铸就“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新医精神。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献身医学、敬业奉献的优秀品德。融“博济”、“惠民”和“精诚”、“至爱”的医学精神于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的坚定信念,鼓励学生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最艰苦最能锻炼自己的地方去展示才华,实现人生理想。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锐意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全面实施了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开设了双学位教育专业,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科研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竞赛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学校秉承百年医学教育传统,坚持继承与发展并举,形成了医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重视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培育,建成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年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年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均于20##年已经开始招生。

八、主要问题与改进意见

(一)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广大学生受益,但改革项目多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验中心建设等,直接针对学生的仅有学校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将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形成性评价,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深度需进一步加强

教师深度参与本科教学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理论课堂,体现在实验室、实习基地、课外指导及各种讲座之中,而且要体现在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深受学生热爱,体现在引领教学改革、谋划教学建设、参与教学管理之中。部分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深度与评聘制度、分配制度等机制密切相关,造成部分教师不愿或无精力在教学上多下工夫、下苦工夫,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发挥院(系、部)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落实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管理重心下移,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激励教师深度参与本科教学工作的良性机制。

(三)师资队伍的高学历比例需要进一步增加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有待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加大博士及优秀回国人员的引进力度,鼓励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

更多相关推荐:
《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征订单doc

征订单订购单位订货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收货单位信息收货单位邮政编码收货单位地址收货联系人联系电话如需#5@p请写明开票信息

20xx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xx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7月16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

《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高职给学生成长和经济发展正能量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态势如...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均...

天津国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xx中国商丘二一四年十二月目录一办学基本信息3一学院简介3二学院当年获奖信息3三重大改革成果3四经费投入情况5五办学条件5六师资队伍情况6七生源情况6二教学建设与改革6一指导...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xx目录前言31学生成长411招生生源412在校体验413就业质量514职业发展615自主创业72学院改革发展821事业规模822办学资源1023校企合作1224信息化建设13...

《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xx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日前发布报告以第三方视角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

一份高职改革发展的集体记忆透视20xx高职质量年度报告

一份高职改革发展的集体记忆透视20xx高职质量年度报告CFP供图本报记者翟帆由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20xx年首发以来每年从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引导服务地方四个维度对高等...

透视20xx高职质量年度报告

一份高职改革发展的集体记忆透视20xx高职质量年度报告中国教育报20xx年7月21日3版由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20xx年首发以来每年从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引导服务地方四...

20xx年中国网络出版业市场深度评估报告

20xx20xx年中国网络出版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

20xx-20xx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数字出版相关概述11数字出版基本简介111数字出版界定112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与传播途径113数字...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