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练习册

时间:2024.3.31

机能实验学练习册

?

承德医学院机能实验教研室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常用仪器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三章 机能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机能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 ┄┄┄┄┄┄┄┄┄┄┄┄┄┄┄┄ 第五章 神经肌肉兴奋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六章 神经系统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七章 循环系统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练习题二 ┄┄┄┄┄┄┄┄┄┄┄┄┄┄┄┄ 第八章 呼吸系统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九章 泌尿系统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章 消化等系统器官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练习题三 ┄┄┄┄┄┄┄┄┄┄┄┄┄┄┄┄ 第十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

药物代谢动力学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药物安全性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 人体功能实验

本章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复习题┄┄┄┄┄┄┄┄┄┄┄┄┄┄┄┄┄ 参考答案┄┄┄┄┄┄┄┄┄┄┄┄┄┄┄┄

练习题四 ┄┄┄┄┄┄┄┄┄┄┄┄┄┄┄┄

第一章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与目的。 2.熟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 4.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与格式。

[内容提要]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把生理科学中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三门教学实验内容有机地重组而成的一门崭新课程。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机能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实验方法有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实验多用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②在体(活体)动物实验方法。学生实验多为急性实验。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文字简练、条理清楚,并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验结果指实验材料经实验过程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它是实验结论的依据,整个实验报告的核心。实验结果的表达方式,可按不同类型的实验结果选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讨论主要是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

结果,联系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部分是实验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实验报告的主体。实验结论是实验报告最终的总体上的总结,即是从“结果”和“讨论”中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这一实验所说明和验证的概念。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基础医学机能实验方法有 和 两种。 2.急性动物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分为 和 。 3.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是指从活着或 的动物身上取出欲观察的 ,置于 中,给予 ,然后观察其 。

4.急性实验的优点是,通过对 的严格控制,排除一些 的影响,在 时间内获得 的有价值的分析材料。

5.机能实验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表达能力。

6.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主要学习和训练机能实验的基本 、基本 及基本 。

7.实验报告的核心是 。

8.实验讨论部分是实验结果的 ,是实验报告的 。

9.实验结论是从 和 中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机能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慢性动物实验法 B.电生理实验方法 C.急性动物实验法 D.无创伤性测定法 E.活体解剖实验法

2.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的特点( )

A.所观察到的机能活动受机体多种因素影响 B.观察的组织器官被置于适合的人工环境中 C.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 D.采用局部手术方法取出动物某一组织器官 E.可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 3.实验报告的结论( )

A.是从结果和讨论中归纳出来的 B.反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认识 C.以实验结果为依据 D.是实验报告的核心

E.是实验方案的理论依据 4.讨论的内容包括( )

A.阐述由实验结果推出的结论

B.实验数据的推导、计算过程 C.描述结论的基础、临床医学意义 D.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E.联系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概念进行探讨 5.实验报告的主体是指( )

A.实验原理 B.实验结果 C.实验步骤 D.实验讨论 E.实验结论 6.实验结果是( )

A.指实验材料经实验过程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

B.实验报告的概括性判断 C.实验报告的核心 D.实验报告的主体 E.实验结论的依据

(二)B型题

A.急性动物实验

B.慢性动物实验 C.离体组织器官实验 D.在体动物实验 E.人体机能实验

1.在动物脑组织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进行在体解剖暴露的组织器官实验( )

2.是在机体无创伤状态以及对人体无损害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研究( )

3.由动物身上取出欲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置于人工环5.综合素质 自学 动手操作 科学思维 开拓创境中进行实验观察( )

A.实验讨论

B.实验目的 C.实验原理 D.实验结论 E.实验结果

4.实验报告的核心是( ) 5.实验报告的主体是( )

6.实验报告最终总体上的总结是( )

三、问答题

1.机能实验方法有哪些? 2.机能实验课的目的是什么?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急性动物实验方法 慢性动物实验方法 2.离体组织器官实验 在体动物实验

3.刚处死 组织或器官 人工环境 人工处置动与反应

4.实验条件 复杂因素 较短 较多

活新 语言与文字

6.知识 技能 方法 7.实验结果

8.逻辑延伸 主体 9.结果 讨论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C 2.BCD 3.AC 4.ACDE 5.D 6.ACE

(二)B型题

1.D 2.E 3.C 4.E 5.A 6.D

三、问答题

1.答:常用机能实验方法有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

⑴急性实验:根据观察的目的又分为离体组织、器官实验和在体动物实验(活体解剖实验)两种。 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从活着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欲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置于人工环境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它们的生理机能,以进行实验观察。②在体组织、器官实验:在麻醉或损毁动物脑组织使其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活体解剖,暴露所要观察的组织、器官进行实验。在体实验不同于离体器官实验,在整体情况下,所观察

到的器官机能活动受身体多种其它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作用,不一定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该组织器官的结果。所以离体与在体组织器官实验结果往往是互补的,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⑵慢性实验:以完整、健康的动物为对象,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观察动物体内某一生理机能活动;或将动物制成某疾病模型,以较长时间观察药物对各种组织器官的影响等,因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

2.答: 机能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机能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训练,验证、巩固已学机能学科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章 医学机能实验常用仪器

[基本要求]

1.了解二道记录仪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张力换能器和压力换能器的原理、结构,掌握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电极分类。

2.掌握BL—410机能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打印机的基本操作。

3.了解心电图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其使用方法。 4.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血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内容提要]

二道记录仪在机能实验中常用来描记血压、呼吸、肌张力等生物信号。换能器也叫传感器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变为另一种能量的装置。在机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有张力换能器和压力唤能器。

为了观察机体或各种活体组织兴奋时的反应,通常采用电刺激。电刺激可通过电刺激器提供,电极通常有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用于直接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的电极称为引导电极。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可同时描记四个信号,是在Window98平台上运行的,可通过鼠标直接点击完成各项设置。

心电图机是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中常用的记录仪

器,它利用放置在体表一定部位的测量电极记录心脏电位变化,从而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机能实验中描记家兔心电图一般选择标Ⅱ导联。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浓度。常用的分光光度计有721型、722型、和751型,现机能实验室所用为721型。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用二导记录仪描记动脉血压时,通常灵敏度选择为 ,走纸速度为 。

2.在机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换能器有 和 两种,描记家兔呼吸运动用 换能器。

3.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分时复用区包括 、 、 和 四个功能区。

4.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有 和 两种类型的实验标记供选择。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用二导记录仪描记兔动脉血压,灵敏度为6kPa/cm,波形上线距底线2cm,则收缩压为( )

A.3kPa/cm B.6kPa/cm C.12kPa/cm D.8kPa/cm E.4kPa/cm

2.使用二导记录仪测量血压时,打开各级开关的顺序为( )

A.电源、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测量 B.电源、后级放大器、前级放大器、测量 C.测量、电源、后级放大器、前级放大器 D.测量、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电源 E.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电源、测量 3.下列关于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控制参数调节区“时间常数”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低频滤波的程度 B.决定均衡放大的上限频率

C.时间常数选择是否合适,影响图形的清晰程度 D.时间常数决定均衡放大的下限频率 E.以上均不对

4.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要想进行数据的反演,需要打开下列哪个菜单( )

A.文件 B.设置 C.输入信号 D.实验项目 E.帮助

5.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分时复用区包括哪些功能区( )

A.控制参数调节区 B.显示参数调节区 C.通用信息区 D.专用信息区

E.Mark标记区

6.下列关于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叙述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增益主要是用来调节硬件的放大倍数。

B.时间常数是用来消除输入信号中的低频干扰信号的。

C.滤波是用来消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的。 D.如果实验中波形过于密集,应减慢扫描速度来使波形变稀疏。

E.如果改变波形显示方向,应该通过设置菜单完成 7.在使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如果想调节基线的位置,可以通过哪来进行调节( )

A.标尺调节区 B.信号显示通道 C.控制参数调节区 D.通用信息区 E.显示参数调节区

8.在使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下列哪些有消除干扰的作用( )

A.增益 B.滤波

C.时间常数 D.50HZ滤波 E.良好的接地

9.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数据反演时哪些功能可对实验波形形式进行调节( )

A.调节扫描速度 B.波形横向扩展命令 C.波形横向压缩命令 D.放大镜 E.时间常数

10.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前面板上的标有下列哪些标志的插孔,是用于输出信号的( )

A.CH1 B.刺激 C.监听 D.计滴 E.CH2

11.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数据反演时,可通过哪些命令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查找( )

A.数据滚动条 B.数据查找命令 C.扫描速度调节 D.增大时间常数 E.以上均不能

12.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数据反演时,下列哪些功能可以把某段波形放大( )

A.放大镜 B.增大标尺刻度值 C.减小标尺刻度值 D.调节标尺基线的位置 E.增大滤波

13.下列关于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Mark标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Mark标记是在实验中是用来对某一点做标定的 B.Mark标记是和测量光标配合使用进行简单的两点测量

C.实验中添加的Mark标记在进行数据反演时可 再一次显示

D.实验中添加的Mark标记在进行数据反演时不能再一次显示。

E.Mark标记用于简单两点测量

14.在使用BL—410生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若想设置输入信号种类,可通过哪项菜单完成( )

A.输入信号 B.设置 C.显示方式 D.数据处理 E.编辑

15.下列关于BL—410生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刺激器调节区中刺激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波宽设置的是刺激的持续时间 B.强度设置的是输出电压大小

C.延时可改变被观察波形在屏幕中大位置

D.在模式中有单刺激、双刺激、串刺激等几种模式供选择

E.选择单刺激的刺激方式时需设置频率

16.在描记家兔心电图时,通常选择哪个导联( )A.标Ⅰ B.标Ⅱ C.标Ⅲ D.aVR E.AVF

(二)B型题

A.刺激电极 B.引导电极 C.保护电极 D.甘汞电极 E.玻璃微电极

1.用于直接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的电极,称为( )

2.将电刺激器所产生的电压传导到组织的电极,称为( )

3.将电极包埋于有机玻璃或电木中,只留出银丝的一个侧面与被刺激组织接触,避免周围组织受刺激,这种电极称为( )

A.控制参数调节区 B.显示参数调节区 C.通用信息显示区 D.专用信息显示区 E.刺激器调节区

4.在BL—41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减弱50HZ交流干扰应通过哪个功能区实现( )

5.在BL—41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添加方格背景应通过哪功能区实现( )

6.在BL—41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显示两点测量值应通过哪功能区实现( )

A.增益 B.滤波 C.时间常数

D.扫描速度 E.工具菜单

7.在BL—410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改变被观察信号的被放大倍数,需通过哪项设置来完成( )

8.在BL—410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设置低频滤波需通过哪项来完成( )

9.在BL—410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操作过程中,,若想设置高频滤波需通过哪项设置来完成( )

A.输入信号 B.数据处理 C.设置 D.文件 E.帮助

10.在使用BL—410生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若想该变波形显示方向,应通过哪项菜单完成( )

11.在使用BL—410生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若想改变显示方式应通过哪项菜单完成( )

12.在使用BL—410生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时,若想设置输入信号种类,应通过哪项菜单完成( )

A.抗高频干扰 B.抗低频干扰 C.抗交流干扰 D.抗肌电干扰 E.以上均不是 13.心电图面板上,滤波器选择键中HUM指的是( ) 14.心电图面板上,滤波器选择键中EMG指的是( )

三、问答题

测血压时,二导记录仪的调试步骤如何?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6KPa/cm或12KPa/cm 1mm/s

2.压力换能器 张力换能器 张力换能器

3.控制参数调节区 显示参数调节区 通用信息显示区 专用信息显示区

4.通用实验标记 特殊实验标记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C 2.B 3.ADCD 4.A 5.ABCD 6.D 7.A 8.BCDE 9.ABCD 10.BC 11.AB 12.AC 13.AB 14.A 15.ABC 16.B

(二)B型题

1.B 2.A 3.C 4.A 5.B 6.C 7.A 8.C 9.B 10.C 11.C 12.A 13.C 14.D

三、问答题

答:⑴接通电源,选择走纸速度;⑵将FG放大器开关置于通,调零使记录笔尖位于中线位置(零位);⑶将前级放大器通断开关置于“通”,当灵敏度置于最低档时,

用调零旋钮置记录笔尖于零位,当灵敏度置于最高档时,调“直流平衡”,反复2-3次,使基线位置不再改变;⑷调节FG调零钮,使记录笔尖位于—20mm基线处;⑸打开测量开关,将血压换能器的三通置于通,即可描记血压波形。

第三章 机能实验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机能实验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及选择。 2.了解动物病理模型复制原则、常用溶液的配制。 3.基本掌握常用动物的取血、处死方法。 4.掌握常用器械的正确使用。

5.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与途径、麻醉。 6.掌握常用实验动物基本手术方法。

[内容提要]

在实验教学中,绝大部分实验需要在动物机体上进行,常用实验动物有兔、大小白鼠、蛙及豚鼠等。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使用相应的种属、品系和个体实验动物,对于实验的成败尤为关键。

动物的给药方法与途径应根据实验目的、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等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注射给药、经口给药。实验中常用的麻醉药为挥发性麻醉药乙醚、非挥发性麻醉药乌拉坦。常用动物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主要通过注射麻醉的途径,如静脉麻醉、腹腔麻醉、肌肉麻醉等。麻醉过程中应注意四个观察指征:呼吸(变深慢)、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变松弛)、对皮肤夹捏的反应(足和趾的刺痛反射降低或消失)。同时还应注意注药的速度、麻醉药量及保温。

常用实验动物的取血可按实验要求进行。常用实验

动物的处死按两栖类(蛙)和哺乳类动物分为两种方法:一是蛙类处死方法,参照离体神经干标本制备的方法;二是哺乳类动物处死方法,又分1.大、小鼠的处死——脊椎脱臼法、断头法、击打法、化学致死法等;2.兔、豚鼠和狗的处死——空气栓塞法、急性放血法、破坏延髓法、开放气胸法等。

在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离体标本的制备有——坐骨神经腓神经、肠管、主动脉、子宫等;局部手术以兔颈部为主——气管插管术、颈动静脉插管术,插管术归纳为七个步骤:皮肤切开(位置与长度)、皮下组织分离、辨认分离管道、管道穿线、切开管道(位置与形状)、插入相应插管、结扎固定。

复制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模型,必须遵循的原则:相似性、确切性、可重复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动物实验手术中,有齿镊子可用于牵拉 或 。

2.止血钳因对组织有压榨作用,不宜夹持 、 及 。

3.眼科剪常用来剪 、 或剪破 、 以便插管,禁止剪 、 、 等。

4.剪刀的使用:剪动物皮肤被毛一般多用 ;

剪包膜、神经及血管常用 ;若剪骨骼等粗硬组织则应使用 。

5.使用镊子时,用拇指对 和 ,不应将镊子握于掌心内。

6.根据实验要求,机能实验中常选用蛙类 神经,做 实验。

7.常用实验动物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 实验,还可用于复制 等动物实验模型。

8.常用实验动物家兔在机能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于直接记录 、 及 等急性实验。

9.家兔不正确的捉拿方法是 、 或 。

10.家兔常采用的给药途径 、 。 11.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时,用左手 与 夹住静脉的 ,并用 与 固定静脉 ,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血管。

12.经口给药的方法有两种: 及 。 13.实验时为了分组和辨别的方便,可在小白鼠身体特定部位 以作标号。

14.急性实验手术麻醉时,家兔常采用部位 ,狗常采用 。

15.在麻醉过程中,麻醉的深浅可根据 、 、 、 等判断。

16.机能实验中常用的麻醉药分类为 、 。 17.用乙醚麻醉时开瓶后超过 不易再用。 18.全身麻醉常用方法主要是 、 。 19.静脉麻醉时常先 注射麻醉药总量的 ,观察动物行为再判断给药。

20.实验中如动物苏醒,应视情况由 注入麻醉药总量的 以维持麻醉深度。

21.腹腔麻醉应注意误将药液注入 或 。 22.给药剂量和麻醉效果受动物的 、 、 、 等影响。

23.使用麻醉药应注意:观察 , , , 。

24.大、小鼠的处死方法有四种 , , , 。

25.简述蛙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制作的主要步骤:破坏 ,剪断 ,剪去 ,分离 ,剥掉 ,游离 。

26.气管插管术的目的,一方面可保证实验中动物 ,另一方面为实验 做准备。

27.兔颈外静脉插管可用于 、 、 、 。

28. 行家兔气管插管术时,在甲状软骨下 处,作 形切口后,向 方向插入气管插管。

29.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时,切不可用 进行剥离,也不可用 等夹持,以损伤组织的结构与机能。 30.动物实验插管术的基本步骤简述为 、 、 、 、 、 、 。

31.在动物颈部, 与 被结缔组织膜束在一起,称颈部血管神经束。

32.颈总动脉插管前,需使动物 化。 33.家兔腹部手术皮肤切口:胆总管插管时,沿 切开长约 的切口;膀胱插管时,于 作长约 的切口。

34.由股 、股 、股 组成的血管神经束在股 内通过。

35.机能实验中常用到的哺乳类动物如 、 、 及 。

36.造成实验动物个体差异的原因一般与 、 、 和 有关。

37.活体解剖实验方法是指:将 的动物某一功能系统、 或组织,暴露于 之下或置于实验仪器的准确控制之下来进行实验。

38.哺乳类动物常用的处死方法有 、 、 及 。

39.如将小白鼠进行实验编号为16号,则涂抹颜色于身体特定部位应是 、 、 。

40.分离动物血管和神经时,操作要细心、轻柔,切不可用 进行剥离;也不可用 或 夹持。

41.急性实验的优点是,通过对 的严格控制,

可排除一些 的影响,在 时间内获得 的有价值的分析资料。

42.急性动物实验常见的意外有 、 、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下列关于手术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术剪分直弯两型,各型又分长短两种 B.适用于剪神经、血管、脂肪和肌肉等组织 C.禁用其剪骨骼

D.持剪方法分别以拇指和中指插入剪柄的两环 E.弯手术剪宜用于剪皮肤被毛

2.下列关于止血钳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夹闭出血点 B.分离牵拉组织

C.执钳方法与手术剪同 D.可夹提皮肤

E.可夹持神经、血管、脆弱组织

3.分离家兔股部股动、静脉及股神经时,可用何种器械分离各血管神经之间的结缔组织膜( )

A.无齿止血钳 B.手术剪

C.玻璃分针 D.蚊式止血钳 E.眼科镊

4.手持止血钳的正确方法( )

A.用拇指和示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B.用拇指和无名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C.用拇指和中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D.可不固定插入剪柄两环中的手指 E.以上均不对

5.眼科剪可用来剪( )

A.神经、肌肉、包膜 B.血管、皮肤、气管 C.神经、肌肉、血管 D.血管、神经、包膜

E.神经、肌肉、气管

6.在进行血压描记的动物实验中,较常用的动物是( )

A.家兔 B.小白鼠 C.大白鼠 D.蛙类 E.豚鼠

7.动物的个体选择应注意( )

A.年龄 B.代谢情况 C.生理状态 D.性别 E.健康状况

8.常用的成年兔体重为( )

A.600~800g B.1~2kg C.2~3kg D.400~500g E.3~4kg

9.判定实验动物健康的外部特征( )

A.一般状况 B.头部 C.皮毛 D.外生殖器 E.腹部

10.用苦味酸在大白鼠身上标记28号,则涂抹的部

位为( )

A.尾根、颈、右后肢 B.尾根、背、左后肢 C.尾根、颈、左前肢 D.尾根、背、右后肢 E.尾根、颈、左后肢

11.小白鼠灌胃的正确操作( ) A.左手抓紧动物颈部皮肤向后拉 B.可用左手拇指、示指捏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皮

C.右手持灌胃器由动物口角处插入口腔 D.将灌胃针管压小鼠口腔上腭 E.将灌胃针管迅速送入食管 12.动物麻醉成功的指标为( )

A.呼吸深而慢 B.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 C.血压下降 D. 四肢肌肉松弛 E. 皮肤夹捏反应降低或消失

13.常用于家兔和大鼠的麻醉药为( )

A.戊巴比妥钠 B.硫喷妥钠 C.乌拉坦 D.苯巴比妥 E.氯醛糖

14.注射麻醉的方法有( )

A.静脉麻醉 B.腹腔麻醉 C.皮下淋巴囊注射麻醉 D.肌肉注射麻醉 E.以上均不对

15.在家兔的麻醉过程中,可根据哪几项来判断麻醉的深浅( )

A.呼吸 B.血压 C.夹捏皮肤反应 D.心率 E.角膜反射

16.小鼠腹腔麻醉时注射部位( )

A.下腹部 B.腹部正中 C.腹白线旁开1cm处 D.上腹部 E.耻骨联合以上

17.非挥发性麻醉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

A.腹腔麻醉 B.肌肉注射麻醉 C.吸入麻醉 D.皮下麻醉 E.淋巴囊注射麻醉

18.家兔常用氨基甲酸乙酯的浓度与剂量( )

A.20%、10g/1000g B.25%、5ml/kg C.20%、1g/kg D.25%、10g/1000g E.25%、1g/kg

19.实验或手术中若动物苏醒,为维持麻醉深度可注入麻醉总量的( )

A.1/2 B.1/3 C.2/3 D.1/4 E.1/5

20.兔和狗的处死方法有( )

A.断头法 B.急性放血法 C.击打法 D.开放气胸法 E.空气栓塞法

21.在家兔颈部手术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气管外侧,颈总动脉与三根神经形成血管神经束

B.三根神经中,最粗为迷走神经干、最细为交感

神经

C.减压神经末梢分布于主动脉弓血管壁中 D.减压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E.颈外静脉是头颈部的静脉主干

22.气管插管切口位置与形状的叙述是( )

A.在甲状软骨下1~2mm,切口呈倒T字形 B.在甲状软骨下1~2cm,切口呈倒T字形 C.在甲状软骨下1~2mm,切口呈T字形 D.在甲状软骨下1~2cm,切口呈

E.在甲状软骨下2~3mm,切口呈T字形 23.蛙神经干标本制成后,应放置于( ) A.生理盐水 B.克氏液

C.任氏液 D.乐氏液 E.台氏液

24.动物颈外静脉插管常用于( )

A.测量动脉血压 B.测量中心静脉压

C.注射实验中用药 D.急性大量放血 E.输液输血

25.家兔颈部血管神经束内有( )

A.颈总动脉 B.迷走神经

C.交感神经 D.减压神经 E.膈神经

26.股三角内血管神经束的解剖位置依次由内向外排列( )

A.股静脉、股神经、股动脉 B.股神经、股静脉、股动脉 C.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D.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 E 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27.复制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模型,必须遵循的原则( )

A.相似性 B.确切性 C.可重复性 D.易行性 E.经济性

28.眼科剪不可剪 ( )

A.血管 B.皮肤 C.肌肉 D.包膜 E.骨骼

29.生理溶液的基本要求是( )

A.等渗

B.pH值一般7.0~7.8之间

C.含有一定比例的不同电解质的离子 D.能量、营养物质 E.氧气

30.动物对致敏物质反应程度的强弱大致应为( )A.狗>家兔>猫>豚鼠>小白鼠>青蛙

B.家兔>小白鼠>青蛙>狗>豚鼠>猫 C.豚鼠>家兔>狗>小白鼠>猫>青蛙 D.小白鼠>青蛙>家兔>豚鼠>猫>狗 E.青蛙>小白鼠>豚鼠>猫>家兔>狗

31.小白鼠常用的处死方法为( )

A.颈椎脱臼法 B.空气栓塞法

C.击打处死法 D.破坏脑髓法 E.断头放血法

32.制备离体肠管的错误叙述是( )

A.实验动物应禁食数小时

B.将制备的肠管迅速放于任氏液中 C.以胃幽门始截取20-30cm的肠段 D.用木棰猛击动物头枕部

E.实验动物可选择哺乳类动物

33.关于家兔减压神经的正确描述( )

A.较细呈灰白色、属于传入性神经

B.较粗呈白色、属于传入性神经 C.最细、属于混合性神经 D.较细、属于传出性神经

E.最细、属于传入性神经

34.急性实验中最常见的意外是( )

A.血管插管的滑脱

B.动物角膜反射消失 C.动物气管内有堵塞物 D.颈、股部大血管的误伤

E.麻醉速度过快致呼吸停止

35.动物静脉麻醉时应注意事项( )

A.麻醉速度应缓慢

B.健康情况影响麻醉效果 C.密切观察动物呼吸变化 D.体重与麻醉剂量呈正比

E.应视动物情况调整麻醉剂量 36.实验中动物窒息的描述是( )

A.是由于慢性疾患所致

B.常见原因是呼吸道阻塞 C.动物表现呼吸极度困难

D.是事关实验成败的动物紧急情况

E.动物严重缺氧并伴二氧化碳潴留 37.急性实验的优点是( )

A.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实验资料

B.实验动物处于比较接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C.保持实验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D.能完全反映动物在生理条件下功能活动规律

E.通过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可排除复杂因素影响

(二)B型题

A.可复制缺氧等多种疾病模型

B.常用作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实验 C.用来观察外周神经的生理机能

D.用来作去大脑僵直等神经系统实验 E.可用于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1.蛙类腓肠肌和坐骨神经( ) 2.小白鼠( )

3.兔颈部减压神经单独走行( )

不同动物常用的处死方法:

A.多用空气栓塞法、放血致死法

B.静脉注入氯化钾溶液 C.常用脊椎脱臼法 D.破坏脑脊髓 E.窒息法 4.兔和狗( ) 5.大、小白鼠( )

6.蟾蜍和青蛙( )

下列标本离体后应放置于

A.台氏液

B.乐氏液 C.任氏液 D.克氏液 E.生理盐水

7.两栖类神经、心脏( ) 8.哺乳类主动脉( ) 9.哺乳类小肠( ) 10.哺乳类子宫( )

对于麻醉过量的处理

A.立即行人工呼吸 B.暂停注射麻醉药 C.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

D.立即行人工呼吸并注射呼吸兴奋剂

E.立即行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注射急救药

11.因速度过快,麻醉量未达总剂量,心跳存在、呼吸停止( )

12.因速度过快及麻醉量超过总剂量,心跳停止、呼吸停止 ( )

13.麻醉量已达或超过总剂量,心跳存在、呼吸停止( )

三、问答题

1.简述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的给药途径有哪些?麻醉过程中如何判断麻醉的深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3.制作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哺乳类动物的处死方法有哪些? 5.简述兔颈总动脉插管术的手术过程。

6.分离颈部血管神经束及动脉插管时,要求操作者细心,动作轻柔,为什么?过度牵拉动脉的后果如何?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切口处的皮肤 坚韧的筋膜 2.血管 神经 脆弱组织

3.包膜 神经 血管 输尿管 皮肤 肌肉 骨骼

4.弯手术剪 眼科剪 普通粗剪刀 5.示指 中指

6.坐骨-腓 神经干动作电位 7.半数致死量测定 缺氧 8.血压 呼吸 心电 9.抓耳 提抓腰部 背部 10.静脉注射 灌胃

11.示指 中指 近心端 拇指 无名指 远心端 12.口服法 灌胃法 13.涂抹苦味酸

14.耳缘静脉 前肢头静脉(后肢小隐静脉) 15.角膜反射 肌张力 呼吸 皮肤夹捏反应 16.挥发性 非挥发性 17.24小时

18.吸入麻醉 注射麻醉 19.缓慢 2/3 20.静脉 1/5 21.肠腔 膀胱

22.健康状况 体质 年龄 性别

23.麻醉指征 麻醉药用量 注药速度 保温 24.颈椎脱臼法 断头法 击打法 化学致死法 25.脑脊髓 脊柱 躯干上部及内脏 两腿 后肢皮肤 坐骨神经腓神经

26.呼吸通畅 要求

27.注射 取血 输液 测量中心静脉压 28.1~2cm ⊥ 胸端

29.带齿镊子 止血钳

30.皮肤切开 皮下组织分离 辨认分离管道 管道穿线 切开管道 插入相应插管 结扎固定

31.颈总动脉 颈部神经 32.肝素

33.剑突下正中 10cm 耻骨联合上方正中 4cm 34.动脉 静脉 神经 三角 35.家兔 小白鼠 大白鼠 豚鼠 36.年龄 性别 生理状态 健康情况 37.失去知觉 器官 直视

38.空气栓塞法 心脏取血法 大量放血法 颈椎脱臼法

39.背部 左上肢 右下肢 40.带齿镊子 止血钳 镊子

41.实验条件 复杂因素 较短 较多 42.麻醉过量 大出血 窒息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D 2.E 3.CD 4.B 5.D 6.AC 7.ACDE 8.C 9.ABCDE 10.E 11.BCD 12.ABDE 13.C 14.ABCD 15.ACE 16.A 17.ABDE 18.C 19.E 20.BDE 21.ACDE 22.B 23.C 24.BCE 25.ABCD 26.C 27.ABCDE 28.BCE 29.ABCDE 30.C

31.ACE 32.B 33.E 34.ACDE 35.ABCE 36.BCDE 37.AE

(二)B型题

1.C 2.A 3.E 4.A 5.C 6.D 7.C 8.D

9.A 10.B 11.A 12.E 13.D

三、问答题

1.答:⑴在选用动物时,注意尽可能选择其机构、机能和代谢特点接近于人类的种属。⑵在动物个体选择上,应注意动物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等,以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2.答:氨基甲酸乙酯属于非挥发性麻醉药,其主要给药途径为注射方法,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家兔的静脉麻醉常用耳缘静脉注射。

观察动物的麻醉深度可根据肌肉紧张性、呼吸、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来判断。当腹壁四肢肌肉松弛、呼吸深慢、角膜反射迟钝、趾刺痛后的肢回缩反射降低或消失时,表明麻醉药物已足量。

使用麻醉药时要注意:⑴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肌张力、呼吸、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等指征,以判断麻醉深度。

⑵麻醉药用量要根据①不同动物个体对麻醉药的耐受性;②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③动物的健康情况、体质、④动物的年龄与性别等具体情况来调整麻醉剂量。

⑶注意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麻醉时尤应注意缓慢。

⑷注意保温,在麻醉期动物体温容易下降,可采取

一定的保温措施(冬季尤应注意)。

3.答:⑴处死蛙的过程中,应避免碰压耳侧的毒腺,提防毒液射入操作者眼内,如射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⑵标本在制备过程中,不能使动物的皮肤分泌物和血液玷污神经,也不能用水冲洗,以免影响其机能;⑶应尽量减少神经的牵拉,神经所有的细分支须用眼科剪剪断;⑷制备标本时,要随时用任氏液湿润神经,防止干燥。

4.答:⑴大、小白鼠的处死方法:

①脊椎脱臼法 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后拉,同时左手拇指和示指用力向下按住鼠头,将头颅和脑一起与脊髓分离,鼠即死亡;②断头法 用利剪在鼠颈部将头剪掉;③击打法 抓起鼠尾并提起,用力摔击或用木棰击打鼠头,鼠痉挛后立即死去;④化学致死法 将大、小白鼠置于CO浓度为0.2%~0.5%环境中即可致死。

⑵豚鼠、兔、狗等处死方法:

①空气栓塞法 向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使之发生空气栓塞而死。一般注入空气量,兔20ml~40ml,狗80ml~150ml;②急性放血法 自颈总动脉或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动物迅速死亡;③破坏延髓法 实验中若已暴露脑髓,可用器具将延髓破坏。也可用木棰用力击打其后脑部致死;④开放气胸法 将动物开胸,造成开放性气胸,动物因窒息而死;⑤化学药物致死法 静脉内注入氯化钾溶液,使动物心脏停跳而死,每只成年兔静脉注入10%氯化钾溶液5ml~10ml、成年狗静脉注入

20ml~30ml即可致死。也可由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福尔马林溶液。⑥过量麻醉致死法

鼠类最常用的是脊椎脱臼法,较大动物最常用的方法为空气栓塞法、放血致死法。

5.答: 兔颈总动脉插管术:

⑴术前准备 将兔称重后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解剖台上。颈部剪毛。

⑵手术 ①选择颈部切口位置与长度:在喉与胸骨上缘之间沿颈腹正中作5~7cm的切口;②分离皮下结缔组织;③辨认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气管的外侧,呈粉红色有搏动感,与颈部神经束在一起为颈部血管神经束。顺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分离出颈总动脉;④穿线备用:将分离的颈总动脉段穿两根线,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另一根打活结于动脉近心端,同时近心端用动脉

夹夹住;⑤用眼科剪在靠动脉远心端结扎线处,呈450

角剪一马蹄形小口,约为管径的1/2;⑥插入导管;⑦用近心端备用线结扎后并固定。

6.答:神经和血管都是比较娇嫩的组织,在分离过程中切不可用带齿镊子、止血钳等器械进行剥离和夹持,否则将使其结构和机能受损。

牵拉颈总动脉会导致血压下降。当动脉管壁被牵张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第四章 机能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基本要求]

初步掌握机能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程序,这里的程序指过程、顺序、步骤之意,而非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程序。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大致包括立题、实验设计、实验及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研究结论。本章一到五节着重介绍机能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药物剂量的确定等。

经过动物实验、取得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数据处理)。统计学是一门以后要学习的专门学科,本书侧重于应用,故仅在第六节介绍简要的统计分析方法。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透过样本实测值的信息进行统计推断,以阐明机体机能变化、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性,从而作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一般通过预备实验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修正实验样本的 和 ,探索药物 和 的关系,确定最适合的,检查实验的 是否客观、灵敏和可靠。

2.实验设计包括 、 和 三大原则。

3.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有 、 、 和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

4.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 、 、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对照处理因素在同一受试对象中进行对照是指( )

A.空白对照 B.假处理对照 C.标准对照 D.自身对照

E.相互对照

2.不对受试对象作任何处理进行观察对照是指( )

A.空白对照 B.假处理对照 C.标准对照 D.自身对照

E.相互对照

3.实验指标选择的基本条件有( ) A.客观性 B.精确性 C.灵敏度 D.特异性

E.可行性

4.研究某一药物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就要用适当数量的两组动物同样接种肿瘤,一组给受试药物,另一组不给药物,除此以外,两组其他条件均相同,受试药物属于( )

A.受试对象 B.处理因素 C.实验效应 D.实验指标 E.非处理因素

5.实验设计的原则包括( )

A.对照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分配原则 E.等比原则

(二)B型题

A.适用条件为总体呈正态分布

B.适用条件为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C.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 D.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

1.秩和检验( ) 2.t检验( ) 3.F检验( ) 4.u检验( )

三、问答题

1.如在实验中有20只家兔,应怎样随机分为两组? 2.已知12kg狗(A)的某药最大有效量(ED95)为

50mg/kg,计算由狗过渡到人(B)的估计有效量。(kA=0.11,kB=0.21)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种类 例数 剂量大小 反应 用药剂量 观察指标

2.对照 随机 重复 3.自身对比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 配对设计 配伍设计

4.立题 实验设计 实验及观察 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研究结论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D 2.A 3.ABCD 4.B 5.ABC

(二)B型题

1.D 2.B 3.C 4.A

三、问答题

1.答:⑴ 先将20只家兔按体重顺序依次编为1-20

号。

⑵ 在随机数据表中自任一数字开始,按顺序取20个随机数字,与家兔的编号对应,并令随机数字为单数的相对应家兔为A组,随机数字为双数的相对应家兔为B组。

⑶ 若A、B两组只数不相等,可将单数对应的家兔依次分为A、B、A、B组,依次类推下去,将双数对应的家兔依次分为B、A、B、A组,依次类推下去,即可达到等分为A、B两组的目的。

2.答:dB=dA×kB÷kA=50mg/kg×0.11÷0.21=26.19 mg/kg

26.19 mg/kg相当于人的估计有效量,为安全计取其1/5~1/3,即5~8 mg/kg为初剂量。

练 习 题 一

一、填空题

1.实验结束后最基本的工作是 实验结果和 实验报告。 2.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数据,一般叫做 ,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3.抽吸药液于注射器内时,应使气泡聚集在 ,稍推 , 驱出空气。在进针后,注药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 。 4.止血钳在手术中可用于夹持 、夹闭 、分离 等。 5.小白鼠灌胃方法要点:动物要固定好,进针方向正确,一定经 进针,以灌胃针管压其 ,使 与 呈一直线,再把针管沿上腭缓缓送入 。 6.乙醚麻醉的优点是 、 、 。 7.动物颈外静脉插管用作注射、输液等,导管一般送入 cm即可。如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则兔需插入约 cm,狗需插入约 cm。 8.急性实验中制备的兔肠、蛙坐骨神经干、鼠主动脉条应分别置于的生理溶液为 、 、 。 9.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是、、 和 。 10.按性质可将实验方法分为和 二、选择题

1.在体动物实验方法正确叙述是( ) A.在动物失去知觉的情况下

B.解剖暴露动物的某一组织器官 C.取出动物某一组织器官

D.对动物进行局部手术 E.于特定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

2.下列哪项属于离体实验( ) A.膈神经放电 B.减压神经放电 C.急性肺水肿模型 D.蛙神经干动作电位 E.家兔动脉血压测定 3.使用二导记录仪测量血压时,关闭各级开关的顺

序为( ) A.电源、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测量 B.电源、后级放大器、前级放大器、测量 C.测量、电源、后级放大器、前级放大器

D.测量、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电源 E.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电源、测量 4.下列关于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控制参数调节区“滤波”叙述正确的( )

A.设置的是高頻滤波 B.决定均衡放大的上限频率

C.滤波频率选择是否合适会影响图形的清晰程度 D.决定均衡放大的下限频率

E.以上均不对

5.控制参数调节区包括哪些内容( ) A.增益 B.时间常数 C.监听音量 D.滤波 E.扫描速度

6.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下列哪些参数是在显示参数调节区设定的( )

A.前景色 B.背景色 C.格线类型 D.扫描速度 E.增益

7.止血钳可用于( )

A.夹持皮肤 B.分离皮下组织 C.夹闭出血点 D.夹持神经 E.夹揑脆弱组织

8.下列关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外侧耳缘静脉注射

B.用手指轻弹兔耳,使静脉充盈 C.左手固定耳缘静脉

D.右手持针尽量从近心端刺入 E.针头在沿血管平行方向深入1cm 9.小白鼠给药的途径多为( )

A.淋巴囊注射 B.肌肉注射 C.腹腔注射 D.静脉注射 E.灌胃

10.不同种动物间给药剂量的换算,可按下列哪一项进行( )

A.体重

B.体表面积

C.单位体重所占体表面积的比值 D.年龄

E.血容量

第五章 神经肌肉兴奋实验

[基本要求]

1.学习电生理学实验方法,掌握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细胞外记录法,基本波形的判断,理解刺激强度的改变对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值的影响。

2.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3.学习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4.学习骨胳肌动作电位于机械收缩同步记录的方法及其基本波形的判断。

5.观察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对离体蟾蜍腹直肌的作用,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

6.测定可以引起蛙或蟾蜍作骨神经兴奋所必需的刺激强度和最短刺激时间的关系,加深对引起兴奋所需刺激的条件的理解。

7.了解前后负荷对骨胳肌收缩的影响。

[内容提要]

电生理实验即是研究和记录生物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较为深入地了解机体功能特点的一种实验方法。

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的是多细胞的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动作电位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并会延细胞膜传导,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某一刺激产生的动作电

位传导到神经干上不同部位的时间差来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可利用电生理实验设备,通过改变两个刺激波之间的间隔时间来测定神经的绝对不应期。

肌肉受到阈上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肌肉的收缩反应,阈上刺激的频率不同,可引起肌肉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不同的效应。利用电生理实验设备,改变刺激频率可观察肌肉不同收缩效应的波形。

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需在强度、时间、强度随时间变化率三方面达到最小值,可利用电生理设备,通过改变刺激强度得到各强度引起兴奋的最短时间,可绘出强度—时间曲线。肌肉在体或实验条件下可能遇到的负荷主要有两种,前、后负荷的改变对于肌肉作功和肌张力会产生影响。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中浸泡神经标本应用 液。 2.在神经细胞表面未兴奋部位及兴奋已恢复部位带 电,正兴奋部位带 电,所以在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中能观察到 动作电位。在引导电极两极之间用局麻药阻断神经传导,观察到的动作电位呈 。 3.当神经细胞受刺激,局部产生去极化达到

水平时, 通道大量开放,从而引起动作电位。

4.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受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纤维 向传导,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 。

5.和有髓神经轴突相比较,无髓神经轴突在传导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传导速度较 ,离子交换和能量消耗较 。

6.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多根神经电变化的叠加,其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 。故当刺激神经干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总合神经电位幅度就 。

7.要产生一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大于 ,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 ,则只能传递依次冲动。

8.可兴奋组织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要经历一个规律的时相变化。在神经依次经历 、 、 、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下列关于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的神经标本长短对实验毫无影响

B.神经放置时,应将粗的一端放在刺激电极上 C.实验中所用的记录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D.所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为多个细胞电变

化的代数叠加

E.刺激强度的大小对动作电位的幅值不会产生

影响

2.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所适应的液体环境( )

A.台氏液 B.任氏液 C.生理盐水 D.克氏液 E.以上均不是

3.下列哪些选项产生动作电位时有“全”或“无”的特性( )

A.单一神经细胞 B.单一肌肉细胞 C.神经干 D.坐骨神经腓神经 E.肌肉组织

4.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内K+浓度高 B.细胞內Cl-浓度高

C.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E.细胞内Na+浓度高

5.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在以下哪些方面达到某一最小值( )

A.刺激的频率 B.刺激的强度 C.刺激的持续时间 D.刺激的周期 E.刺激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6.下列属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

A.神经干动作电位呈双相性,向上的波和向下的

波幅度一定相等

B.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C如果将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夹伤,观察到的

为单相动作电位

D.改变两引导电极的距离动作电位的时程不变 E.以上均不对

7.实验中诱发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应为( )

A.连续刺激 B.刺激信号为方波 C.波宽即为刺激时间 D.刺激信号为锯齿波 E.波宽即为刺激强度

8.在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制备过程中应( ) A.在骶髂关节以下1厘米处剪断脊柱 B.在分离神经过程中不断用生理盐水湿润 C.粗标本制备完成后清洗手及器械 D.粗标本制备完成后用清水冲洗标本 E.以上均不对

9.不是动作电位不相融合的原因是( ) A.动作电位幅度过小 B.动作电位双向传导 C.绝对不应期的存在

D.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无变化 E.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钠泵能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钠泵能顺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钾,使许多代谢反应

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1.当达到钾的平衡电位时( ) A.膜内外钾的浓度梯度为零 B.膜外钾的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为梯度为零

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膜内侧钾的净外流为零

12.下列叙述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多处于关闭状态 B.在绝对不应期时处于失活状态 C.是电压依从性的

D.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形成了动作电位的除极过

E.在相对不应期时处于失活状态

13.下列关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

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可沿细胞膜做电紧张扩布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各不相同

14.下列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C.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慢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15.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组织的兴奋性( ) A.酸碱度 B.环境中钙离子浓度 C.温度 D.特殊毒物或药物 E.刺激强度

16.下列各项中影响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有( )

A.有无髓鞘 B.内阻 C.直径 D.长度 E.温度

17.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顺序为( )

A.超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E.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不应期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B.刺激方式为连续双次

C.实验测得的不应期为相对不应期 D.实验引导电极用一对即可

E.主要是通过调整两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

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

19.在测定不应期过程中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第二个动作电位逐渐向第一个靠近,最后落在第一个动作电位的哪一期内消失( )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以上均不是

20.下列关于骨骼肌动作电位与收缩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的不完全强直收缩所描记到的波形为锯

齿形

B.单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描记到的波形为直

线

C.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总是在机械收缩之前出现 D.骨骼肌前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完全舒张

时,新的阈上刺激到达肌肉对肌肉无任何作用

E.完全强直收缩是因为前一次阈上刺激引起的

收缩还未到达顶点,新的阈上刺激到达肌肉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可激动骨骼肌上的N1受体引起肌肉

收缩

B.筒箭毒碱为去极化型N2—胆碱受体阻断剂 C.琥珀酰胆碱为极化型N2—胆碱受体阻断剂 D.琥珀酰胆碱不能被胆碱酯酶水解

E.琥珀酰胆碱的肌松作用是因为其妨碍了去极

22.下列关于刺激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强度变化率愈大刺激效果愈好 B.刺激需在强度、时间均达到最小值即能引起组

织兴奋

C.两倍基强度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称

时值

D.基强度作用所需的时间称为“利用时” E.刺激脉冲的波宽即为刺激时间

23.若刺激的强度与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

A.刺激强度小所需刺激时间也短 B.刺激强度小所需刺激时间则长 C.刺激强度大所需刺激时间也长 D.刺激强度大所需刺激时间则短

E.刺激的强度与所需时间成反变关系

24.下列关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肌肉各有其适宜的后负荷

B.在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大肌肉收缩张力也越

C.肌肉在适宜的后负荷时作最大的功

D.肌肉在最适初长度下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后负荷增大到肌肉不能缩短时作功最大 25.在人体肌电图描记时( )

A.记录到的是单根肌纤维的电活动

B.机体接地部位用乙醚清洁脱脂后涂导电膏后

接地

C.令受试者作不同程度的收缩所得肌电图不同 D.单个运动单位电位中以双相、三相居多 E.正常肌电电压约为100-200μV

(二)B型题

A.极化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复极化

E.以上均不是

1.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 )

2.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方向变化,称为( ) 3.去极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 )

4.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称为( )

A.静息电位 B.锋电位 C.超射值 D.复极相 E.去极相

5.细胞安静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为( )

6.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为( ) 7.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为( )

A.快 B.慢 C.不变 D.不一定 E.先快后慢

8.温度降低则传导速度( )

9.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远比无髓纤维( ) 10.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 )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B和D

11.引起兴奋所用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组织通常的阈强度( )

12.无论受到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兴奋( ) 13.继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轻度升高的时期( )

A.作功为零 B.作最大功 C.肌张力为零 D.肌张力最大

E.作功为零且肌张力最大

14.后负荷增大到一定值,肌肉不能收缩则( ) 15.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条件下( )

三、简答题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吗?为什么?

2.为什么神经干动作电位呈双相?

3.神经干动作电位第一相和第二相的幅值是否一定相等?为什么?

4.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乙酰胆碱对腹直肌有何作用?

5.一个有效刺激应具备哪几方面条件?

6.前、后负荷的改变对肌肉收缩各产生什么影响?

四、画图题

画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仪器连接示意图。

参 考 答 案

二、 填空题

1.任氏

2.正 负 双相 单相

3.阈电位 Na+

4.双 不衰减 5.慢 多 6.数目 越大

7.绝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8.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二、 选择题 二、 X型题

1.BCD 2.B 3.AB 4.AC 5.BCE

6.BC 7.ABC 8.C 9.C 10.ACDE 11.E 12.ABCD 13.E 14.DE 15.ABCD 16.ABCE 17.B 18.ABE 19.A 20.ACE 21.D 22.ABDE 23.BDE 24.ABCD 25.BCDE

(二)B型题

1.A 2.C 3.D 4.B 5.A 6.B 7.D 8.B 9.A 10.A 11.E 12.A 13.C 14.E 15.D

三、问答题

1.答: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我们描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

2.答:实验中所描记的动作电位为细胞膜外两点间随时间变化的电位差。就一个完整的神经干而言,神经未受刺激时,膜外均匀分布着正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均为零,当神经受到阈上刺激时,动作电位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并沿细胞膜传导,先传导到距刺激电极近的引导电极所接触部位的膜,引起此部位膜外钠离子内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减少,和远端引导电极所接触的膜表面形成电势差,且随钠内流的增多电势差增大,在复极过程中随着钾的外流,两点间的电势差又逐渐减小,当动作电位传导到远端引导电极所在位置的膜时,引起一次类似的变化,但两点间形成的电势差的反向与前面相反,所以我们描记到的动作电位呈双相。

3.答:不一定相等。因为:

⑴双相动作电位产生机理(略)

⑵如果引导电极两电极之间距离较近,在距刺激电

极近的电极所在部位的膜产生动作电位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远端电极所在位置的膜已经开始兴奋,就会造成第二相的幅值较第一相小。

4.答:乙酰胆碱可激动骨胳肌上的N2受体,使骨胳肌收缩。筒箭毒碱为非去极化N2胆碱受体阻断剂,通过与乙酰胆碱竟争骨胳肌上的N2胆碱受体,而引起肌松作用。琥珀酰胆碱为去极化N2胆碱受体阻断剂,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的去极化效应,但不能被胆碱酯酶水解,妨碍了复极化,从而引起肌肉松弛。

5.答:一个有效刺激应在以下三方面达到最小值:刺激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6.答:前负荷决定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具有一定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越大。肌肉在最适初长度下产生最大张力,超过最适初长度,肌肉收缩力反而会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后负荷的增大,肌肉的收缩张力也相应增大,而缩短速度逐渐减小。当后负荷增大到一定数值时,肌肉便不能缩短,作功为零,但肌张力却达到最大。

三、画图题

参考具体实验

第六章 神经系统实验

[基本要求]

学习神经系统的实验方法,了解大脑皮层功能区定位及脑干在姿势反射中的作用,理解氯丙嗪对抗小鼠电激怒作用的机制,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机制、中毒的表现及解救方法。

[内容提要]

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着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蛙或蟾蜍枕骨大孔部位离断脑与脊髓间的联系,消除脑对脊髓的影响,使之成为脊动物,当脊休克过后,与脊髓有关的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虽与正常时相比有明显不同,但仍有助于了解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另外本章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大脑皮层功能区定位与去大脑僵直、小白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及药物对其影响及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等。

本章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观察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及血液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情况,根据阿托品和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作用,初步分析两药的解毒机制。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脊休克的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 ,外周血 管 ,发汗反射 ,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2.脊休克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 的调节。

3.去大脑僵直主要是 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是一种 的牵张反射。

4.从牵张反射的角度来分析,肌紧张加强的机制有两种,分别称为 和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主要属于 。

5.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有两方面: 和 。

6.有机磷酸酯类轻度中毒可出现 样症状;中度中毒出现 样症状;重度中毒还可出现 症状。

7.抗胆碱酯酶药可分为 和 两类,临床用于治疗是 类药物。

8.阿托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 、 、和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在反射活动中,最易疲劳的部位为(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中枢中的突触 D.穿出神经 E.效应器

2.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 ) A.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 B.要有完整的大脑皮层 C.要有非条件反射

D.非条件刺激出现在无关刺激之前 E.无关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

3.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暂时联系的接通( ) A.发生在大脑皮质中两个中枢之间 B.发生在丘脑联络核团内 C.发生在延髓和小脑之间 D.发生在基底神经节内

E.与脑内各级中枢活动均有关

4.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 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C.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D.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形成

E.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

5.对脊休克主要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胳肌紧张性减

低,甚至消失

B.血压下降

C.外周血管扩张

D.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E.发汗增加

6.脊休克后,脊髓反射活动的恢复速度主要与下列因素中的哪种有关( )

A.横断脊髓时的用力程度 B.横断脊髓水平高低 C.动物种属 D.动物年龄

E.脊休克前动物功能状态

7.对脊休克后脊髓反射活动恢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简单反射恢复快,复杂反射恢复慢 B.反射恢复的动物,血压可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 C.屈肌反射恢复后比正常时减弱 D.发汗反射恢复后比正常时加强 E.排尿、排粪反射可以恢复,但不能接受意识控

8.对第一体表感觉区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主要是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域

B.一侧躯体和头面部的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

层相应区域投射

C.除头面部外,四肢、躯干投射到皮层的区域呈倒置分布

D.投射到皮层区域的大小与体表感觉分辨力成正比

E.中央后回为其所在部位

9.对第二体表感觉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面积比第一感觉区小

B.该区在人脑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C.投射呈正立分布

D.刺激该区可引起双侧性感觉

E.人类切除该区可产生明显感觉障碍

10.下列哪种方法证实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γ僵直( )

A.切除相应脊髓背根 B.切除相应脊髓前根 C.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 D.去除小脑前叶 E.切除第八对脑神经

11.去大脑动物仰卧时,伸肌紧张性最高,俯卧时伸肌紧张性最低,这一现象称为( )

A.翻正反射 B.探究反射 C.颈紧张反射 D.迷路紧张反射 E.腱反射

12.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去大脑僵直是由骨胳肌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 )

A.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僵直 B.横断脊髓后,断面以下僵直消失 C.刺激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僵直 D.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僵直消失

E.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僵直消失

13.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 )

A.肢体痉挛性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皮质僵直 D.去大脑僵直 E.腱反射加强

14.γ僵直的机理是( )

A.高位中枢使闰绍细胞活动增强

B.高位中枢首先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转而

使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C.高位中枢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

梭敏感性增加,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D.高位中枢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

降低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高位中枢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

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15.去大脑僵直时( )

A.伸肌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 B.血压下降

C.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占明显优势 D.伸肌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E.屈肌紧张性亢进

16.下列关于氯丙嗪的应用,哪项是错误的( )

A.药物引起的呕吐 B.麻醉前给药

C.人工冬眠 D.精神分裂症 E.晕动病

17.氯丙嗪没有以下哪一种作用( ) A.镇吐 B.抗胆碱 C.抗肾上腺素 D.抗惊厥 E.抑制垂体前叶分泌

18.有关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以下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阻断α受体及拟胆碱作用

B.过量引起的低血压可用肾上腺素治疗

C.抑制促性腺素分泌,因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多 D.对抗阿扑吗啡及刺激前庭所引起的呕吐 E.抗精神病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

19.氯丙嗪具有下列作用( )

A.安定 B.降温

C.镇吐 D.激动α受体 E.激动β受体

20.M受体( )

A.位于骨胳肌神经肌接头的肌膜上 B.位于植物神经节细胞膜上 C.可被酚妥拉明阻断 D.可被儿茶酚胺激活 E.可被琥珀胆碱阻断

21.目前认为植物神经的节后纤维有( )

A.胆碱能纤维 B.肾上腺素能纤维

C.嘌呤类纤维 D.肽能纤维 E.多巴胺能纤维

22.M样作用有( )

A.心跳增强加快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扩瞳肌收缩 D.胃肠平滑肌收缩

E.唾液腺分泌减少

23.N样作用有( ) C.氨茶碱 D.阿托品 E.速尿 27.胆碱酯酶复活剂分子结构中主要功能基团是( ) A.巰基 B.羟基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骨胳肌兴奋与收缩

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舒张

E.心收缩力减弱

24.对植物性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胆碱能纤维

B.所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都是胆碱能纤维

C.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都是胆碱能纤维

D.所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E.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是胆碱能纤维

25.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酯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 )

A.与结合在胆碱酯酶上的磷酰基结合生成磷酰

化碘解磷定

B. 与M受体结合,使其不受有机磷酸酯类抑制

C.与胆碱酯酶结合,保护其不与有机磷酸酯类结

D.与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结合,促进其排泄

E.与乙酰胆碱结合,阻止其过度作用

26.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口唇青紫、呼吸道分泌增多,应立即静注( )

A.解磷定 B.哌替定 C.羧基 D.甲基 E.肟基 28.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 A.腺体分泌增加 B.肝功能衰竭 C.呼吸衰竭 D.中枢抑制,昏迷 E.肾功能衰竭 29.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出现M样作用的原因是( ) A.M胆碱受体敏感性增加 B.胆碱能神经递质合成增加 C.药物排泄缓慢 D.胆碱能神经递质水解减少 E.以上都不是 30.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是由于( ) A.增高胆碱能神经张力,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B.持久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乙酰胆碱水解减少 C.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重摄取 D.直接兴奋植物神经节,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E.增加乙酰辅酶A活性,使乙酰胆碱合成增加 31.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何种溶液洗胃( ) A.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醋酸溶液 D.生理盐水

E.饮用水

3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 ) A.呼吸肌麻痹 B.急性肺水肿 C.支气管痉挛与分泌物阻塞

D.呼吸中枢抑制 E.急性肺不张

33.阿托品对内脏平滑肌松弛作用最明显者为( ) A.子宫平滑肌 B.胆管、输尿管平滑肌

C.支气管平滑肌 D.胃肠道括约肌

E.痉挛状态的胃肠道平滑肌

34.阿托品不具有的作用是( )

A.松弛睫状肌 B.松弛瞳孔括约肌 C.调节麻痹,视近物不清

D.降低眼内压 E.瞳孔散大

35.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 )

A.散瞳,升高眼内压,视远物模糊 B.散瞳,升高眼内压,视近物模糊 C.散瞳,降低眼内压,视近物模糊 D.散瞳,降低眼内压,视远物模糊 E.缩瞳,升高眼内压,视近物模糊

36.阿托品救治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则是( ) A.尽早用药,先于碘解磷定 B.大量用药至阿托品化

C.重症病例应与碘解磷定合用

D.反复持久用药,直至症状消失后8~24小时 E.与阿托品合用2~3次即可

37.阿托品能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的( ) A.M样症状

B.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C.神经节兴奋症状

D.骨骼肌震颤 E.N样症状

38.阿托品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不能缓解的症状是( )

A.支气管痉挛 B.不自主肌束抽搐

C.呼吸困难 D.支气管及唾液分泌增多 E.胃肠平滑肌痉挛

39.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者反复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后,原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又出现兴奋、心悸、瞳孔扩大、排尿困难等症状,此时应采用( )

A.东莨菪碱对抗新出现症状 B.新斯的明对抗新出现症状 C.毛果芸香碱对抗新出现症状

D.继续应用阿托品可缓解新出现症状 E.以上都不对

40.下列可抑制胆碱酯酶的药物是( ) A.毒扁豆碱 B.有机磷酸酯类 C.毒蕈碱 D.新斯的明 E.琥珀胆碱

41.敌百虫中毒的解救药物是( )

A.去甲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新斯的明 D.碘解磷定 E.毛果芸香碱

42.中毒后出现瞳孔缩小的药物是( )

A.阿托品 B.有机磷酸酯类 C.东莨菪碱 D.西地兰 E.吗啡

3.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上的受体为( )

4.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 5.导致冠状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 6.受副交感神经支配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的受体43.单用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 )

A.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较差 B.不能迅速控制肌束颤动

C.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无效 D.不能直接消除体内游离的毒物 E.可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 44.敌敌畏中毒时,可引起( )

A.泪腺、唾液腺、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 A.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C.不自主肌束抽搐

B. 瞳孔缩小 E.呼吸困难

B型题

A.α受体 B.β受体 C.N1受体

D.N2受体

E.M受体

1.骨胳肌终板膜上的受体为( )

2.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 )

为( )

7.皮肤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为(

A.十羟季铵

B.阿托品 C.六羟季铵 D.酚妥拉明 E.心得安

8.N2受体阻断剂为( ) 9.N1受体阻断剂为( ) 10.β受体阻断剂为( ) 11.α受体阻断剂为( ) 12.M受体阻断剂为(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13.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 ) 14.体温调节中枢在( )

15.心血管活动调节基本中枢在( )

) (二) (

16.排尿与排粪初级中枢在( )

A.高位中枢使闰绍细胞活动增强

B.高位中枢首先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转而

使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C.高位中枢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D.高位中枢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

降低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高位中枢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

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17.α僵直的机理是( ) 18.γ僵直的机理是( )

A.直接激动M受体 B.直接激动N受体 C.持久抑制胆碱酯酶 D.持久抑制单胺氧化酶

E.持久抑制磷酸二酯酶

19.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它( )

20.毛果芸香碱调节痉挛的作用机制是它( ) A.高锰酸钾溶液 B.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溶液 D.淀粉

E.牛奶

21.对硫磷中毒时,不能用哪种液体洗胃( )

22.敌百虫中毒时,不能用哪种液体洗胃( )

A.阻断瞳孔括约肌M受体,扩瞳孔,升高眼内压,禁用于青光眼

B.兴奋瞳孔扩大肌α受体,使瞳孔扩大,用于查

眼底

C.兴奋瞳孔括约肌M受体,缩瞳,降眼内压,

治疗青光眼

D.阻断瞳孔括约肌M受体,降眼内压,治疗青

光眼

E.阻断瞳孔扩大肌α受体,缩瞳,降低眼内压 23.阿托品( )

24.去氧肾上腺素( ) 25.毛果芸香碱( )

A.阿托品 B.碘解磷定 C.毛果芸香碱 D.A+B E.B+C

26.对硫磷中毒时,应用何药解救( ) 27.乐果中毒时,应用何药解救( )

三、问答题

1.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那些功能特点。 2.何谓去大脑僵直?形成机制如何?

3.如何在实验中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氯丙嗪能够对抗电激怒作用?

4.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理及主要临床表现。 5.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6.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解救药物及解救原理。

7.为什么中度或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必须合用阿托品和碘解磷定?

8.应用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下降 扩张 不出现 2.高位中枢 3.伸肌 增强

4.α僵直 γ僵直 γ僵直

5.迅速消除毒物 积极使用解毒药 6.M M和N 中枢神经系统 7.易逆性抗胆碱酯酶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

8.内脏绞痛 抗休克 抗心律失常 麻醉前给药 虹膜睫状体炎 散瞳验光查眼底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C 2.E 3.E 4.D 5.E 6.C 7.C 8.B 9.E 10.A 11.D 12.E 13.D 14.C 15.AC 16.E 17.D 18.E 19.ABC 20.E 21.ABCD 22.D 23.B 24.D 25.A 26.D 27.E 28.C 29.D 30.B 31.B 32.ABCD 33.E 34.D 35.B 36.ABCD 37.ABC 38.B 39.C 40.ABD 41.BD 42.BE 43.AE 44.ACDE

(二)B型题

1.D 2.C 3.E 4.B 5.A 6.E 7.A 8.A 9.C 10.E 11.D 12.B 13.C 14.E 15.B 16.A 17.E 18.C 19.C 20.A 21.A 22.C 23.A 24.B 25.C 26.D 27.A

三、问答题

1.答:哺乳类和人的支配躯体、头面部运动的皮层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的4区和6区,其功能特点有:⑴交叉支配: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肌肉活动,但头面部多数是双侧支配,惟有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以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⑵倒置

分布:下肢、上肢及头面部的代表区分别在皮层运动区顶部、中部和底部。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呈正立分布。⑶精细正比:机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反之亦然。如手与五指所占的皮层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皮层区域大小相等。⑷单肌收缩:刺激皮层运动区只引起相应的个别肌肉收缩,而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2.答: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完全切断脑干的动物,可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主要为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其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由于高位中枢下行性冲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活动,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叫α僵直。二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冲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活动,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脊髓α运动神经元活动提高,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叫γ僵直。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包括了α与γ两类僵直,但以γ环路引起的γ僵直为主,因为在消除肌梭传入冲动对中枢作用后(如切断背根),僵直现象可以消失。

3.答:⑴我们知道电刺激产生的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系统的激动有联系,特别是多巴胺明显增多有关。因为氯丙嗪是较好的抗精神病药,能够和多巴胺竞争受体,所以有抗多巴胺增多所引起的行为异常作用。

⑵取两只体重相近的小鼠,体重20克左右,放在激怒盒里,按“启动”钮开始刺激,增大电压,直至出现攻击行为(如不出现可换另一对小鼠),记录出刺激强度。

⑶将这两只小鼠其中一只注射0.15%氯丙嗪0.1ml/10g,另一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20分钟给予两只小鼠与给药前同样强度的刺激,注射氯丙嗪的小鼠如不出现攻击行为,再加大电压仍不出现,就证明氯丙嗪具有抗激怒作用。

4.答:⑴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原理:有机磷酸酯类为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其分子中的磷原子具亲电子性,以共价键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⑵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M样症状:积聚的乙酰胆碱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发挥M样作用,产生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即M样症状。如兴奋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引起缩瞳、眼痛和视力模糊;兴奋腺体可引起流涎、口吐白沫和出汗,甚至大汗淋漓;兴奋平滑肌和松弛括约肌,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青紫和严重肺水肿;抑制心血管,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N样症状:积聚的乙酰胆碱在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发挥N样作用,产生N样症状。如兴奋骨骼肌N2受体,引起不自主肌束抽搐、震颤,严重者

肌无力甚至麻痹;兴奋神经节N1受体,使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先激动后阻断中枢胆碱能受体(主要是M受体),表现为先兴奋、不安,继而出现惊厥,后可转为抑制,出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谵妄、反射消失、昏迷、中枢性呼吸麻痹及血管运动中枢抑制造成血压下降,严重者最后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轻度中毒者,以M样症状为主;中度中毒者,可同时出现M样和N样症状;严重中毒者,除M样和N样症状外,还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答:⑴迅速消除毒物以免继续吸收。 发现中毒后,应立即将患者移出有毒场所。对经皮肤侵入的中毒者,应清洗皮肤,但避免用热水,最好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洗;经口中毒时,应首先抽出胃液和毒物,并立即以微温的2%碳酸氢钠溶液或1%盐水反复洗胃,也可用1:5000 K2MnO4彻底洗胃,直至洗出液不再有有机磷酸酯类的特殊气味为止,然后再给硫酸镁导泻。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因为此药在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敌敌畏而增加毒性;而对硫磷中毒者忌用K2MnO4洗胃,否则可氧化成对氧磷而增加毒性。眼部染毒,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数分钟。

⑵积极使用解毒药 在清除毒物及维护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同时,需及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同时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特别在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例,更需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以便取得最佳疗效。但在胆碱酯酶复活后机体可恢复对阿托品的敏感性,易发生阿托品过量中毒。因此,两种药物合用时。阿托品的剂量应比单用时适当减少。

6.答:⑴主要解救药物有两类:阿托品类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⑵解救原理: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后,临床上出现较早、对病人危害较大的主要是M样症状。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可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故可解除M样症状。阿托品也能部分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大剂量阿托品还能阻断神经节N1受体,对抗N1样症状。

胆碱酯酶复活药如碘解磷定(PAM)等,其分子中带正电荷的季铵氮,进入体内后即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而PAM分子上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基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和解磷定的复合物,后者进一步裂解为磷酰化解磷定,同时使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此外,碘解磷定也能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形成无毒的磷酰化碘解磷定,由尿排出,从而阻止游离的毒物继续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避免中毒过程继续发展。

7.答:从阿托品和碘解磷定二者解毒效果来看,阿托品能迅速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M样症状,也能部分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大剂量还可对抗神经节的兴奋作用,是很好的对症治疗药物,但它不能阻断N2受体,故不能消除骨骼肌震颤,对中毒晚期的呼吸肌麻痹

也无效,另外,阿托品不能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疗效不易巩固。碘解磷定一方面可恢复胆碱酯酶活性,另一方面可直接与体内游离的胆碱酯酶结合,是重要的对因治疗药物,可迅速消除肌束颤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它不能直接对抗体内积聚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故在抢救时应把二者结合使用,既可及时控制症状,又可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8.答:⑴阿托品要尽早、足量、反复地注射给药,直至M样中毒症状缓解并出现轻度的阿托品化(如出现散瞳、颜面潮红、心率加快、口干和轻度躁动不安等),并维持8~24小时。

⑵碘解磷定也要及早使用,因它们能使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复活,若用药不及时,胆碱酯酶可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老化”,此时即使再使用碘解磷定,也不能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必须等待新生的胆碱酯酶出现才可水解乙酰胆碱,此过程可能需要几周时间。

第七章 循环系统实验

[基本要求]

1.掌握生理及药物因素对兔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作

用机制。

2.掌握肾上腺素心律失常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发生机制,以及用何种药物能对抗其作用。

3.掌握心力衰竭的病理模型的制备及发生机制。 4.掌握失血性休克病理模型的制备及发生机制。 5.掌握药物及心肌缺血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6.掌握减压神经放电的原理、机制及与血压的关系。 7.了解药物对离体兔主动脉条的作用机制。

8.观察理化因素及递质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

9.了解利多卡因与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10.了解急性DIC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发生机制。

[内容提要]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推动和运输血液环流全身,保证血液功能的实现。血液在心脏的舒缩活动作用下,沿着血管系统在全身周而复始地运行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运输各种物质和代谢产物,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肺吸收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各组织,同时将组织内的代

谢尾产物分别运到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和其它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参与人体调节功能。

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理化、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功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的相应改变。因此循环系统实验涉及的内容及范围十分广泛。循环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理化、神经、体液、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心血管系统病理模型的制备,测试、观察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对循环系统的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药理学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 、 、 、 、 五个时期。 的产生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而通过 作用产生的机械收缩是兴奋的外在表现。二者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电刺激蛙心致心律失常的刺激参数为:频率 电压 刺激持续时间 。

3.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代表左室 负荷,是分析

心功能的重要参数。当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或容量负荷过度时,可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

4.心肌缺血时,ECG中ST段 ,T波 。 5.因为奎尼丁具有 作用,故治疗心房纤颤常与 合用,以防止 过快。

6.奎尼丁可通过 传导,使单向阻滞 而取消折返。利多卡因则通过 传导,使单向阻滞 而取消折返。

7.部分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多发生 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在心脏的作用部位是 ,故主要用于 心律失常的治疗。

8.在血流动力学实验中,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硝苯地平后心率 血压 。

9.测量家兔室内压时,从左侧颈总动脉插入插管的长度为 。

10.由耳缘静脉缓慢输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 ,引起 ,即 后负荷增加,如再输入大量的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后负荷增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引起 衰竭。

11.急性右心衰病理模型制备成功后中心静脉压 。血压 。

12.测量中心静脉压时通过颈外静脉插管需插入长约 。

13.按心衰发生的部位可将心衰分为 、 和 。

14.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是 、 、 。心外代偿反应 , , , 。

15.心肌肥大是一种有效的代偿反应是因为增加了 。

16.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明显的组织是 。所以导致 少。

17.促进DIC发生的因素有: 、 、 和 。

18.DIC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 和 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 。

19.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 ,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 ,血管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 。

20.休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以至组织细胞发生继发性损伤,致使 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21.休克期发病的主导环节是 ,微循环变化主要有 , , , 。微循环处于灌入多于流出的状态。使有效循环血量 ,血压 。

22.实现有效微循环的基础是 , , 。

23.休克时心脏功能进行性下降,主要机制有 、 、 、和 。

24.休克二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以 为主。其发生与 , , , ,以及 等因素有关。

25.肾上腺素对皮肤粘膜血管 ,冠状血管 ,骨骼肌血管 。

26.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它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该受体的代表性阻断剂为 。

27.酚妥拉明引起血压下降的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平滑肌的 作用和直接 作用。

28.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血压 ,心率 。

29.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 ,然后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则血压 。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 。

30.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静脉给乙酰胆碱后血压 ,如果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再注射大量的乙酰胆碱,血压 。

31.异丙肾上腺素可激动 受体,普奈洛尔可阻断 ,静脉给予普奈洛尔后再给异丙肾上腺素则血压 。

32.阿托品可阻断 、 受体,除了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可使血压降低外,还直接对内脏平滑肌具有 作用,尤其对过度活动或 平滑肌作用更为显著。

33.大量快速静注肾上腺素可引起 性心律失常。 34.在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夹闭颈总动脉血压 ,牵拉颈总动脉血压 。

35.减压神经放电的频率与 的高低有关,呈 性。减压神经放电的变化与 的变化是同步的。

36.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则血压 。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则血压 。

37.置迷走神经外周端于刺激电极上,血压 。 38.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用β受体阻断剂后再应用拟肾上腺素药,心率和血压 。

39.在实验中用静脉注射 ,然后输入 的方法来复制右心衰竭模型。

40.失血性休克的家兔血压明显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尿量 。

41.LVSP代表 的变化。

二、选择题 (一)X 型 题

1.下列与阿托品阻断M受体无关的作用是( ) A.抑制腺体分泌 B.升高眼内压 C.松弛胃肠平滑肌 D.加快心率 E. 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2.阿托品过量可引起( )

A.心悸 B.口干、皮肤干燥 C.体温升高 D.中枢兴奋 E.视力模糊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巴胺激动αβ和多巴胺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β2受体 C.麻黄硷激动αβ1β2受体 D.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β受体

4.异丙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相比,前者的特点是( )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 B.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较强 C.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D.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E.对心脏较强兴奋作用

5.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 ) A.N1受体阻断药 B.β受体阻断药 C.N2受体阻断药 D.M 受体阻断药 E.α受体阻断药

6.普奈洛尔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可引起( ) A.心收缩力增强 B.心率加快 C.外周血管舒张 D.传导加快 E.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 )

A.去甲肾上腺素可使骨骼肌微动脉收缩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升血压作用完全相同

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引起的心率变化相同

D.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道微动脉舒张 E.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使骨骼肌微动脉舒张 8.肾上腺素不具有下列那种作用( ) 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使心率加快

C.使心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D.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E.使组织液生成减少

9.两栖类动物的起搏点正确的是( ) A.静脉窦 B.左心房 C.右心房 D.左心室 E.右心室

10.在复制心律失常的实验中,错误的叙述是( )A.快速注射心得安可缓解心律失常

B.肾上腺素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易致心律失常 C.室早发生时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D.阿托品作为M受体阻断剂可对抗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的心律失常

E.描记心电图时,红色连接右上肢,黑色连接右下肢。

11.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是( ) A.氯丙嗪 B.普萘洛尔 C.酚妥拉明 D.阿拉明 E.以上都不是

12.迷走神经兴奋时,窦性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最大复极电位超级化 B.域电位水平上移 C.4期去极速度减慢 D.0期去极速度减慢 E.4期去极速度加快

13.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下列那种方式实现的( )

A.期前兴奋 B.抢先占领 C.超限抑制 D.超速抑制 E.以上都对

14.去甲肾上腺素可使( )

A.增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B.使房室传导加速 C.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D.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E.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15.刺激心迷走神经可导致( )

A.心率减慢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心房肌不应期延长 E.心率增加

16.正常情况下参加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体液因素有( )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抗利尿激素 C.血管紧张素Ⅱ D.前列腺素 E.以上都不对

17.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是( ) A.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理 B.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理 C.在发生防御时受到抑制

D.可将各种范围内的血压波动纠正到正常血压水平

E.以上均正确

18.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 A.在体位发生改变时可受刺激 B.在压迫颈总动脉时活动减少 C.兴奋时可引起反射性血管舒张 D.兴奋时心率加快

E.血压升高时发射活动加强

19.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 )

A.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 B.血量的多少 C.心脏射血能力 D.动脉血压的高低 E.以上都正确

20.使用奎尼丁治疗房颤常合用强心甙,因为后者能 )

A.拮抗奎尼丁的致血管扩张作用 B.拮抗奎尼丁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C.影响奎尼丁的血药浓度

D.增强奎尼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E.抗奎尼丁的心室率加快的作用

21.利多卡因对哪种心律失常无效( ) A.心肌梗塞致室性心律失常 B.强心甙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 C.心室纤颤

D.室上性心律失常 E.室性早搏 22.过量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的药物是( ) A.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阿拉明

23.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的原因是( ) A.静息电位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度快

24.哺乳类动物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 )

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B.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延长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C.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增强收缩力 E.减慢心率,加速传导,缩短不应期,增强收缩力 25.与普萘洛尔相比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具有以下优点( )

A.不减慢心率

B.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C.加快心室传导速度

D.不引起支气管.血管平滑肌收缩 E.以上都不对

2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 ) A.降低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 B.加快或减慢传导而取消折返

C.延长或相对延长ERP而取消折返 D.抑制后去极及触发活动 E. 以上都不对

27.利多卡因可用于治疗( )

C.抑制纤溶过程 D.直接收缩血管 E.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32.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 )

A.室性早搏 B.室性心动过速 C.室颤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速

28.普奈洛尔临床用于治疗( )

A.高血压 B.过速型心律失常 C.心绞痛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支气管哮喘

29.普奈洛尔的作用( )

A.抑制窦房结、心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B.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晚后除极而防止触发活动 C.膜稳定作用

D.在其阻断β受体浓度时,并不影响传导速度 E.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30.根据致心律失常方法不同,常采用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正确的是( )

A.药物致心律失常模型

B.手术结扎冠脉致心律失常模型 C.电刺激致心律失常模型

D.大量输入生理盐水的基础上注射肾上腺素 E.以上都不是

31.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机制是( )

A.诱导血小板聚集 B.促进凝血因子合成 A.心率加快 B.紧张源性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D.血液重新分配 E.心肌肥厚

33.左心衰竭时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咳泡沫样痰 B.反复咳血 C.呼吸困难 D.肝脾肿大 E.下肢水肿

34.心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 )

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受阻 E.水钠潴留

35.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其共同特点是( )A.心肌负荷过重 B.心室充盈不足 C.心腔紧张源性下降 D.心输出量减少 E.心肌结构破坏 36.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最重要的代偿方式是( )A.心脏扩张 B.心率加快 C.心肌肥厚 D.交感神经兴奋 E.血液重新分配

37.下列哪种情况可出现急性右心衰( ) A.高血压 B.心梗 C.甲亢 D.肺梗死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8.右心衰时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项变化( ) A.腹水 B.脚踝水肿 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D.颈静脉怒张 E.恶心呕吐

3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是( )A.左心室前负荷增加 B.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C.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D.右心室后负荷增加 E.心肌受损

40.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使心脏紧张性增强 B.使心率加快 C.使冠脉血流增加

D.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右移 E.使房室传导加快

41.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其正常变动范围是4-12mmHg C.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D.可作为临床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 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42.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43.右心衰竭常见于( )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持久性左心衰竭 D.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E.心肌病

44.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45.刺激心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可被下列那种受体的拮抗剂对抗( )

A.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B.肾上腺素能受体 C.M胆碱能受体 D.N胆碱能受体 E.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46.肺淤血、肺水肿时发生呼吸困难是由于( ) A.肺的顺应性降低 B.肺血管感受器受刺激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肺血管阻力增加 E.动脉血氧分压升高

47.决定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有( )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心肌收缩力 D.心率 E. 血容量

48.静脉输液过多过快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

A.心肌损伤 B.心率加快

C.心脏后负荷加重 D.心脏前负荷加重 E.心脏血容量增大

49.以下那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 ) A.肺部感染 B.情绪激动 C.输液过多 D.心动过速 E.心律失常

50.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包括( ) A.右心室射血功能减弱 B.容量血管扩张 C.输血或输液过多 D.骨骼肌的活动减弱 E.以上都对

51.在右心衰的病理模型中可出现的缺氧( ) A.血液性缺氧 B.低张性缺氧 C.组织中毒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 E.缺血性缺氧

5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

A.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淋巴回流 E.组织静水压

53.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障碍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55.休克时发生“自我输血”主要由于( ) A.小动脉收缩 B.微动脉收缩

C.后微动脉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小静脉收缩

56.休克二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A.少灌少流 B.少灌不流 C.灌多于流 D.灌少于流 E.多灌多流

57.休克始动环节是血管容量扩大的休克是( )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58.休克早期,下列哪项变化不存在( )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微静脉扩张 E.失血性休克

59.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是( )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60.微循环淤血期下列哪一项微循环变化是正确的 )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扩张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E.微静脉扩张

((

61.休克时微循环缺血期的灌流特点是( )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62.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哪种状态 )

A.强烈兴奋 B.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C.强烈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63.休克早期机体代偿表现有( ) A.血液重新分配 B.血容量增加

C.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D.毛细血管床容量增加 E.心收缩力增强

64.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机制是( )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 C.血管加压素释放增加 D.TAX2释放增加 E.内皮素释放增加

65.休克期回心血量下降,其机制是( ) A.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 B.组织间液生成大于回流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 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引起的血液淤滞 E.心肌收缩力增强

66.休克早期机体通过哪些代偿使回心血量增加,起“自我输血”作用( )

A.容量血管收缩

B.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C.肝、脾储血库收缩

D.组织回流进入毛细血管 E.外周阻力增高

67.休克一期微循环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毛细血管后阻力降低 B.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毛细血管后阻力正常 C.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毛细血管后阻力增高 D.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高,前后阻力比值增大 E.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高,前后阻力比值减少 68.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 ) A.的自身调节 B.交感神经兴奋 C.组织液回流增加 D.血管紧张素Ⅱ增加 E.抗利尿激素增加

69.休克肺的病理变化为( )

A.肺淤血水肿 B.局部水肿 C.肺纤维化 D.肺内微栓形成 E.以上都不对

70.休克一期维持动脉血压的机制是( ) A.容量血管收缩 B.阻力血管收缩 C.醛固酮增多 D.ADH增多 E.以上都不是

71.休克二期,微循环淤血有关的因素有( ) A.酸中毒 B.内毒素 C.大量红细胞破坏 D.内啡肽增多 E.以上都正确 72.休克二期,微循环处于灌多于流状态是因为( ) A.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强 B.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 C.微动脉、小静脉对酸中毒耐受性强 D.微动脉、小静脉对酸中毒耐受性差

E.小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 73.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代偿作用可引起( ) A.阻力血管收缩 B.容量血管收缩 C.心率加快 D心输出量增加 E.以上都对

(二)B 型 题

A.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B.直接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

C.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D.阻断突触前膜 2受体,介质释放增多 E.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提高

1.酚妥拉明引起心率加快的原因是( )

2.在心律失常实验静脉注射普萘洛尔后在注射肾上腺素使心率减慢的原因( )

A.抑制4相Na+内流,促进4相K+外流

B.抑制4相Na+内流 C.抑制4相Ca2+内流 D.抑制4相.K+外流 E.促进4相.Na+内流

3.奎尼丁降低心肌自律性是由于( ) 4.利多卡因降低心肌自律性是由于( ) A.抑制0相Ca2+内流 B.促进0相Na+内流

C.促进K+外流,是细胞膜超级化 D.促进0相Ca2+内流

E.膜稳定作用,抑制0相 Na+内流 5.奎尼丁减慢传导是由于( )

6.利多卡因加快部分去极化心肌组织的传导是由于 )

7.普萘洛尔减慢浦氏纤维传导是由于( ) A.β B.β1 C.β2 D.M受体 E.N受体

8.心脏上的肾上腺素受体是( ) 9.骨骼肌血管上的胆碱受体是( ) A.心房肌、心室肌

B.浦肯野纤维 C.房室交界 D.窦房结

E.心房、结区、心室肌

10.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的是( ) 11.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的是( ) A.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B.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C.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D.代表两心房复极化过程

E.代表两心室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 12.人心电图的P波( ) 13.人心电图的QRS波群( ) 14.人心电图的T波(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15.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16.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的最低值(17.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 ) A.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E.淋巴回流受阻

18.右心衰竭时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是( )

A.缩血管药 B.扩血管药 C.补充血容量 D.盐皮质激素 E.心得安

19.休克缺血期的治疗是使用( ) 20.休克淤血时补足血容量后使用( )

三、问答题

1.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及中枢端和外周端,动脉血压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血压如何改变?为什么?

3.电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血压如何改变?如未出现预期结果,应考虑哪些因素?

4.在耳缘静脉注射栓塞剂的基础上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复制右心衰竭模型的家兔可出现哪种缺氧类型?为什么?

5.家兔结扎冠脉后发生心律失常,以何种类型多见?用利多卡因治疗的机制如何?

) )

6.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有何代偿意义? 7.休克各期发病的主导环节及导致后果? 8.失血性休克的特点是什么?

9.家兔注入普奈洛尔后再注入肾上腺素和单纯注入肾上腺素所得心电图有何不同?为什么?

10.奎尼丁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的机制如何?

四、画图题

1.请画出生理及药物因素对兔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的仪器连接示意图

2.请画出减压神经放电的仪器连接示意图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除极(0期) 快速复极初期(1期) 平台期(2期)快速复极末期(3期) 静息期(4期) 动作电位

2. 5-10Hz 10V 30s 3. 前 增高 4.压低 倒置

5.抗胆碱 强心甙 心室率 6.室性 心室肌和浦氏纤维 室性 7.增快 降低 8.8-10厘米

9.升高 降低 10.7厘米左右

11.左心衰 右心衰 全心衰

12.心率加快 心脏扩张 心肌肥大 血容量增加 血流重新分布 红细胞增多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13.心肌的收缩物质 14.肾 少

1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严重障碍 血液高凝状态 微循环障碍

16.凝血因子 血小板 凝血酶 微循环

17.血容量减少 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血管容量扩大 18.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量锐减 各重要生命器官 19.局部缺血缺氧导致酸中毒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微静脉收缩 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下降 下降

20.足够的血量 正常血管舒缩功能 正常心泵功能

21.冠脉血供下降心肌耗氧增加 酸中毒 高血钾 MDF

22.淤血 酸中毒 组胺 腺苷 内毒素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23.强烈收缩 舒张 舒张 24.乙酰胆碱 M型 阿托品 25.α受体阻断 舒张血管 26.升高 减慢

27.升高 降低 作用的翻转 28.降低 不变

29.β1 β2 β1β2 不变 30.M N 松弛 痉挛 31.室性

32.升高 下降 33.动脉血压 群集性 动脉血压的变化 34.降低 不变 35.降低 36.不变

37.栓塞剂 大量生理盐水

38.降低 减少 39.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的变化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E 2.ABCDE 3.D 4.ABCE 5.E 6.E 7.A 8.E 9.A 10.D 11.AC 12.AC 13.B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C 18.ABCE 19.ABC 20.E 21.D 22.A 23.E 24.C 25.D 26.ABCD 27.ABC 28.ABCD 29.ABCDE 30.ABC 31.D 32.E 33.C 34.E 35.D 36.C 37.D 38.C 39.D 40.D 41.B 42.B 43.ABCDE 44.C 45. B

46.ABC 47.ABCDE 48.DE 49.ABCDE 50.AC 51.BDE 52.ABCDE 53.B 54.ABCD 55.E 56.C 57.D 58.E 59.A 60.D 61.B 62.A 63.ABCE 64.ABCDE 65.ABCD 66.ABC 67.D 68.B 69.ABD 70.ABDC 71.ABD 72.BC 73.ABC

(二)B型题

1.D 2.C 3.B 4.A 5.E 6.C 7.E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C 15.A 16.B 17.C 18.A 19.C 20.B

三、问答题

1.答:⑴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当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时,减压神经的向心血管中枢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延髓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脑干有关心血管活动中枢的交感反应抑制。中枢活动改变的结果,再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到心脏和血管。产生的效应是心脏活动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血压下降。

⑵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血压不变。原因: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当剪断后刺激外周端时,减压神经的冲动不能传入中枢,减压反射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血压不变。

2.答:刺激心迷走神经的外周端,血压下降。因为: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引起的。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胆碱M型受体结合,可引起心收缩

力减弱、心率减慢和传导组织的传导速度降低,对心脏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血压下降。

3.答:刺激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血压下降。如未出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⑴神经的问题:神经分离的不准确;神经牵拉过紧而损伤;神经分离的不干净,有筋膜。

⑵仪器问题:仪器参数的选择不准确;刺激器没有输出;刺激的强度过高或过低。

4.答:可出现低张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

⑴低张性缺氧原因是:耳缘静脉注射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心脏,并栓塞肺循环引起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低张性缺氧。

⑵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右心衰竭时右室功能减弱,容量负荷过度,右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不能把回心血量完全排出,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压升高,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毛细血管床淤血;从而引起循环性缺氧。

5.答:家兔结扎冠脉后发生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

利用利多卡因的机制:其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抑制钠内流,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减慢传导速度;促进钾外流,因而缩短复极过程,具有膜稳定作用。

⑴降低自律性,能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性,对功能正常的窦房结没有影响,提高致颤域。

⑵传导速度,心肌缺血的部位细胞外钾浓度升高而血液偏于酸性,因而利多卡因可减慢传导速度。 ⑶缩短不应期,利多卡因可缩短浦氏纤维和心室肌的APD、ERP,且缩短APD更为明显。

6.答:休克早期微循环的代偿意义:

⑴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肝储血库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减少血管床容量,从而维持动脉血压。

⑵儿茶酚胺增多,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使流体静脉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

⑶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映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血管收缩,脑动脉、冠状动脉无明显改变,血流重新分配,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⑷交感-肾上腺素纤维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增加,减轻了血压下降的程度。

7.答:缺血性缺氧期的主要环节是儿茶酚胺增多,导致阻力血管痉挛,容量血管收缩,微循环缺血;淤血性缺氧期的主要环节是酸中毒,导致后果阻力血管扩张,容量血管收缩,微循环淤血;休克难治期的主导环节是微血栓形成,导致后果是淤血加重,器官功能障碍。

8.答:⑴这些病因引起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导致心排出量和动脉血压降低。

⑵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对平均肺动脉压及脉压下降甚为敏感,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同时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代偿性心动过速和收缩力增高。

⑶出现典型的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脉压小、少尿、血压下降。

9.答:单纯给肾上腺素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加快;给普萘洛尔后再该肾上腺素,无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减慢。

⑴单纯大量给肾上腺素时,其作用β1受体,对心脏是正性作用,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另一方面,其作用β1受体,可以改变离子的通透性,特别是对4期自动除极的If内向离子流通透性增加和Ca2+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浦氏纤维的自律性明显增加。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以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⑵因为普萘洛尔阻断了β受体,再给肾上腺素时,肾上腺素不能作用β受体,而作用于α受体使血压升高,然后通过减压反射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致心律失常,用普奈洛尔后可使心率减慢,而阿托品可以对抗心率减慢的作用。

10.答:奎尼丁是钠通道阻滞剂,其与钠通道蛋白质结合而阻滞之,适度抑制钠内流。

⑴降低自律性,奎尼丁能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⑵减慢传导速度,奎尼丁能降低心房、心室、浦氏纤维等的0相上升最大速率和膜反应性,因而减慢传导速度。

⑶延长不应期,奎尼丁可以延长心房、心室、浦氏纤维的ERP和APD。因而可以取消折返。

⑷对植物神经的影响,奎尼丁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阻抑迷走神经的效应;另外,奎尼丁还有阻断肾上腺素

α受体的作用,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从而使心率加快。

四、画图题

参考具体实验。

练 习 题 二

一、填空题

1.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需在 、 、 三方面达到最小值。

2.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 部位之间产生 而实现的。

3.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特异性解救药为 和 类。

4.奎尼丁可通过 传导,使单向阻滞 而取消折返。利多卡因则通过 传导,使单向阻滞 而取消折返。

5.由耳缘静脉缓慢输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 ,引起 ,即 后负荷增加,如再输入大量的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

加,则在后负荷增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引起

衰竭。

6.42.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刺激家兔迷走神经时血压 ,心率 ,心肌收缩力 。

7.在休克病人的治疗中 是 提高心排出量和改善 的根本措施。

8.休克一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以 为主,本期又称 期。

9.去甲肾上腺素一般采用的给药途径是 。因为如果口服它可使胃黏膜血管 而影响其吸收,而且可被硷性肠液破坏。如果皮下注射时,因血管 吸收很少,且易发生 。这其中收缩血管是因为它可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 受体。

10.在复制右心衰病理模型中液体石蜡注入速度要 ,否则易引起 很快死亡。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可兴奋组织单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相同

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特性正确的是( )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E.重和性 3.碘解磷定对哪种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治疗无效( )A.对硫磷 B.马拉硫磷 C.敌敌畏 D.敌百虫 E.乐果

4.有机磷酸酯类中度中毒的解救( ) A.单用阿托品即可

B.单用碘解磷定即可 C.先用阿托品即可,不能完全控制症状时,再用碘解磷定

D.先用碘解磷定,再适量注射阿托品,速效、安全

E.阿托品合用肌松药效果比合用碘解磷定更速效、安全

5.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相比,前者的特点是( ) A. 收缩血管及升压作用强 B. 扩张支气管作用弱 C. 对心脏兴奋作用强

D. 过量过大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E. 对机体代谢影响小

6.在实验中证明,少量失血而动脉血压无明显改变时,向中枢传送失血信息的主要是( )

A.主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腹腔大动脉牵张感受器 D.心肺感受器

E.脑内渗透压感受器

7.动物实验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 ) A.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B.血压下降

C.心迷走神经兴奋 D.血管运动中枢抑制E.血压升高

8.右心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列那种变化( ) A.肝脾肿大 B.颈静脉怒张 C.胃肠道淤血 D.肺淤血水肿 E.下肢水肿

9.失血性休克早期最易损伤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肺 C.肝 D.肾 E.脑

10.休克二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A.少灌少流 B.少灌不流 C.灌多于流 D.灌少于流 E.多灌多流

第八章 呼吸系统实验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因素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2.掌握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熟悉膈神经放电的引导方法及波形特点。

3.掌握缺氧病理模型的复制方法、缺氧的表现及发生机制,熟悉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4.熟悉小鼠咳嗽反射的引出方法及吗啡镇咳作用的机制。

5.掌握呼吸功能衰竭病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及机制。

[内容提要]

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过程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及内呼吸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其粘膜上皮分布的感受器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可引起防御性呼吸反射;气管平滑肌上的不同受体受到刺激后引起收缩或舒张而影响进入肺泡的氧气量。从肺泡扩散入血液的O2,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主要工具,当氧的供应量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就会使机体缺氧,并且当血氧分压变化时还会影响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包括各级呼吸中枢的调节、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等等。

复 习 题

一、填空:

1.离体气管平滑肌在加药之前与离体肠管的不同之处在于无 。

2.欲使气管平滑肌离体后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应将其置于 液中。

3.肾上腺素主要依靠兴奋 受体,激活腺酐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而松驰气管平滑肌。

4.在“药物对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实验中,先后使用了 受体、 受体及 受体激动药。

5.实验中,将长胶管接在气管插管侧管上可增大 ,使通气/血流比值 。

6.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尼克刹米,直接兴奋 ,并刺激 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7. 和 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

8.吗啡通过对 受体的作用而使呼吸频率 ,还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 的敏感性。

9.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乳酸后通过刺激 感 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10.家兔气管插管侧管与盛有钠石灰的缺氧瓶相连后,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冲动经 神经和 神经传入延髓;而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 。

11.当动脉血液中O2分压 ,CO2浓度 时,可引起呼吸运动加强。

12.剪断家兔迷走神经后,呼吸 ,吸气 ,机制是 受到抑制。

13.膈神经的电活动能直接反映 的活动。 14.在描记膈神经放电活动的实验中,使神经浸于温液体石蜡中目的是为了 和 。

15.将膈神经放至引导电极上时,应注意 ,电极不能 。

16.由监听器可听到膈神经放电的声音类似 。

17.增大无效腔可见膈神经放电的频率 ,幅度 。

18.当家兔肺处于扩张状态时,气管感受器兴奋,冲动经 传入延髓,使 兴奋,切断 ,转入 ,使呼吸频率 。

19.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大时, 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0.严重低O2导致呼吸障碍的原因是 。 21.常用的血氧指标有 、 、 、 。

22.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可将缺氧分为四种类型 、 、 、 。

23.严重低O2导致呼吸障碍的原因是 。 24.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 ,从而使 降低,组织 。

25.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的浓度达到或超过 时,皮肤粘膜呈典型的青紫色,称为发绀。

26.碳氧血红蛋白颜色呈 ,高铁血红蛋白颜色呈 。

27.小鼠亚硝酸钠中毒的机制是 ,可用 缓解。

28.小鼠一氧化碳中毒时呼吸 ,原因是 。

29.CO中毒时,血氧饱和度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

30.小鼠腹腔注射氰化钾引起的缺氧属于 缺 氧,氰化钾进入体内抑制 而中断呼吸链。

31.氰化物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 、氧饱和度 、氧含量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

32.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是 和 。

33.环境温度升高时,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 ,机制是 。

34.小鼠腹腔注射复方冬眠合剂后对缺氧的耐受性 。

35.小鼠吸入雾化氨水溶液后,主要刺激位于 的感受器,传入冲动经 神经传入延髓,引起咳嗽反射。

36.咳嗽是一种保护性 ,能将呼吸道中的 排出。镇咳药是作用于咳嗽反射的 和 部位,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

37.吗啡通过作用于延髓 受体而抑制咳嗽中枢。

38.吗啡有明显的 呼吸作用,它通过直接抑制 和抑制 对 的敏感性而产生作用,吗啡急性中毒死于 。

39.将针头刺入家兔胸膜腔可造成 ,刺入部位选择在 。

40.肺水肿时,因 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稀释而使肺的顺应性 。

41.家兔发生肺水肿后,将其处死,打开胸腔,在 处结扎并切断气管,取出肺脏后,用 吸净肺

表面,称重,根据公式 计算肺系数。

42.实验中用 的方法复制急性肺水肿。 43.大量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可稀释 ,从而降低 ,使组织液生成 。

44.肺水肿是指 有过多液体积聚和(或)溢入 内。

45.完整的呼吸功能包括 、 和 ,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功能严重障碍。

46.呼吸衰竭根据发生速度,可分为两类: 和 。

47.呼吸衰竭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两类: 和 。

48.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的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 。

49. 呼吸衰竭发生机制为 障碍、 障碍、 、 。

50. O2和CO2分子通过 的过程称为播散,导致播散障碍的原因多为 和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实验中离体气管平滑肌所处的人工环境为( ) A.37℃通氧克—亨氏液 B.室温克—亨氏液 C.室温通氧克—亨氏液 D.7℃通氧台氏液 E.室温台氏液

2.下列因素使呼吸道管径变小,但除外( )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E.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

3.支气管平滑肌上分布的受体有( )

A.α—肾上腺素受体 B.β1—肾上腺素受体 C.β2—肾上腺素受体 D.M型胆碱受体 E.N型胆碱受体

4.实验中家兔气管插管连接50cm长橡胶管时,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本体感受性反射减弱 B.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增强 C.动脉血PCO2升高 D.动脉血PO2升高 E.气道阻力增加

5.向家兔肺内注入20ml空气后( ) A.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

B.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C.正常平静呼吸时,牵张反射对控制呼吸节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D.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干中上行至延髓 E.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 6.呼吸中枢( ) A.位于延髓 B.位于脑桥

C.在平静呼吸时,节律性发放冲动至呼气肌

D.在平静呼吸时,节律性发放冲动至吸气肌 11.每分钟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 E.在吞咽和呕吐时活动加强

7.当家兔吸入气中CO2浓度升高时( ) A.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B.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C.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幅度减小 D.膈肌兴奋性下降

E.可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8.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升高时( ) A.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B.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C.可反射性地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D.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E.它发生在中等程度的肌肉运动时

9.家兔缺氧时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C.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心肺感受器 10.外呼吸是指( )

A.肺泡内气体不断进行更新的过程 B.肺与外环境进行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机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 E.肺通气与肺换气 A.无效腔×呼吸频率 B.余气量×呼吸频率

C.肺活量×呼吸频率 D.潮气量×呼吸频率 E.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12.下列关于无效腔和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肺泡无效腔是由于肺内血流分布不均造成 B.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大于解剖无效腔 C.肺泡通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D.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 E.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之和 13.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平静呼吸时参与人的呼吸调节 B.肺扩张与肺缩小的感受器相同 C.肺牵张感受器位于肺泡壁

D.种族差异明显,人的最弱,兔的最强

E.肺扩张反射的作用在于加速呼气和吸气的交替 14.缺氧是指( )

A.血液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的病理过程 B.吸入气中的氧不足引起的病理过程 C.血氧容量下降引起的病理过程 D.血氧含量下降引起的病理过程

E.对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病理过程

15.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动脉血氧分压只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B.动脉血氧分压可反映内呼吸状况

C.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是5ml/dl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氧的毫升数

E.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16.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缺氧不属于血液性缺氧( )

A.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煤气中毒 C.支气管痉挛 D.严重贫血 E.亚硝酸盐中毒

17.下列哪种物质可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

A.乳酸 B.磷酸盐 C.肌酐 D.亚硝酸盐 E.CO

18.血液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是( )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D.动、静脉氧差降低 E.血氧容量降低

19.缺氧所致发绀可见于( )

A.低张性缺氧 B.CO中毒

C.KCN中毒 D.休克并发ARDS E.左心衰竭

20.下列哪种情况能引起缺氧性呼吸加深加快( ) A.CO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高原地区(>4000m) D.休克 E.氰化钾中毒

21.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

A.红细胞数目增多 B.肺通气量增加 C.心肌收缩力增强 D.心率加快 E.脑血流量增加

22.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

A.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刺激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E.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23.低张性缺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机制是( )

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B.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E.以上均不是

24.CO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

A.颈动脉体血流量减少

B.动脉血液内总的氧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C.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 D.动脉血氧分压在正常水平

E.以上均不对

25.小鼠发生CO中毒时( )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26.亚硝酸钠中毒的小鼠与CO中毒的小鼠具有的相 )

A.皮肤、粘膜的颜色 B.呼吸变化 C.缺氧时血红蛋白的变化 D.抢救方法 E.以上均不是

27.亚硝酸钠中毒的小鼠与氰化钾中毒的小鼠具有 )

A.缺氧类型 B.动脉血氧分压 C.动脉血氧饱和度 D.急救措施 E.实验模型复制时的给药方法 28.美兰的作用是( )

A.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 B.将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C.将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D.用于解救CO中毒 E.用于解救氰化钾中毒 29.提高小鼠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 ) A.处于高温环境中

B.腹腔注射复方冬眠合剂 C.处于低温环境中

D.腹腔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 E.以上均不是

30.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包括( ) A.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B.年龄

C.环境温度 D.机体代谢水平 E.心肺功能状态

31.吗啡抑制小鼠咳嗽反射的机制是( ) A.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B.作用于支气管粘膜的感受器

C.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 D.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阿片受体 E.作用于支气管粘膜α受体

32.在“吗啡对小鼠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实验中 )

A.用25%氨水溶液雾化吸入致小鼠发生咳嗽反射 B.将5分钟内的咳嗽次数低于10次的小鼠视为不敏感者

C.将筛选合格的20只小鼠随意分为两组 D.小鼠咳嗽时腹肌及膈肌强烈收缩 E.采用的是假处理对照 33.咳嗽反射( )

A.可以由机械性刺激或化学性刺激引起

同点是(的不同点是( (

B.其感受器存在于肺泡壁 C.咳嗽时胸内压急剧升高 D.咳嗽时支气管管腔扩大 E.咳嗽时支气管管腔缩小

34.与吗啡成瘾性密切相关的阿片受体亚型是( ) A.κ亚型 B.δ亚型 C.ε亚型 D.μ亚型 E.ζ亚型

35.吗啡的中枢作用不包括( ) A.抑制呼吸 B.镇咳

C.缩瞳 D.恶心、呕吐 E.体位性血压

36.吗啡可用于( )

A.支气管哮喘 B.心源性哮喘 C.阿司匹林哮喘 D.过敏性哮喘 E.喘息性支气管炎

37.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机制为( )

A.镇静作用 B.扩张外周血管 C.抑制呼吸中枢 D.平喘作用 E.镇痛作用

38.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的原因是 )

A.抑制呼吸中枢 B.抑制咳嗽反射

C.释放组胺,收缩支气管 D.兴奋M受体,收缩支气管 E.扩张外周血管

39.复制家兔呼吸功能衰竭时( )

A.气胸时因压迫肺而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 B.肺水肿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C.肺水肿可使肺泡膜厚度增加而造成弥散障碍 D.窒息可使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E.肺水肿可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 40.实验性肺水肿的发生机制是( )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肾上腺素的使肺血流量增加而加重肺水肿 E.肺淋巴回流障碍

41.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方法有( )

A.向气管插管内注射10%葡萄糖溶液1~2ml B.由耳缘静缓慢注射液体石蜡 C.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油酸

D.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加静注肾上腺素 E.由耳缘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 42.呼吸衰竭是指( )

A.O2吸入障碍 B.CO2排出障碍 C.氧吸入及CO2排出障碍 D.外呼吸严重障碍 E.内呼吸严重障碍

43.家兔急性肺水肿时( )

A.肺通气/血流比值升高 B.肺泡膜厚度降低 C.肺弥散功能障碍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E.肺泡表面张力增高

44.实验中堵塞家兔气管插管后( )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胸廓顺应性降低 C.肺顺应性降低 D.气道阻力增加 E.弥散障碍

45.肺胞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造成( ) 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回缩力增加 C.肺泡稳定性增加 D.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E.肺泡毛细血管血浆外渗减少 46.呼吸功能衰竭时存在( ) A.组织细胞用氧的能力减弱 B.外呼吸和内呼吸均发生障碍

C.肺泡气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障碍 D.血液携带运输释放氧的功能障碍

E.肺泡气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障碍 47.肺内气体的播散取决于( )

A.气体的溶解度 B.肺泡膜的厚度 C.肺泡膜的面积 D.气体的播散能力 E.肺泡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

48.肺播散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

A.循环血液浓缩 B.肺泡膜厚度增加 C.肺泡膜面积减少 D.肺血流加快 E.肺血流减慢

B型题

A.肾上腺素

B.氨茶碱 C.阿托品 D.乙酰胆碱 E.组胺

1.通过激动H1受体使支气管收缩( ) 2.通过阻断M受体使支气管舒张( ) 3.通过兴奋M受体使支气管收缩( ) A.呼吸中枢

B.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中枢化学敏感区 D.呼吸肌本体感受器 E.肺牵张感受器

4.缺氧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直接刺激( ) 5.CO2过多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直接刺激( )6.缺氧可间接兴奋( )

7.参与正常呼吸运动调节的是( ) 8.不参与正常呼吸运动调节的是( )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肺牵张感受器

9.低O2对呼吸中枢的作用( )

10.低O2时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 )

(二)

11.动脉血中PCO2升高时引起呼吸加强主要是通过 )

A. 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B. 皮肤粘膜呈咖啡色 C.皮肤粘膜苍白

D.皮肤粘膜发绀 E.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

12.置于盛有钠石灰的密闭缺氧瓶中的小鼠 13.置于充满CO气体的缺氧瓶中的小鼠 14.腹腔注射亚硝酸钠的小鼠 15.腹腔注射氰化钾的小鼠 16.肺心病 17.严重贫血 A.PaO2↓,PaCO2↑ B.PaO2↓,PaCO2 正常 C.PaO2正常,PaCO2↑ D.PaO2↓ E.PaCO2↑

18.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 19.换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 A.PaCO2>8.0kPa(60mmHg) B.PaCO2>6.7kPa(50mmHg) C.PaO2<8.0kPa(60mmHg)

D.PaO2<6.7kPa(50mmHg) E.PaO2<8.0kPa(60mmHg),PaCO2>6.7kPa(50mmHg) 20.Ⅰ性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是( ) 21.Ⅱ性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是( )

三、画图题

请画出记录膈神经放电的仪器连接示意图。

四、问答题

1.家兔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时对呼吸的影响是否相同?其机制是什么?

2.实验中,增加无效腔引起呼吸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3.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4.你是否同意下列观点?依据是什么?

⑴所有缺氧都可见到发绀,因为发绀是缺氧主要表现之一。

⑵所有缺氧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都会降低,这是缺氧的特征性变化。

5.在复制缺氧病理模型的实验中,各缺氧类型小鼠的呼吸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6.试述低张性缺氧、CO中毒性缺氧、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小鼠的血液肝脏颜色及形成机制。

7.简述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8.小白鼠吸入雾化氨水后有何表现?其机制是什

么?

9.腹腔注射吗啡的小鼠及入雾化氨水后咳嗽次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10.试述吗啡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11.呼吸衰竭时易出现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自发的节律性收缩 2.克—亨 3.β

4.β M H1

5.无效腔 减小

6.延脑呼吸中枢 颈动脉体 7.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8.阿片 降低 CO2张力 9.外周和中枢化学

10.兴奋作用 窦 迷走 轻度抑制作用 11.降低 升高

12.深慢 延长 吸气切断机制 13.呼吸中枢

14.保温 防止神经干燥

15.神经不可牵拉过紧 接触周围组织 16.打鼾声 17.变快 加大

18.迷走神经 吸气切断机制 吸气 呼气 增加 19.外周化学

20.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已不足以克服低O2对中枢的压抑作用

21.氧分压 氧容量 氧含量 氧饱和度

22.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23.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已不足以克服低O2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24.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含量 供氧不足 25.5g/dl

26.樱桃红色 咖啡色

27.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 美兰

28.无明显变化 动脉血氧分压不降低 29.正常 降低 减少 30.细胞色素氧化酶

31.正常 正常 正常 减小 32.代谢耗氧率 机体的代偿能力 33.降低 机体耗氧量增加 34.升高

35.支气管粘膜 迷走

36.反射活动 积痰和异物 中枢 末梢

37.阿片

38.抑制 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 CO2 呼吸麻痹 39.气胸 右胸第4~5肋间 40.Ⅱ 降低

41.气管分叉 滤纸 肺系数=肺重量(克)/ 体重(千克)

42.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加静注肾上腺素 43.血浆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多 44.肺间质 肺泡

45.外呼吸 气体的运输 内呼吸 外呼吸 46.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47.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 换气障碍性呼吸衰竭 48.表面活性物质 肺顺应性

49.肺通气 播散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50.肺泡膜 肺泡膜面积减少 肺泡膜厚度增加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A 2.C 3.CD 4.BCE 5.ABDE 6.ABD 7.AB 8.ABCD 9.C 10.E 11.A 12.B 13.D 14.E 15.A 16.C 17.D 18.E 19.ADE 20.C 21.B 22.C 23.B 24.D 25.ABCE 26.B 27.AD 28.B 29.B 30.ABCDE

31.A 32.ADE 33.ACE 34.D 35.E 36.B 37.ABC 38.AC 39.BCDE 40.ABD 41.ABCD 42.D 43.CDE 44.D 45.ABD 46.CE 47.BCDE 48.BCD

(二)B型题

1.E 2.C 3.D 4.B 5.C 6.A 7.D 8.E 9.B 10.C 11.D 12.D 13.A 14.B 15.E 16.D 17.C 18.A 19.B 20.C 21.E

三、画图题

参考具体实验。

四、问答题

1.答: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肺通气量增加,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

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压抑作用,但低氧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二氧化碳增多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刺激作用,即C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在PCO2对呼吸调节的两条途径中,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途径是主要的。当PCO2升高3mmHg,中枢化学感受器即发挥作用,而外周化学感受器要在PCO2比正常高10mmHg时才发挥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呼吸加强,主要是通过延

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引起的。但是当动脉血中PCO2突然增大时,由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反应慢,此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可起重要作用。

2.答:无效腔增大时,①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因而使肺泡气PO2降低、PCO2升高,两者均引起呼吸运动加强,但以PCO2的作用为主,CO2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兴奋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运动加强。PO2降低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②气道阻力增加,使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增强,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使膈肌、肋间外肌收缩,呼吸加强;

3.答:切断动物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出现 吸气延长、加深,为深而慢的呼吸。是因为失去了肺扩张反射对吸气抑制所致。

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中,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致感受器兴奋,冲动由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这样便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和频率。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后,则出现吸气延长、深而慢的呼吸。

4.答:⑴此观点不对。并非所有的缺氧都有发绀,发绀的原因是还原血红蛋白的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低张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均可出现血氧分压降低,导致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而出现发绀。血液性缺氧时,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值下降,低于5g/dl,故无发绀。组织性缺氧时一般不会出现还原血红蛋白高于5g/dl,故也不会出现发绀。

⑵此观点也不对。并非所有的缺氧都会出现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因为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和外呼吸状况,血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因此只有低张性缺氧会同时出现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血液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下降;而循环性和组织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正常。

5.答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O中毒性缺氧和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属于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而致组织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不降低,所以呼吸无明显变化。

氰化物中毒属于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而引起的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呼吸无明显变化。

6.答:低张性缺氧时呈暗红色,主要是由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使血液及肝脏颜色呈暗红色。

CO中毒时呈樱桃红色,主要是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呈樱桃红色。

亚硝酸盐中毒时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主要是由于

亚硝酸盐是氧化剂,可以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及肝脏呈咖啡色。

7.答: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两点,即代谢耗氧率与机体的代偿能力。

⑴代谢耗氧率:基础代谢高者,如发热、甲亢病人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低。寒冷、活动等可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使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体温降低、神经系统的抑制则因降低机体的耗氧率使对缺氧的耐受性增高。

⑵机体的代偿能力:机体通过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通过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能提高利用氧的能力。适当的锻炼和适应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也增加,同时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以及组织细胞内生物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升高,从而提高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8.答:小鼠吸入雾化氨水后可出现咳嗽反射,即:腹肌收缩或缩胸,同时张大嘴,有时可有咳声。

其机制是:吸入的雾化氨水刺激了位于支气管粘膜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触发一系列协调的反射效应,引起咳嗽反射。

9.答:咳嗽次数减少。因为吗啡可作用于延脑孤束核(为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中枢核,参与咳嗽反射)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

10.答:吗啡能激动各型阿片受体,呈现多种药理作用。⑴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兴奋延脑CTZ及促进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等。⑵心血管系统作用:扩张外周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⑶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对胆道平滑肌、输尿管也有收缩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哮喘发作。吗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镇痛及心源性哮喘。止泻常选用阿片酊等制剂。

11.答:呼吸衰竭时易出现四种酸碱平衡紊乱:①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见于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使CO2潴留,导致血液中碳酸增多,血pH值降低。②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由于缺氧使糖酵解增强,乳酸增多,致血pH值降低。③呼吸性碱中毒。Ⅰ型呼吸衰竭若伴有代偿性通气过度,使CO2排除过多引起血pH值升高。④代谢性碱中毒。多为医源性,例如人工呼吸机使呼吸过快,原先体内代偿

性增加的HCO—

3不能及时排出,则导致血pH值升高。

第九章 泌尿系统实验

[基本要求]

1.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2.了解肾脏血浆清除率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内容提要]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有泌尿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泌尿功能是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实现的。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率受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的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肾内自身调

节和神经、体液的调节。通过测定血浆清除率不仅可以了解肾的功能,还可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的功能。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泌尿功能障碍时,将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严重紊乱。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肾脏的主要功能是 和 。 2.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下囊内压 有效

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 。

3.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 ,这种现象称为 。

4.ADH主要作用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 。

5.醛固酮能使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重吸收和对 的分泌起到 的作用。

6.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引起尿量增加主

要原因是小管液溶质浓度 ,妨碍近球小管对 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 重吸收减少,因此不仅尿量增多, 排出也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为 。

7.由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30ml,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

有效滤过压 。

8.去甲肾上腺素使肾脏血管 ,血压 ,尿量 。

9.速尿属于 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 ,使肾的 功能降低而导致利尿。

10.当全身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由于肾血流具有 机制,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稳定。

11.实验中收集动物尿液的方法有 、 、 、 。

12.实验中计算肾脏血浆清除率需要测出 、 、 。

13.菊粉的血浆清除率可代表 。

14.测定菊粉的血浆清除率时,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设为 。

15.计算菊粉的血浆清除率公式为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滤过膜的结构包括下列哪项( )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B.基膜层 C.肾小囊脏层 D.肾小囊壁层 E.滤过裂孔膜

2.下列哪种情况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囊内压升高

E.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

3.下列哪种情况是引起ADH释放最有效刺激( )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疼痛 E.寒冷

4.分泌醛固酮的部位是( )

A.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B.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D.肾上腺髓质 E.近球细胞

5.下列因素中引起肾素分泌增多的有( ) A.流经致密斑Na+减少 B.肾交感神经兴奋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少 6.渗透压感受器位于( )

A.右心房 B.肾上腺 C.延髓 D.丘脑 E.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 7.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8.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 )

A.动脉血压 B.血浆蛋白浓度 C.囊内压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9.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包括( ) A.球-管平衡 B.管-球反馈 C.交感神经系统 D.抗利尿激素 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10.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速尿后( )

A.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水的主动重吸收 B.影响尿的稀释功能 C.影响尿的浓缩功能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仍有利尿作用 E.增加肾髓质的血流量

11.影响ADH分泌的因素包括( )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循环血量 D.流经致密斑的Na+ E.动脉血压

12.可保持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的是( ) A.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 B.输尿管结石

C.动脉血压由80mmHg上升到180mmHg D.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E.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13.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是( )

A.两者成反比

B.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有效滤过压,而近球小管重吸收率由激素调节,两者无关 C.重吸收率一般是滤过率的65%~70%

D.重吸收率固定,不随滤过率 的变动而改变。 E.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随液体成分而改变,与滤过率无关

14.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速尿后( ) A.药物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细段 B.抑制对Cl-和Na+的重吸收 C.破坏肾脏髓质的渗透压梯度 D.排出大量高渗尿 E.尿量增多

15.由家兔股动脉放血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机制是( )

A.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 B.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多 C.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 D.肾上腺髓质分泌 E.自身调节

16.如果某物质可以由肾小球自由滤过,但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又不被分泌,该物质可用来测定( )

A.血浆清除率 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球滤过率 E.肾血流量

17.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0,则该物质的血浆清楚率为( )

A.0 B.肾小球滤过率 C.每分钟肾血流量 D.每分钟尿量

E.每分钟肾小管重吸收原尿量

18.能准确测出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 ) A.酚红 B.肌酐 C.果糖 D.菊粉 E.对氨基马尿酸

19.在肾小管中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的物质( ) A.葡萄糖 B.碘锐特 C.对氨基马尿酸 D.菊粉 E. 尿素

(二)B型题

A.血浆清除率等于零 B.血浆清除率等于GFR

C.血浆清除率等于每分钟肾脏的血浆流量 D.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n E.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

1.某物质经滤过后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其( )

2.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静脉中浓度为零,其( )

3.某物质经滤过后,又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其(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小囊内压 D.肾血流量

E.球-管平衡

4.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引起的尿量改变主要通过影响( )

5.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尿量改变主要通过影响( )

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尿量改变主要通过影响( )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以上均不是

7.由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 8.给家兔用大量生理盐水灌胃( ) 9.给家兔用大量清水灌胃(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小囊内压 D.肾血浆流量 E.球-管平衡

10.血液中白蛋白浓度的变化会影响( ) 11.正常情况下变动很小的是( ) 12.影响肾小球滤过平衡位置的是( )

三、问答题

1.简述尿生成的过程

2.口服大量清水、口服大量生理盐水与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尿量改变有何不同?为什么?

3.实验中家兔尿道插管后未见尿液流出,应考虑哪些因素?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4.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外周端,尿量应如何变化?如无此预期结果出现,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5.实验中由家兔股动脉放血使血压下降至60mmHg时,尿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6.测定血浆清除率有何意义?

四、画图题

请画出实验“不同因素及药物对尿生成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泌尿功能 内分泌功能 2.升高 下降 降低 减少 3.65-70% 球-管平衡 4.促进改革 减少

5.Na+ K+ 保Na+排K+

6.升高 水 Na+ Na+

NaCl 渗透性利尿 7.降低 不变 升高 8.收缩 升高 减少

9.高 髓袢升支粗段 浓缩和稀释 10.自身调节

11.自然排尿收集法 输尿插管收集法 膀胱插管收集法 尿道插管收集法

12.尿中某物质的浓度 单位时间内的尿量 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

13.肾小球的滤过率 14.520nm

15.尿中菊粉的浓度×单位时间内尿量 / 血浆菊粉浓度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ABCE 2.BCD 3.B 4.A 5.ABE 6.E 7.A 8.BCDE 9.ABCDE 10.BCDEC 11.BCE 12.AC 13.C 14.BCE 15.BCD 16.D 17.C 18.D 19.D

(二)B型题

1.B 2.C 3.A 4.E 5.A 6.D 7.C 8.E 9.A 10.B 11.C 12.D

三、问答题

1.答:⑴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还将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消化液当中,小管液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流向集合管远端形成终尿。

2.答:口服大量清水尿量增多;口服生理盐水尿量无明显改变,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多。

因为大量口服清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和血容量增加,对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于是ADH释放量明显减少,以致远曲小管和集体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加。

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仅改变血容量,而不会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ADH抑制程度轻,故尿量变化不明显。 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滤过率增加,使尿量增多。

3.答:因素:⑴动物未提前喂水及蔬菜;⑵导尿管前端小孔紧贴膀胱壁,阻碍尿液导出;⑶导尿管插入长度不合适(过长或过短);⑷前端小孔阻塞。

措施:⑴由静脉输入适量生理盐水;⑵旋转导尿管,使前端小孔脱离开膀胱壁;⑶调整导尿管插入长度,并用

手指按压耻骨联合上缘,观察有无尿液流出;⑷用注射器从外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4.答:尿量应减少。

可能的原因:⑴家兔基础尿量少或无;⑵尿道插管阻塞;⑶刺激器无输出;⑷刺激器强度太弱;⑸迷走神经在分离过程中受损或分离的不是迷走神经;⑹迷走神经未结扎或剪断。

5.答:尿量减少。

因为:⑴血压降至60mmHg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减少;⑵循环血量减少,容量感受器抑制,ADH分泌增加;⑶动脉血压下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抑制,ADH分泌增加;⑷血压降低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减压反射抑制,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刺激近球小体中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血管收缩;⑸肾内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牵张感受器兴奋,肾素分泌增多;⑹致密斑感受器兴奋,肾素分泌增多。

6.答:血浆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理论意义:⑴了解肾对各种物质的清除能力;⑵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⑶通过测定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可测定肾血流量;⑷可推测肾小管的功能;⑸可计算自由水清除率。

四、画图题

参考具体实验。

第十章 消化等系统器官实验

[基本要求]

1.了解生殖、消化等系统的基本实验方法,学习有关病理模型的制备。

2.基本掌握离体实验方法。

3.观察分析药物对某些实验的作用机制。

[内容提要]

在机能学科实验中,离体平滑肌实验用的较多,平滑肌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消化、血管及泌尿、生殖系统,通常使用的离体标本为哺乳类动物的气管、小肠、子宫、

动脉及输精管等等。在适当的人工环境下观察其机械收缩、生物电变化,各种因素和药物的影响及作用原理等。

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病理学与实验治疗学,实验病理学着重用特定方法复制出疾病模型,整个复制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其目的是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大白鼠子宫中的肾上腺素受体以 型受体占优势。

2.子宫兴奋药的药理作用取决于药物的 和子宫的 ,小剂量可使子宫产生节律性收缩,用于 ,大剂量使用则产生强直性收缩,用于 。

3.制备离体子宫标本时,采用 法处死大白鼠,剖腹取出子宫应立刻置于盛有 液的平皿中。

4.哺乳动物胃肠平滑肌具有 性、 性、 性,对化学药物、 和 比较敏感。 5.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 骨骼肌。

6.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运动 ,胆囊 ,括约肌 及消化腺分泌 。

7.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运动 ,胆囊 ,括约肌 及消化腺分泌 。

8.胃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

9.胆汁中参与消化的主要成分是 。 10.胆汁中的 、 和 等可作为乳化剂,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1.胃酸的分泌受 和 因素的调节。

12.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是 、 和 。

13.胃内盐酸对壁细胞的泌酸活动起 作用。 14.胃酸缺乏不利于 和 的吸收。 15.盐酸最大排出量主要取决于 数量。 16.用 复制急性中毒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7.复制呼吸性 中毒:在兔气管插管上连接微型呼吸机,以 的速度通气。

18.复制 酸中毒:由兔颈外静脉输入5%

溶液15ml·kg-1

,速度不超过40滴/min。

19.代谢性酸中毒时,肾排酸保碱的重要环节是肾小管上皮细胞 生成和排泌增多。

20.肝功能障碍时,首先受损伤的是 功能,其后是 功能障碍,最后是 功能障碍。

21.各种导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严重损害,使其 、 、 、 与 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称之为肝功能不全。

22.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细胞外液由 构成,在细胞内液由 构成。

23. 肺通过改变 的排出量调节血浆

浓度,以维持血液中pH值相对恒定。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关于垂体后叶素的药理作用,正确的是( )

A.升高血压

B.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C.收缩肺血管

D.增加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E.对子宫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兴奋作用 2.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特点是( ) A.引起子宫底节律性收缩,子宫颈松弛

B.妊娠早期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C.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D.子宫肌对药物敏感性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无关 E.小剂量即可引起肌张力持续增高,甚至强直收

3.关于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 A.临产时子宫对药物最敏感

B.使子宫底节律性收缩,子宫颈松弛 C.子宫肌对药物敏感性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D.大、小剂量均引起子宫肌节律性收缩

E.对子宫平滑肌的缩宫素受体有直接兴奋作用 4.缩宫素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机制是( ) A.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

B.增加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C.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内流 D.阻断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

E.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缩宫素受体 5.神经垂体激素是( )

A.催乳素与生长素 B.催产素与催乳 C.催乳素与加压素 D.催产素与加压 E.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6.有关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富有伸展性

B.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C.经常保持一定的紧张性 D.对化学及牵拉刺激较敏感 E.具有快而规则的自动节律性 7.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 E.胆道口括约肌收缩增强

胆汁的生理作用有( )

A.乳化脂肪

B.促进脂肪酸吸收

C.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E.在十二指肠中和一部分胃酸,有利于肠内消化 9.向十二指肠内注入大量HCL可引起( ) A.肠液分泌 B.胃液分泌 C.胆汁分泌 D.胃运动增强 E.胆囊舒张

10.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 A.胆盐 B.胆固醇 C.脂肪酸 D.胆色素 E.水和无机盐

11.下列因素中,哪种不刺激胆汁分泌( ) A.迷走神经兴奋 B.胆盐的肠肝循环 C.交感神经兴奋 D.胃泌素释放 E.促胰液素释放

12.下列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错误叙述是( ) A.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B.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C.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E.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13.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 A.脂肪酸 B.胆固醇 C.胆色素 D.卵磷脂 E.胆盐

14.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是( ) A.胃泌素 B.盐酸 C.促胰酶素 D.胆盐

( 8.

E.促胰液素

15.胃酸分泌的调节中错误的是( ) A.正反馈机制 B.负反馈机制

C.正、负反馈机制均无 D.正、负反馈机制均有 E.对胃运动的增强作用

16.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为( ) A.组胺 B.胃泌素 C.胃动素 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

17.下列哪种物质不刺激胃液分泌( ) A.糖皮质激素 B.乙酰胆碱 C.胃泌素 D.生长抑素 E.组织胺

18.胃酸的作用有( )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E.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19.用于诊断胃酸分泌机能的药物是( ) A.酚妥拉明 B.肼苯达嗪 C.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组胺

20.严重肝损伤时下列何种代谢产物不能在肝内被生物转化( )

A.氨 B.胺类 C.酚类 D.γ-氨基丁酸 E.以上都不是

21.引起严重肝病的病因是( )

A.酒精 B.肝炎病毒 C.四氯化碳 D.遗传性肝病 E.以上都是

22.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是( )

A.起病急骤,病情重笃 B.大量肝细胞坏死 C.有明显出血倾向

D.多发生于肝硬变失代偿期 E.发生有诱因

23.生理盐水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

A.扩充细胞外液容量 B.增加肾小管重吸收H+ C.抑制肾小管重吸收Cl- D.抑制肾小管重吸收HCO-3

E.生理盐水pH值低于血液pH值

24.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一项指标测定结果将受影响( )

A.BB B.BD C.BE D.AB E.SB

25.PaCO2低于正常可能表明( )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酸碱平衡正常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26.肝功能受到损伤后,首先发生的是( ) A.解毒功能障碍 B.合成功能障碍 C.免疫功能障碍 D.分泌功能障碍 E.分解功能障碍

(二)B型题

A.对子宫体和子宫颈的兴奋作用无明显差别 B.对早期或中期妊娠子宫均有强大收缩作用 C.子宫底节律性收缩,子宫颈松弛 D.收缩脑血管,减少动脉搏动幅度 E.有中枢抑制作用和降压作用

1.麦角新碱( ) 2.前列腺素( ) 3.缩宫素( )

A.胆汁分泌减少 B.胆汁分泌增加 C.胆汁分泌不变

D.胆汁和胰液分泌都增加

E.胆汁和胰液分泌都减少

4.给兔静脉注射稀释的胆汁4ml,可引起( ) 5.给兔静脉注射1%阿托品溶液1ml,可引起( ) 6.给兔十二指肠腔内注入0.1mol/L盐酸溶液25ml,可引起(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酸碱平衡正常

7.PaCO2原发性减少见于( )

8.PaCO2原发性增加见于( ) 9.PaCO2继发性减少见于( )

三、问答题

1.在进行动物离体子宫或肠管实验时,如未出现收缩曲线的描记,应考虑哪些可能的因素?

2.试比较维持哺乳动物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和维持离体蛙心活动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

3.由兔十二指肠腔内注入0.1mol/L盐酸溶液25ml后,胆汁分泌变化如何?为什么?

4.应用阿托品后,刺激迷走神经与静脉注射胆汁其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5.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其分泌及排出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6.引起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及引起代谢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β

2.剂量 生理状态 催产和引产 产后止血和子宫二、选择题 (一)X型题

复旧 3.颈椎

4.收缩 自动节律 伸展 温度变化 5.低于

6.增强 收缩 舒张 增多 7.减弱 舒张 收缩 减少 8.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9.胆盐

10.胆盐 胆固醇 卵磷脂 11.神经 体液

12.乙酰胆碱 促胃液素 组织胺 13.负反馈 14.铁 钙 15.壁细胞 16.四氯化碳

17.碱 60次/分钟 18.代谢性 乳酸

19.NH3

20.分泌 合成 解毒

21.代谢 分泌 合成 解毒 免疫 22. NaHCO3/H2CO3 KHCO3/H2CO3 23. CO2 H2CO3

牵张刺激 1.ACDE 2.A 3.ABCE 4.E 5.D 6.E 7.A 8.ABCE 9.AC 10.A 11.C 12.D 13.E 14.C 15.ACDE 16.B 17.D 18.ABDE 19.E 20.E 21.E 22.ABC 23.B 24.D 25.BE 26.D

(二)B型题

1.A 2.B 3.C 4.B 5.E 6.D 7.D 8.C 9.A

三、问答题

1.答:可能的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标本:①标本制备的成败;②标本离体后的环境;③标本本身的敏感性。⑵操作:①标本与相关仪器(或实验器材)连接;②实验者为标本提供的“活动”环境。⑶实验器材:①仪器发生故障②药品的配制等。(实验中影响因素很多,实验者应在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

2.答: 温血和冷血动物的器官组织,为维持其正常功能所需的条件是不同的,哺乳类动物心脏离体后的人工环境,必须保持一定的冠状动脉压力、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较好的营养液;而蛙离体的心脏,对这些

要求则很低,蛙离体心脏只需人工营养液中K+、N+2+

a、Ca

的比例及pH值、渗透压近似与它的血液,即可进行实验。

3.答:由兔十二指肠腔内注入0.1mol/L盐酸溶液25ml后,胆汁分泌增加。

肠腔内注入盐酸溶液后,盐酸刺激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前者促进肝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增加,后者促进胰酶的分泌和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舒张,使胆汁排出增加。

4.答:给动物静脉注射的胆汁,流经肝脏时,胆汁中的胆盐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同时也作为重新合成胆汁的原料,所以使胆汁分泌增加。应用阿托品后,阿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对肝胆汁分泌的促进作用,因而刺激迷走神经使胆汁分泌减少。

5.答: 胆汁的生理作用主要是:⑴乳化脂肪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将脂肪乳化为微滴,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⑵促进脂肪的吸收 胆盐达一定浓度后,便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 水溶性复合物。胆盐作为运载工具,促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被小肠粘膜吸收。⑶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⑷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一部分胃酸。它还可作为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体液因素。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包括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的作用:⑴神经因素 进食动作或食物对口、食管及胃肠的刺激,均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肝胆汁分泌增加及胆囊收缩。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其兴奋时,既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增加肝胆汁生成及排放,又可

通过刺激释放胃泌素,间接促进肝胆汁分泌增加。⑵体液因素 ①胃泌素 其促进肝胆汁分泌的机制有二: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由胃酸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使之释放促胰液素,后者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②促胰液素 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③胆囊收缩素 可引起胆囊强烈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促进胆汁排出。④胆盐 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回到肝脏内,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6.答:⑴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原因有CO2排出减少或CO2吸入过多,以前者为多见,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胸廓病变和肺部疾病等情况。

⑵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基本原因是通气过度,见于低氧血症、呼吸中枢受刺激、代谢旺盛和呼吸机使用不当等所产生的肺通气过度。

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①固定酸生成过多;②肾脏排酸减少;③碱性物质丧失过多;④血钾升高;⑤含氯制剂过量应用。

⑷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①酸丢失过多,由消化

道或肾丢失H+

;②碱性物质输入过多,包括碱性药物或库血输入过多;③低钾或低氯,见于大量利尿剂的应用。

练 习 题 三

一、填空题

1.实验中,将动物气管插管侧管与CO2气囊相连,主要通过刺激 而引起呼吸运动加强,也可通过刺激 增强呼吸运动。

2.家兔在体膈神经放电活动呈 ,放电的节律性反映 。

3.血氧含量取决于 和 。

4.CO中毒性缺氧属于 ,复制时用 和 混合制备CO,此过程中加热的目的

是 。

5.尿液是在肾脏的 生成,其生成过程包括 、 、 。

6.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

7.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 、 和 。

8.乙酰胆碱通过与胃肠平滑肌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的 。

9.制备家兔肠段标本,应将取出的肠段迅速放入温度为 的 液中。

10.维持离体肠管基本机能活动的条件是 、 、 。

二、选择题

1.实验中剪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

A.变深变慢 B.变浅变快 C.变浅变慢 D.变深变快 E.无变化

2.下列关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颈动脉体能感受动脉血中O2、CO2、H2的变化 B.外周化学感受器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颈动脉体中含Ⅰ型细胞,又称为球细胞 D.颈动脉体中的Ⅱ型细胞数量少,没有囊泡

E.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 3.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发绀不一定是缺氧

C.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即可引起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 E.循环性缺氧可以出现发绀

4.CO和Hb亲和力与O2和Hb亲和力比较( ) A.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快 B.结合速度快,解离速度慢 C.结合速度极快,解离速度稍慢 D.结合速度快,解离速度也快 E.结合速度慢,解离速度更慢

5.CO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发生缺氧的相同之处有 )

A.典型发绀 B.呼吸兴奋剂疗效差 C.氧合血红蛋白减少 D.氧离曲线左移 E.氧离曲线右移

6.尿生成实验中使家兔尿量减少的处理因素是( ) A.静脉注射万分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0.5ml B.静注20%葡萄糖溶液5ml C.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

D.由股动脉放血直至血压下降至60mmHg E.经静脉注入与入血量相等的生理盐水

7.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后

( )

A.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ADH分泌减少

D.所引起的利尿属于水利尿 E.可超过肾糖阈

8.主要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 B.血管紧张素 C.血管加压素 D.醛固酮 E.肾上腺素

9.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作用 B.壁内神经丛作用 C.副交感神经作用 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E.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 10.离体兔肠管应放在( )

A.克氏液 B.台氏液 C.任氏液 D.乐氏液 E.生理盐水

第十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药物的量反应和质反应的量效关系,建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掌握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内容提要]

阿托品pA2值的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的基本

概念和生物半衰期、药物分布、尿液中药物测定等基本实验方法;药物的相互作用;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常用pA2表示,即在实验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 使 浓度的激动药只能引起原浓度激动药的反应水平。

2.pA2表示 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强度指标,其 不因实验动物种属或实验器官差异而改变。pA2值越大,表示拮抗药与相应受体的亲和力 。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 和 。 4.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很多,大致有 、 、 和 。

5.如果某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那么以相同剂量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次药,约经 个半衰期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6.联合用药后果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的增加,称为 ,也可能是药物原有作用的减弱,称为 。

7.硫酸镁口服不吸收,在胃肠道内发挥其

作用,腹腔注射给药则出现 、 直至全身麻醉作用。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2.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

3.拮抗参数pA2的定义是( )

A.使激动药效应加强一倍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

对数

B.使激动药效应减弱一半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

对数

C.使加倍浓度的激动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

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D.使加倍浓度的拮抗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

激动药浓度的负对数

E.使激动药效应减弱至零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

对数

4.受体阻断药(拮抗药)的特点是( )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较弱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5.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 ) A.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弱 B.内在活性较弱

C.单独应用时可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

D.与激动剂合用后,可对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

效应

E.内在活性较强

6.竞争性拮抗药具有如下特点( ) A.本身能产生生理效应

B.激动药增加剂量时,仍能产生效应 C.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能 D.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E.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左移

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等于(k-消除速率常数)( )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血浆血药浓度

8.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 )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9.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

A.单胺氧化酶 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辅酶Ⅱ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水解酶

10.肾功能不良时用药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脏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

11.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 ) 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可以和静注取得同样生物效应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

1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 ) 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药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

13.时量曲线下面积代表( )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剂量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可用度

14.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15.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 )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态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1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生物可用度

17.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18.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

A.IC50 B.Css C.Cmax D.Cmin E.LC50

19.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

A.静滴速度 B.溶液浓度 C.药物半衰期 D.药物体内分布 E.血浆蛋白结合量

20.下列有关恒速恒量静脉滴注药物血浆浓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药物血浆浓度无波动地逐渐上升 B.约5个半衰期达到CSS C.约3个半衰期达到CSS D.ASS=CSS·Vd E.R=ASS·k=CSS·k

21.下列有关恒量、定时分次注射给药时血浆药物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B.要5个半衰期达到Css C.t越小波动越小

D.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小 22.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 ) A.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 B.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3.在重复恒量、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 )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以上都不是

24.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血浆半衰期为4小时,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时经过下述时间达到血浆坪值( )

A.约10小时 B.约20小时 C.约30小时 D.约40小时 E.约50小时

25.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应该( ) A.加倍剂量

B.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

C.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D.每两小时用药一次 E.不断用药

26.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特点( ) A.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B.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

C.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

D.不受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E.浓度越高半衰期越小

27.根据药物血浆半衰期可以了解( )

A.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已基本消除的时间

B.连续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到基本稳定的时间

C.适当的给药间隔时间

D.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消除的绝对量 E.肝肾功能状态

28.药物血浆半衰期( )

A.与制定给药方案有关 B.与调整给药方案有关

C.与消除速率常数有一定的关系 D.与肝肾功能状态有关

E.与了解药物自消除的量及时间有关 29.肾功能不良时( )

A.经肾排泄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B.经肾排泄药物的半衰期缩短 C.应避免使用损害肾的药物 D.应根据损害程度调整用药量

E.应根据损害程度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30.药物血浆半衰期具有下述实际意义( ) A.可计算给药后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 B.可计算反复恒量给药到达稳态水平的时间 C.根据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

D.可以计算一次静脉给药开始作用的时间 E.可以计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31.影响半衰期的主要因素是( )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的时间

32.1次给药后,约经过几个半衰期,可消除约95%( )

A.2~3个 B.4~5个 C.6~8个 D.9~11个 E.以上都不对

33.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予相同剂量一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

34.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为4h,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需要( )

A.约8h B.约12h C.约20h D.约30h E.约40h

35.消除速率常数(k)是( )

A.表示药物在体内的转运速率 B.表示药物自机体消除速率

C.其数值越小,表明转运速率越慢 D.其数值越大,表明消除速率越快 E.以上都不对

36.磺胺类药物在测定生物半衰期实验中,721分光

光度计的波长应选择为( )

A.230nm B.450nm C.525nm D.540nm E.625nm

37.关于硫酸镁作用的叙述,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降低血压 B中枢兴奋 C骨骼肌松弛 D导泻 E利胆

38.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大脑皮质

B.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C.抑制脊髓

D.Ca2+与Mg2+

相互拮抗 E.阻断N2受体

(二)B型题

A.强的亲和力,强的效应力(内在活性)

B.强的亲和力,弱的效应力

C.强的亲和力,无效应力

D.弱的亲和力,强的效应力

E.弱的亲和力,无效应力

1.激动药( ) 2.拮抗药( ) 3.部分激动药( )

A.生物利用度

B.表观分布容积 C.半衰期

D.清除率

E.消除速率常数

下列各项分别为以上哪一个的定义:

4.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部清除干净( )

5.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 6.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

7.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8.药物吸收达到平衡或稳态时,按照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

A.药物的吸收过程 B.药物的排泄过程 C.药物的转运方式 D.药物的光学异构体 E.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9.药物作用开始快慢取决于( ) 10.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取决于( ) 11.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于( )

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血浆蛋白结合 D.剂量

E.零级或一级消除动力学 12.药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 ) 13.药物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 ) 14.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取决于( ) 15.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取决于( ) 16.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取决于( )

三、问答题

1.一级动力学的特征是什么?

2.试述生物半衰期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3.在测量磺胺嘧啶钠生物半衰期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应注意哪些问题?

4.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可产生哪些药理作用?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拮抗药 加倍

2.竞争性 数值 越大 3.转运 转化

4.药物的理化特性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细胞膜屏

障 体液pH与药物的解离度

5.五

6.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7.导泻 降血压 抗惊厥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C 2.E 3.C 4.E 5.ABCD 6.BD 7.A 8.B 9.E 10.B 11.B 12.E 13.E 14.E 15.C 16.C 17.D 18.B 19.C 20.ABDE 21.D 22.D 23.B 24.B 25.C 26.AC 27.ABC 28.ABCDE 29.ACDE 30.ABC 31.D 32.B 33.B 34.C 35.BD 36.C 37.B 38.D

(二)B型题

1.A 2.C 3.B 4.D 5.E 6.A 7.C 8.B 9.A 10.B 11.A 12.D 13.A 14.B 15.B 16.C

三、问答题

1.答: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按一级动力学规律进行的,它有以下特点:

⑴进入体内药量较少,机体代谢或排泄能力有余(未被饱和),体内药物按一定百分比衰减。

⑵时量关系用普通坐标表示时为曲线,纵坐标改为对数时则为直线,后者斜率为-k/2.303。

⑶药物半衰期恒定,不因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化,也不受给药途径影响,一次用药约经5个半衰期体内药量消除96%以上,恒速(定时定量)给药时,经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

⑷当多次用药时,增加剂量能相应增加血药浓度,并使时量曲线下面积(AUC)按比例增加,但不能缩短达到Css的时间,也不能按比例地延长药物消除完毕的时间,因此不要企图用增加剂量来加快到达全效时间或延长药物效应。

2.答:生物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可以用来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半衰期大则消除慢,半衰期小则消除快,可以从总体上反映消除器官(肝、肾等)的功能。绝大多数药物是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因此其半衰期有固定的数值,不因血浆浓度高低而改变,临床上主要与估算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3.答:⑴静脉注射SD-Na时,剂量要准确,一次将药液全部注入后即计时。

⑵要在注射SD-Na的对侧耳缘静脉取血,避免药物在管壁残留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⑶取血时间要按时,并且每次取血时间要尽可能短,若差距太大,要记录实际取血时间,并按实际时间计算。

⑷本实验属定量实验,吸血量及所加试剂的量要准确。 ⑸移液管应专管专用,严格按规定的顺序操作。 ⑹每次加液后均应摇匀,以保证显色反应的完全进行。

4.答:⑴口服硫酸镁有泻下和利胆作用。口服硫酸镁在肠道难以吸收,在肠腔维持高渗透压,阻止肠内盐和水的吸收,肠道被扩张,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属于渗透性泻药,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或与驱虫药合用促虫体的排出;因对肠粘膜的刺激,反射性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发生利胆作用,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慢性胆囊炎。

⑵静脉注射硫酸镁产生抗惊厥作用,主要通过Mg2

拮抗Ca2+

作用,抑制神经化学传递和骨骼肌收缩,从而使肌肉松弛,同时产生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破伤风、子痫、高热等引起的惊厥。镁离子还有直接舒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因而能降低血压,临床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第十二章 药物安全性实验

[基本要求]

建立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明了各类毒理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掌握急性毒理实验的方法。

[内容提要]

毒理学的概念和分类,急性毒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慢性毒理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特殊毒性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半数有效量即在一群动物中引起半数动物产生 药物剂量。

2.药物的量效曲线可分为 和 两种。从 LD50及ED50的参数。

3.全身性毒性测定常用 实验和 实验的方法进行。

4.急性毒性实验是指对实验动物 后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

5.一般应根据 的用药时间来决定动物毒性实验周期,动物实验连续给药期必须是临床实验给药期的 倍。

6.特殊毒性实验主要包括 、 、 回答的是中小剂量多次连续用受试药物的毒性问题,而 回答的是受试药物潜在性危害问题。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何种参考( ) A.药物的毒性性质 B.药物的疗效大小

B 50 20 C 50 30

C.药物的 安全范围 D.药物的给药方案 E.药物的体内过程

2.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 ) 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

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 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 D.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

3.安全范围是指( )

A.最小治疗量致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B.有效剂量的范围

C.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距离

D.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距离 E.ED95与LD5之间距离

4.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动物死亡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5.五种药物的LD50和ED50如下表,最有临床意义的药物为( )

LD50(mg/kg) ED50(mg/kg)

A 100 50

D 50 10 E 50 40 6.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7.A药的LD50值比B药大,说明( )

A.A药毒性比B药大 B. A药毒性比B药小 C.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E.以上都不对

8.B药比A药安全的依据是( )

A.B药的LD50比A药大 B. B药的LD50比A药小

C. B药的LD50/ED50比A药大 D. B药的LD50/ED50比A药小 E.以上都不对

9.下列有关药物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LD50/ED50的比值越大,用药越安全 B. LD50越大,用药越安全

C.药物的极量越小,用药越安全

D. LD50/ED50的比值越小,用药越安全 E.以上都不对

10.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11.下列有关量效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药理效应强度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B .LD50与ED50都是在量反应中出现的剂量 C.量效曲线可以反映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 D.量反应的量效曲线皆呈常态分布曲线

E. ED50是在质反应中出现的剂量LD50是在量反

应中出现的剂量

12.测定半数致死量实验中,采用低比稀释法配制药液时,已知Dm=200mg/kg,Dn=50mg/kg,r=1.25,n=6,则一号药液浓度为( )

A.1% B.2% C.3% D.4% E.5%

13.测定半数致死量实验中错误的是( )

A.各组给药剂量应按等差排列 B.各组给药剂量应按等比排列

C.药物的给药途径应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灌胃给药为主

D.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一定包括推荐临床给药途径

E.药液的pH值和渗透压应在生理范围之内 14.普鲁卡因在体内的消除途径是( ) A.在肝脏和葡萄糖醛酸结合 B.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C.重新分布至脂肪组织储存 D.在血液中经胆碱酯酶水解 E.以上都不是

15.普鲁卡因吸收过量可引起( )

A.中枢兴奋、抽搐 B.血压下降

C.心律失常 D.呼吸中枢麻痹致死 E.急性休克致死

16.普鲁卡因可用于( )

A.浸润麻醉 B.传导麻醉 C.蛛网膜下腔麻醉 D.硬脊膜外麻醉 E.表面麻醉

17.普鲁卡因溶液中常加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在于( )

A.增强和延长局部麻醉作用 B.防治血压下降 C.减少吸收作用 D.预防过敏反应 E.增加心肌收缩力

18.如果以药物剂量的对数为横坐标,动物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即成( )

A.不对称的S型曲线 B.对称的S型曲线 C.不对称的抛物线 D.对称的抛物线 E.不规则曲线

19.药物长期毒性实验应至少做几种动物(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20.在测定药物的长期毒性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

A.临床疗程为1~2周者,长毒试验周期应至少两个月

B.常设3个剂量组

C.低剂量组一般用略高于动物有效剂量的2~5倍

D.高剂量组死亡率应不超过40%

E.给药途径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途径相同

(二)B型题

A.定性方面资料

B.定量方面资料

1.可以提供剂量与毒性的关系( )

2.可以提供药物反应主要影响哪些系统、器官( ) 3.可以提供主要症状表现是否可逆,以及能否防治等资料( )

4.可以提供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等资料( )

5.可以从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推算人的参考剂量 ( )

A.ED50与LD50的比 B.LD50与ED50的比

C.LD5与ED95的比 D.ED95与LD5的比 E. ED99与LD99的比 6.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 7.药物的安全指数是指( )

A.LD50较大的药物 B.LD50较小的药物 C.ED50较大的药物 D.ED50较小的药物

E.LD50与ED50比值较大的药物 8.毒性较高是( ) 9.疗效较强是( ) 10.安全性较大是( )

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范围 B.最小有效量与致死量之间的范围 C.极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D.极量与致死量之间的范围 E.有效量与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11.药物的安全范围是( ) 12.治疗量的范围是( )

1.LD50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意义如何?

2.测定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实验中,为减少实验误

三、问答题

差,求得准确数据,应注意哪些因素?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阳性反应 半数动物死亡 2.量反应 质反应 后 3.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4.一次给药

5.推荐临床实验 3~4

6.致突变 致癌 生殖毒性 长期毒性实验 特殊毒性实验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D 2.D 3.E 4.B 5.D 6.C 7.B 8.C 9.A 10.C 11.AC 12.A 13.AD 14.D 15.ABCD 16.ABCD 17.AC 18.B 19.B 20.D

(二)B型题

1.B 2.A 3.A 4.B 5.B 6.A 7.C 8.B 9.D 10.E 11.E 12.A

三、问答题

1.答:⑴药物剂量与动物死亡率之间呈常态分布,即为LD50测定的理论依据。不同剂量对数对动物的死亡率呈长尾“S”型曲线,曲线两端延伸较缓,说明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时,剂量的改变对死亡率的改变影响较小,而在曲线的中部,特别是死亡率50%处,曲线斜率最大,剂量稍有改变就引起死亡率的改变,说明50%死亡率是比较灵敏的指标。

⑵意义: LD50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与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药物优劣的重要参数。而且还可用它计算有关药物毒性的重要参数如 ①计算治疗指数及安全系数等 ②计算药物效价 ③LD50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等多种用途。

2.答:⑴动物:种属清楚,来源同一,健康活泼,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

⑵实验条件:室温20℃,实验前禁食12小时。 ⑶观察时间:30分钟左右。 ⑷分组方式:随机分组。

⑸操作方法:①小鼠称重及药液抽取均应准确。②腹腔注射手法及位置应准确。③药物注射要迅速。④为了减少误差,最好由一人给药。

⑹半数致死量计算要准确。

第十三章 人体功能实验

[基本要求]

1.掌握心音的听诊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理。

2.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了解动脉血压的测量原理。

3.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方法、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各波及其间期的生理意义。

4.掌握用肺量计测定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方法及测定正常人的肺容量和肺通气量,并了解其测定意义。

5.掌握基础代谢测定的方法,并测定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内容提要]

人体功能测定法,是功能学科中测定人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机体无创伤状态以及对人体无损害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研究,这种方法能如实地反应出人体各项生理功能改变的情况,是生理学科中人体生理指标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

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液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到胸壁;如将听诊器放在胸壁某些部位,就可以听到声音,称为心音。每一心动周期中,可听到两个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取心音对于诊查瓣膜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心音可反映房室瓣的功能,第二心音可反映半月瓣的功能。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时,均可使血液产生涡流而发生杂音,从杂音产生的时间及杂音产生的性质和强度可判断瓣膜功能损伤的情况和程度。听取心音还可判断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我们所说的血压是指主动脉血压,由于血压在大动脉的降落很小,所以我们常以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来表示。

心脏收缩前先产生兴奋。正常窦房结产生兴奋按一

定的顺序传遍整个心脏。在兴奋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规律性的电位变化,这些电位变化通过体内组织和体液传到全身,把从体内引导出的此种电位变化描记下来即为心电图。心电图在心搏点的分析、传导功能的判断、房室肥大、心肌损伤的诊断上有很大价值。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18~25℃)的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即测定受试者单位时间的比较,通常采用单位体表面积产热量,即基础代谢率(BMR)表示。

复 习 题

一、填空题

1.第一心音发生在 ,标志着 。第二心音发生在 。

2.人体肱动脉血压的测量法为 ,其原理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3.P波代表 的去极化过程,QRS综合波代表 的去极化过程,T波代表 的过程。

4.PR间期是P波 点到QRS波 点之间的时程。PR 间期也称 。

5.肺通气是指 交换过程。

6.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指 、 、 、 。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下列对人体机能实验测定法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是在机体无创状态下以及对人体无损害情况下进行的实验研究。

B.是临床诊断中不常用的检测手段。 C.是临床介入性诊断常用方法。

D.是生理学科中人体生理指标的特殊来源。 E.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2.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A.半月瓣关闭 B.半月瓣开放 C.房室瓣开放 D.房室瓣关闭 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 3.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的振动 B.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 C.心室收缩,动脉瓣突然开放时的振动 D.心室舒张,半月瓣迅速关闭时的振动 E.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时冲击管壁的振动4.主动脉听诊区为( )

A.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B.胸骨左缘第3肋间 C.胸骨左缘第2肋间

D.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E.胸骨右缘第2肋间

5.心音听诊时规范的听诊顺序是( )

A.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B.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C.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

D.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E.三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6.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相比较( )

A.第一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长,第二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B.第一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长,第二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短

C.第一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短,第二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长

D.第一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长,第二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短 E.以上描述都不正确。 7.下列有关于听诊描述正确的是( )

A.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检查者坐在对面

B.在胸壁上任一部位均可听到两个心音 C.听诊器的耳件方向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D.胶管勿与他物摩擦,有时可嘱受试者暂停呼吸 E.听诊应与视诊、触诊相结

8.血压计测量血压前应静坐几分钟(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分钟 E.2分钟

9.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时袖带下缘应距肘窝几厘米A.2~3厘米 B.4~5厘米 C.3~4厘米 D.1~2厘米 E.以上都不正确

10.舒张压的标准是( )

A.袖带缓缓放气,听诊器听到声音由高变低时血压计上所示的水银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B.袖带缓缓放气,听诊器听到声音完全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的水银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C.袖带缓缓放气,听诊器听到第一声“崩”的脉搏声时血压计上所示的水银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D.袖带缓缓放气,听诊器听到声音并由低变高时血压计上所示的水银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E.以上都不正确

( )

11.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 A.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B.测量血压时,无论采取坐位、卧位,上臂位置必须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且上臂不能被衣袖压压迫

C.听诊器体体件置于肱动脉上时不能压得太重,可放在袖带下进行测量

D.动脉血压通常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重复测定时袖带内的压力必须降至0后再打气

E.血压计用毕,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净,卷好,放置盒内。将检压计向右略倾,使管内水银退回贮槽内,然后关闭,防止水银泄露

12.测量心电图时,如走纸速度为25mm/s,灵敏度为X1则纵坐标1mm(一小格)和横坐标1mm(一小格)分别代表( )

A. 1MV 0.4S B. 0.1MV 0.04S C. 1MV 0.04S D. 0.1MV 0.4S E. 1MV 0.04S

13.心电图关于心率的计算是对有( )

A.心律整齐时,心率应为1分钟内出现的波形个数

B.心律不齐时,心率应为1分钟内出现的波形个数 C.心律不齐时,心率应为连继3秒内出现的波数乘以20

D.心律整齐时根据60S除以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计算出来 E.以上都正确

14.以下心电图的各段时间中,哪一段最长( ) A.PR间期 B.ST段 C.QRS波群时间 D.P波时间 E.QT间期

15.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肺量计中的水需在实验前4小时灌入,使水温与室温相平衡

B.橡皮口每次均需消毒后才能使用

C.受试者检测时应防止从口角及鼻孔漏气 D.肺活量的测定要取最大值

E.计算肺活量时需换算成VBTPS

16.关于人体基础代谢测定的实验正确的是( ) A.是指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B.为便于个体比较,通常采单位体表面积产热量 C.钠石灰的外形为粉红色小颗粒,多次使用后需仍能变为粉红色,但其吸收CO2的能力已大为减弱

D.浮筒上抬或下降时,要打开气阀门,以防外筒内的水溢入钠石灰匣内

E.耗氧量应换算为VBSTPD而不是VBTPS

(二)B型题

A.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B.胸骨左缘第2肋间 C.胸骨右缘第2肋间 D.胸骨左缘第3肋间

E.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1.三尖瓣听诊区( ) 2.主动脉瓣听诊区( ) 3.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 4.肺动脉瓣听诊区( ) 5.二尖瓣听诊区( )

A.右手 B.左手 C.左足 D.右足 E.接地

6.测量心电图时,红色电极( ) 7.测量心电图时,黑色电极( ) 8.测量心电图时,黄色电极( ) 9.测量心电图时,蓝色电极( )

三、问答题

1.如何区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心音听诊有哪几个听诊区?在何部位?规范的听诊顺序是什么?

3.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血压测量值? 4.用肱动脉测量血压时,如何确定收缩压及舒张

压?原理是什么?

5.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心缩期 心室收缩开始 心室舒张期 2.间接测量法

3.心房 心室 心室复极化 4.起 起 房室传导时间 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

6.清醒 安静 空腹 室温在18℃~25℃

二、选择题 (一)X型题

1.A 2.D 3.ABCDE 4.E 5.B 6.A 7.ABCDE 8.A 9.A 10.B 11.ABDE 12.B 13.AC 14.E 15.ABCDE 16.ABCDE

(二)B型题

1.E 2.C 3.D 4.B 5.A 6.A 7.D 8.B 9.C

三、问答题

1.答:⑴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于心尖搏动处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听得最清楚,其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⑵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于胸骨旁第2肋间听得最清楚,其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2.答:按听诊顺序:

⑴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⑵肺动脉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⑶主动脉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听诊区。 ⑷主动脉第2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⑸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答:⑴受试者所处状态,必需是静坐5分钟以上。 ⑵袖带所处位置及松紧是否适宜。 ⑶听诊器体件所放位置是否正确。 ⑷测试者操作是否规范。

5.答:充足的循环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有关。

⑴心室射血:心室射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大部分能量用于血管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储存。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故大动脉管

壁的弹性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

⑵外周阻力 如果仅有心室肌收缩,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在机体内,外周阻力来源于血液向前流动时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和血液内部的摩擦。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处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在心缩期内仅有1/3血液流至外周,约2/3被暂时储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力也随着升高。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把储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舒张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

练 习 题 四

一、填空题

1.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有 、 、 和

2.一般采用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予 剂量,反复给药,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

3.一般可用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但对于两种效应的量效曲线坡度不同的药物,还应适当参考 之间距离,此距离一般称 。

4.毒理学研究包括 、 、 、

5.急性毒性实验要求设计的各实验组剂量应能使动物死亡率分布在 至 之间为宜。

6.检查者用听诊器听诊时,用 、 、 轻持听诊器体体件,置于受试者胸壁上。

7.听取心音时,与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 心音。

8.测量血压时,受试者前臂放于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坐时平第 肋间,将袖带缠于上臂,袖带下缘应距肘窝 cm ,松紧要适宜。

9.描记人体心电图时,若描笔不稳可检查 和 是否按放好。

10.QT间期从QRS波 点到T波 点的时程。

二、选择题

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意味着( ) A.药物消除速度恒定 B.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

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2.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微克/毫升及18.75微克/毫升,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

( )

A.1小时 B.1.3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E.4小时

3.当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了迅速达到稳态的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

A.增加半倍 B.增加一倍 C.增加二倍 D.增加三倍 E.增加四倍

4.了解血浆半衰期对临床用药有下列参考意义( ) A.决定用药剂量 B.选用何种制剂 C.采取何种给药途径 D.决定给药间隔 E.确定最优剂型

5.当X轴为对数坐标时,质反应的量效曲线的图形为( )

A.对称S型曲线 B.长尾S型曲线 C.正态分布曲线 D.直线 E.以上都不是

6.几种药物比较时,药物的LD50值越大,则其( )A.毒性愈大 B.毒性愈小 C.安全性愈小 D.安全性愈大 E.治疗指数愈高

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

A.ED50与LD50的比 B .LD50与ED50的比

C.LD50与ED50的差 D. ED95与LD5的比 E .ED99与LD1的比

8.二尖瓣听诊区为( )

A.胸骨右缘第2肋间

B.胸骨左缘第3肋间

C.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D.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E.胸骨左缘第2肋间

9.最后血压值应为( )

A.测量一次即可确定

B.测量多次,取其最高值

C.测量2~3次取其最高值

D.测量2~3次取其最低值

E.以上都不正确

10.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

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

B.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

C.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中

D.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E.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更多相关推荐: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20xx

20xx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项目设计书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项目项目名称指导教师申请者所在专业年级班级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申请日期申请书一立论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它的心血管活性仅有一些报道但无系统研究作者研究了该植物多种提取物及成分的降压作用图...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

20xx年春季学期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20xx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英文版

LabReportofMedicalFunctionalExperimentation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20xx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示例20xx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20xx年春季学期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20xx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考核细则

机能学实验考核办法分四个部分构成平时实验表现10实验报告30实验操作考核30实验设计30附各部分考核评分标准机能学实验室07年9月修订一机能学实验课平时表现成绩考核办法以100分计占总成绩10评分标准起平分80...

机能实验I实验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offunctionalscience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代码50128840本大纲主笔人杨芳炬杨志梅陈丽万莉...

高血钾机能实验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家兔高血钾实验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xx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符宏展学号112指导教师梁俊辉二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韶关学院医学院20xx级临床医学本科班机能实验学实验B组第六小...

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不同类型缺氧

20xx学年春季学期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成绩阅卷日期级专业姓名学号同组人姓名学号实验项目不同类型缺氧实验目的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模板(1)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实验名称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复制及治疗药物实验计划人第2实验小组系部基础医学院班级12级临床9班联系电话指导教师20xx年4月30日123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