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书报告

时间:2024.4.21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读书报告

【关键词】劳动、等价交换、异化

【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主要介绍了商品、价值、劳动、货币等概念,其中,我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比哲学上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劳动”这一概念。我认为,劳动的不等价交换引发社会不公平,另外,我认为“异化劳动”其实是物化劳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人类在进步所做出的牺牲。 上海龙凤

一直以来,我都不敢接触马克思的著作。我认为,读马克思的著作需要一种勇气,他的著作洋洋洒洒,产出丰盛,不耐心去读真的很难读完。当所有同学因为恐惧而选择上网下载马克思读书报告时,我坚定了捧起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但令我惊讶的是,当我试图接近马克思时,才发现原来他并非如我想象中可怕。他的文字是如此深入浅出,充满趣味,又让人激昂。如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中说:“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现期间,货币理论几乎比战报还多。”把货币理论与战报并论,十分生动。又如“约翰·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代表工厂主反对工人阶级和贫民,代表商人反对旧式高利贷者,代表金融贵族反对作为债务人的国家”。激情澎湃,昂扬道来。我一下就爱上了他的著作,开始孜孜以求、手不释卷。在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我一边汲取着养分,一边尝试着从自己的专业知识角度去解释、批判马克思的思想。如此一来,我发现了在马克思著作里存在着很多奥秘。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中,马克思主要介绍了资本,剖析了商品、价值、货币的实质。他认为商品、货币或简单流通、资本一般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下的三大阶级的重要生活条件。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并有的。他由商品生产的过程引出劳动,认为劳动创造了价值。而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体现出来。于是马克思由商品的交换过程引出了货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中,基本的思路便是商品——劳动——货币。

对于马克思所谈到的“物化劳动”,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说道商品本身有着自然属性上的质的区别,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区别。但但商品用于交换时,商品的自然属性上的差别就失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凝聚在商品上的劳动。等量的劳动创造等量的价值,商品以等量的劳动为基础进行交换。原则上,社会的确应当按照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等量地交换。虽然不同商品是经过不同的劳动的结果,但当商品作为交换价值时,不同的商品代表的是相同的、无差别的劳动。商品以等价进行交换,其中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所以商品交换中最终交换的是劳动的价值。但在我看来,社会总体上呈现出马克思所说的等价的劳动交换,其实背后也隐藏着很多不等价的交换。相同的劳动本应带来相同的报酬,而相同的报酬也应该支付相应的劳动。然而,在中国社会经常会看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例如社会中出现的官二代的特殊待遇与官商相互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的子女,当他们与其他人在同一单位工作时,他们往往会享受到更多的物资福利,另外会相应承担着更少的劳动任务。原因是他们受到了父母的“关照”,这种“关照”未必是他们父母直接要求的,可能是

间接带来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由于受人际交网网络的影响,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会发生变化。上司给予官员子女们宠爱,按人类学理论来说,是与官员间的“礼物流动”。按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来说,便是一种“符号互动”。他们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这是不成文的社会交往原则。这种回报的结果可能是他们得到该官员的协助,达成某一交易。如获得修建铁路工程的资格、中标买得一块地。如此一来,对其他一起来与之竞争团体来说,是不公平的交换。在这个例子中,一开始,官员子女和其同事都付出了相同的劳动,却没得到相同的交换价值;而最后,在企业的竞争中,所有的竞争团体都付出了同样的劳动,但却没有得到公平的交易结果。我想,这是不符合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等价交换原则的,是对劳动价值的不尊重,是一种社会的病态现象。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中,他也提到,工人实际获得的工资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不相等,资本家正是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自己的财富。马克思讽刺资本家说:“资产阶级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滴着肮脏的血。”劳动的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原则,但事实上自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劳动价值的不平等交换就普遍存在了。不等价的劳动交换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引发矛盾和冲突。正如中国古话说:“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功能主义者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财富的分配不均,而我认为财富不均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劳动价值的不等价交换。

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所谈到的“物化劳动”一词,我还想做进一步的探讨。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一词,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对比两本书中他对劳动的观点可以看出,马克思尊重劳动者,也尊重劳动。他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极其重要的实践活动。然而,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者本身和他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相异化,甚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所改造的世界之间相异化。对比“物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物化劳动是一种自觉的,人们主动改造世界的实践,异化劳动则使人本身变成了劳动的对象、产品,失去了主观能动性。人的劳动异化是不符合哲学上的终极关怀理论的。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本身有限性的基本途径,追求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终极思考,化解生存与死亡的尖锐对立。而异化劳动把人困在思想和物质的囚牢里,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发挥,限制了人追求自我的超越和实现。在我看来,“异化劳动”本身是从“物化劳动”中分化出来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中,马克思认为商品作为交换价值,以凝固在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在企业的竞争中,企业为了缩小个人劳动时间,获得利润,必然会迫使他的劳动者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而结果是使人在劳动中异化,像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被束缚在工业社会中。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便扮演了一个随着机器运转的工人,最后他疯了。然而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定律下,人是必须付出这样劳动的。如果没有劳动生产率的竞争,社会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发展,社会也难以得到进化。马克思认为社会有三大形态:以人为依赖的社会、以物为以来的社会以及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其中第三个社会形态是他一直倡导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社会。但我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基础上,而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需要人们的劳动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这一方面说,“异化”只能说是人类通过劳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的一部分牺牲。试想一下,假如摒弃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会有多少人能多买几件衣服、几双鞋?如此这般,人们会陷入贫困中。

而人们在贫困中必然会想法子创造更多的财富,而结果可能又回到了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下,重新迫使劳动者走向“异化”。马克思是一位大理论家,但在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立场上看,马克思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异化般的劳动。劳动本身是创造人类历史的重要活动,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为进步做出牺牲。“异化劳动”在人类学视角下是一种对他者的眼光,是通过观察他者而得出的结论。我想,在认识异化劳动的同时,可以探讨一下他者的观点,了解一下被认为异化的群体在看待自己的劳动时是一种怎样的观点。如果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劳动者,这样容易导致一种刻板印象,走向死胡同。其实大部分被认为被劳动异化的群体,他们自己本身并不把自己看成劳动异化,他们大都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只是一般的劳动,即马克思所提到的“物化劳动”。这是我自己亲身访问过劳动者,做过的访问。当然,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享受这份工作,但他们都并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他们相信他们的劳动是值得的,会为个人和家庭带来幸福,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大部分失去工作的人,反而会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生活陷入混论,进而一蹶不振,甚至误入歧途。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说明马克思对劳动及异化劳动的理论的错或对,我只想说明的是,异化劳动其实是物化劳动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未必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可以避免的。它的定义及带来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考量。

我认为马克思所写的著作不是想告诉人们什么,而是引发人们的思考。不是给人们答案,而是激发人们的疑问。我在读《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中,不断生出疑问,这也促使我通过阅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及其他学科的书籍来进行探讨。笛卡尔说:“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怀疑,唯独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是不可怀疑的。”在读马克思的著作时,我一边站在哲学的立场上去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去解读。我发现,当转换视角时,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也会发现马克思的著作越发引人入胜。


第二篇:马原读书讨论


姓名:程青青 学号:912110190104 班级:9121101904

马原读书讨论

我这学期选择了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作为我的马原课外读物,可能是阅读能力很差的原因,这比模电数电薄很多的的一本书我看了很久,而且刚开始的读起来觉得很枯燥难懂,经常会翻过好几页而不知道刚刚看了什么,又只好回头重新再看一遍。阅读过程中,书中的一些专有词句也不是很能理解,所以阅读过程中借助了网络等辅助工具,但由于整个五月份都处于不停的考试状态中,对于书中很多无法理解的词句或观点直接进行了忽略,一直读到结尾,再回头想一些之前不懂的地方,也多少可以理解一点。 这本书是卢梭对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包括一些奴役贫困的都是伴随着私有制而产生的。人们在最初的原始状态中,有着人类最感性的本能,即保持自己生存的本能和不愿意看到自己同类遭遇苦难的怜悯心,所以只要他们都吃饱后就可以与大自然相安无事,与他们的同类友好相处。但随着一个人开始拥有私有财产的意识时,不平等也随之产生。从奴隶社会时地主阶级将土地占为己有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并且强制性的要求没有土地的奴隶为他们耕作,奴隶受到了地主阶级的奴役和压迫等不平等待遇。如今,一切都在迅速的发展,不平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社会等级的划分也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一般的,人类在科技文化上的进步看成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卢梭却认为人类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进步和退步并存,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进步的同

时,社会不平等现象也随之加剧,理性思维凌驾于感性之上。卢梭通过对原始人和所谓的文明人进行比较,阐述了原始状态下的人类和现代文明社会下的人类的差异,他说:“野蛮人和文明人在心灵深处和天性的倾向方面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在野蛮人看来十分幸福的状态,在文明人看来却是苦不堪言。”在卢梭看来,要想阐述清楚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得弄清楚人类是如何从平等的自然状态到不平等的社会状态的,卢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设想了两次巨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大自然造成的,人类遇到了灾难性的困难后,不得不结合成群体共同度过难关,第二次巨变是人为的结果,即冶金和农耕技术的发明,“使人走向文明但使人类走向堕落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黄金和白银,但在哲人看来却是铁和小麦。”这一巨变之后又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不平等的深度。

卢梭费了许多笔墨来证明社会的进步造成人类的退步,即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剧,又说平等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类很幸福,但尽管如此,卢梭并没有主张倒退回原始状态,因为他知道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他虽然怀念远古时期的情景,但他不主张把所有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统统拉平,他只是主张:“财产以满足个人的真正需要为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应该以财产的多寡来划分,而应该以个人才能的天然区别来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由这一小部分人带动大部分人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而由党的先进性所决定,党员应当成为那一小部分人,就目前来看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还是很大,但如果在有才能的人的正确的带领下,不平

等只是暂时的,最终会达到平等的共同富裕状态。

书的开始一篇是《致日内瓦共和国》,这一篇献词中卢梭构建了一个民主而又开明的理想国度,并且他强调了法制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读这一篇献词时,我觉得这部分和他这本书所要阐述的不平等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总觉得他这篇献词里对执政者进行了大力赞扬,尽显媚态。后来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他是想通过阐述说自己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国度,来说明如何防止跌入不公平的陷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公平、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后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卢梭的这边献词是献给“日内瓦共和国”,也就是说献给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大议会的,而不是献给实际执掌权利的小议会的,这引起了小议会的不满,卢梭的这一做法应该是对那些当权者的讽刺吧。

卢梭在本书中还讨论了人的本质的问题,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在我们看来,人性本身就带有很多弱点、缺点,我觉得他说是善良的,并不是说善良的就是道德的,而是说人的性情是温和的,不好斗的。人只要确保自身得到满足后,就不会去侵犯他人,甚至还会为别人受到的苦难感到怜悯,这些情感都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他说人性本善。至于有些人由善变恶,大多是由于环境因素等外界因素引起的。 卢梭说,他的这本书和他的第一篇论文《论科技与艺术》及关于教育的论著《爱弥儿》是不可分割的。在一些观点上有承前启后、相互联系的关系。以后有空的时候可以再读一读另外两本。

更多相关推荐: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而提纲本身不过寥寥...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好奇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摘要:文章的开始恩格斯以一种近乎平淡的语气陈述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马原读书报告

1著作基本信息书名理想国作者柏拉图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出版年月20xx年6月第一版2你认为该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不少于三处要注明页码及其原因1理想国中每个人各司其职的构想P1224柏拉图采用了建立理想...

《马原》课程读书报告格式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读书报告题目悲惨的世界不一般的人生读悲惨世界有感小组代表人院系专业班级政法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20xx01班联系电话10000000000指导教师王0000填表日期2...

马原读书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哲政经科社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广义的马义2马...

马原读书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读书报告题目动物农场读书报告班级班号9131150501姓名学号孙莎莎913115050123指导教师卢德友20xx年4月14日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读书报告正文读动物庄园有感极权之下所谓...

马原读书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读书报告题目《安妮日记》读书报告班级(班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XX年4月13日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图书基本信息作者:安妮弗兰克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年代:2013.7…

马原读书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读书报告可加页

马原读书报告

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所选读的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该部分包含三篇文章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概述了马克思对...

马原读书笔记

共 产 党宣言读书笔记共 产 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 产 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

马原读书笔记

论扯淡论真实读书笔记韩臣才3090100057早闻G法兰克福是位哲学名家其畅销书论扯淡很有趣于是去图书馆借阅论扯淡一书旁正好放着他的书论真实便同时借来读论扯淡一书分析很精彩发人深省虽然书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而论...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

马原读书报告(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