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地方税收税源形势调研报告(20xx)

时间:2024.3.27

20##年**市

地方税源税收形势调研报告

一、**市宏观经济总体情况

20##年我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12.5%,GDP增量为12亿元;地税税收收入完成20110万元,税收增量为4035万元。据以上数据计算我市宏观税负为4.01%,地税税收弹性系数为1.85。

**市20##年-20##年GDP、税收与宏观税负表

   表:1-1                                               单位:万元

从上表宏观数据可知,我市地税税收收入总量增长高于GDP总量的增长。按照经济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与经济增长比例同步,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8-1.2。即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从数值上看,20##年我市地税税收收入的增长远远的高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宏观税负从20##-20##年四年时间基本上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也就是4%左右浮动,通过比较,这个水平算是较低的。参阅宏观经济理论:在通常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规模与宏观税负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工业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则宏观税负水平也较高,反之则低。这从侧面表明**市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

另外,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国税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不匹配。从收入结构上可以初步判断,以增值税为主体税收的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税收贡献乏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地税附征税种的收入。

根据市发改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增长3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12320万美元,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4.25亿元,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837元、农民人均收入10327元,分别增长17%和15%以上。

二、影响20##年收入的原因分析

按照发改局的发展计划,保持合理税收弹性和当前实际的宏观税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14.68%,相应税收收入也应增长14.68%左右。根据实际征收数据,20##年我局共完成税收任务20110万元,根据合理税收弹性,我局20##年税收收入在23062万元左右较为合理,与目前市局下达的目标23000万元相差无几。如在经济增长能按预期实现的情况下,我门对完成税收任务有一定的信心,但就当前征收的形式上看,20##年我局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1、同期一次性税源影响

⑴、“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移交国税部门征收带来的影响

20##年“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正常税收及查补收入1650万元已实际移交国税,产生无法弥补的缺口。

⑵、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的影响

20##年耕地占用税完成1318万元,比上年同期124万元净增1024万元,为上年同期的1062.9%,占20##年当年实现收入的6.55%。契税收入完成2387万元,比上年同期1787净增600万元,为上年同期的133.58%,占当年实现收入的11.87%。两者合计已占总收入的18.42%。耕地占用税、契税俨然已成为我市地税收入的主力军,通过与房产、国土等部门的联合控管,这两个税种征收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在目前国家政策极力打压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下,这两项税收实现增长甚至是保持目前水平都将相当困难。

⑶、房地产开发项目清算、营改增涉及户面清理和稽查收入

一是20##年我局组织工作专班对20##年以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算,共清理入库税收980万元。二是对营改增户面进行了清理和稽查,共查补税款617万元。此两项作为一次性收入,业已成为20##年的影响我局收入的不利因素。

2、管理增收因素及影响、政策变化及影响

⑴、土地增值税调率

20##年土地增值税执行新的核定征收率和房地产交易税收控管将更加严格,在原有20##年土地增值税完成554万元的基础上,预计能增加300万元以上的收入。

⑵、政策宣传及舆论导向减少税源

由于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我市大型餐营业、娱乐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消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主体税种营业税的税源,主管分局反映已有多家餐饮业纳税人提交调减定税额的申请。具体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暂时无法准确预计。

三、分行业税源税收情况

根据国统标准产业、行业分类上看,第一产业本身不提供税收收入,第二产业四个行业,第三产业十四个行业。按照20##年实际征收数据,分行业税收收入及收入比重见下表(3-1):

1、        制造业

应该该说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是税源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地税收入来看,近几年我市制造业地税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主力集中在化工、森工、行业。

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制造企业的单一性,多元化程度很低,由于对上述企业的过度依赖,一旦上述企业出现不可预

计的变化,后果将很严重。我市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但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不多。自20##年以来,全市年税收收入100万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在五家的规模,到目前为止基本未发生变化。

从长远来看,如果小型企业不再扩大生产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也无新上大项目的补充。可以说**市制造业在近五年基本上没有进步,反而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⑴**高新

**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化学原料、染料生产、销售的集团企业,下属8家独立的子公司,本公司生产的产品60%的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产品80%属于出口销售。销售收入没有大幅度的增长,近5年基本上没有变化,但经营成本、利润的变化较大。20##年实现销售收入12.48亿元,利润9673万元,实现地税税收收入1157万元。同期实现销售收入11.37亿元,利润8530万元,实现税收收入1442万元,与同期相比减收了256万元。在销售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减小。其主要原因:一是同行业竞争之风愈演愈烈,同类产品的的竞争无处不在。二是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减少等影响。根据上述情况,20##年在**高新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税收大幅增长的情况在现实上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⑵湖北**选矿药剂有限公司

湖北**选矿药剂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选矿药剂研发生产的股份制企业。近两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迅猛,20##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为地方税收贡献117万元。20##年公司新增选钛药剂生产线,该生产线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所生产选钛药剂供不应求,全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贡献地方税收342万元,几乎是在2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预计该企业在20##年会有新的突破。

⑶湖北**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占地150亩,总投资达1.2亿元,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抗生素、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药物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年企业已经成功试制除了两类抗生素类铲平,按照国家规定试生产的药品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稳定期才可以进行销售。预计从20##年开始,该企业主营业务将开始创收,成为我市税源新的增长点。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量产或达到企业设计的生产规模任然需要一定时间, 20##年税收究竟达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无法预期。

2、        金融业

20##年我市金融业税收收入2149万元比上年同期1627万元增收522万元,增长32.08%。其中银行业税收收入1537万元,比上年同期1043万元增收494万元,增长47.36%;保险业税收收入599万元,比上年同期541万元增收58万元,增长10.72%。

金融业实现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存贷款利率预调微调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的。

从上表上看,20##年8家银行的业务量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上升,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外,其他银行贡献的税收收入均有大幅度上升。从绝对值上看,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增长得速度尤为引人关注。从元至二月金融业税收收入如上看,两个月实现税收400万元,同比增长340万元,增长势头迅猛,预期20##年金融业带来的税收收入将大幅上扬。

3、        房地产业

注:由于统计口径原因,暂将建安、房地产税收收入合并计算。20##年剔除一次性耕地占用税、契税影响。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市建安、房地产业自20##年以来,其带来的税收收入几乎呈直线上升,短短的六年间,其产生的税收收入从1183万元达到6425万元,增长5.43倍。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建安、房地产业的崛起,弥补了由于金融风暴带来工业企业税收的减收,直接造就了地税收入的连年增长。

注:标注-号的为已开发并已征收完毕楼盘

自国家发布“国十一条”以来,对房地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持续紧缩的调控政策使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各类税收一再收缩。20##年,剔除房地产业税收清理入库的980万元,实际上正常征收税额为5445万元,仅为上年同期的98.55%,实际上呈负增长状态。

商品房交易量急剧下降,自然是房地产税收收缩的主因。在当前国家财政政策影响下,央行对各大银行制定了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硬性指标,房地产行业实现销售后按揭款不能及时到位,并且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较大,今年的房地产业税收下滑亦是大势所趋。

从城区的开发项目上看,目前我市仅有少数楼盘在继续开发建设,预期收入同比将大幅下滑。受土地取得成本和商品房受众承受价格预期的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向乡镇转移的趋势。据各乡镇分局报送数据统计,20##年涉及乡镇地区开发的楼盘共11个,预计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以上。这将成为建安、房地产业新的增收项目。

四、分税种税源税收情况

20##年各税种占比及同比情况见下表:

分税种情况上看,20##年主要税种可预期减的增减因素:

⑴营业税

营改增的实施,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正常收入及20##年清算、稽查收入1650万元无以为继。

⑵企业所得税

受部分工业企业后劲不足及国家金融信贷政策的影响,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销售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等影响, 20##年企业所得税完成1853万元,同比减收87万元。其中**高新一家企业贡献所得税860万元,比上年1075万元减少20%;建筑业、房地产业贡献841万元,同期征收766万元,同比增长9.79%;其他行业征收255万元,同期征收214万元,同比增长19.15%。在绝对值上,建安、房地产业增量有限,**高新20##年的表现将对企业所得税产生直接影响。

⑶个人所得税

在国家政策调增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扣除额的情况下,20##年个人所得税未达到20##年的征收水平,实际征收1244万元,为上年同期的92.00%,在实行全员全额申报的背景下,该税种预计不会产生大的变化。

⑷契税、耕地占用税

20##年契税实现收入2387万元,上年同期收入1787万元,同比增收33.55%。契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1.87%。契税的税基大体相当于土地和房产的交易总金额,土地的交易额与国土部门的用地规划密切相关,房产的交易额主要受新建住房、二手房的交易量和价格的影响。

契税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局与国土、房管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控管,投入使用房地产评估一体化软件,对全市23个开发楼盘、27个土地交易项目、47个建筑项目、及二手房交易进行监控管理所致。20##年能否延续高增长,与国家对房地产业控管的态度交易市场的反应密不可分。

从20##年元至二月收入上看,契税、耕地占用税与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上升,其原因一是元月份受土地增值税调率的影响,带动契税、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等房地产业相关税收的大幅上升。二是工业园新入户企业集中,先后有永大新材、好味源、宏创科技、奉天门业、侨兴房地产五家企业元月份共缴纳耕地占用税769万元、契税。从发展趋势上看,契税、耕地占用税20##年将会有新的突破。

⑸土地增值税

受土地增值税税率调增的影响,元-二月份完成土地增值税328万元,占去年全年收入的59.20%,成为各税种中的亮点,在此基础上测算预计全年将比上年增收300万元以上。

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通过各分局报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存量汇总情况上看,全市房产税税源为659万元 ,土地使用税税源715万元,根据20##年房产税完成613万、土地使用税完成603万的情况下这两个税种有一定潜力可挖,从绝对额上看,这两个税种实际上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增长。

⑺车船税

自20##年车船税由5家保险公司代收代缴以来,20##年代收138万元,20##年214万元,20##年289万元。每年都递增了70万元左右,20##年车船税政策调整后,全市小排量的车占多数,2.0以上的车型占少数,20##年车船税完成322万元,按照车辆自然增长的规律,20##年车船税的收入预期在350万元左右。

⑻资源税

我市无矿产资源,资源税的取得大部分靠粘土烧制砖瓦企业取得,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市大部分中小型砖瓦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以及转型状态,直接影响了资源税入库。在这一税种20##年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⑼印花税

20##年征收印花税265万元,比上年同期193万元增收72万元,同比增长37.31%,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局加强以票控税,建筑安装业承包合同类印花税增收70万元,另外查补上年度印花税13万元。根据上述情况,20##年印花税收入预期为保持20##年水平。

五、今年的主要管理增收举措及预计效果

1、20##年,我局将以“稳重求进、巩固提高”为工作总基调,在组织收入工作中保持充分自信,以“强征管、抓协管”六字方针来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

2、完善协税护税平台。在政府主导下,实现行政服务中心、财政、国税、工商、住建等18个部门信息共享,组建多部门税源控管平台,实现税源信息实时交流。

3、进一步挖掘房地产业税收潜力。以国务院国五条颁布、省地税局调整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市人民政府清理房地产小产权房为契机,从严执行个人及二手房市场税收政策,挖掘我市个人及二手房交易税收潜力。

4、国税局代征零散税收(包括营改增、代开票、已缴增值税而地税部门无法联系纳税人的税收)。20##年我市国税征收增值税、消费税23523万元,我局征收营业税8924万元,三税涉及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580万元,我局已征收城建税1980万元、教育费附加898万元,据此推测,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还存在700万元的征收漏洞。建议荆州市局与国税协商,出台统一颁发,采取国税代征或地税派员驻点征收的方式加强管理。

5、工商局控管资本交易税收。20##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贯彻落实荆地税发[2013]8号文件精神,挖掘资本交易过程中的税源,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衔接,控管上实现零突破。


第二篇:xx市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xx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xx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 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早在xx年,我市即开始着手谋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如皋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我市四大生态功能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主要领域,提出了32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对镇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规划。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规划》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如皋市基层绿色创建考核奖励办法》、《如皋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等。

3. 部署周密,宣传得力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建氛围。

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

我市将每项生态市建设指标、重点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

环保目标责任状。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各镇在创建过程中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项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建工作实行定期联合督查和管理。这些做法对巩固创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创建初显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绩优异。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样板。

二是以水为重点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进入调度或试运行阶段,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1500-5000吨之间。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 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高。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建工作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着力推进高

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2.8%;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位于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9.68%。

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家园美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5万座,“卫厕率”达到83.03%。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500多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村镇绿化率达到31.55%。与此同时,全市各镇(区)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5座。“户收集、 村集中、镇运转、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机制及其长效管理机制正全面启动并不断完善。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验收并已向国家环保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

态村,3个社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54个村获得南通市级生态村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建有待进一步推进

1.创建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正式命名”是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我市必须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通过省级考核,还没有一个镇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水体污染不容忽视。部分乡镇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滞后,少数企业偷、漏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污染水体环境;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虽然目前市垃圾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各镇也都兴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但真正将生活垃圾全数收集、全数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置的镇还不多,有的镇仍然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远离镇区的村组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则更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及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规模畜禽养殖的布局还不够合理,针对畜禽散养户的户用沼气工程尚未成型,夏秋季节的秸秆焚烧现象在部分镇仍较严重。

3.部分镇镇区布局欠合理,镇郊及村庄环境欠整洁。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必须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但我市

部分镇在镇区建设尤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居住区地点分散,建设缓慢,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对镇容镇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此外,镇郊及村庄环境仍热存在脏乱差现象。如部分镇第一批改厕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少数镇整治过的河道又出现了坍塌及绿化带遭破坏现象,废弃农膜等“白色污染物”在某些村居的田间地头仍随处可见。

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滞后,管理欠缺,普及率不高。我市各镇在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有不少方面有待改进,如大部分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建立起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沼气后继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沼气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秸秆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都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急需提高。大多数乡镇的清洁能源利用还停留在点的层面,未能形成规模。

5.不少镇环境保护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还不高。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均要有环保宣传的标语或橱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我市多数镇均未达到此项要求。部分化工企业密集的镇,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意见较大,因排污问题造成的纠纷时有发生。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长效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整治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将管护机制常规化亦需要不少的资金。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的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目前受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镇财政收入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势必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与生态市建设新标准差距较大。,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生态市新标准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而目前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还不到40%.

2.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相差悬殊。到目前为止,我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标,而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不到10%。尽管我市已有15个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但截至目前,真正形成生化污水处理能力的微乎其微。

3.镇区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镇污水管网的铺设正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甚至尚未开工;二是同一镇不同村(社区)污水管网之间,各镇污水管网之间,镇区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总管网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其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市顾庄生态园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顾庄社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瓶颈之一。

(三)生态建设亮点有待进一步包装、提升

1.生态旅游景点,缺乏管理,层次较低。内外城河风光带、顾庄生态园等既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亮点,又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科学的策划及有效的管理,这些资源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位于内外城河风光带中的文昌阁,本是一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色景观,现却成为餐饮业经营场所,与周围景区环境极不

协调。顾庄生态园的开发虽规划完备,但实施进展不快,且园区内花木品种混杂、结构混乱、交通拥挤、竞争无序,整体形象亟待提升。

2.各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仍需加强。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过程中,我市各镇的镇容镇貌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围绕环境整治的各项长效管理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长效管理的实绩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镇建立的专职保洁队伍人数虽多,但缺乏培训,素质不高;某些已通过省级验收的镇,镇容镇貌仍存在死角;不少镇村的垃圾房、公厕等环保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生态建设亮点仍需积极培育。客观地说,我市目前生态市建设亮点还不多,现有亮点也还不够靓,要想培育出一批像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国肠衣城那样有层次、有特色、有现场、有资料、有推广价值的典型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四)已有创建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1.相关指数排名竞争激烈。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是建成生态市的五项基本条件之一。目前全省各地都普遍启动了生态市(县)创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市并没有明显的环境优势,主要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要使该项指标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任重道远。

2.部分指标极易倒退。在我市已达标的13项指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出现倒退。如环境质量类指标、环境突发事件等。

3.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目前全市各镇及市级机关各相关部门均将创建

的重点放在了硬环境的建设上,对已有软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则相对滞后。尤其是某些镇缺乏完整的材料准备、收集、管理机制,疲于应付,一稿多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我市生态市建设资料的积累是极其不利的。

三、xx市经验

Xx市被授予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该市生态市建设中的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明确责任,广泛发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1.完善机制,科学考核。在生态市建设中,xx市各镇(区)和相关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了建设计划、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市政府按照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把它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镇(区)、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分析和评价阶段性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

2.深入发动,全民参与。自启动创建以来,xx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对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举行了“建设生态市万人百米长卷签字”及生态市建设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基层举办村干部生态市建设知识培训班8期,利用农村香期发放材料3万多份。在镇区主要街道、公园、居民小区等场所制作了固定性标语,增设了宣传橱窗,通过宣传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开展,强势推进,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1.大力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上,xx市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一级生化处理与芦苇湿地处理相结合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81%。大型企业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建设了各自的污水集中处理厂。 在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建设了有效填埋面积7.6万平方米、使用年限1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渗滤液集中处理均达到了规范化要求。

2.持续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该市依据统筹沿海与内陆、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构筑了辐射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框架。主干街道硬化村庄比例达到65%,新建农村新型住宅30万平方米,建沼气5000多户。另一方面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创立了“测土、配方、供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式的科学施肥模式,全市测土施肥面积达86万亩,降低化肥使用量30—40%。同时,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上,该市先后建成了市农业良种场中型沼气工程、嘉盛乳业秸秆青贮养殖工程等示范项目,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3.全面开展“绿色xx”建设。xx市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的重要工作来抓,构筑沿海防护林联网补带工程、农田公路林网建设、山区退耕还林建设的“一带二网三区”生态屏障工程。每年都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工程。广泛开展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城区绿化总面积13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2%,人均

绿地面积25.5平方米。

(三)立足长远,科学发展,努力提高生态经济质量

在生态市建设中,xx市积极引入生态经济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1.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该市制订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基地为示范带动,开发生产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种果蔬;以项目为载体,推广多种生态种植技术;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与农民延长产业链条;以特色优质产品为主体,形成规模化生产;以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推动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建设。

2.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xx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围绕打造特色旅游业,该市牢固树立“生态+文化”的理念, 依托特色旅游景点,吸纳各类社会资本,精心打造了以秦汉历史文化、中日韩友好交流文化为主题的寻根朝拜游;以休闲度假、观光游乐为主题的滨海生态游,构筑起了“点线面”齐头并进的“一带四区九单元”的旅游产业格局,旅游综合收入近50亿元。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市生态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学习、借鉴山东xx市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市今后生态市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夯实基础,充实创建财力

1.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一是用好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我市环保设施、生态保护等基础性、公益性

的建设项目。建议市政府设立以下三项资金①生态市建设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重点支持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如镇污水处理厂等;②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③生态市创建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在生态市创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二是积极开拓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根据“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对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应出台有关行政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三是化“危”为“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市内重大环保公益项目和有能力偿还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银行贷款、信托、收费权质押贷款、资产票据化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拓宽环保融资渠道。

2.建立以区域协调为目的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市政府引入“重点经济区”和“重点生态区”的概念,将三大主体功能区及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些镇定位为“重点经济区”,将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以农为主的镇列为“重点生态区”,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补关系,即:重点生态区为重点经济区提供生态服务,重点经济区为重点生态区提供经济补偿。以类似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以区域互补、协调为目的对重点生态区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市内创建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

3.努力提高生态经济质量。建议市政府积极引入生态经济的理念,将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我市生态建设带来更充足的资金。一是科学发展生态工业。按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大力培植船舶及配套设施、汽车及零部件和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鼓励发展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影响小甚至无污染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放大优势效应;二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议市政府参照山东xx经验,制定《如皋市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基地为示范,开发生产优质油米、蚕桑、生猪、水产及花木;以项目为载体,推广多种生态种植技术;以特色优质产品为主体,形成规模生产;以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推动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地域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建议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原则,依托特色旅游景点,精心打造好以长寿文化、江海风情为主题的如皋民俗游,以盆景艺术、花木观赏为主题的如皋生态游等旅游路线。尽快构筑起我市大文化、大生态的旅游产业格局。

(二)、创新科技、完善服务,提升清洁能源建设水平

1.科学规划,加强对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有序引导。市政府要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切实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之中。各镇在制定镇级规划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加大推广力度,适宜发展户用沼气的地方,要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搞好规划;适合发展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的地方,要搞好工程选址和管道设计,使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

2.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目前我市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及应用技术还处于普及过程之中,迫切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建议市级财政设立研发农村清洁能源新技术的专项资金,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技术的研究,重点研发与我市农村实际相符的高效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开展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攻关,发展循环农业。此外,建议具备条件的镇加快秸秆沼气、沼气集中供气和联户供气等新技术的推广和规模化发展。

3.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清洁能源持续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和服务是关键。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过程中,注重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合起来,通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农业新格局,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建议市级相关职能部门除了稳定和充实农业部门的能源环保队伍、建立延伸到乡镇的服务网络之外,还要加强对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使用的管理与维护,强化后续管理,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三)紧扣重点、强势推进,加快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浓烈氛围。全国

环境优美镇的创建,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借助网络、数字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媒体平台,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公益、环保意识,引领他们破除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陈规陋习。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揭露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完善举报奖励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投入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

2.完善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我市部分镇环境优美镇创建难度大,镇区及村居环境较差,与其规划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建议各镇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划,修订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选址及基础设施规划。选址既要有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顾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新规划的集中区必须要有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并按居住人口密度建设三类以上公厕;三是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会同各镇制定并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在对我市农村环境现存问题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镇具体情况,制定定位较高、编制详细、科学可行的“一村一策”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使目前仍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3.源头控制、严格监测,切实抓好农村污染防治。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面源污染降到最低。农业部门要在建成农业生态市的基

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二是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业集约化、工厂化水平,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测,鼓励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三是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规范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各镇要严把招商关,坚持招管并重,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及时完善园区排污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实现污水集中排放、集中治理、循环利用。四是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平台。市相关职能部门应以知晓度较高的方式,及时公示规划环评的又有关信息,并依照国家环保部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加强领导,完善考核。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盖率、绿地率、地表水质量等评价指标的考核,把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考评工作延伸并落实到农村,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二是夯实基础,重心下移。创建生态市,基础在基层,建议进一步加强镇环保队伍建设,赋予基层环保机构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为镇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置设备,改善工作条件,使镇环保工作职责能够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典型培育力度。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活动为载体,抓紧再建一批生态示范镇、示范村,让点上的经验

之花在面上结出丰硕果实。

(四)完善制度、长效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1.健全创建组织机构、落实创建责任。生态市创建是一项跨镇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单独承担的。目前我市虽已在市、镇两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但在村、社区等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第一线还缺乏相对健全的组织系统。建议各镇在所辖村或社区内设立专门的创建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的推进及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细化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尽快形成市、镇、村(社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强化公众参与,完善长效管理。市政府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对涉及公众生态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大力推广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义务环保监督员等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生态市建设中的作用,发展壮大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引导和组织更多的公众参与生态市建设。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镇、村一级各生态建设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已有创建成果得到有效的巩固。

3.以点带面,培育更多生态亮点。市创建部门要在这一面加大推进力度。环保、建设、农林、卫生、水务及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重点在污染治理、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城市绿化、生态农业、规

模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河道长效管理、垃圾无害化处理上,力争培育一批有层次、有特色、有现场、有资料、有实质内容、有推广价值的新典型、新亮点。

更多相关推荐: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xx20xx年税收热点透视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税收征管模式特征挑战及展望税务中介在我省税收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调研报告基于税收视角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思考与建议以广州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为例珠海市企...

xx地税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XX地税基层建设调研工作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局XX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新时期基层建设工作根据省市局关于开展基层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迅速在全系统内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交流走访纳税人和...

地税局长的调研报告

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手段强化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现税收现代...

地税部门办税服务厅管理的调研报告

地税部门办税服务厅管理的调研报告办税服务厅是地税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日常地方税务事宜和提供地税服务的场所是地方税收征管的前沿是纳税人检验地税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窗口也是征纳双方直接沟通的重要枢纽它对于增强税法意识改...

地税收入现状调研汇报

地税收入现状调研汇报一制约地税收入的基本要素和直接要素一经济构造不合理财产技能条理低和粗放型经济增进方法加上税制变革对地税税源的减弱从基本上制约了我区经济和地税收入的可持续开展组成了税收增进的瓶颈一是经济构造不...

税务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调研内容数据大集中下如何加强税务数据质量的管理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找到提高税务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调研时间20xx年7月18日到20日调研地点县地方税务局调研方式实地查看资料询问二调研过程甘肃省地方税...

税务调研报告

税务调研报告gt税务gt调研报告一调研内容调研目的调研时间20年7月18日到20日调研地点县地方税务局调研方式实地查看资料询问二调研过程甘肃省地方税务局新税收征管软件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上线后实现了全省征管数据的大...

税务调查报告

江西财经大学税务调查报告学院班级成员税务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了解税务专业的发展同学们对它的认识及对将来就业方向的看法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8月10日三调查对象我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调...

税务尽职调查报告(参考)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税务尽职调查报告税务尽职调查报告中汇震南咨字20xx第1101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我们接受贵公司委托受聘税务顾问对贵公司20xx年至20xx年6月业务发生的相关财税资料进行审核我们根据国家法律...

地方税务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专题研究调研报告

五原县地方税务局五原县地方税务局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专题调研报告通过认真学习区市局针对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局税收征管工...

执法调研报告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调研报告随着工作作风年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税务机关越来越重视依法行政工作税务系统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局大力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依法行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税收法治建设的同时各级税务机...

浅议税收调研分析报告的选题

浅议专题税收调研分析报告的选题一税收调研分析报告的定义税收调研分析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税收事务或某一税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税收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

地税调研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