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

时间:2023.8.6

新闻采访与写作

1、述评消息:这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述”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进行的叙述;“评”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做的分析评论。在这种文本中,新闻评论的特点表现在对某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事件)进行的就事论事理的评析上;消息的特点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上。撰写这一类消息,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简要的、抓住要点的叙述,为评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的评析,对报道进行理性升华。

2、综合消息: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报道,他往往并不停留于一厂、一店、一村、一校,而是记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再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当然,他完全可以是从某一件具体的事实、某一个具体的人切入,但在报道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具体的人和事,总是体现出宏观中观报道的色彩。

3、动态消息:这是最常见的消息,就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既然是动态消息,就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通过报道让受众获知事实(事件)的最新发展动向。在具体操作中应当抓住两点:① 关注事实的从无到有(其间体现出新闻价值),② 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在变中体现出新闻价值)。

4、深度报道: 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测以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还应包括某些体现出深度报道理念的理念的独立文体,如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一部分深度报道,是以独立文体的面目出现的,主要与采访、写作有关;另一部分深度报道则是以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的方式出现的,除与采访写作有关外,还与编辑密切相关。

5、伪装式采访: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普通公众去获取有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

7、当事人: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因为当事人通常就是新闻事实(事件)的主体,他(们)不但亲历了新闻事实(事件),而且对新闻事实(事件)有着较为深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当事人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8、目击者:是那些亲眼目睹新闻事实(事件)发生的人。他们并没有参与新闻事实(事件),与新闻事实(事件)通常没有什么实际联系,但他们对新闻事实(事件)也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受。 目击者的作用在于,他们可以提供所目击的新闻事实(事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因此,这是证实新闻事实(事件)真相的一个很好的视角。但由于目击者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上,因此他对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认识是较为表面化的。

9、说明性背景:这类背景的作用是:说明新闻事实(事件)的由来,或交代有关人物以往的经历,或对新闻事实(事件)本身从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进行解说,或对与新闻事实(事件)相关联的、重要的、难解的概念术语加以解释。

10、揭示性背景:用于披露新闻事实(事件)背后有关情况包括鲜为人知的情况(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为受众进行理性判断提供依据。这类背景所提供的情况,可以是统计数据,也可以是有关人和事的历史或现实的情况。

11、开放性提问:?。。。不知道是当时听错了还是怎样,迷茫中。。。

12、谈话实录型通讯:(叙事记述型通讯、调查分析型通讯、谈话实录型通讯)

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谈话是主角:① 谈话在文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 ② 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通讯的成败。(有时甚至由谈话构成全篇通讯)。

13、怎样追求新闻时效性:

① 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这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强烈的拼抢意识。在当今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围绕时效性而展开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突然发生的。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各路记者都会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对于这种报道来说,时效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反应的灵敏、采访工作的有效以及写作时文思的流畅。二是按计划发生的。在记者进入现场之前,就已经利用各种途径做好了相对应的准备。对于这种报道来说,新闻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现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② 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最求新闻时效性,有赖于新闻记者的高度的新闻敏感。要能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面前立即做出反应,进行准确的瞬间判断。否则,就有可能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及时加以报道也会比别人慢一拍。可见,新闻作品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呈现为正相关关系。

③ 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的时效性,两者都是新闻所应具备的品格。真实性被视为新闻的生命,时效性被理解为新闻的额要件。他们在许多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统一的。在某些情况下,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往往并不能同时兼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只能是以时效性服从真实性,坚持将基本事实核实无误以后再行刊播。如果追求新闻时效性要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那么,宁肯放弃时效性也要确保真实性,以杜绝虚假新闻或不实新闻谬种流传。

④ 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新闻时效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的能力和素养。对于一名记者来说,新闻的时效性与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想要做到倚马可待且确保短时间内所写作品达到较高水平,就必须在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除此没有更好的途径。

14、消息、通讯的异同

消息是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最为快捷的、撮要式的报道。它并不提供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详细情况,并不对细节进行充分展开。

消息的分类:有动态消息(时效性报道)、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几种。

消息的结构:

① 倒金字塔结构 以新闻价值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体结构。导语、主要事实、次要事实、其他事实。

② 非金字塔结构:时序结构、并列结构、悬念式结构

消息文体结构特点:

① 重要信息提前“亮相”构成重心前置

② 允许不完整消息结构的存在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 ;多用记叙和说明、描写 通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新闻事实(通讯的对象不一定局限于人物或事件);报道(通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报道,属于新闻文体的范畴);延展性(通讯文体同属于新闻报道的消息文体相比,差别就在于他的延展性)① 内容的延展 :能报道新闻事实(事件)的全貌、全过程,更能完整的演绎新闻的诸种要素,展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细节。注重形成感染力,细节、情节描写较多② 时间的延展 :时间跨度可以有所延伸 ③ 空间的延展:可以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的空间范围,空间可以频繁转换。 ④ 背景的延伸 :对有关背景可以写的相当充分

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

通讯的文体特点:

① 内容的延展性

② 手法多样性: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传递新闻信息,陶冶受众情操,新闻、精神双重满足

③ 效果多层性:使人们获得丰富新闻信息;使人受感动、受感染; 使人进而得到理性启迪

通讯文体与消息文体的比较:

共同点:① 都讲究时效性 ② 都讲究新闻真实性 ③ 都注重凸现事实的新闻

不同点:① 时效差异 :消息时效性强于通讯

② 文本结构有差异:署名方式差异,记者署名标题之下(通讯),消息头之后(消息) ; 标题形态差异:正题【揭示主体,提出理念】+副题【交代报道对象、范围】(通讯),形态复杂,富于变化,正题明确展示新闻事实的完整句子居多(消息) ; 正文布局差异:消息重心前置

③ 文本容量差异: 通讯文本容量大于消息 ;

④ 文本表达差异:通讯用多种表达方式

15、怎样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1、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

①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 (包括该地点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注意不要在采访对象睡眠、吃饭或工作繁忙时打扰他们。其次,要注意营造比较温馨的采访气氛,常用的方法是私下约采访对象下班以后出来喝喝茶,或者在采访对象有空的时候去他们家坐坐、聊聊。

②创造合适的语境(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事先了解采访对象喜好

2、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 激将法往往也是很好的强硬之法

3、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采访对象主要为当事人身边的人)

好处:① 往往会使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行动表示关注,并最终答应记者的采访要求

② 如果记者始终无法见到庐山真面目,迂回战术也能使记者获得足够多的新闻素材,有时甚至比直接采访当事人得到的材料还要丰富,还要精彩。

记者常常用这样一种迂回战术:他们通常要去采访20-30位采访对象身边的亲人和挚友。这种采访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采访对象的亲友会用各种方式告诉采访对象,有人对他很感兴趣。因此,采访对象总觉得似乎有人在背后调查他,议论他,不知记者有何用心,也不知会导致什么后果。因此他终于按捺不住,反过来要找记者谈谈。

另一种常见的迂回战术就是在采访对象的秘书们身上做文章。秘书们的地位颇为特殊。

里根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不是他而是他的秘书,因为他作为美国总统,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是要秘书长安排的。通过秘书,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采访对象,而且还可能获得与采访对象见面的机会。因为,秘书常常可以提供记者与采访对象见面的机会。

4、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

① 在首次采访要求遭到拒绝后并不轻言放弃,明确表示自己还将登门拜访

② 使用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进行采访,让采访对象的一些空闲时间得到充分利用(耐心等待,见机而上)

③ 软磨硬泡

5、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采访者在转化自身角色时要特别小心,不可以因此而与法律规范相违背,相抵触。)

16、真实性对写作有什么要求:真实的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它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对事实多作的报道与事实的原貌相一致。

1、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

① 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② 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记者确实到过现场,对现场有过精细的观察,对现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描写。)

③ 追求细节的真实(包括人物细节、事件细节和场景细节)恰当的、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利于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在新闻作品中,细节应当是确有其事的,确凿无疑的,是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而不是由合理想象而来的。

④ 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新闻报道中使用的数据,大致是由有关部门或机构提供、由关个人提供、由记者亲自调查统计得出)

⑤ 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人物语言真实准确) 人物确有此言(并非报道者根据写作需要杜撰而成);间接引语符合人物语言的原意;直接引语与人物的原话高度一致(关键性的词语一致,表达的意思一致,语气、语调一致)

2、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都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需要记者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在理论上划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界限,在行动上体现敬业精神)

在新闻报道中,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虚构、任意杜撰,也不能移花接木、添油加醋、拼凑捏合。总之,新闻真实性要求报道与事实的原貌高度吻合。 杜绝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最根本的方法是:深入采访、严格审视、严加核实。要有严谨的态度,消除隐性失实现象(A、报道真实,欲以个案撑起普遍结论 B、结果真实,原因追寻与归根不对),同时还要对消息源提供的情况进行核实和辨别。

17、怎样在报道中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

① 凸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很重要的就是要在显著的位置让受众意识到所报道的事实何以是新闻,它的价值在哪里。而大量的新闻事实,其新闻价值是需要记者或通讯员特别加以凸现的。

② 凸现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前提,是记者能以慧眼识之。

③凸现事实的新闻价值,需要对此进行突出和放大。一是以较大的篇幅详细叙述。这样做通常是与对某些局部采用简略的叙述相结合的,有利于形成叙述上的强势和文字的凝聚中心。 二是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在一部分新闻作品中,背景是因突出事实(事件)的新闻新闻价值而设计的。背景的交代有时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文字,但却对突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恰当的对比可以造成强烈的反差,有

利于突出事实的新闻价值和增强报道的效果。

18、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 答案找寻中。。。。。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复习纲要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信息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与新闻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及其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新闻是对信息的传播,但是并非所有信息都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概念外延远比新闻大得多,只有那些具有了新闻价值,并且被媒体报道、被受众所关注的信息才会成为新闻。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新闻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作为记者,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或者偏废。但是它们在整个新闻活动中的地位、先后顺序还是有差别的。新闻采访在整个新闻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一切新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写作只能在采访的基础上进行。

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在新闻实践中,客观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新闻事实的新闻作品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只有采访才能认识客观事物,而写作则没有直接认识客观事实的能力,它必须借助采访才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2.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如果没有写作过程,那么采访工作都将变得没有意义。可以这么说,采访活动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写作才能达到结果。写作是采访活动的归宿。

第二章 记者

第一节 记者的历史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开元杂报”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归义军“进奏院状” 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无冕之王”: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是“并驾于国会、政府和法院的第四种势力”。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

第二节 记者的职责与职业要求

记者的职责:采写新闻、反映情况、做群众工作

记者的职业要求:正义感、使命感、责任心

1、正义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2、使命感。

记者的特殊使命——记录今天并书写历史。

3、责任感。

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者

“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战火还不够近”。 ——罗伯特·库柏

第三节 记者的修养

一、作风修养

内涵: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政治作风

(二)思想作风

(三)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

“大事发生时,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二、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

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坚持新闻的生命,维护真实性原则,坚决反对“客里空”作风。

▲“客里空”: 原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上演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的名字,俄文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由于客里空惯于捕风摄影、编造事实,写假报道,后新闻界借用,泛指新闻报道中背离事实、虚构浮夸的坏作风。

2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 .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 .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6 .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三、知识修养

1.理论知识修养

2.新闻专业知识修养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3 .基础知识修养

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

四、技能修养

五、情感修养

六、体质修养

七、公关修养

第四节 记者的类型

根据我国目前新闻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记者的类型可以分为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和驻外记者。

第三章 发现与判别新闻

第一节 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 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客观标准,也是

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 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受众的需

要,能否为受众所接受。

? 新闻的社会效应强烈,其新闻价值就大,社会效应微弱,新闻价值就小。 ? 施拉姆信息选择公式:

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 受众角度的新闻价值=获得/付出

? 对于记者而言,新闻价值就是受众给予新闻的注意力(时间、精力、兴趣)和信

任程度(关注、跟踪、转发、评论等)。

西方的新闻学家眼中的“新闻价值”:

第一,人物社会地位、名望越显著,其活动的重要性也就越高。

第二,影响和危及国家利益的程度越大,其重要价值也就越大。

第三,事情发展的结局越糟糕、越坏、越凄惨,重要值也就越大。

第四,读者、听众、观众(受众)越关注的新闻,重要值越大。

第五,新闻事实对过去或未来的影响意义越深远,其重要值越大。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1.反常性

反常性之所以成为新闻价值,是因为从受众角度看,每天的生活太平谈了,如果有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发生会让无聊的生活更有色彩。而从媒体的角度看,反常的事物可以吸引读者观众的眼球,提高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

2.显著性

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

人物的显赫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名气越大,新闻性越大

“新闻数学公式”:

⑴平常人 + 平常事 = 0(新闻价值)

⑵不平常人 + 平常事 = 新闻

⑶平常人 + 不平常事 = 新闻

⑷不平常人 + 不平常事 = 特大新闻

3.冲击性

新闻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给受众心理所带来的震撼力。

这个事件会影响多少人?影响的程度?事件的影响力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冲击性的另一个判断指标是事件给受众感官带来的不舒适感。

4.冲突性

冲突就是矛盾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没有矛盾就没有故事。故事的基本元素是冲突

人生就是一个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平衡——平衡的摇摆过程。没有矛盾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5.时效性

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近发生的时效性与新鲜感。

新闻是一种最易腐烂的商品。

首先是时间新,即及时: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

“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罗伯特 · 赖斯特)

二是内容新,即新意:

首创的东西,第一的东西,往往具有新意

最后的东西,往往具有新意。

6.接近性

指客观事实具有与受众密切相关或令人关切的成份。

“与读者接近程度”( “新闻的空间性” ):就是新闻越是同读者关系密切,越是能影响读者的生活、行为、思想、工作等等,它的价值就越高。

接近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接近性,二是心理接近性。

? 人们总是关心自己身边的新闻

? 人们总是关注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新闻。

? “新闻应与读者尽可能接近”,应当“把新闻地方化”

7.利益性

? 利益性就是“于我有什么好处”。

? 利益性解决“So what”

? 通过利益,与广大受众发生关联,引起受众的兴趣。

8.人性化

? 人性是人类固有的本性。

? 人情味能够让一条新闻与读者产生心理接近,引发读者的共鸣。

? “新闻应是人物的报道,而不应是整个事态进程的报道。”

? “在任何新闻中,如果主角中包括儿童、动物和妇女——最好是美丽的女人——的话,它的所谓人类兴趣就会因此而倍增。”(麦克道格尔)

9.服务性

? 指点人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10.趣味性

? 指客观事实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成份。

? 西方新闻学通常将受众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原因有三:

? 一是趣味性新闻能吸引众多读者,帮助报刊打开销路,带来更大的盈余; ? 二是西方新闻媒介中的新闻多是报道“坏消息”(西方记者有“坏消息才是好新闻分之说”) ,不得不报道轻松有趣的“软”新闻来予以平衡。

? 三是趣味性报道一般时间性不强,采访开销不大,任务不紧迫,便于灵活使用。

西方记者热衷的新闻大体有:

? 第一,名人的日常琐事。

? 第二,颠倒反常的奇闻。又称“人咬狗”新闻。

? 第三,富有人情味的事情。

? 第四,犯罪、丑闻及反派角色。

? 第五,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 “英雄”通常指的是:战胜反派角色的普通人。

? 第六,离奇古怪的新闻。

? 又称“哎呀新闻”,包罗所有能使人惊叹的报道。

三、“人咬狗才是新闻”评说

美国《太阳报》采访部主任博加特 :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1.合理的成分:“反常出新闻”。

由于异乎寻常,出人意料,具有浓厚的新奇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成为受人关注的十分新鲜的新闻。

2.利用迎合人们好奇心的方式来创造发财的机会。

以反常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加特的新闻观,其理论根据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先天的好奇心。能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是好新闻,满足不了这种好奇心就不是新闻。在这种错误的新闻价值观的引导下,一些西方记者一味追求满足寻求刺激的欲望和本能,写作态度不够严肃,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而导致新闻庸俗化,新闻中充斥着暴力与色情。

西方还有 “越是坏消息,越是好新闻” , “越残酷越罕见的事情,越适于作新闻”等论点。

3.我国的新闻也要体现趣味性。

注重在轻松的、妙趣横生的新闻信息中,融入精神文明的内涵,引导健康的社会风尚与道德情操,做到有趣而不俗,轻松而高尚。

要寓思想性于趣味性之中,培养人们的高尚趣味和情操,形成好的社会风气,这与西方所提倡的趣味性不能同日而语。

三、讲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 并非普通人的寻常事就没有新闻价值

? 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就是看受众愿不愿意看你写的故事。

? 要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本小说”

? 普通人的故事是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他们的故事是生活更深层次的现

实、是更贴近真相的社会现实.

? “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

? 讲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关键在于记者在这个普通人与广大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找到与读者的关联点。

? 新闻钩:让你报道的人物或事件与受众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人性化新闻:

? 也叫新新闻。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新闻界本着新闻守望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意义

的功能,把表述新闻事件中主人公的人性与人心作为新闻关注的中心。认为新闻活动不应仅仅限于报道显著人物,凡是被认可的采访对象均可以构成新闻的主角。看起来非常平凡的事件,通过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共性和个性,把人们最关心及最煽情的情愫表达出来,同样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民众的“看门狗”;弱势群体的“保护神”

? 变向上看为向下看

? 采访时把新闻主角的内心世界充分挖掘出来,将他们的故事讲出来.

? 写新闻时,更注重于对人性的描写。借鉴文学创作手段,如章回小说构架、心理描

写、场景白描、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情景对话等.使得作品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第二节 新闻敏感

一、定义

▲所谓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

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同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二、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艾米利达斯:

▲ 所谓“新闻嗅觉”,就是指记者有四个方面的判断能力:

① 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公众兴趣的能力;

② 判断同一个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

③ 判断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展新闻的能力;

④ 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一些同记者已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

其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被放到第一位。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 罗丹:“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

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见微知著 ,平中见奇, 处处留心皆新闻。

罗森塔尔《奥斯威辛没有新闻》

4.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 鉴别出“含金量最高”的事实或者选取最有意义、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

角度进行报道。

? “新闻价值是相对的”

5.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三、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培养好奇心

? 好奇心是支撑你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最终动力

? 好记者对人、事有着一种天然的兴趣,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总是想知道

背后的故事。

? 好记者对知识有一种无止境的渴求

? 好记者对各种经历也充满好奇

? 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记者能提出更多好问题,能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也

更能切中事物的本质。

2. 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新闻。

? “见日月不为目明,闻雷霆不为耳聪”

? 从凡人小事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 “处处留心皆新闻”

3. 多问“为什么”

? 不断问自己:

? 新闻在哪里?故事在哪里?

? 故事在哪里?新闻在哪里?

? 发生了什么?

? 谁对这件事负责?

? 他为什么做这件事?

? 是什么促使他做这件事?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有三点: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注重时效性,坚持用事实说话。

一、 坚持真实性

真实性又称准确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一)坚持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第一,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完全真实。

第二,新闻所引用的各种材料要真实可靠。

第三,第三,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切忌“合理想象”。

第四,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第五,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二)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1. 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2. 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 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4. 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 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 急功好利,有中生“无”

7. 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8. 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二、坚持思想性

(一)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报刊受读者制约的三条理由:

一是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读者是它赖以生存的是本条件

二是读者不是被迫看的,思想指导和宣传教育是一种信息交流,只有读者愿意接受才能奏效 三是读者是有选择地看报的。

(二)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

1.抓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要抓准问题,记者必须处理好下述环节。

(1)领会精神实质

(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3 )思想解放,肯钻敢碰。

(三)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

要使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业务手段当注:

1.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 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3. 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三、注重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搞新闻就像吃活鱼。时间一长 ,活鱼就会变成死鱼、臭鱼。”

“新闻是易碎品”

“新闻只有24 小时的生命”

何提高时效性:

1 .树立高度的时效观念

2 .提高新闻采写的效率

独家新闻:是“一家独占、抢先发表的新闻”。

3 .改变报道方式,丰富报道手段

分阶段报道;先发快讯,再深入采访

4 .写作中应有明确的时间观念.

四、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就包含以上的双重任务,既要报道事实,又要“说话”。

▲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1.精选事实

2.巧妙隐含新闻事实的意义

“显果藏因法”:即指记者只需把事实摆出来,道理则让读者去猜而得之或悟而得之。西方新闻界通常称之为“藏舌头”。舌头即指新闻报道中的思想观点。

3. 多细节,少议论

4.多解释,少晦涩

5.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采访的第一阶段

第一节 明确报道思想

▲一、什么是报道思想

所谓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主要是解决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不应该怎样报道的问题。

二、明确报道思想的作用

(1)确保新闻采访活动中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2确保新闻素材获取的有效性

(3)指导记者思考新闻主题。

▲三、如何明确报道思想

1.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总的形势,懂得党的工作重点。

2.研究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文件、简报,跑相关的主管单位,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找出目前较为普遍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3.了解实际工作中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4.了解人民群众学习、生活的各种情况,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兴趣、要求;了解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等等。

5.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明确报道思想。

第二节 获取新闻线索

一、定义

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可以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

1.信号性。2.片断性。3.不确定性。

新闻线索并不意味这就是新闻

新闻线索只是一种信号,可能是真有其事,也可能是一种假象,甚至“鱼目混珠”。 记者要严格区别新闻线索与新闻事实的界限,不能把线索当成新闻。对线索一定要亲自采访、核实。

三、新闻线索的种类

1.“冰山一角”型。指向新闻事实本体之某部分。

2.“通幽曲径”型。指向该事实的媒介与途径。

获知新闻线索的渠道:

1 .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 .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 .通过记者耳闻目堵

4 .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 .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从传媒报道和各种资料。

第三节 做好采访准备

一、为何进行采访准备

1.有助于记者熟悉要采访的领域,找出采访重点、形成独特的采访思路。

2.有助于记者熟悉采访对象、取得对等交谈资格。

3.有助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对各种情况,提高采访效率。

二、 如何做好采访准备

1.平常准备

(1)理论的准备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

(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

(1)搞清与采访内容相关的政策法规

(2)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

(3)熟悉采访对象

一是关于某事、某地、某机构的背景资料。

二是关于某人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人物简历、性格特点和业务专长等内容。

简历:性别、年龄、工作经历、职务、人际关系

性格:嗜好、禁忌,以便在采访中投其所好,避免尴尬场面。

业务专长:得意之作、社会评价等

▲(4)拟定采访计划

xxxx采访计划

①报道思想(采访目的与动机(why)) :为什么要做这次采访。

②采访对象:(who)

③采访方式: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电话采访、现场采访。

④前期准备:资料、器械

⑤采访内容(what):采访什么

⑥采访方案(how) :怎么做

提纲:(when 、where、who、what to do)时间、地点、人物、 采访顺序、采访的重点等

问题纲要:要提哪些问题、哪些是重点问题、提问顺序。

a)准备尽可能多的问题

b)把问题适当分类

c)设计提问顺序

⑦应对措施:采访对象万一临时不能接受采访怎么办?有无其他采访对象等。

例:

20xx年新生军训采访计划

一、报道思想:

新生刚刚入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军训。如果让老生谈自己的感受总会和“辛苦”“受罪”联系到一起。那么,新生除了觉得“辛苦”、“受罪”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感受;既然军训如此辛苦,那么对于刚刚进校的新生会有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了解。

二、采访对象及范围:

参加军训的学生、教官及学校的相关老师

三、采访方式:

1、简单预约后,直接采访。

2、电子邮件或电话方式采访。

四、采访前期工作:

1、采访前准备相关的器材,如照相机、采访本、身份证明(学生证或口头说明)。 2,收集有关军训的具体安排,了解军训的具体项目。

五、采访内容: 20xx年新生军训的具体的感受以及军训对日后学习、生活会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六、具体方案:

20xx年9月20日;“北三”篮球场、龙山体育场、东八科技广场。

一)对于各个学院的军训方队的新生随机抽取提问:

1,同学你好,我是***的***,看到你们军训很辛苦,不知道你们觉得军训对你的来说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2,你认为军训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3,军训结束后,你们还会不会保持军训这几天养成的好习惯呢?

二),对方队的教官和每一个学院教官总负责人随机抽取提问:

1,教官好,我是***的***,不知道你是第几次接受到军训这样的任务?你觉得同学们军训卖力吗?

2,我们年年搞军训,你觉得在这短短的15天之内,你教会他们什么?又能教给他们多少?

三),对参与新生工作的老师随机抽取提问:

1,***老师,你好。我是***的***,想了解一下,军训作为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你觉的它能交给学生什么?

2,军训是要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选中信息点,编写成为新闻。

七、注意事项及备注:

1. 做充分的准备,不要提已经日程化的问题和常识性的东西。

2,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在不改变原有计划的前提下做出更为深入的提问。 3,注意核实里面的不确定的信息,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节 明晰对方心理

一、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

从新闻采访角度看,一般可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

二、根据采访对象心理选择采访方法

首先,新闻记者在正式接触采访对象前,应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对采访对象可能有的心理状况作一大概的分析,并由此定下大致的采访方法。

其次,在正式接触采访对象后,记者应十分注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并及时作出判断,确定自己的采访方法。

▲怎么理解采访中的“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

这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问的一种心理感应。

首因即是最先的意思。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通常人们称此为“第一感觉”、“第一印象” 。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交往的心理和行为。

晕轮效应(halo effec)又称“成见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些突出的特征起了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掩盖了其他特征和品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特征和品质。

记者与采访对象初次见面,双方的“第一印象”如何至关重要,采访对象往往是从记者的提问与谈吐中感受到记者的思想水平与为人品格;记者也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与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对方的品行与能力。这就是“首因效应”。而双方的“第一印象”又能起到先入为主、由此及被、引人入胜的联想、引申的心理作用,这就是“晕轮效应”。这两种效应往往联在一起。

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努力发挥“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积极作用,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

▲访问的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接近阶段——寻找与访问对象的相似点、接近点来“搭桥”,缩短距离,尽快接近。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相互由陌生到熟悉的阶段。

融洽阶段——记者运用各种吸引因素,进一步发展感情联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关系,促使采访对象产生交往动机和交拄热情。

沟通阶段——在通过接近、融洽的基础上,组织好采访提问,沟通双方感情与思想交流,千方百计了解、把握新闻事实。

激发阶段——随着采访的深入,采访对象积极性被激发,记者和采访对象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共同探讨,深化认识,把握事物的意义及其规律。

第五节 创造访问条件

一、访问时机的选择

一般说,选择采访对象认为方便的时机最好。

二、选择合适的访问场所

1 .是否能让双方都静下心来,形成融洽的谈话气氛,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

2 .是否能促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进入自己的“角色”,打开心灵的“闸门”

3.是否有利于表现新闻人物,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烘托新闻主题。

三.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四、要创造融洽的访问气氛

1.要善于寻找双方感情联系的“桥梁”。

2.尽快赢得对象的信任和好感。

五、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谦恭不流子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邵飘萍 )

六、遵守时间,信守诺言

第五章 采访的第二阶段

第一节 提问技能的掌握

定义:提问就是记者通过向访问对象提出问题,以了解有关的新闻事实及其材料和观点。

一、提问的类型

1 .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采访对象回答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2 .闭合式提问

这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问得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作直接的回答。

1.漏斗式采访

记者在采访当中,通常总是以开放式问题作为采访中的第一个问题。这样被采访对象才能张口说话,在回答问题时,不受拘束,可以轻松白如地漫谈。然后再由开放式问题逐步过渡到闭合式问题,以取得具体、明确的采访素材。在采访结束时,又可以提出开放式问题,这样有利于获取总结性的观点。问题提出的流程是: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2.倒漏斗式采访

以尖锐、短促、特殊的问题开头,然后再转入比较开阔的话题,是谓倒漏斗式采访。因此,倒漏斗式采访的过程一般是:闭合性问题-开放式问题

倒漏斗式采访的特点是:基于记者对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因而提问单刀直入,话题尖锐又不能不回答,故也称之为闭合式采访。它通常表现为记者追问、激问、错问,用以核实事实、深入发掘、扩展情况等。

二、提问的四种形式

( l )正面提。

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人,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

( 2 )侧面探。

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

(3)反面激。

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反面激形式又可从两个方面掌握:

一是激问。二是错问。

(4) 追问法

就是连续发问。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追问,就是记者围绕谈话线索或某一问

题穷追不舍、刨根究底地连续提问。

▲三、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 调整好态度

? 变物理采访为化学采访

?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紧张,要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 提的问题要让采访对象感到你是公正

? 记者越是咄咄逼人,就越难赢得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坦诚。

? 采访提问时要让采访对象感到自己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

? 问题中不应包含了个人的成见、偏见和没有根据的假设。

2. 注重问题的质量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出好问题需要记者对新闻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好的问题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① 与采访目的相关、与报道主题相关;

② 有针对性、有意义;

③ 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④ 采访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种“气场”,让采访对象愿意和你交流。

(2)判断每个问题是不是值得问,删除无用、无意义的问题

? 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问:

? 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回答我还不知道的事情或核实我不确定的信息?

? 这个问题是不是与我的采访目的有关、与报道主题有关?

? 这个问题是不是采访对象有资格回答的?

? 这个问题是不是受众想要知道的和应该知道的?

艾丰的六个“不要提”

一、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企图“一口吃个大胖子”)

二、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一点不提是难以做到的,但要争取少些。)

三、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即不要强加于人,给人竖根“杆”,让对方“顺杆爬”。)

四、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毫无意义和目的地卖弄技巧,会导致提轻率的问题。)

五、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就一般情况、一般对象、一般记者而言,直率不等于生硬。)

六、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即要善于引导,在交谈中发问,在发问中交谈。)

(3)提中立的问题

? 中立的问题就是问题中不含有错误信息、不含有提问者本人偏见、成见的问题。

(4)不问不该问的问题

① 不问可以轻易获取答案的问题

② 不问有成见、偏见的问题

③ 不问在提问中就含有答案或暗示答案

④ 不问显示采访对象愚蠢、失误的问题

⑤ 不问太复杂、无关信息太多的问题

3. 把问题根据采访内容和性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

GOSS 公式:

Goal-目标

Obstacle-障碍

Solution -解决

Start-开始

▲GOSS公式:是美国内华达大学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提出的一个设计采访问题的公式,即从目标(goal)、障碍(obstacle)、解决(solution)、开始(start)四个方面去组织、设计问题。

▲这是一种适合于各种情况的一个基本的采访技巧。这个公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即制造新闻的个人或组织,总是出于某种目的的(goal),并且也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某种实现上述目标的障碍的(obstacle),新闻制造者也总是要寻找到某种越过或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solution),然后再反回到目标,追问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的意见而开始的(Start)。

这个公式把采访时的提问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请采访对象谈谈他活动的目的。以引起他(她)的兴趣,同时也便于进一步提问,问话如“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呢?”、“你真正想干的是什么?”、“如果你一生中只能干一件事,那么你想干什么?”、“你们这一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了解为了达到此目的所遇到的困难。问话如“你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随碍是什么?”“为什么你不能那样做呢?”等等。

第三步需要了解是否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怎样使用这些方法。问话如“你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 “你们有什么解决矛盾的方法、计划?”。

第四部分要回过头来了解行动的思想或计划是怎样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对情况作全面了解。还可以问一下他(她) 还打算做什么等。问话如“这一设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等。

4.检查问题的语言,是否清晰?是否准确?

(1)提问宜简洁 ,忌罗嗦

(2)提问宜具体 ,忌抽象。善于把问题分解。

(3)提问宜间接,变“是什么”为“为什么”;改封闭型发问为开放型发问。

(4)提问宜深刻,问到点子上

(5)提问宜节制,讲究分寸

5.时间较长的采访,可准备“预热”问题,把敏感问题留到最后

6设计转换话题的过渡

7.预测可能的回答并做好相应准备

第二节 主持调查座谈

一、含义

座谈会采访是指记者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对象进行采访的一种新闻采访样式。

座谈会采访有两种:

1.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向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了解真相。

2.社会热点或事件,向相关人员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二、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1.节省时间

2.互相启发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美国人亚历克·奥斯本提出来的,是一种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某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交流,广开言路,诱发灵感,在与会者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产生共鸣,达到组合效应的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

3.及时验证

三、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4.要采用漫谈。

5.不要轻易下结论

6.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第三节 倾听

一、 倾听对于采访的意义

1. 倾听决定了记者是否能够抓住最关键的信息,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挑选出来

2. 通过倾听,获取细节、了解故事、学习经验和知识、拓宽视野、批判性地接受信息等。

3. 不仅仔细倾听,还要一边听一边思考。

二、倾听的方法:

? 1.明确目标

? 判断什么是要重点倾听的东西;什么是关键事实;采访对象可能有什么观点 ? 2.关注变化

? “变化”意味着说话人的心境、情绪有所转变

? 记者要快速地抓住变化对采访对象建立一个“基准”

? 3.在倾听中的思考

? 第一,采访对象说了什么。

? 第二,采访对象怎么说的。

? 第三,有没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观点和情绪

? 4.通过提问、陈述强化倾听

? (1)通过提问或陈述,鼓励采访对象继续说下去

? (2)通过提问或陈述,挖掘采访对象话中的“言外之意”、“话外音”

? (3)提问或陈述还可以帮助记者总结、重复刚才听到的内容

? (4)通过提问或陈述追问细节或揭露错误

? 5.倾听时应克服的障碍:

1) 克服选择性倾听

2) 克服缺乏兴趣

3) 克服偏见和情绪

第四节观察

▲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

? 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有85%以上是依靠视觉获得的 。

? 见人所未见,察人所不察

? 观察的意义

? 1.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 2.增强现场感和视觉化效果

? 3. 观察到的细节,是吸引读者的强大磁铁。

? 4.当记者无法提问时,观察成为重要的素材来源

观察的方法:

? 1.发现“脱离常态”的事物。

? 跟踪“常态中出现的偏差”

? 与其问“出了什么事”,还不如问“出了什么从没出过的事”

? 2.发现“琐事中的崇高”。

?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 物:形状、颜色、特点

? 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 3. 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

? 激发读者的现场感、想象力和情感

? 4.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 “发现就在于看到所有人都看到的事情,但却想到其他人没有想到的东西。” (森

特·乔尔吉)

要不停地问自己: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和其他事物有何联系?

? 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麦尔文·曼切尔)

“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就是要求记者要有好奇心,保持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新闻,从平凡的事实中攫取到有价值的材料。

“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就是要求记者要眼光老到,善于思考和分析,有较高的鉴别力,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准确判断哪些是值得报道的,哪些是不值得报道的。

第五节 强调当场笔录

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

(一)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

(二)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和思路

(三)记录观察所得

(四)记录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

(一)快速有效地记录

▲(二)笔记的记录内容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思考

(7)核实记录材料

(三)适当的总结

(五)图像记录

(四)善用录音设备

第六章 采访的第三阶段

第一节 验证材料

验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投入记者智力

2 .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

对采访素材进行整理,即通过人为的努力,对处于芜杂、凌乱状态的原始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之变得有序。

一、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

(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

(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

(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

▲二、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

第一,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人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第二、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如 △ 、 ★ 、√等。

第三,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 1 、 2 、 3 、 4 .或是甲、乙、丙、丁,或是 a 、 b 、 c 、 d 。

三、对采访素材的介析取舍

(一)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1.审视采访对象提供的新闻事实

2.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

(1 )从时间维度上进行梳理

(2)因果关系维度

(3)矛盾分析维度

(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

1.首先要考虑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

2.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素材

3.顾及媒体特点所提出的要求

(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

(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第三节 积累材料

▲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复习重点

本次考试题目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10个,共10分;

二、名词解释5个,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答题3个,每小题5分,共15分;

四、分析题1个(分析一段材料的新闻价值)10分

五、操作题(根据材料写一份采访计划)1个, 20分;

六、写作题(根据给定的原始材料撰写—则消息),30分。

一、 名词解释(选5个)

“无冕之王”,客里空、新闻价值、人性化新闻、新闻敏感、漏斗式采访、GOSS公式、头脑风暴法、报道思想,藏舌头

二、简答(选3个)

1. 艾米利达斯提出“新闻嗅觉”要求记者有哪几个方面的判断能力?

2.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 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 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

5. 访问的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6. 好的采访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7. 如何使采访问题清晰、准确?

8. 采访中倾听的方法有哪些?

9. 采访中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更多相关推荐: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1:是不是人物专访?如何定位答:不是人物专访,而是事件采访。这是针对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从而使自己卷入了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这个事件进行采访的。2:请分析采访对象的特点。答:刘姝威…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总结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于20xx年设立,新闻采写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年的授课历史。在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杨征南黔东南电视台电视新闻是一门艺术它是声画的结合也是光和影的结合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所需的新闻消息也给人们以视觉享受但电视新闻采访却不是一门容易完成的功课需要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和心血电视新闻采...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品举例

月亮姐姐用爱哺育孩子成长她十年主持生涯中的这些小故事既感人又给人以启发金华日报1月24日报道本报记者叶骏通讯员沈勇我非常希望借助浙江师范大学丰富的儿童文学专业资源把节目做得更好更有助于儿童成长1月20日上午央视...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2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版3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xx年版4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

新闻采访与写作授课计划

山西工商学院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班级12新闻班二级学院部传媒学院学院部院长教研室组长任课教师郭倩填写时间20xx年9月2日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说明20xx学年第学期234填写说明1授课时数以两节为...

采访公司高层新闻写作

集团董事陈薇薇女士战略会晤Burberry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bailey新长海广场定鼎东长沙高端商业王座布武核心区应Burberry巴宝莉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bailey先生邀请近日新...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D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A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

采访新闻范文怎么写,可不可以代写?

往上推软文城专注新闻软文营销推广采访新闻范文怎么写可不可以代写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

新闻写作试卷1 期末考试 新闻 采访与写作 大学 高职高专 本科

号考线名姓封密级班校学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20xx20xx学年上学期11T新闻采编班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试卷A命题陈文耀一填空题共5题每题两空每空1分共10分1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第一章绪论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新闻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新闻采访的基本形式以及我们在新闻采访中必须坚持的正确的认识路线第二章感知与判别新闻了解新闻敏感的具体内容明确新闻敏感与新...

新闻采访与写作(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