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时间:2024.3.27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

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 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3个学习主题。

(一)放眼看世界。 1、世界有多大;2、多彩的世界;3、与世界同行。

(二)珍爱和平生活。 1、战争的记忆;2、和平卫士; 3、放飞和平鸽。

(三)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哺育了我们;2、地球的伤心事;3、为了地球的明天。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世界政区.世界的大洲大洋.世界上的国家的多少.引导学生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

2.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炮火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耻辱,带给人的心灵的创伤,了解友爱.和平和幸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应该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世界上空。

3.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1. 学会在世界政区地理位置分布大小等特点。

2. 在世界地图上正确地了解世界的大洋和大洲以及他们的相关资

料,了解一些世界地理和世界之最。

3. 放眼世界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的自然景观。

4. 了解中国正在迈开大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走向世界,

与世界同步,了解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和一些相关的世界组织。

五、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六、教学进度安排:

(见下页)

更多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

人教版六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

小学六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一基本分析1教材分析从总体上看本册教材是这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以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大视野本册教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doc山东版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

品社六年级(上)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王金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六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1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3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以上几个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与实践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之间能相互合作共同进步通过生活实例的启发思想认...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六年级郇海宁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30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沙梁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六1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他们大部分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深...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