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中学美术17册教案

时间:2024.3.19

美术教案

初三

港口中学 于海霞

2010-9-1

第一课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 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

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

状态。

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第二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为主。

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赏析中国画的能力,对用笔用墨的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课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把握住这一点才能通过笔墨来抒发胸臆。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

四、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 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六、课前准备:教具 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等

学具 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

七、教学过程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

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2、教师选取造型、构图较好并有笔墨技法的作业给予表扬,指出用笔和用墨中存在的问题。

3、布置作业并结束新课。

第三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为主。

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

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赏析中国画的能力,对用笔用墨的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课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把握住这一点才能通过笔墨来抒发胸臆。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 造力。

四、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 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荷花》范作(中国画)供学生欣赏,说明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激励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

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

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 用墨:

干、湿、浓、淡、焦。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

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四、学生进行练习(临摹画一幅写意荷花)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2、教师选取造型、构图较好并有笔墨技法的作业给予表扬,指出用笔和用墨中存在的问题。

3、布置作业并结束新课。

第四课 熟悉的韵律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版块为用画笔体验诗韵,可以认为是前面知识——水墨画学习的复习和升华;第二个板块是让色彩歌唱,则是在努力寻找色彩的韵律与音乐的一种通感,进行探索学习;第三个板块为看这些画,跟随作者的思绪,阅读作品的情感,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其实是要求我们在绘画中体现音乐的旋律,在音乐中感悟绘画的意韵,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第四个板块为画音乐,画我们爱唱的歌,让我们放飞心情,就是要求我们在前面探索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绘画的元素(如线条、色彩等),在自主或合作中进行创新学习。

二、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欣赏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中的优秀作品,了解音乐、诗词的韵律感,认 识到音乐、诗歌和绘画的共通之处。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音乐的节奏与韵律以及诗歌的意境。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音乐、诗歌、绘画中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体验与探索诗歌、绘画中的韵律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学准备

教师:(1)课前安排:教室情境布置;电脑房、音乐室和图书室联系;多媒体演示设备的准备;发放美术课笺。

(2)教具准备:准备学生感兴趣的诗词录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动画MTV若干、图片若干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绘画工具。

学生:预习教材;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和音乐;带好绘画工具及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题导入

结合初二时课本上关于两首歌词导入本课,要求学生表演吟诵自己最熟悉的诗词,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体验韵律的内涵。

(2)自主探究

①通过课件欣赏国画作品,要求学生用诗词或音乐来表现这幅作品中的韵律。 ②让学生探询生活中究尽有那些韵律美并寻找一种最能体现自己生活中熟悉韵律的表现形式。

方式:分小组合作(自由组合4人以内)。

活动地点:熟悉的韵律之音乐(电脑房、音乐室)

熟悉的韵律之诗歌(图书室、电脑房)

该环节需要加强四地(电脑房、音乐室、图书室、美术室)的指导与巡回。 ③师生交流探询结果,填写美术课笺。

(3)初学大师

①通过课件欣赏马少峰的《静夜思》(配音)。

②通过课件欣赏扬春华的《晚晴》(配音)。

③通过课件欣赏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 设问:

A你在奥基弗的《音乐—蓝与绿》中感受到音乐旋律吗?是一种怎样的音乐意境

呢?

B这样的音乐你是如何从画中体验到的呢?

(4)课堂整理

要求学生将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及回答内容进行整理,强化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

(1)加强引导

①课件显示 “舒缓”一词后教师提问说说“舒缓”的含义,或者做一个“舒缓”动作,哼一段表现“舒缓”的音乐。学生回答或进行表演。

②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故乡的云》费翔)。

③再欣赏一段和前面风格反差较大音乐(DJ音乐)后教师提问说说这段音乐又是表现怎样的一种韵律呢?能用那些词语说出。学生回答(激越、高昂、乱……)。

(2)再学大师

①再次欣赏马少峰的《静夜思》(配音)。

②再次欣赏扬春华的《晚晴》(配音)。

③再次欣赏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

设问:

A《向德彪西致敬—》杜菲表达出了他对德彪西的音乐一种怎样的感觉? B作者运用了怎样的线条与色彩来表达这种感觉的?

C两位画家在用绘画表现音乐时,各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式?

(3)构思实践

①师生共同欣赏几米的连环画。

要求:欣赏时要跟随作者的思绪,阅读作者的情感,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②欣赏动画MTV《东风破》和《丁香花》。

③学生作业。

要求:我们的作品可以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也可围绕同一主题,由小组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单幅画,再组成一个系列。另外各小组同学在作品中要注意构图和组画的样式。

(4)展示评价

①作品展示、交流时学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

②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

要求:每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作业时还需要通过讲述、音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作品的韵律。

③交美术课笺。

④教师点评。

(5)拓展与延伸

①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

②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或音乐(可以自己吟诵或翻唱),制作成动画MTV。

第五课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园林艺术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将自然与人工创造的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的中国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本单元从苏州四大名园入手,介绍了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分析了园林的造园要素。教学中以苏州园林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扩展到其他的园林建筑。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旅游中或从电视上多多少少接触过园林艺术,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赏析园林对珍惜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苏州四大名园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技能目标:在对园林艺术造型要素的分析与研究中,让学生体会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园林——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园林的造型要素

教学难点

中国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呵造林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教师准备:有关“苏州园林”的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播放电视《红楼梦》片断提问:这部影视作品改编自哪一部中国古典名著?他们在参观什么地方?由此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苏州园林

想一想:供皇帝享受的皇家园林建于何处?官僚贵族所建的私家园林又多集中于何处? 学生活动:苏州现存的十余处名园中有四个园林被称为“四大名园”,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每组派一名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个园林。

(1) 城市山林沧浪亭 (2)假山王国狮子林 (3)拙政园 (4)留园

第二部分:园林元素

提问:你知道私家园林有多大吗?为什么古人要在咫尺之地凿池堆山,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步移易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效果吗?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教师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其他园林

想一想:除了苏州园林,还有哪些园林?它们有区别吗?

找一找: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看一看我国哪些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三、拓展阶段

找一找你所居住的地区有没有古典园林?假期出去旅游时可以到哪些园林参观?参观旅游园林美景时别忘记欣赏一下园林的造园元素。

第六课 与建筑相伴的壁画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属于第十七册中“造型·表现”单元, 壁画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在墙壁上、院子里、马路上勾画过许多“作品”。 教材通过一系列古今中外的优秀壁画精品以及学生自主完成的主题壁画作为桥梁。使学生得以轻松快乐地走进“壁画”。同时教材并非仅仅介绍了壁画,而是围绕壁画向我们展现了壁画文化。敦煌石窟壁画的精妙,西斯廷教堂壁画的宏伟。本课通过古今中外优秀壁画精品的学习进行综合提升,从中体现美术与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以及实践,突出课堂中美术的人文特性,从中

全面的了解和合作创作壁画。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壁画的定义,体验壁画与环境、历史、文化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壁画,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壁画的多种形式及其与生活的关系;根据主题进行壁画创作。

教学难点

主题的确定,绘画内容,艺术形式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从生活导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导入课题(如操场墙上的画)

二、深入阶段:

(1)欣赏作品,了解壁画

定义: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

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干壁画、湿壁画、丙稀画、淡彩画等。

欣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袁运生的《 泼水节》张仃的《哪吒闹海》祝大年的《森林之歌》等,感受绘画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

讨论: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幅? 你从中学到什么?

(2)欣赏生活中的壁画

学校体育馆壁画,科学活动室壁画 瓷砖上的画

壁画因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3)用黑板完成的主题壁画

步骤

选定主题

先画出大的构图布局

集体绘制细节

基本完成

(5)欣赏图片(学生完成壁画的过程)

(6)分组合作草图(喜迎艺术节等)

(7)展示草图,交流点评

三、拓展阶段

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壁画,收集中外壁画的资料。

第七课 生活中的标志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征,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标志的功能和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与特点。

技能目标: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

情感目标:在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能用生活中的标志指导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能够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电脑课件;各种标志图片;自拍的校园环境图片资料。

学生:课本、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件展示20xx年奥运会会徽)问: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吗?

这个标志就是20xx年奥运会的象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标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

一起研究它们。(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标志)

二、感受体验

广告视频(可口可乐)

思考:说说是什么广告?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的标志,下面我们就分成三类给大家介绍一下。

PPT展示标志图片,分类展示(公共标识类、商标类、徽标类)。

小结:公共标识类(指用于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和建筑与环境中的指示系统符号,如交通标志及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商标类(商品的标记,它是品牌形象中的视觉核心,广泛用于商业领域),徽标类(用符号来象征其使用者的身份标志,如国徽,国旗,团徽,团旗,队徽等)

二、讨论分析

师: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处处可见,(PPT展示我们身边的标志)问: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小结:我们可以概括为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识别、指示、引导的作用。

师:既然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呢?从造型色彩上分析。我们一起看一看。(PPT展示一组标志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并分析这些标志的特点。(从标志的基本形状,颜色,图案,及同内在含义的联系上去引导)

小结:标志具有:简洁、概括的特点

公共标识类标志的颜色具有特定的含义。请学生打开书21页,让学生分析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同时结合教师屏幕上的标志进行分析)

汇报:红色是禁止,黄色是警示,蓝色是指示,绿色是安全、环保。

要遵守公共标识标志中所规定的内容,做文明守纪的小公民。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21页的学生作品,找出你喜欢的作品,说说喜欢的理由

课件校园环境平面图,同学们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在这里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生活,非常快乐,学校好像缺少很多标志,请找一找校园中缺少标志的地方,说明理由。

四、创作体验

布置创作作业:今天,就让我们为学校,为同学们做点贡献,为学校的不同地方或者角落设计一个标志,指示引导大家的行为,注意要体现标志的特点。

五、展示交流

将创作的作品展示在前面,介绍创作寓意,师生共同评价。告诉同学将把这些标志送到辅导员手中,当成素材,制作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里老师替学校谢谢你们。 “同学们,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同学们课后到生活中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各种不同风格的标志,回来后与同学、老师、家长继续探讨有关的知识。并且按照标志的要求去做,做个文明守纪的小公民”

第八课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招贴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对招贴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因此,本课的重点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招贴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招贴的学习大体上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第1课时)认识和了解招贴的特点的作用,分析招贴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招贴的艺术美感。(第2课时)了解招贴设计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第1课时)感受招贴上的文字、图形及色彩,学会互相交流视觉感受,(第2课时)让学生体会招贴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学会设计制作招贴。

情感目标:(第1课时)体会招贴的艺术美感。(第2课时)合理评价同学设计的招贴;能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得到启发,体现出招贴设计的形式美,激发学生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第1课时)了解招贴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分类;了解招贴的基本作用;了解招贴画的构成内容和基本构成形式;(第2课时)了解招贴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动手尝试招贴设计。 教学难点

(第1课时)招贴画设计的形象素材图案处理(第2课时)各设计要素的合理组合,学生作品个性化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工具等

学生:收集的海报图片,绘制材料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阶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招贴,了解学习招贴,并且一起来制作一张招贴。(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深入阶段

1、招贴的特点:

师: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张大家都很熟悉并且喜欢的招贴。这是什么招贴呀? 生:肯德基

师:大家通常都在哪看到这张招贴啊?

生:肯德基门口。很好说明是张贴在户外人群流动大的地方。

师:当大家着匆匆的脚步行走在大街上,为什么这样的海报能吸引到你呢?

生:好吃,夸张。

师:它的图片非常夸张,把超霸鸡翅堡的鸡翅比做飞机的机翅非常大,说明招贴里有图片,除了图片还有什么?

生:文字。

师:是的,这个文字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文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运用的是什么字啊?

生:艺术字体。

师:如果这个招贴和我们墙上看到的水粉画一样,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吗?

生:不能。

师:所以招贴的画面是非常大的。那么当大家看到这么好看的招贴时肯定就要让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吧,所以就起到了宣传的作用。那么其实刚刚啊同学们回答的几个问题呢正是招贴的四个特点,我们一起来开一下

招贴的四个特点(1)画面大(2)户外(3)宣传作用(4)图文结合的平面广告(多媒体显示招贴特点)

2、 招贴的定义:

由招贴的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招贴的定义:招贴画出现在较大的公共、空间,对象是流动的人群针对“大”与“动”的特点,决定招贴画要在短时间内准确传达特定的信息,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显示招贴定义)

3、招贴欣赏

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一组招贴作品(多媒体:招贴欣赏)

(多媒体打开绿叶招贴)大家第一眼看到了什么?生:绿叶。仔细看呢?生:房子。在绿叶旁边看似叶子的部分实际上是拔地而起的房子。那么大家再看看上面的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每天从地平线生起的不仅是我们的城市,还有我们的绿色”那么大家知道这副招贴宣传的什么?生:美好城市。是的那么这张招贴呢有绿色有城市就是要我们一起共建绿色城市。

(多媒体打开巧克力招贴)大家看这是在宣传什么?生:巧克力。为什么是巧克力呢,上面明明还画了一男一女,应该是一对情人,为什么宣传巧克力还要画一对情人呢?

生:都很甜蜜。对了,他们的共性就是甜蜜,看到这对情人就算大家没有吃到巧克力也能知道有多甜蜜了吧。

4、 招贴分类:

大家对比看看这两张招贴他们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回放“绿叶招贴”,一张是宣传绿色城市,一张是宣传巧克力,那么这两张招贴分别是什么招贴。生:公益和商业招贴。 很好大家很快已经学会如何区分公益和商业招贴了,(多媒体打开:招贴分类)招贴分类:公益招贴 商业招贴。

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一边欣赏,大家一边齐声回答我这是什么招贴

(多媒体打开缺口招贴)这张招贴大家知道在宣传什么吗?学生:??.这张招贴宣传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缺口就像腐败分子,水相当于我们老百姓的税,不断从缺口中流失 危害了我们群众的利益。

(多媒体打开可口可乐招贴)学生:可口可乐招贴。整张招贴用红白两色,吸引人们注意。

(多媒体打开化妆品招贴)学生:唇彩,指甲油。它特写了人的嘴唇和指甲来宣传它的唇彩和指甲油,非常绚丽夺目。勾起爱美人士购买的欲望。

(多媒体打开地球保护伞招贴)学生:保护地球。红色的伞就是保护地球的保护伞,后面是狂风暴雨,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地球。

5、招贴设计要素:

看了这么多招贴,大家都在招贴上看到了什么?生:图片、文字。

如果这些招贴的颜色像墙面一样黑漆漆的可以吗?

生:不可以,颜色要鲜艳。说明颜色对比要强烈。

那么这三点正是招贴的设计要素1、图形2、文字3、色彩

三、总结阶段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第2课时

一、导入阶段

复习上一节课知识导入新课

二、 深入阶段

1、设计原则

设计一副好的招贴不仅要知道它的设计要素,还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我们来欣赏一幅大家很熟悉的招贴(多媒体显示蛋挞招贴)

(1)这是什么?学生:蛋挞。什么蛋挞?学生:葡式蛋挞。这是葡式蛋挞而不是广式蛋或者其他蛋挞。大家从哪里可以看的出这是葡式蛋挞?学生;后面的葡萄牙建筑。很好,说明它明确传达了它的主题——葡式蛋挞。

(2)整副画面它将蛋挞放在画面的右下角位置,其他地方都用了什么颜色?学生:黄色。黄色看上去像什么?学生:蛋黄。就像是蛋挞里的蛋黄,而且黄色是最让人有食欲的颜色,如果换成绿色蓝色大家会有食欲吗?学生:没有。所以它的构思是非常新颖的。

(3)看整副画面是除了蛋挞就是黄色,说明是很烦琐还是简洁?学生:简洁。说明构图简洁。

(4)那么大家一看便知道这幅是招贴而不是水粉或者油画,那么大家从哪看的出啊? 生:电脑设计。背景是电脑设计的,蛋挞是实物图,两者相结合。大家一看便知是招贴,说明形式感很强。

2、 如何设计招贴

我们知道了招贴的特点、定义、设计要素、设计原则、并且欣赏了这么多招贴作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招贴呢?接下来请看看招贴设计通常所需要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动手搜集素材

第二步:从素材中选择必要的图形

第三步:根据主题选定标题和文字

第四步:决定构图的形式

学生作品欣赏:

大家看了这么多招贴,可能觉得都是电脑设计的,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副学生作品(多媒体欣赏学生作品三幅)

三 教师示范阶段

可能看了这么多大家想亲手设计还是觉得无从下手,那么老师就先来示范一下如何起草招贴。(教师示范校运会招贴)

四、学生作业阶段

那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来亲手设计招贴了,主题是围绕校艺术节的美食一条街。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招贴,每组宣传不同的美食。第一组:鲜榨果汁 第二组:糕点 第三组:烧烤 第四组:油炸食品 第五组:臭豆腐 第六组:麻辣烫

五、展示交流阶段

各组互评,教师点评。

第九课 整体形象的塑造--CI设计

教 材 分 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是在前几课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整合,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CI设计活动,综合运用设计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索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从而体现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第1课时)让学生认识CI设计,并在收集和认识的过程中体验社会的前进步伐。

(第2课时)了解CI的基本设计程序和规律

技能目标:(第1课时)展示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

(第2课时)指 导学生制作简单的CI设计,让学生了解CI的设计过程和特点。 情感目标:(第1课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第2课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第1课时)了解CI的基本设计程序和规律

(第2课时)尝试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CI

教学难点

(第1课时)初步掌握并应用CI的基本设计程序和规律

(第2课时)创作有特色的CI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第1课时)CI设计的范例及CI的相关资料 (第2课时)多媒体课件 学生:(第1课时)收集CI设计的相关资料。(第2课时)CI设计的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套海尔CI案例图片

师:大家看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发现吗?

生:

师:这些就是CI设计作品。

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举例说出自己熟悉的CI设计作品,理解CI的基本概念。

二、体验阶段

(1)欣赏CI设计成功范例,分析CI的基本构成内容。

CI设计项目包括基础设计和应用设计两大部分。基础设计也称“基本要素设计”,是指设计构成整个CI系统础性元素,是以标志为核心的设计。基础设计的内容有标志、字体、色彩、标语、造型、图案和它们的各种组合方式。

应用设计是把基础设计具体应用在各个需要展示、识别的领域中,包括办公用品、广告与展示、商业与企业环境、服装、产品包装、室内外环境和交通运输工具等的设计。 CI是一种系列设计,把同一要素广泛用于不同的物体上,是进行系列设计的关键。

(2)交流探究CI的意义与作用。

CI的目的是塑造和建构形象,以便公众识别、认同、认可。

(3)讨论CI的应用范围,并交流为学校活动进行的

CI应用设计构想思。

三、总结阶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校园CI设计构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四、课后拓展

收集生活中的成功CI案例,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

第2课时

一、问题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CI,如果我们现在为 学校艺术节搞一个CI设计,你会怎么安排呢?

二、归纳整理

(1)CI设计程序:

a调查与定位,确定自己的“位置”、“身份”、“角色”、“目标”和“个性特征”,然后用定位的结果指导CI的设计。

b基础设计,以标志为核心的设计。

c应用设计,具体应用到各个需要展示、识别的领域。

d.编制“CI手册”。

(2)CI设计规律。

CI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整个系统形象的统一性和独特性。

三、实践应用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请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活动,有条理地做一套CI设计,注意要保持整个CI系统形象的统一性和独特性。

四、评价小结

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业的方式。

五、课后拓展

分析评价你周围常见的CI案例,如果有不适当的地方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为没有CI设计的单位、场所和社会活动模拟设计CI。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美术课课时教案--范例

中学美术课课时教案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xx年5月6日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教材分析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

中学上课的美术之试讲教案的样本很好哦

中学美术试讲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美术第册第课板书课题课型是这一课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采用教学法板书出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中 学 美 术 教 学 设 计

1234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人物速写初中美术朱莲芳一教学案例教学背景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

中学美术课教案

中学美术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卡通形象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

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年级九年级日期20xx2课题构图课时2执教张新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构图在绘画中的...

中学美术藏书票教案

城南中学美术课藏书票课程教案授课班级高2年级14班教学课题藏书票创作教学目的要求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科教兴国要实施素质全面教育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

高中版美术试讲之教案模板和模式 2-

中学美术试讲教案模板造型表现课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美术第册第课板书课题课型是这一课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采用教学法板书出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美术教案:《素描风景写生》教案模板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美术教案素描风景写生教案模板第四课素描风景写生铅笔线条表现的风景画一教学目的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

初中美术教案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各位评委老师好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评委老师好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同学们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类文化同学们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类文化这位同学来说说书籍...

中学美术教案(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