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复习

时间:2024.3.27

第一章1、对外汉语教学: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3、: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4、跟教学相关的六个基本问题:谁(WHO)、什么(what)、怎样(how)、何时(when)、哪里(where)、为什么(why)。

5、学科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

6、语言学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中最直接、最核心的基础。(12)

7、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

8、跨文化交际:主要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的交际。

9、跨文化交际包括:价值取向、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

第二章1、母语:从一般意义来讲。母语就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通常是指本国或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2、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3、第一语言:是一个人出生以后获得的第一种语言,一般是人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

4、第二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第二语言专指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意外的语言。广义的第二语言则泛指除第一语言外的语言,也就是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涵盖了在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里的教学和学习。

5、外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广义的说,第二语言和外语是包容的关系,有无学习环境的角度区分。

6、习得: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

7、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8、习得的有关理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9、习得与学习的差异:

10、语法翻译法:理论基础:语言学: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联想心理学

               基本特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教学基础,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教授“规范”的语言,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用母语教学,教学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

11、直接法:理论基础:语言学: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以及连贯语法理论

                      心理学:联结主义心理学

           基本观点: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以模仿为主,以口语为基础,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12、听说法:理论基础: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基本原则:在反复操练中形成习惯,达到自由运用的目的,听说领先,以结构为纲组织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严格纠错,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13、认知法:理论基础:语言学:转换生成理论

                      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主张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

                    (3)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4)主张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5)适当使用学生母语。

                    (6)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

                    (7)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14、功能法: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交际能力,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基本原则: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

功能和意念为纲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对错误比较宽容

循环递进的教材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螺旋式上升)

学以致用,注意因材施教,按需求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15、任务教学法:理论基础:语言学:交际法

                         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原则:语言、情景真真实原则

                          形式与内容相平衡原则

                          “扶助性”原则

                          任务的系统性原则

                          “用中学”原则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原则

第三章1、语音教学:

特点:音素教学:从汉语单字的音素及声调的单项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词组、句子和会话练习。

     语流教学:从会话入手,先教句子,音素在会话练习中得到纠正。

原则:科学性原则:讲授的知识和概念要准确,遵循有效的教学规律

      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对比性原则:普通话——学生母语

直观性原则:元音舌位图,五度标记法

趣味性原则

语音教学贯穿始终——集中教学与长期训练结合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方法与技巧:模仿法:直觉模仿——自觉模仿

            教具演示:吹纸片法

            手势法:平翘舌音、声调

            对比听辨:普通话——学生母语

                      正确发音——错误发音

                      汉语本身——相近的音

            以旧带新

            夸张法: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掌握后恢复正常)

2、词汇教学

特点:数量不多的语素,构成大量合成词

     构词以复合法为主,偏正式最为常见

     双因词比单音词多,但单音词在口语中比重很大

     语素造词理据性突出,词语表义比较明确

     同音词数量很多

     同义词数量多,音节数量不等

     存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和带有叠音形式的词,叠音形式多样化

原则:层级原则:按词语难度和使用频率分层次教学并参考习得顺序;还需要考虑词语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需要。

     掌握汉语结构法,注重语素教学,

     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

     精讲多练的实践原则

     不同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要求(积极掌握词汇——表达性词汇,消极掌握词汇——接受性词汇)

不同课型对词的讲解重点有所不同

方法与技巧:生词展示:按生词表带读,学生跟读、朗读

                      板书展示:按词类排列的展示,按相关意义排列展示,按词汇等级排列展示

           生词讲解:直接法:图片、实物展示或手势、动作表演

                     翻译法(初级阶段)

                     以旧释新:刻苦,恐怕,幸福

                    语素法:    注重

                     设置语境: 该  都

                     举例子(抽象词)

                     比较法: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

                     搭配法:名词——量词的搭配                           

动词:跟哪些词搭配,不跟哪些词搭配,搭配的条件

形容词:前面能否加“很,不”,跟什么动词搭配

                     类聚法

3、语法教学:

特点:词序、语序对语义表达有重要作用,词序的不同造成了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不同。

     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话题比主语更为突出

     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都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

     有一些特殊的词类和词:量词,语气词:呢,吧,介词:把、被,方位词:上,下。

     语法形态比较少

     特殊的动词结构:动补结构:看见,跑得快,学了一个月

                     动宾离合词:见面,鞠躬,结婚,帮忙

原则: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语法结构教学与语义、语用教学相结合

      由句子扩大到话语篇章

      精讲多练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

方法与技巧:语法点的展示:听写含有语法点的句子

                          提问或对话引出语法点

                          实物、道具、图片、动作演示

          语法点的讲解:A归纳法,它是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是一种有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B演绎法 由一般的原理(或叫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三段论就是这种推理的基本形式。

                       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先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运用公式,符号

          借助图片、简笔画和其他教具

          动作演示

          对比

4、汉字教学

特点:性质:具有表意性的语素文字

      数量:总量很大,常用字有限

      结构:部件是构成单位,笔画是最小单位

原则:严格限制数量 3000以内

      区分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

      先认后写

      以部件为中心

     了解汉字结构组合特点和书写规律

     充分利用形声字形旁、声旁的表义、表音功能

方法与技巧:先教基本笔画名称,再教书写规则

           先教独体字,再教笔画比较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

           展示汉字:看图识字,板书突出,卡片示字、旧字带新字

           解释汉字:借助古文字形体释字,利用形旁释字,俗字源和联想释字

5、文化教学

教学内容:语文课里的文化教学: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

                              语言本身包含的文化内容

                              对色彩、动植物、物品等的情感色彩在语言中的反映

          专门的文化课教学

原则:客观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可接受原则,交际性原则,对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第四章:1、汉语综合课:语音教学:初级阶段,打好语音基础,要求语音语调基本标准

                         中级阶段,有针对性地正音,注重声调、语调的训练,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重音、停顿等表达语义

                         高级阶段:在继续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声音技巧的能力

              词汇教学:初级阶段: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生词,理解和掌握常用词的基本意思与主要用法

                       中级阶段: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能较为自如地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

                       高级阶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掌握尽可能多的形式

             语法教学:初级阶段:汉语语法的最基本项目,重视语法结构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汉语的句型和词序,培养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

                      中级阶段:扩展和深化,包括常用虚词、常用句式和结构,关联词语,复杂谓语,多项定语、状语

                      高级阶段:语篇的训练,掌握构成语篇的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2、汉语口语课

初级阶段:掌握初步的口头交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满足基本的学习和生活

中级阶段: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满足一般性日常生活、社交及一定范围内的工作需要,能够就熟悉的话题发表个人的看法,参与讨论,能够进行较有条理的成段表达

高级阶段:不断提高运用汉语进行高层次口头交际的能力,学生能够就学习、社会生活的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和辩论,能较系统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较强的成篇表达能力

3、汉语听力课

初级阶段:能基本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能 听懂教师用较慢的普通话所做的讲解,具有初步的猜词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如见面、介绍或购物时的简单谈话,了解他人对某一事物叙述的基本内容,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语速为120——140字/分

中级阶段:能听懂用标准普通话或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所作的、语速正常(180——220字/分)、有关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会话、一般性交涉或业务交往的谈话、大学入系基础课程的课堂讲解、题材熟悉的新闻广播等

高级阶段:能听懂用普通话或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所作的语速稍快的、内容较复杂的讲话或会话,以及语速正常或稍快的广播、电视中的新闻类节目,语速为200——240字/分

4、汉语阅读课

初级阶段: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分析处理文章的方法,掌握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逐步积累汉语阅读的经验,使语言知识最终转化为言语技能

中高级阶段:从阅读技能训练入手,通过阅读大量的书面材料,系统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

5、汉语写作课

中级阶段:通过学习范文扩大词汇量,学习不停语境下的各种正确表达方式及一般的修辞技巧,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级阶段:训练学生熟练写作各种文体的能力,既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化,又要注意表达效果

第五章

1、对外汉语测试:是一种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心里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的特点而设计的,以考查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交际能力为核心、兼顾考查汉语知识的语言测试。

2、测试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目的性

测试的类别:测试目的:成绩测试,水平测试,分班测试,潜能测试,诊断测试

3、            测试命题方式:分离性测试,综合性测试

            判卷评分方式:主观性测试,客观性测试

            反映成绩的方式:常模参照性测试,标准参照性测试

4、分析的指标: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效度:指测试的有效性,即测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期的测量任务

            难易度:指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测试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常用p来表示

           区分度:指用来测试的题目对不同被试者之间语言能力差异的其别程度

5、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或分数)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或分数)中,大量数据(或分数)向某一点(或数值)集中的情况。

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离散量数:包括全距,四分位差

第六章

1、迁移: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消极作用,叫负迁移。

2、偏误:当两种语言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意思时,学习者将第一语言认知机制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就会产生偏误。

3、对比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第二步,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第三步,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这要依靠参照点的有效性——即可比性。

                 第四步,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形成预测。

4、语言普遍性:有关语法成分、句法结构以及句法转换等适合所有语言的知识和原则称为核心规则,而各种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结构称为外围规则。

5、标记性:无标记语言点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属于核心规则,有标记语言点是不那么常见,不那么普遍的,属于外围规则。

语言普遍性对语言习得有制约作用,无标记先于有标记特征习得,弱标记先于强标记特征习得。

大、快、重、长——————无标记语言点

小、慢、轻、短——————有标记语言点

标记理论与第一语言迁移:第一语言中的无标记形式容易迁移到中介语里;

                        第一语言中的有标记形式不容易迁移到中介语里。

6、偏误分析:

概念: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等。

分类:按照偏误的严重性,分为整体性偏误和局部性偏误

                        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按照偏误的形式特征,分为词类,句子成分,句式,添加,遗漏,错误,误代,杂糅

原因: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训练偏误

7、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特点:可塑性,动态性,系统性

8、外国式语言的特点:语法规则规范内的简化。

                     不合语法的简化。

9、教师语言的特点:在所有语言层次上都产生形式调节。

                   在语法规则内进行调节。

                   常出现重复、鼓励、刺激、扩大等。

10、临界期假说:10-12岁前,大脑的可塑性好,学习能力强,因为左右脑共同运作语言。10-12岁以后,大多数人的语言功能逐步转移到左脑,语言学习的能力减退。

11、语言学能的分类: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能力,机械记忆能力

12、认知方式:场依附型,场独立型

13、动机分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1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学习目的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所采取的认知活动。

15、交际策略分类:缩减策略,改变原来的交际目标,回避,简化。

成就策略,借助母语,语言转换,母语直译

         借助第二语言,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使用交际环境等。

 其他,等待,体势语,使用其他语言

第七章

1、教材分类:按课程类型分,技能类课程教材和知识类课程教材

            按组织结构分:纲目——结构,功能,结构和功能,话题,场景,课文,文化

                         单元——单课制和单元制

                         推进模式——直线式和螺旋式

          

2、教材编写的原则: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第八章

1、对外汉语教学真正成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始于1950年,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

2、对外汉语的专门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一个专业刊物)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3、专门的学术团体:1987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成立

1989年5月,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北语)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立了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复习资料


?

教学导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是”教学”,它是教师将汉语知识\汉语交际技能传

授给外国学生的过程.

目标: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性质:a,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室第二语言教学.

科.

教学过程(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三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

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教什么)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如何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怎样教)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如何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基础

为计算机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用什么技术手段)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学科:语言学(核心基础)、教育学(提供理论)、心理学

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 跨文化交际定义:主要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价值取向、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

c,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d,交际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张占一的两个理论: c,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

第二章

?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 (2)母语和外语 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通常是指本国或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

1

? (3)目的语

指学习者有意识的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常与母语相对使用。

? (4)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关系 ?

第二语言可能是母语,但在更多情况下是外语,也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汉语,汉语既不是他的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第二语言。所以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包容的关系。第二语言包括外语。

西方有一种观点:以语言学习环境为标准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凡是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一般称为第二语言,不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叫外语,这种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 (5)母语和外语的关系

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但也有人的第一语言不是母语,反而是外语,如移民到国外的某些人的子女。

多数人的第二语言是外语或别的民族的语言(非本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 因此母语不完全等同于第一语言,外语也不等同于第二语言。

? (6)习得和学习

习得,指在自然状态下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学习,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以及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

? (7)习得和学习的关系

联系:a,是获得语言的两种途径,是相互交叉的,只是主次不同。

b,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区别:a,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环境:社会环境,动机:交际需要,方法: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建立事物—概念之间的联系,效果:比较好。

b,学习的主体是以成人为主,环境:课堂环境,动机:职业目的、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方法:教师指导下大量模仿、联系,过程:不需要从建立概念开始,效果:不确定。

? (8)先天论和后天论

先天论: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观点:a,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是脱离了人类其它功能而独立存在的。

b,普通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评价:优点,先天论把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看成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儿童习得的是语言的规则体系。

问题,a,人脑中存在LAD只是一种假说,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 b,普遍语法是否为人类所有。

2

?

c,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其它功能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不受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d,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足。

后天论: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斯金纳(后期)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评价:优点,模仿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方法之一;强化的作用不可忽视,要熟练运用一种语言,必须要形成习惯。

问题,a,语言具有开放性,儿童不可能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b,不能解释儿童语言行为中的创造性。

C,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的话语进行强化。

d,单靠S-R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

? (9)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相同之处:

都是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都经过理解、摹仿、记忆应用等阶段,都运用类推、泛化、简化等学习策略。

不同之处:学习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主体主要是成年人。 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儿童的理解能力较弱,但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成人理解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弱,接受能力比儿童弱。

目的和动机不同,幼儿习得第一语言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往往都是带有目的的。

环境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以自然学习环境为主,课堂教学为辅;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以课堂学习为主,自然学习环境为辅。

方式不同,第一语言习得,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建立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

过程不同,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语言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心智较为完善,不像第一语言习得那么漫长。

文化不同,第一语言习得往往生活在与该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之中;而第二语言学习往往需要单独开设文化课。

第三章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 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任务: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的、正确的发音及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基本原则:a,科学性。讲授的知识和概念要准确;遵循有效的教学规律。

b,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c,对比性原则。普通话——学生母语,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

d,直观性原则。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物、演示、图片、幻灯片等手段及形象化

的语言、表情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汉语发音特点。例如:元音舌

位图。

e,趣味性原则。.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f,持续性原则。既有阶段性,又有长时性,要贯穿语音教学的始终

g,情感激励原则。发音好能提高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成就感。在语音教学中,你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分清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

可以让学生对着一张薄纸发音,如果薄纸被气流吹动了,说明是送气了,发的是送气音,反之则没有。

.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除m.、n 、ng、 l 、r 外,都是清音

.三组难音 z c s;zh ch sh ;j q x

元音和韵母教学的方法

.利用学生母语的正迁移

.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

教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时,一般作为整体来教,不必分解

声调教学 一靠模仿,二靠记忆

语音的教学方法:

1,模方法。直觉模仿——自觉模仿。

2, 夸张演示法。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掌握后恢复正常),

3,直观法。利用手势模拟发音器官:平翘舌音、声调;教具演示:吹纸方法。 4,对比法。将汉语和学生母语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和已经学过的发音对比。 5,分辨法。让学生仔细辨别相近的音素或声调。

? 词汇教学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总任务:识词、辩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一)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词和熟语

(二)词的构成

词:单纯词:词根/词缀

合成词:词根+词缀=派生词 /词跟+词根=复合词

(三)汉语的词义系统

1,构成要素:概念意义+附加色彩

2,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辨析

4

词汇教学的原则

1,层级原则:(1)按词语难度和使用频率分层次教学并参考习得顺序。

(2)还需考虑词语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需要。

2,掌握汉语语构法,注重语素教学。

3,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

4,精讲多练的实践原则。

5,不同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要求。

6,不同课型对词的讲解重点总有所不同。

词汇教学方法与技巧

1,生词展示:(1)按词类排列的展示

(2)按相关意义排列展示

(3)按词汇等级排列展示

2,生词讲解:(1)直接法:图片、实物展示或手势、动作表演

(2)翻译法(初级阶段)

(3)以旧释新:用学过的汉语词语来解释生词

(4)语素法 分析单个语素 例:飞机→能飞的机器

(5)语境法 在一定的语境当中猜测词的意思

(6)比较法:近义词、反义词比较

(7)举例子(抽象词) ?

(8)搭配法 。语言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用法 例:举行/进行+双音词 且加比

较重大的事情

(9)类聚法

3,生词的练习:A.感知性练习 语音识别 词形识别 (听录音、跟读、认读、给字注音)

B.理解性练习 (说出或写出反义词,同义词替换,图示方位词,数量词……)

C.模仿性练习 语音模仿(听录音、跟读); 汉字书写模仿(描写、临页)

D.记忆性练习 。听写、听词说义、听义说词

E.应用性练习 (选词填空,用指定的词造句、组词)

? 语法教学

任务和目的: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即遣词造句

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1,词序、语序对语义表达有重要作用。

2,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3,话题比主语更为突出。话题——说明

4,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都在被修饰成分的前面

5,有一些特殊的词类和特殊的词。例如:个体量词、语气词、介词、

方位词

5

6,语法形态比较少。 ?

7,特殊的动词结构。动补结构:看见、跑得快、学了一个月;动宾

离合词:见面、鞠躬、结婚、帮忙。

教学方法 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

B.演绎法: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C.引导性的发现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练习方法

过程上讲:

A.理解性练习(造句、填空、改错、翻译、是非选择)

B.模仿性练习(句型操练)

C.记忆性练习(反复、在不同语境中重现 以求长时记忆)

性质上讲:

A.机械性练习(老师控制 重复、替换……)

B.有意义的练习(老师控制答案、问答)

C.交际性练习(老师只控制答案类型,内容由学生发挥)

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

A.表示汉语特征

B.不同学生的难点

语法教学的原则

A.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B.语言形式结构要教 语言功能也要教

C.语法不能只是句子的一个层面,要语素(汉字、音节)、词、词组(短语)、句子、话语(语段、语篇)综合。

D.“精讲多练”、讲组装规则 以练为主

E.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

? 汉字教学

汉字特点:1,性质:具有表意性的语素文字。

2,数量:总量很大,常用字有限

3,结构:部件是构成单位,笔画是最小单位。

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00 填空)

①任务:教会学生读(汉字)写汉字(书写文字)

原则:1,严格控制数量。3000以内

2,区分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

1)学习者“字感”不同

2)学习者对汉字的认知特点不同。

6

3,先认读后书写 ?

4)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和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5)加强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6)充分利用形声字形、声旁的表义、表音功能。

常用字、次常用字 2500~4000 掌握2500以上的汉字,阅读一般书籍已无大碍 教学方法

A. 先认读,后书写。学习汉字时要尽可能把形、音、义结合起来

B.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

C.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D.教学时要一笔一划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E.对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

F.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G.对区别性小、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

H.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

I.做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J.练习汉字的方法: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组词等

? 文化教学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西方 大“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中国小 “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性文化

我国 知识文化:即“C文化”

交际文化 :

语言交际文化:以语言为交际手段进行的交际,语言运用能力高低是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如体态、表情、目光、距离、穿着、交往习俗等。

语言交际文化 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文化教学的目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出现的交际困难。 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应体现在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上。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7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

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文化教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课接受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对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包含和渗透在语言课中文化教学;一是专门的文化课教学。

★思考题

1,怎样看待“洋腔洋调”的现象、

所谓“洋腔洋调”是指外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语音语调错误。

“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单字音节层面(b、d、g);语流音变层面(很好、食堂);语调模式层面(疑问句);音义配合关系层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

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母语语音代替目的语语音;汉语声调和语调相混淆;对声调规则的泛化。

2,谈谈你对“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理解。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就是要扭转人们忽视词语教学,过分重视句法教学的倾向。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自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所谓“淡化句法结构”,不是取消句法教学,而是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必自始自终强调句法教学,只教最基本的句型,句法规则宜粗不宜细。 3,结合例子谈谈你对“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语素教学”的理解。

汉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在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独立运用的时候是词,不独立运用的时候是语素,一个单音节语素跟另一个单音节语素可以构成一个双音节词,如道路、美丽、坚强等,也可以跟双音节词够成三音节词或跟三音节词构成四音节词。所以,讲清楚语素的音和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句子在语法教学中应占据怎样的位置

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学习语法,可以掌握句子结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

5,如何处理汉字教学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

8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测试的定义:对外汉语测试是一种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的特点而设计的,以考查第一语言非汉语者汉语交际能力为核心、兼顾考查汉语知识的语言测试。

对外汉语测试的特点:对外汉语测试具有一般语言测试的客观性、科学性、目的性等特点,但由于测试对象的复杂性、测试内容的特殊性、学习目的的多样性,使得它还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针对汉语语音、汉语结构、汉字特点设计题型;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进行。

2,规范性。有规范标准的命题依据;试卷内容都符合普通话的语言规范。 3,系统性。测试内容既要符合四大语言要素体系,又要符合四大语言技能体系。

对外汉语测试的目的:为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应试者是否具备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所需的汉语能力。

测试类别:按测试目的分:

(1)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①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②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

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2)水平测试

①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②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客观

③原则: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成绩测试是一门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一般而言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包括:HSK、TOFEL……

期中、期末考试是语言测试中的成绩测试。(03选择)

(3)分班测试

目的:为了尽量让汉语水平相同或大体相当的学习者组成一个班。

特点: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

(4)诊断测试

①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9

②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5)潜能测试

①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②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按测试命题方式:分离性测试、综合性测试

按判卷评分方式:主观性测试、客观性测试

按反映成绩方式:常模参照性测试、标准参照性测试 ?

测试的功能:首先,它是检查和评估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其次,它是测量学习者汉语实际水平的主要标尺,是公平公正地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发放各类各级汉语水平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世界各国用人单位甄别、遴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职业人才的主要参考。

再次,它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人员开展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工具。

测试的原则:公平性和可行性相互结合原则、科学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原则、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分析的指标:1,信度。语言测试的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效度。指测试的有效性,即测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期的测量任务。

3,难易度。指测试题目的难易度,是评价测试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常用P来表示。

4,区分度。指用来测试的题目对不同被测试者之间语言能力差异的区别程度。

测试成绩分析p213

第六章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习惯:心理学家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认为,刺激诱发反应。刺激达到足量的频率,反应就形成习惯了。

偏误:就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一种语言进行细致描述,描述基础是组成句式的不同范畴。对比分析更重视语言差异,多数对比研究基于语言表层的结构特征。

对比分析的步骤:一般步骤:1,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 2,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划或结构进行对比。

3,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这要依靠参照点的有效性—

—即可比性。

10

4,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形成预测。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来说,实用的步骤:

1,在教学中发现值得进行对比研究的语言点。

2,区别对待发现的问题。 ?

3,对比与解释。通过描写与对比,找出某些语法点的异同,并能够解释学习者偏误的生成原因。

4,通过差异等级、难度等级认定,结合教学实践,找出该语法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

(1)作用:第一,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第三,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

第四,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第五,对比分析强调的对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的细致分析,是每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作为语言教学的资源和背景,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局限:第一,对比分析只重视学生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认为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产生迁移的根源,而忽视了语内迁移作用以及社会和心理等许多其他因素产生的迁移作用。

第二,经典对比分析重视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因此,它不能对学生在意义、功能方面的错误以及得体性方面的错误作出解释。

第三,对比分析虽有利于预测学生的语言错误,但对比分析对语言错误的预测也并非完全有效。这也正是由于对比分析看不到除母语迁移外影响目的语学习的其他因素而造成的。

偏误分析的定义: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偏误分析的分析步骤:语料收集和选择、偏误识辨、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形式分类、偏误探源、偏误评估

偏误的类别:语际偏误、语内偏误、训练偏误

偏误的分析方法p262练习

汉字偏误分析:书写偏误:部件改换、部件增加和减损、部件的变形和移位 注音偏误:直接注声旁、类比错误、形声字混淆

作用:深化汉语习得研究;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本体研究

局限:只分析偏误,忽略全貌;易陷入公式化

中介语定义: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11

中介语的特征:可塑性、动态性、系统性 ?

中介语的变异:社交情境变异(自由交谈、朗读对话、朗读词汇)、语境变异(内部语境的变化)

输入与互动

包含:外国人话语(减慢语速,发音清楚,使用简单词汇,更多的选用是非问和选择问;不

合语法的简化)母语者主要靠:简化、规则化、繁化

教师话语(动态性特征)课堂话语:教师引发-学生反应-教师反馈

教材的编写

分类:按课程类型:技能类[通用汉语(综合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专用汉

(核心) 语(专业汉语和职业汉语)]

知识类[语言知识(基本语言要素和语言专业知识、其他知识(文化

知识和专门知识)]

按组织结构:按纲目(结构/功能/话题/场景等)

按单元(单课制、单元制)

按推进模式(直线式、螺旋式)

按系统参照:教学环境 教学对象 教学期限

(外围)

原则:科学性 实用性 针对性 趣味性 特色与创新

评估类别:突然性评估和应然性评估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

汉语的传播

1、19xx年,成立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其他专业刊物:《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

专业的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

专门学术团体: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1988)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1987) 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1989)

中国语言文化大学成立的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唯一的对外汉语文科基地。

12

更多相关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学习教学的经验,以便于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全方位、近距离感受教师职业的平凡和伟大,思考做一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实习内容和要求:1一周有19节课,要求课前预习,在搭档教师的参与下学习课…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报告王顺鹏08对外汉语1班34号时光如梭,转眼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告一段落了。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本次教学实习活动让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加强了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我更加了解对外汉语教师的工…

对外汉语实习报告 王昱

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班级083443学号08344321姓名王昱指导教师杜文曦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时间20xx年10月29日一实习目的通过教育实践把在东华理工大学所学的对外汉语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10月x日二、实习地点: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B栋教室;三、实习目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极强,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通…

对外汉语实习报告

专业:对外汉语班级:11级对外汉语1班学号:4110606128姓名:许娇娇指导教师:单小艳、魏红实习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时间:20xx年x月4-9日一、实习目的:通过教育实践,把在唐山学院所学的对外汉语理论知…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

我愿意燃烧起来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又一次吹到了黄土高原,不知何时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太阳起的越来越早了,似乎要迫不及待的告诉我们20xx年的夏天到了。自强路上的樱花虽早已凋谢,树上仅剩的绿色霞帔并没有削弱其…

对外汉语见习报告

见习报告20xx年x月,我们对外汉语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见习,到我校的国际交流学院见习老师对留学生进行教学。这次见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体会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真正理解的东西,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将专业与实践结…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报告

1实习的性质1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实习2通过专业实习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认真完成专业实习为顺利完成毕业实习毕业...

对外汉语:文检课综合实习报告-大院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与实习报告对外汉语类20xx20xx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李明娟学院班级人文学院对外汉语0901姓名张锦杰学号3091008030报告完成日期总成绩说明1课程考核与实习报告为本课程考核形式由...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课内实践报告模板12对外汉语

学生实践报告(文科类)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专业班级:12对外汉语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所属院部:人文学院指导教师:##20##20##学年第1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践报告书写要求实践报告原则…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感受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155天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感受时光飞逝一眨眼我在盼达汉语学校实习已经155天忽想起当初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还历历在目不过这155天我收获很多上案例案例一国籍日本性别男年龄29汉语水平初级中...

对外汉语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计划二听课记录8班精读8点到10点使用教材博雅汉语飞翔2课程名称第一课每天都冒一点险教学对象八年级课型精读时间100分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39一上节课堂作业修改1539二听写考试3039三句子听写检查5...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