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计划书

时间:2024.3.20

课序号 01

       

小组工作计划书

 题目愿与你同在

姓    名     孟鑫        

学    号 2010425009      

年级专业  10社会工作    

指导教师     孙晓天       

            

20##年11月22日

目录

理念……………………………………………(3)

理论构架………………………………………(4)

目标及目的……………………………………(6)

服务对象………………………………………(6)

小组特征………………………………………(6)

招募方法………………………………………(6)

第一节…………………………………………(7)

第二节…………………………………………(8)

第三节…………………………………………(9)

第四节…………………………………………(10)

第五节…………………………………………(11)

第六节…………………………………………(12)

所需资源………………………………………(13)

工作日程………………………………………(13)

应变计划………………………………………(13)

评估方法………………………………………(14)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愿与你同在

导师:      孙晓天

组员     孟鑫    ×××  ××× ××× ×××

理念

   随着从高中到大学的突然转变,部分同学不能一下子适应这个突然转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人际关系方面尤为突出。部分内向同学更是尤为严重。然而,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个人的发展,心理的调节,信息的交流,各种生活上得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希望与人交流,交知心的朋友,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然而,通过观察本校的大学生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一部分学生做的并不好。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感到与人交往困难。虽然都希望同人交流,但由于知识方面、性格方面的一些不同,不能很好的与人交流。因此,感到苦恼和焦虑,希望改变。

2. 缺少知心朋友。部分同学可以与人正常交流,关系也不错。但是,就是缺少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

3. 与个别人交往困难。这类同学可以正常与一般同学交往交流。但是,对一般特定的个别人存在交往困难,如室友、父母等特定个别人。因此,常会影响其情绪,生活并不是很快乐。

4. 社交恐惧症。部分同学对于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交流的各种机会,不且在交往中感到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各种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5. 性别恐惧。对于异性,在交谈中不能正常交流,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对于异性过于恐惧,不敢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合作。

6. 功利色彩浓重,以自我为中心风气盛行。

   然而大学生交往和交流应该有以下特点:

1. 处在平等地位上的,没有歧视、没有欺骗,以正直的态度去交流。

2. 文明化。正常的交流交往,应持以文明的态度,注重正常的礼仪,树立一个正直的形象。

3. 多元化。我们应该善于待人,宽容人、理解人。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个人习惯。不管在任何场合,对于任何人都要:以礼相待。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于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重视“人和”这个重要因素。

然而面对当代大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解决?

这个小组会引导组员充分的认识自己的问题,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问题,引起组员的关注,使其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引导其学会正确的交流方法和方式。

此外,使用小组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有共同需要的组员,得意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间的互相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作改善的思考。

同时,人际交往问题具有普遍性,相对于个案更能节省资源。小组的互动性比个案强,组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来学习沟通技巧,为组员提供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让组员在各种现实的沟通中提高自己。

另外,工作员又可以通过小组中得互助,观察到组员间的实质沟通状况,比个案来得更直接,实际,便于工作员给予更合适和实质的意见和帮忙。

作为社工,我们掌握了一些能够对组员有所帮助的资源,我们的小组会通过组员互动、探索及各种活动等方式帮助组员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理论构架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高层次的需要以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人际交往能满足人各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会通过交流与沟通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并获得别人的尊重。通过提高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能够帮助组员获得自我实现,同时找到更多的归属群体,从而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

二、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因此,认得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所以,在小组工作中各组员可以通过活动,来互相学习沟通,消除对交往恐惧和躲避。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在小组中,组员的交流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组员与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为别人树立一个观察与模仿的榜样。同时,组员也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与模仿,使自己发生一些改变。

四、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可能导致本我、自我和超我失调,从而影响个人的人格和正常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证明了此小组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艾利斯理性、情绪理论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所以,改变小组成员对人际交往的错误认识,消除对交流的恐惧,树立自信,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六、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周围系统的相互作用,强调人在情境中。小组可以看成是一个母系统,组员是一个个子系统。每个组员都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小组整体、其他组员与工作人员的影响。所以,小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好这些系统,对组员进行引导。

目标及目的

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掘其潜能。建立和改善组员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目的

1. 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改正组员对人际交往的错误认识,纠正观念。

3. 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4. 掌握口头表达和肢体表达的技巧。

5. 提升自信心,鼓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交知心的朋友。

6. 是组员学习各种交往礼仪,学会注意说话的场合。

服务对象

1. 资格:18—25岁的大学生

2. 特点:不善于交流,并想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对交往存在困难的同学。

小组特征

1. 性质:成长小组,教育小组

2. 节数:六次

3. 日期:20##年4月26日至6月1日

4. 地点:社工实验室

5. 人数:10名对交往存在困难的同学

招募方法

1. 在学校内张贴招募海报

2. 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3. 与各班班主任联系,直接在班级里招募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时间:20##年3月3日下午3:00——5:00

第二节  活动内容

时间:3月10号下午3:00至5:00

第三节  活动内容

时间:3月17号下午3:00至4:35

第四节  活动内容

时间:3月24号下午3:00到4:40

第五节  活动内容

时间:3月31号下午3:00至4:40

第六节  活动内容

时间:4月7号下午5:00至6:00

所需资源

1.人手:工作者一名

义工:两名(协助工作者,帮忙在活动中发放卡片和摆弄桌椅等)

2.财政预算

3.物资

工作日程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小组开组前及小组结束时分别让组员交一份自我评估,让其自己比较自己的内在改变及改变的效果。

2、在小组每一节最后进行评估。

3、工作人员对组员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分析。

4、从出席率及参加,投入程度做评估。

5、让组员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参考书目

刘梦《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小组工作计划书1


小组工作计划书1

小组工作计划书1

小组工作计划书1

小组工作计划书1

小组工作计划书1

2008级社会工作班

20080302115

吴晓霞

小组名称:你·我·他

导师:王立冬老师

组员:08级社会工作班同学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信息和学习的交往。交流思想,一个头脑就有了多种思想;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必然知道一些别的个体所不知道的东西;而善于从每个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知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在社会生活中,自我发展、心理调试、信息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调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温馨怡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环境,减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烦恼。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它却成了一些人的困惑和难题。

有些人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交往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够吐露心声、敞开心扉的知心朋友;有些人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如室友、亲人、同学等特定的人;还有些人感到交往有困难、人与人交往平淡、有交往恐惧症、抵制压抑交往等,这些都是他们感到孤独、无奈。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其人生观、价值观都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立场,并且有一定的坚持性。因此,他们需要有一个宽松和自由的环境。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缺少交流,不能正确认识自

己,有时难免碰壁,给自己留下阴影,严重者心理扭曲给自己、家人、学校带来伤害。

我们设立和即将实施的小组,就是让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相关内容,体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并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和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理论架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得到满足,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求,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的一员。

美国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需求理论中“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包容、支配、感情。”而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言行。

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论,他认为“社会交流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两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互相碰在一起的时候,迟在某人要说活,或者向其他人致意,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刺激。另外的人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这种刺激有某种联系的事情,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反应。

三、目标及目的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小组目的:

1、 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

2、 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3、 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过程中学习、反思、 表达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四、服务对象

希望提高人际交往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五、小组特征

性质:学习性和发展性小组

节数:4节

人数:12人

日期:2011-3-14至2011-6-6

时间:110分钟

地点:和平校区E楼107教室

六:活动内容

小组工作计划书1

七、注意事项

1、小组开始时,座位自由形成,组长不可安排。

2、组长融入小组,把自己当成是一名组员,不过分强调自己是组长。

3、组长要关注自己,关注组员,其座位可随时移动。

4、活动时要征求组员是否愿意参加。

5、开始时组员紧张要做一个小游戏,以便活跃气氛消除紧张感。

6、必要时组长要进行角色扮演。

小组工作计划书1

更多相关推荐: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放飞心灵二零XX年五月一、理念社会上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沉默寡言,朋友很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平时不是很喜欢和外界交流,每当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会表现得拘束。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上感觉到很被动…

小组工作计划书

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生角色转换适应小组小组计划书组长:二〇XX年十二月十九日小组计划书一、背景资料1.小组名称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生----角色转换适应小组。2.组织与管理机构:兰州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3.小组督导王X…

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小组课题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行动力提升小组导师领导团队小组的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做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拖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虽然这总是体现在小事上但见微知著日积月累人不自觉就会产生...

小组工作计划书的模板

跨越荆棘重塑人生成长小组计划书一背景原因实习的20天通过与医生们交流及同戒毒人群的接触发现戒毒者们在医院治疗的15天内几乎全部都可以除掉躯体上的毒瘾且无吸毒欲望然而从踏出医院的一刻至出院后三个月内大多数病人都因...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众志成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小组10社会工作周政彤20xx425004小组名称众志成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小组导师工作者周政彤组员一小组理念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并且在不同...

小组活动计划书2

小组活动计划书1小组活动名称我运动我快乐2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忙于各种各样的杂繁事物中而严重疏忽了运动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日久天长由于缺乏运动我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工作学习精力不足或者养成了一种懒散的性...

社会工作专业之小组工作的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爱要大声说出口大学生表达能力拓展训练营小组名称爱的发声导师朱磊工作员马晓杰李静李红唐晓琼王高超胡海龙工作时间20xx年4月26日20xx年6月1日一活动背景交往与沟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姓名姚红义学号20xx20xx2191班级12级社工2班指导教师马泽春20xx年7月小组名称规划未来小组计划书指导教师马泽春组员穆山杉魏冬雪李云思邓梦龄何敏慧陈竹君游娜高晔伟王晶理念自我认知是对自...

小组工作计划书—“网事”小组

小组工作计划书一小组名称网事小组让网瘾成为往事二基本理念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学习恐惧精神不济焦虑失眠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网络...

小组工作计划书4

小组计划小组名称导师组员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单独的从事社会活动必然会归属于一个个的团体而成员如何从一个彼此陌生成分复杂的团队当中表现自我发掘潜能团结协作在社会生活当中至关重要所谓团队合作精神简...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阳光家庭工作者李新欣组员四个家庭的成员一理念经过我们社会工作者在张村很长时间的观察了解与很多村民的深入谈话我们了解到像案主赵佳这样存在一些家庭问题的家庭还很多这些家庭同样存在着家庭内部沟通不顺...

小组工作策划的理念与具体案例分析

以一个学生成长小组为例来说明小组名称最好用比较生活化的名字如亲子小天地处理亲子关系的成长小组青春健康之旅学生成长小组让夕阳更美好老年人支持小组等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小组成员工作者工作原则自己根据所学理论及案例的具体...

小组工作计划书(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