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

时间:2024.4.5

《学而篇》学习心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论语《学而篇》中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话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学问固然重要,但做人更为重要。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还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为孕妇、为小孩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在校园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不说脏话,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

会得到一次升华。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内省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内省亦称自省或自我反思。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理性反思有助于我们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杰出人物十分重视内省的反思方法。陈毅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严求自己,谦恭律己,“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的内省精神分不开;恽代英有《每日反思表》;雷锋每天入睡前要“过电影”,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在自我修养中借鉴和学习。

品德需要一个人的一生去衡量,她既不远也不近,好做也难做。宋代哲学家朱熹说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大家能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并养成反思自我行为的习惯,相信大家都能成为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


第二篇: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

六月,我们学习了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共计三篇,除去乡党第十着重记录了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上半部论语告一段落。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亦含谦虚之意,意思是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论语。

我们学完这半部论语,也应该有较大收获,若个人思想、行动还停留在学习之前,没有进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关于六月学习,我着重谈两点:

1、礼

礼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读论语,关于礼,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中,有很多,最重要的,孔子说到做到,不仅是礼的推行者,更是礼的身体力行者,且极为用心,并不只停留在表象。这在论语里,随处可见。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食于有丧之侧,未尝饱也。”这些都看出,孔子对于礼的执行,在于礼的根本,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这在八俏第三中,也有体现: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那么,客户间的交往,商业活动的成功,一般人都猜测它来自于不群的智慧,非凡的手段或出众的口才。松下说:错!它来自于高妙的礼仪。

这里高妙的礼仪,我认为面上看,行为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根本上则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真诚关心和尊重,通过行动自然的表露。

否则,故做的礼仪,就如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所言:

“有的人完全是门面货,好像一座因修建资金不够只修完门面的房子,入口处像宫殿一般辉煌,里间的屋子却像草棚一样简陋。”

因此,对于礼,我们一定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为他人着

想,而非仅仅拘于礼的形式。当内心的修养到达一定的高度,必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中庸

中庸是论语中很重要的思想,虽然通篇中庸一词只出现过一次。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大方面看,人生活在世间,入世则追求外物,身心俱疲,没有尽头,金钱没有尽头,地位也没有尽头;出世如佛家,抛却一切外物甚至亲人,向内去求内心,然而这内心的修习,同样没有尽头。儒家文化提出中庸,一方面,它是积极入世,但遵守道,“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另一方面,修养内心,如“人不知而不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它实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礼与乐,礼划分出人的等级和日常行为遵守的规范,乐则使大家一起同

乐,复还为自然人,这也是中庸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论语一书中,也有很多中庸的表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庸并非我们常说的老好人,左亦可右亦

可,而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在矛盾中找出平衡并发展向前。

它与老好人有本质的区别,在于老好人是不得罪人,而中庸是基于道这个原则。它也求富,也求名,但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任总曾讲,黑或白是很清楚的,但事物并不会以黑或白的形态出现,而是以灰度出现,那么,我们处理事情时,则也不应用非黑即白的方法。中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如兼听兼信而非偏听偏信,处理个人职业发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等。

举一个孔子运用中庸处理问题的例子: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以上简要分析了论语的礼和中庸,且不说治天下,我认为只要把礼和中庸理解透并能真正运用,则与人交往或处理日常事务将不再是难题。


第三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的主要内容此学习笔记是一个老先生的学习心得与解析论语一书共有20篇均以每篇首句前两个字或者前三个字命名约两万余字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孔子的如下思想1克己复礼修养仁德从而成就圣贤君子2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在今天,我们要了解孔子其人、其思想,必须学习《论语》,在头脑中构建孔子伟人的形…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学习体会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对己。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论语学习心得

读古书论语悟现职心得作者大义镇吴集小学岳树慧论语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其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

论语学习 心得体会

走进书香校园感悟儒家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教师七月八号,我们论语学习班的老师们走进了古色古香的有浓郁学习氛围的河南大学,开始为期十天的学习,聆听了河大教授们的精彩讲授。短暂的十天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通…

学习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孔夫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理论,这些理论作为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下的经验对后世甚至到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思想方面,他…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六月,我们学习了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共计三篇,除去乡党第十着重记录了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上半部论语告一段落。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亦含谦虚之意,意思是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论…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南桥小学校张大维随笔之一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一、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针对他们智力高下的不同“因材施教”。根据这一原则,他运用观察法与谈…

论语学习心得(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