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3.3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 的 。

(1、判断依据: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

2、类型:有形商品,无形商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 )。商品是 和 的统一体。商品的价值只有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②本质: 。

(注: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原因:货币是商品,自身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货币的职能

①基本职能: 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有

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 为媒介的 。 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②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买卖不同时,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贵金属及美元、欧元、英镑等)

4、纸币

①含义:由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 、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

的 )

②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规律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 成正比,与 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又可表示为 ×商品价格水平/ 。

③职能: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有些币种可以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5、通货膨胀

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 、 上涨的现象。

②原因: 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③表现:表现为物价 、纸币 、经济过热的现象。

财政支出, 利率。

⑤通货膨胀率=(货币发行量-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量

①含义:从 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 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解决方法: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 供应。实行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税收,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 。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

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

功能: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

优点: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

4、汇率:

①含义: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影响: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 的汇率升高( 汇率降低),本币 ,

利于 ,不利于 ,国内物价上涨。

反之,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说明 汇率跌落( 汇率降低), 本

币 。利于 ,不利于 ,增加就业压力。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 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 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货多不值钱 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 表现。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时间决定。

③对于商品生产者,要获利就必须要降低 提高 。

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⑤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与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 。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为基础实

行 。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 的影响,围绕 上下波动。

(注:1、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会影响供求2、商品价格不会无限上涨的理由: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也就是价格和需求成 。(需求法则)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 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 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价格弹性)

③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两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 对该商品的购买,替代品的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 对该商品的购买,替代品的需求量 。两商品互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 ,互补品的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 ,互补品的需求量 。(相关商品法则)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得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反之亦然);

②调节 的投入(替换使用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注: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提高劳动生产率(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靠管理进步降低生产成本,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竞争中更具优势)②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

3.1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 。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的 。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 (根本措施:要发展经济,保持

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 的影响(措施:改善收入预期,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美社会保障体系)

③ 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 。(措施:完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注:商品价格变动及消费心理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措施: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消费类型:

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 消费和 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 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如教育等)和享受资料消费(如旅游、娱乐等)。

4、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是指 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规律: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过分求异不提倡。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理智消费应提倡。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原则)

①量入为出, 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 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 消费(绿色消费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的原因:1、历史角度:民族精神,优良传统 2、现实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克服困难,成就事业)

4 综合探究:金钱的重要性:

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个人角度:


第二篇:高一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2、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

(2)必要性:现实经济条件决定: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重要性(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②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①劳动:私营、外企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资本:投资所得,利息、股息、红利、私营企业主盈利等

③技术:专利转让、技术入股

④土地:地租、房租

⑤管理: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收入等

(3)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创造的尊重;第二、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公平

(1)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途径(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偿增长同劳动生产率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A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B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对立统一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相互矛盾。强调不同的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含义: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 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本质: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

(1)形式:主要来源——税收收入(最普遍最重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主要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基础性的(措施: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措施: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这三方面的积极性。)

3、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收入>支出,财政盈余;收入<支出,财政赤字;略有节余或略有赤字,财政收支平衡。

二、财政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降低财政支出、减少 国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三、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 固定性(相对)。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 主要税收类型: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增值税:

①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 增值额 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②对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③作用:A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的偷税漏税;C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①特点: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高收入者 高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②作用: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四、依法纳税

1、意义:(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注意区分)

(偷税: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骗税:骗取税收优惠)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经济生活复习讲义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国家的性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与消费,包括3个课时,其中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xx人教版)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C凡是...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

高一政治半期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期中考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第一课打★表示是重点内容,反复考的,要认真背诵。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能判断)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总结和知识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1货币的概念从商...

高一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