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4.3.2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成于16XX年,那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圈地运动”正在进行中,社会中充满矛盾。这本书也表现出了这一点。以下是该书的读书笔记摘抄。

1、你的话已经锁在我的记忆里,那钥匙你替我保管吧。

2、一个梦的本身就是一个影子。

3、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

4、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

5、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

6、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感化。

7、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8、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言语,永远不会上升天界。

9、——谁造的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

——造绞架的人;因为一千个寄寓在这屋子里的人都已经先后死去,它还是站在那儿动都不动。

——掘坟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是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

10、

哈姆雷特写的情诗: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

你可以疑心太阳会移转;

你可以怀疑真理是谎话;

可是我的爱永没有改变。”

掘坟人的歌:

“年青时候最爱偷情,

觉得那事很有趣味;

规规矩矩学做好人,

在我看来太无意义。

谁料如今岁月潜移,

老景催人急于星火,

两腿挺直,一命归西,

世上原来不曾有我。”

11、亚历山大死了;亚历山大埋葬了;亚历山大化为尘土;人们把尘土做成烂泥;那么为什么亚历山大所变成的烂泥,不会被人家拿来塞在啤酒桶的口上呢?

12、恺撒死了,他尊严的尸体也许变了泥,把破墙填砌。啊,他从前是何等的英雄,现在只好替人挡雨遮风。


第二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

作品概述(数字代表小节号):

材料的难以驾驭——没有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情感不可驾驭

1、艾略特上来就提出要重视文本,评论首要应该关注的是作品,使整体性,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主人公,或者他的性格特征。虽然这也许会很有趣。文学批评首要任务是研究作品,把批评变成自己创作的延续是一种误入歧途。

2、罗伯逊等人的研究重新找回了17、18世纪的研究成果,认为批评应该更加注意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主角的重要性。

3、艺术作品本身是无法阐释的,只能在和其他作品的比较中进行批评。《哈姆雷特》是一个多层体,仅仅靠阐释是不能够完成批评的任务,应该找到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看到它们是如何叠加的。

这里面艾略特也许想说明的是,面对像《哈姆雷特》这样一个复杂的作品,光是注意主角的个性特点,或者是阐释作品的故事,是不能够完成批评的任务的,也不能揭示《哈》里面各种复杂的关系,更不能解释其中的矛盾。

4、莎士比亚的《哈》实际上是对托马斯·基德同名剧本的改写,哈姆雷特股市的材料在莎士比亚之前就已经被创作成剧本。从之前有相关内容的剧本《西班牙悲剧》、关于贝尔夫斯特的传说还有在德国公演的剧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哈》和以往的故事有3个很大的不同:动机、行动的拖沓、装疯。从这些看出,莎士比亚没能把握这些原始材料为他的主题——关于母亲的罪过对儿子的影响——服务。创作的动机未能很好地融入原始材料之中。

5、艾略特认为《哈》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失败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材料的难以驾驭,另一方面是因为剧中的诗风变化不定,并有一些多余的场次。艾略特认为《哈》是莎士比亚某一个危机时期的作品。

这里艾略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评判艺术作品不能看它是不是“有趣”,而是要从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出发。

6、艾略特重复罗伯特的观点:《哈》的情调是因母亲堕落而备受折磨的人的情调。这是作品始终强调的动机。

7、艾略特认为除了这以外,《哈》更多地在整体中具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不能说清的情调。

艾略特认为,作品整体的感觉或者说是情调可以不出现在某些字句中,而是存在于作品的整体感觉之中。

8、艾略特认为,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客观对应物”,这种客观对应物出现就能够直接唤起这种情感。

《哈》中的情感无所依托,缺少客观对应物。

哈姆雷特的厌恶感来自于他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本身不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对应物,限于故事情节的确定性,莎士比亚也不能加重他母亲的罪过而使之成为这一客观对应物。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在这里遇到了困难。

厌恶感和他母亲的消极平凡的性格形成张力。王后几乎没有一个往后应有的气质,而是更像一个平凡的女人。

(《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到的感觉是由词汇、语句、意象而组成,所以,这里面的客观对应物难道只能是一个单纯的形象吗?)

9、哈姆雷特的装疯实际上是情感排泄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无法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就是没有客观对应物的情感。艺术家应该时刻保持这种能力,通过一系列事务、场景、一连串的事件,即客观对应物来表达情感。莎士比亚笔

下的哈姆雷特的情感没有这种客观对应物,因为做出种种离奇举动,这也许在无意中能够形成一种张力,但实际上,莎士比亚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

几个关键词:

1、批评:应该在比较中进行,而且必须注意作品的整体感,整体把握作品。重视文本分析。重视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2、阐释:首先要提供读者不知道的历史事实,

3、客观对应物: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应该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出现边能力可唤起那种情感。

4、艺术的“不可避免性”:外界事物和情感之间完全对应,情感在客观对应物出现后自然而然的出现。

5、材料的“难以驾驭”:在《哈》中,因为大体情节已经是事先安排好,不可能作重大更改,已有的情节无法表达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情调,而造成的情感宣泄。

评论:

艾略特的这篇论文正是《传统与个人才能》——在艾略特以后的很多论文中,这篇文章都是纲领性的——的关于逃避情感一说的延续。艾略特的著名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从反对浪漫主义的角度提出“非人格化”的学说。针对浪漫主义者关于诗歌是诗人感情的表现的观点,他认为主观的感受只是素材,要想进入作品,必先经过一道非人格化的、将个人情绪转变为普遍性、艺术性情绪的过程,将经验转化为艺术的过程。针对浪漫派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艾略特在《哈姆雷特》(1919)一文中认为“在艺术形式中唯一表现情绪的途径是寻找‘客观对应物’”。艾略特为逃避情感找到一个直观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找情感的客观对应物,这是由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的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艺术家应该“通过强化世界”以达到自己情感的能力。情感不应该只是青春期的放任自流,难以驾驭,一旦无法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也就是说,无法把这种情感通过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会造成问题,比如《哈姆雷特》中材料的难以驾驭。

莎士比亚因为某种也许是我们和他都无法理解的原因,无法为剧种的情调寻找客观对应物,然而他又不能修改已经确定并为大家所熟知的情节,以实现这种对应,从而造成了这部作品的“有趣”——解读的开放性。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王后性格的消极平凡和由她而起的巨大的厌恶感不能形成对应,哈姆雷特装疯时的情感宣泄的不能驾驭(或者是作者有意为之),都成为了这部作品“有趣”的因素。而事实上,一部作品并不能因为它有趣而成为成功的作品。材料的无法驾驭导致的情感无法驾驭,这正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所极力摒弃的。他追求的,应该是他自己所谓的艺术上的“不可避免性”吧。因而,《哈姆雷特》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也许,但丁这一类诗人才是能真正为艾略特所钟爱吧。即使真如艾略特所说,《哈》在艺术上是失败的,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其具有的文学史和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艾略特分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烈的重视文本。他不是陷入在对主人公性格的不能自拔的评判中(因为这并不是构成作品艺术性的因素),也不是陷入对剧情阐释的迷宫中(因为其剧情是“多层体”,各个人物和事件互为关联且互为因果)。他从这几个方面阐发他的见解:第一、对生成作品的的全部原材料加以

分析,找出作品实际表现与原材料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作者无法驾驭原材料的结论。第二、艾略特更是从诗艺的角度发现了作品中的诗风变化不定,有些情节多余,场次不连贯等问题。第三、从情感没有客观对应物的角度说明两个主要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宣泄。艾略特和罗伯特的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艾略特不止认识到《哈》中的材料的不可驾驭性,更是看到了感情的不可驾驭性,感情不是不可避免地出现。

被兰瑟姆推崇的新批评,他们从象征派的美学观点出发,把作品看成独立的、客观的;他们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对作品的文字进行分析,探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隐秘的关系。象征物象征主义为他们提供了美学理论,字义分析是他们进行评论的具体方法。

“客观对应物”这个批评术语可以说是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中的直抒胸臆和意象朦胧,而提倡直截了当和描述性的具体赶来抒发诗人的所思所想。在艺术创作中,要求艺术家要为情感思想寻找准确的对应物,并且只有当指涉物与其意义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时,客观物才是有效的。这种主客观统一的理想范式是玄学派的多恩,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玄学派诗人》一文。

在这篇论文中,艾略特的关于现代社会中客观与主观、理智与情感、语词与感受的分离的看法,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客观对应物。他的这种观点可以在布莱德利的哲学中找到源头,主体与客体应该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经验中主观和客观的一面都不应由县与另一面,它们是互依互存的。诗人就像一个带着面具的人,他的声音不是一种,而是好多种。

赋比兴和客观对应物的关系,马拉美等人的意象和客观对应物之间的关系,非个性化和诗言志诗缘情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人能做到非个性化,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和非个性的关系,

更多相关推荐:
哈姆雷特经典语录

在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之下让幸福和忧郁分据了我的两眼殡葬的挽歌和结婚的笙乐同时并奏用盛大的喜乐抵消沉重的不幸克劳狄斯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片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不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

哈姆雷特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文化课课时授课计划

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常常给学生上英国文学课的第一课时就会问他们你们最熟悉的英国作家是谁他们都会说是莎士比亚不管你对英国文学了解多少但是一提到莎士比亚或多或少你都可以说一点东西出来而再问你知道他的哪部作品时他们通常会...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阅读练习题教案一填空题1落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3哈姆雷特取...

哈姆雷特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分析哈姆雷特的恋母情节哈姆雷特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这部剧作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把西方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推向了极至被命运控制着去做自...

哈姆雷特的情结和倾向

浅谈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结及自恋倾向姓名黄秋音班级10小文学号20xx1420xx02哈姆雷特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从哈姆雷特剧目一开头的独白中可以看到面对人生突然出现的三大打...

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内容提要伟大的剧作家总是能在短小的篇幅里包含浩瀚而博大精深的思想因为它是人性的终极命题所以无论历史怎样变迁人性的某些核心是不会变的或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也才有了其研...

哈姆雷特

AboutHamletBeforeIhavereadltHamletgtIwastoldthatitsoneofShakespearesgreatestworksandaclassicoftragedyMyge...

哈姆雷特读书报告 心得体会

哈姆雷特读后感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且是四大悲剧之首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这是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故事有着一个令人不能接受的结局本剧是围绕这样一个故事的丹...

《哈姆雷特》读后感20xx字作文

小编导语他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丹麦的一位王子他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他就是哈姆雷特更多高中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有人说他是一位孤军奋斗忧郁跌宕最后征服一切困难具有萌芽和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王子...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左右)

哈姆雷特读后感哈姆雷特是著名的悲剧之一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讲述的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主人...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姓名班级日期年级1哈姆雷特读后感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悲剧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爱情的悲剧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

哈姆雷特摘抄(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