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小故事与故事性消息有区别

时间:2024.3.27

新闻小故事 新闻小故事:流浪的自行车回“家”了!

作者:沈建红 梅小军 来源:兵团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4-17 2:17:05

兵团新闻网博湖4月17日电(沈建红 梅小军)4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五团电信营业厅的小伙子徐亮喜出万分,丢失整整一个月的自行车又回到了他的手中:“我正准备重新买一辆呢,派出所的警察就帮我把车推回来了!”

3月17日,下班的徐亮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营业厅外空无一人,门口停了一辆暗红色的自行车,比自己的那一辆要新多了,“一定是哪个冒失鬼骑错了车,”徐亮心想,“但我这是营业厅,失主明天还要找回来的。再说替失主保管东西是我的责任。”

第二天,没有人来换车,也没有人来找车。“这阵子不正在宣传严厉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吗!”徐亮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毗邻营业厅的派出所报了案。

很快,一名中学生领回了红色自行车。但徐亮的车依然没有着落…… 徐亮肯定不知道他这一报案后,派出所的同志做了多少工作。所长梅小军决定,一面派人骑着红色自行车到各连队绕行一周,寻找失主,同时看是不是有人骑错了车;一面派人到就近的几个废品收购站查看,看是不是有人把车卖到了那里;一面知会自行车流量最大的中学,帮忙查找。

4月16日,二十五团中学职工祝贵友推了一辆车来到派出所,说学校车棚里这辆车几天都没人骑了。这正是徐亮丢失的那辆自行车。就这样,流浪整整一个月的自行车又回到了“家”。

“两辆自行车能够顺利找回来,主要得益于这段时间的宣传教育,”派出所的同志介绍说,“要在往常,丢一辆自行车,失主自己本身就不当回事,更别

提主动报案了。三月份,焉耆垦区在我团召开了严厉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专项会议后,派出所干警分片区到单位进行了宣传,3月20日到24日,又出动宣传车在全团巡回宣传了几天。”

流浪的自行车终于找到了“家”,但是为了使别的车不再流浪,派出所民警希望借笔者的笔告诫读者尤其是学生:自行车一定要买好一点的锁,一定要记得上锁,不能因小失大。

既然加了讯头就不叫新闻小故事。应该是消息。

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仇学平

提起新闻故事,我们不能不想到我国军事新闻史上的两个名篇:《西瓜兄弟》和《桌上的表》。前者写解放战争时期淮阳县李楼村有以种西瓜为生的李姓兄弟,瓜熟季节,国民党的军队路过李老大的瓜地,把地里的西瓜风卷残云般抢光了;20天后,一支解放军的部队路过李老二的瓜地,地里的西瓜一个也没少。本来担心自己的瓜地也要像老大那样遭殃的老二,见此情景后,热情地把西瓜送到解放军战士手中,可就是没人肯接。记者通过西瓜兄弟对比的特殊感受,鲜明地刻画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崇高形象。后者描述的是我军攻占天津时一个敞开大门的居民家里桌上放着一块当时看来很稀奇的表,解放军部队进进出出多少天了,但这块表仍在桌子上滴答滴答地走着??由此凸现了我军纪律严明的高大形象。可以说,新中国的青年,大多是读着这两个短小而又极为动人的故事长大的。战争年代我军新闻史上的新闻名作何止千百篇,惟有这两篇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选入中国新公民的启蒙教材,成为影响人们终生的经典范文。可见,新闻故事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忽视不得、敷衍不得、边缘不得。

一种日益受宠的新闻体裁

由于一般的新闻写作教科书对“新闻故事”这种体裁讲得比较少,即使讲也是“语焉不详”,或者只在“通讯写作”讲义中简单提一下“小故事的写作”,有些学员就误以为“新闻故事”这种体裁不重要,在新闻写作中是“小儿科”,在报纸上只能算是“花絮”、“配角”,是可有可无的“补白之作”,因此不愿意下功夫学写新闻故事。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事实上,新闻故事是以新近发生的单一事实为记述对象、完整表现行为动态演变环节的事实报道。它具有明显的事态起因、中间变动环节和结果,并且由这三要素组成(参见新华社出版社《重新发掘新闻奥秘》一书第80页)。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而且是一种日益被现代化平面媒体青睐的新闻体

裁。大家翻开报纸的新闻版面,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被加框、配上照片、漫画和编者感言的短小文体,如《解放军报》“部队新闻”版上的《兵说兵事》专栏,一般发表的多是新闻故事;《人民日报》一版的《凡人小事》专栏、《新华每日电讯》报上的《国风》专栏,都是发表新闻故事的园地。有些新闻故事不仅被报纸加框“优待”,而且被特意安排到一版甚至是一版头条位置发表,比如20xx年10月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就把两篇新闻故事———《至爱,肝肾救夫》、《至诚,替夫还债》,并列放到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由此可见,现代平面媒体有日益宠爱新闻故事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可以发现其奥秘在于:

1、新闻的故事化和新闻故事的可视性决定了新闻故事将成为现代平面媒体挑战电视新闻的必要手段。电视新闻的普及,逼着平面媒体越来越讲究把某一重要事实写得尽量形象、具体而有立体感和故事性,就是把生活中最精彩、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最本质的形象摄取出来,这一点是一般大而化之的电视新闻做不到的。写得好的新闻故事,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因素。视觉因素,无非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穆青语),这自然与新闻文体发展的大趋势“一拍即合”。可以断言,信息化时代的电视新闻越发达,平面媒体上新闻故事的生命力就越强,我们就越应该重视新闻故事的采访写作。

2、媒体受众的兴趣规律和新闻故事的可读性决定了新闻故事不仅是独特的新闻体裁,而且是基础性新闻体裁。人非圣贤,谁无七情六欲?谁不喜欢看有情有趣的新闻作品?短小精悍、饱含深情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不仅写情,而且情中带趣,情中糅趣,读起来轻松悦目,想一想又含意隽永。读者的这一阅读心理需求,只有新闻故事才可以满足。有些新闻事实,线索比较单一,有头有尾,有骨架有细节,整个内容就是一个带戏剧性的故事,如实把它记录下来,不必使用很多技巧,便可以成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闻故事。这一类新闻作品,很适合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规律和习惯。请看函授学员范荣华写的一篇新闻故事:《绿军装解围》,写的是“我”休假回家,见到一年多没见过面的女儿雯静,女儿只叫我“叔叔”,不认“我”这个爸爸,怎么说也不认,而且晚上还不许“我”上床。妻子问她:“你说他不是你爸爸,那你爸爸呢?”女儿指着墙上的父母结婚照片说:“那才是爸爸”。“我”突然明白了,照片上的自己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现在“我”一身便装,怪不得女儿不认“我”。当“我”换上军装再次出现在女儿面前时,她才破涕为笑,甜甜地叫了一声“爸爸”??。这件事尽管平凡,但却有情有趣地写了一个军人之家的“军装缘”,读后让人如临其境,顿起共鸣(见军报《函授学员作品选评》一书第153页)。这种富有情趣的故事,被有的新闻学家称为“小说体新闻”,因其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较易吊人胃口,增强了吸引力。西方记者在报道事件性新闻时,最爱采用这种文体形式,因为它能赋予事件性新闻更多情趣因素,让那些即使是严肃题材的报道也情味盎然。由受众这一心理规律主导产生的“小说体新闻”,无疑成了众多媒体记者不能不竞相追逐的“共同

科目”和基础体裁。

3、通讯的“入门功”与新闻故事的“单一性”,决定了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多写新闻故事是最合算的事情。“单一性”,是指精心寻找并写好一件事。一般来说,一事一报的新闻故事,容易写得扎实丰满。传统新闻写作学上说,“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大通讯离不开小故事,有的通讯就是由几个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学写大通讯要从写小故事开始练笔。这话是对的,但不完整。从现代平面媒体上新闻文体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新闻故事不只是通讯的基础形式,而且也是所有新闻体裁写作的“入门功夫”。新闻故事是通讯家族中的特殊形式,是精彩地写透“一件事”,不是一般地写“小故事”。新闻故事的这种“单一性”,既使它靠近“新闻特写”,又使它篇幅短小,占地不大,因而易被苦于版面紧张的编辑“高看一眼”,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因此,学员们都要重视掌握新闻故事这一文体,争当会写新闻故事的高手。

把握新闻故事的三大要素

新闻故事,取材范围要小,一般是“一人、一事、一题”,不仅要有便于表现的单一新闻事实,而且要关注它在构成上的“三大要素”:

一是事中有“新”。新闻故事,本意就是寓新闻于故事之中,通过故事的完整叙述来报道新闻信息,所以,新闻故事首先要讲究“新”。这里所谓的“新”,是指所选事实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除了“真”之外,事应属于“第一次”见闻,因鲜为人知而使读者耳目一新;思想内容应新颖独到,能小中见大,撼人心扉;事实有典型意义,报之能举一反三,引起普遍共鸣。比如《人民日报》曾两次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的两篇新闻故事:《“傻老魏”退款》和《王世桂搬家》。前者通过一个老棉农魏南和几次三番要求收花站的会计核准钱款,退回了多给他的400元钱;后者是说丰收后的农民盖起了几座新房,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用,可是当国家修公路修到家门口,需要拆迁的情况下,农民王世桂毅然率领全家高高兴兴地搬走了。这两个新闻故事都是“小中见大”,说明富裕起来的农民思想也“富”了。这样的故事登在“中国第一大报”的头版上,的确会让中外读者耳目一新、对主人公肃然起敬。

二是事中有“故”。就是所选单一事实要有故事情节。什么叫情节?情节就是指事态依具体因果线索而变化的一个具体环节。这种变化要有戏剧性,既首尾连贯,又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情节展开的材料含三个要素:①事态起因;②变动环节;③变动结果。其中变动环节为材料主体。新闻故事如没有情节、没有矛盾,也就没有情趣了,故事虽小,但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因果关系及其进展过程要一目了然,围绕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

三是事中有“奇”。是指故事情节要奇,要从事实固有的矛盾中寻找出离奇曲折之处来描画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写出奇崛之趣。这是新闻故事写作成功的关键。事实能被采掘出奇崛波澜,人物和主题才能立起来,既在情理之中,又要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在奇的基础之上,故事情节还应讲究层次性和完整

性。总之,这个“奇”字,既受故事内容本身的制约,又取决于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请看函授学员陈杨写的一篇新闻故事《“病号饭等式”变脸记》:原来的等式是“病号饭=面条+鸡蛋”,中间变动中的等式是“病号饭=营养+可口”,最后的变化结果是“病号饭=科学+体贴”。通过“病号饭等式”的变迁过程,反映了部队生活保障从服务理念的进步,到工作方式的进步,再到科学发展的进步,层次分明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基层落实的喜人成果(见军报《函授学员作品选评》一书第115页)。全文结构奇崛、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而又主题集中,看得出作者不仅在深入采访掌握故事的构成要素上下了功夫,而且在剪裁事实、精心写作上也下了功夫。而其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他在选材上比较恰当地把握了事中有“奇”这个要素。

细采活写下真功

新闻故事的写作讲究生动性,但它和写文学故事不一样,必须远离“虚构”。故事的生动性在于事情本身的内涵,要靠作者在采访时深挖细采。如果不在采访上下足功夫,把事实的关键要素、矛盾之点、曲折之处了解得一清二楚,只是到了写作时才不得不去虚构矛盾、塑造人物形象和曲折经过,那就违背了新闻故事的立身原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点,请大家务必牢记。 强调在采访上下功夫,除了要把所写事实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还要注重发掘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细节在新闻故事中起着“血”与“肉”的作用。一般来说,新闻故事的采访要致力于发掘5种细节:一是人物动作细节,对故事中出现的主人公力求准确抓取他(她)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两个有特征意义动作形态,以展现主人公刹那间的心理状态和意志气质。二是外形细节,包括打扮穿着,通过外形表达出故事中人物的修养、风度、爱好等。三是言谈细节,如能抓到精彩的言谈细节,有时也能显著增加报道的情趣,还能增强报道的思想深度。四是景物细节,注意抓取故事现场的一景一物,和报道的内容或明或暗地联系起来,又可借这样的细节做出“借景抒情”的文章。五是场面细节,如能抓到故事中精炼的场面细节,可让读者如临其境地体察出现场的状况,可烘托出所描写事物的规模和氛围。此外还有肖像细节、对比细节等,如能采访到手,都有助于把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在细节的采访和运用方面,有个名叫肖迪强的函授学员写的《一份褪色的传真电报》(见《函授学员作品选评》第10页),就把上述几种细节捕捉得比较齐全,他运用这些细节,精彩地描写了转业军官任科长离队前查交一份传真电报的全过程,里边的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场面细节,寥寥几笔,神似酷肖,读了让人肃然起敬。可见细节的捕捉和使用,的确是写活新闻故事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写好新闻故事也离不开精心写作,这里也要强调几点: 角度要奇异。写故事要选择恰当的角度进入,可注意从一般中择奇特、平常中看异常、消极中见积极、沙子中淘金子、偶然中求必然。这样就不难找出一个奇异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掀起“快门”加以描写,往往能收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之效。请看新闻故事《吴连长点名》(见《函授学员作

品选评》一书第154页,作者是岑屹),写连长晚点名时,突然停电了,但点名活动在吴连长亲自主持下继续进行(选了偶然中见必然的角度),点名办法由“清点”改为“抽点”。吴连长点了班长“李艳辉”,“到!”这个答到声极具穿透力,让人为之一振。连长说:“大家听见了吗?要的就是这股子精气神。”连长表扬了李班长,点名继续进行。“周陈生!”“到!”连长细细回味这个声音:“不对呀,这个声音怎么这么陌生呢?整天和小伙子们一起摸爬滚打,别说是说话声音,就是放个屁我也能听出是谁,难道这个周陈生不在位,找人冒名顶替的?”连长心里嘀咕起来,“不可能,这个兵我了解,他不会干这种事,其中必有缘故!”“周陈生!”“到!”声音依然短促有力,只是有些发浑。“周陈生,怎么回事,答到阴阳怪气的?”连长生气地问。“报告连长,今天训练出了一身汗,回来没穿够衣服,可能感冒了。”连长把额头贴了上去:“呀!这么烫,真的感冒了。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入列吧。”点完名,连长亲自跑到卫生队,要来了药让周陈生喝了睡下,才放心离去。这件事虽小,却由于角度选得巧,平常中见异常,一般中显奇崛,这个连长的爱兵之心和责任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选好角度对写活新闻故事意义非凡。 用好结构,善于布局,营造悬念,写出趣味。函授学员陈磊写的《难忘那晚政委站哨我领班》(见《函授学员作品选评》一书第157页)就较好地注意了这个悬念。它一开始就先声夺人:风雪夜,下连蹲点的杨政委带病站哨。极怕当这班哨的领班员的“我”,偏偏被连长指定为领班员。一个战士怎么去查团政委站的哨?文章推出了这个悬念,准备降低要求以免“得罪”政委的“我”,不料偏遇政委“较真”。由于机关干部打招呼“政委正感冒”,“我”破例帮政委站的哨所关窗挡风,以免加重病情。谁知政委却说:“别关窗户,黑夜上哨,我们的视觉能力比较弱,主要靠潜听察敌,上哨一分钟,警惕六十秒,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啊!”??最后深受感动的领班员“斗胆”在讲评中说政委是“好的自卫哨”,倒对自己降低要求“拍马屁”的动作作了自我批评??故事就是通过这种层层铺垫、层层剥笋的手法,从外写到里,由远写到近,给人一种晶明、透彻的感觉。所以,故事虽小,也要注意调整结构布局,写出层次。层次的布局要力争再三“设扣、解扣”地吸引人,写出波澜。开头可以含蓄些,随着故事展开,最后来个真相大白,将主题和盘托出。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通联部主任编辑


第二篇:新闻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与消息区别:

(1)外表形式不同

在外表形式上,通讯与消息有着明显的区别,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即可看出:

1) 标题不同

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

一行标题如: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红场易旗纪实

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两行标题:

生命之柱

——张海迪之歌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

通讯也少有使用引题的,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3)详尽程度不同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生动、具有感染力。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4)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

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总结:通讯和消息两种新闻报道常用体裁,功能也有很大去别。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

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 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 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

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

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

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更多相关推荐:
新闻故事范文

新闻故事给站长下指令站长刚才我在计量间发现两个隐患点你安排人员处理了吗6月8日下白班时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高一联合站中控室内大班白雁垚问副站长齐辉我办事你放心齐辉自信满满行我先去看看15分钟后白雁垚确定两个隐患点已...

新闻故事写作

新闻故事采写研讨会材料之六浅谈如何让电视新闻故事化周文席把电视新闻制作的可视可信具有吸引力是电视新闻记者奋力追求的工作目标而近几年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闻故事化正是在记者们的追求下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全新的创作方...

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仇学平提起新闻故事我们不能不想到我国军事新闻史上的两个名篇西瓜兄弟和桌上的表前者写解放战争时期淮阳县李楼村有以种西瓜为生的李姓兄弟瓜熟季节国民党的军队路过李老大的瓜地把地里的西瓜风卷残云般抢...

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

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张聿温新闻报道和故事好像是两回事但实际上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换句话说如果把新闻报道写成故事或者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可以克服呆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更能吸引人...

小小故事会新闻稿

小小故事会新闻稿12月是全民读书月为了号召市民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经开区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小小故事会是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让我们的小小读者也快乐地参与进来12月的每个周...

略论新闻特稿的故事性含义

略论新闻特稿的故事性含义略论新闻特稿的故事性含义作者钱勤发梅尔文门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文中说特稿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讲述故事的有用的写作工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说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及讲好一个故事是对特稿的最高...

新闻故事化采写要求

学习与交流中心领导在关于新闻中心如何解放思想谋划发展问题上多次与科室长座谈反复强调有些稿件浮在面上基本上是空对空的东西有的是材料有的要素不全有的对领导讲话不能把握要旨甚至引起歧义为此要求新闻采访写作要告诉一个完...

新闻的故事

新华网西安11月14日电记者梁娟陈晨记者刚刚从西安市委宣传部获悉截至14日19时发生在这个市科创路的餐饮店爆炸事故已造成9人死亡34人住院治疗视频西安爆炸已致9死37伤现场一片废墟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14日上午...

我的新闻故事

瓦希德还对美方的无理要求表示愤怒他说美国不仅不向伊朗国民道歉反而明目张胆地要求伊朗要归还无人机这不可接受伊朗不会从保卫自己国家和利益的立场上退缩伊朗总统内贾德也对无人机事件发表了看法12日晚些时候他在委内瑞拉国...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

故事化新闻浅析

故事化新闻浅析一故事化新闻的勃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

怎样采写新闻小故事

怎样采写新闻小故事什么叫新闻小故事顾名思义它是新闻和小故事相融其间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有三一是短小精悍常见的有四五百字六七百字成篇的二是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它写真人真事不容虚构夸大和合理想...

故事性新闻(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