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认知与适应讲义

时间:2024.3.24

TXY10-11(2)就业指导——职场认知与适应讲义

课时:4

教学过程:

职场认知与适应

一、导入(5分钟)

走向职场,你准备好了吗?

1、我是谁?

--20xx年毕业生!全国660万分之一。

2、我想做什么?

出国?升学?考公务员?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甚至西部?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自主创业?

3、我能做什么?如果和我想的有差距,怎么办?

4、我的环境、资源、能力等允许我做什么?

5、我了解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够用吗?

目前学生关于职业生涯的困惑: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不知走向职场后该怎样发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企业管理系讲师曲庆博士支招:

职场不需“独狼”

不要装“成熟”

抓住机会尽快定位

切忌自视清高

肯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

职场认知与适应讲义

二、职业生涯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Super) 19xx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

工作(job) :在某一行业中的具体职位。是有目的、有结果、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并持续一定长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介于“工作”和“生涯”之间的概念。一系列的工作。

生涯(career):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与角色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 生涯规划

所以

? 生涯≠工作

? 职业生涯规划≠找工作

?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以生涯发展为着眼点,学习在面对各种抉择情境时界定问题、设立目标、收集并运用资料,通过恰当的规划实现个体的全面最优发展。

生涯发展阶段

成长阶段 探索阶段 建立阶段 维持阶段 衰退阶段

三、如何做到职场认知

(一)你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吗?

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尽管此次公务员招录职位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个,但竞争激烈

程度远超去年,146万多人争夺15646个职位,招录比达93:1 。剩下的人就业何去何从? 中央党群机关:237:1,事业单位:216:1,193: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直属:96:1 你倾向于在何种单位就职?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二)识别你的个人职业性格(P.22-P.24)

? MBTI性格的四个维度:

? 精神关注的放心:外向(E)——内向(I)

? 收集信息的方式:感觉(S)——直觉(N)

? 决策的方式:思维(T)——情感(F)

? 行事方式:判断(J)——知觉(P)

工作分析要收集的职业信息:6W1H

做什么(What) 如何做(How)

为什么(Why)

用谁(Who)

何时(When)

在哪里(Where)

为谁(for Whom)

(三)你的仪容仪表合格吗?

一位在美国的非常优秀的女留学生,毕业后到一家大公司求职。试用期间表现非常好,业务能力也很强,但是公司却迟迟没有与她签约。女生很纳闷,私下一打听,原来是她那长长的辫子阻碍了她。长辫子给人一种东方人保守的感觉,与公司形象不符。女生毫不犹豫地剪了个干练清爽的短发,很快就被公司正式录用了!

从杜拉拉升职记看职场着装“潜规则”

从入职——行政秘书——销售总监秘书——HR主管——HR经理(颜色越发沉稳庄重) 得体的服饰妆容为

你赢得最佳“第一印象”:

? 头发整洁、发型大方:干练清爽有精神。

? 妆容恰当、简单自然:讲究而不做作。

? 服饰得体、考虑场合:用心搭配却不显夸张。

正确的职场着装:

(四)你了解职场的“游戏规则”吗?

让杜拉拉告诉你,小公司与大企业的区别在哪里~~

与同事的相处

同事,是职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他直接影响着就业者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我们职场的适应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优雅的言行举止为你的好人缘“锦上添花”:

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卫生、不抽烟、不喝酒…

注意语言文明:语调语速音量适中、不说粗话脏话…

注意细节,具有良好个人生活品质…

注意这些细节会让你赢得职场最好“人缘”

1.打扮不令人讨厌,如果长相一般,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一般,那就总是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朴素大方。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刻意强调自我的重要。

5.不要随便向新同事借钱。

6.不要无事找事套近乎,如“逼”同事看你的家庭或手机相册等。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注意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嘘寒问暖,表示关心。

12.尤其要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3.坚持应有的原则。对事不对人;或对事很认真,但对人要有温情。

14.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5.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并且懂得表达感恩之情。

16.平等待人,如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17.及时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18.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19.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20.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自尊自信才能自强!

与上司的相处

与普通同事相比,老板、上司对于职业人的职场发展起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上司的相处跟职业人的实际生活紧紧相连,直接影响其薪酬、情绪、梦想和前途等核心要素。 在岗位上平等看待

在能力上虚心学习

从细节上尊重对待

放下怯懦心理

冷静、客观,收放自如

与客户的相处

客户,在职场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客户的相处,直接考验职业人的沟通技巧、工作能力和行业技能。

介绍公司历史与资源——详细但不可太过啰嗦

介绍产品特性与价值——清晰、到位,不要随意使用行内专业术语

介绍售后服务——诚恳

了解客户需求——不厌其烦,主动提出选择和问题

制定方案——迅速、明确

滥用行内术语的后果

小型机?财产保全?L-卡尼汀?单一汇率?请不要把你的客户搞晕

某天,一位女士到一个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周年晚会的舞台布置,A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向她描述:我们将会用桁架、KT班和布幔设计舞台,还会有追光灯、面光灯和LED灯?

四、如何做到职场适应

(一)高尚的职业精神助你取得成功: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奉献进取。

伦理之一:敬业

东芝株式会社长士光敏夫对员工的敬业精神的要求是:

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薪水的人请走。

(敬业给我的不是薪水带来的满足感,而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用人单位最喜欢的工作态度:

准时、诚实、可靠、稳定、主动

合作、学习、幽默、乐于助人

用人单位最不喜欢的工作态度:

懒惰、迟到、缺席、不忠实、精神不集中、

太少或太多野心、被动、不诚实、不合作、

没礼貌、不守规则、破坏、不尽责、

无适应能力、虚假报告

伦理之二:诚信

面对诱惑,不心动,不为所惑,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考查的是诚信!

某大型财务公司对员工升职的考核题目竟然是:帮助客户做假账,结果…

(二)最佳的自我管理方式让你职场很轻松:

1、时间的管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生命周期是单向性的,不可逆转的。那么,我们一辈子能有多少时间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呢?

正常人1—20岁和60—80岁都无法工作,人的一生真正能用于工作的可能只有40年的时间,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

——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2、财务的管理;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来的钱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因而获得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按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方式:1.4万(1+20%)*40,财富会成长为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

——李嘉诚

前提是:

存钱后再花剩下的钱,而不是存你花剩下的钱。

不要小看任何一元钱!因为它们可以帮你

实现每年存1.4万元!

3、情感的管理;

保持理性,切忌冲动!

保持礼貌,切忌粗鲁!

某大公司将免费为员工进行体检作为一项福利,但是体检后,却总是收到非常尴尬的结果: 总有一部分员工很快死去,使公司损失员工;

一小部分骨干领导成员毅然辞职;

大部分员工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低落。

4、健康的管理

根据你的职业选择吃水果

北京美丽女白领胃溃疡去世


第二篇:认知串讲资料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强调表象的重要性。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不过冯特特别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节省法)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 詹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这本著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在欧洲,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

1

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当你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一些心理学家把19xx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另一个转折点是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是认知科学这个广泛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认知科学将很多学科包括在它的范围之内,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广泛领域内的理论家提出,思维涉及到外部世界内部表征的操纵。

认知神经科学着重考察大脑的 结构 和 功能 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对复杂的高级心理过程从神经学上所做的解释,经常是难以理解的。在 神经水平 和认知概念水平 之间架起桥梁,是一个认知的挑战。而且,神经科学途径更可能是确定一个过程发生的大脑部位,而不是那个过程如何工作。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

⑴ 脑损伤病人研究;

⑵ 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

⑶ 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⑷ 事件相关电位;

2

⑸ 单细胞记录技术。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有很大的区别。纯粹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然而,计算机程序所采取的策略和人在下象棋时所采用的策略,相似之处实际很少。

第二章 知觉

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

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模式识别理论包括三种:模板匹配理论、原型模型、区别性特征理论。 模式识别理论:

⑴模板匹配理论;当我们看到字母Z时,我们能立刻认出它来。按照模板匹配理论,我们实际上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模板匹配理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是,它缺乏灵活性。

⑵原型模型:同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则要灵活得多。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把它同一个原型进行比较。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例如,字母G包含一条曲线和一条位于中间水平线这样两个特征。当我们看到一个字母时,我们把该字母的特征同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而不是把字母的整体模式同一个模板或一个原型相匹配。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3

整体优先效应:(完成任务)Navon要求被试或者在整体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 对刺激进行识别。

1. 结果发现,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

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

2. 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

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

3. 然而,当要求被试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时,如果整体特征同局

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试的反应要快。

4. 上述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

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Gibson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

有关视知觉的研究,确定了大脑皮层中,分离相同刺激的不同方面的神经通路,即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即刺激的身份或刺激是什么)。Where通路则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4

⑷计算途径:既包含原型途径的一些成分,也包含区别性特征途径的一些成分。然而,它所强调的东西不同于后面这两种途径。计算途径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出一些基于计算机的理论。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机能够完成一些人类所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快速的精确的三维客体识别。通常,人们把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知觉过程叫做机器视觉。

在一个叫做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象字母一样,几何离子能够结合成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然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则无法用成分识别模型来解释。他们要求观察者识别一些成为碎片的物体图片。碎片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碎片,即与几何离子一致的碎片,另一种是“非自然的”碎片。结果发现,观察者在两种条件下对图片的识别同样地快和精确。这些结果表明,人们首先编码整体形态,然后才对部分进行分析。这显然同成分识别模型的观点相反。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

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所强调的是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器,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程。简单的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杂的、整体的模式。然而,事实上,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过去经验和模式识别(掌握实验方法、发现问题、说明问题??P35图):

1、Schacter和他的同事(1991)证明,与物体有关的过去经验,的确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

5

2、这些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三维物体的图画。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

3、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

4、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

5、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6、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

面孔失认,这是一种最惊人的面孔加工紊乱。这种失认通常同大脑右侧颞叶损伤相联系。患有这种失认的病人识别人面孔的能力受到严重损伤。例如,一个面孔失认病人,经常不能识别任何熟悉的面孔,包括著名人物的面孔、朋友的面孔、家人的面孔,甚至不能识别镜子中自己的面孔。

面孔失认病人LH试验

面孔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些极端罕见的面孔失认病人,这些病人虽然不能识别人的面孔,但能识别农场里动物的面孔,病人的失认是极端特异性的,即只是在识别人的面孔方面有问题。患有深度面孔失认,但视力正常,检查发现有正常的形状觉察和形状辨别能力,在一些涉及不寻常观察角度和物体轮廓的知觉测验上,表现出一定的损伤。然而,最严重的损伤出现在要求知觉和识别面孔的测验上。即使是能够正确辨别出来的面孔,他也并不是靠实际意义上的识别,而是靠使用推论策略。也不能对面孔的年龄、性别或面部表情作出判断。无论是在再认记忆测验还是成对联想学习任务上,同刺激为人的面孔相比,当刺激为动物的面孔时,成绩要好。

6

倒置效应:将照片旋转180°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

1、面孔失认实验:实验时,研究者向LH呈现三张同一类型的图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张图片中有一张目标图片,他总是正面的。另外两张为探测图片,其中一张为正确图片,一张为干扰图片,两张均为3/4侧面观。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或者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另外,目标图片呈现在上方,而两个探测图片并排呈现在下方。研究者要求LH完成匹配任务,即通过言语反应指出,位于下边的两张探测图片中,那一张与上面的图片相同。

2、结果发现,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无论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是同时还是相继呈现,无论刺激的图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

3、实验说明: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实,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当刺激为正常方位时,LH对整体刺激语境特别敏感,而且,LH不能克服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4、该实验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面孔失认的种类:知觉的或感知的面孔失认、记忆的或联想性的面孔失认.

第三章 注意(一)

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多种心理现象共用的一个名称,注意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与注意相关的现象: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分心、信息抑制和集中注意。

Stroop效应

1、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7

2、在Stroop效应实验中,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

3、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 抑制系统效能 的一种指标。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区别?

1、与注意有关的两种加工层次,即 自动加工 和 控制加工 。

2、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3、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4、自动加工是平行的,换句话说,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或更多个项目。相比之下,控制加工是系列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个项目。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当任务包含不熟悉项目因而比较困难时,人将使用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

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无关项目较多时,被试的目标觉察速度,和刺激显示中只包含3个项目,因此无关项目较少时的一样快。结果说明,特征登记或编码是自动的。这样,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

8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集中注意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这种思想得到了错觉性结合现象的进一步支持。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向一个人呈现两个无意义的“dax”和“kay”。如果这个人处于分心状态,他可能报告说他看到了英文单词“day”。

记忆依赖于注意。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注意到的东西。

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

心理不应期: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Welford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简称PRP)。

双耳分听:

1、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是双耳分听。在这种范式中,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通常,到达两耳的是不同的刺激。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

2、在分散注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同时注意两个信息。然后,在选择性注意实验中,指导语告诉被试注意呈现给一只耳朵的信息,忽视同时呈现给另一只耳朵的其他信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者可以向人的同一只耳朵呈现两个听觉刺激。这两个刺激可以以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可以相同的声音出现。因为两个听觉刺激到达的是同一只耳朵,因此刺激的空间位置相同。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向人的两只耳朵呈现上述刺激。

9

3、一些研究显示,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这些结果表明,听者能够选择性地注意具备某些普通物理特征的刺激,同时能够拒绝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刺激。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速率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神经系统的容量有限部分之前,需要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他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此外,在选择性的过滤器之前,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衰减作用模型:

Treisman证明,只是在6%的试验中,被试能够报告来自非注意通道的词。这说明,94%的试验中,非注意并不能突破过滤器。如果所有到来的信息得到完全加工,那么不可能有如此少的突破。Treisman假设,过滤器并不是像Broadbent所说的那样,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他指出,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阻挡所有不符合注意选择标准的信息,而是衰减或减弱非注意通道的强度。该理论被称为衰减作用模型。如果到来的信息不是全部被阻挡,那么与当前与其相一致的部分信息,或与个体相关的部分信息,都可能足以提高那些词的激活,使之超越意识阈限。

Deutsch的晚期选择理论:

在该理论中,对平行加工的限制,更靠近晚期的反应阶段,而不是早期的识别阶段。他们提出,到来的一些信号,根据重要性被赋予权重,并且以某种方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当前最重要的信号被确定下来。只是最重要的信号才会转换到象记忆存储和动作输出这样的过程。最重要的信息不是

10

在加工的早期被选择,而是在完全加工之后。因此,选择在意义的基础上进行。

早晚之争与瓶颈的位置:

为探讨瓶颈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开始,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较高的语义水平,那么,说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的阶段。呈现给被试非注意耳中的词,与追随信息或者语义相关,或者有联想关系,或者完全无关。结果发现,尽管被试不能记住呈现在非注意耳中的任何词,但是,当注意耳与非注意耳中所呈现的词有语义关系时,被试说出追随词所花的时间更长。这说明,非追随耳中的词得到了无意识的语义加工。

皮肤电反应:为了测量非注意的语义信息对追随作业的影响。使用皮肤电反应(GSR)。让被试首先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在一套特定的词与期待电击之间建立联系。这些词与城市有关。然后让被试完成双耳分听任务。偶尔地,一个与电击相联系的词呈现给非注意通道。结果发现,尽管被试宣称他们没有觉察到这些词。但是,被试显示出清楚的GSR。更有趣的是,对其它城市方面的词,这些被试也显示出GSR,而这些词在条件反射训练阶段并未出现过。结果表明,出现在非追随耳中的非注意词不仅通达了语义,而且能够在语义上概括化。

第四章 注意(二)

选择性注意机制不仅包括目标的激活,还包括分心信息的抑制。

负启动现象

Neill(1977)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因为首次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后,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该研究被看成是开拓性的。 实验:Neill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

11

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Neill认为,一定是Stroop刺激词的意义起了干扰作用,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

范式:一种试验的方法被稳定下来。

负启动反转:

(1)Neill(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

(2)当指导语强调速度而不是准确时,负启动要反转为正启动。为什么当对速度的强调超过对准确的强调时,负启动会转为正启动呢?一种解释是,过分强调速度,将导致被试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抑制最初被激活的无关信息的表征。一旦这样的表征后来变得与任务有关,正启动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即观察到反转。

分心信息抑制主要包括:特性抑制和位置抑制。前者主要是在识别任务中发现的,这种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是什么作出反应。后者则主要是在定位任务中发现的,该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所出现的位置而不是目标是什么作出反应。

在单细胞记录和损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两个皮层视觉系统,即顶枕系统和颞枕系统,前者编码空间关系,后者则对特性进行编码。

空间位置抑制很可能是一种“最早获得最晚衰退”的过程.

12

返回抑制(简称IOR):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

为什么视觉系统需要这种返回抑制机制?

研究者认为,这种抑制能够保证高效的视觉搜索。具体地说,一旦注意已经指向某一位置,那一位置即被加上标签,结果无需返回去再次搜索那一位置。没有这样的记录,搜索过程将处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访问同样位置的危险之中。

脑损伤病人的注意缺陷

视觉忽视: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上存在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典型的这种视觉忽视病人,可能会撞上其左侧视觉空间里的东西,可能只吃盘子中右侧的食物。当要求临摹一幅图时,病人可能只画图的右边的一半或图中物体的右边的一半。要求划线时,病人可能只划右边的一半。病人并不觉得自己的作业有多奇怪。)

视觉注意的三个成分:Posner和Cohen(1984)提出,这些结果需要用视觉注意的三个成分来解释。这三个成分是:(1)把视觉注意施加到一个目标上;

(2)把注意从一个目标上解除;(3)把注意转移到新的目标上。

视觉忽视究竟是基于空间的还是基于客体的?

Driver和Halligan设计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在这项实验中,环境空间和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互相对立。其逻辑是,向视觉忽视病人呈现一幅图,图上画有两个无意义图形,如果环境轴和客体轴相同,那么,就不可能确定病人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忽视,究竟是应该用环境轴来解释,还是应该用客体轴来解释。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病人判断两个无意义图形是否相同。当环境轴和客体轴相同时,如果一个图形包含有关关键差别的那部分刚好处于被忽视的空间,病人将作出错误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相同。

Driver和Halligan想知道,如果画有无意义图形的纸旋转,因此客体的关键

13

部分跨环境轴,从被忽视的空间移到非忽视空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视觉忽视是基于空间的,那么,病人将作出正确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不同。如果视觉忽视是基于客体的,那么,病人将作出错误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相同。结果显示,当画有无意义的纸旋转之后,病人仍然认为两个图形相同。这说明病人忽视的是客体的一侧。Driver和Halligan的实验非常清楚地证明,视觉忽视可以是客体主轴的一侧,而不简单是那个客体所占据的空间的一侧。

病人NG严重的右半空间忽视。

Hillis,Mordkoff和Caramazza对一名半侧空间忽视病人进行研究,该研究为回答注意窗口大小究竟是否可以调整,并进而揭示空间注意机制,提供了非常好的来自病灶性脑损伤病人的证据。

病人NG,在临摹、划线、阅读、书写和其它视觉任务上,表现出严重的右半空间忽视。改变或调整NG期待空间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在特定位置上所呈现的刺激被忽视一侧(右侧)的目标觉察成绩。刺激为视觉呈现200毫秒的圆环这些圆环或者左边有缺口,或者右边有缺口。NG的任务是判断圆环上是否有缺口。如果认为有,就按一下空格键,如果认为没有,不按任何键。通过在在不同位置上呈现圆环,来改变注意窗口大小。

结果发现,当圆环总是出现在屏幕中心,并且缺口在右边时,NG的漏报率为94%。然而,当圆环随机地出现在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时,对出现在屏幕中心且缺口在右边的圆环,NG的漏报率下降到46%,而出现在屏幕右侧且缺口在右边的圆环,漏报率为88%。显然,同样是出现在屏幕中心缺口在右边的圆环,在不同条件下,漏报率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上随机地呈现圆环,使得右半空间忽视病人NG的漏报率大大下降。这说明NG能够在期望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调整注意窗口的大小。

通过变化刺激(圆环)大小改变注意窗口的大小。所有的圆环都呈现在屏幕中心。结果发现,当只出现小圆环且小圆环的缺口朝右时,NG的漏报率为92%。然而,当大、小圆环随机出现时,同样是缺口朝右的小圆环,NG的漏报率下

14

降到60%。显然,出现的大圆环放大了NG的注意窗口,使得这种条件下,缺口朝右的小,圆环上的缺口,远离注意窗口的边缘,因此觉察成绩有所改善。 上述两项实验说明:

⑴半空间忽视并不损伤病人调整注意窗口大小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注意损伤的性质作一些限制;

⑵非优势顶叶损伤,能导致半空间忽视这种注意缺陷的梯度变化。注意窗口的中心,忽视现象最轻,脑损伤对侧注意窗口的边缘,忽视现象最严重。Hillis等人的结果,对总是用距观察者中心或环境中心的绝对距离,来定义半空间忽视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此外,Hillis等人的结果也支持视觉空间注意的“变焦透镜”隐喻。

第五章 记忆

15

多重存储模型:

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记忆系统的结构和记忆的过程。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Atkinson和Shiffrin假定,短时记忆模型是以听觉形式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语义形式编码。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照听觉和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照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工作记忆: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

加工水平途径:也称加工深度途径,这种途径假设,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两种任务能产生特别强的记忆保持,一个是被试自己产生材料,另一个是被试判断目标项目是否和自己有关。与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生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

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前三种加工角度经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

16

自我参照效应完全可以用到广告设计中。而且同语义任务、物理属性任务相比产生了最好的回忆。

Tulving模型:Tulving的记忆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Tulving 发表过一篇题为“情节和语义记忆”的论文。

Tulving 最初的模型,只是区分了两种记忆,即情节和语义记忆;后来他又加进了程序性记忆。他也强调短时记忆构成了一个分开的记忆系统。 Tulving(1972)认为,情节记忆中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这种信息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语义记忆是指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情节和语义记忆集中在事实信息上。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经常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从发展的角度看,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老年痴呆受损顺序:情节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

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PDP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之间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

外显记忆任务要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 忆测验,都属于外显记忆任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需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都需要对特定的学习情节进行有意识回忆。

内隐记忆任务:内隐记忆作务是无意识回忆。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是要求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典型地,

17

这些任务看起来与先前学习过的任何材料都无关。任务的指导语中也丝毫不提“记得”或“回忆”这样的字样。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

这些内隐记忆任务的共同特征是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后来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回忆,而是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表达出来。

纯粹暴露效应(名词,重点):是指被试对原来不熟悉,但现在通过暴露而熟悉了的刺激的偏爱,因此也称偏爱效应。因为在实际的测验期间并没有提及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暴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记忆任务。 日常记忆研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记忆有多精确。

包含测验:他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

排除测验:它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在排除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意识记忆阻止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而无意识记忆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 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影响因素--心理学家从以下方面提出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1. 人们通常对属于自己种族的面孔,记忆的更好;

2. 如果事发时目击者对嫌疑犯面孔的注意,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记忆

的准确性也会下降。

3. 倒摄抑制是记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因为最近学过的新材

料的干扰,人们回忆旧材料有困难。倒摄抑制也会导致目击者不精确

的记忆。

Loftus等人的幻灯片实验如何做的?能说明什么问题?(误导性信息效应的经典实验)

18

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幻灯片。一辆跑车在一个交叉路口停下来,然后转弯,撞上一个行人。一半被试所看的幻灯片上交叉路口处有允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一半被试则在交叉路口处看到停车标志。

呈现时间20分钟~一周,被试回答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细节问题。一个关键问题,或者包含关于幻灯片中细节一致的信息,或者包含不一致的信息,或者不提及这种细节。回答完问题后,被试看到两张幻灯片,一张上面有允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一张上面有停车标志。被试的任务是选出他们先前看过的幻灯片。

结果发现,同接受一致和中性两种信息的被试相比,接受了不一致信息的被试,再认的准确率要低。这说明,事后的误导性信息,会导致不精确的记忆。

19

第六章 一般知识组织

特征比较模型:该模型认为,概念按照一些特征或属性存储在记忆中。例如,与“猫”这一概念有关的一些特征包括有毛、不喜欢水、有四条腿、喵喵叫、有尾巴、能捉老鼠等。 定义特征指那些必要的特征;特点特征指那些仅仅是描述性的、并不必要的特征。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采用句子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一些实验。在这类实验中,被试看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被试的反应潜伏期被记录下来。使用这种技术,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具体的说,表示典型成员的概念与表示相应范畴的概念,在特征上具有高相似性。

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证技术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该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原型途径观点、特点:

20

1、按照Rosch(1973)的理论,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按照原型途径,人们通过把一个特定的项目同原型进行比较,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

2、值得注意的是,范畴的原型,不必真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因此原型是一个理想化的样例。

3、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相反,一个范畴倾向于具有等级组织的结构。其中,一段是最有代表性的或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另一端是离原型最远的成员。

4、原型途径既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其它分支。人们使用原型来组织人格概念,如“性格外向的人”。当人们对社会政策形成某种态度时,原型也显得很重要。临床心理学家则倾向于用原型来描述各种心理紊乱,如“攻击型冲动型儿童”。另外,象愤怒这样的情绪,也可以按照原型来组织。

原型的特点。

⑴ 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

⑵ 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

⑶ 启动之后人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启动效应:如果目标项目出现之前,

先出现一个有某种关系的启动项目,那么,被试对目标项目的反应快。 ⑷ 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

⑸ 原型具有相似家族范畴的普遍属性。

语义记忆从几个不同的水平来组织。如“家具”、“椅子”和“扶手椅”。同样一个物体,可以属于几个不同的相关的范畴。一种范畴水平叫做上位范畴,如“家具”;第二种范畴水平叫做基本范畴,如“椅子”;第三种范畴水平叫做下位范畴,如“扶手椅”。

基本范畴具有特殊的地位:

21

⑴ 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当人们想表达一个概念时,基

本范畴已经足够了;

⑵ 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

⑶ 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

⑷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基本范畴对于普通人具有特别的价值,但是,对于

专家来说,下为范畴可能也有特殊意义。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经典实验)

研究了四名曾经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病人。结果发现,同无生命物体相比,这些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例如,病人JBR,只能识别或命名48个有生命物体中的2个,但正确地描述和命名了48个无生命物体中的45个。总的来看,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为严重。将这种现象称范畴特异性损伤。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这种观点假设,生物的进化,使得人类发展了从知觉和概念两方面,区分有生命物种与无生命物种的特殊的机制,从而导致大脑中这些知识按照范畴来组织。因为不同范畴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特定脑区的损伤,将会造成存储在该脑区的特定范畴的知识,出现选择性的缺陷。

对有生命范畴的特异性损伤,通常同颞叶受损相联系,无生命范畴的特异性损伤,通常同颞、顶和额区背侧的损伤相联系。

第二种观点不是用有无生命这样的二分法来解释范畴特异性损伤,而是强调视觉信息与有生命物体的识别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有生命和无生命之间,在把范畴的一个成员同另一个成员区分开,所要求的视觉加工的程度和细节上,有重要的区别。同人造物体相比,动物、水果和蔬菜,有着更惊人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因此,这些物体的识别,对前语义的结构描述系统要求较高。这样,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较高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容易造成“视觉拥挤”使得成员和成员之间难以

22

区分。按照这种观点,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生命物体范畴的特异性损伤现象,可以用结构描述系统障碍来解释。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地认为,没有必要假设两个分开的语义记忆系统,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完全能够解释脑损伤病人身上所出现的范畴特异性损伤。

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特征途径。最简单的特征途径认为,语义知识按照不同的感觉运动通道来组织。按照这种途径,特定语义特征对知识获得和描述来说,具有不同的权重。对有生命物体知识获得或有生命物体识别来说,同功能特征相比,知觉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有生命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知觉特征。然而,对人造物体来说,情况刚好相反。换句话说,同知觉特征相比,功能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人造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功能特征。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范畴流畅性;语义范畴判断;图片分类;对症命名;口头阅读;词图匹配;口语词书写词匹配;同义判断;词语义联想;根据描述命名;特征核证;语义相似判断。

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

情节记忆损伤是老年性痴呆(AD)中最早的,也是做普遍的认知缺陷。 范畴流畅性经常在AD早期就受到损伤。

病人对260幅普通物体的图片进行对证命名,四次测验(相邻两次之间大约间隔6个月)中,病人对大象图片相继的反应分别是“大象”、“大的非洲动物”、“马”和“动物”,研究表明,病人的语义记忆选择性的丧失,通常是词和客体的上位知识还保存着,而精细信息丧失。

23

第七章 表象

表象是指物理上并未出现的刺激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象的特点:

在许多方面,心理表象和真实物体的知觉非常相似。例如,我们对大象的心理表象比我们对兔子的心理表象要大。在心理表象领域,研究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心理表象在人的记忆中究竟如何存储。也就是说,心理表象到底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还是以更抽象的语言的形式存储。

24

表象以模拟码的形式存储。所谓模拟码,也叫描绘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另一些理论家认为,人们以命题码而不是模拟码的形式存储心理表象。所谓命题码,也叫描述表征,它是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这样,命题码存储既非视觉的也非空间的,它与原始的刺激并不相似。按照命题码的观点,表象是语言的近亲。

心理旋转:

Shepard和Metzler的经典心理旋转实验,为研究表象提供了客观的、定量的方法。

Shepard和Metzler测量了被试作出判断的潜伏期。结果发现,被试判断的潜伏期是旋转角度的线性函数。旋转角度越大,作出判断所需的潜伏期越长。这说明,当几何形状的旋转角度增加时,被试判断的反应时相应的增加。

在这项试验中,被试并没有真正地用手去旋转一个实际的几何图形。然而,被试在判断任务重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与实际生活中旋转实际的物体时所表现出的规律是相同的。因此Shepard和Metzler的发现,支持了心理表象以模拟码存储的观点。

Shepard和他的同事们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将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其它刺激材料上。如Cooper和Shepard曾经向被试呈现一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变化间距为60?。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360?)、60?、120?、180?、240?和300?。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Cooper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向180?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0?向180?变化时,被试逆时针旋转表象。然而,当当倾斜角度从180?向360?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向360?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因此,倾斜角度为

25

300?的刺激,同倾斜240?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要短,而不是长。这样,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一些神经心理学研究为心理旋转提供了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如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证据。他们训练每个猴子按垂直的、逆时针的方向将一个把柄移动到作为参照点的目标灯光处。这意味着,无论目标灯光出现在什么地方,猴子都应该以目标灯光为参照点,垂直地、逆时针地旋转把柄。研究者记录了猴子旋转把柄期间的皮层活动。后来,把柄并不出现,但目标灯光同样出现在各个位置,猴子皮层的活动仍然被研究者记录下来。实验结果显示,同移动把柄相比,当把柄并不出现时,反应的皮层细胞相同。这一方面证实了猴子的心理旋转,另一方面则说明,心理上的旋转与实际的旋转把柄,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表象与知觉之间的相似性,也得到了神经心理学方面的证据的支持。Farah曾经收集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视觉表象牵连着大脑皮层中负责视觉加工的区域。Farah所综述的研究,使用了多种神经科学的研究技术。例如,一些研究者研究了视觉皮层损伤的个体。在这些病人中,许多病人不能产生表象,即使其它认知功能正常。此外,大多数病人在知觉和表象上,表现出了类似的损伤。

其它一些研究使用PET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其它一些脑成像技术,评估了当人们完成要求视觉表象的任务时,哪些脑区会显出血流的增加。

经常被用来研究表象的另一种神经科学技术,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Farah和Peronnet使用这种技术发现,当要求产生心理表象时,同表象能力低的人相比,表象能力高的人,枕叶视皮层显示出更大的事件相关电位。

因为对心理表象的创造性的工作以及其它方面的贡献,Shepard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6

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认知地图和距离:相信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哲学楼离生物楼的距离,在感觉上,似乎比离校园外的一家书店要近。尽管事实上哲学楼离那家书店更近一些。为什么是这样呢?事实上,这是因为,哲学楼和生物楼属于同一个语义范畴,即“大学校园建筑”,而那家书店,不属于这一范畴。

Hirtle和Mascolo所做的研究,说明了语义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对距离的估计。他们构造了一幅假设的城镇地图。其中既包括一些与城镇政府相联系的标志,如法院、警察局、城镇礼堂,也包括一些与消遣娱乐相联系的标志,如公园、高尔夫球场、海滩。在这项研究中,被试也是首先学习地图上的各个位置。然后拿走地图,让被试估计每对标志之间的距离。

结果表明,人们倾向于把每个标志移近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其它标志。例如,人们可能把法院记忆成离警察局和城镇礼堂更近。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属于相同语义范畴的两个成员之间。对于属于不同语义范畴的两个成员来说,则不发生这种转移。例如,法院并未被移动得靠近公园。

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

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该模型强调,在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上下维度特别突出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另一个原因是,上和下非常容易区分开。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对上下维度作出快速判断。

实验:Franklin和Tversky曾经向被试视觉呈现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描写了10个不同的情景,分别描述旅馆大厅、歌剧院、仓库等。每个描写都提到了5个位于合理位置的物体。这些物体位于观察者的上、下、前、后、左或右。Franklin和Tversky要求被试在阅读完每个描述之后,想象自己正面

27

对着不同的物体。然后,他们要求被试确定,每个不同方位上,都分别有什么物体。例如,什么物体在被试的头上边。他们测量了被试回答问题的反应潜伏期。Franklin和Tversky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反应潜伏期是否依赖于测验的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换句话说,是否所有方位的决策都一样愉? 结果发现,人们对哪个物体在上边和下边,回答得很快。而对哪个物体在前边和后边,判断得要慢一些。至于对哪个物体在左边和右边,则判断得最慢。Franklin和Tversky还要求被试描述他们是如何完成实验任务的。所有的被试都报告说,当阅读那些描述材料时,他们构建了空间环境的表象。 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维度是前后维度。该维度尽管与地心引力无关,但是,相对于我们身后的物体而言,我们看前面的物体或与前面的物体发生作用,更容易一些。此外,前部和后部是不对称的,这使得我们容易区分前和后。

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首先,左右维度与地心引力无关。其次,我们对位于我们左边和右边的物体,觉察得几乎一样好。此外,人的右边一半和左边一半基本上是对称的。左和右通常难以区分。我们偶乐地会混淆左边和右边。例如,有时,当你嘴里告诉别人向左转弯时,其实,你想说的是右边。显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来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因此,左右判断要花更长的时间。

第八章 语言

心理词典: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语言的脑损伤病人研究:

许多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Broca和Wernicke所确定的大脑区域。这两个区域分别称作Broca区和Wernicke区,前者靠近大脑额叶,后者位于皮层后部。Broca区损伤会导致病人言语变慢、吃力,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Wernicke失语病人语量较多,说话滔滔不绝,一般需要制止

28

才能使其谈话停止,但却不能表达意义。Wernicke失语病人,理解言语也有严重困难。总的来看,Wernicke失语的主要特点是理解言语受到损伤。 Petersen的实验:

Petersen和他的同事使用PET扫描技术,对人完成语言任务时大脑的活动,作了分析。

其逻辑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语言任务,然后,从复杂任务所产生的血流模式中,减去相邻的简单任务所产生的血流模式。因此,这种技术能够识别与每个语言成分相联系的大脑活动。

通过血流模式的相减方法发现:

⑴ 人们被动地看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枕皮层;

⑵ 人们被动地听词时,最活跃的区域是颞皮层;

⑶ 说出词这种任务激活了顶皮层的运动区;

⑷ 意义产生(想出一个有关的动词)任务激活了额皮层和颞皮层的后部。 简述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

一个是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

另一种假设称作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这种假设认为,这个过程显然是间接的,因为按照这种假设,我们必须经过把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样的中介环节。

第三个假设叫做双通路假设,认为有关词意义的语义记忆,既可以通过视觉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语音通路,间接达到。换句话说,我们的阅读过程可以是灵活的。

视觉词汇识别的有关证据:

29

直接通达假设最强的证据可能来自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所谓深层诵读困难,是一种严重的阅读絮乱。临床上发现,患有这种阅读絮乱的病人,不能把印刷词转化为声音。这些病人不能读出简单的无意义的词,也不能判断哪些视觉呈现的词之间互相押韵。很明显,这些病人不能使用把视觉词转化为声音这样的中介环节。然而这些病人能看印刷词,然后识别它的意义。这样,即使是没有转化为声音或言语码,也仍然可以阅读一个词并通达词的意义。。

词汇歧义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同音同形异义词;另一类是异音同形异义词;还有一类是同音异形异义词。

简述词汇歧义消解的主要理论

四种典型的模型:多重通达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达模型和整合模型。

⑴多重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的所有意义都自动通达。语境不能直接影响词汇加工,但可对词汇加工器的输出起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意义。

⑵选择通达模型认为,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

⑶重排序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可供选择的意义按相对频率高低顺次激活,语境信息通过提高合适意义的激活程度来影响通达。因此,不同类型的歧义词上应该观察到不同的结果模式。例如,当语境支持偏向歧义词的次要意义时,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将得到提高,但主要意义的激活水平仍然足够高,因此会造成主要与次要两种不同意义之间的竞争。如果语境支持的是均衡歧义词的次要意义,那么,这个额外的提高可能足以克服主要意义相对频率上的优势性。

⑷ 整合模型认为,最初的激活也是有顺序的,但语境仅仅是在后词汇的整合阶段影响词汇加工器的输出,一个意义的成功整合会自动中止任何未完成的通达过程。

30

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

在过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 第一,当识别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时,读者或听者增量式地建立词串的句子水平的表征。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即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析。

第二,人们能够很快地使用详细的词汇信息获得合适的分析

花园路径理论框架:

花园路径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最初,只是纯粹的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然后,语义的和词汇的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

在花园中径理论框架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一个是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另一个是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九章 问题解决

问题的特征

每个问题都包含着三个特征:

⑴ 始状态,它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

⑵ 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

⑶ 碍,它描述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迈进有

困难。

31

问题解决的步骤:

①问题的确定②问题的定义和表征③策略形成④信息组织⑤资源分配⑥监控⑦评估。

简述理解问题的二个步骤:理解问题所需的第一个步骤是注意重要的或相关的信息,而忽视无关的材料;理解问题的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如何表征问题。

问题解决的途径

1、一种是算法,所谓算法是指迟早总会产生解决办法的方法。一种叫做穷尽搜索的方法,就是一种算法。使用这种方法时,人们会尝试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答案。

2、一般来说,人们花在搜索答案上的时间,粗略地同问题空间的大小成比例。问题空间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和类推。 手段-目的策略:

手段-目的策略有两个重要成分。首先,人们把问题分解成许多亚问题或较小的问题;然后,针对每个亚问题,人们尽力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手段-目的分析把问题解决者的注意集中在初始的问题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上。

小人与魔鬼问题及有关研究:

Greeno研究了小人与魔鬼问题。他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会停下来计划下几步移动的策略,而不是以一个固定的步调移动小人和魔鬼。特别是第一步移动之前和另外两步关键的移动之前,人们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2

类推途径:

问题同构:在小人和魔鬼过河测试中,如果将小人和魔鬼改成不同国家的居民,问题的性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些有着同样的根本结构和解决办法,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称作问题同构。

问题解决的类推途径还有其它一些标准的术语。我们当前努力解决的问题通常称作目标问题。为了解决目标问题,我们应该参考过去我们解决过的类似的问题,即所谓的源问题。

表面特征:即问题中所使用的特定的客体和术语。

结构特征:是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所必须理解的根本核心。

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⑴ 专业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许多阶段上,专家同新手到底有怎样的不同? ①知识基础,新手和专家在他们的知识基础方面有巨大的区别。

②记忆:专家和新手记忆与专业领域有关的信息的能力不同。专家的记忆技能是非常特异的。

③表征:新手和专家表征的能力也不同。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表面特征,而专家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结构。

④问题解决途径:同新手相比,当专家遇到一个其专业领域范围内的新问题时,他们更可能使用手段-目的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把问题分成几个子问题,按照特定的顺序解决问题,专家开始工作之前,规划问题解决步骤的能力更强,专家适用类推途径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时,专家更可能对不同问题之间结构上的相似性作出评价,新手更容易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干扰,因此经常选择不合适的源问题。

⑤对初始状态进行精细加工:同新手相比,专家对问题的初始状态考虑得更彻底。

33

⑥速度和准确性:同新手相比,专家对问题的解决更快,准确性更高,因为它们的操作更加自动化,专家能够同时考虑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

⑦元认知技能: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的一个重要成分。专家对自己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强。专家似乎能够更好地判断问题的难度。他们也能更好地意识到什么时候他们正在犯错误,他们也能更恰当地分配时间。

⑵心理定势。是指一种心理上的惯例或不动脑筋的僵化,这种惯例或僵化往往阻碍有效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既要求自上而下加工,也要求自下而上加工。因为专家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使用先前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自上而下加工。相比之下,心理定势代表一种过分的自上而下加工。

⑶功能固着:是指我们给物体所指定的功能,倾向于是固定的或稳定的。象心理定势一样,功能固着也代表着一种过分的自上而下加工。不同的是,心理定势是指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功能固着是指我们考虑物体功能时的思考方式。

⑷问题的性质:顿悟和非顿悟问题。当我们解决类似顿悟问题时,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会突然闯入我们的头脑。而且,我们会立即认识到这个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相比之下,当我们遇到非顿悟问题时,我们通常使用推理技巧和一套常规的解决程序,逐渐地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开始解决顿悟问题时,通常他们会相信一些没有根据的假设。这意味着,人们可能搜索错误的问题空间。因此,自上而下加工不恰当地支配了人们的思维。越是坚持自上而下思维,越是难以从这种境地中走出来。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人们可能需要休息片刻,以便于误导性的信息不再主宰人们的思维。与顿悟问题不同,非顿悟问题典型地受益于自上而下加工。

当解决顿悟问题时,一旦我们接近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会体验到信心的突然跳跃。事实上,信心的突然增高,可以用来区别顿悟和非顿悟问题。

34

来源:考试大-自考站

35

更多相关推荐:
职场适应与挫折应对

你得罪了谁浅述职场穿小鞋现象摘要职场不同于学校不同于家庭朋友家人如果对你的一些行或者其他一些方面有任何不满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告知你并希望你能够意识到但是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你的上司对你工作情况或者你这个人有不满时...

进入职场如何尽快适应环境

初入职场如何尽快适应环境毕业季来临一大批毕业生即将告别学校进入职场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学习如何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八个实用的职场建议希望对毕业生们有所帮助第一多思考大多数毕业生喜欢从事那些可以...

大学生初入职场如何缩短适应期

摘要大学生初入职场会产生很多心理困惑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角色的顺利转换大学生可从调整期望值认识新环境虚心求学踏实工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入手缩短自己的适应期使自己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关键词大...

职场新人如何适应销售工作

职场新人如何适应销售工作在销售实践中大批有志之士不断加入和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往往找不到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刚入职应该怎么做怎样融入团队1认识和使用产品选择几款适合自己的产品开始体验成为产品的爱用者能够讲是自己和旁人...

好心态有助于提高职场适应力

好心态有助于提高职场适应力一般从事基层工作属于蓝领阶层具有平凡琐碎枯燥重复性劳动等特点与当灰领甚至白领的期望有所偏差尽管练就了很多职业技能但由于心态问题无法适应企业因此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承受压力...

调整心态,提高职场适应能力

调整心态提高职场适应能力不要过多地去抱怨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要沉溺于未来要着眼于今天一定要学会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从事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我的习惯是定期与新入司教职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

练就好心态 提高职场适应力

练就好心态提高职场适应力一些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一般从事基层工作属于蓝领阶层具有平凡琐碎枯燥重复性劳动等特点与当灰领甚至白领的期望有所偏差尽管练就了很多职业技能但由于心态问题无法适应企业因此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

新人如何度过9大职场不适应

新人如何度过9大职场不适应新鲜人在职场上遇到的痛苦虽然因人而异但归结起来大体有9大职场不适应为治愈它们引起的快闪症CG请来四位重量级人物让这些成功者站在前辈的角度解答你的疑惑告诉你该如何应对职场的不适应什么时候...

初入职场个人价值观如何调整和适应

初入职场个人价值观的适应及调整一不能让鱼吃梨涉世不深时我们常常渴望以真诚换取真诚书本上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理想模型我们脑海里常常会有诸多的假设有太多太多应该的东西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自己碰壁受到伤害还会怪罪怎么不...

求职计划书范文

敬的领导您好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经历四年的高校教育和高校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的人生信条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

应用文写作之求职计划

大学生求职计划如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已算是半个社会人士的大学生必须为往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而求职计划正是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一求职目标本人现在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系另修有工商管理专业希望在毕业后从事与软件相关...

我的求职计划书

我的求职计划书经历了三年大学高等教育的培养和优秀文化的熏陶跨入大四的我们开始直接面对即将到来的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目前国内就业状况相当明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要求上都与毕业生现状存在着明显的鸿沟找到...

职场适应计划(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