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信息简报

时间:2024.3.31

会展信息简报

第 一 期 20xx年12月1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会展新闻

我国展览项目数达3800个 位居世界第二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雷敏、陈玉明)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日前透露,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国的展览项目数达3800个,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英国排第三。

据沈丹阳在此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介绍,20xx年7月,中办、国办、商务部有关司局及商务部研究院、工商总局、中国贸促会等单位联合派出“中国展览业现状调查组”,赴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陕西六个省市及苏州、郑州、哈尔滨开展调研。调查显示,20xx年,全国展览场馆收入28亿元,同比增加15%;展览收入总额127.5亿元,同比增加18%;展览企业4900家,同比增加25%。

调查还显示,目前国内办展有五大主体,分别是政府、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其中,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居世界第一。并且,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展会也正向专业化发展。据悉,近年来,国

内新创展览项目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劣次展览项目淘汰进程加快, 20xx年展览项目增幅已由20xx年的47.34%降为6.74%。

商务部组织中外会展业高层交流

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以年均增长20%的规模迅猛发展,国外会展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于是加强和完善会展业管理体制与法律规范,确立可持续性发展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商务部会同北京市政府邀请了美国商务部、德国经济劳动部、香港贸易发展局及欧美著名会展城市负责人,以“政策、体制、秩序”为主题,将于本月末在京召开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就会展业管理体制与发展趋势,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及中外会展业的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展开高层交流与探讨,以此推动解决会展业面临的产业化、国际化、标准化与人才教育、法规建设等具体问题。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会展业管理的相关法规条例将在今年内出台。

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预计年底颁布实施

新华网香港11月24日电(记者苏晓)为加强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4个部委联合起草的《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网上进行了两个多月公开征询意见,预计可于年底颁布实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助理巡视员吴宁燕24日在此间举行的内地与港、澳特区知识产权研讨会上,向与会者介绍了该部即将颁布的《办法》。

吴宁燕表示,在展会上展出、销售专利侵权产品,将构成专利法所禁止的许诺销售和销售行为。在各种展会期间的上述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较其他场合的许诺销售、销售行为更为严重。

吴宁燕表示,随着近年来各地展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专利权人要求在展览会期间保护专利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国家知识产权局于今年会

同商务部、商标局、国家版权局起草了《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在国内举办的展览会、交易会和博览会等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出了规定。

吴宁燕表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展会管理部门、展会主办方、参展者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展会期间对侵权投诉的处理机构和程序。根据征求意见稿,展会期间尚未处理完毕的案件可以将证据固化,待展会结束后由侵权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继续处理。目前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已经上网公布,近期还会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预计将于年内颁布并实施。

会展动向

会展行业会议将步入品牌时代

11月28日,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随着该论坛的举办,新一轮会展行业会议市场的竞争大幕也将徐徐拉开。

据统计,20xx年举办的全国性会展行业会议接近20个,而区域性会议超过50个。行业会议逐年增多,定位不清、内容重复、专家资源和参会者争夺激烈等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会展行业新的“亮点”。会展专家刘松萍指出,会展行业会议市场目前正在进入大浪淘沙阶段,竞争使得办会水平和质量都明显提升,相信很快将过渡到品牌制胜的时代。

目前,在行业会议市场格局中,由商务部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CCEF)和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影响力最大,出席嘉宾层次高,参会人数众多,处在第一集团;由媒体举办的会展论坛、高峰会、年度颁奖、俱乐部沙龙,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针对本区域的论坛,以及由展馆、教育培训、设计搭建、展品运输等相关企业或机构举办的专业会议,处在第二集团。

从以上格局可以看出,会展行业会议的主办方主要为四类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和企业(包括高校)。

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曾指出,由以上四类机构办会的格局有其合理性,比如政府主办的会议侧重于管理、政策,行业协会注重行业内部的协调和自律,媒体办会则依托自身的读者资源和客户资源,重视信息的作用;教育等专业机构关注的是本领域内的专业技术问题。如果定位明确,各个会议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各有市场,不会形成冲突。

以CCEF和CEFCO为例,前者本届的主题是“体制,政策,秩序”,强调的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和会展大环境的营造,而后者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赢”,强调的是搭建中外企业对接的平台。商务部研究院的俞华博士也认为目前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论坛定位都很明晰,CCEF体现的是政府性、强势性,讨论的范围是包括会议、展览、节庆在内的广义的会展,市长云集,而CEFCO体现的是实务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偏重于展览业务,海外来宾众多。

对论坛要求不宜过高

但面对越来越多的行业会议,目前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每个会议、论坛都高朋满座,火爆热烈;另一方面,参会者却不停地抱怨“收获甚微”,甚至大呼上当,然而多数人又会继续出现在下一个会议的现场,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对于这一现象,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认为,这是业内人士对行业会议所抱期望过高所致。

眼下会展行业面临的如政策思路不清晰、重复办展愈演愈烈、知识产权纠纷、展馆建设缺乏理性、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等几大主要问题,都困扰着会展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他们希望寻求解题的答案。而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直接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寄望于行业会议来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又都是根本性、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不可能靠一两次行业会议来解决。每次渴望得到答案的企业负责人当然多半失望而归,于是就陷入了上文提到的“怪圈”。

“行业对这种会议、论坛还是有需求的,这从每个会议的‘上座率’就可以看出。其实,会议就是一个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如果就某一个观点发生了碰撞,引发了讨论,就已经达到目的。”刘松萍向记者表示。

竞争的核心是专家和观众

尽管各个会议、论坛在举办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会议效果,吸引各个层面的参会者,每个会议在选定主题和内容方面都尽量向大而全的方向靠拢,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每个会议主题和内容相重叠的事实。

专家是宝,观众更是宝,因为观众的参会费是主办者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经常参加行业会议的张先生表示,各个会议几乎有一半的人都是相熟的面孔,会议就是老朋友相聚叙旧的场所。“我不敢不来呀,如果哪次我没来,一定会派公司二把手来,要不大家都以为我退出会展圈了!”张先生苦笑着向记者表示。正因为如此,目前各种会议、论坛除了主题、内容的竞争外,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专家资源和参会听众。

行业会议品牌时代即将来临

刘松萍表示,目前会展行业会议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品牌意识,会议缺少长期规划。像瑞士达沃斯年会,品牌本身就具号召力,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政治家和企业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而去瑞士。在国内,CCEF、CEFCO、中国会展年会、年度颁奖盛典等主要行业会议也都已经在按品牌化的方式运作。

然而,目前在国内的70多个行业会议,不可能每个都成为品牌。因此,刘松萍分析认为,会展行业会议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很快将进入淘汰、整合时期,最终会形成几个权威性的品牌论坛。而这种竞争,也将促使行业办会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目前的几个论坛每年都有新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如今年7月在郑州

举办的中国会展文化节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会展文化”的概念,年初的CEFCO海外参会者达到180人,这都说明了办会水平的提升。 (李向东)

到20xx年培育100个具国际影响力的名牌展会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雷敏、陈玉明)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28日表示,商务部将建立我国会展业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力争到20xx年培育10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展会。

姜增伟在此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表示,实施会展业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国会展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商务部将借鉴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会展的认证与推广,形成定位准确、概念清晰、形象鲜明的中国会展业梯次发展格局。

据他介绍,商务部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促进中国会展业健康发展: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积极创造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外部政策和体制环境;其次要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场情况,统筹区域会展业协调发展,指导各部门、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特点鲜明的会展业;三是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会展业市场的优胜劣汰。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商务部正在研究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办展主体和企业的利益。同时,加强保护参展产品的知识产权,建立一套处理展会现场侵权投诉的程序,逐步杜绝参展单位展示、销售侵权产品,防止不法组织和个人通过展会进行商业欺诈。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指导会展企业结合地区的资源优势、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产品到境外参加国际性展会,或者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到国外独立举办展会。

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人才培训。各地行业协会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会展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展会评估体系、展览组织者资质评定体系。在鼓励引进国外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同时,商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支持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会展评说

沈丹阳--中国展业七大问题

正在进行中国展览业调研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会展职业经理人高峰会上透露,根据初步调查,中国展览业宏观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他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出台一些促进展览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展览馆大量盲目建设

据沈丹阳表示,目前我国展览业发展比较快,从业人员增多,地方政府更为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展览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分析,目前中国的展览馆建设总规模脱离了中国展览发展的现实,仅20xx年统计全国就有212个展馆,现在这个数字又在增加。中国展览馆可使用面积为250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德国,展馆建筑面积超过了美国。中国的单个展馆建筑面积往往是20万平方米左右,但可使用的面积只有5万平方米。有的展馆是6层大楼,却只有一层是办展览的。

2、展览馆普遍不中用

据了解,我国的展览建设攀比严重,过于追求豪华,普遍中看不中用。从投资上看,在展览馆建设中,其它国家建展览馆一般是几千元一平方米,而我国现在的展馆建设投资大多是每平米2万到3万元,豪华程度可见一斑。

对此,沈丹阳认为,这和很多地方要求把展馆建成当地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或形象工程有很大关系,投资动不动就是几十个亿,其实展览面积并不大。

3、展览馆使用率偏低

对于展览馆的使用率,沈丹阳认为,目前我国的展览馆使用率非常低。有人说,北京的展览馆不够用也是相对的,只是大展会展览不够。就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所说的56%的使用率,如果严格按照国际规范的统计标准来计算其使用率只能达到30%左右,这在全国已经是最高的。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不到15%。

4、展览项目低水平重复

据去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约有3298个展览会,每年增长率为20~30%。这些展览绝大多数在进行低水平重复,不计效益。一些企业疲于参展或应政府要求参展,目前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举办的专业展有比较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小的专业展会和民营企业的展览效果较好,总的来说,中国的展览会可供选择的好展览项目很少。

对此,沈丹阳认为,我国展览馆的展览项目处于严重低水平重复状态。另外,我国展览会还存在市场发育不良和竞争无序的问题。

5、对展览效益存有误区

“从政府到协会到企业对展览会的认识上还有误区,特别是政府对会展认识严重错位。”沈丹阳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展会都能产生1∶9的拉动效益,有的展会上,绝大部分的展商都是本地的,采购商和观众也是以本地的老百姓为主,

这怎么会达到1∶9的拉动效益。会展并不是所有城市的面包,并不是在城市上空撒钱的论调所说的那样。”

6、宏观管理体制不顺

沈丹阳说,现在中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展览业的主管部门。目前的状态是管展览的部门太多,看似谁都管,其实没人管,谁都想管,谁都管不了,中央部门是这样,地方也如此。但有的地方成立了会展管理办公室、协调机构或会展领导小组,这对管理地方展览有很大好处,但中央部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管理体制的体现是管理手段,主要是以审批为主的管理手段。中央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如政策引导、法律法规、公共服务等。

7、无政策引导又缺法律规范

此外,沈丹阳说,展览作为一种业态,需要进行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展览业要怎么发展,需要进行一定引导和扶持。目前展览业的一些乱相和既无政策引导,又无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

现代展览的五大要素

现代展览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展览系统中存在着五大基本要素:一是展览会的主体,即展览会的服务对象是参展厂商为展览会的客户;二是展览会的经营部门或机构,即专业行业协会和展览公司是展览会的组织者;三是展览会的客体,即展览会的展示场所为展览馆或展览中心;四是展览市场,即参展厂商获取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的渠道;五是参观展览的观众,即最终的用户和消费者。只有这五大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展会的最终效果。

一、参展厂商——系统的动力层次

参展厂商亦称参展客户,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参展厂商为系统最基础的要素,是指参加展览会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个体,没有参展厂商的参与根本就不存在展览会。参展厂商之所以成为系统的动力层次,主要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和参展厂商的存在,才产生了展览系统的其它要素;二是参展厂商是系统得在存在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如果没有参展厂商的展览行为,就不会产生展览组织者和观众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展览系统了;三是参展厂商是系统活力的前提。参展厂商数量的多少和行为的活跃与否,直接关系着展览系统的生命力。事实表明,凡是参展厂商群体庞大,行业组织支持度高、展览竞争越是激烈的地区,展览系统越是活跃。

二、展览组织者——系统的主体

凡以经营展览业务为盈利手段的单位都属于展览经营部门。目前我国的展览组织者有专营、兼营和代理三种形式。在成熟的展览系统中,展览组织者这个要素是指专营展览业务的机构和部门,即展览公司和一些行业协会。展览组织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特定的参展厂商发生业务关系,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二是创造出服务的产品——展览会,即提供展示环境和信息。展览组织者在展览系统中的作用使它成为系统的主体。这是因为,参展厂商虽然是活动的起点,但它只是以服务对象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服务要求,至于展览以什么形式和如何组织,能够取得什么效果,参展厂商是无能为力的;展览场所(媒体)是展览的举办地点,它只能决定展览在什么时候举行,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而一般不参与展览会的组织与运作或是两套工作机构;展览市场是展览赖以存在和条件,但市场的经济性质决定它是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展览活动;观众(消费者)虽然是展览过程的终点,但他是既定展览的接受者,也不可能参与展示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展览系统中,只有展览组织者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它不但决定展览的性质、特点和形式,而且决定展览的最终效果,所以,展览组织者的状况决定展览系统状况。

三、展会的媒体(展示场所)——系统的神经

展览媒体是指展示传播信息的媒介物,这种媒介物在展览上称之为展示场所——展览馆或展览中心。展览项目经过策划出来后,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方式集中向消费者展现其中的成果,展览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在展览系统中,展览的生命在于展现和传播,媒体与展览组织者(主办单位)、市场和观众(消费者)发生密切的联系。参展厂商与展馆的联系通过展览组织者来实现。在展览系统中,展览场所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提供媒介及形象展示,付出智商,传播信息,其情形恰似系统的神经。

四、展览市场——系统结构的纽带

狭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市场是指商品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现象的总和。展览系统中的市场是指广义的市场,因为展览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所涉及的内容和经济关系远远超出了纯粹商品交换的范围。在这个系统中,既有以展览为媒介反映参展厂商和消费者关系的商品交换行为,也有反映参展厂商与展览组织者和展馆之间的分工协作行为,所有这些关系都不是狭义的市场能够反映和包容的。

在展览系统中,市场这个要素的重要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显著,一方面它使系统其它要素的功能通过市场发生有机的联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定要通过市场的商品交换来实现,没有商品交换的展览活动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那种以树立企业形象和创造品牌印象为目的的战略性展览也是为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所做的一种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以它特殊的功能调整着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为各要素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和行为后果,都要从市场中得到反馈,这样通过市场这个媒介反映出的展览——信息必然会影响各个要素的关系,并以此为据,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所以市场是展览系统的纽带。参观展览的观众(消费者)——系统结构的起点和终止。消费者就是商品的购买者或使用者,包括生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消费者这个要素在商品经济活跃发展的条件下,其数量是很难确定的。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展览直接作用下,采取某种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如那些在商品展示过程中面对面的劝说下,引起购买行为的消费者;

二是在展览间接作用下采取某种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如在广告宣传作用下采取某种消费行为的消费者,比如由于受到同类商品消费者的消费印象的感染,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商品本身,但通过展览中的广告信息传递在消费者之间的这种互动感染本身也是一种劝服。间接消费者的大多数是哪些对某企业产品具有充分信任感的企业和个人,有时尽管厂家从未参加展览会或做过专门的广告宣传,但产品质量的优良使其成为消费者公认的第一选择,拥有比较稳定的顾客。正是由于大量间接消费者的存在,展览与广告在传播中的作用各有异同,展览中又含有广告,使展览系统中的消费者难计其数。

五、消费者——展览行为的起点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看,如果没有消费,便不可能存在有目的的生产,没有生产便不可能产生参展厂商,也就不可能有其它行为,消费者还是展览行为的终点,因为展览活动之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和选择的需要,展览效果的好坏也要由消费者最后决定。因此没有消费者的行为,展览活动既失去了目的,也无法最后完成展览的全过程,所以,消费者是展览系统的起点和终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展览特别是经济贸易展览是由一系列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参展厂商、展览组织者、展览场地、市场和消费者。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可把现代展览定义为:展览是具有法人地位厂商出资,通过展览组织者策划的组织,利用展览这一特定的媒介向市场和消费者显示商品和劳务的信息,以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商务活动。

从展览系统结构的分析还可以看出,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是由它的各自的功能、作用、对象和它们在系统中的位置决定的。从社会再生产观点看,消费者在系统中处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各要素作用的方向都朝着消费者运动,各要素之间最终服务对象就是消费者(最终用户),参展厂商是展览系统得以维持和生存的基础动力,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根源于商品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

动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厂商辅之以展览来加快商品的交换,于是派生出展览组织者,展览场地与其市场的相应功能。

(亚博网)

会展经营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德国有世界展览王国的美誉,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在本国举办144个国际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地16.6万家参展商及900万至1000万参观者。20xx年,德展览公司的营业总额近25亿欧元,参展商和参观者每年为德国博览会支出近100亿欧元。博览会还为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带来约25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并保障了25万个就业岗位。博览会是德服务行业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德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德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和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一、德国展览业的特点

德国展览业非常发达,市场化运作十分成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展览中心规模大。目前,德共有25个大型展览中心,展厅总面积264万平米,加上室外展览场地100多万平米,展览总面积达365万平米。全球5大展览中心中有4家在德国。世界前10家营业额最大的展览公司中有5家位于德国。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及与其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德国所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二)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全球150个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中有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依然是企业树立形象、发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及与客户和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三)国际性和专业性强。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外国参展商比例平均超过50%,20xx年达52.2%;20%以上的参观者来自国外。德举办的展览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门类,能满足国际厂商和专业人士的需要。一些展览会在对公众开放之前专门向采购商、生产厂家、行业工程人员、新闻记者等专业观众开放,从而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能够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

德国展览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展览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傲立群雄,不仅是因为德拥有悠久的博览会传统和一流的展馆基础设施,而且更在于德展览会举办单位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及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一)独特的经营模式。与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按营业额排名)-英国Reed展览公司及美、法等国的展览公司不同,德国的展馆全部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展览公司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如位于汉诺威的德最大的展览公司-德国展览公司由下萨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分别控股49.8%。德展览公司既是展览中心的管理者,又是许多大型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实施者。如德国展览公司既是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拥有者,又是CeBIT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大型展览会的举办者。由于德各级政府将展览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对展馆及其配套设施和交通建设均予大力支持,德绝大部分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为举办高水准的专业博览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培育展览品牌。德行业协会在德展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对德展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办展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德行业协会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没有行业协会的支持,展览公司无法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开展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营销工作。因此,德展览公司在制定办展方案和招展过程中均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打造行业博览会品牌。行业协会向展览公司提供业内的专业诀窍及其与国内外的联系渠道。另外,德一些行业协会本身又是知名博览会的主办者。如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通讯和娱

乐电子工业协会(gfu)是每两年一届的柏林国际电讯展的主办者,柏林展览公司只是该展的承办单位。法兰克福图书展由德国图书交易协会举办,该协会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租赁展厅。德国制冷和空调技术协会每年轮流在纽伦堡和汉诺威举办国际制冷和空调技术展(IKK)。德化工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EMA)每年轮流在法兰克福、北京、墨西哥城举办国际化工、环保和生物技术展(ACHEMA)。

(三)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与别国的展览公司相比,德国的展览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举办的博览会就向国外参展商开放,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国参展商和观众,从而使德国举办的博览会的国际性日益提高,参展商不仅能结识新的客户,而且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客户;二是德展览公司能洞察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到国外投资办展。目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及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德国展览业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德在国外举办的专业博览会已从19xx年的20个增至20xx年的164个,其中一半(84个)在亚洲地区。德展览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有二:一是继续吸引中国企业赴德参展或独立办展;二是投资中国展览企业,将其知名的博览会品牌移植到中国。

(四)举办国际会议,促进会展经济。博览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不仅是促进对外贸易的有效渠道之一,更是企业展示形象、推出新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场所。博览会期间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和客商,是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最佳时机。因此,承办国际会议已成为德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览会举办者往往在展会期间举办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结合展览会发布业界动态信息,使之与博览会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既提升博览会的知名度,又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

(五)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从展览设计、展台搭建与布置到信息资料、交通、运输、住宿和旅游等服务项目,德展览会承办方提供的服务均非常到位,特别是在解决博览会期间的停车和交通拥堵问题及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德展览公司一般在城外的交通枢纽地带建几个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提供车辆免费接送观众,从而避免大量车辆拥入市区;如展览中

心位于城外,就在展馆旁边建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还在机场、火车站或市中心设临时车站免费接送参观者;在许多展览城市,观众凭展览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为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德展览会举办单位给参展企业邀请的客户给予门票优惠,参展企业可预先从展览公司订购门票后寄给客户。

三、德国展览业对中国展览业的启示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的中国展览业带来许多启示,值得我有关方面学习与借鉴。

(一)展览业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效应,可带动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各地政府应提高对会展经济的认识,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及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参照德国展博览委员会(AUMA)的模式,尽快成立全国展览行业协会,制定我国展览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协调全国各地展览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会展内容重复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树立展览品牌。展览公司应从我优势行业着手,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和专业特长,精心培育行业展览品牌。

(四)加强与外国展览公司合作,加快对展览人才的培养。当前国际展览市场呈现出采购商赴工厂所在国集中采购的发展趋势,德展览公司最早洞察出这种趋势,因而加大在中国投资办展的力度,这为我国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展览市场提供了机遇。我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展览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对外合作,全面提高展览业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商务部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

用国际先进模式改造中国会展落后状况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性管理机构,国家没有一部会展法典。因此各地会展法规各异,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重,会展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会展机构素质良莠不齐。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会展业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在这种初级阶段,业内各霸割据,各立山头,给会展经济的发展造成“声势浩大,发展滞后”的扭曲局面。要想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引进国外先进的会展发展模式,早日与国际并轨,以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迅速提升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使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之会展经济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外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从1851年全球诞生了第一个展会—英国工业博览会开始,到现在已有150多年历史。嗣后各国相继发展会展经济,经过百年的撞击和磨合,形成了如今庞大的“会展经济链”。现在意义上的“会展”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会议与展览,而是以会展为核心拉动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建筑、金融、电信及相关的电子行业等。用专家的话说是“1:9”的拉动效应。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展览大国经历了多年风风雨雨、坎坷不平的实践,不断改革,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如今也处在外国当时的初级阶段,为何不能像我们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那样,迅速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呢?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取得直接经验,我们可以尝试着学习外国的间接经验来改造、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呢?

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的一些会展“大腕”大都是“海归派”,他们带来不少外国会展的发展思路,吸纳了一些外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会展现代化建设增添不少光彩。从展馆建设方面来看,展厅的多功能及智能化建设、轻便和易于拆装的现代化展台建筑材料、电子门票防伪技术及资料搜索等,都是“洋为中用”的巨大成果。

二、成立会展协会协调会展布局

在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等都有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举办展会必须通过这些协会来批准和协调。比如主办方欲举办机床展,协会要先审查国内有无同类展会,一般某类展会举办后半年之内不得再举办同类展会,如果在其他地区也在举办机床展,协会就会让其组织企业到那里去参加他们的展会。此外,协会还受理参展商和观众的投诉,按照协会规章来处理这些纠纷。

三、细化会展流程是提高服务水准的基础

在展览大国德国,展览主办方认为,一个成功的展会,并不在于展会名称、展馆档次和摊位的多寡,而关键在于服务的水平。所谓“服务”,主要是指对综合对象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的条件。综合对象包括参展商和目标观众;其目标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公益性展会还要考虑政治效益);提供实现目标的条件包括市场可行性等、办展环境和办展条件、交通辐射范围等要素。也就是说,会展的策划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细化会展流程就是办展企业要搞好“策划—调研—论证—招标—宣传—招商—布展、展中即时信息—展后总结和反馈”一条龙服务。每一环节还可再度细化,如专家点评、观众投诉、因故延长或缩短展期等。举办会展的内容与当前国内外市场的趋势应当同步。成功的国际展会应当提前一年半开始策划与市场调研,提前一年开始招商。策划时要充分考虑会展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不同性质的展会选择相关的场地,有的展会策划要与其他活动牵手。如在某地举办旅游节、狂欢节时,同时在那里举办相关的展会,成功率就很高。连届性展会要建立数据库,这对于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有很大的作用。在举办展会之前三个月至半年要在媒体、街道、商场、交通工具上做好宣传造势工作,先吸引公众的眼球,到展会举办时就会水到渠成。

四、用专业化提高展会效果

目前专业化是国际展会的发展趋势,如船舶机械展、医疗设备展、专用车辆展、照明器材展、宠物展等。专业展会的优势就是观众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观众,也叫“目标观众”。参展商与专业观众之间互为目标,即参展商希望将产品或技术销售给专业观众,专业观众也是为了解或购买意向选择参展企业的产品或技术,二者之间可以交流与互动。由于综合类展会门类较多,观众复杂,成交率往往较低。所以我国办展的重心也应当向专业化转移。国内的大部分综合展会商品林林总总,目不暇接,且同一产品,价格差异较大,观众很难下决心买单。综合类展会的另一弊端就是展馆环境嘈杂,参展商往往接待很多无关观众,疲惫不堪的精力难与目标观众细致交流。近两年专家对广交会须向专业化转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发展会展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建议并非全盘照搬,我们主要向国外先进展会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包括他们的思路、做法、流程和服务。不能靠重复实践来验证一样。拿他人的成功改变自己加快发展,以他人的教训警戒自己少走弯路,这就是使我国会展冲出多而不精、大而无名的瓶颈,走国际化道路的惟一捷径和最终目的。

在吸收国外经验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展业国情特色

我们上面提到,中国会展业发展应该积极吸取国外成熟经验。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我国实际国情与国外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吸收国外经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会展行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这种结合并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是要实际分析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环境,采用适宜的方式吸收经验,毕竟我国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最先进的对我国来说不一定是最符合国情的。这里我们对比分析一下我国会展行业的特点,以便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做到“有的放矢”。

一、专业性展会在中国尚未站稳脚跟

中国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中国人的经营理念、交易习惯和成交方式与西方差别较大,中国人比较擅长举办综合类展会。像“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自50年代创办以来参展参会和观众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成交额亦连年攀升,包括各地的交易会也常办不衰,且越办越火。而中国的专业展会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很多都是有行无市,参展企业的贸易成交基本上都不是在展会上进行的,有的专业展会办了“首届”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欧美和日本的展会基本上都是按专业举办的。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日用品及礼品展、芝加哥的五金工具展、德国纽伦堡的国际玩具博览会、英国伯明翰的国际安全防护技术博览会、意大利的马契夫家居工艺展览会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连届性专业展会。

二、对展、销的关系处理习惯不同

国外的展会基本采取“展销分离”方式,尤其是专业展。展会上一般是不销售的(办展商也不允许销售)。展销分离的优点是给采购商以充分考虑、比较、协商和决策的空间。这种方式不仅可提高成交率,而且也可提高资金到位率;而我国大部分展会都具有销售环节,只不过是边展边销和先展后销之分。“展销合一”的优点是通过展示同时可促进和带动销售。中国观众通常习惯于认可展品就马上买下它,省得日后再去商店折腾一次。这种方式尽管资金到位率不如展销分离的方式高,但中国市场大,买家多,参展商一般不会计较到位率的高低,因为“广种薄收”的经营理念在中国仍占主流。

三、对于“人气”较为重视

国内大部分会展企业不仅关注参展商家的数字,而且非常重视观众的多寡。参展商往往热衷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火爆场面,哪怕专业观众较少,他们也认为企业和产品与观众混了个“脸儿熟”。日后还会有人回过头来买他们的产品。笔者在某大型交易会看见一家企业的大展台上没有任何产品和广告,只有几个演员轮番在那里表演舞蹈、杂耍和魔术,以告知企业的“实力”。如北京国际汽车展,看热闹的观众挤满展厅,与模特和展车照像的、排队领礼品的、带着好奇心问长问短的,真是好不热闹。一些专业观众很难静下心来与参展商交流,甚至有的专业观众无法接近参展商。但没有一家国内参展商对此提出异议或表示不满。

四、地域性强导致重复办展较多

尽管业内人士多次呼吁要减少和避免重复的展会,但企业对有关协会、商会三令五申视而不闻,屡禁不止。这些内容重复,甚至连展出的时间也重叠的展会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在于国内的重复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异地的重复展吸纳的都是周边地区的观众,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花昂贵的交通费到远地参展或参观,他们往往选择较近地区,这也就为办展商举办重复展提供了资源。另外,重复的展品可供采购方就其性价比和售后服务进行比较,参展商一般很难垄断某类商品。

如果脱离中国会展市场实际照搬外国会展模式,很多展会有可能流产。这就像农民种庄稼要依据当地气候和温度条件,北方适于种植小麦,南方适于种植水稻,脱离了这一实际,就可能减产或颗粒无收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目前中国的会展业要想有一个长足、稳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会展市场实际。(亚博评论)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简报708期

目录行业信息........................................................2【抗菌药新政下月实施二级医院纳入监测网点】..................2【大…

教学工作信息简报20xx年第3期 总第72期

教学工作信息简报20xx年第3期总第72期工商学院教务部20xx年x月x日目录教务部门积极开展学期中教学大检查工作??????????(1)我院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圆满完成?????????????(1)20xx…

20xx年信息简报

河北金融学院青年志愿者中心信息简报20xx年x月第一期(总第2期)我院在第四届“益暖中华”大赛中荣获佳绩“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是由谷歌(Google)发起,通过征集公益创意、资助获奖项目的…

撰写交警基层信息简报几点体会

撰写交警基层信息简报几点体会简报是用以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一种专用文体,包括“工作通讯”、“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文体。而交警基层信息简报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反映交通管理…

职代会召开信息简报

1月x日上午,我馆在光华楼东辅楼103室召开了第三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馆领导、部门负责人、青年骨干、工会代表、民主党派代表58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葛剑雄馆长报告20xx年度工作总结和20xx年度…

20xx年3月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电力行业信息简报

20xx年x月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电力行业信息简报20xx年x月电力行业投资动态?江苏常州今年将建48座变电站?乌鲁木齐39个输电技改大修项目完成可研批复?陕西将开工建设三大煤电一体化项目?北京电力24项工程…

信息简报

信息简报第三期卢医国土资源所20xx年x月x日我所扎实推进基层建设一、建章立制,抓好队伍。一是抓好教育。要求每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业务知识学习,将学习情况列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集中培训上课,辅以考试的形式,切实提…

信息简报的编写要求

六信息简报的编写要求机关单位中信息简报是最常用的信息传递工具之一编写好信息简报对于机关工作意义重大以下详细阑述信息简报的编写要求一明确编写宗旨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信息简报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

机关信息简报写作

机关信息简报写作第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简报应该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围绕领导决策抓超前型问题在领导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将要讨论决定问题之前搞小超前努力收集与此有...

信息简报格式

关于学校活动信息简报报送的通知为规范我校各类活动信息简报的报送工作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全校各类活动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结合现阶段信息简报报送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条例一信息简报报送要求1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信息简报...

信息简报怎么写

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颁布日期20xx0606实施日期20xx0606失效日期时效性有效分类号21030320xx01内容分类边防出入境管理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文号...

信息简报

信息简报主办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xx年04月20xx年第2期下半月总第3期本期目录要闻20xx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20xx0428三十所高校被限制招生20xx0428国家示范高...

信息简报(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