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察论文

时间:2024.4.20

湘西吊脚楼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本文主要介绍湘西吊脚楼的特点、样式、文化内涵、发展历史及建筑传说等。

关键词:湘西 吊脚楼 田野调查报告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湘西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湘西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湘西吊脚楼”。

一、湘西吊脚楼的特点

湘西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不同地方的湘西吊脚楼在形貌特征与建筑结构上富于变化。总的看来,湘西吊脚楼还是应属于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所以湘西吊脚楼也可以说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湘西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有的湘西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

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二、湘西吊脚楼的样式

湘西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三、湘西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湘西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湘西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四、湘西吊脚楼的历史发展

土家族在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十分简单的采集经济和渔猎生活。他们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其典型民居———湘西吊脚楼,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

写照。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建国以后。1、唐宋以前。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于半原始时期。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狩猎状态。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三稳叉”,又名“窝屎棚”,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袭击,只能坐以待毙。当时,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还很差,尤以野兽蛇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最大。为了摆脱它们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任何支撑,故名湘西吊脚楼。2、唐宋至清末。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历代土司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少量的土砖土瓦已不算难事,于是,便有了斗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由于山区地势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杆栏式湘西吊脚楼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3、民国时期。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有钱人家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倒也体现了平民风格。4、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人民也过上了新的生活。土地改革、改革开放,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使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除部分土家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房了。

五、湘西吊脚楼的建筑传说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湘西吊脚楼房。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

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皆是爱美的民族,喜欢把环境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房屋的柱头,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楼喜配上走廊和雕花栏干。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个小屋盖起来,井内还要放些红、白、黑相间的花鱼。寨前寨后都有古树遮荫。就连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铺砌时,人们总是把它砌成各种图案,十分美观,故称“花街”。所以,进入湘西人家由于进入到梦境之中,美轮美奂,令人留恋往返。


第二篇:毕业考察论文


毕 业 考 察 论 文

班级: 学号:姓名:王冬阳

毕业考察论文

——桂林的苗家文化

路线: 桂林阳朔-龙胜-岜沙-千户苗寨-重庆

历时十二天。

主要交通工具:火车、大巴车

盘山公路 窄 险 陡

火车途经地:十一点乘火车郑州、长葛、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广水、孝感、武昌、岳阳、汨罗、长沙、株洲、衡阳、祁东、永州、全州、兴安、第二天早上七点到桂林。

论文:

在这个秋风送爽的九月,我们环艺专业毕业班的同学们,跟着老师背着行李踏上了我们的毕业考察之旅。

今年我们毕业班带队老师老师选择了黔东南为我们的路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驱车来到阳朔城。阳朔有名,但那时的我还不知其何故闻名遐迩的。乘车进入阳朔时,只听他们在谈论‘西街’,在谈论‘印象刘山姐’,脸上挂着兴奋的喜悦。小城坐落在黛黑色耸立的群峰里显得异常素雅洁静,宛若身着青蓝粗布的秀女托腮端坐在漓江河岸的小凳上正遐想着什么,一看就让人喜欢。傍晚的阳朔街道行人零零散散,没有桂林城那般的商业味,也不似兴坪古镇那般的农舍味。如此偏远地域出来这么一座素雅而高洁的小城,真让人高兴。一路赏景,也一路天马行云。车在那些耸立的峰峦之间穿行。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漓江边上的兴坪古镇。我们将要在这里乘竹筏游览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句诗句被雕刻在了桂林城中的独秀峰下。据说这句诗是参悟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而来,韩愈作诗写道:“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喀斯特地貌的小山丘在我们的车渐渐南下阳朔的路上开始越来越多,并渐入佳境,这种感觉恍惚有如从海边逐渐深入于大海深处一般。因为山峦高低大约在20-50米之间,加上秋晨时节清雾弥漫,因而视野之中丘峰成林而茫茫无际。这种感受不同于身处大山里看山,却反而有如在大海之中看海,有如在沙漠之中看沙漠那般撩动人的心弦。

在我们的旅途当中,从江是最难忘的地方。从江是个美丽的地方,古往今来,勤劳朴实的从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开发和建设着这片富饶的宝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这里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有古朴瑰丽的民族文化。从江境内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4%,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与自然交往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异的民风民俗。这里有世界上著名的原生态文化村——岜沙,有中国侗族大歌之乡——小黄。走进从江,将会感受到苗族锦衣绣裳的绚丽,侗家织绵的斑斓,壮家服饰的端庄,水家土布的意蕴;聆听到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沉郁的苗族古歌,欢快的壮族歌谣;领略到芦笙舞欢快的舞姿,侗族多耶时奔放的豪情,水家激越与深沉的铜鼓节奏??

游过了漓江,赏玩了从江,我们一行又来到了岜沙苗族生活的地方。岜沙苗族生活习俗古朴,尤其是发饰极为独特,是古代发饰的活化石。当地苗族服饰全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的土布。男人蓄长发、束辫,挽于顶。芭沙男子服饰、库管肥大,腰配长尖刀,习于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妇女盛装尤为精美,佩戴银项手镯等银饰物,衣裙上绣刺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岜沙妇女手工纺织、刺绣和蜡染,工艺十分精湛。岜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的一个纯苗族村寨,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与外界很少交往,在岜沙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至今遗存着众多明清以来的痕迹。岜沙苗寨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有5个自然寨,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主要有4个姓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姓滚,依次是吴、贾、蒋。封闭的环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独有的语言和心理素质铸就了岜沙苗族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一、岜沙人的食物农耕是岜沙人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他们的耕地大都是沿山坡而开垦的梯田。田里主要是种植水稻。糯米是他们的主食。苗家人非常勤劳,大清早去田里干活、山上打猎或外出远行时,为了节约时间,中午不回家吃饭,因此他们出去时总会带上一包糯米饭,一直劳作到天黑才回家。 岜沙苗家人的房屋是吊脚半边楼,毫无疑问,这主要是地形的原因。这种附山建筑,颇具特色。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多数是三间正房带一间横屋面的“偏厦”或顺屋面但稍低于正屋的“矮”。岜沙的吊脚半边楼多为两层,上层住人和作为厨房,下层作为畜圈,以及堆放农具,杂物。这种独特的干栏式楼居,在防潮、避猛兽甚至防御战争冲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

作为环艺专业的学生这次毕业考察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几千年前,她们的鲜明正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几经沧海,他们继续传唱着苗族古老而神秘的历史与文化;是曾经雄霸长江中下游的蚩尤部落留下的辉煌;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苗歌唱出的豁达;是依旧灿烂

的苗绣工艺编织出的生生不息。千百年来,勤劳的苗族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辟了大片梯田,形成浓郁的农耕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随地形起伏,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走进苗寨,就像走进一座历史博物馆,欣赏华丽的苗服、闪亮的银饰;聆听高亢嘹亮的飞歌、深厚雄浑的酒歌、缠绵婉转的情歌、旋律和谐的嘎百福歌;随着芦笙舞缓慢的摆动;品味风味独特的苗王鱼、鼓藏肉、白切鸡、酸汤鱼等苗家菜肴??就像梦回千年,沿着这苗族人演进的血脉,感受苗族人淡定豁达的恬静气质,体味苗族瑰丽的民族文化、风情。

环艺 王冬阳

20xx年10月17日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的格式标准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

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要求

英语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要求参考文献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著作[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报纸…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

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参考文献和脚注的注释方法有各种版本,为本学院整体规范的的需要,现统一如下:说明:示例下面的附注是请各位老师和论文作者注意的地方。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整体格式【字体】…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中的字母(本科、硕士)

参考文献中的字母表示的意思很多参考文献中后面会缀上如【M】的字样,各表示什么意思呢?专著-M;论文集-C;报刊-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标准-S;专利-P;对于不…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模版 全5个

空一行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居中)空一行[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

附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范例(论文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年月日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橙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摘要范例摘要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上下空一行摘要正文...

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全)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A文章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

4.开题报告与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模板

开题报告与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模版详细文件请参阅GBT771420xx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关于文献类型著录的标识符号表1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2汇编包括多个著者或个人著者的论文集表2电子文献类型标识二关于主要文...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

论文参考文献(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