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范文

时间:2024.3.31

产品设计中的人性之美

姓 名

艺术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班级(统一写行政班级),学号

摘要:现代的产品设计商业气息与机械感越来越强,设计周期越来越段。特别是中国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像快餐文化,在乎市场而放弃了文化风格。我们现在应该追寻一些传统,这些传统不仅仅只是符号上的,而应该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优良的产品不仅仅只有其实用功能,更应改是一种设计文化的体现。人文关怀与文化内涵已是优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层面,只有它们才能更好的诠释设计中的人性,让产品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人文关怀;文化内涵;传统;融合

引言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一切都充满了新颖、活力和创造性。产品更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品种纷繁而形态万千。产品设计中新的造型、新的材料以及新的技术更是让产品蕴涵富于幻想的视觉因素,更为成熟,带有国际化的美学风格,深得垂青。但是,但是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所服务对象是产品,而产品的服务对象却是人。所以,工业设计师还是不能一味的追求产品的新奇与特别。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产品设计必须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

                                      

1产品设计中融入人文理念的开始

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no of 1851)J·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的水晶宫主会场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对当时结构美学的极致的表现,从此推起了19世纪下半页的“工艺美术”运动 。[1]这场“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在这场运动中提出,向公众提供高雅、有品位的好设计的理念;主张保存手工制造。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就失去了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手工业的完好保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这次“工业美术”运动是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保存人文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设计运动,也使的今后的产品设计有了更多的人性的美丽。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其实“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的概念。在产品设计中人文关怀应该是体现在对人的对文化的关注,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人性化的设计。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电子技术开始向微型化、集成线路化发展。不少家电产品如电视机、电话机、收录机、冰箱等已经大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进入80年代智能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工业产品设计步入了电脑时代。60-80年代,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人体工程学得到了相当显著的发展。人体工程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建造;对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服务的设计;对于人类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是: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从这个时代开始对人的使用方式关注开始成为产品设计的主题,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人性化设计的标准。

2现代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就说过:“设计对我而言,并不意味着我受雇于那些有趣或无趣的工厂,把一些造型或明智或愚蠢地放在一些产品上。设计应该是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以及设计本身的探讨。”其中,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的探讨本身就是对设计与人的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而设计与人的文化关系的探讨最根本的也就是对人文关怀的探讨。今天,“欧洲设计”近乎成为优良设计的代名词,“德国汽车”、“意大利服装”、“荷兰电器”、“北欧家具”,这些都可以以其在设计界中的特殊的地位,凝聚成其独立的世界级的品牌。追根溯源,欧洲设计能够引领世界设计新潮流,并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形成良性循环,与早期欧洲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远见不无关系。

在每一件精美的设计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欧洲设计特殊概念下所蕴涵了丰厚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意图。理查德·萨伯(Richard Sapper)设计的经典的9091壶(1983年 Alessi公司),除简单实用的造型外,水沸腾时壶嘴铜哨发出的悦耳的Mi和Si调,还会让人产生有关蒸汽机的联想。这种让自己的设计作品给予使用者如沐轻风般的舒适感,正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产品不应该只具备功能性,同时它也应该是一项文化指标。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更多的融入对不同地域的人的文化的理解,做出具有关怀感的设计。

说到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设计”。日本传统的设计风格其文化背景主要又两大来源:1、于6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的一支——。禅宗崇尚天地万物和谐与人同根一体。因此,自中世纪起日本就形成了“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宁静志远”等审美原则。提倡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提倡用自然材料。色彩上采用简洁、寂静、单纯、沉着的色调组合。2、德川幕府时期(17世纪——19世界中叶)。此时期在日本历史上称为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的日本经济和文化十分的繁荣。在江湖(及现在的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区拥有全国性的大都市,为全国的交通和商业中心,聚集了大批的武士、工业和商业各界人士。这个时期的人么对侍佛从神的观念日渐淡薄,而对世俗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江户时代的工艺出现了奢华的装饰。以绘写世俗生活,表现社会的人情事态为主要目的的庶民文化——“浮世绘”就在这一时期出现。“浮世绘”风格推崇技巧,重视和喜爱奢华的平面装饰。色彩上采用华贵、精致、强烈的色调。以上两大文化来源也是日本传统设计的精髓,是与当今日本人的生活悉戚相关的。这类设计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并且在相关程度上已不仅仅是商业设计,而成为一种文化。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不断的扬弃和完善,逐步达到了非常单纯和精炼的高度,并且已形成日本民族特色和审美标准。

设计评论家厄尔(J.V.Earle)把日本设计总结为两大类: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的和简朴的。这样的评论也正好印证了日本的两大文化精髓—— “浮世绘”和“禅宗”。

3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 

以自身民族文化背景为依托,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取向和公众需要展开设计,其产品必然是有着浓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同时也能被社会和公众接纳的优良设计。这样的产品依靠的就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所融入的对文化的深刻的理解。其吸引世界目光的地方就是设计本身所散发出的人文关怀。 

社会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也影响着产品设计的风格,在人的基本需求不便的情况下,产品已不同形式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功能,这样就使得产品设计向多方位多元化发展。这也就使得更多的产品被设计师赋予了跟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但产品设计的风格化又与绘画的风格化有着质的区别,绘画的风格只是绘画者宣泄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不会去满足其他人同样的心里感受的,至多是引起观者的共鸣,它是一种纯粹的;自我的展示和表达方式。产品是设计风格则不同,它需要满足人的某种特殊的心里感受,产品的设计风格也是一种语言,他沟通着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特定的心里感受。而且产品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与人的关系是其他设计说无法比拟的,因此产品设计中多蕴含的人文思想是比其他设计和艺术形式更能体现当时文化发展方向的,其文化标杆的意义也是越发的明显。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也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2]对于设计来说,文化的意义还应该包括: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时代的人对于产品本身普遍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于产品本身的心里感受和内心情感特征。产品设计的创意和定位要有针对性,取向要有时代特征,要有那个时代科技发展的体现,这是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引起设计者总是的也是文化因素对于产品的意义。产品设计是不断发展的,他的基本功能的需求是也是人类不断的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需求,无论是高科技的飞机,汽车等智能产品还是传统的竹床、竹椅等手工产品,在设计定位时都要具备那个时代的特征;另外一个方面,设计者要充分的体会、认识和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历史与文化,尽善尽美的用设计的语言来表达社会普遍的情感需求。这种对人的情感的关怀,也就是产品设计的精神功能所要达到的目标。

4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

现在,我们就以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为背景,来谈谈产品设计如何与文化进行结合。 

中国的文化是以古老和朴素的内涵,清幽、淡雅的形式展现在历史文明之中,现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和跨越时空界限的发展观念对这种古老与朴素形成了冲击,独特的风格和设计思想是社会要求设计者所必备的素质,在对传统文化精髓熟知的前提下每一个设计者要有正视西方设计思潮的挑战勇气。[3]正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般,设计者不应该只守着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但更不应该盲目的模仿西方的设计。目前国内的设计中大多是仿效的,这在我国发展工业设计初级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以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产品设计的具体过程中,设计有中国文化风格的产品,并非是在冰箱、电视的外壳上贴几组中国传统的纹样,更不是将产品生硬地雕成类似雕塑小品的工艺装饰物。海信(Hisense)曾经推出过一款油画电视,这个设计就是一个金色的油画的画框,没有丝毫的简化与提炼。还有,我在一个设计竞赛中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件作品:以宫灯的形态做的一件热水器,红木方格、汉白玉、悬挂,从形态到使用方式再到材料都是一成不变的沿袭了古代皇宫中最为常见的照明用具。从产品形态中我也丝毫没有看出它作为热水器的功能语意。我认为这样的照搬在实际作品中是起不到丝毫作用的。它们仅仅是一个个传统的形象和图案,仅仅是为设计作品穿上了一件古老而缺乏心意的“汉服”或是“唐装”。这种做法是极其简单告诉人家你是传统之外而一无所有的。我之所以对这样的设计持否定的态度,是因为我认为这样不管时生搬硬套或是借用都使得原始的传统形象与所设计的产品在形态上、语意上、观念上,没有丝毫的联系可言。这更像是对我们古代产品的一次放肆的调侃。

与宫灯造型的热水器这样生搬硬套相比有一种更高明的做法,那就是运用传统元素和符号。但是这些中国传统古典的纹样、造型风格在设计作品中大量的以造型元素的形式而非造型自身而出现。很多的设计者和学生都很习惯把大量的传统元素有机的拼装在一起,虽然这样做比直接用宫灯形态确实要高明不少,但却像在做智力拼图一般,他们的高明之处也就是把一个宫灯的形态分解成了多个不同的单元,形成了模块化。然后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去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形态,最后做的就是将这些零散的形态拼装起来。这样的做法的确还算高明,但是这样拼图一般的将传统元素与图案进行拼装,不能不说对于传统的理解和对于设计活动中真正地阐释传统多少带着一种丝丝无奈的悲哀。

我们一直在传统与现代间游走。元素与符号是我们在这两个时间差距的空间中所能寻找到最直接或是最为鲜明的界标,但我们往往过于重视这界标的存在。日本高速列车在停站时,上下列车均由一身着日本传统和服的少女,手捧木梯跪着放置于列车与站台之间,供乘客上下。这并非是多余的形式,更非是设计师忘记设计上下列车用的梯子,这就是一种文化设计,在高科技产物下本国固有的心理行为的融合体现,用这种带有人文的文化思想设计,其目的在于增加一点生活的情趣,人与产品的亲和,更重要的是达到和满足人的特定的文化心理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结语

   没有不变的传统,没有崭新的现代,这是我最后要说的。在不同的时期,传统会给与设计者不同的感悟,这是由设计者当时的诸多的人文环境决定的。也就是说设计者要表现的绝对不是传统的再现,而是在设计者所处时代中用当时特有的观念对传统的理解和反思,并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现代设计便一步一步的从传统中走来,并散发的浓郁的人文感与文化气息。这样从几千年文化积淀中提炼出来的设计灵感,必能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展现于全世界,这样设计才能真正从灵魂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张健.情趣的设计世界[M]. 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3] 张夫也. 现代设计之窗[M]. 辽宁: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第二篇: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黄金分割与九宫格

关键词: 设计 九宫 美学 黄金分割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

法”或“布局”。

首先说构图里的分布和造型,这里不得不提到2个名词:九宫格和趣味中心

美学设计

经典的黄金分割,松鼠的前面留出空地,若有所思的生态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

说九宫格前先说著名的黄金分割

自从古希腊人发现黄金分割以来这种比例就被认为是美学的最佳比例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实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即:在直线段AB上以点C分割,使

(AC)2=CB×AB,或使AC∶AB=CB∶AC。

美学设计

抽象主义摄影大师兰克运用的黄金分割

实践证明,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谐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世纪中,法国建筑师Le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筑美的尺度。法国还产生了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

注于形体的比例。

美学设计

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得出2:3、3∶ 5、5∶8、8∶13、

13∶21等比值作为近似值。这种分割方法亦用于优选法。

美学设计

再说说九宫格,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

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

美学设计

看,整个主体分布在2和黄金分割线上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

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美学设计

下面是摘自另一篇文章<设计和谐画面 浅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关于黄金分割的算法

原理1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美学设计

原理2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

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设计美学作业1_手工艺的复兴读后感

手工艺的复兴读后感近日读了威廉莫里斯的手工艺的复兴一文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andCraft的奠基人与领导者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他提倡复兴手工艺反对机械化大生产提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以手工艺生产为途...

中国建筑美学 读后感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20xx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今天在我学了建筑美学后对于建筑的美学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美的定义是美学中...

设计美学作业2_装饰与罪恶读后感

装饰与罪恶读后感已经读完了卢斯的装饰与罪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章很有激情也挺有见地但有些缺乏逻辑的严密性一文章中的中心句这个文章段落分得也比较乱不好按照自然段找中心句只能将意思相同几段合起来找个中心句1人的胚胎在...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芦原义信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造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代表作有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了芦原义信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因为他有东西方...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后感贺兴宇120xx0222这学期彭芳燕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美国战后设计大师维克多帕帕奈克的经典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工业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之后设计师...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

街道的构成街道的美学读书报告学习建筑已经四年了每次走在街道上也总想以建筑人的眼光来评看建筑但似乎每次吸引自己的就只是一栋栋的建筑自己对这条街道的印象就只停留在哪里有一个什么样子的建筑而这条街道是什么样子它的布局...

景观设计读后感

景观设计学教程读后感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举足轻重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

街道的美学和寻找失落空间读后感

我选取了街道的美学和寻找失落的空间两本书进行了仔细阅读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杂志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充分分析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内外墙的意义以及围廓的概念重点讲述了东西方人对建筑空间的概念认知上的不同建筑空间...

散步美学读后感

散步在宗白华先生身后读美学散步有感散步在宗宗白华先生眼中是一种美学的境界漫不经心拈花微笑美学散步就是宗老先生为我们设计并建造的美丽大花园散步在宗白华先生身后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

关于“设计”书籍的读后感

1设计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田中一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上完丁志强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老师用他的话激励着我们前进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一直跟我们商讨创新的思维我们很乐意参与到其中在快要结束这门课程的时候丁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两...

《瞬间之美》读后感

瞬间之美读后感1交互与设计存在的理由是使用户对页面的第一印象就感觉心动同时还要突出网站最主要的功能以及目的但是他们所制作的只是原型最终的页面效果还是需要UI来实现因此UI与交互和设计需要紧密的沟通交流需要更深入...

设计美学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