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时间:2024.4.2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在理念、方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而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本文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所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缺乏对事物的观察积累,对生活没有思考的习惯

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正常的、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无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其中,这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却没有了鲜明的印象。

2、教学的形式化,是造成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苦恼,,因无从下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作文教学变得沉重了许多。要学生一下子从写话跳到作文,感觉很累。而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学生常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3、忽视学生思维的年龄特点,文本思想显现僵化

作文内容虚假,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的一个顽症。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不厌其烦地指导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的越死,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实践表明,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蓄素材,掌握技巧;历练学生倾吐真话,表达真情的写作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释放个性,放飞心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

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2、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提高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3、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共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共

第一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理念”一词,近年被广泛使用,其意思与"观念"基本相同。有人认为"理念"比观念新,新在"理念"表达出一种愿望,它的实践意义更浓厚,它似乎孕育着改革

实践的意思,所以比观念一词显得新颖、现代、有改革味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实比以往教学大纲的提法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集中在四大方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点,第一点是目标,后三点是

手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智、体、美和谐发展。"

这段话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任务是使全体(不是少数)学生获得基本的(不是最高的)语文素养;第二层即

后两句,是对什么是语文素养内涵的阐释。

在整个《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什么是语文素养?

其内涵怎么理解?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十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

分为六个层次:

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课标"要求14年级背诵古今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145万字,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等。

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

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

整洁的习惯等。

五是端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音韵美、修辞美、文学美等,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六是高雅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

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

是对以往"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并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

的语文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它很多时候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像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做大量的练习,难以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

的人文内涵。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1.1.1江苏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三袋麦子》(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世方法、商品意识、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等的不同,以至想法也各不一样。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

创新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自嗯民明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年黑雪文的规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历史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系统,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得清楚的。比如,上山、上楼,这都好理解,上北京、上省城,也可以解释,可即使厕所在楼下,也只能说"上厕所"而不说"下厕所"。类似这样的语言现象,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

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文教育应该考虑: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靠传授阅读的知识来培养阅读能力,不如让学生多读书;学生记住了一整套完整的写作知识,而没有写作的实践,也难以形成写作的能力;学生背诵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是说不好话。这与学游泳的道理一样,光记住了一大堆有关游泳的知识要领,却不下水去多多实践是永远也学不会

游泳的,何况有些"游泳知识"是不需要知道的。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语言文字的民族性和学生语感与整体

把握能力的培养。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 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汉字由形、音、义构成,汉字因形求义,因声求义,可以省去许多死记硬背的苦恼。汉字组词灵活,常用的汉字只有3000个,却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认识了字,对词语的

理解也往往七不离八。有的新词更是创意极佳,令人一目了然。

汉语的文化性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成语典故等。

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四个字,凝练精警,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似乎不太严密,并不科学主义,却是以简驭繁,很有灵气。有时,词的组合甚至像玩积木和玩魔方,灵活性很强,变数很多,弹性很大。语言学泰斗王力说:"汉语是人治的语言,英语是法治的语言。"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季羡林先生也说:"学习和理解汉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季羡林《汉语与外语》)。汉语言宜乎在模糊中求准确,

用西方语言的条条框框来分析汉语实在是勉为其难。

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征,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提倡多读多写:不应照搬西方分析的思维方法,要用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要重视

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例1.1.2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第一场雪》教学片断(略)。

引导学生反复涌读、熟读、美读,甚至背涌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支玉恒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读、诵来领悟言语形式、积累言语材料、形成语感的。语文教学,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领悟、感受和体昧,从而完整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具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字和语文教育的

特点。

例如,学生在读《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略)。 可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让语文

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基本上没有摆脱机械灌输的阴影。尽管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民主化思潮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答而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就常常淹没在教师漫无边际、甚至漫无目的的提问之中。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洒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

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北师大肖川教授语)"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

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例1.1.3一位老师教《早发白帝城》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缺的就是这样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的学习。所以说这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

各部分之间相割裂的状况。

从空间的角度看,我们不能把语文课程封闭在学科领域内,更不能封闭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狭隘范围内,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当今社会,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五彩斑斓的各种媒体,缤纷多姿的地方文化等,都是学习语文很好的载体。语文课程应该有较广的适应性,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成为丰富多彩的

课程。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构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

程"三级课程体系,打破大纲时代"一本"统天下的局面。

从时间的角度看,语文课程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有这样一种机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比如对教科书中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文章等就应及时删除,而能代表时代精神的好文章,我们老师应该自觉地将其吸纳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成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思考与练习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

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案例分析:

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目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

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第二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

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功

能并没有削弱。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借助这个工具,自己读准字音,认识生字,从而获得识字的主动权,加快识字的速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识字,提高识字的

质量。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只要是汉语拼音学得好的学生,他的普通话就说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

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能准确地掌握普通话的语调。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隐去了"帮助阅读"的功能,但在客观的教学中,由于识字量增加了,又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学生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阅读。首先是阅读注音的课文,进而阅读浅近的注音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这一切都离不开带他们走

上阅读之路的工具——汉语拼音。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

习、生活。

二、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1、优化教学环境

一年级小学生刚踏入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如果老师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让孩子一步入教室就像进入拼音王国,他们将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

增强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

例2.1.1开学初,教师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略)。 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

固了所学的知识。

2、借助故事、儿歌

(1)借助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剌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给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听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乐于做,最感兴趣的事。在拼音教学中编故事必须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

例2.1.2 j、q、x与u相拼时,u上两点应省略的书写规律的教学(略)。 这个小故事紧紧扣住了拼音省写规律的知识要点,学生弄清道即言,在津津有味听故事的同时,也把省写规律记住了。这就有效地突破了声、韵母相结合时,其书写规则较抽象、难掌握的问题。这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深刻得多。而故事则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口味由老师自由创编。

(2)借助儿歌

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自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

例2.1.3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略)。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像、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

3、借助游戏活动

陈鹤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孩子们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汉语拼音教学中

把游戏引人教学实践,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1.4"找宝宝"游戏——巩固6个单韵母(略)。

例2.1.5"回房子"游戏——总复习(略)。

游戏的玩法还有很多,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使他们在

得到乐趣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

4、借助图画等媒体

汉语拼音教材的字母都配有一幅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接近生活,富有童趣。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看图上画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借助图弄明白字

母的音和形。

例2.1.6教学声母"p"(略)。

在看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声母"p"的音和形,而且悟出了仔细观察后获得知

识的喜悦,同时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画面鲜艳的彩图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读准音节,

而且提供了围绕音节训练说话的具体材料。

5、在动手实践中巩固

刚入学的孩子尤其好动、好玩,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释放他们的能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巩

固音与形的效果。

例2.1.7 "b"和"p"的教学(略)。

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发展汉语拼音的作

用,说好普通话,让汉语拼音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 思考与练习

1、《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2、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4、"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5、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第二节 识字教学设计

一、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关于识字教学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明确规定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

重要作用。

1、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汉字是记录和传达汉语的书写符号,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学习这一套完整的

文字符号,即识字。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阅读和写作都要运用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

识,提高认识能力。

1、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营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汉字见面,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像不把生字称之为生字,而称为"字宝宝",读生字不称之为读生字,而让学生"和字宝宝打招呼"、"叫叫字宝宝的名字"等。虽然只是说法不同,但却迎合了儿童心理,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2)发现汉字构造规律的趣味性

我国文字分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类型,有些甚至可观形推意。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也可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例2.2.1在识字(一)第二课《口耳目》中(略)。

由此,学生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记字方法。如此注意引导,学生对识字兴趣

日渐浓厚。

(3)采取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所谓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应该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演示、肢体语言)、

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计算机等)

例2.2.2 : "看"

可通过教师演示“看”的动作,让学生猜字;再出示“看”字,分清主半部分"手"和下半部分"目"。这样,学生既记住了"看"的字形,又进一步了解了"看"的字

义。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因此,作为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在课堂

上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

例2.2.3上课伊始,教师抓住重点的字设计趣味猜字谜的游戏(略)。 孩子们的思维在编字谜时进入一种积极状态,何愁记不住这些字呢?至于游

戏的种类,玩法,老师们可以从很多途径找到。

(5)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要理解掌握这种知识,必须得到丰富的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

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

例2.2.4识字课《菜园里》中可以用简笔画和吹塑纸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

(略)。

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将识字和生活、认识事物相结合既是

教学策略,也是教学原则。

2、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l)在初读课文时识字

例2.2.5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略)。 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合作识字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例2.2.6 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略)。

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

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例2.2.7《雪地里的小画家》(略)。

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3、开发识字资源

(1)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

例2.2.8《影子》(略)。

这样既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词汇。

(2)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词语

识字教学中常运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等形式来巩固和运用字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时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来积累相关词语。由于一年级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又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较多,在组词、扩词、说话中常常出现同音字

混用的现象,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帮助区分。

例2.2.9《小小的船》(略)。

这样,既加深了对"蓝"的理解,又在比较中多积累了词语。

(3)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元处不在,元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

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在生活中注意汉字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呈现频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在巩固课内习得的汉字的同时带

动认识其他一些汉字未尝不可。

·阅读课外书

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涌读儿歌、童谣和古诗。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里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这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都读些什么课外书,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在阅读的开始学生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在书中,他会为自己找到一个认识的汉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字与字之间千变万化的组合中以至发生质

变的过程中还会朦胧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

思考与练习

1、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2、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3、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4、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如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学生有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乐

于与人交往,进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工作、生活。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扩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

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趣导人,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对于各个年级,特别是低年级,更需要根据口语交际内容,运用形象的录像、课件、图片、简笔画、语言等,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交际气氛,架起沟通

学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动机,使学生仿佛在生活中一般,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进行交际。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

走进交际情境之中。

例2.3.1教学二年级《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略)。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头饰、道具、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渲染气氛,进行形象的语言

描述、表演等。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流,使教

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让学生大面积参与表达交流。

例2.3.2《我们的画》(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推荐评委说话评画,

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各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时是评委,采访获奖同学时是小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

交际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口语表达能力弱,无论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还是交际态度、语言形式、文明素养都比较缺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观察学生交际时的神情体态,通过幽默善意的评价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应对,提高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师生互动评价过程中逐步达成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仔细倾听,学会赏识别人,学会质疑问难,学会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HU--同时反思自己和他人在

口语交际中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例2.3.3在三年级《夸夸我的同学》教学中(略)。

将评价贯穿始终,多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能

力。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拼音教学中的看图编故事,识字、写字过程中的方法介绍、经验交流,习作中的作前指导、作后讲评,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辩论、填补空白、拓展延伸等,都是口语交际的好材料。教师要

善于抓住联系,挖掘口语交际的训练点,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其实,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资源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学校,学生参加各门功课的学习,参加课间活动、兴趣小组,与老师交谈,跟同学交流等,都要借助口语交际。在生活中,接待客人、出门问路、购买货物等,也要运用口语交际。另外,农村孩子生活的天地非常广阔,如果引导他们在农村生活中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口语交际的题材就会取之不尽。如:介绍自己喜欢的农作物、谈谈参加农作的辛苦、说说饲养家禽家畜的乐趣、聊聊怎样做家务活、传传农家的新鲜事、侃侃农家语言的魅力、憧憬农村的未来??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活动,主动锻炼

自己,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

大家共同研究,不断探索。相信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思考与练习

1、《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4、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的片

断。

5、请在学校内开一节口语交际的公开课。

第四节 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描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里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上面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具有最重要的地位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下面列举几种具体的设计方式,供大家参考。

1、以咬文嚼字——品味课文语言的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够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说的明白一些,就是将文中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品词析句过程中都只是停留在"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然后朗读体会"这一层面,仅仅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进行理解,没有把语言文字转变为很形象的生活画

面,这样的理解即使再深刻,也无法触摸作者的心灵。语文课应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要求我们对每一个词

都进行这样的体会,而是要找准切入点,突破一点,盘活全文。

例2.4.1《荷花》一文中对"冒"字的教学设计(略)。

你看,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个"冒"字,一连问了五个很有层次性的问题,且每次提问与读这个句子有机穿插起来,我们很明显可以感到,学生脑海中的"冒"是有着很形象的生活画面的,是很丰满的,有内容的。而且理解了一个词,荷花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美的形态就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就是把握了全文的精神所在,这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就能文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2、移花接木——学科整合的设计

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具有省略的,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教改的热门方向。其实,我们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在学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活动,把文本学习和课外生活结合起来,把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与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结合起来,在读读、画画、

唱唱、查查、写写、玩玩等综合性、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体验。

例2.4.2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时,课堂上可以让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略)。

课后,再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脚步(略)。

趣味盎然的语文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展现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素

材。

又如在教学《船过三峡》时(略)。

这样的整合学习使学生的各种感官一次次被触及,思维一次次地被激活,促

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但在学科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果学科渗透元度,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本性,异化本质,变成"四不像"了。如有的课文涉及到有关常识,于是老师撇开了课文,花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知

识。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凡卡》(略)。

3、模拟生活——主题活动的设计

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积累和体

验。

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课文《影子》(略)。

语文教学中有生活教育,生活体验中有语文学习。就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生活体验是语文运用的源头活水。"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才是学生自己的,

才能让学生碰出思想的火花。

例如在《燕子过海》中(略)。

4、抑扬顿挫——感情朗读指导的设计

感情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追求。"感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有感情"就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因为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前,是一个游离于课文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外的阅读客体,其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哝情"的过

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而嘲读",而不是"读出感情"。学生知道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但读出来仍然平淡如水,即使有语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也只是朗读技巧的表演。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呢?方法很多,现列

举二三。

首先,范读启情。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溪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例如特级教师李吉林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朗读创设情境(略)。 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朗读

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的越快。

再次,想像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

种情感。

例如《浪花》一文,描写了浪花的美丽、可爱与顽皮(略)。

因此,教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想像,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惰,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通过想像,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

去感受,读出感情。

提倡个性释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5、针锋相对——主题辩论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质疑与由此而带来的论辩,是开放性的思维角逐和表达较量,是具有冲击力的信息交流活动。在阅读课文时,以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

方不同观点的一种研究性阅读。

例2.4.3研读《少年闰土》一课(略)。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确定观点后,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从课文中援引根据,并联系各自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观点,把课文阅读引向深处。

6、实战演练——语言训练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中对于语言的学习还需要加强。阅读教学如果仅仅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学生"得意忘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故事,而不是语言,是不行的。文质兼美的小语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佳句好词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凭借

文本的语言内容随机迁移运用,强化语言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2.4.4浙教版语文第七册《雨中》一、二两节教学(略)。

在学生自主选择第一节中的佳句并鉴赏句子内涵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剖析范例,探究其结构特征及表达方法。在学习第二节时,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迁移性改写,在运用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由于寓文本句子的改写练习与阅读感悟之中,所以学生置身于语言的情境场中,对文本的体验也

就更具多元性。

7、取长补短——合作性学习的设计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成长的平台。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语文中的合作学习应作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合作学习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间单一的信息交互形式,无疑是一种进步,而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

伴,更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2.4.5《长城》一文中的教学片段(略)。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发展,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

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但是如果合作学习缺乏前期有素的训练,课前精心设计安排,课中教师有效

调控策略,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一个空架子。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雪被子》最后一段时组织了一次合作学习

上述课堂片段,我们不难看出,本次合作的内容空间不大,学生可以单独完成:合作的成员没有互动,学生各干各的:合作的组织缺少指导,学生放任自流:合作的成果没有以集体的意见呈现出来。一句话:合作学习的环节是一种摆设,是为合作而合作,这种无目的元意识的合作是不可取得。而只有要求明晰,人数适宜,搭配科学,组织得当,训练有素而且时机相宜、内容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3、《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4、你认为阅读教学中还有哪些教学设计方法?请列举一二。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若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

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紧承上一单元硝烟弥漫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本单元呈现出血与火涤荡后的明净和清晰的呼喊再也不能让人类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编者将这种强大的价值导向隐藏在了单元编排中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高庄则中心小学杨乃表背景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容...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反复朗读的意义高阳中心校临水小学武维茂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一案例分析模版模版仅是指导可以这样做不是指令不是非得这样做第一步读题做辨析判断第二步提炼观点适当举例原理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观点与原理1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恰当重点难点是否指向语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泸县得胜镇宋观学校周秀洪继教编号O04173003内容梗概19xx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西吉一小吴仲学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布衣教师布衣教师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布衣教师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布衣教师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布衣教师师大...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