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20xx、11)

时间:2024.4.20

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学校进行的听课评课活动,前天和昨天共听了8位老师的8节小语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与老师们在课后作了短暂交流,现在集中谈谈我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 听课整体印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工作,希望老师们快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听了劳校长和广东援藏的葛校长以及教务处阮主任的介绍,知道他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帮助老师们不断进步,我感到很高兴,觉得咱们这所新建的学校很是值得期待。学校的设备配置很不错,班班都有数字化讲台,每节课都可以用课件;虽然老师们制作的课件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是很有利于老师们的成长的。

上公开课的8位老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教学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老师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基本功和基础较好。每节课都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的识字和朗读、中年级的阅读理解,学生们显然是学有所获的。

咱们实验学校语文组的老师来自地直学校和各县乡学校,具有不同特点和差异,而且有的是中学老师来担任小学老师,有的是非语文老师来当语文老师,要把这样的队伍打造成一个精英团队是尚需时日的。我觉得,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缺点和问题还是比较多,指出来对大家改进教学大有帮助,我这里就着重谈问题。我们地区有的学校教师反映,长

期以来存在怕得罪同行而在评课中尽说好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我这个二线专职教研员一直对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们深怀敬意,但我经常到中小学听课,总是喋喋不休地挑毛病、找问题,实际上老师们也是乐于接受的。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对每节课的看法,主要谈缺点和问题,不一定都对,敬请大家谅解。

二、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五(2)班《晏子使楚》。

学生掌握生字情况较好,但学生把“侮辱”的“侮”这个三声字读成一声字,老师未纠正。老师准确地解释了课题,但没有讲讲齐国和楚国在今天的哪个地方,讲讲很有必要。老师开头用绕口令引出课题,但绕口令的“巧舌”与晏子的“巧舌”没什么联系,前者是发音技巧,后者是智慧的体现。“敝国”当然是谦称,但能否讲一下“敝”的本义?

这篇课文在朗读训练中最适合分角色朗读,但未采用。概括全文大意,好像老师是从教参上搬来的,如果口语化一些更好。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较量,应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直接给出答案很不可取。也未弄清楚楚王设狗洞让晏子钻、讥讽齐国无人、抓获齐国偷盗者是楚王故意为之。

吉鸿昌口头反击洋人捍卫中国人尊严的故事,非常精彩,以此拓展训练学生思维很好,但学生答不出吉鸿昌说了什么话,老师就给出了答案,也未解释是何意思。

学生们该怎么做?学生说“武力解决”。老师缺乏正确引导。老师又说有些时候不该侮辱人,未讲要看什么情况,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是非善恶等不能容忍,但遇到一些生活小事和矛盾则要忍让。

后有充裕时间,仍未分角色朗读,只是齐读了一遍。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学生讲得较好。这方面还要加强。

“楚王故意笑起来”,没听见师生模仿楚王笑声。读课文,要入情入境,读出滋味儿来。

感觉整堂课不够精彩。老师教学语言比较平淡,无激情。作教学设计时不能不想到学生。

2、一(2)班《松鼠和松果》。

这节课主要是训练朗读。老师的教学语言和范读、领读饱含感情,值得大家学习。

出示儿歌型谜语,老师读了一遍,学生说出答案。为何不指名学生读? 老师强调“又”字重读,未指名学生模仿老师重读。老师又纠正了多处读法,还是未让学生单个模仿老师读法。

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还有个大问题:老师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独词句或一个分句,这就很别扭,导致整篇文气不畅,很不利于感受文意。至少要读整句,在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地方停下。

3、三(1)班《亡羊补牢》。

板书字体不是很好,要加强训练。

对“寓言”的解释不够准确。“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却不是动词短语“讲道理”,“言”是名词嘛,“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是文学作品。

老师要求学生概括全文内容,学生基本上是读全文作答,老师示范概括,未引导学生概括,教给学生方法。

同桌互议、集体交流这两个环节做得不够。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遗憾的是学生按课文内容表演,并没有创造性地表演课文外的想象对话。老师未发现活动不成功。

“养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课文中的此话似乎不合情理,师生均未质疑。

4、二(1)班《北京亮起来了》。

老师声音洪亮。板书字体较好。

老师问学生喜欢题目中的哪个字,不妥。字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在句中用得准确、鲜明、生动才叫好。

学生默读、齐读较多,朗读不够,尤其是指名学生读更少,不大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20分钟后才指名学生读。单个读比齐读更重要。

师生解决问题落实得不够好,分析课文有些琐碎杂乱,给人印象不深。老师讲得多些,学生有点处于被动状态。

先阅读分析课文后认生字?还是先扫除文字障碍再来学习课文内容为好。

学习生字时,为什么去掉拼音后不指名学生读,只是齐读?要检验每个学生是否都会认读生字,一个个过关。老师组词让学生读,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组词?

字谜识字法并不太好,例如:扮:一只手捡了一分钱;犹:一条狗咬掉了龙的尾巴;烁:火很快乐就闪“烁”了。这很牵强,只能偶尔一用。后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

时间安排不当,造成拖堂。

5、一(1)班《松鼠和松果》。

这是一节识字课,下一节复习生字并重点训练朗读。

学生把“以”说成“以经的以”,显然不对,老师未纠错。

老师把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归了类,但在分析字形结构时未归类。

分析结构时,师生说“口和斤组在一起是听字”等等,这很麻烦。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独体字就说是独体字,如“果、用、口”等;左右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旁,什么边”,如“对、析、结”,说成“又字旁,寸字边”、“木字旁,斤字边”、“绞丝旁,吉字边”;上下结构的字就说“什么头,什么底”,如“字、简、音”,说成“宝盖头,子字底”、“竹字头,间字底”、“立字头,日字底”;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框,什么心”,如“国、麻、这”,说成“口字框,玉字心”、“广字框,林字心”、“走之框,文字心”。这很简便实用,教学语言也干净利落。

这节识字课,未教写字,也是缺憾。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只用4分钟读文,时间太少了。要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互相促进。

6、四(2)班《蝙蝠和雷达》。

学生认读生字、老师纠正学生读课文时的发音和添字丢字、多音字组词等情况都比较好,但“塞”未组成“塞外”。

这节课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贴标签分析法。老师先给出段落大意,再让学生找段落。只能是感悟课文后经过思考归纳出段落大意,而不是先有答案再找内容来印证。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样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二是教学法太传统、太陈旧。例如给课文分段等,学生被老师牵着走。 还有,老师让学生质疑,学生提的问题都是课文中有现成答案的,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7、二(2)班《难忘的泼水节》。

虽说是借班上课,老师也应纠正学生齐读时的唱读不良习惯,然而老师不但没纠正,反而说“读得真好”。

认字时,也没有让学生自己组词,由老师代劳了。也没有进行写字练习。后让学生在句中认读生字,不如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老师范读时读得很平淡,没有读出高昂的语调和拉长声音的语气。后面的抒情文字,老师也是读得感情不到位。老师们应加强朗读、朗诵练习,给学生做好示范。“三分文章七分读”,如

果师生把文章读好了,读出意思和滋味儿来了,文意尽显,课文是无需繁琐讲解的。

8、四(1)班《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位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也好看。教态亲切自然,声音动听。提出的三个问题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思考。还给学生传授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山麓”的“麓”和“概括”的“概”,老师没读正确。老师们应养成勤翻字典词典的好习惯,遇到把握不准的读音都要查一查。

学生小声读、默读课文时间较多,多形式朗读较少。一至九年级,都要狠抓朗读,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写一条关于保护家乡河的环保标语。其实完全可以在课内用几分钟时间完成。一节课内要尽量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三、 几点建议

1、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听课评课,经常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广东援藏老师和骨干老师搞好对语文组全体老师的传帮带,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大家一定会很快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看。

2、老师们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一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今中外文学知识以及语文教学法等。二是要掌握丰富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多看这方面的专著和优秀文章,多看小语教学方面的刊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三是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有效实施,课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3、重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掌握其基本内容,吃透其精神实质。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不断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经历了半个月的忙碌,语文组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告已小结,每天我们每个人忙碌着调课,然后忙碌着听课、上课、改作业,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我们每个老师也不舍得错过观摩任何一节公开课的机会,常常是一上午连口水也顾不上喝,办公室里不见一个人影,直至下午把学生送走,办公室里才能看到老师们坐下来的情景,而这时大家讨论的是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依旧是自己该汲取他人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工作而忙碌、为教育工作而思考、为教育工作而生活。

在本次公开课观摩活动中,大家满载着秋的收获。

一、促进了师徒的的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本组有四对师徒,翟兰玉、王春玲、李金锦、宁喜平这四位师傅都是有着十五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教育智慧。马志丽、吴骞、海航、岳阳阳四位年轻老师刚刚工作一两年甚至刚从大学毕业,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开学以来,他们有空就去听师傅的随堂课,并请师傅去听自己的课,师徒间研讨、研讨、再研讨,看的出师傅们为培养新人尽心尽力,倾其所有(可谓使出了看家本领),更看得出徒弟们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谦逊好学、用心用力。

二、是每节课都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敏而好学,孩子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中真正得到了发展。

三、新课改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教学中能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洞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过程。

海航老师执教的是《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教学步骤清晰、课堂上有条不紊,同时他能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9.18事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上他的灵活自如,说明对教材对教案已烂熟于心,备课相当细致充分,每位听课者都被他这种钻研精神所感动。

王春玲老师执教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她的课堂语言优美凝练,她讲的是一篇议论文,小学生接触很少,但王老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使学生既明白了短文所阐释的道理,又从中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吴骞老师执教的是《开天辟地》一课,他能根据学生特点,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引领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盘古这一英雄形象的无私奉

献精神。

马志丽老师执教的是《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她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时视频播放了邓小平追悼会的实录,立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课堂上她语调低沉,催人泪下。

岳阳阳老师执教的也是《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她制作的课件精美实用,注重了文本的拓展,注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了解了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邓爷爷的怀念与爱戴之情。

宁喜平老师执教的是《泉城》一课,这堂课的导入设计甚为巧妙,上课一始,宁老师先让学生复习课后第三题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填空,抓住了重点词、段。学生读书情感充沛、入情入味,说明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有素。

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们都认识到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应重视读和背,但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读出情感。教师要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20xx,11数学学科会发言稿


实施教学目标研究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xx年11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第一部分:“目标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

学改革的简单总结

一、课改实验带来的变化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开始准备(2009,11月17日在一小召开小学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题培训会)到现在正好是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大家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我们的校本教研文化发生了变化,教研氛围浓厚。三年来各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逐渐走向规范。从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到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都有章可循。各校都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面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评课方面大家进步更大,借助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促使咱老师从质和量两个层面思考课堂,大家剖析课堂的深度有所提高。更可喜的是对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很多学校逐渐从从最初的模仿使用到现在很多学校的创造性使用。我们课例研讨活动也逐渐从无主题、无目的走向关注研究主题、目的明确的高效教研活动,很多学校研究成果显著。比如实验小学对计算教学的研究,就成果喜人。2011,5颜春娅主任在全国各版本教材计算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小数乘小数”研讨课,“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上。20xx年6月,颜春娅在山东省计算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第二实验小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均衡参与的策略研究》被评为威海从创新成果,《让“小组合作”成为激活课堂改革的内驱力》材料在威海市“威海市教科研创新成果展示会”上进行交流。

二、教师观念有很大转变,很多教师用心研究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素质有很大提升。从近几年来我市参加威海的各项比赛成绩就能看出来。2011,6在威海市优质课比赛中,七个市区的9个一等奖中,我市囊括三人。2011,5月我市三位教师参加威海优质课比赛,2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011,9在威海市优秀课

程资源评选中,我市18个课例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9个。在2011山东省远程研修课例评比中我市2个参评课例均获一等奖,其中第二实验小学的课例获一等奖第一名。二小李霞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全国第十四届“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三、我们的课堂和学生也发生了很大。我们更多教师的逐渐关注课堂的开放性和主体性,关注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关注对课堂细节的打磨,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正是大家有了这些关注,我们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模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生搬硬套的现象,过分的依赖于某种教学模式,硬搬操作程序,不能就其确定的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创新;

二是合作学习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实效性不强;

三是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或者操作层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全面;导学案编制只是知识点的罗列,缺少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等等。

四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理解不深。比如验收答辩过程中提问的几个问题:1.“目标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回答不上来的,都知道我们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你怎么进行实验?) 2.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我们每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都研究了哪些内容?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校的要求是什么?有的学校还进行导学案的评选,那么你评选的标准是什么?【这里我要知道你们对导学案的理解有多深?到底什么样的导学案是好的导学案?】

3.学校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如果咱们在构建的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只能说明咱的模式只是照搬别人的,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三、课改实验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我曾思考过存在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除了个别老师教学

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认同课堂教学改革外,最重要的原因有俩:一是我们领导和老师做得工作多,但思考得少,我为什么这样做,自己不清楚,只是人家这样我这样或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我作为教研员指导不到位,不够细致。目标导学,强调目标意识的重要性已经三年了,但还有很多老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目标意识差,一节课只是按教材的安排讲完了事,至于这节课应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却很少考虑。正是由于心中缺少清晰的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检测随意,教学效果低下。

第二部分 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研究

本学年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是继续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强化研究。本次学科会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与规范叙写。这也是我们本学期甚至更长时间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于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和规范叙写,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起点,下面我讲的只是我的学习与思考,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再一个对于教学目标,各种刊物也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教学目标的书写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是来共同研究和学习。活动流程是这样的:先是咱们一起学习研究讨论,最后每位老师独立完成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编写。活动形式是:做中学,学中做。目标是每位教师、每个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流程:共同交流、相互讨论、独立完成

◆形式:做中学,学中做

◆目标达成:每个学校交一份满意答卷。

一、当前教学目标叙写中存在的问题或误区:

为什么要研究教学目标的叙写?其实自进行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每次学科会都要强调要重视目标确定与叙写,强调其重要性。但从达标验收、基地校调研和课程资源教学设计评比看,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还存在问题: 认识层面:

1.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尚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讲完了规定的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经验和考试要求操作,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

3.有的老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过多地来自于自己的主观认识等,自己认为目标是什么就是什么。

操作层面:

1.教学目标陈述不规范,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其行为主体是学生。而在很多教学目标的陈述中,错误地将行为主体定位为教师。如“使学生掌握??”、“让学生??”“使学生??”“培养??”。

2.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当作独立的单项教学目标,割裂三维关系、空泛罗列概念。

三维目标不是指三个目标,而是指目标的三个维度,每种目标的实现过程都不是完全独立、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仔细琢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是通过对知识的研究、思考、探索、操作等过程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意识领域,不能直接通过某种内容或方式去实现,它需要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逐步形成。比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时,特别是和别人的拼法不同时,那种喜悦、那种成功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增强,这种情感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所以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不能割裂的。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分块写。知识目标是显性的,容易呈现在教学目标中,而其他目标则是隐性的,难以表达和把握,有时呈现不出来,但不表示目标中不体现三维,特别是教师的心中一定要有三维目标。

3.教学目标的叙写普遍缺少行为条件,即不能明确地显示学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比如:能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说出?是结合实物,还是自己举例。

4.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含糊、笼统、不便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比如:《秒的认识》有的教师定位为: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

间的意识。其实我们可具体到“通过参与一些活动,体验秒很短,又很宝贵。”

5.忽视对学情的分析,凭教师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教学目标。虽然在教学设计部分有学情分析部分,但是学情分析基本是依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说明学生已经学过哪些内容,或者是对学生整体特征进行描述,忽略了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时制定了很多教学目标,但有些目标超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无法达到。比如第一节课就熟练掌握。。。。。

【出示两个教学目标,让老师评价一下目标的定位与叙写是否合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本次研修课例一:万以内加减估算

课题二:分数的初步认识【上交的课程资源中选取的】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分数表示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②过程与方法:学生亲身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由整数向分数的拓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目标叙写”的内涵界定

1.内涵界定: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目标叙写”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再根据学情分析,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精炼地描述教学(学习)目标,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解读与分解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情的充分关注与具体分析,即基于学情确定“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20xx11数学学科会发言稿

。用可观

20xx11数学学科会发言稿

察、可观测的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描述教学目标,其根本用意在于为学生指出明晰的课堂学习方向,加强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益。

2. 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在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研究这个问题上,需要厘清“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三个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1)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是长期的目标。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环节性分解结果,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比课程标准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行动方案。

上面所说的教学目标与总体目标的关系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除知识和动作技能目标外,其实都是总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有的甚至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它从整体上、方向上规定着教学的方向和水平。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估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遍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① 课程标准要求 ② 课程标准解读

2. 教材分析

这里的教材,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教学参考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 ①本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 ②教材知识的呈现思路

3. 学情分析

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存在哪些困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程度。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目标叙写”的操作办法。

(一)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学习(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至少必须明确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清晰地回答这四个问题,便构成了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学的行为,而不是教师教的行为。规范的学习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能)??”,书写时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合适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包括希望学生完成的任务和达成的结果。而预期的行为结果又分可分为三类:成果性结果(如背一个概念或做一道题)、体验性结果(如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做过长方体框架或纸盒)和创新性结果(如设计校园平面图)。因此,叙写学习目标的行为表现可以陈述学习成果,也可以陈述学习任务。行为表现由两部分组成: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名词)。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核心概念(名词)是行为动词指向的对象,如上面的“什么是同一平面”。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的信息或提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如“借助计算器”,“根据地图”, “5分钟内”,“通过观察情境和小组讨论”等等。比如上面的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加上行为条件:结合实物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

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某一群体或个体学生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提出两种解决方案”、“百分之九十都对”等。

上述学习目标的四要素强调的是学生的外显行为,确定的学习目标比较具体、明确、清晰,也便于观察和测量。

(二)有效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步骤:

当我们准备叙写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对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分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出本节课各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对应要求;

第二步:解读并分解课程标准,解释其行为动词的内涵,找出核心概念包括的知识点;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

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基础,合理确定其学习水平。

第四步: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第五步:依据学情,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

第六步:叙写出完整的教学目标。

(三) 我们先看第一步:如何找出本节课各知识点在课标中的对应要求:【相关标准陈述】

【课件出示咱老师找的课标要求】

还拿本次研修课例一:万以内加减估算来说:

先看课标第10页的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查一下:

【课标要求:先看《课程标准》第8页“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没有),再看第10页第一学段目标中能选这么几句话】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在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对估算结果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

◆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里面: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再比如平行与相交这节课的第12页第二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的特点。】

数学思考: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要求是:(第23页)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四)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技术要领

1.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

(一)替代策略

利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以某主题物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形成学习目标。如“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用“五步拳”替换“简单运动动作”,即可形成武术单元中的一条学习目标。又如,刚才我们查找“平行与相交》的课标要求: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要求: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一些图形我们就可以替换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拆解策略

使用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将课程标准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此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即可形成一个武术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数学不是明显,比如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

征:“一些几何体”拆解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了解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又可拆解为: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上的特征。

(三)组合策略

运用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一个概括性程度极高的教学目标。这种课程标准分解策略一般在复习课中经常用到。

2.课程标准分解的技术要领:

第一: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心理动词。【课标第72页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课标中一般用“知道、了解、理解、应用”等心理动词描述,不具有操作性。如:“知道XX知识点”。如何“知道”无法评价,但是如果分解为“能举例说出XX知识点”。把“知道”用“举例说出”呈现,就具有可观测和可评价性。 知道:是指识别、记忆和回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对要“知道”的知识,要求能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情境(现象)中能够加以识别。 了解(同义词:知道、初步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同义词:认识、会)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同义词能)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境下的一般问题,是对知识的较深入认识。对要“掌握”的知识,要求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分析、解决一般的实际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同义词:证明)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解决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是对知识系统的认识,或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同义词:感受、尝试):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活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

经验。

探索: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部分知识技能水平、体验要求水平与目标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20xx11数学学科会发言稿

第二,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如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整体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成若干明晰的知识点。

第三、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

结合学情、校情、资源等条件确定目标分解,做到合理、必要,有利于指导学习活动的设计。如:“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

第四,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去验收目标达成程度。并有相应的评估题来评估(根据需要)。

如某知识点,要求XX%的学生掌握,可以用达标习题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检测。

【 解读目标举例 比如上面所举例子:平行与相交的课标要求 】 要求: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课标解读: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是“探索”,是描述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也就是要求学生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位置关系”这里指两条直线的平行、相交(垂直)关系。第二分句中的 “结合生活情境” 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对这些素材的进行分析比较,获取感性认识。行为动词“了解”是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想象、去画、去分类、去比较,然后通过充分的交流,体会平行与相交的含义。第二个层次就是根据发现的特征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或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行、相交(垂直)或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

(五)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1.教学目标的行为描述法――ABCD表述法 ABCD表述法有一套规范的叙写方式,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四项要素,简称为“ABCD格式。”规范叙写教学目标的特征有以下四点:

①行为主体――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应该。。。。。。”,书面上未必按照技术规范在目标开头上写上“学生能够如何”,但在思想上必须明确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习者,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切实转变,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如出现“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目标的错误性描述。

② 行为动词――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是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描叙。从《课标》的角度看,其规定是唯一的。但《课标》是一种较为模糊的陈述,外化的行为过程并不明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要更为明确、更为外显。

在叙写时尽量选用那些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出、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平不同而表述不同,如:在认知方面的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水平,所用动词常有说出、背诵、辨认、选出、举例、描述、识别等,而诸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别、猜测、预测、估计等都是理解水平,所以选行为动词时要把握好学习水平表述的不同。

③ 行为条件――叙写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

行为条件则是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核心环节,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行为条件的差异主要由教师来控制与实现。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一般对条件的表述有五种类型。

一是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某种工具(如计算器、多媒体课件等)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包括:资料、教科书、图表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2分钟内,快速整理答题思路”、“5分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某问题”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境,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五是人为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④表现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是指用以评价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应明确和细化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最低表现水准,一般通俗地表达为“能做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从准确、速度、质量等方面来确定。比如,至少正确回答其中90%的题目。??,80%的学生能结合。。。。。。 ??,大部分学生能用。。。。。。。

对于较高要求的学习过程,可以拓展到如下行为结果:

??,部分学生能判断。。。。。。。

??,部分学生能归纳出。。。。。

总之,教学目标的叙写,应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2.内外结合法描述教学目标

很多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用简单的行为描述方法来进行阐明,但是能力、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就由于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能力或情感是内化于学习者自身的,并不一定通过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有时需要在描述外在的行为的同时,描述学习者的内在变化。

比如,上面谈到的《秒的认识》有的教师定位为: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描述“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就可以采用“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秒很短,又很宝贵。”这样,就在描述一个

内在情感变化的同时,用一些外在的行为对其进行了说明,使教学目标得以精确化。这种内外结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描述情感、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 再比如:《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制定如下目标:

①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② 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会试商,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③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其中第一个目标中就渗透了“让学生体会迁移、转化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二个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还隐含一个目标是“教给学生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比较,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看似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实不然。如果学生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那么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感觉数学并不难;要求学生正确运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指出的是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纬度的目标,教师应融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尽可能从微观、外显的层面来表达。

根据上面的课标解读和刚才讲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两个目标有什么区别?

课例三: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一):

1.通过操作活动,观察、分类、比较,认识平行与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互相垂直,渗透分类思想。

2.结合实物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 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能举出生活中平行、垂直的实例,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目标(二):

1.结合实物说出“什么是同一平面”。

2.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类、交流等活动,会描述两条直线的平行、相交(垂直)的特点,能说出三者的关系。(渗透分类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 能举出生活中平行、垂直的实例,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有效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考虑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我要教什么。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科学性原则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尤其是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更应如此,一是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和认知顺序来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的教学目标。学生发展需要指学生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反映了这种差距。这种差距是学生需要发展的内容,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二是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3.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全面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制定“全员教学目标和个体教学目标”, 既关注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目标,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二是要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新课程教学目标不但要有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目标,还要有情感领域方面的目标,完整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三个领域一体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叙写教学目标时,教师对三维目标存在误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是建构课程总体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并非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设定时都必须兼备的要件。

4.具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可以观察和测量,应最大限度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和不切实际。抽象的目标无法观察,也不好测量,要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把握“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能使教和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制定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目标的准确叙写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教师课程意识,尤其是目标意识提升的体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技术路径。

(六)教学目标叙写示例

【举例说明:】

下面我们例举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吴江林老师提供的案例,采用分解内容标准的基本策略——拆解,选取《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内容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来说明运用要素分析法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步骤。大家可参考下列步骤,学习使用这一条内容标准的分解技术,但应掌握其思考的路径和实质,而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

第一步,分析语法结构和关键词。

判断一条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如“说明细胞的分化”,这是内容标准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动词为“说明”,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细胞的)分化”,它们就是这一条内容标准的关键词。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或概念认知展开等方式,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名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之“分化”,从学科理论的角度出发,会涉及何时分化、为何分化、怎样分化、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等问题。这一核心关键词以理论意义展开的方式,可拓展为分化的时间、分化的原因、分化的过程、分化的特点、分化的意义等。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行为动词予以扩展或剖析。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之“说明”,从词义来讲,有解释明白、阐述清楚、分析演绎、归纳总结等含义。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的方式,可将它拓展为“简述”、“阐明”、“解释”、“总结”等。

至此,将拓展而来的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比“说明细胞的分化”更为具体、下位的行为表现:“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总结细胞分化的意义”等。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针对上述分解而来的具体学习行为,结合学情、校情和其它课程资源,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中涉及的行为条件,或补足内容标准中缺少的行为条件,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说明细胞的分化”,缺少行为条件,需要补足。关于“分化的时间”和“分化的原因”,由于学生无前备经验,可以采用“通过阅读课本、观察情境”和“通过倾听”来“简述”;关于“分化的过程”和“分化的特点”,由于学生之前已有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的经历,能提供展示细胞分化全过程的动画情境,所以采用“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来“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采用“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境”来“解释细胞分化的特点”;关于“分化的意义”,则采用“集体讨论”来“总结”。

当然,行为条件涉及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的信息或提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不是每一条学习目标都必须详细说明所有这些行为条件,只有“在没有行为条件,该目标就无法评价”的前提下,才需要补充该条目标的行为条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视情况而定。

第五步,确定表现程度

针对前面界定的具体学习结果,结合学生情况、各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纲等,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中已有的或补足内容标准中缺少的行为表现程度,作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低质量要求,为教学与评价提供依据。如“说明细胞的分化”,缺少表现程度,需要补足。“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要求“准确无误”,“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要求“说出关键词”,“细胞分化的过程”要求“能用自己的言语或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特点”要求“能独立举例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意义”希望学生能结合之前的“细胞分裂的意义”讨论总结出来,稍有难度,所以要求“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思考,依据学习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叙写时可省略“行为主体”。“说明细胞的分化”这一内容标准最后确定的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观察情境,准确无误地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

(2)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和观察情境,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

(3)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细胞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4)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细胞分化情境,能独立举例准确地解释细胞分化的两个特点。

(5)在新情境中,通过集体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总之,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课堂中的学习目标,其意义不言而明。但这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活动,整个过程充满着专业判断,专业性很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学会,期待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对教学目标确定的关注、思考和探索,在目标的确定和叙写上有所改进,有所提升。

更多相关推荐:
语文评课稿范例

《秋天的雨》评课稿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我是语文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精彩的马戏是二年级的一篇选学课文它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杨老师设计了层层铺垫精读第一段让学生明白写法创设情境仿说第二段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处理缩短了说和写间的差距不但让...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范例各位评委早上好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

精品系列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白鹅说课稿范文设计理念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精品系列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荷花说课稿三亚市崖城镇南山小学黄泽波获市级二等奖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苦柚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苦柚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一教材分析苦柚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老华侨离开家乡四十年常常思念家乡的特产柚子四十年后回到祖国去柚市买柚子时发现了一位诚实善良...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苦柚》

一教材分析苦柚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位老华侨离开家乡四十年常常思念家乡的特产柚子四十年后回到祖国去柚市买柚子时发现了一位诚实善良为顾客着想的小姑娘使他很感动在回家的途中意味深长地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江西教师辅导中公江西教师网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师面试测评教招面试专题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中公江西教师网下面以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快乐的节日的教学流程一说教材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

20xx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20xx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第1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美丽的小路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第三是教学环节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美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1长城和运河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

评课稿小学语文(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