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梗概——电视剧本范本

时间:2024.4.8

二十集都市言情电视剧本

《后  代》

编剧:姜德新

故事梗概:

由于婚姻破裂,在美国离婚的齐蕊回到了中国。一次新加坡好友陈然为儿子举行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与众不同的陈铱钒和新加坡苏氏集团掌门人苏文诚,苏文诚被齐蕊的容貌和气质所吸引,希望好友能从中周旋,帮助自己追求齐蕊,并且许诺苏氏集团可以与齐蕊的SOP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开发中国的石油设备市场。

对感情已经看淡的齐蕊一次次的拒绝了苏文诚,把小自己十几岁的陈铱钒当成了工作之外的开心果,天天让这个眼里的小屁孩儿陪伴在自己身边,陈铱钒一直把齐蕊当成一个大姐,当成一个从美国离异回国的富婆。

陈铱钒性格开朗、个性庸懒,经常上网聊天交友,通过网络认识了齐蕊公司的员工萧倩倩,萧倩倩很爱慕这个看起来坏坏的男人,陈铱钒一直把萧倩倩当成一个玩伴而已,后来通过萧倩倩认识了同在一家公司的好友朱小琪,从而爱上了朱小琪,由于萧倩倩的原因,朱小琪一直就没有接受陈铱钒,后来陈铱钒借助陈然的儿子,连蒙带骗的把朱小琪追到了手,两个昔日好友反目成仇。

齐蕊的公司里出现了很多蹊跷的事情,与苏氏集团的合作出现了问题,与某油田的项目合作也出现了问题,苏文诚为了感动这个傲慢的女人,一次次的在暗中相助,陈然为苏文诚所做的也由衷的叹息,多次奉劝苏文诚放弃齐蕊。

初恋情人刁阳对齐蕊的突然出现感到愕然,同时也激起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也想重新找回初恋时的齐蕊,并且提出与妻子朱虹离婚,离婚让刁阳放弃了前途,然而齐蕊根本就不为所动,反而劝慰刁阳不要放弃自己的婚姻。

傲慢的齐蕊与陈铱钒走得很近,起初只把他看成一个不起眼小屁孩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距离变得很近、很近,齐蕊的心理对这个小屁孩儿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自己也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爱情的时候,陈铱钒却慢慢的远离了自己。

齐蕊的公司被诈骗了一笔钱,一切怀疑指向了正处于失恋痛苦的萧倩倩,萧倩倩的被抓引来了齐蕊的前夫樊志伟,樊志伟告诉了齐蕊一个事实,萧倩倩就是齐蕊刚到美国时生下的与刁阳的亲骨肉,是巧合,还是樊志伟的安排,让齐蕊陷入了囫囵境地,她不相信樊志伟所说,与萧倩倩去做了DNA,DNA的结果给樊志伟重重一击,自己精心安排的事情,居然出现了变故,萧倩倩并不是齐蕊所生。

樊志伟为了搞清楚整个事情的真相,费劲周折,找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民政干事,重新找到了齐蕊的亲生女儿,谜团得以揭开,为了陈铱钒而被齐蕊赶出SOP国际工程公司的朱小琪,正是齐蕊当年抛弃掉的亲身骨肉。

齐蕊为了补偿对亲身骨肉所做的罪孽,把国内的财产通过陈然转交给了朱小琪,跟随前夫樊志伟回往美国,临行前,陈铱钒的劝解下,朱小琪跑到机场,和齐蕊拥抱在了一起。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现代的都市,涵盖了石油商战、都市言情以及姐弟恋、婚外恋等畸型感情,讲述了一个独身女人在男人世界里经商的艰难、伤痛后对感情的演绎,故事曲折,发人深省,故事里的年轻人物显得诙谐幽默,对现实都有自己的解释,商战气氛很浓,涉及了石油这个敏感的行业,全剧显得节奏紧凑,扣人心弦,也不缺乏轻松与幽默。

作者简介:


第二篇:写剧本


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属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剧本知多少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及情节。“一幕”可分为几场。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2.反映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影视的剧本结构形式有如下四种:

1.戏剧式:戏剧式剧作主要按冲突来结构剧本,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来表现。

2.心理式:心理式结构也被称为时空交错式结构。心理式结构以主要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结构的线索,表现为时空交错的自由,它往往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回忆和倒序(闪回)的方式,把过去、梦幻、现在甚至未来自由地交织在一起。

3.散文式:散文式结构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

4.解构式:解构式结构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电影艺术领域的一种表征。这种结构不求完整,甚至有意地自我解构和颠覆。

剧本基本理论:态度、主题

态度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分。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cowboy),男女之间的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platon)等。这就是主题。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你不能写一个战争片段,一时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个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中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强奸弟弟妻子的禽兽。但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创造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方法一: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例如电影《怒火风暴》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牢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记录而歧视他。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关系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

因为环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婆婆被一个不能分解的关系拉在一起时,会怎样?

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银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银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地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通过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会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像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摄像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摄像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摄像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摄像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摄像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电影剧作怎么教?

这个问题我已经谈过多次. 头一条, 没有拿过摄影机的人, 没有上过剪辑台的人是没有资格教的.

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学校有一条经验. 一个学生, 你让他看过取景器,上过剪辑台, 再让他写剧本, 他决不会写成跟他初入学时写的那个那样.

他们的第二条经验就是,学生只写到段落, 不写一个完整的电影剧本, 因为他们还没有资格, 或者说能力写一完整的电影剧本. 而且写出来就要自己去拍. 那时摄影教师就会告诉他,你那样写, 我没法拍. 演员会告诉他,你那样写我没有法演.

平时的训练跟我网上的训练一样,每天写个一百字的事件。只能写一百字,只能写动作。 动作就是人物,动作就是冲突, 动作就是情节。

美国教写电影剧本时不唬人. 他们比较实在. 不玩那没有用的虚的东西.

美国的教科书首先告诉你, "一个人走出银行, 和一个人跑出银行, 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多清楚明了. 人家教的目的是要教会你怎样写一个可用的剧本, 他们不是在向学生显示自己多么有学问,是个诗人, 是名艺术家, "这是一只手, 一只充满爱心的手, 一只具有奉献精神的手" 结果还就是一只手.现在的学生也不是傻叉.

从商业电影的生意经出发,好莱坞从来都是以电影的本体为依据,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的,也就是说,它从来不是用文学性来讲故事的。它是靠使用电影本体来发财的。再说得具体一些,它是靠调动人的视听幻觉来吸引观众的。因此,它的电影剧本(好莱坞从来没有“文学剧本”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术语的小问题, 那是自己骗自己的问题, 文学电影剧本? 自欺不欺人)所强调的就是,如:(好莱坞人语)

“一个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画面”一词有欠准确,英文是IMAGE, 亦即“视觉形象”,我在这里还是采用多年来的中国的习惯用法)

“……要给剧本以视觉的幅度。”

“应该把戏中所提到的或讲出来的事件加以视觉化。”

“场景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从视觉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紧凑。”

“要写一个富于视觉动力的段落。”

“主人公走出一家银行,是一个故事,如果跑出银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一向花四十分钟读一个剧本,我是在脑海里?看?,而不是从文学风格或内容的角度去读它。”“电影是一视觉媒介。你必须设计从视觉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电影是一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每一个人物都应从视觉上显示出一种个性。” (多聪明的人, 他懂电影. 不象我们这里的一些傻子似的,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深怕有人看懂了. 来个什么电影文学剧本. "他,是一个不寻常失....." "他, 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老天爷啊, 怎么拍啊?!?!?!)

“一个房间的布置必须在房间主人出现在其中以前,就让观众了解到他的性格。”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画面都在讲一个故事,种种画面和影像揭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

“肉体上的跛━━从视觉上━━衬托出精神上的特点。”

“任何场面都处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中”……而“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来塑造的”

以上都是好莱坞人说的话。大陆中国如果有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就会说,这是视觉轰炸,我们不搞这个。这些扬言不搞视觉轰炸的人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管电影电视的人提出?电影的可视性?时所考虑的对象。问题就在这里:观众喜欢这个,你拦得住吗?这正是好莱坞电影儿的窍门。好莱坞是生意经,没有票房价值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不会使用视听语言的人,他们是不会要的。只懂文学的人是不可能在好莱坞谋生的。

最开始的训练是让学生写镜头, 银幕上没有的不准写. 我看这一条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教剧作的老师应该首先学会的. 否则没法教学生.

写镜头所选的镜头必须是有视听效果的.学生必须想办法用文字把那视听效果写出来.

然后再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视听效果的镜头.讨论通过后, 他自己去把它拍出来.

读解和分析大量精彩的三分钟的段落.也就是把整个动作铺开,然后再压缩成三分钟。研究他人是怎样取舍的。

至于剧本的故事结构,地心学者可以讲那骗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 至于谈到冲突,那是视听的。学生得学会设置视听的障碍。人物得通过视听动作来克服障碍。在娱乐片中,这些所谓的矛盾冲突是十分简单和幼稚的。用不着去找深刻的。有事实为证。好莱坞的电影人人爱看,连高级人物还蠢到要从中受教益呢。够了。到现成的影片中去找。把好莱坞的每部影片为主人公所设置的障碍和解决障碍的方法写下来,就行了。但必须是用镜头讲出来的,而不是用文字讲出来的。

让学生学会设置有效的情境。谁演都有效的情境。集体一起设置也行, 不是设置一两个就行了, 至少要设计到十个以上. 从中选出一两条来自己拍,自己剪。无成本的制作.

最后写几个中等的剧本,不准写台词。如果全班同学都看明白了,然后才能把台词加上。大家可以想想看, 这样的剧本拍出来能不能看.

而且加上的台词必须完全符合那个人物,换个人说就不对了。这才叫人物的台词。 凡是可以用动作来代替的对话, 一律不要。

这个剧本通过后,再由学生自己拍出来。

记住, 剧本只是未来影片的一个蓝图, 或备忘录. 它不是成品. 也没有必要成为成品.

娱乐性故事片的剧本是怎样的

根据我多年的调查与研究,如何训练电影是个世界范围的电影教育难题。19xx年访问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学校时,在和该校全体教员的座谈会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训练编剧的。这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哄堂大笑。因为他们也正要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没有找到答案。当他们反问我时,我的回答也是:尚未找到答案。总之,在电影的教学中,始终令我苦恼的就是编剧的训练问题。目前的那种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根本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使用目前这种训练方法的教员还会要求学生在写剧本时,“文字要美”,那就证明这是外行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因为不论剧本的文字美或不美,拍出来都是一样的。何况文字的描写无论如何也不会像镜头画面上的影像那样具体而准确。

近年来,我个人曾经办了一所电影学校,并起名为“影视实验学校”,其目的就是试图在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实验。在我办的几个短期剪辑训练班上,实际上编辑机操作的课时越来越多,直到课堂教学与实习的课时是对半的。实践证明,实践的学习效果最大。和伎的教学比较,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所有在课堂上给学生的观念,通过剪辑上的实际操作,学生立即就清楚了,而且牢固。这样的实践还考验出老师的观念是否正确,是否实际可行。

但是我认为,在高等学府里,实践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不是培养熟练工。几乎全世界的电影学校或大学设的电影电视课程的教学都明确一点:即大学的作用并非“培训”专家或专业作家,而是要“教育”出全面的学生--这一区别就决定了汽车驾驶训练班和大学或学院的不同办学方针。此外,我们,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都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艺术家是无法培养的,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任何教育机构只能给予学生那门专业的基础训练,使他具备成为一名艺术家所需要的最基础的条件,即基本观念与基本功。这些正是我这本编剧教材所始终要强调的事情。

至于电视剧的剧作问题,除了播出时间的严格限制和经费的局限所赞成的特殊条件外,它的基本和故事电影的剧作是无二致,没有质的差别。至于所谓的电视连续剧的剧作法,无非是“拙劣的故事电影的写法”,所以提及即可,似乎没有必要另章详述。

电影剧本中的视听形象

如果连布景设计都要考虑它与的关系,那么电影剧本就更需要考虑视听形象问题。首先必须指出我国电影电视创伤中的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

国内许多电影电视创作者及理论家十分推崇好莱坞电影儿,而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电影电视理论:“电影综合艺术论”却和好莱坞电影儿的创作方法恰恰是相违的。好莱坞电影儿的创伤根本不是以“电影综合艺术论”为基础的,它根本没有“文学剧本”,它们对剧本的要求就是“用视觉形象来讲故事”、“因为电影电视是一种视听媒介,所以电影电视剧作家的任务首先就是选择一种视听形象”、“电影剧本应当写出在视觉上是真实情境中的真实的人物”、“电影的人物性格应该视觉化”,那么中国的电影电视创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好莱坞电影儿

的呢?“电影综合艺术论者”是否知道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儿会那么吸引他们,使他们感兴趣,使他们认为那是艺术?“电影综合艺术论者”学习或参考好莱坞电影儿的什么呢?“电影综合艺术论者”推崇好莱坞电影儿,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十分令人不解的事情。或者是否可以这么说,“电影综合艺术论者”被反“电影综合艺术论者”所征服了呢?但又是否真正被征服了呢?我国的电影电视理论界有这样一种人,当问题涉及到“电影综合艺术论”的时候,他们可以置电影电视的时间、空间于不顾,一味地象小孩儿吵架时那样说,“就是有!就是有!就是有!”。当问题涉及到那个根本不依靠“电影综合艺术论”的好莱坞电影儿是不是艺术的时候,又是那同一批人,甚至在同一个小时之内,一味地象小孩儿吵架时那样说,“就是艺术!就是艺术!就是艺术!”这是一种屡见不鲜的、近乎强盗逻辑的方法。仅上述一件事实就足以证明,我国目前对编剧的训练方法是行不通的。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如何训练电影电视编剧确实是个大一难题。我们不妨看一下世界的电影电视学校是怎样训练电影电视编剧的。

根据我的了解,各电影电视学校的大多数教员都认为::电影电视剧本写出来是供制作电影电视的,并且是按照这个要求来加以评论的,而不是供阅读的。正如中文小说是供懂得中文的人阅读的。舞台剧本是供具有舞台剧思维能力的人阅读的,剧本里仅有对白和情境说明。不懂舞台剧的人读起来十分乏味。此外对于电影电视的作家兼设计师来说,电影电视的制作的潜力和知识是重要的。正如纽约大学的福洛格教授所说的,“写作和设计一部影片是制作的富于动态的、逐渐成形的过程,而不是“历史/评论/美学领域的哲理反省”。

美国电影理论家V.索布恰克认为:“和舞台剧本的文本不一样,观者是可以把一出戏的演出和阅读那个剧本分离开来的……而且他一生可以看到一个剧本的许多不同演出,而一部影片的写下来的创意却不是那么容易和影片本身分开的。舞台剧本在它搬上舞台以前就有一个文本,一个事先写下来的“先文本”(pre-text),可以读的先文本,那怕这个剧本从未演出过。舞台剧的演出是“读”那个事先存在的文本,而一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文本。在影片制作以前存在于纸上的东西只是某些暗示,只是未来可能成形的影片的骨架。……在影片存在以前只有一个写下来的创意,是建筑影片的脚手架,当结构可能独立起来的时候,脚手架就可以拆掉了。

另外需要单独提出来讨论的就是小说的改编问题。把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的做法在全世界已经汜滥成灾。对于大多数制片人来说,改编问题首先是一个牟利问题。在着手改编作品时,必须事先摸清原作作者的名气和作品的声誉是否有商业价值。至于小说或舞台剧本有哪些适合电影的特点,则是无足轻重的,原书的名气和作者的声誉才是投资的大诱饵。这是人所共知的现象。“电影综合艺术论者”对此却装聋作哑,因为他们愚昧无知到把小说改编当成是他们论证“电影电视文学性”的主要论据之一。他们不仅据此证明电影电视具有文学性,而且还发明一个新电影名词:“电影文学剧本”。有人论争说,这是从苏联电影传过来的。关于这一点,我后面再加以论证苏联的电影文学剧本和中国的电影文学剧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象意大利电影的后期配音和中国的后期配音是两个在概念上完全相反的东西。中国的电影综合艺术论者认为,电影就是“用电影手段来实现的文学”(那些表面上反对这种观点,但是依然认为电影具有文学性,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电影与文学无关,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改行。电影不可能是“用电影手段来实现的文学”,电影的空间是立体的,小说的空间是线性的,电影的时间有时值,文学的时间没有时值。也就是说,电影和文学的时空表现

完全不同,完全没有关系。

有人说,小说的篇幅浩瀚,确实如此吗?为什么不多动脑筋想一想?我认为说小说篇幅浩瀚的人并不懂小说,那些同意这种说法,或没有加以反驳的人,也是没有弄懂小说的本体。小说使用的媒介是那看不见听不见的抽象概括和带随意性的文字符号系统,而这符号系统传达信息的特点是:空间成点,时间成线的线性进行。另外它有是看不见听不见的,所以不得不采用修饰语和隐喻的手法。由此它不得不需要“浩瀚”的“篇幅”。在小说里“今天那个姑娘穿了一件红外衣”,在银幕上“姑娘”就解决一切问题了,观众一看就知道是“那个”,并且看见她穿的“那件红外衣”不仅如此,观众还看见了多云天气和她所处的环境,或许是校园的一角。巴尔扎克和狄更司可以在他们的小说里,连篇累牍地先为我们介绍动作发生的环境,包括季节的变化和天气条件。而在银幕上,一个画格就全纪录了,要能看清楚,四格( 六分之一秒) ,电影显然不需要在动作之外或动作之前对环境和那些自然现象详加描绘,一个最多不超过一分钟的镜头连人物动作在内就全都交待清楚了。环境和动作是同时出现在银幕上。所以电影创作者必须,而且必须径直进入叙事,同时展现事件和背景。这就是立体空间的特点。当然,电影首先是纪录机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使用这种纪录机器,正如,赶大车的也可以在汽车前面套上他的那两只骡子,拉着走。

还有,所谓“第一人称”的小说在电影里必然要遇到极大的变化:小说读者是从主人公的目光或视点去观察和想象,与主人公直接认同;电影创作者则必须把这位主人公表现在银幕上,让观众目睹( 直观) 其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和主人公的视点认同。为了硬套小说的文字叙述特点,有人动辄就说这是“主观镜头”,那是“主观镜头”,那也无济于事,观众根本没有主观的感觉。更何况观众很难弄清楚那个镜头纯属某个主人公的视点的,因为观众始终不在那个机位上(我们曾经讨论过做梦的特点) 。此外,在电影镜头里是可以无限地变换视点的:

也就是丛这个人物的机位还到那个人物的机位。我同意法国新浪潮的创作者的观点:只有当银幕上的人物直接看着镜头的时候,观众才感到自己是主观的,也就是说,当你这个观众感到银幕上的人物在看着你一个人,你也在看着那个人物的时候,才有主观的感觉。从感知经验来说,这种说法是合理的,是符合电影本性的。其实这个问题无需从理论上来论证,只需问观众有没有主观的感觉就解决问题了。

电影镜头没有人称,所以电影的叙事是脱离开人物,外在于人物的,它采用的是另一类透视点,另一套坐标系,另一个维度。所以,内心独白出现在银幕上时,总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如果能够为人接受,那大概是当摄影机推到离独白者极近的地方, 剧本又为内心的展露了正确的背景(如主人公正在祈祷或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信……等等)的时候,才会产生这种感觉。观众的主观只能依靠视听效应,可是中国的电影综合艺术论又否定了库里肖夫效应,说它是荒唐的,说它是一种人工戏剧效果。真是够荒唐的。否定了这个电影的基本心理效应,那怎能造成内心独白的感觉呢?

连电影的本性都拒绝承认,怎么会正确地认识电影。为了在中国的电影“语境”顺利有效地创作电影电视剧本,首先需要扫清道路,首先需要澄清某些问题。这里首先要讨论改编文学作品的问题。俄罗斯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回答剧作家奥勃连斯基请求作家允许他改编上演他的小说的一封信里说过这样的话:

“艺术有某种秘密,由于它,史诗的形式永远不可能适应于戏剧的形式。我甚至相信,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都有与它们相适应的诗的思想,因而一种思想永远不可能在其它与它不相适应的形式中表现出来。

“如果您能将小说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变动,只保存它的某一段插曲改作戏剧,或者取原著的思想而完全改变情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可以看见,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谈的正是媒体的问题。“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都有与它们相适应的诗的思想,因而一种思想永远不可能在其它与它不相适应的形式中表现出来。” 多么透彻!尤其是他提到了“思想”( IDEA) 的高度。这是我们的电影电视理论家和创作者至今还没有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美国电影理论家布鲁克斯认为:

“小说和电影叙述故事的手段迥然不同。除非把书放在摄影机前,一页一页地拍下来,否则,任何风格的小说在改编时都必须改头换面。确实如此,一部好小说的标志就是不经改动就成不了一部好影片。把一部小说一场一场地拍成影片,这部影片成不了一部好电影。同样地,如果把一部好电影原原本本地变成文字,也成不了一部好小说。

“事实上,确有可能把一部小说的题材、故事和情节改编成一部完美的……电影剧本(所谓完美,即形式与内容互相适合)……为什么有这种可能呢?因为这两种作品的题材或故事虽然相同,它们的内容还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不同的内容才适合于因改编而变更了的形式。”

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人都过布鲁克斯的这本书的中译本,可就是没有人接受这个观点。法国高等电影学校教授艾蒂安。菲兹利埃在讲座“电影与文学”里说:

“这时遇到的大约是与我们的论题相反的现象:不是文学对电影的影响,而是电影对文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还是要考虑,……当代小说能否通过属和弦为电影提供有价值的作品。我个人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以为,电影恐怕只有在探索创作的其它方面,或者采用与小说处理手段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事物时,才能成功。我以为,当代小说作为小说也许是出色的,但是它们正如朱亦的抒情诗或季洛杜的戏剧一样不易直接转为电影。……当雷乃求助于玛格丽特. 杜拉和罗布-格里叶时,他向他们索取的是专为电影撰写的电影剧本。……因此,我们可以说,电影一般应当向文学索取别的东西,而不仅把它看作是可以直接拿来改编的作品……”

注意这句话:“采用与小说处理手段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事物时”。可我们的综合论者一听说小说家杜拉为电影撰写电影剧本时,认为找到了救命稻草了,所以会出现那样的尴尬场面:中国的电影专家向罗布-格里叶提问:“你写小说,也写电影剧本,你在进行不同的创作时是怎样思考的?”罗布-格里叶的回答极其简单:“写小说时用小说来思考,写电影剧本时,用电影来思考。”这个回答可难为中国的电影综合论者了。“写电影剧本时,用电影来思考,那岂不是还是用文学来思考吗?”没有共同语言是很难交流的。

现在全世界存在着大量改编小说的电影,在三十年代好莱坞在中国的代办们甚至发明了所谓“文艺片”的新名词,而某些中国电影“专家”至今误认为好莱坞确有这类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具备了“文学性”,这种改编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改编作品的质量是不会超过原著的。苏联电影艺术杂志有一条很好的规矩,亦即,只发表首创的电影剧本,从不发表根据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改编的电影剧本。用改编作品来证明“文学性”确实是美学上的无知,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忽视这样大量存在的事实,即一部水平不高的小说能改编成一部好影片。贝拉. 巴拉兹就指出了这一点:

“难道我们不知道有许多有名的(并非指经典)影片是根据的小说改编的,如法国著名导演奥菲尔斯拍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为《巫山云》);好莱坞电影儿名导演福特拍的《告密者》;好莱坞导演休斯顿拍的《马尔它之鹰》(该片成为侦探类型片的典型);好莱坞导演霍克斯拍的《长眠》;福特拍的《最后的乌拉》;霍克斯拍的《广阔的天空》;法国著名导演布莱松拍摄的《莫舍特》。至今比较平庸的小说还是源源不断地改编出重要的影片,如阿基的《非洲女王》、《毕业生》、《最后一场电影》、《教父》、《再会,哥伦布》、《午夜牛郎》等等,人人都可以开出这样一张名单来。当然,畅销书几乎无例外地都上了银幕,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生意十足的劣等品。所以对这类小说进行提高并不难。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小说所选的材料本来就不适合于文学的表现,而更适合于电影视听的表现。”

(小说改编的汜滥成灾甚至赞成这样可笑的误导,我国电影界竟有人坚决相信《飘》的原著是经典文学作品。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无知难道还要讨论吗?)据估计,1980 年仅仅是三个美国商业电视网为新的黄金时间的系列片的五百个剧本和75 个预演插曲就化了一亿美元。而其中实际上只有25个左右投产了。优秀的电视作家写一个小时的预定剧本就能得到三万到四万美元,并且为将来的节目得到一笔版税。一名作家声称,“在电视发展的彩票中唯一保证能中彩的人就是剧作作家。”而就我国的情况来看,1996 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可能突破一万集。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现象。当电视剧本的创作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时,电影与电视也就完全溶合了。不过这里所谈到的是正常情况,也就是指独创的电视剧本,无论是单本剧还是连续剧。根据小说改编的那些作者不在此列。还有一个问题看来已经是十分明显的,亦即从世界范围来说,各国较大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对作家和导演的教育已经专业化了,并且还认识到这样一个整体观念,即学生作家也应当导演电影和电视产品。而导演也应当有写作的经验。“作家兼导演”或“导演兼制片人”被看作是实现一部真正具有表现力的电影或电视作品的理想的、天才的结合。从制片角度来说,目前,尤其是在电视创作中,作家的地位逐步升级的影响意味着,银幕作家必须了解导演艺术,以及电影/电视创作中其他的许多方面;正如导演必须更多地知道那叫做“银幕剧本”的作品的概念和结构。不过这是对有能力的学生而言,而一般能力的学生首先要去发现他们的才能究竟有多少。

更多相关推荐:
电视剧本样式:电视剧本类型及格式

电视剧本样式电视剧本类型及格式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电视剧本样式电视剧本类型及格式按照剧本的不同形态和功用我们可以把剧本分为三...

影视剧剧本格式要求

剧本格式要求一剧本基本格式场号地点内景外景时间一部剧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场景因此在每一个场景前都应写上场号地点内景外景时间并独立占一行场景从叙事角度上看场景是一段相对连续的物理时间内发生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情节每...

电视剧剧本的写作步骤

电视剧剧本的写作步骤故事梗概分集提纲剧情细化到每个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提示文学剧本偏重于镜头的剧本的写作格式第一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的唯一责任和目的不准备将其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多采用...

如何写电视剧剧本

如何写电视剧剧本电视剧剧本的写作步骤故事梗概分集提纲剧情细化到每个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提示文学剧本偏重于镜头的剧本的写作格式第一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的唯一责任和目的不准备将其成为一...

电视剧本创意:电视剧创意的内容及其写作要领

一电视剧创意的内容电视剧创意的内容和写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人而异有的制片人只要求作者提供一份故事梗概有的则只是要求写一份初步构思从剧作者的角度夹说他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打动制片人或导演为此他可以把...

影视剧剧本策划格式

影视剧剧本策划格式及内容要求剧本乃一剧之本完成一个好的剧本往往意味着影视剧成功了一半在剧本形成之前需要完成严格且完整的剧本策划一般影视剧剧本的创意内容主要包括题材及对题材的价值选择主题定位人物设置故事梗概制作时...

关于20xx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

关于2013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内容附图。

剧本合同(广电总局范本)

影视剧本创作摄制使用合同书样本甲方剧本著作权人地址邮码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乙方拍摄出品方地址邮码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剧本名称作者署名电影电视剧本集篇幅责任编辑甲乙双方依据著作权法就上述剧本创作和著作权使用达成如下协议1...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视剧剧本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选编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视剧剧本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选编2舞蹈艺术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电视短剧 策划与编剧制作 文献综述(定稿)

宜宾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电视短剧制作策划与编剧制作综述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学号121103036姓名黄潇指导教师刘凡完成时间20xx年11月电视短剧制作策划与编剧制作综述黄潇宜宾学院计算机...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视剧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讲义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视剧剧本创作考研辅导班讲义斯宾塞人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的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谷鲁斯游戏也并非完全没有功利目的而是在不知不觉的为将来的生活...

如何写剧本大纲

剧本大纲,就是将你的故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交代出剧本基本的结构、人物关系。通常电视剧剧本大纲需8000字左右,话剧和电影大纲需1500-2000字左右即可。无所谓怎么写,首先必须要故事脉络清晰,在梗概中…

电视剧剧本(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