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时间:2024.4.2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五行政专区及第九行政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安县属九江专区,1970年改为九江地区。1983年,九江地区和九江市机关合并,取消九江地区名称,以市辖县,德安县属九江市管辖至今。

1.3.2 风景名胜

(1)德安八景:金带河流、阳居仙迹、南庄耕叟、钓台渔唱、义峰耸翠、湴塘晓钟、乌石清泉、蒲塘落雁。

(2)德安县博物馆位于某半腰处,为清代侍卫府,其主题建筑模仿义门陈宅园风格,馆内文物丰富,有不少为国家级珍品,特别是南宋女尸闻名天下,现供游人长年参观。

(3)位于县城西部某上的革命英雄纪念碑是德安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58年。建成时塔上浮雕为“德安县革命英雄纪念碑”,后改用毛泽东为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3.3人文景观

(1)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杂交水稻之父,世界著名科学家。

(2)李英杰设计成功最先进的太空梭,荣获美国航天最优秀的工程师奖。

(3)吕燕,世界名模,1999年正式进入时尚圈,被中国顶尖造型师李东田和著名摄影师冯海发现并为她造型,拍摄各大时尚杂志封面。2000年6月,应邀前往巴黎发展模特事业。同年11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并获亚军(为中国选手在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4)李安,出生于1954年,德安人,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毕业,1983年毕业。近年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不夸张的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

二、场地现状分析

2.1现状山体改造

1、车行道:原有车行道都改为休闲道,并适当进行的加宽和修整路面,平时禁止机动车通行,只做为应急车道。

2、人行道:对原有的人行路线保留,路面建议为青石板或者卵石铺地,局部高差大的地方可用木栈道来代替。

3、景观小品:对原有的景观构筑物保留并进行改造设计,使得与园区风格协调统一。

4、标识性建筑:原有的博物馆可改造为艺术中心、展览馆等;气象局可改造作为茶室、科普教育基地;微波发射塔也可改造为园区的一景。

2.2场地适宜性分析

1、防洪堤现状无绿化,适宜将堤的边界绿化与山脚绿化连成一片。

2、一期场地地势平坦,标高比义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树比较丰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观的纵深,避免单一,另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脚形成缓坡。

3、场地沿义峰路一侧宜设计绿色屏障,减少商业及居住区对公园的影响。

4、场地沿昌九高速公路的山体完整,植被茂密,具有较好的景观界面,宜添加一些色叶乔木,丰富季相上的变化。

5、一期场地南侧地段现状建筑零乱破旧,对山体破坏较严重,应考虑建筑拆迁后与山体的衔接,还原生态绿林。

6、场地中间地段的现状建筑均为仓库场地则较为平缓,周围林木茂密,形成一个环境宜人的谷地,宜作为主要休闲集散空间。现状的池塘宜保留并设计成溪涧,供人们亲水与观赏。

7、博物馆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宜改造为艺术中心或者展览馆,成为景区的一个亮点

8、县气象局所在位置视线良好,现状植被非常丰富,环境引人入胜,拆迁后可作为茶室及游憩休闲场所。原气象仪器和草坪可当作场地记忆保留下来,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相结合。

9、气象局东侧地段位于城市交通要点,与前往城市中心方向的路口相对,从远期规划考虑宜作为公园主入口。现状建筑陈旧杂乱,地形高差变化大,拆迁后宜做台地花园,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作为主入口景观。

10、场地现状有宝塔乡政府,所处位置交通便利,拆迁后可考虑修建宾馆,完整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县汽车站拆迁后宜还原生态绿林。

11、场地南部有块区域地形较缓,面积较大,场地整体平整,可设置少量娱乐设施,宜作为野营区及青少年活动区。

12、场地的西南角分布大小池塘,现状肌理明显,紧临昌九高速,交通较便利,加以改造可作为农家乐及度假村等周末休闲场所。

三、设计定位

3.1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某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雅,是休闲漫步佳地。

人文景观——为“德安八景”其中一景,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坐落其中

交通方面——外接昌九高速公路,内连城内主要干道,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近邻德安县城,可谓城中可见山,山上可观城,城山交融,别具一格。

3.2不利因素

虽然具有众多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身山体比较小,除德安博物馆外,还未挖掘出更有特色和吸引力的资源,与周围的风景名胜相比风景容量有限,虽然地处昌九高速之间,但是游客大多为路过,难以吸引专程游览者。此外城市发展不断侵蚀山体,部分山体由于房屋建设被破坏,植被难以恢复。

3.3功能定位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以南昌——九江——庐山为依托,建立带状旅游一体化和集合体,成为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项目之一,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公园不仅可以为德安县市民服务,还可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为他们提供青山绿水、田园人家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公园,兼顾城市公园性质,突出生态公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态游览、度假休闲、娱乐健身、和素质教育等功能综合体。

四、主题概念

4.1 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生态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观

遵循场地肌理,遥记沧海桑田

尊重场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

4.2 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保护性开发原则

特色性原则

经济实用原则

4.3 主题概念

生态 自然 休闲

4.4 方案特色

步道栈桥,迎八方雅俗宾客

青山碧水,蕴赣北秀美景色

亭台楼阁,藏江南松竹碧翠

点点桃园,享自然闲居意境

白鹭虹桥,掠平湖稻浪芦苇

幽林清泉,品诗意栖居野趣

义峰耸翠,秉古城人文情怀

五、整体布局

5.1 景观分布

“一核”以某为生态绿核,大量绿色植被与主体功能区共存的景观核并由此向四周发散,而利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态水轴”,将城市的自然绿地景观界面和山体自然景观界面有机的贯穿起来,再由数个景观节点点缀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格局、动态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多样。

5.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条件及项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为十二个功能区——某自然保护区、滨河绿化景观区、主题广场景观区、生态疏林草坪展示区、康体娱乐区、爱国主义教育区、艺术展览休闲活动区、主入口景观区、青少年活动区、宾馆服务区、多功能草坪娱乐休闲区、民俗体验休闲区。

5.3 各分区设计概述

某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植被丰富,保存完好,夏可遮阳,冬可避雪,游人于此,休闲娱乐,不亦乐乎,体现了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功能。设计上利用木栈道、石阶等来供人们活动,尽量降低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主题广场景观区——该区域位于公园的东北角,其功能主要是为游人提供车位和人流集散的作用。广场内以稻田为精神寄托纪念袁隆平、科普知识展览等为主题,集休闲娱乐与教育于一体,使人们漫步游玩的同时也能收益非浅。

生态疏林草坪展示区——该区域位于场地的东侧,在景观空间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形成了自然舒展的山体景观。开敞的草坪结合铺装场地与木栈道的设计,将人行漫步道串联成一个融观景、休息、休闲、交流多功能于一体的带状中心景观功能核。

康体娱乐区——利用现状的两个门球场,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突出体育健身娱乐的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区——场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供人们瞻仰缅怀先烈,通过种植规则的松柏类植物来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

艺术展览休闲活动区——利用原博物馆进行改造,使得它具有多元化的功能,跟好的为市民服务。

主入口景观区——现状场地高差较大,将其处理台地景观,以展示观赏为主。

青少年活动区——该区域位于场地南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为青少年提供野营露宿、烧烤、垂钓等活动。

宾馆服务区——包括保留的假日宾馆与新设计的宾馆,通过相应的配套设施保证餐饮和住宿等功能。

多功能草坪娱乐休闲区——位处场地中央的大草坪区,其主要功能是露天的演出及展览等,一般情况下则是为人们的户外休闲活动服务。

民俗体验休闲区——与景区共生双赢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不仅仅通过服务于景区,同时市民不用进入公园也可以进入这个村落,进行娱乐、住宿、餐饮等活动。

滨河绿化景观区——该区域现状植被稀少,通过植物、景观小品、铺装场地形成滨河绿化景观带,并与山体的绿化连成一片。

六、景区景点设计

根据场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独特禀赋,方案大致形成六个不同特色的景区——“稻香盈岸”景区、“花田叠翠”景区、“绿谷拥翠”景区、“花潭草坪”景区、“义峰耸翠”景区和“义门庄园”景区。

七、道路交通设计

场地的交通系统实行了人车分离,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给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宁静,故可分为车行交通系统与人行交通系统两大部分:

车行交通系统主要分布在场地周边,场地的西北部为过境的昌九高速公路,而东面和南面则为城市主干道——义峰路。由于山体景区严格控制机动车上山,故场地内的车行路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宾馆、休闲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处,因此主要车行入口及停车场也位于这四个节点位置。

人行交通系统可分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环绕某景区,并联系车行路和各重要节点的枢纽,供人们散步休闲、晨练健身之用。其中从主入口到青少年活动中心这段环路是基于原有山体的车行道改造而来,宽4米为彩色沥青路面,平时管理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紧急情况下满足消防车与急救车的通行。次要人行步道1.5—3米,主要加强主要步行道之间的联系,以青石板和石汀为主。

八、水景设计

水是整个场地重要的景观特征,水岸的处理也成为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根据水体位置和性质的不同,水岸设计分成溪水岸,亲水岸,涉水岸。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时,轻轻的流过,柔柔的,让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温顺。亲水岸是在汇集的大的水面处,大片的木栈道——亲水平台伸向水面,让人感受水的自然灵性。涉水岸是缓坡草坪入水,浅浅的水岸,人们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九、植物绿化设计

9.1现状分析与评价

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以马尾松、杉树、樟树、楮树等品种为主的植被十分茂盛,山上植被保护很好。

9.2绿化设计原则

1、保留场地内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

2、适地适树,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添加的树种均以乡土树为主,并从本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选用当地生长良好的草种,减少维护。

3、在植物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维和空间,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4、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相应的功能区相协调,满足不同功能、景观的需要。

5、强调植物季相性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如黄栌、元宝枫。

9.3植物种类选择

乔木:白蜡、合欢、梓树、元宝枫、垂柳、

灌木:黄栌、西府海棠、紫穗槐、山桃、连翘、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

地被:五叶地锦、点地梅、紫花地丁、荆芥、大花萱草、地被菊、鸢尾、沙地柏、玉簪、白三叶、鸢尾、菖蒲、千屈菜

9.4具体设计

场地原有乔木完全保留,并将山上林下一些杂乱的灌木进行适当的清除,补种宿根花卉与地被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种植效果将公园分为28个绿化区:

1、防洪堤绿化带——场地植被稀少,需种植乔、灌、草形成密林,与山体绿化连成一体。

上层乔木:以女贞为骨干树,间植重阳木、梓树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西府海棠、山茶、杜鹃

下层地被:白三叶

2、草坪绿化区——借助树木的形状、大小和高低的变化,构成富于变化的草坪空间景色,滨湖大草坪三面被微地形及密林所环绕,有效的屏蔽了外界的不良影响。

上层乔木:以法桐为前景树,盐肤木、槲树、雪松等为背景树,间植元宝枫

中层小乔、灌木:杜鹃、山茶、胡枝子

下层地被:狗牙根

3、“稻田飘香”绿化区——规则式种植,肌理树阵以桂花为主,同稻田一起散发芬芳的香味。

中层小乔、灌木:桂花

下层地被:大叶黄杨、雀舌黄杨

4、滨水绿化带——沿水边在视觉焦点上进行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造景,视线转折处以樱花、桃等形成过渡,植物配置随景点节奏而不断变化。水系处理上,在自然驳岸处配置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黄菖蒲等)和滨水植物(如鸢尾、垂柳、枫杨、水杉等),与对岸的水稻田一起构成错落有致的滨水景观。

上层乔木:垂柳、枫杨、水杉、池杉、重阳木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桃

水生植物:千屈菜、黄菖蒲、鸢尾

5、入口广场绿化区——以色叶树为骨干树,吸引人流。

上层乔木:枫香、银杏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西府海棠

下层地被:萱草

6、“花溪”绿化带——沿溪涧而下,种植各种花灌木以及湿生花卉

上层乔木:垂柳、枫杨

中层小乔、灌木:桃、樱花、西府海棠、梅

水生植物:鸢尾、千屈菜

7、“疏林草地”绿化带——植物配置以秋色叶树木为主,营造大面积的疏林草坪景观和秋色连绵的景观效果,体现出疏林草坪的逸趣,从而吸引园外的视线。

上层乔木:以乌桕为骨干树,间植苦楝、黄连木,草坪上点植法桐、香樟。

下层地被:白三叶、醡浆草

8、“疏林草地”过渡绿化带——模仿自然规律形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上、中、下三层复合式种植,延续山体的植被景观,既可为草坪提供了一个观赏的背景,也使得疏林草地向密林过渡更加的自然。

上层乔木:以白蜡为骨干树,间植乌桕、女贞、广玉兰

中层小乔、灌木:黄栌、石楠、红瑞木

下层地被:麦冬

9、主入口景观绿化带——为突出入口的景观轴线,,规则式种植为主,乔灌草结合。

上层乔木:以合欢、元宝枫为广场主干树

中层小乔、灌木:桂花、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雀舌黄杨

下层地被:萱草、鸢尾

10、“竹林清幽”——由原气象局改造而来的茶室,保留了现状的大树,让人们可以在树荫下休憩品茶,带状的竹林则为休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且沁人心脾的空间。

上层乔木:香樟、毛竹

地被:狗牙根

11、“七彩花田”展示区——该区域的高差较大,故设计成层层叠迭的台地园,每层台地则由肌理树阵和宿根花卉所构成,渲染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层乔木:银杏、广玉兰、枫香、

下层地被:玉簪、萱草、麦冬、石蒜、美人蕉、金鸡菊、吉祥草、紫花地丁、景天

12、艺术馆庭院绿化区——该区域原有绿化较为丰富,以注重鼻闻体验,景点借助植物围合空间。宽敞的木制座椅可坐可卧,并以花香植物分布其间,形成观花、闻花及花间漫步的多种美的体验,是阅读、交流、休闲的理想去处。

上层乔木:樟树、园柏

中层小乔、灌木:石楠、桂花

下层地被:美人蕉、鸢尾

13、山腰绿化带

上层乔木: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中层小乔、灌木:胡枝子、紫荆、石楠

下层地被:萱草、鸢尾

14、山顶绿化带

上层乔木: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下层地被:萱草、鸢尾、麦冬

15、“花谷”绿化带——该区原来为水泥地面,植被稀少。在“花谷”的主题下,根据场地条件,发展出两个设计切入点:果花和花卉。果花指果树的花朵,它们的开花位置较高,构成了花谷的观赏背景。花卉则主要以宿根类花卉为主,如鸢尾、菊花、石蒜、三叶草等,它们色彩斑斓、层次丰富,是景区中最重要的观赏点。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金橘、梨、杏、石榴、山楂

下层地被:鸢尾、玉簪、美人蕉、地被菊、石蒜、白三叶

16、“枫岭洗秋”绿化带

上层乔木: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元宝枫、五角枫

中层小乔、灌木:黄栌、胡枝子、石楠

下层地被:萱草、鸢尾

17、“溪涧”绿化带

上层乔木:枫杨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桃、西府海棠

下层地被:千屈菜、香蒲

18、“中心大草坪”绿化带

上层乔木:以枫香为树阵的骨干树

下层地被:狗牙根,白三叶

19、草坪周边绿化带

上层乔木:白蜡、重阳木、法桐

中层小乔、灌木:石楠、桂花、紫荆、黄栌、红枫

下层地被:萱草、鸢尾

20、“玉兰富贵”庭院绿化区——选用开花类的乔灌木,与宾馆的氛围相呼应。

上层乔木:广玉兰、樟树、白玉兰

中层小乔、灌木:桂花、紫薇、红枫、金叶女贞、紫叶小檗

下层地被:地被菊、麦冬,鸢尾

21、“寒梅傲雪”绿化带——建筑拆迁后宜进行生态植被的恢复,延续山上的植被带。

上层乔木:模仿山体植被形成针叶与阔叶混交林,以马尾松、臭椿、梅花为骨干树

中层小乔、灌木:腊梅、石楠、毛竹

下层地被:鸢尾、景天、美人蕉

22、滨湖野餐绿化区

上层乔木:垂柳、重阳木

中层小乔、灌木:杜鹃、樱花、垂枝桃

水生植物:菖蒲、鸢尾

23、露营绿化区——通过植物来划分空间,小空间安放露营帐篷,大的开敞空间可作为露营的集散点。

上层乔木:女贞、盐肤木、白蜡

中层小乔、灌木:紫穗槐、木槿、垂枝桃、石楠

下层地被:地被菊、二月蓝

24、山体恢复绿化带——现状植被稀少,原建筑对山体破坏较大,拆迁后宜进行生态植被的恢复,延续山上的植被带。

上层乔木:模仿山体植被以杉木、刺槐为骨干树形成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无患子、梧桐。

中层小乔、灌木:紫穗槐、石楠、胡枝子

下层地被:麦冬

25、“山花烂漫”山顶绿化区——现状的乔木较为丰富,可沿人行漫步道种植一些花灌木和宿根花卉,适宜粗放管理,突出野趣的特点。

上层乔木: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中层小乔、灌木:杜鹃、山茶、樱花、紫薇、迎春

下层地被:鸢尾、地被菊、紫花地丁、点地梅

26、“金秋掠影”绿化展示带——某靠昌九高速公路一侧,原有山体的植被保存完好,但是大多为湿地松和马尾松等松类,层次比较单调。为了能更好的吸引游客并展示公园景观,宜添加间植一些色叶树,叶色随着季节变化而转变来表达时序更迭,展示四维空间的景观,突出植物丰富的季相性变化。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上层乔木: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林,间植银杏、元宝枫、枫香、盐肤木、乌桕

中层小乔、灌木:石楠、黄栌

27、“西山晚枫”绿化带——现状的植被保存完好,可适当增加一些季相性的乔木。

上层乔木:马尾松、杉木与刺槐的针叶与阔叶混交林,间植五角枫、元宝枫

中层小乔、灌木:红枫、紫穗槐、胡枝子

28、“荷蒲熏风”绿化区——利用原有的池塘改造而来的水面,种植以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连续的景观,自然式的驳岸,以柳树为主,下层配以姿态优美的花灌木,尽显乡村农家的韵味。

上层乔木:湖岸边以垂柳为主,西面以樟树、女贞为骨干树间植重阳木、乌桕形成密林屏蔽高速路的不良影响。民俗村里种植皂荚、榆树、桑树、柿树、梨树、枣树、苹果树等乡村里常见的树种,以突出主题,营造适合的植物景观,增加整个空间的气氛。

中层小乔、灌木:樱花、海棠、冬青、山茶、石楠

水生植物:荷花、睡莲、浮萍、香蒲、千屈菜

十、重要节点详细设计

10.1 一期休闲园

一期休闲园位于场地的东北部,是整个公园首先开发建设的区域,也是将来跨昌九高速路的立交桥的街头绿地。中国人对山水的喜爱可谓源远流长,“仁者乐山慧聪澜,智者戏水虑思宽”。山者,承载林木,能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有益于身体健康;水者,可传承文脉,可怡养性情,将水的灵动气韵引入公园,可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考虑到现代人久居于喧嚣的都市中,奔波忙碌,对山水的渴望愈加深切,为其找到一处心灵的寄托。故设计上采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将水引入公园,与山相呼应,并沿水系设置滨水广场、茶楼、疏林草地等,反映稻田、树阵、山林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波光粼粼的大片水面,亲切自然的临水平台,富于变化的水面驳岸,随地起伏的自然山丘,这一切可听、可观、可感、可触构成清新隽永的动人景观。

云石广场位于该景区的中部,与通往市区中心方向且人流量较大的朝阳路相接的位置,形成一个入口空间,是公园较为重要的人流集散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序列感强烈的景墙,将绿山碧水框入眼前,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穿过景墙可通过木栈桥经过湖中岛,最后到达耸翠楼。耸翠楼不仅作为茶室的功能使用,而且同时也为老年活动场(门球场)提供休憩服务,其分为庭院、亲水平台和码头三部分。庭院的茶室建筑群,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建筑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亭、台、廊、榭、溪、竹,给院落带来了几分古朴的氛围,材料上运用一些现代建筑材料,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给场地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了场地的内涵。亲水平台部分则以木铺装为主,牌坊为前景,水边还增设码头及相应的服务设施,供游客泛舟湖上。联系耸翠楼至青少年活动场的为清幽小径,其时而亲水,时而越山,靠山面水,风景独好。

云石广场中心所建的云石展览馆是个以“云石”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区,可供人参观。从展览馆为起点,通过延续朝阳路的轴线,构成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线。轴线中端为儿童教育娱乐的景观廊道,沿路设置休闲座椅、沙池、儿童游憩设施、涂鸦墙、缓坡草坪等,分别满足老人及儿童的看护、娱乐、玩耍需求。设施的材料多以木制为主,形成亲切的自然风格。该廊道临水的一面模仿自然中的稻田肌理,并有亲水栈道架于稻田之上,延伸至水边。廊道的另一面为规则式的休闲小空间,每个空间均有一个景观牌坊来定义主题,并有儿童游乐设施点缀其中。轴线的尽端为袁隆平的主题雕塑,成为整个入口景观区的视线终点。从雕塑广场可通过圆弧形的下沉平台来进行亲水活动,亲水部分的竖向变化不仅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空间的体验和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尽可能给亲水活动提供条件。整个亲水广场着重塑造的是一种开阔轻松的气氛,使观赏性与参与性融合在一起,轻松欢快,清澈透底,可赏可玩,能使人融入其中。

雕塑广场的对岸为青少年活动场地,两者之间通过一道柳堤来连接。青少年活动场地包括休闲服务区、球类活动区、休闲烧烤区、休闲草地等。休闲服务区主要是一些服务性建筑,提供烧烤用具并为球类运动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球类活动区包括篮球场和两个网球场;休闲烧烤区由一些曲折的木栈道相互连接,在末端放大出场地,作为烧烤之用;休闲草坪主要围绕着湖岸线,人们在林荫下、水畔边或闲聊、或漫步、或放风筝,体验着一种充满生气而亲切的生活休闲气息。

10.2 主入口休闲区

主入口休闲区分为疏林草地与主入口台地园两部分。

疏林草地在景观空间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形成了自然舒展的山体景观。具体设计是利用微地形顺着场地地势堆起多个密植乔木灌木地被的微丘来进行“抑”,具有屏蔽周边商业街和居住区繁杂、吵闹的功能。靠近山体的一侧则种植密林,与山体原有植被融为一体,为这个场地提供了层次丰富的背景,春发嫩叶,夏被浓荫,秋叶胜似春花,冬季则有松木寒林。再通过设置视野开阔的快捷栈道、开阔的大草坪、舒缓的坡向、纯净的地被和乔木等进行“扬”。草坪上集中设置数棵庭荫树,好似一座座岛屿漂浮在绿色的海洋之中,成为视线的焦点。结合铺装活动场地与木栈道的设计设置,将人行漫步道串联成一个融观景、休息、休闲、交流多功能于一体的带状中心景观功能核。

公园的主入口选择在通往城市中心方向的城市干道的位置,由于原场地的高差比较大,主入口的处理上是通过台地一层一层升到休闲茶社。各个不同高差的台地由树阵广场来穿插其中,一列列的高大乔木,为场地增加了林下休闲空间,为游人和市民的活动提供了场所。而主入口旁的花田台地景观则是建立在原有建筑的肌理之上,用不同的花田来定义不同的高差,色彩上绚丽多彩,充满异域的浪漫情调,展现着另番别样的景观风采——金色、紫色、红色这些华贵的颜色是景区最主要的色彩。处于最高处、视野较开阔的部分处理成树阵广场,花田台地景观一览无余,伴着浓荫、花香,创造出一处绝佳的观景停驻点。

休闲茶社由原气象局改造设计而成,其原有植被保存完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林下的休息平台,座椅、树阵与竹丛形成的林下空间、林荫间半围合空间,供人们使用和方便选择,如林下谈心闲话家常、竹下对弈。气象局的气象器械以及草地被当作场地记忆保留下来,与青少年教育基地结合在一起。

原德安博物馆则改造为艺术展览馆,保留了原清代的建筑形式,当在文化馆里欣赏那一幅幅的美术作品时,当你在看到那些独特的展出时,你是否会有所思,是否会有所想,是否感受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有了一种若有所悟的印象,这就是文化的印象。

10.3 花潭草坪区

花潭草坪区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也是原场地地形较为平缓的部分,三面为密林环绕,形成一个绿林中的谷地。优异的地理位置及条件决定了该景区成为了人流集散的空间节点,其包括幽谷跌泉和阳光草坪两大景点。

幽谷跌泉是利用原场地中的池塘为设计主体,使得一条完整的景观水体贯穿整个景区,潺潺的溪流,利用原有场地的高差,不断变化着她的身姿——水潭、浅溪、跌水、展现着各异的风采,串联出一带赏水、近水、玩水的趣味空间,为景区增添了几分活跃的因素。步移景异,成片绚丽的水生植物、婀娜的垂柳倒影,溪流在旁吟唱欢快的歌曲,不知不觉间已经由喧闹的都市回到了宁静祥和的自然丛林。

阳光草坪是一个多功能的草坪景观区,其主要功能是露天的演出及展览等。露天舞台临水而建立,由此向四周辐射开去。演艺广场上设置景墙、景观廊架、自然的座椅等,曲线形石条座凳随着等高线蜿蜒而行呈扇形打开,这样既划分了演艺与观赏的空间,又为观赏者人群及观赏角度的选择等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再以枫香为肌理树阵,从不同的方向对露天舞台向心分布,可让人们从各个方位通过这这些快捷便道到达露天舞台。碧绿的草、蓊郁的树、灿烂的花、起伏的缓丘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10.4 青少年活动区

青少年活动区同样也是位于场地地形较平缓的一个部分,整个区域有开有合,为营造整个场地的气氛,将场地的东面设置为完全开敞空间,利用原有的池塘改造成该景区的核心景观水体,有开阔的水面和草坪。在湖面较大的区域设计了亲水步道以及亲水平台,供人垂钓之用。疏朗的大草坪可作为野营的公共活动场地,草坪西面的树林各自围合的空间作为野营帐篷的安放地,景区的东南角为青少年活动的服务中心。一片浓荫之下、一池泓波之畔、一带春花之中、以方停台之上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清新舒爽的恩赐。

10.5 度假休闲区

度假休闲区位于公园的西南角,其功能是建立与景区共生双赢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不仅仅通过服务于景区,同时市民不用进入公园也可以进入这个村落,进行娱乐、住宿、餐饮等活动,因此对游人而言民俗文化村又有旅游渡假的性质。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品味,是我们对其的设计定位。首先是挖掘和再现农耕、乡土、民俗等文化元素,既追求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安全健康,又刻求原汁原味,把当地的采茶戏、傩舞、九狮拜象、舞龙灯、采莲船、挑花灯、打蚌灯等传统民风民俗成为旅游产品,激发游客兴趣。其次是挖掘节庆文化,开展元宵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旅游品味。

场地现状原有许多的荷塘,设计中将这些荷塘连成一片,补种了菖蒲、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建筑环水布局又有一种水乡的韵味。民居、绣楼、古楼、牌坊、古井、水车、戏台合理的布置在村落里,绿树成荫、荷蒲熏风、处处家禽轻鸣、田园风光古朴,乡土气息浓郁。一个民俗韵味浓厚的村落,展现在游人面前,让人流连忘返,感慨万千。春天,赏花寻香,绿野寻踪,感受泥土的芳香,大自然的气息;夏天,小河里面捉鱼摸虾,大树底下谈天说地,听那蝉鸣蛙叫,尽享乡村生活乐趣;秋天,果树林里摘果品果,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睡大炕,吃农家菜,品农家酒,尽享温馨的生活气氛。还可以坐牛车领略阡陌田园风光,在观看脚踏水车、古农具操作以及山羊斗角的同时,还可观看地方采茶戏……,让你真正体验到过一天中国传统农村生活的乐趣。一个村落,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一种韵味,一种格调;几棵古树,几条小巷,几缕花香,几丝乐趣,人生又几何。

十一、景观小品设计

11.1 休息设施

该项目中的休息设施主要包括景观构筑物和休息座椅。

景观构筑物设计——景观构筑物设计取向造型朴实,结构突出明显,空间组织丰富合理,材料选择以木材、石材、钢材为主,内配设施(如座椅、照明器)齐全,形成自然质朴大气的效果。

休息座椅设计以木质材料为主,造型简洁现代,考虑符合人体特征的亲切尺度。休息设施的设计在符合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提高艺术趣味,直线造型、硬朗边角,呼应主题。座椅的设置还必须以不阻碍行人活动为原则。在林下空间设置集中的休息设施,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座椅,设置间距为25-50米,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方形造型与整体设计元素呼应;椅面以防腐木为材料,冬暖夏凉,更为人性化;椅墩采用天然石材为材料,结实耐用;椅墩内设置照明设施,保障夜间安全。

11.2 标识设施

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绿色、桔黄色、灰色相结合;外形采用直线、方形硬朗的设计元素;设计为一系列标识,统一风格,其中包括停车场标识、方向标识、位置标识、指示标识等,设置在路口等较为醒目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11.3 夜景灯光

灯光是公园景区的夜妆!灯光让公园景区的夜景更迷人!独特而有效的灯光设计能让公园景区充满魅力,使人流连忘返。灯光的设计原则以人性化设计原则为先导,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温、光色、光照角度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艺术性的视觉需求和审美需求,艺术地创造人性化的光环境。

某公园景区光环境区域照度设三个层次,按照度的强弱依次为 (1)广场群众性的交流和纪念性的标志构筑物需求的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2)主要入口处交往区的次强照度区(依功能需求而定)。(3)沿河的休闲交往区及主要景观节点艺术性照明(依视觉审美需求而定)。

道路照明照度分四个层次:车行道双侧设置高杆灯泛光照明,一级人行道双侧设置多种装饰性照明, 二级人行道单侧设置地脚灯。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节点根据设计的需要设计装饰性景观灯光效果,突出景观夜景的装饰性,沿河岸广场和花田台地肌理采用装饰性照明,部分湖岸边和水生植物生态区设计了装饰水下灯,突出湖岸边界和水景观柔美和变幻的效果,纪念碑、主题雕塑、景观墙、标志性构筑物等根据需要照明。

11.4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地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人性关怀!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该从公园中各年龄层次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公园科学、有效、方便的管理方法需求来决定。

某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建立是以服务核心点网络为特征的,将小卖部、餐饮服务、厕所等服务设施组成服务核心点,集中便于管理,尽量少占绿地和破坏生态系统。其中小卖部与餐饮的服务半径为400到1500米之间,电话报警系统的服务半径为500到1200米之间,厕所得服务半径在500m以内,人行道路灯服务半径为50到80米之间,分布于公园里人流主要集散地,形成网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现代公园功能体系。

同时,在道路交叉处、主入口处设立垃圾投放点,间距为200米以内,按颜色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为城市清洁卫生提供保障。室外坐椅和其它服务设施根据游览路线布置在人流集散地和道路边及其它有需要的地方。

十二、经济技术指标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更多相关推荐:
公园设计说明书

公园设计说明书1、方案设计通过公园设计的需要,以及综合公园地理特征及地貌地况的分析,和调查罗平县的历史资料,将公园分为五个大区:综合文化游览区、安静休息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游乐区、公园管理区。其中综合文化游览区…

城市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二、设计目标1、“以人为本”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舒适愉悦。2、空间层次…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1总述石化学校新址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兰州交通大学后部新增总面积约128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

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实施区域现状1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临德赛二街南街益洲大道东临盛华南路西接元华路占地222亩不规则四边形地势比较平缓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mm四季分明2实施区...

公园设计说明书

运河公园设计说明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一个既具有功能性景观性的小型公园设计理念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

兰花湖公园设计说明书

兰花湖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兰花湖公园位于南区南部兰花社区北接南坪商圈东临学府大道北接兰湖天小区南侧为重庆工商大学兰花湖片区公园规划用地面积155公顷以周围道路为界在1000m的服务半径内公园主要服务8个居...

公园规划说明书

XX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XXXX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六月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XX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背景20xx年XXXX委托我院进行XXXX公园修...

城南公园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名称邵阳市城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名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学生姓名学号系专业城市建设系指导教师20xx年7月10日1设计说明1现状分析城南公园位于邵阳古城区之南占地区1076万平方米19xx年秋始建...

湖滨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湖滨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江中段西北与湖北省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811526北纬28512934全县土地总面积35066Km是江西省西北的门户赣鄂通道地理位臵重要武宁县依山傍湖...

桥头公园设计说明书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说明1现状分析2设计依据1重庆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地形图及规划红线2甲方的设计委托及设计要求3居住区的设计规范及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公园设计规范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天津市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说明书

天津市津南区东嘴岛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20xx20xx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1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2天津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天津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3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

绵阳市凤凰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绵阳凤凰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五规划目的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设计构思一背景分析一区位分析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县中...

公园设计说明(28篇)